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1、2章绪论和中国文化的生成背景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PPT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0939c5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8.png)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特点表现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二、经济基础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内地的自然 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从古至今的农耕经济。
中国农耕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造成了中国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 成熟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一、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 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文化的延续 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地理环境促进了文化的延续。中国地理位置优越,为农业 发展提供了适宜条件。农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辽阔的地域。 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 础。其他地方的文化影响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对却无法动摇 中国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这就促进了文化发展的延续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三、社会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离不开它所依存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通 常用来表示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结构是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 济结构、文化结构互相耦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
社会结构的停滞性和大一统王朝的周期性更替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最基本特点。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超稳定系统。这种社会结 构一方面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周期性震荡。正是 这种超稳定系统,保持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延续,使社会结 构呈现出巨大的稳定性,其浓厚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伦理型范式,其典型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型 范式。宗法一体化则表现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
中国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是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其次农耕经济的多 元结构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再次农耕经济 的早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早熟性。再其次农耕经济弱化了理 论逻辑推理和实验性研究。最后农耕经济对古代中国人的哲学观 念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二、经济基础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内地的自然 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从古至今的农耕经济。
中国农耕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造成了中国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 成熟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一、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 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文化的延续 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地理环境促进了文化的延续。中国地理位置优越,为农业 发展提供了适宜条件。农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辽阔的地域。 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 础。其他地方的文化影响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对却无法动摇 中国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这就促进了文化发展的延续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三、社会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离不开它所依存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通 常用来表示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结构是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 济结构、文化结构互相耦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
社会结构的停滞性和大一统王朝的周期性更替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最基本特点。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超稳定系统。这种社会结 构一方面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周期性震荡。正是 这种超稳定系统,保持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延续,使社会结 构呈现出巨大的稳定性,其浓厚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伦理型范式,其典型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型 范式。宗法一体化则表现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
中国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是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其次农耕经济的多 元结构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再次农耕经济 的早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早熟性。再其次农耕经济弱化了理 论逻辑推理和实验性研究。最后农耕经济对古代中国人的哲学观 念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320d2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b.png)
3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学习目标
1. 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 2 . 通过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遗址,了解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表现
(史料实证) 3. 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
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 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禅让制, 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陈若茜:《恭喜!良渚申遗成功》,《澎湃 新闻》2019-07-06
陶寺古城遗址
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
知识链接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陶 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 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两处 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 龙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 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 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城内还出土了小件 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 址。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 了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复原图
