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学案(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1化学实验基础——突破实验选择题教案(含解析)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1化学实验基础——突破实验选择题教案(含解析)

化学实验基础——突破实验选择题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标志。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4.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

5.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评价“操作—现象—结论”和评价实验装置等实验评价。

■真题引领——感悟高考真题·········································1.(2019·全国卷Ⅱ)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 向盛有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后溶液颜色不变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CO 2=====点燃2MgO +C ,所以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B 匹配;根据反应Na 2S 2O 3+2HCl===2NaCl +S↓+SO 2↑+H 2O ,SO 2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是淡黄色沉淀,可使溶液变浑浊,C 匹配;根据反应2Fe 3++Fe===3Fe 2+,可得随Fe 3+逐渐消耗,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后,溶液颜色不变,D 匹配。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20讲-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20讲-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

第20讲-适度拓展:重要的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一、考向分析1.与氧化还原反应联系(1)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确定产物②结合溶液环境,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方法进行配平(2)电子转移数目有关的计算(3)指定产物的确定①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分析与判断;②电极反应产物的分析与判断2.复杂离子有关问题(1)过渡金属与氧形成的氧基离子:如TiO2+、VO2+、VO2+、ZrO2+等。

(2)过渡元素形成的络合离子:如Cu(NH3)42+、Zn(OH)42-、PtCl62-、[Fe(CN)6]3-等。

(3)多酸根离子:如Cr2O72-、Cr3O102-、H3V2O7-、Mo7O246-、W7O246-等。

3.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问题(1)沉淀的形成与K sp有关计算问题:①离子开始沉淀、完全沉淀的pH,②除杂控制pH范围等。

(2)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两性问题:①两性氧化物如:V2O5、Cr2O3等,②两性氢氧化物如:Ti(OH)4、Nb(OH)5等。

(3)分步电离的复杂离子问题4.考查形式(1)选择题(2)填空题(3)化工流程题二、知识梳理过渡元素包括:ⅢB~ⅦB、Ⅷ、ⅠB和ⅡB的所有元素,又称过渡金属;也就是d区、f区和ds区的元素,而d区则是更典型的过渡元素。

第四周期过渡元素被称为第一过渡系元素,也叫轻过渡系元素;第五、六周期过渡元素被称为第二、第三过渡系元素,也叫重过渡系元素。

轻过渡系元素一般化学性质较活泼,而重过渡系元素一般化学性质较稳定,因为受到镧系收缩、锕系收缩的影响同一副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减弱。

轻过渡系元素一般低价态化合物稳定性更高;重过渡系元素一般高价态化合物的稳定性更高。

第三过渡系金属的化学性质更稳定,反应难度大,化合物种类少,考查几率较小。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介绍了Fe 、Cu 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 Zn 、Hg 、Ag 的部分性质也有所涉猎;而Mn 、Cr 、Ti 、V 、Ni 等的部分化合物也有呈现。

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学案)

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学案)

第2讲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学案一、知识重构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

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非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F2 Cl2 O2 Br2 I2 S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3)根据电化学装置中电极反应进行判断①原电池: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②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4)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价态高低进行判断①与同一物质反应,一般越易进行,则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反应,Al与水加热反应也不明显,所以还原性:Na>Mg>Al;非金属单质F 2、Cl 2、Br 2、I 2与H 2反应,F 2与H 2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Cl 2与H 2光照剧烈反应并爆炸,Br 2与H 2加热到500①才能发生反应,I 2与H 2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缓慢发生反应,且为可逆反应,故氧化性:F 2>Cl 2>Br 2>I 2。

①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容易,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化学实验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化学实验

气体的制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净化、尾气处理等知识,掌握各种仪器装置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能力培养:通过对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培养学生选择仪器装置,解决气体制备、净化等问题的分析、迁移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气体制备有关知识的整理,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实验的规律性和严谨性。

科学品质:通过对气体制备的各种仪器装置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科学方法:通过对气体制备的各种仪器装置的探讨,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反应原理、气体性质以及常见仪器的特点,选择、组装各种装置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对气体制备装置的归纳和装置变形的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投影】【提问】1.这套装置在实验室用于制取什么气体?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1.制氯气。

