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教案23(人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教案23(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沉着说课本节包括三局部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局部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未作介绍,教学时,要明确这一点。

可以适当地介绍一点排布规律,但不可作太多扩展,不能由此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教学时,可把教材给出的1-20号的元素核外电子层排布,以He、Na、Ar为例,让学生推出简单的规律即可。

对于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是本节重点。

教学时,切忌照本宣科,让学生机械记忆,要引导学生从已学过的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入手,根据实验探究,推出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教材中表格比较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填写。

重在指导分析、推理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要让学生自己看书,认真领会教材图1-9所包含的内容。

本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教学时不可盲目求快,要以学生理解,掌握与否为目标。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本节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探究能力、归纳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为例,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我们已经知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的。

电子围绕着核作高速运动。

H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的情况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运动情况就很复杂,如何研究微观粒子—电子的这种复杂运动呢人们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推进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子核模型示意图]〔教材1-7图片〕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示意图,它表示了什么样的含义。

元素周期律说课.

元素周期律说课.

七、教学反馈与评价
课堂反馈: 通过三个巩固练习,让学生熟练并灵活运用 本节课所学的递变规律。 课后评价: ①布置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一套课后练习题。 ②让学生根据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 理解,自主设计、绘制一张元素周期表。
元素金属性的递变
[资料1] 金属性:元素失电子的能力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资料2]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元素周期律
淄博六中
宋爽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是新课程人教 版《化学(必修II)》的第一章,也是选修 化学的基础。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 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 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 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 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 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 化学理论打下基础 。
学法:
学生主要运用比较、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概括、 应用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自己设计及动手实验的 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
1、设问引入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成周期性 变化 ——元素周期律
思考:元素的性质如何呈现周期性变化?” 首先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要探讨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去解决问题。学生自然想到元素原子结构上 有哪些周期性规律。
六、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
项目 核外电子 排布 最外层电 子数递增 电子层数 递增 周期性变 化 原子半 径 递减 递增 周期性 变化 化合价 递增 不变 周期性 变化 金属性 递减 递增 周期性 变化 非金属 性 递增 递减 周期性 变化
横行
纵列 行与行 之间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 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结构 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元素周期律说课

元素周期律说课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3.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
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
D.原子
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 (X+Z)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并且在初中及 本书的第一节课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本章节创造了必要条件。(4)研究元素的
No 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大家以最外层电子数位纵坐标,核电荷数位横坐标,做一幅
散点图。以横坐标表示元素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以纵坐标表示原子半径,把表中各元素用 点表示在书上图1-4的坐标系中。看一看图,仔细想一想,你从图中能得出什么。钠>镁>铝
有关知识。
第八页,共30页。
第九页,共30页。
9
8
最7
外6
层5
电 子
4
数3
2
1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核电荷数
第十页,共30页。
发现:
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 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 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 化,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 数重人复们出按现核从电荷1到数由8的小到变化。
第十六页,共30页。
探究1、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实验1: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 面的煤油,在一只小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 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 验现象。

元素周期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授课主题元素周期律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要点一、原子结构及表示1.原子的构成(注:碳12质量的1/12等于1.66×10-27 kg)质量/kg 相对质量电量作用原子原子核质子 1.6726×10-27 1.007 +1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中子 1.6749×10-27 1.008 0 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核素种类核外电子9.109×10-311/1836 -1 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化学性质AZ 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2.原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②中性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④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3.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是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如:(2)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结构示意图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其差值均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

例如:要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所以它们通常运动的区域离原子核也远近不同,也就有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也就有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层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我们就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化学ⅱ人教新资料1.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2)

化学ⅱ人教新资料1.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2)

化学ⅱ人教新资料1.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元素周期律是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要求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须的学科素养,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在新教材的安排正好表达了上述要求;其中“元素周期律”这一节要求学生能结合有关数据认识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三〕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及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辅助工具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2〕通过探究及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掌握从大量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及“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 教学难点学会用现有数据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二】教学对象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及碱金属、卤素等知识;初步学会了用对比、归纳、讨论、总结的方法做了“纵向”比较〔同主族〕,这些都为学好本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中的一节课程,主题为《元素周期律》。

•本节课程内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本节课程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和规律,以及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周期规律。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

•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基本信息。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一些性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周期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和周期规律的理解。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元素的常见符号让学生熟悉,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元素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2.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基本结构•通过简单直观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方式。

•强调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的原因。

3.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即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性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横向排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纵向排列的元素具有递增的原子序数。

4. 探究元素周期表的运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发现元素周期律对于预测元素性质的作用。

•引导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基本信息和了解元素的一些性质。

5.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精选5篇)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精选5篇)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精选5篇)《元素周期律》篇1一、说教材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II)》的第一章,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2、本节教材简析《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得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通过归纳1-20号元素的性质,(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二、说教法、说学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已经从知识观认识到,知识本质上是建构性的,是认识主体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构的产品,有相对的客观性,是开放的、发展的。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为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其应用等方面。

1. 作用与地位: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桥梁。

它对物质的分类、元素性质预测以及化学现象的解释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石。

2. 主要内容:-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程:介绍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逐步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 周期律的基本原理:阐述原子结构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性关系,解释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详细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包括主族、副族、周期、分区等。

- 周期律的应用:探讨如何利用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元素化合价、离子半径变化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能够运用周期律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体现。

