脊柱内固定原理基础知识word版本
脊柱内固定课件
脊柱内固定
24
脊柱内固定
25
我们的产品
颈椎前路 钉板系统
表面2型阳极氧化技术, a抗腐蚀,b生物相容性好, c降低缺口敏感性。
低切迹 半限制性板 胀圈锁定设计
脊柱内固定
26
颈、枕、胸 后路固定系 统
脊柱内固定
27
胸腰椎前路 钉板系统
脊柱内固定
28
腰椎后路 钉棒系统 (A型)
脊柱内固定
脊柱内固定
14
• 手术设计可分为前入路和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 路,但各有其适应症:
• 前路可以有效的解除来自前方的压迫,恢复脊 柱良好的生理曲度,适合单节段的病变。
• 后路手术可以利用“弓弦原理”进行多节段的间 接减压,但却不能进行前方直接、有效的减压。 适合多节段的病变。
脊柱内固定
15
内固定的相关知识
脊柱内固定
马尾
5
脊柱内固定
6
脊神经(spinal nerves)
• 共31对 1. cervical nerves 8 2. thoracic nerves 12 3. lumbar nerves 5 4. sacral nerves 5 5. coccygeal nerve 1
脊柱内固定
7
• 前根和后根----脊神经
29
腰椎后路 钉棒系统 (B型)
脊柱内固定
30
腰椎后路 钉棒系统 (滑脱)
脊柱内固定
31
腰椎后路 钉棒系统 (3D)
脊柱内固定
32
胸腰椎后路 钉棒系统
(单内锁)
脊柱内固定
33
腰椎后路 钉棒系统 (白金)
脊柱内固定
34
腰椎白金系列卖点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疾病,如脊柱骨折、脊柱侧弯、脊柱滑脱等。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患者的脊柱上植入金属器械(如螺钉、钩子、棒子等),将患者的脊柱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使其能够愈合并维持稳定性。
脊柱内固定的手术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和消毒手术部位
2.进行全麻或局部麻醉
3.通过小切口进入患者的脊柱
4.植入金属器械(如螺钉、钩子、棒子等)
5.对器械进行调整,使脊柱处于正确的位置
6.关闭手术切口
脊柱内固定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手术后康复时间,同时减少了手术期间的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但是,它也有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器械损坏、神经损伤、感染等。
因此,患者在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之前,应该仔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利益,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决策。
- 1 -。
脊柱内固定原理和方法PPT32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脊柱内固定原理和方法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脊柱内固定原理及器械
椎间融合器
• 带螺纹的融合器经生物 力学测定,在屈曲和侧 向弯曲时稳定性明显提 高。拔出力也高于取出 骨桩的力。 • 水平放置两个带螺纹的 融合器比单独放置一个 要稳定,其稳定性可以 与椎间植骨伴后路椎弓 根固定相比拟。
椎间融合器
• 后来的发展:既 有前路,又有后 路带螺纹的圆柱 形融合器
• 最近发展为可从 镜下放置
后路胸腰椎器械-钢丝
• 适应证:神经肌肉性侧弯 侧弯合并胸椎前突 特发性侧弯 • 禁忌证:椎管狭窄 后突 腰椎一般不用钢丝
后路胸腰椎器械-钩棒
• 胸腰椎后路钩棒 系统分为节段性 与非节段性 • 非节段性: Harrington 和 Knodt系统 • Harrington系统很 少用于腰椎侧弯, 后路单纯撑开会 引起平背畸形
颈 椎 器 械-螺钉
• 前路单纯螺钉固定 用于齿状突II型骨折 的轴向固定 • 适应证:禁忌用 Halo架的病人 C1-C2的运动对于病 人很重要的病人 • 生物力学及临床数 据表明,单螺钉比 双螺钉 更有效
颈 椎 器 械-钢丝
• 后路钢丝技术是 张力带技术
• 禁忌证:后方附 件骨折或缺损存 在严重的扭转或 矢状面不稳定 • 在扭转或伸展时, 钢丝的稳定性不 如侧块钢板
• • • •
前柱承担80 %的应力
中柱和后主承 担20%应力
脊柱手术三大原则
• 减压 • 固定 • 融合
固定原则
* 重新再分配脊椎载荷
* 限制局部运动从而维持稳定
* 在稳定的环境中,促进坚固的骨融合
脊柱融合术
• 原理:以病变椎体为中心,在病变的上一个
椎体和下一个椎体之间进行融合,使其成为 一个整体。
1,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2,恢复脊柱正常的解剖关系和稳定性 3,限制脊柱的自由度 4,简单安全,容易安装 5,有足够的强度,以去除外支架 6,不影响术后影像学检查(CT,MRI)