2.要制得纯净的氯气,请说明B、C、D、E各装置应盛装的试剂及其作用是什么?2.B装置应装饱和食盐水,用来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C装置应装浓硫酸,用来吸收Cl2中的水分;D装置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E装置应装NaOH溶液,用来吸收多余的Cl2,避免有毒气体排入空气。

【提问】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气体一般有几个环节?思考、回答: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气体一般有以下环节:(1)气体的发生;(2)气体的净化;(3)气体的收集;(4)尾气的处理(对于有毒气体)。

【组织讨论】分小组进行,要求:1.气体发生装置通常可分成几种类型?将各类型的装置示意图画出来。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每种类型可制备什么气体?3.使用注意事项及原因。

说明:示意图的画法(以上面制取Cl2的装置为例)。

指导学生讨论,将学生画的图展示出来,评价。

思考、讨论、画图;小组代表回答:类型有:(1)固-固加热型:可制O2、CH4、NH3等;使用注意: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2.试管内导管刚伸出胶塞即可;3.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固-液不加热型:可制H2、H2S、SO2、CO2、NO、NO2、C2H2等;使用时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以下。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反应热与盖斯定律学案(全国通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反应热与盖斯定律学案(全国通用)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自主导学案专题六 反应热与盖斯定律【高考分析】【课堂探究】1.联氨(又称联肼,N 2H 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①2O 2(g)+N 2(g)=N 2O 4(l) △H 1②N 2(g)+2H 2(g)=N 2H 4(l) △H 2 ③O 2(g)+2H 2(g)=2H 2O(g) △H 3④2 N 2H 4(l) + N 2O 4(l)= 3N 2(g)+ 4H 2O(g) △H 4=-1048.9kJ/mol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 4=________________,联氨和N 2O 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 H H N HH ;-2(2)NaClO+2NH 3=N 2H 4+NaCl+H 2O (3)△H 4=2△H 3-2△H 2-△H 1 ;2.已知反应2HI (g )=H 2(g) + I 2(g)的△H=+11kJ ·mol -1,1molH 2(g )、1molI 2(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 、151KJ 的能量,则1molHI (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kJ 。

2993.(2014全国高考I 卷)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 (2)已知:甲醇脱水反应①2CH 3OH(g)=CH 3OCH 3(g)+H 2O(g)H 1=-23.9KJ ·mol -1甲醇制烯烃反应②2CH 3OH(g)=C 2H 4 (g)+2H 2O(g)H 2=-29.1KJ ·mol -1乙醇异构化反应③CH 3CH 2OH(g)=CH 3OCH 3(g))H 3=+50.7KJ ·mol -1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 2H 4 (g)+H 2O(g)=C 2H 5OH(g)H = KJ ·mol -1-45.5【规律方法/知识总结】——————————————[解题方法指导]——————————————首先需要熟练掌握盖斯定律,其次,平时积累起来的计算机巧在反应热的计算中基本适用。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Ⅰ(五)化学实验基础[含答案]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Ⅰ(五)化学实验基础[含答案]
7.解析:选 B。乙酸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A 项不符合题意;硝酸铵 晶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使具支试管中压强减小,U 形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可以验 证硝酸铵晶体溶于水的热效应,B 项符合题意;蒸发 FeCl3 溶液可促使 FeCl3 水解生成的 HCl 挥发,从而使 FeCl3 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后得不到 FeCl3 固体,C 项不符合题意;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HCl 不是 Cl 的最高价含氧酸, D 项不符合题意。
D 溶液中
品红溶液褪色
SO2 和 Cl2 混合后漂白 效果不受影响
11.(教材改编题)下列相关的实验基本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A 称取 4.0 g NaOH 配制 0.10 mol·L-1 烧碱溶

B 收集干燥的氨及进行尾气处理
C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并通过分液从下口放出 溴的苯溶液
D 用 0.100 mol·L-1 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未 知浓度的烧碱溶液
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铁片表面有气
D
证明金属性:Fe>Cu
泡产生
2.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浓硫酸和碳反应所得气体产物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若按①→③→②顺序连接,可检验所有气体产物 B.若装置②只保留 a、b,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C.若圆底烧瓶内炭粉过量,充分反应后恢复到 25 ℃,溶液的 pH≥5.6 D.实验结束后,应按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的顺序拆卸装置 3.(新题预测)实验室用 N2H4(肼,又名联氨,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沸点为 113.5 ℃,具有与氨相似的气味,有弱碱性和较强的还原性)还原 Cu(OH)2 制备纳米 Cu2O 的装置 (部分加热装置已省略)如图所示: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2篇)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2篇)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第一阶段:知识整理与复习(1个月)1. 复习和整理基础知识点:周期表,离子的成键与化合物的命名,化学键的分类与性质等。

