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北固亭怀古

合集下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1140--1207),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山东历城人。 爱国诗人,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其 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 豪放为主 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 接近,世称“苏辛” 其词无论数量、 接近,世称“苏辛”。其词无论数量、 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 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词 中之龙” 中之龙”。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 稼轩词》 又名《稼轩长短句》 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 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 表现了 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 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 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 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 可奈何的心情; 可奈何的心情; 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 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 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酒阑:酒尽. 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问: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高层。沉迷享乐,不顾国事。 高层。沉迷享乐,不顾国事。
B.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抒情言志,
或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或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或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或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或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或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易水 黄金台上意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首描写历史荣光与时光流转的诗歌佳作。

这首词通过对北固亭的怀古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旧时宏伟盛景和往事的怀念之情。

词开始,辛弃疾通过对北固亭的描绘,将读者带回了古代的极盛时期。

诗中描述了北固亭的雄伟壮丽,以及曾经在那里畅游的文人墨客。

这里曾是人物辈出、才华横溢的地方,是塞北文化的璀璨聚集地。

通过描绘北固亭的昔日辉煌,辛弃疾唤起了读者对历史辉煌的共鸣和向往。

接下来,辛弃疾将目光转向了如今的北固亭。

他描述了北固亭的变迁和沧桑,墙垣倾倒、山水路径荒凉,当初繁华的景象已不再存在。

在这种变迁中,他流露出对逝去的岁月和兴盛时期的遗憾之情。

辛弃疾以独到的笔触勾勒出北固亭的荒凉景象,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消逝。

然而,尽管北固亭沧桑了,辛弃疾却希望它能够重焕昔日的辉煌。

他表达了对北固亭的期待和祝福,同时也表达出对自己人生处境的思考。

他希望北固亭能够再次拥有昔日的荣光,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最后,辛弃疾紧接着表达了他个人对历史的感慨和自身不得志的忧伤。

在那个曾经辉煌的年代里,他感到自己在时代的长河中显得渺小和微不足道。

他感慨万分地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几句反映了他在人生旅程中的不甘和不平,对功名成就的热望和失落的情绪。

通过《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通过对北固亭的描述,唤起了对历史辉煌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转折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他以细腻的词藻和真挚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世界。

这首词不仅是对北固亭的向往和怀念,更是辛弃疾自身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探索。

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表达对历史回顾和自我反思的经典之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本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精神,不仅体现了辛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译文一】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66岁时在镇江所壮志难酬的苦闷。全词运用大量典故,借古讽今,上片赞颂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暗指南宋统治者的无能;下片通过刘义隆草率北伐的失败教训,警告当局不可轻举妄动。同时,词中描绘了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的平和景象,反衬出词人内心的沉痛和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整首词豪放悲壮,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用典虽多却无堆砌之感,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了词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是⾟弃疾在镇江的北固亭写下的⼀篇怀古词,上阙⽤了孙权和刘裕抗击北⽅⼊侵者的事迹,暗⽰应像他们⼀样保家卫国。

下阙⽤刘义隆冒进误国暗⽰当今的统治者⼀意孤⾏,不听合理的建议,表明了⾃⼰的坚决抗⾦但反冒进政治⽴场,表达了⾃⼰深深的忧愤之情。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课⽂原⽂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弃疾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2.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标】 1、通过⽂本研习,使学⽣理解⽂中⽤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 2、进⾏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能的愤概; 3、通过苏⾟豪放词风的差异⽐较,使学⽣进⼀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探讨⽤典的意义; 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复习。

1、预习课⽂,对照课⽂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指英雄遗风,即英雄⼈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吞万⾥:豪⽓简直能吞没万⾥江⼭,形容⽓概⾮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这⾥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弃疾的有关⽣平资料以及创作这⾸词的背景资料。

(材料在课前⼀天下发) 3、检查背诵《念奴娇·⾚壁怀古》。

4、指名学⽣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 (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 明确:⾚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之激烈,⼜有⼒地衬托了英雄⼈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一首千古传世的诗篇,凝聚了唐代文学巨
匠杜甫的深沉思索与豁达胸怀。