脊柱内固定原理和方法
对于轻度滑脱可采用钩棒系统或经皮椎弓 根螺钉固定,重度滑脱则需采用开放手术 内固定。
脊柱肿瘤
脊柱畸形
根据肿瘤性质和位置选择内固定方法,如 椎弓根螺钉固定、钢板固定等,同时需考 虑肿瘤切除后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根据畸形类型和程度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 法,如椎弓根螺钉固定、钩棒系统等,同 时需结合截骨矫形等手术操作。
长期随访管理策略建议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术后定期接受随访 ,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或内固定失效等 问题。
影像学复查
在随访过程中,定期进行影 像学复查,以监测脊柱和内 固定物的稳定性及可能出现 的变化。
功能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帮 助患者逐步恢复脊柱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力学性能评价
通过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 等方法评价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 等力学性能,以确保植入后能够承受 相应的力学负荷并保持稳定。
04 脊柱内固定操作技巧与 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
影像学评估
通过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详细了解脊柱病变的性质、 范围和程度,为内固定手术提供准确依据。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等疼痛评估工具,对患者术前、术后 的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神经功能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相应的神经功能评估量表,如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等,对患者术 前、术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
活动能力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行走、坐立等日常活动能力,以及进行相关的量化评估,如Oswestry功能 障碍指数等,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估。
脊柱的生理曲度
脊柱具有四个生理曲度,即颈椎 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 椎后凸,这些曲度对于维持身体 平衡和减轻震荡具有重要作用。
脊柱内固定知识
内固定的相关知识
脊柱的功能单位 也称功能单元, 即一个运动节段, 包括两个椎体及 两椎体之间的软 组织。
三柱的概念(Denis,1983)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的 前2/3、前侧纤维环
中柱:后纵韧带、椎体的 后1/3、后侧纤维环
后柱:椎弓根、椎板、黄 韧带、棘突、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脊柱内固定器材的分类
内固定分类 钢板
钉棒系统 椎间替代物
常用规格: 直径:4.0mm ,修正螺钉为4.35mm
颈椎后路侧块
脊柱外科里侧块的定义
进针点:侧块中点向头侧和1~2mm。 进针角度:矢状面与小关节面平行,水 平面向外25°。
共31对 1. cervical nerves 8 2. thoracic nerves 12 3. lumbar nerves 5 4. sacral nerves 5 5. coccygeal nerve 1
前根和后根----脊神经
脊神经31对, 每对脊神经连 于一个脊髓节 段
脊神经
颈椎侧块常用规格
常用规格: 直径:3.:横突中点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外缘 垂线的交点。
人字嵴定点法
椎弓根钉常用规格:
胸椎直径: T1~5 3.5~4.0mm , T6~10 4.0~4.5mm T11~12 5.5~6.5mm 长度均为35~40mm。 腰椎直径:5.5~6.5mm,长度:40~45mm。 骶骨直径:6.5~7.5mm,长度:30~35mm。
脊柱应用解剖
脊神经的毗邻 脊髓 神经根 椎间孔
脊柱外科常见疾病:
创伤-----骨折,脊髓损伤 退行性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是治疗脊柱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内部
固定器件将患者的脊柱牢固地固定起来,使其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充分