2. 复习和整理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3. 复习和整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4. 复习和整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常数和化学平衡的判断与计算。

第二阶段:练习与巩固(1个月)1. 进行大量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 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考试题目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对各类题目的解答能力。

3. 增加解析错题的时间,查漏补缺,强化易错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

第三阶段:强化与提高(2个月)1. 梳理知识点,重点复习和强化考点。

2. 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

3. 制定每周的强化训练计划,分配时间进行专项训练,如解析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4. 参加一些化学竞赛和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和应对高强度考试的心理素质。

第四阶段:考前冲刺(1个月)1. 针对近几年的高考真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常考的知识点和题型。

2. 根据分析,制定相应的备考计划,集中攻克高频考点。

3. 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熟悉考试环境和节奏,逐步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4. 复习和强化易错的考点和常见的易混淆知识点,做好错题集的整理和复习。

第五阶段:考前复习与放松(1周)1. 复习全科知识点,进行最后一次的知识回顾。

2. 适度减少训练强度,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3. 每天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总结: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具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复习效果进行调整。

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不断进行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前言本教案是为高中化学实验专题复编写的,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知识,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本教案内容涵盖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后的记录等。

实验前准备1. 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前,需要重视实验室安全。

学生应该了解实验室安全基本规定,如不得在实验室内奔跑、吸烟等。

学生需要穿戴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以确保人身安全。

2. 实验器材准备在进行实验前,学生需要按照实验要求准备所需器材,如试管、酒精灯、移液器等。

3. 实验操作准备学生需要提前研究实验操作步骤,确保在实验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能够正确完成。

还需要熟悉实验方法,并注意与他人的合作,保证实验进度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步骤1. 实验前操作在进行实验前,学生需要将所需器材准备妥当,并清洗干净。

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点燃酒精灯,备用。

2. 实验操作(1)加入试剂将所需试剂倒入试管中,注意控制加入量和顺序,并记录实验数据。

(2)搅拌混合用移液器、杯子搅拌器等工具将试剂混合均匀。

(3)加热或冷却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加热或冷却操作。

3. 实验后操作实验结束后,需要停止酒精灯并清洗实验器材,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整理实验笔记和实验报告。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入试剂的量和顺序,注意安全;2.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干净和整洁;3. 实验结束后需要做好实验记录和清洗器材的工作。

总结本教案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保证安全、严格控制加入试剂的量和顺序,保持实验器材的干净和整洁,并做好实验记录和清洗器材的工作。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6综合性化学实验教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6综合性化学实验教案

专题26 综合性化学实验该类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广,单个知识点的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多个知识点在一起,客观上增加了解题的难度。

高考对非选择实验题的考查,主要包括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探究物质的性质,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绿色化要求等,近几年化学实验综合题常将定性试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将实验基础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立足于对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综合实验题中主要是以常见气体或有机物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同时兼顾基本操作的考查和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如计算产品的产率,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等。

一、物质制备类实验例1.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

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一)碳酸钙的制备(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b .玻璃棒用作引流c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d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e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二)过氧化钙的制备CaCO 3――→稀盐酸、煮沸、过滤②滤液――→氨水和双氧水冰浴③ ――→过滤白色结晶 (3)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

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密1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解密1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解密1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1.(2023春·青海西宁·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关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Cl2只具有氧化性B.SO2、HClO的水溶液都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也相同C.制备酸性KMnO4溶液时,通常用硫酸酸化D.将CO2或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答案】C【解析】A.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氯原子既可以得电子又可以失电子,A项错误;B.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不稳定,漂白原理不同,B项错误;KMnO溶液应加入硫酸酸化,C项正确;C.4D.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强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BaSO4沉淀,D项错误;故选C。

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将KCl和KBr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g,则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3:2:1B.1:2:3C.1:3:2D.3:1:1【答案】A【解析】任何溶液都呈电中性,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则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如下关系:n(K+)=n(Cl—)+n(Br—)。