这首诗以北固亭为背景,通过杜甫的
眼睛,将时光引向远古,以婉约细腻之笔,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
的诗意画卷。

首先,诗中所描绘的北固亭,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场所,其背
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北固亭位于京口,为当时战略要地,其所
在地曾多次见证战火纷飞、国家兴衰的历史沉浮。

通过选择这一地点,杜甫将个人情感与时代沧桑相融合,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感。

诗篇中的“永遇乐”一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里的“永遇乐”并非空洞的理想,而是一种对心灵永恒愉悦的渴望。

通过将“永遇乐”与北固亭相联系,杜甫仿佛在表达对人生坎坷的回响,以及对永远幸福的向往。

在诗歌的结构上,杜甫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巧妙地表达了他对过往历史的眷恋之情。

例如,“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中的陈王与平乐,构成了对过去盛世的美好追忆,
使整首诗歌显得更加充实而富有层次感。

此外,杜甫巧妙地运用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胜事空自知,
脉脉含情垂柳丝”,通过描绘柳丝婉约的姿态,使整个北固亭显得更
加丰富而生动。

这种自然景色的融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更使读者更为深刻地感受到杜甫对北固亭的深情厚意。

总的来说,永遇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ā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分类标签: 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怀古诗咏史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

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

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

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

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

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

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

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平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

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

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平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廉颇典故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下片小结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 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 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孙仲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 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 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 如虎。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 寄奴。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 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 定叛乱。 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 ,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 、长安、煊赫一时。刘裕是在 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 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 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 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 以南大片故土,成就了北伐大 业。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孙权典故
孙权,幼承父兄之 业,胸怀大志。建都京 口(后迁建康),占据 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 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 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 操于江北,使曹操发“ 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终为吴侯。
辛弃疾以 “英雄 ” 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 他 这两句表达了 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 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 庸无能。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释:⑴南乡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有单调、双调两体。

此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沦陷的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万兜(dōu)鍪(móu):犹言千军万马。

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句: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

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

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辛弃疾写北固亭的古诗

辛弃疾写北固亭的古诗

辛弃疾写北固亭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辛弃疾写北固亭的古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辛弃疾写北固亭的古诗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诗词: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其次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其次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发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妙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据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美的自然山水里好像隐隐充满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受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照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期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辛弃疾诗词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2、用刘裕典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名寄奴。史载刘裕曾 两次统帅晋师在京口起兵北伐,先后征讨南 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 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后功高震主, 篡晋自立,建立刘宋王朝。
小结上阕
简析: 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 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 ▲思抵考抗、、讨昏论庸:无《能南。乡全子词》饱与含《着永爱遇国乐、》卫一国词的有强何烈异感同?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 它与本课《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 同是怀古伤今,都不失为千古绝唱 有没有运用典故?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
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
写 作 的12辛 活0生弃 ,3活写年疾得这,再从不首4次得到2词岁朝被不的到廷当到时6的时朝0候重岁执廷辛用一弃掌的。直疾大重过这已权用着期经的“。间六隐韩,十这居侂1五2期”胄0岁的3间了起年生,,用, 背 任再浙次江被东当路时执安掌抚大史权,的翌韩年侂改胄起任用镇,江任知浙府江。
小结下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 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
引述历史故事,回忆当年烽火,表明对 北伐抗金的期望,也抒发他雄心不已、 壮志难酬的怨愤。
思考:词中运用到哪些对比?
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 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刘裕“气吞万里如虎” 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
称佛狸祠。佛狸祠成 为异族侵略者的象征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一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一奴一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鉴赏】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腚姓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一江一府,出镇一江一防要地京口(今一江一苏镇一江一)。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官场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腚星岬忻敖,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一交一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一江一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一江一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最负盛名的一首怀古词,它代表了辛弃疾怀古词的特点。

从屈原以来,国诗人常常借祖国山河来抒写感时忧国的感情,屈原说:“望南山而流涕兮,淋流尽而叹兮”。

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而陆游说的则更加明确,“爱国忧君孤臣泪,临水登山皆是心。