的恢复和愈合。
内部固定器件可以是螺钉、钩子、板材等材料,将其固定在椎弓根、
椎体骨等部位。
这样一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脊柱就被完全固定
住了,减小了对脊柱的移动和挤压力度,加速了硬化和愈合。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脊柱内固定器件,其中最常见的是可调节螺钉和椎间螺钉。
可调节螺钉的原理是通过一个外部操纵器将其内部的针螺杆调整到想
要的角度,使其能够更准确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椎间螺钉的原理是将两个相邻的椎体用双侧螺钉固定在一起,形成一
个强大的稳定结构,起到了支撑、减轻压力的作用。
总之,脊柱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脊柱疾病治疗方法,它利用内
部固定器件来将患者的脊柱固定,从而帮助患者加速康复、减少疼痛,并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我们对脊柱内固定器件的研究和发展还有很
大的空间,相信我们在不断优化和改进的同时,将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各种脊柱疾病的困扰。
脊柱内固定原理基础知识
理想的稳定
载荷分布原则
无支撑物/6.35 钛棒
前方支撑/3.6 钛棒
前方支撑/6.35 钛棒
张力带法则
张力带法则
背部肌肉
载荷发生变化
支撑作用
局部后凸或脊柱 滑
生物力学上的张力带原则:
肌肉
脊柱后柱关节
脊柱功能单位的伸直与排序
对后方关节产生压力
脊柱出现直立
韧带结构的弹性强度---被动的限制因素(如棘间 韧带黄韧带后纵韧带)
各种材料的生物力学N
松质骨
2200N
钛合金 25000+ N
弹性模量(Gpa)
松质骨
0.5-5
PEEK
3.7
碳纤维合金
8.8
PEEK
皮质骨
18
商业用纯钛
100
钛合金(Ti-
110
6Al-4V)
脊柱内固定原理
内固定原则
对重新排列的脊椎给予载荷
在脊柱融合过程中,限制局部运动 从而维持稳定
促进坚固的骨融合
内固定生物力学基础
张力带法则 和 载荷分布法则
后路加压作用内固
定 系统张力带原则
≈ 正常生物力学
椎体或/和椎间盘缺 陷
前柱的载荷分布
脊柱前路重建
脊柱后方融合方式
横突间融合
椎板间融合
弹性模量: 不锈钢:高于骨12倍 钛合金:骨的6倍
钛是脊柱固定更上乘的内固定材料。
疲劳断裂是重复性负荷造成累及损害 的结 果。
脊柱的重复运动平均大约每年300万次。
过低的应变(高应力)可造成 骨的废用或 应力遮挡而出现骨 质不良。
过高的应变(低应力)可造成 局部失稳,融合失败,假关节 形成。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王先祥脊柱内固定最初是从下肢体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构思而来的,作为临时复位系统并辅助脊柱融合。
上世纪60年代, Harrington和Luqne问世后,扩大到脊柱创伤治疗上世纪70年代,椎弓根螺钉装置,例如Dick钉、RF钉杆装置上世纪80年代,由法国的Cotrel和Dubousset发明了C-D钉棒结合装置系统。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材料技术的发展,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脊髓脊柱病变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重点介绍临床常用的与神经外科关系密切的的神经脊柱内固定的前路和后路常用的方法技巧,仅供我们共同参考学习。
一、颈椎内固定1.颈椎后路固定颈椎后路固定可通过颈椎重建固定板或钉棒系统来完成。
这些技术均基于侧块螺钉的应用。
所谓侧块,亦称关节突侧块,为脊柱后外侧柱较为短小的部分,在颈椎侧块垂直方向为圆柱状,前后方向稍微扁平,前内侧与椎弓根相连,前方为横突后根,内侧为椎板,通常每一阶段均与神经根相邻,C3至C6阶段同时与椎动脉相邻。
矢状面直径约12-18mm。
1.1上颈椎后路固定(C1-C2)1.1.1 C1侧块螺钉的置入C1侧块进针点和C2侧块进针点在同一直线上,正好位于C1后椎板的下方,C1/2关节间隙的上方。
通过神经剥离子,剥离C1椎板下的软组织,显露C1侧块,进针点为侧块中点,钻头与C1后弓平行向C1前方,通常具有10゜-20゜(根据术中C臂定位)向上的倾斜角度。
在矢状面上,钻头向内侧倾斜约10゜,必须穿过双层皮质,在侧位片上,当钻头至C1前结节约3mm处时停止钻入,探子探查,并测量长度,必要时进行攻丝,双皮质置入3.5mm , 多轴螺钉。
1.1.2 C2侧块螺钉置入C2侧块峡部做骨膜下剥离,显露侧块的上下椎间关节和侧块内外侧缘,进针点为侧块中点。
矢状面上位于C2关节突中垂线的上下关节面连线的中点,钻头向上倾斜约25゜,向内侧倾斜15゜-25゜,一般选择3.5mm螺钉。
脊柱矫形器基础知识
5.肋骨骨折(脊柱固定矫形器) 6.腰间盘突出手术后固定 7.脊柱脱位和椎体滑脱 8.脊椎融合术后 9.胸腰椎骨质疏松
胸椎骨折
• 胸椎骨折:是指由于外力造成胸椎骨质 连续性的破坏。