A.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2:1,溶液中n(K+)=n(Cl—)+n(Br—),故A正确;B.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3,溶液中n(K+)≠n(Cl—)+n(Br—),故B错误;C.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溶液中n(K+)≠n(Cl—)+n(Br—),故C错误;D.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1:1,溶液中n(K+)≠n(Cl—)+n(Br—),故D错误;故选A 。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6有机化学基础学案(含参考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6有机化学基础学案(含参考答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16有机化学基础(选考)考|情|分|析考点1 有机推断核|心|回|顾1.常见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及其性质2.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3.有机反应基本类型与有机物类型的关系4.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1)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列邻、间、对。

(2)按照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的顺序书写,也可按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的顺序书写,不管按哪种方法书写都必须防止漏写和重写。

(书写烯烃同分异构体时要注意是否包括“顺反异构”)(3)若遇到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时,可先定两个的位置关系是邻或间或对,然后再对第三个取代基依次进行定位,同时要注意哪些是与前面重复的。

【例】(2019·全国卷Ⅱ)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

下面是制备一种新型环氧树脂G的合成路线:已知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是一种烯烃,化学名称为__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由C生成D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5)E的二氯代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1。

(6)假设化合物D、F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 mol单一聚合度的G,若生成的NaCl 和H2O的总质量为765 g,则G的n值理论上应等于________。

【思维模型】【解析】(1)因A的分子式是C3H6,且为烯烃,故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2,名称是丙烯。

结合反应条件,B的分子式、C的分子式和D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CH2CHCH2Cl,C为或,故C中所含官能团为氯原子和羟基。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范文1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时的内容﹑方法﹑要求。

2.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及科学评价实验方案。

学习过程一、学习探究活动阅读课本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的内容是:(2)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哪些方面入手(3)设计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哪几项要求二、总结与评价【总结】1.实验方案内容一般包括:名称﹑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

2.设计实验方案时,应选择安全性好﹑药品易得﹑操作简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的方案。

【评价】1.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原子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N2+3Cu+2H2O(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 CuO、m H2O]的方法进行测定,请用图示所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为 (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②列出计算Cu的原子量的表达式:。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A.CuO末全部还原的CuB.部份CuO受潮C.CuO 混有CuD.部份CuO还原为Cu2O(1)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A.m Cu和mCuOB.m N2和m H2OC.m Cu和m H2OD.m NH3和m H2O2.右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入一些新制的无水CuSO4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锥形瓶B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H2SO4,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噐。

2021高中化学二轮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 学案(全国通用)

2021高中化学二轮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 学案(全国通用)

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煤液化制得清洁能源B.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酒驾C.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制漂白粉D.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解析:选D煤的液化是指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直接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间接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交警常用“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4CrO3+6H2SO4===2Cr2SO43+2CO2↑+9H2O,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制漂白粉原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时,经历了氯化镁—氢氧化镁—氯化镁的转化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2.下列变化按氮元素只被氧化、只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自然固氮②硝酸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④氨氮废水脱氮指将NH3或NH错误!转化为N2A.④②③①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①④②解析:选A④中NH3或NH错误!转化为N2,氮元素只被氧化;②中硝酸分解H错误!22.4 LolD.CO气体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表现出还原性解析:选A 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22.4 Lol,则转移的电子数不为2 mol,C错误;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可说明CO在常温下就具有强还原性,D错误。

6.现有下列几个离子反应:①Cr2O错误!+14H++6Cl-===2Cr3++3Cl2↑+7H2O②2Fe2++Br2===2Fe3++2Br-③2Fe3++SO2+2H2O===2Fe2++SO错误!+4H+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氧化性:Cr2O错误!>Cl2>Fe3+B.氧化性:Cl2>Br2>Cr2O错误!C.还原性:SO2<Fe2+<Br-D.还原性:Cl->Cr3+>Fe2+解析:选A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并结合卤素单质及阴离子的性质递变规律推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r2O错误!>Cl2>Br2>Fe3+>SO错误!;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2>Fe2+>Br->Cl->Cr3+。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综合学案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实验综合学案

化学实验综合1.(2021·全国甲卷)胆矾(Cu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某小组用工业废铜焙烧得到的CuO(杂质为氧化铁及泥沙)为原料与稀硫酸反应制备胆矾,并测定其结晶水的含量。

