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常常面临这种类似的两难局面,由 于处理不当,结果也就两者俱失了。
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侥幸过关,但人格上也 就有了一份缺憾,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就会受到 处分,影响学业。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如果铤 而走险,选择了作弊,那么人格的完善和学业就 可能两者俱失。这样我们和那个愚人有什么分别 呢?
成语和佛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五 佛理禅趣
佛理禅趣
《百喻经》六则
《百喻经》简介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采用寓 言譬喻的方式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是古天 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 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 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 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 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 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 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 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 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 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 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食盐
翻译
这故事原来说的是:修行人适当地节制饮食,
解析 少欲知足,是对于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
但 “外道” 矫枉过正,对修行却没有一点儿 益处。那种做法和笨人吃盐一样,是可笑而愚 蠢的举动。
入海取
昔有长者子①,入沉海取水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
一车,持来归家。诣③市卖之,以④其贵故,卒⑤无 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⑥,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 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⑦。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⑧。 2注释 编辑 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又名沉 香。因木质坚实,入水能沉,故名。 ③方:才,刚④持:拿⑤诣:到、去。 ⑥以:因为⑦卒:最终⑧经历:经过(时间) ⑨售:卖出去。⑩即:于是,就11 诣市卖之:之,指 代前面的沉香 12如是:像这样 13.直:通“值”,价
神通广大:用来形容佛的法力广大无边。佛教宣称, 释迦牟尼具有神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 叫做“神通力”。后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引火烧身:出自《法苑珠林》。佛教宣称,罗汉成佛 的时候,处理肉身的方法之一,是“自心出火烧身”。 后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 鹦鹉学舌:出自《景德传灯录》。佛经传达的是佛的 意思,不理解佛的意思只是诵读经文,就像鹦鹉学人 说话一样。后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指月录》。比喻谁的麻烦, 仍须由谁解决。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 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一般除了祈祷、礼 拜等信仰活动,不能随便进入嬉戏,比喻没事不上门。
Hale Waihona Puke 翻译 解析寓意尝庵婆罗果
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果 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致 “一切都弃”的结果。 这原本是用来比喻:对待佛家的教理,不 知道类推,认为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 才能相信,最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知。
同床异梦:出自《古尊宿语录》:“同床共被,梦各 不同。”比喻一起生活或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
闭门造车:出自《祖堂集》:“闭门造车,出门合 辙。”意思是,虽然关起门来造车,但是由于按照统 一的规格制作,使用时自然和道路上的车辙相合;由 于义理一致,今天的修行者自然会和古代的圣贤相应。 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结尾:“闻佛所说,皆大 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 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并 照着去做。现指人人都高兴满意。 拖泥带水:出自《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 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 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己下不了台。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 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 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 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 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翻译 解析
寓意
驼瓮俱失
通过驼瓮俱失的事实,比喻由于违反了 禁条,使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我修养都 丧失了。
头头是道:这是一个禅宗用语,表示“道”无所不在。 语出《续传灯录》:“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自作自受:出自《太子成道经》:“自作业时应自 受。”指自己造下的业因,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
自欺欺人:出自《石门文字禅》。意思是,从前有个 违犯了佛法的人,却自以为能够承继云门大师的衣钵, 他那种既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的样子,不用去描述就 已经全部显示出来了。 指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导致 “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耐心地等待, 全面地审时度势。
尝庵婆罗果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 菴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 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 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 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 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 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 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 弃。
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各 则寓言
2、解析、探讨各则寓言内 容及寓意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 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 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 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②,反为其患。譬彼外道,闻 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③,或经七日 ,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 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
翻译 解析
寓意
入海取沉水
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经过一年辛苦打捞得到的 珍贵香料,烧成木炭卖掉,使珍贵稀少的东西变 成了廉价普通的东西。 原因在于心情急躁,缺乏恒心和耐心,从而失去 了理性的价值判断。 这故事原来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却 之心。如果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 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翻译 解析
渴见水
这个故事原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 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以为佛教戒 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 索性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可 怜可笑!
寓意
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踏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在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人惯
常的心理。觉得太难了,就干脆不做,浅尝辄止。 哪知道渴了就喝,能喝多少是多少,没有人要求 你全部喝完。可以制定长远的目标,但切不可因 为目标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
大千世界:出自《起世经》和《长阿含经》。“世 界”,本是一个佛教名词,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 (世)和广袤无垠的空间(界)。后用来指广阔无 边的世界。
天女散花:《维摩诘经》记载,天女受如来佛的派遣, 前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们的道行,将满篮鲜花自空中 倾下,落向正在参禅的众人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 上坠落,唯有道行不够的才会附着在身上不下坠。后 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水涨船高:出自《五灯会元》:“十五日前,水涨船 高。”禅宗认为,“烦恼是功德之体”,烦恼越多, 心的觉醒就越深刻,就像水位上升,船身也会随之升 高一样。这是个带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比喻事物 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本来面目:出自《坛经》。原指内心纯真的自性,后 来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子。
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的实践 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
诈言马死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 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 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 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 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 何以不乘?” 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 来。”旁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翻译 解析
诈言马死
这个故事原本比喻:现在的人们也是如此, 自称善良好心,不吃酒肉,却杀害各种生 灵,制造各种痛苦毒害,还虚假地自称善 良,实际上暗地里无恶不作,这就像那位 谎称马死的愚人。
寓意:有一种人,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肯
寓意 老老实实坦白认错,总以为别人不一定知道,
于是,信口雌黄,编造谎言,结果,弄得自
寓意
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 面。比如: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但如工
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
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渴见水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
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 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 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 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 嗤笑。
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侥幸过关,但人格上也 就有了一份缺憾,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就会受到 处分,影响学业。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如果铤 而走险,选择了作弊,那么人格的完善和学业就 可能两者俱失。这样我们和那个愚人有什么分别 呢?