相关史料
内城面积约300万平 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 米。古城和水利系统总 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地时间7月6日10点43分(北京时间7月6日14 点43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 “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 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 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 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学习目标
1. 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 2 . 通过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遗址,了解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表现
(史料实证) 3. 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
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 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禅让制, 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陈若茜:《恭喜!良渚申遗成功》,《澎湃 新闻》2019-07-06
陶寺古城遗址
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
知识链接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陶 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 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两处 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 龙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 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 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城内还出土了小件 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 址。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 了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复原图
相关史料
内城面积约300万平 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 米。古城和水利系统总 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地时间7月6日10点43分(北京时间7月6日14 点43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 “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 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 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 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98608a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4.png)
法家先驱是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集法家之大成者是韩国的韩非。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韩国公子,与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 战国末期,韩国在战争中屡遭失败,丧师失地,在强大西秦的武力威胁下,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韩非多次上书韩王,主张变法,其建议未被采纳,于是退而著书立说,其著作收辑在《韩非子》。
盗亦有道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2、老子的社会观 ① 处世的方法 处柔:“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愚民”政策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其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 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易、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 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盗亦有道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2、老子的社会观 ① 处世的方法 处柔:“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愚民”政策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其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 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易、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 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 中国文化形成的背景
![第一章 中国文化形成的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5114566da98271fe910ef921.png)
五、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宗法型特征,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伦理型范式。 宗法型特征,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伦理型范式。 正面意义:使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正面意义:使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负面意义: 负面意义: 人情大于国法的弊端,正是由此而形成的, 人情大于国法的弊端,正是由此而形成的,所谓 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曲中矣” “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曲中矣”。 在伦理政治的束缚和限制下, 在伦理政治的束缚和限制下,人们一生下来就被 固定在一定的名分之内, 固定在一定的名分之内,循规蹈矩是社会对每个 人的要求,因而极易养成惟上、惟书、 人的要求,因而极易养成惟上、惟书、惟亲的奴 性人格。 性人格。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存天理,灭 人欲”等封建纲常礼教, 人欲”等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桎梏了人的个性发 展。
第一章 中国文化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中国文化历史地理背景 一、历史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人口、民族、气候、行政区域] 地形、地貌、人口、民族、气候、行政区域]
二、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 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愈是远古,境的依赖性越大。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环境决定论 环境与文化的开放与封闭的关系 两条丝绸之路] [两条丝绸之路]
二、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制止兄弟间 为争王位而残杀。 为争王位而残杀。 封邦建国制即分封制 是古代国君分封诸侯、 即分封制。 封邦建国制即分封制。是古代国君分封诸侯、巩 固政权的制度,周代创立。 固政权的制度,周代创立。分封制和宗法制相表 构成了封建君主制度的坚实基础。 里,构成了封建君主制度的坚实基础。 宗庙祭祀制。 宗庙祭祀制。宗庙是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宗供 奉祖先神位的场所。 奉祖先神位的场所。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维 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 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核心是强调 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1-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件精品