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胆矾时,用到的实验仪器除量筒、酒精灯、玻璃棒、漏斗外,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标号)。

A.烧杯B.容量瓶C.蒸发皿D.移液管(2)将CuO加入适量的稀硫酸中,加热,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与直接用废铜和浓硫酸反应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待CuO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边加入适量H2O2,冷却后用NH3·H2O 调pH为~4,再煮沸10 min,冷却后过滤。

滤液经如下实验操作:加热蒸发、冷却结晶、________、乙醇洗涤、________,得到胆矾。

其中,控制溶液pH为~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煮沸10 min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结晶水测定: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m1,加入胆矾后总质量为m2,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m 3,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结晶水的个数为___________(写表达式)。

(5)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高的是________(填标号)。

①胆矾未充分干燥 ②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③加热时有少量胆矾迸溅出来【解析】(1)CuO 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溶液,需要用到烧杯,由硫酸铜溶液得到胆矾,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需要用到蒸发皿。

(2)CuO 中含有氧化铁及泥沙,加入适量稀硫酸中,加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uO 与稀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O +H 2SO 4=====△CuSO 4+H 2O ,废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为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与直接用废铜和浓硫酸反应相比,该方法消耗的硫酸量少、不产生有毒气体。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案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案

有机化学基础高考评价必备知识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有机反应的类型。

3.有机合成的方法、官能团的引入和消除,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等。

关键能力1.理解与辨析: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辨析有机化合物类别,从官能团角度分析和推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归纳与论证: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变化,归纳有机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辨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结合化学键和官能团从微观上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根据信息进行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或设计,并建立分析有机推断及路线设计的思维模型。

核心价值通过有机合成在材料发展和医药研发中的作用,感受化学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贡献。

考点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高考引领]1.(2021·河北高考)苯并降冰片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结构简式如图。

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苯的同系物B.分子中最多8个碳原子共平面C.一氯代物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分子中含有4个碳碳双键解析:B苯并降冰片烯与苯在组成上相差的不是若干个CH2,结构上也不相似,故二者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由题给苯并降冰片烯的结构简式可知,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与苯环相连的2个碳原子共平面,则该分子中最多8个碳原子共平面,B正确;苯并降冰片烯的结构对称,其分子中含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5种,C错误;苯环中含有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特殊的键,故1个苯并降冰片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D错误。

2.(2021·全国乙卷)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C.与HO—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D.1 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44 g CO2解析: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碳碳双键、羧基、羟基,与乙醇和乙酸的结构都不相似,既不是乙醇的同系物,也不是乙酸的同系物,B错误;该有机物分子与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1 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 mol 羧基,与碳酸钠反应产生mol CO2,即22 g CO2,D错误。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全国通用)专题03 离子反应含解析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全国通用)专题03  离子反应含解析

专题03 离子反应考点热度★★★★★【化学素养要求】【考纲导向】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2.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3.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命题分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溶液中的离子共存是每年高考的热点,高考再现率为100%。

在高考试题中,大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但增加了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基本每一个选项都会有干扰,并且加大氧化还原反应的考察。

选择题常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形式呈现,非选择题常与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化学工艺流程、实验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相结合,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近几年全国卷命题的热点内容。

离子共存类选择题主要为限定条件下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离子推断类试题Ⅰ卷、Ⅱ卷均有考查,主要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离子存在情况,进而推断物质。

核心考点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中物质的拆分原则(1)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

(2)弱酸、弱碱、难溶盐、单质、氧化物、气体用化学式表示。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如HCO-3、HSO-3等)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多元强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如HSO-4)在离子方程式中拆开写。