成语和佛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五 佛理禅趣
佛理禅趣
《百喻经》六则
《百喻经》简介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采用寓 言譬喻的方式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是古天 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 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 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 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 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 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 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 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 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 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 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食盐
翻译
这故事原来说的是:修行人适当地节制饮食,
解析 少欲知足,是对于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
但 “外道” 矫枉过正,对修行却没有一点儿 益处。那种做法和笨人吃盐一样,是可笑而愚 蠢的举动。
入海取
昔有长者子①,入沉海取水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
一车,持来归家。诣③市卖之,以④其贵故,卒⑤无 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⑥,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 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⑦。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⑧。 2注释 编辑 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又名沉 香。因木质坚实,入水能沉,故名。 ③方:才,刚④持:拿⑤诣:到、去。 ⑥以:因为⑦卒:最终⑧经历:经过(时间) ⑨售:卖出去。⑩即:于是,就11 诣市卖之:之,指 代前面的沉香 12如是:像这样 13.直:通“值”,价
神通广大:用来形容佛的法力广大无边。佛教宣称, 释迦牟尼具有神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 叫做“神通力”。后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引火烧身:出自《法苑珠林》。佛教宣称,罗汉成佛 的时候,处理肉身的方法之一,是“自心出火烧身”。 后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 鹦鹉学舌:出自《景德传灯录》。佛经传达的是佛的 意思,不理解佛的意思只是诵读经文,就像鹦鹉学人 说话一样。后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指月录》。比喻谁的麻烦, 仍须由谁解决。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 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一般除了祈祷、礼 拜等信仰活动,不能随便进入嬉戏,比喻没事不上门。
Hale Waihona Puke 翻译 解析寓意尝庵婆罗果
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果 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致 “一切都弃”的结果。 这原本是用来比喻:对待佛家的教理,不 知道类推,认为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 才能相信,最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知。
同床异梦:出自《古尊宿语录》:“同床共被,梦各 不同。”比喻一起生活或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
闭门造车:出自《祖堂集》:“闭门造车,出门合 辙。”意思是,虽然关起门来造车,但是由于按照统 一的规格制作,使用时自然和道路上的车辙相合;由 于义理一致,今天的修行者自然会和古代的圣贤相应。 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结尾:“闻佛所说,皆大 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 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并 照着去做。现指人人都高兴满意。 拖泥带水:出自《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 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 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己下不了台。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 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 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 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 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翻译 解析
寓意
驼瓮俱失
通过驼瓮俱失的事实,比喻由于违反了 禁条,使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我修养都 丧失了。
头头是道:这是一个禅宗用语,表示“道”无所不在。 语出《续传灯录》:“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自作自受:出自《太子成道经》:“自作业时应自 受。”指自己造下的业因,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
自欺欺人:出自《石门文字禅》。意思是,从前有个 违犯了佛法的人,却自以为能够承继云门大师的衣钵, 他那种既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的样子,不用去描述就 已经全部显示出来了。 指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导致 “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耐心地等待, 全面地审时度势。
尝庵婆罗果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 菴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 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 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 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 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 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 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 弃。
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各 则寓言
2、解析、探讨各则寓言内 容及寓意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 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 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 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②,反为其患。譬彼外道,闻 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③,或经七日 ,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 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
翻译 解析
寓意
入海取沉水
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经过一年辛苦打捞得到的 珍贵香料,烧成木炭卖掉,使珍贵稀少的东西变 成了廉价普通的东西。 原因在于心情急躁,缺乏恒心和耐心,从而失去 了理性的价值判断。 这故事原来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却 之心。如果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 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翻译 解析
渴见水
这个故事原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 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以为佛教戒 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 索性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可 怜可笑!
寓意
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踏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在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人惯
常的心理。觉得太难了,就干脆不做,浅尝辄止。 哪知道渴了就喝,能喝多少是多少,没有人要求 你全部喝完。可以制定长远的目标,但切不可因 为目标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
大千世界:出自《起世经》和《长阿含经》。“世 界”,本是一个佛教名词,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 (世)和广袤无垠的空间(界)。后用来指广阔无 边的世界。
天女散花:《维摩诘经》记载,天女受如来佛的派遣, 前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们的道行,将满篮鲜花自空中 倾下,落向正在参禅的众人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 上坠落,唯有道行不够的才会附着在身上不下坠。后 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水涨船高:出自《五灯会元》:“十五日前,水涨船 高。”禅宗认为,“烦恼是功德之体”,烦恼越多, 心的觉醒就越深刻,就像水位上升,船身也会随之升 高一样。这是个带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比喻事物 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本来面目:出自《坛经》。原指内心纯真的自性,后 来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子。
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的实践 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
诈言马死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 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 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 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 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 何以不乘?” 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 来。”旁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翻译 解析
诈言马死
这个故事原本比喻:现在的人们也是如此, 自称善良好心,不吃酒肉,却杀害各种生 灵,制造各种痛苦毒害,还虚假地自称善 良,实际上暗地里无恶不作,这就像那位 谎称马死的愚人。
寓意:有一种人,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肯
寓意 老老实实坦白认错,总以为别人不一定知道,
于是,信口雌黄,编造谎言,结果,弄得自
寓意
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 面。比如: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但如工
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
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渴见水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
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 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 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 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 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