• 这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在青壮年患者 中,高能量损伤是其主要致伤因素,如 车祸,高处坠落伤等。老年患者由于本 身存在骨质疏松,致伤因素多为低暴力 损伤,如滑倒、跌倒等。
骶骨 S (1块) 骶椎 (5块)
尾骨 Cо (1块) 尾椎 (4块)
脊柱固定
适应症: 1. 腰椎骨折术后固定 2.胸骨骨折术后固定(后开口的脊柱固定) 3.胸、腰部软组织损伤 4. 胸椎骨折(T10以下---脊柱固定矫形器)
(T10-T6---加高脊柱固定矫形器 ) (T6以上---不建议使用脊柱固定,建议使用头颈胸或头 颈胸腰骶)
病因
• 脊柱受到外力时,可能有多种外力 共同作用,但多数情况下,只是其 中一种或两种外力产生脊柱损害。 作用于胸腰椎的外力包括压缩,屈 曲,侧方压缩,屈曲-旋转,剪切, 屈曲-分离,伸展。
临床表现
• 1.损伤的局部表现
• 外伤后局部剧烈的疼痛,伴有损伤部位的 压痛
• 2.神经损害的表现
• 伤后躯干以及双下肢感觉麻木,无力,或 者刀割样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无法自 行排便或者二便失禁),严重者可以双下 肢感觉运动完全消失。
检查
• 1.X线片检查 • 怀疑胸椎骨折时,常规的正位和侧位平片是
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 2.CT检查 • 胸椎骨折患者如有神经损害或怀疑有不稳定
均应行CT检查。 • 3.MRI检查 • 胸腰椎骨折患者如有神经损害或怀疑有间盘
损伤或后方韧带结构损伤时应行MRI检查。
注意事项
骨科脊柱科知识点总结
骨科脊柱科知识点总结一、脊柱解剖结构脊柱是人体的支撑结构,支撑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并且保护着脊髓和神经根。
脊柱由33块骨头组成,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
脊椎之间的关节使脊柱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同时也使脊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此外,脊柱还由韧带、肌肉和椎间盘等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共同维持着脊柱的稳定性和活动性。
1. 颈椎:颈椎是最脆弱的部位,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受伤。
骨折、脱位和压缩性骨折是颈椎最常见的损伤。
2. 胸椎:胸椎与胸廓结合,为身体提供了支撑和稳定。
胸椎骨折通常是由于外伤引起。
3. 腰椎:腰椎受到的压力最大,所以容易引起椎间盘突出和脊柱侧弯等问题。
4. 骶椎和尾椎:骶椎和尾椎属于骶骨,前者5块、后者4块。
二、脊柱常见病症1.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脊柱畸形的一种,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发作。
它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神经肌肉病等。
2. 脊柱前凸:脊柱前凸也是脊柱畸形的一种,通常发生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骨折、骨髓炎等病症引起。
3. 脊椎间盘突出:脊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突出了椎间隙,压迫了神经根,引起神经根痛、麻木等症状。
4. 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是脊柱损伤的一种,主要由于外伤引起。
脊柱骨折严重时可能损伤脊髓和引起截瘫。
5. 脊柱肿瘤:脊柱肿瘤是脊柱病症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肿瘤引起,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三、脊柱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针灸、中医推拿、康复训练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脊柱病症如骨折、脊柱肿瘤、脊椎间盘突出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 康复训练:对于一些脊柱病症如脊柱侧弯、脊柱前凸等,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四、脊柱科常见检查方法1. X线片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对脊柱的畸形、骨折、骨质疏松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2. 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脊柱和脊柱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对于脊柱畸形、肿瘤、骨折等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脊柱知识点