(4)微溶物的处理情况:①当反应物是微溶物的澄清稀溶液时(如澄清石灰水),微溶物应写成离子形式。

②当反应物是微溶物的浊液或固态时(如石灰乳),微溶物应写化学式。

③生成物中的微溶物按难溶物处理,应写化学式。

(5)固体之间的反应(如消石灰与NH 4Cl),固体与特定溶液(如Cu 与浓硫酸)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要注意4个两【核心考法】考法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题型预测:选择题)1.(2022·全国)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S 2-+2H +=H 2S↑B .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Al 3++4NH 3+2H 2O=AlO 2-+4NH 4+C .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SiO 23-+CO 2+H 2O=HSiO 3-+HCO 3-D .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 4HSO 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 2++2OH -+2H ++SO 24-=BaSO 4↓+2H 2O【答案】D【解析】A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 2-氧化为S 单质,自身根据其浓度大小还原为NO 或NO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 ++2NO 3-+S 2-=S↓+2NO 2↑+2H 2O(浓)或8H ++2NO 3-+3S 2-=3S↓+2NO↑+4H 2O(稀),A 错误;B .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Al 3+,可以与氨水电离出的OH -发生反应生成Al(OH)3,但由于氨水的碱性较弱,生成的Al(OH)3不能继续与弱碱发生反应,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NH 3·H 2O=Al(OH)3↓+3NH 4+,B 错误;C .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生成硅酸沉淀,二氧化碳则根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2CO ,出现白色浑浊:D .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有香味的油状液体:Δ3CH COOCH 浓硫酸.碳酸氢钠受热之后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应该生成.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利用强酸制取弱酸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混合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产生有香味的油状液体乙酸乙酯和为2-+323SiO +2H =H SiO ↓,A 正确;B .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23Na CO 溶液中通入过量2SO 发生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32CO +2SO +H O =2HSO +CO ,B 正确;C .乙醇与227K Cr O 酸性溶液反应发生反应,乙醇被氧化为乙酸,2-27Cr O 被还原为3+Cr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3227323CH CH OH+2Cr O +16H 3CH COOH+4Cr +11H O −−→,C 正确; D .类比氯气与碱反应可知,溴与冷的NaOH 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Br +2OH =Br +BrO +H O ,D 不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1.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萃取时,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蒸馏时,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D.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取Fe(OH)3胶体解析:选B酒精和水互溶,不出现分层现象,达不到萃取的效果,故错误。

2.下列实验测量数据记录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测得0.100 mol·L-1醋酸的pH为3.21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的氢气体积为50.28 mLC.用滴定管测得中和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为20.32 mLD.用托盘天平称得2.50 g胆矾,充分受热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 g解析:选C用pH试纸只能测得1~14的整数值,A错误;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只能估读到小数点后1位,B错误;滴定管能精确到0.01 mL,C正确;托盘天平能读到0.1 g,D错误。

3.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解析:选D A.钠着火时应该用沙土盖灭,不能用泡沫灭火器,主要是因为钠燃烧生成Na2O2,Na2O2与CO2、H2O反应生成的O2有助燃作用。

B.用试管加热NaHCO3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会使生成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迅速用大量水冲洗,不能用NaOH溶液冲洗,因为NaOH溶液具有腐蚀性。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贴接液烧杯内壁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然后停止加热D.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解析:选C蒸发结晶时应利用余温将残留液体蒸干,故C错。

5.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做滴定实验时,锥形瓶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必须重做C.实验室将HCl气体溶于水时,倒扣的三角漏斗口与烧杯内的水面不应该相互接触D.分液操作分离出下层液体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和烧杯的内壁不应该接触解析:选B锥形瓶装标准溶液前,不能先用该溶液润洗,故A项错误;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必须重做,故B项正确;漏斗能防倒吸,所以漏斗口与烧杯内的水面可以接触,故C项错误;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应与烧杯的内壁接触以防止液体飞溅,故D项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在未知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液中存在SO2-4或SO2-3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解析:选B A项,新制的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试纸褪色,将新制氯水滴到pH 试纸上,试纸褪色,无法检测pH,A项错;B项,做蒸馏实验时,忘记加沸石,要等到液体冷却以后再加沸石,否则在热的液体中直接加入沸石容易引起液体暴沸,B项正确;C项,在未知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二者都不溶于稀硝酸,C项错;D项,要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先把样品溶解于水,加热蒸发,析出晶体,过滤,将所得晶体做同样处理,重复3~5次,D项错。

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解析:选C冷水浸泡中草药,使草药软化,便于熬制,不是过滤;加热煎制,主要是使草药的成分析出,不是过滤;把药渣去除,保留液体,是过滤的操作;罐装保存,只是把草药转移到容器中保存,不是过滤。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选A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是:在容量瓶中注入适量水,塞上瓶塞,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倒立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检验,如果不漏水即可,A正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B错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吸水,称量时应该在小烧杯中完成,C 错误;过滤时漏斗颈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D错误。