![1-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f3f78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8.png)
2.陶寺都城
(1)时间地点 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 (2)年代:距今约4300一4000年 (3)规模与建筑 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 环绕的宫城,城内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 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
陶寺遗址平面示意图
2.陶寺都城
(5)阶级分化与国家特征:城内有两 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 随葬陶鼓、石增、玉钺、龙盘等器物, 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 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
叁 远古的传说
1.时间 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地点
黄河流域。
3.社会状况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 着炎帝、黄帝、蚩尤等几
4.走向联盟 个较大的部落。
战役 作战双方 结果
阪泉之战
逐鹿之战
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炎Fra bibliotek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
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 蚩尤战败,其部落部分归附炎黄部落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牛河梁进址属于西过河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00—5000年。遗址中有祭、 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贰 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1.良渚古城
(1)地点:浙江余杭 (2)年代:距今约5300一4300年 (3)构成: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 成。 (4)规模: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 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 首屈一指。 (5)水利:城的北面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 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 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兽面形玉饰 石磐
彩绘龙纹陶盘
铜环
朱书朱符书号符陶号壶陶壶
2.陶寺都城
(6)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 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7)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 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很有可 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景及其影响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景及其影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592d40f242336c1eb95ea1.png)
致使中国产生一代又一代的割据王国,他们也为 自己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与素 材。”更值得称道的是,陕北女子性情朴实温婉
热情大方声音悦耳动听,她们敢爱敢恨,视爱情 如命,对恋人敢把心掏出来,如《走西口》表现 陕北女子的痴情。她们还心灵手巧,拿手戏 剪纸。 陕北这片黄土地产生了高亢悠扬的信天游、古朴 典雅的剪纸、苍凉缠绵的唢呐、粗犷豪放的 腰鼓。这也许就是大哭大悲人生的抚慰。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景
内容提要: 一、大陆性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二、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和农业型文化 三、血缘宗法家族制度及其影响
一、大陆性地理环境
任何类型的文化都是在一定类型的“文化土 壤上成长起来的。正如不同的气候、土质适 宜不同的作物生长一样,不同的文化土壤自 然会有不同的文化生长其上。中国人常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橘生南则为橘, 橘生北则为枳” 西方学者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法国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都谈到气候影响民族精 神、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如,亚氏认为,北方寒冷地区各民族“精神充 足,
中国各地地域文化《中国文化性格》 《城市季风》《读城记》-易中天
一、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混合体,地 理区划是今黄河为它的南界,以太行山和燕 山为西界、北界,包括河北全境及山西、山 东、河南、辽宁、内蒙的部分地区。燕赵地 势开阔,地处平原,沃野千里,兼有三面天 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的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中心。一方面农业经济较发达, 另一方面又融入了大量剽悍 的游牧民族新鲜 血液。
三、齐鲁文化
齐鲁之地,山水雄浑,天高地厚,河还浩荡。上 古之少昊,开鲁之周公,兴齐之姜尚,贤达 名士,灿若星河,依周礼而成定制,启民心 之醇酽浩气。在孔孟之道的长期熏染下,齐 鲁民风厚重憨实,历史上多鸿儒、多良民、 多豪杰、多烈女、多君子。从总的看,齐鲁 人给人的印象是壮实英伟、淳朴厚道、耿直 重情、富有同情心,潜含着英雄主义的阳刚 豪洒之气。“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鲁 人更为尊礼崇德守旧,齐人更为务实开放勇 武。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生成背景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生成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0a4fad6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9.png)
五行相生相克
安土重迁
• 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农民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与繁衍子孙 的条件,因此,对于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古代,如果不 是遇到大灾荒、大战乱,人们很少愿意迁徙,而在经济状况 许可的条件下,买田置地又往往是人们最大的理想。这些基 于农耕文明的生活状态导致了“安土重迁”文化观念的形成。 受“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故乡充满了感情,出门 在外时遇到老乡感到分外亲切,久居他乡者也总是希望回归 故里、“叶落归根”。“安土重迁”观念对中国政治也产生 了深刻影响,在古代和近代,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以及 欧洲的海洋民族多次发动以占领异族土地、向外移民扩张为 目的的军事远征。相比之下,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很少有类 似的举动,他们囿守农耕区的文明,希望与外族和平共处。 因此,在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民族发生的战争中,基本上是 北方民族南下侵扰,中原王朝进行防御。万里长城就是为防 御北方民族侵扰而修建的古代大工程。
“多子多福”
极端重视传统
• 以史为鉴 • 祖宗之法不可变
请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交流传播有什 么影响?
• 农耕经济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现代社 会中,这些影响是否已消失?
• 宗法制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和消极影响?
本章文化词汇
亚洲、太平洋、欧洲、漠河县、曾母暗沙、黑龙江、 乌苏里江、帕米尔高原、西伯利亚、喜马拉雅山脉、 横断山脉、青藏高原、长江、黄河、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东亚、农耕经 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江西、湖南、河北、西 晋、小农经济、秦朝、度量衡、唐宋、明清、商品经 济、资本主义萌芽、五行相生相克、乐天知命、天人 合一、安土重迁、中亚、西亚、
32第二章中华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PPT课件
![32第二章中华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5b709f2af90242a995e50d.png)
2020年9月28日
1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环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环境的特点 (一)农耕区和畜牧区界限分明 在辽阔广袤的东亚平原上,其生产方式受到地理诸因