脊柱知识点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的关键结构,也是人体姿势和运动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介绍一些关于脊柱的基础知识。
第一步:脊柱的结构脊柱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骨骼构成,这些骨骼称为脊椎骨。
成人的脊椎骨一共有33块,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区域: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
第二步:脊柱的功能脊柱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并保护脊髓。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信号到身体各部分。
脊柱的骨骼结构可以帮助分担身体的重量,并保护脊髓免受损伤。
脊柱还参与人体的运动和保持稳定的姿势。
它通过连接肌肉、韧带和关节来提供支撑和运动能力。
脊柱的弯曲和扭转功能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各种活动,如弯腰、转身和行走。
第三步:脊柱的常见问题脊柱问题是很常见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脊柱问题:1.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侧面呈S形或C形弯曲。
这种问题可能导致不对称的身体外观和姿势,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2.脊柱前凸、后凸:脊柱前凸和后凸是指脊柱在前后方向上的弯曲。
前凸称为驼背,后凸称为脊柱侧凸。
这些问题通常在年龄增长、姿势不正确或缺乏锻炼时出现。
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是位于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结构,起到减震和缓冲作用。
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向后突出,可能会压迫脊神经根,导致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第四步:保护脊柱的方法保护脊柱的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护脊柱的方法:1.维持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可以减少对脊柱的压力和应力。
2.锻炼腹肌和背肌:强健腹肌和背肌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减轻脊柱的负担。
3.避免重物:避免长时间扛重物或突然抬重物,以减少对脊柱的压力。
4.规律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增强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第五步: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您有脊柱问题或疼痛,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或理疗师。
他们可以为您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帮助您恢复脊柱的健康和功能。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Zielke前路去旋转脊柱固定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Zielke前路去旋转脊柱固定术
概述: 类系统主要用于指导矫形手 术时的融合水平的选择(图
12.29.1.2.3-0-4~ 12.29.1.2.3-0-8)。
手术资料:Zielke前路去旋转脊柱固定术
概述:
侧弯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脊柱侧向弯曲, 首先出现的某一特定部位弯曲称为原发侧 弯,在其上、下出现相反方向的弯曲为代 偿性侧弯。每一弯曲内的椎间隙,凹侧明 显变窄,而凸侧有所增宽,其中最凸处即 凸侧椎间隙最宽处为该弯曲的顶点。随着 病变发展,通常合并有脊柱旋转畸形,同 时椎体、椎板和椎弓根的发育在
手术资料:Zielke前路去旋转脊柱固定术
术前准备:
4.血生化检查 血CPK正常值为2~130U/L, 如明显增高,尤其在1000U/L以上者麻醉 中极易发生恶性高热,查血钾、钠、氯及 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能对全身基本情 况进行全面了解。
