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运输作用导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导学案
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目标】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以及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
【重点与难点】重点:①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②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难点:①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②观察导管和筛管。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研读教材,并用双色笔勾画出要点,然后根据预习案教材助读中问题提示,思考并回答,遇有疑难,再查阅教材,加深理解,最后完成预习自测中的题目2.完成时间15分钟。
小组长要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认真、高质量自学。
【教材助读】1.导管由许多状的导管分子连接而成的,导管分子均是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的管道。
2.导管能自而地运输和无机盐。
3.筛管分子是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管分子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
4.筛管主要是自而地运输。
【预习自测】1.导管的运输特点是( )A.由下向上输导有机物B.由叶向其他器官输导有机物C.由上向下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D.由下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2.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 )A.有机物B.水和无机盐C.水、无机盐和有机物D.以上都不是3.导管位于( )A.木质部和韧皮部B.木质部C.韧皮部D.髓【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置疑探究——置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一、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1.完成下列表格1.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当堂检测】1.环剥树皮,在切口的上方形成节瘤,这说明运输有机物的是()A.韧皮部里的导管B.韧皮部里的筛管C.木质部的导管D.木质部里的筛管2.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运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①导管②土壤溶液③成熟区表皮内的各层细胞④根毛细胞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3.叶脉具有输导功能,它能够输导()A.水分和二氧化碳B.水分和有机物C.水分和无机盐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4.下列关于导管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第五章第五节 运输作用 导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生物导学案备课时间:2020年11月20日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审核教师:课题 5.5 运输作用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以及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2.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和枝瘤的形成,以及用显微镜观察南瓜茎纵切片,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结合户外观察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培养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辩证唯物自然观。
重点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难点1.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观察导管和筛管。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洲的杏仁桉,高可达156m。
世界上最粗的树是生长在西西里岛的一棵大栗树,树干的周长有55m左右。
如此高大的树木,它们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如何进行运输的呢?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阅读课本94-97页,完成下列问题:1.茎对是和无机盐的运输、对有机物的运输。
请分别指出运输部位在哪?方向是指什么呢?2.导管和筛管有哪些特点与运输功能相适应?三、合作辨思探究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1.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什么问题?2.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3.表述根据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四、训练反思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片刻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 A.韧皮部中的筛管B.木质部中的导管C.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 D.韧皮部中的导管2.导管的运输特点是( ) A.由下向上输导有机物 B.由叶向其他器官输导有机物 C.由上向下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由下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3.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 ) A.向下运输有机物B.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C.向上运输有机物 D.向下运输水和无机盐4.导管位于( ) A.木质部和韧皮部 B.木质部 C.韧皮部D.髓5.保护树皮的意义是( ) A.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保护木质部不被破坏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保护形成层,使树能不断长粗6.从掐断的幼嫩的植物茎上可看见汁液,它们来自于( ) A.导管 B.细胞液 C.筛管 D.水蒸气五、回归拓思思考:为什么把树皮全部剥掉之后,会导致树木死亡呢?。
3.5.5运输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介绍植物体内运输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6.反馈评价,巩固提高:
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实验探究,直观教学:
设计一系列实验,如观察导管、筛管的运输现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对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认识。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4.适时引导,启发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发言,记录讨论成果。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以下为练习内容:
1.判断题:关于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功能及分布的判断题。
2.选择题:涉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的选择题。
3.填空题:关于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相关知识填空题。
2.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理解其在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植物体内运输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章节知识,特制定以下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水分、养分运输的动画,引发学生对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4章第4节运输作用
第4节 运输作用教学目标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内的分布部位。
3.判断水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方向。
重点 难点 重点 导管、筛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难点茎运输水和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教学准备 “运输作用”课件、“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视频、“水的运输”视频导学过程 【情境导入】植物的根与茎相连,叶着生在茎及其分枝上。
因此,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必然是通过茎运输到叶和花中去的。