素的影响,农耕区和游牧区界限非常分明。进而影响 到政权组织和民族分布的诸多问题。这条分界线几乎 以四百毫米等降水线为界,其东南为湿润带,西北为 干燥带。湿润带是以华夏—汉族为主体农耕民族的生 产区域;干燥带则是北方游牧民族驰骋的场所。这两 种不同的生产方式是可以互补的,当时在历史上更多 时候是游牧政权对中原政权的侵扰和掠夺带来破坏威 胁的压力。这样以秦长城为标志的界限就把农耕区和 游牧区严格地区分开来。
2020年9月28日
12
中华的农耕文明起源很早,距今六七千年先民 就开始培育种植粟了。在上古时对农业就很重 视了,“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论 语·宪问》)殷商甲骨文里对农事记载颇多。 周代更是一个典型的重农业的政权,其始祖后 稷被奉为五谷神。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水 平就很高了。一是各政权鼓励耕种,二是生产 工具得到改进,像铁农具开始应用的农业中, 三是耕作技术有了提高,像深耕熟耨、多粪肥 田等方式渐次应用。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 产生和发展的环境
2020年9月28日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一、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它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的
特点是和世界上其他产生灿烂文化的民族的地 理环境相比较得出来的。 (一)中国的疆域非常辽阔
2020年9月28日
2
中国东面和东南面临浩瀚的太平洋;西南是横断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成为隔断同南亚、东南亚各 国联系的天然屏障;西北是帕米尔高原,从汉代 虽开通了丝绸之路,但是路途遥远艰险,成为人 间的畏途;北面是辽阔的草原和沙漠,是游牧民 族的家园。
中国文化生成背景课件
![中国文化生成背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76d7ba770bf78a65295496.png)
2.农耕经济土壤
周代以来,历代王朝都把重农作为治国之道。 以农立国的国策大大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发展。 农业经济是中华文化形成的土壤,所以农业 文化也就决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心理。
中国古代的人们渴望定安,厌弃战争,向往 太平,反对暴力。男耕女织,丰衣足食,老 守田园是广大农民的统文化
讲授:肖芃
三、中国文化的生成背景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 形成和发展的。中华民族所赖以生存的地理 环境﹑经济基础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特殊 性,最终促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中国传统文 化。
1.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自古生存于东亚大陆。它东南是海 洋,北近冻土带,西是戈壁沙滩,西南为青 藏高原。其间地形复杂,流域繁复,气候类 型完备。地势是由西北黄土高原向东南依次 而低分布。有松花江、辽河、黄河、长江、 珠江等大江大河;山岭高峻,河流纵横;气 候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南经亚热带直至热带, 北至亚寒带。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社会,从先秦到明 清,尽管社会形态有所变化,但以血缘 为纽带的宗法等级结构却长期沿袭未变。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03373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9.png)
位和影响力。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 整版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 中国文化的制度层面 • 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 •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饮食与养生
中国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与药用价 值,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如食 疗、食补等。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
服饰变迁
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旗袍 等,具有独特的款式和图案,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中国服饰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迁,吸 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多元化 的服饰文化。
服饰礼仪
中国服饰礼仪体现了身份地位、场合 和礼仪规范的要求,如穿着打扮、颜 色搭配、饰品佩戴等。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在漫长的 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 代表作品。
官僚制度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各级官员按 照品级高低享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承担着管理 国家事务的职责。
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
自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袭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 整版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 中国文化的制度层面 • 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 •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饮食与养生
中国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与药用价 值,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如食 疗、食补等。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
服饰变迁
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旗袍 等,具有独特的款式和图案,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中国服饰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迁,吸 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多元化 的服饰文化。
服饰礼仪
中国服饰礼仪体现了身份地位、场合 和礼仪规范的要求,如穿着打扮、颜 色搭配、饰品佩戴等。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在漫长的 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 代表作品。
官僚制度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各级官员按 照品级高低享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承担着管理 国家事务的职责。
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
自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袭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景及其影响PPT共42页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景及其影响PPT共42页](https://img.taocdn.com/s3/m/411c3c20b14e852459fb57c7.png)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背 景及其影响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完整版ppt
36
完整版ppt
37
完整版ppt
38
完整版ppt
39
完整版ppt
40
完整版ppt
41
完整版ppt
42
完整版ppt
43
完整版ppt
44
完整版ppt
45
完整版ppt
46
完整版ppt
47
完整版ppt
48
完整版ppt
49
完整版ppt
50
完整版ppt
5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完整版ppt
52
完整版ppt
53
完整版ppt
54
完整版ppt
55
完整版ppt
56
完整版ppt
57
完整版ppt
58
完整版ppt
59
完整版ppt
60
完整版ppt
61
完整版ppt
62
完整版ppt
63
完整版ppt
6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8
完整版ppt
19
完整版ppt
20
完整版ppt
21
完整版ppt
22
完整版ppt
23
完整版ppt
24
完整版ppt
25
完整版ppt
26
完整版ppt
27
完整版ppt
28
完整版ppt
29
完整版ppt
30
完整版ppt
31
完整版ppt
32
完整版ppt
33
完整版ppt
34
完整版ppt
完整版ppt
1
完整版ppt
2
完整版ppt
3
完整版ppt
4
完整版ppt
5
完整版ppt
6
完整版ppt
7
完整版ppt
8
完整版ppt
9
完整版ppt
10
完整版ppt
11
完整版ppt
12
完整版ppt
13
完整版ppt
14
完整版ppt
15
完整版ppt
16
完整版ppt
17
完整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