9.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解析:选D A.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上方,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应长管口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

B.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故不正确。

C.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口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

D.由教材中的实验可知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及药品都正确。

10.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B.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NH3C.用装置丙进行喷泉实验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解析:选B A项,钾的焰色反应应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错误;C项,Cl2不易溶于饱和NaCl溶液,所以不可进行喷泉实验,错误;D项,瓷坩埚主要成分为SiO2,在高温下可以与NaOH反应,错误。

11.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C A项,定容时方法错误,视线应平视容量瓶刻度线,A项错误;B项,Cl2能与NaHCO3反应,且HCl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使得Cl2中又会混入杂质CO2,应选用饱和NaCl溶液,B项错误;C项,在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铁作原电池的负极,正极反应:2H2O+O2+4e-===4OH-,消耗O2,使得试管中压强减小,则右侧导管中红墨水会上升一段液柱,C项正确;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 项错误。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D A 项中,制备Fe(OH)3胶体,应把饱和FeCl 3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反应为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B 项中,由MgCl 2溶液制备无水MgCl 2应在HCl 气流中加热,防止MgCl 2发生水解反应。

C 项中,Cu 粉能和稀HNO 3反应:3Cu +8HNO 3===3Cu(NO 3)2+2NO ↑+4H 2O ,应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项中,由于H 2O 中的H 比乙醇中的H 易电离,所以Na 与H 2O 反应比Na 与乙醇反应剧烈得多,可以用与Na 的反应来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 项,Na 2CO 3固体加热不会分解,试管内壁没有水珠,错误;B 项,铜与稀硝酸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 项,少量氯水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 2+2I -===2Cl -+I 2,淀粉遇I 2变蓝色,正确;D 项,H 2O 2能把Fe 2+氧化为Fe 3+,说明Fe 2+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Fe2+具有氧化性,错误。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解释合理的是()解析:选C A.用KSCN鉴别Fe+时,先加上KSCN,不变色,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故A错误;B.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在试管口转化为NO2,故B错误;C.铝熔点低,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熔点高,包裹在熔化的铝外面,所以铝熔而不落,故C正确;D.当用甲基橙时,滴定终点呈酸性,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当用酚酞时,滴定终点呈碱性,生成碳酸氢钠,用甲基橙和酚酞做指示剂时消耗盐酸的体积约为2∶1,故D错误。

15.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C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H2O、CO2、SO2,应依次检验H2O、SO2、CO2,A项错误;向2 mL 1 mol·L-1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 mol·L-1 MgCl2溶液,NaOH过量,所以再加入3滴1 mol·L-1 FeCl3溶液,是Fe3+与NaOH反应,B项错误;用石墨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阴极Cu2+得电子生成Cu,说明Cu2+的氧化性比Mg2+的强,则Cu的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比Mg的弱,C项正确;相同温度下,向两支盛有等体积、等浓度H2O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适量的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由于阳、阴离子均不同,所以不是唯一变量,不能说明是Cu2+、Fe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项错误。

1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解析:选D A.稀硝酸与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先发生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过量的铁粉再与Fe(NO3)3发生反应:Fe+2Fe(NO3)3===3Fe(NO3)2,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会变为血红色,实验现象错误,故A不正确。

B.铜粉与Fe2(SO4)3溶液发生反应:Cu+Fe2(SO4)3===CuSO4+2FeSO4,实验现象为溶液变蓝色,但是没有黑色固体出现,该实验能说明Fe3+的氧化性比Cu2+强,不能说明金属铁比铜活泼,因为铁没有置换出铜单质,故B不正确。

C.用砂纸仔细打磨铝箔,能将铝箔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除去,但是在酒精灯上加热后,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又生成了氧化铝,因为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而氧化铝在铝的表面,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失去光泽,铝熔化但是不会滴落,实验现象不正确,故C不正确。

D.向Mg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MgSO4+2NaOHNa2SO4+Mg(OH)2↓,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加CuSO4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浅蓝色沉淀,发生反应为CuSO4+Mg(OH)2Cu(OH)2+MgSO4,说明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溶度积小,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故D正确。

考点一实验仪器与操作陈述的正误判断查看《课前自测诊断卷》考点一,有哪些题目做错,为课堂找到努力方向!1.记一记:实验操作中的问题(1)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②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③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④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⑤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

⑥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