水和无机盐是经过怎样的途径运输到叶和花中去的呢?【探究主题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观察思考:植物体吸收的大部分水到哪里去了呢?阅读教材P96~98活动,完成“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的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的哪个部位吸收的?叶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吗?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又如何到达叶?提示:根;需要;茎的运输作用。
2.探究方案:3.实验现象:4.实验结果:你能描述观察的结果吗?5.交流思考:(1)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水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
(2)说出水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提示:根→茎的木质部→叶。
6.视频播放:(1)根吸收的水是通过植物的茎向上运输到叶等器官的。
点击画面播放(2)茎的纵切面和横切面。
点击画面播放7.跟踪探究:用解剖刀分别将茎做一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和纵切面的情况,辨别茎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8.学以致用:插花时,我们将茎剪断后要立刻插入水中,这是为什么?【探究主题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1.联系生活:我们食用的甘薯是它的什么器官?甘薯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什么?埋入地下的根从何处获得有机物?提示:根;含淀粉;叶。
2.观察思考:如图,这是从橡胶树上收集橡胶的情景,你能发现橡胶是从哪里流淌出来的吗?提示:从树皮处流淌出来的。
3.分析讨论:在木本植物的枝条中部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发生如图变化。
5.5运输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模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运输作用的机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例如,在课堂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同时,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实践:本节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运输作用的机制和意义。同时,将运输作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和机制。
2.让学生了解运输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运输作用的机制和意义。在实验设计上,我精心准备了“水的运输”和“无机盐的运输”两个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验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5《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植物如何应对干旱环境,分析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调节机制。
6.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概括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基本规律。
7.课后作业:布置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8.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植物图片,特别是那些在干旱环境中依然能够生存的植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以及它们在水分运输方面的独特适应性。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将对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基本过程入手,详细讲解根部吸水、水分通过茎的导管上升、叶片蒸腾等重要环节。我会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导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水分运输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较为浓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学习本章节《运输作用》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基础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学生对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具体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会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练习,增强自信心。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关键点。我会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强化记忆。
运输作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请每个小组花五分钟的时间确定本小组的实验方案:注意对照实验
听取学生汇报的时候适时给予指点
展示课前已按照教材做法准备好的实验方案。
步骤五:实施实验并记录
展示课前已按照教材做法准备好的实验结果。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观察。学生动手切开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引导学生观察切面的颜色。
步骤六:分析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总结、合作交流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导管
和
筛管
提出问题:
水和无机盐是如何从木质部中运输的呢?
有机物是如何在韧皮部中运输的呢?
植物体内的“高速公路”:导管、筛管
1.出示导管、筛管的图片,学生结合所学,讨论:
导管和筛管的形状、细胞有什么特点?
了解学生对自主学习所掌握的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资源学习的能力。
叶中的有机物是如何到达根呢?
(茎的运输作用)
2.出示橡胶树收集橡胶的图片
设问:你能发现橡胶是从哪里流淌出来的吗?
韧皮部
3.多媒体出示枝瘤的图片,分析其形成原因,描述切囗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试解释切囗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结论:有机物由上往下运输
总结: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中的韧皮部自上而下运输的。
学以
致用
1、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
2、果农为了增产常将结果的枝条剥去一圈树皮,称为环剥,这是为什么?
学以致用
总结
1.茎的基本结构: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
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路径:木质部中的导管
方向:由下往上
3.有机物的运输:
路径:韧皮部中的筛管
方向:由上往下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七年级生物上册3.5.5运输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植物体内运输作用。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知识点梳理
六、知识点梳理
1.植物体内运输系统的组成
-导管
-筛管
-细胞间隙
-韧皮部
-木质部
2.导管的功能和分布
-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分布:主要位于植物体的木质部
3.筛管的功能和分布
-功能:运输有机物
-分布:主要位于植物体的韧皮部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根吸水
-水分的运输途径:根->茎->叶
-蒸腾作用:水分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植物体内运输作用实际应用的理解。
2.作业评价
-认真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细致批改,关注学生的答题思路和答案准确性。
-点评反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点评和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优秀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作业提交与反馈:
-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2. **拓展思考与应用**:
-设计一个小实验,模拟植物体内的水分上升现象,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分析并讨论在生活中遇到的与运输作用相关的实例,如运动后的心跳加速、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的生存策略等。
3. **研究性学习报告**:
-分组选择一个主题,如“运输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或“运输障碍引起的生理疾病”,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反馈评价,持续改进: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1.学生年龄特点: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
2.知识储备:学生在前四章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物体的细胞结构、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组织等内容,为理解运输作用奠定了基础。