- 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如何运用周期律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 教学重点分析: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并能够通过周期表进行实际应用。

这一部分需要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图示、模型等教学手段进行深入讲解。

- 教学难点分析:难点在于使学生将抽象的原子结构理论与具体的元素性质周期性联系起来。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揭示周期律的科学内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二节,主要讲述元素周期律,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内容,“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要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1】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很好,说得全面。

就构决定性质!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每隔一定数目就增加一层,最外层电子数则呈周期性变化。

【指导阅读】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表5-3关于原子半径的数据,参考书上130页底端的小字注解,归纳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为什么呈周期性变化呢?从原子结构角度来讲,半径受哪些因素影响呢?请同学们分析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大家说的三种因素都起作用,但有主次关系。

通常,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在后两种影响结果相反的因素当中,核吸引电子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半径减小。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人教版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人教版
3. 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加,而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的原因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电子排布更靠近原子核,因此原子半径减小。
4. 钾(K)和钙(Ca)的化合价类型:钾(K)的化合价为+1,钙(Ca)的化合价为+2。这是因为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化合价逐渐升高。
5. 硫(S)和磷(P)的电负性大小关系:硫(S)的电负性大于磷(P)的电负性。原因是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而硫和磷位于同一族的不同周期,磷所在周期电负性较小。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对各组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和意义。我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元素周期律。布置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撰写短文或报告来巩固学习效果。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周期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元素周期律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包括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元素周期律”相关内容。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历史、周期表的结构示意图、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实例等。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涉及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元素周期表的实验模型、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前进行实验器材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第一篇:《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3课时: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本节的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已经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课标及学生实际,本节课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②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

③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②通过对已有元素周期律的认识,进一步归纳和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③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②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元素周期律 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元素周期律。

我将从教材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有利于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为接下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四、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其中穿插诱思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活动探讨1】什么是周期性?结论1:运用生动的比喻-时钟记时引出周期性的概念: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就称为周期性【活动探讨2】探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1利用科学探究中的表格,让学生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讨论结论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2老师进一步指出如果对原子序数大于18的元素进行研究同样会发现此规律,从而揭示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普遍性。

3 [过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元素性质在哪些方面也呈现出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由结构决定性质,引导学生讨论结论3:化合价、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

【活动探讨3】探究元素化合价的递变规律1利用课本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什么样的变化?2启发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论4: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不同的角度分
析问题。
你做了实验后,能比较钠、镁、 铝的金属性强弱吗?你还有什么办法?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六、教学过程
(四)提 升 理 念,形 成 新 知
设计意图 从实际的问
题提炼出一 再用得到的 规律去解决 使学生的思 维始终处于 积极主动思 考中。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 出氢的难易程度;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③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法分析 五、学法分析
六、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是 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 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 行综合、归纳,从理论上进一步理解。同时, 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 基础。因此,本节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的重
的方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 完成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 教学手段:通过图表和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对“元素 周期律”的理解,为“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提供形象化的 参照物,为教学难点突破提供感性基础. 采用归纳推理式 和学案导学式.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进而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五、学法分析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元 素周期律,通过师生双向交流,让学生经历 “观察分析猜想论证”的思维环节,进 一步掌握自主探索问题、自主学习的方法。对 学生具体要求:1、课前预习教材有关内容; 2、听课时积极思考、大胆质疑;3、养成良好 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4、课后完 成学案
设计意图
从结构的 角度归纳 提升更便 于理解和 掌握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课题】元素周期表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章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1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
【课时】第2课时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前,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建立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之上。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过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例子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通过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2)科学是通过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

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

【教学策略】
为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1、学案导学法:回忆以前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启发式教学法:逻辑推理,求证,引发学生思考并培养学生推理总结的能力。

3、逻辑推理法:让学生通过个别元素学习,从而到普遍。

提高推理总结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粉笔,教鞭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ppt中的文字提取】
【板书】一、原子结构
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1)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2)中子不带电
(3)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
二、电子层的划分
电子层(用n表示)1、2、3、4、5、6、7、
电子层符号K、L、M、N、O、P、Q
离核距离近远
能量高低低高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帮老师总结鈉、镁、铝K、L、M层各有几个电子?
【讲解】核外电子排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仿照表5-5的形式,取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三项,依次在黑板上列出。

然后向学生提问: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认真思
考】
【参考答
案】
见ppt
【听】
【认真思
考】
【记录笔
记】
【回答】
让同学在学
习新课程的同时
回忆已学知识,
巩固提高。

让学生通过回答
问题引发学生思
考,并学以致用,
加深印象
(2)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a、单质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课堂小结】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决定了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归纳
元素周期律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图
1、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性Na>Mg的是:【记录笔
记】
【思考】
【记录比
较】
通过课堂小结,
简明扼要的对本
节课的重点知识
进行总结。

使学
生的知识得到巩

小试牛刀
【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

学习不单单是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量变到质变的本质,同时也应该掌握观察法和实验探究法在学习中的运用,通过推理归纳总结,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为学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很好地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大家做好复习与预习的
工作,下课!
【教学反思】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以课后,会从上述内容反思落实的情况。

这节课由于理论性比较强,逻辑推理运用比较多。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注意知识的排列(难易结合)、避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合理安排时间、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协助学生归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还要布置好课后习题做好知识点的巩固。

因此,也从这些方面进行反思、总结,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