手术资料:Zielke前路去旋转脊柱固定术
术前准备:
5.颅骨骨盆环牵引 最重要的一步是颅骨 骨盆环牵引,白天在牵引架牵引,夜间在 斜坡床上半卧位牵引。时间长达9~12周。 通过牵引,使软组织松弛,畸形得到相当 程度的矫正。
手术步骤: 膜剥离0.5cm,以免软组织嵌入椎体间。
手术资料:Zielke前路去旋转脊柱固定术
手术步骤: 3.安装螺丝钉及脊柱矫形
手术资料:Zielke前路去旋转脊柱固定术
手术步骤:
测量椎体直径,确定螺丝钉长度,以穿过 对侧骨皮质为准。分别在固定范围内的椎 体行螺丝钉固定。先用钻头在椎体打孔, 椎体表面用垫环保护。然后用头部带孔的 螺丝钉自椎体骨孔中拧入。脊柱侧弯上端 和下端的椎体必须用头部侧方开口 的螺丝钉,而中间的椎体用头部正中开口 的螺丝刀。这些螺丝钉头部的开口专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鲁氏棒内固定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鲁氏棒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4.安置椎板下钢丝
手术资料:鲁氏棒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多采用双股1mm粗的钢丝,也可采用单股 1.2mm粗的钢丝,长30~40mm钢丝,将其 对折,使对折部呈小环形或弧形,用于胸 椎时小环宜小,否则难以通过椎管,且容 易损伤脊髓。 将钢丝对折端的4~5cm弯成半圆形,顺其 弧度从椎板下缘紧贴椎板,穿过椎板下, 达椎板上缘后用一挂钩钩出钢丝头端(
手术资料:鲁氏棒内固定术
适应证:
鲁克器械为节段性脊柱内固定,由于它缺 乏支撑力,较少单独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 鲁克器械固定术仅可用于治疗垂直于脊柱 纵轴的暴力所致的平移性损伤,包括 Chance骨折等。
手术资料:鲁氏棒内固定术
手术禁忌: 诊断不明确,症状和体征模糊,或诊断证 据不足者。
手术资料:鲁氏棒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鲁氏棒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图3.26.5.23-5)。同法再 穿过另一侧钢丝,使用1.2mm钢丝时可剪 断头端使之形成单根钢丝,每侧各1根。 钢丝穿过椎板下后,一定要把两端向后侧 方提交叉或扭1~2圈,避免向前压 迫脊髓(图3.26.5.23-6,3.26.5.23-7)。 再依次放置其余椎板下钢丝。
手术资料:鲁氏棒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2.显露椎板间隙
手术资料:鲁氏棒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胸椎椎板互相重叠,应将棘突和部分椎板 下缘咬除方能显露椎板间隙,腰椎椎板不 重叠,可不咬除棘突,显露有困难时,可 咬除棘突下半部(图3.26.5.2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突承受20%垂直 压力
80%的垂直压力通过 椎体与椎间盘
融合期间载荷分布的变化
正常载荷 80%/20%
内固定后
载荷转移: 内植物和植骨块
融合期间载荷分布的变化
载荷分布法则
后方器械撑 开(前方结 构结构缺陷)
前柱重建+后方加 压
器械的张力减 少
理想的稳定
载荷分布原则
压力试验
皮质骨
10000N
松质骨
2200N
钛合金 25000+ N
弹性模量(Gpa)
松质骨
0.5-5
PEEK
3.7
碳纤维合金
8.8
PEEK
皮质骨
18
商业用纯钛
100
钛合金(Ti-
110
6Al-4V)
脊柱的肌肉---主动控制因素
背部的压力仅在作用于完整的前柱的椎体和椎间盘时 有效
后路内固定---桥梁的作用 脊柱前柱---参与负荷分流 前柱缺损:
---前方支撑 --避免后方的内植物衰 竭
---多点固定(更多的应力转移)-- -减少疲劳断裂的作用
从长远来看,使用器械的后方融合不能代偿 前柱的 缺损。
弹性模量: 不锈钢:高于骨12倍 钛合金:骨的6倍
钛是脊柱固定更上乘的内固定材料。
疲劳断裂是重复性负荷造成累及损害 的结 果。
脊的重复运动平均大约每年300万次。
过低的应变(高应力)可造成 骨的废用或 应力遮挡而出现骨 质不良。
过高的应变(低应力)可造成 局部失稳,融合失败,假关节 形成。
各种材料的生物力学指标对比
脊柱内固定原理
内固定原则
对重新排列的脊椎给予载荷
在脊柱融合过程中,限制局部运动 从而维持稳定
促进坚固的骨融合
内固定生物力学基础
张力带法则 和 载荷分布法则
后路加压作用内固
定 系统张力带原则
≈ 正常生物力学
椎体或/和椎间盘缺 陷
前柱的载荷分布
脊柱前路重建
脊柱后方融合方式
横突间融合
椎板间融合
载荷分布法则
无支撑物/6.35 钛棒
前方支撑/3.6 钛棒
前方支撑/6.35 钛棒
张力带法则
张力带法则
背部肌肉
载荷发生变化
支撑作用
局部后凸或脊柱 滑
生物力学上的张力带原则:
肌肉
脊柱后柱关节
脊柱功能单位的伸直与排序
对后方关节产生压力
脊柱出现直立
韧带结构的弹性强度---被动的限制因素(如棘间 韧带黄韧带后纵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