3.能力水平: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运用生物学术语、进行逻辑推理方面仍有待提高。
-重难点:学生需要具备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在实验中观察细微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生动的实物、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植物和动物体内运输作用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5.5运输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c)结合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讨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a)针对学生对植物体内运输系统的疑问,设计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降低学习难度。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a)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运输现象,如植物的水分运输、人体的血液循环等,引发学生对运输作用的思考。
b)提问:“为什么生物体需要运输作用?它对生物体有什么重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教学目的:
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运输作用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关注生物学科的情感。
2.通过学习生物体内运输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认识,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生物现象的习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目的:
a)使学生掌握植物体内导管、筛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过程。
b)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a)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植物体内运输系统和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b)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解决疑问。
2.教学目的:
2.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并分析植物体内水分、矿质元素的运输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体内的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随运输方式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也不同;•掌握植物和动物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
教学重点•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植物和动物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
教学难点•运输方式的不同会对物质运输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内容一、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通过将物质从一个组织或器官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器官来完成其运输过程。
在人体内,血液是最常见的物质运输方式之一。
其他物质运输方式包括淋巴、铁蛋白和氧气的运输方式。
1. 血液运输方式在人体内,血液运输方式是最常见的物质运输方式之一。
血液是由心脏泵送的,通过血管系统遍布全身。
血液中运输的物质包括氧气、营养物质、荷尔蒙以及一些其他的废弃物质。
2. 淋巴运输方式淋巴液是在淋巴系统中循环的一种液体,由淋巴管组成。
淋巴系统的作用是将废物从细胞中排出,并将废物运输到肝和脾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3. 铁蛋白运输方式铁蛋白是一种在血液中运输铁的蛋白质。
铁是一个必需元素,因为它是红色血球中的血红素的一部分。
4. 氧气运输方式氧气是人体必需的,因为它是呼吸过程中氧化物的主要成分。
氧气通过肺部进入体内,然后通过血液向全身细胞输送。
二、植物物质运输的方式植物也需要通过运输方式将物质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植物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水分和营养物质。
1. 根部吸水植物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这通过根部的根毛完成。
根毛对水的吸收与植物的表面积成正比,因此根系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2. 茎部运输植物的茎部向叶片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
这通过茎部中的一系列细管完成,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3. 叶片光合作用叶片上的叶绿体是植物实现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成糖类等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通过茎部被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三、动物物质运输的方式动物需要将氧气、营养物质和荷尔蒙等物质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5.5运输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表、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运输作用的过程。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交流思想,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血液循环系统: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由心脏、血管、血液组成。
-呼吸系统: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为生物体提供氧气。
-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如:
-植物体内水分、无机盐的运输过程是怎样的?
-动物体内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与运输作用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以植物体内水分、无机盐的运输为切入点,逐步过渡到动物体内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运输功能,引导学生掌握运输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3)巩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4)拓展: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运输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思考、讨论、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运输作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他们发挥潜能,提高自信。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运输作用》,属于“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这一核心主题下的子主题。
本节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式——导管运输,以及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筛管运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植物体如何通过复杂的运输系统实现物质的循环与分配,这对于后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解释它们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机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系统复杂性和精密性的敬畏之情,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植物体内运输物质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导管和筛管如何协同工作,实现植物体内物质的循环与分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充满好奇。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基础的科学素养,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出发,逐步深入理解运输作用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导管和筛管的图片、动画,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结构特点。
2.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茎的横切面),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讨论法:围绕关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及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提问:“大树能够茁壮成长,离不开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供应。