”辛弃疾同样是借登临怀古,抒发爱国感情,抒发自己的忧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

这首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已六十六岁,在江苏镇江任知府。

但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以后,从国家危殆的局势到他个人孤危的处境和郁闷的心情都有了新的变化。

作者虽已年迈,杀敌复国的雄心壮志仍不减当年。

词里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尤其对当时韩腚忻挥凶龊米急妇颓崧时狈ナ分担心,于是借历史教训提出警告。

词中不仅抒情,而且言志,不仅言志,而且直陈时事,发表政治见解。

这样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在辛词以前是极少见的。

京口,是古城名,故址在今天江苏省的镇江市。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作者登上北固亭,想起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不禁感慨万端,写下这首词。

题为“怀古”,实际是借古喻今,以抒怀抱。

上片追怀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

词的开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山――指京口这个千古兴盛之地。

这三句写三国时期的孙权。

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意思是:祖国的江山千古不废,可是,曾经在这里据长江之险,抗拒了曹操数十万大军,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却早已成为历史,再也找不到了。

表面上是追怀历史人物,实际上是暗寓南宋统治集团中连像雄据江左的孙权这样的人物也无处寻觅了。

所以下面补充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舞榭歌台――本指一代繁华,这里借指政治军事上的`喧赫声。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 报国无门的愤慨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 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 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 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 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 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 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虽曰怀古,实寓伤今之意。词人此时以 65岁高龄来到镇江任职,本以为能有所作为, 但发现朝廷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 感失望和气愤。 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 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 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 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怨气和 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出来。而这种感 情在词的结句体现得尤为集中,所以“凭谁 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集中体现了全 词的主旨。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四十三年”三句,则由今忆昔, 有“美人迟暮”之感。盖四十三年之 前率众南归,其时具有大志,思凭国 力恢复中原,乃今老矣,登亭远望, 山川如故而国事日非,能无感叹!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恐美人之迟暮。 ( 战国·楚·屈原《离骚》) 害怕楚王变老,来不及治理国家、建功立业 比喻时光易逝,盛年难再
(2010上海)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 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 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 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注释:
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遭嫉妒失宠,幽居长 门宫。 ②蛾眉,指美女。语出屈原《离骚》:“众女嫉余 之蛾眉兮,谣诼谓余善淫。” ③千金,陈皇后曾用百金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 献给汉武帝以求重新得宠。 ④玉环,指杨玉环。安史之乱时,为平军心,被迫 在马嵬坡自缢。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曾得宠 一时,后被废为庶民,自杀而死。二人皆善舞善妒, 且不得善终。这里暗指得势的投降派。
人物 孙权
故事简介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 保卫了家园。
关键 词句
英雄 风流
典故的作用
表现作者心中渴望 抗敌救国的热情。
刘裕
金戈铁马 表达作者收复中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 气吞万里 原的远大抱负 他曾大举北伐。 如虎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 草草 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 刘义隆 赢得 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
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
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 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马,气吞万里如虎。 能饭否?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 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 主旨。
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 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 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 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教学重点:用典和借古讽今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三、结合注释朗读,弄清大意
四、具体分析
1、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

思考:上阙和下阙分别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孙仲谋(孙权)
上阙<
寄奴(刘裕)
元嘉草草(刘义隆)
下阙<佛狸祠(拓跋焘)
廉颇
2、分析上阙
a、上阕写孙权刘裕两个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b、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c、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3、分析下阙
a、“元嘉草草”
①口述宋文帝北伐的经过,明确北伐失败的原因。

②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古讽今──委婉劝阻韩侂胄: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b、“佛狸祠”
①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伸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②除了用典,还运用什么写法强化这种感情?
明确:今昔对比: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此情此景让人不堪回首。

c、“廉颇”
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确: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小人挑拨,使他很感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

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五、名句赏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

“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

“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言外有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

这几句突出萧飒、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婉、舒缓,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

六、归纳全诗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既有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词诘》评曰:“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

廉颇自拟,慷慨壮声,如闻其声。


七、学生齐读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