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运输到树的各个部位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输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运输作用导学案北师大版
课题:第五节运输作用主备人:何凤英审核人:陈秋琼姓名:班别:座号:一、学习目的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以及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难点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三、互动学习活动1、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96页)讨论:1、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方向是什么?2、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部位在哪里?活动2:观察枝瘤(97页)讨论:1、枝瘤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从枝瘤的形成可判断有机物运输的方向,说出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活动3:观察导管和筛管(98页)讨论:1、导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相适应的特点?2、筛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有机物相适应的特点?3、植物体其他部分是否也有导管和筛管?四、过关练习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片刻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A.韧皮部中的筛管 B.木质部中的导管 C.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 D.韧皮部中的导管2.导管的运输2、植物导管、筛管运输的特点分别是( )A.由下向上输导有机物 B.由叶向其他器官输导有机物C.由上输导水、无机盐,向下输送有机物 D.由下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3.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 )A.切口上方有节瘤 B.切口下方有节瘤 C.枝条枯死 D.无影响4.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 )A.有机物 B.水和无机盐 C.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以上都不是5.导管位于( )A.木质部和韧皮部 B.木质部 C.韧皮部 D.髓6.下列属于活细胞的是: A.导管细胞 B.筛管细胞 C.韧皮纤维 D.木纤维7.保护树皮的意义是( )A.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保护木质部不被破坏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保护形成层,使树能不断长粗8.除下列哪一项外,其余均是茎具有的功能( )A.支持作用 B.输导作用 C.贮藏作用 D.吸收作用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中的循环途径的是(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10.从掐断的幼嫩的植物茎上可看见汁液,它们来自于( )A.导管 B.细胞液 C.筛管 D.水蒸气11、选一个生长旺盛的杨树枝条,在其基部剥去一圈树皮,过一段时同后,伤口上部的树皮长成了节瘤(下图):请回答:(1)本实验证明,树皮具有输导_________的结构,该结构叫_________。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
教师出示演 示实验
演示“观察枝瘤”实验 时,启发学生思考的问 题是:枝瘤形成的原因
学生进行观 察
是什么?从枝瘤的形成 可判断有机物运输的 方向,说出茎运输有机 物的部位。
师生共同总 结出结论。
大部分有机养料是自上而下运输的。 活动:观察导管和筛管 目的要求: 1.识别导管的分布部位,辨认导管 的结构特征. 2.识别筛管的分布部位,辨认筛管 的结构特征。 学生准备实 材料器具: 南瓜茎纵切片、显微镜 学生进行实 教师提出目 的要求。 教师组织学 “观察导管和筛
学生准备材 料器具
并进一 理,甲剥掉树皮,乙不做任何处理,分 学 生 进 行 实 结果进行预测,
1
别放在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将 锥形瓶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1h。 2.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叶的变化 和锥形瓶中水量的变化,并对你组的实 验结果作出预测,将预测的结果填在下 面的表格中。 3.实验结束后, 将实际观察的结果, 也填在下面的相应表格中,并与预测的 结果进行比较 材 料 实验材料处理 甲(剥掉树 乙(保留树 皮) 皮) 叶的 水量 叶的 水量 变化 变化 变化 变化
1.用显微镜观察南瓜茎切片,识别 验观察。 导管和筛管分布的不同部位。 2.辨认南瓜茎的不同导管,辨认筛 管。 并进行辨认。
结论: 导管分子均是死细胞。 筛管分子是长形的活细胞。 学生进行总 结。
体整体运输功能的结 构基础的思考和认识。 认识到导管和筛管分 布在植物体全身, 彼此 连接和贯通, 形成一个 完整的管道系统, 完成 植物体运输水分、 无机 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生进行活动。 管”的活动前,引导学 生思考茎运输水分、 无 机盐、 有机物的具体结 构基础; 用显微镜观察 南瓜茎纵切的玻片标 本时, 要启发学生思考 验材料器具。 的问题是: 导管有哪些 与其输导水分和无机 盐相适应的特点?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中学七年级生物导学案编号:【】执笔人:张静静审核人:张晓莉审批人:使用时间:______
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5.5 运输作用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能够分别说出茎运输水分、无机盐以及有机物的部位。
2.识别导管与筛管在茎内的分布情况,区分导管与筛管的功能及结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分别说出茎运输水分、无机盐以及有机物的部位。
难点:能够识别导管与筛管在茎内的分布情况,区分导管与筛管的功能及结构特征。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本学案在认真阅读教材P94-97页后独立完成。
2.自主学习部分15分钟,合作探究部分20分钟,并尝试做后面的习题。
3.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4.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导管
分析课本P94-95“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两组实验操作的不同之处是。
2.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位于茎的内。
知识点二:有机物的运输——筛管(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9596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部分用于,一部分储藏起来,根部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于。
2.请观察课本图5-22“枝瘤”,对树皮环割后,在伤口的形成了枝瘤,说明了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位于树皮内,运输方向是由到的。
知识点三:导管和筛管(P96~97,分析下列问题。
)
1.植物的茎内有输导作用的结构:运输水分和无机物的导管,位于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位于韧皮部内,韧皮部是的一部分。
2.导管由许多管状的连接而成,均是;筛管分子是长形的,两个筛管分子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
3.植物根茎叶内部有,彼此相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完成植物体运输的功能。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分析“树怕伤皮,不怕伤心”的说法。
2.在生活中我们将一些草本植物的茎掐断后,会发现横切面流不同的液体,一种是乳白色的液体,而另一种则是无色的液体,你能分析这各是什么物质吗?
3.有些地方的果农会在果树开花后,为果树的茎进行树皮环割,你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区分导管和筛管,填写下面的表格。
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分布 构成 导管
筛管
【达标检测】
基础题 初显身手
1.将带叶的枝条插入水中,在一段时间后,也仍正常生活,只是因为 ( )
A.木质部将水运输到了叶片
B.韧皮部有疏导水的作用
C.叶中贮藏有大量的有机物
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可以自由流动
2.下列四种细胞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是 ( )
A.根毛细胞
B.保卫细胞
C.导管细胞
D.筛管细胞
3.对果树每年都要剪去过密、过长的细弱的枝条,目的是 ( )
A.使果实向高处生长
B. 集中养料到强壮的枝条
C.促使枝条的分叉,增加产量
D. 减少枝条,降低呼吸作用
能力题 挑战自我
4.观察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1)A 是 ,B 是 。
(2)从存在的部位看:A 存在于 ,B 存在于 。
(3)从生活状态看:B 是 ,A 是 。
(4)从功能看,A 是 的通道,B 是输送 的通道。
(5)在图中A 、B 的旁边用箭头表示水分或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我的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