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让人成为人-精选资料

合集下载

个性教育:让人成为他自己

个性教育:让人成为他自己

理 冲 动 、社 会 环 境及 自然 环 境 之间 相 互作 用 的产 如 我 们 每 一个 人 的 指纹 是独 一 无 二 的 一 样 。
维普资讯
主 是 每 一个 人 的生 命 之 所 以值 得 无比 珍 视 的 一 个 重 出 区分 ,如 果 “ 体 性 ” 等 同 于个 性 ,那 么 ,提 主 主体 要 原 因 ;如 果 我 们 要 求 用一 种 模 式 去 限 制 原 本 是 出 “ 体 性 ” 又 有什 么 意 义 呢 ? 另 外 ,将 “ 独 、能 动 性 和 丰富 多 采 、各具 特 征 的 个 人 的发 展 。就 意 味 着 我 性 ” 的 内 涵 规 定 为 自主 性 ( 立 性 ) 们 对 某 些 个 体 的 不公 正 。这 也是 教 育 之 所 以 要 民 超 越性 ,三 者 分 别 从 不 同 的 角度 来 表 现 人 的 主体
维普资讯
四方 桌 ■●谂坛 2 0 . 060 7
个性教育 : 让人成为他自己
肖川
“ 尚个 性 ” “ 展 个性 ”等 等 。 日益 成 为 崇 、 发
优 质教 育 的 自觉 追 求 。人 们对 于 个性 的理 解 。一
般是与众不同。这并没有错。但 问题是 . “ 与众
特征 不是孤立存在 的,是错综复杂交互联系 ,有
的。 ”
个性 的 外在 表现 为独 特 性 。而 内 在 的 特 质 却 ( 表现 为缺 乏 主 见 、人 云 亦 云 、盲 目从 众 ) ,还 是
机 结合 成 一 个整 体 .对 人 的行 为进 行 调 节和 控 制 是 主 体 性 和 个 人 。无 论 是 缺 乏 独 立 性 、 自主 性
主化 的重要 理 由 。
性 。在 逻辑 上 也较 为 自恰 。

用教育点亮人生

用教育点亮人生

用教育点亮人生教育是人生的灯塔,它能够点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为我们提供知识和智慧的光芒。

在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世界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每个人能够实现个人梦想和成就的关键。

一、教育赋予知识教育首先赋予我们知识,为我们的人生之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校的课程和教师的引领,我们掌握了科学、历史、数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还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了优质的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教育培养品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我们学习到了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纪律、诚实守信等美德。

这些品德是我们在社会中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础,也是建立信任和共同进步的关键。

教育教会我们正义、公平与善良,使我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教育开启智慧之门教育是智慧的源泉,是开启智力之门的钥匙。

通过教育,我们学会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教育不仅仅是吸收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育的引导下,我们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和发明的能力。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智慧,开拓更广阔的人生道路。

四、教育塑造个性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更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和家国情怀的公民。

通过教育,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育培养了我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价值。

五、教育启迪人生教育是一盏点亮人生的明灯,它激发了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通过教育,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在每一次学习中都可以发现新的可能性和机会。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让我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了教育,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结:教育是人生的航向,它点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为我们提供了知识和智慧的火炬。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一、缘起艺术说起艺术,可能我们都觉得艺术离自己很遥远,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你家里的一幅画,看过的一本书,每天会听的音乐,最近看过的电影,这些都是艺术。

没有人能够脱离艺术而生活,我们每个人,不是在创造艺术的路上,就是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

所以,当我看到《艺术:让人成为人》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突然生出一种生而为人的感动。

收到这本书时,第一感觉――它确实是本艺术,太厚实了。

二、人文学那么,人文学是什么?跟艺术又有什么关系?百度百科指出:艺术泛指人文,“人”,即是自然,“文”即是文化。

自然文化,包罗万象。

零零碎碎地开始了阅读,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人文学和我们的关系,介绍了人文学的各个学科,并讲解了人文学的各个主题。

人文学刚开始只是从人文主义(humanism)一词而来,而现在,如果硬要规定人文学的定义,那只能说它包含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的全部范畴。

其实,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导致很多东西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解说,让我看着一片茫然。

可是,再次细细品读的时候,我想说这也许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他们都强调综合性教育,他们认为人文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像一个人先得有骨架、一幢房子得先搭出结构框架一样,我们有了人文学的整体概念之后,学起各个分科的内容来才会更有体系。

三、艺术与生活说到“荷马史诗”估计我们都能记得历史课上学到过,可是荷马史诗讲的是什么呢?荷马史诗讲的就是希腊神话故事。

众神之神――宇宙力量的化身: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等等众所周知的神话人物就是来自这里,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特洛伊木马计》。

这部史诗,它也成为历来艺术家们创作时喜欢采用的素材,比如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的各种雕像和绘画,就连电影,也喜欢拍摄这些题材,例如布拉特・皮特2004年主演的电影《特洛伊》。

四、由点及面的知识矩阵像宗教、道德、幸福、爱、生死观、自由,这些人类精神探索的永恒主题,能把各个学科融会贯通起来。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标题:教育与人的发展引言概述: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对人的认知发展的影响1.1 提高个体的思维能力教育能够提高个体的思维能力,培养个体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拓展个体的知识面教育能够拓展个体的知识面,让个体接触更广泛的知识,从而拓展个体的认知范围,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

1.3 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教育能够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使个体具备更好的认知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教育对人的情感发展的影响2.1 培养个体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2 培养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2.3 培养个体的价值观念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价值观念,使个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更好地引导个体的行为和选择。

三、教育对人的技能发展的影响3.1 培养个体的专业技能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专业技能,使个体具备更好的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3.2 培养个体的实践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实践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3 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使个体具备更好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4.1 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使个体具备更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4.2 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使个体具备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

4.3 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个体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个体的潜能,实现个体的自我实现。

教育与人的养成

教育与人的养成

教育与人的养成作者:陈高华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第01期摘要:教育的使命是人的养成,让人成为人,变得完整,这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然而,当前中国大学教育却是以“成才教育”为名的“技能教育”,究其实乃是“功利教育”。

柏拉图的圆球人寓言可以为我们提供教益,它与中西古典教育的论说相一致,活生生地展现了教育的成人理念,表明经典阅读乃是教育的主要门径。

关键词:圆球人;人的养成;经典阅读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005-03一、圆球人寓言柏拉图在他那篇语言优美、意蕴深远的对话《会饮》中,借古希腊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之口讲述了一个“圆球人”的故事。

据说,人原来有3种性别,除了我们现在的男、女两性之外,还有一种男女两性的合体自成一性。

那时候人的样子是圆球形,除只有一个脑袋之外,其余的都是我们现在的人的双份,比如两张脸、两副耳朵,四只手、四只脚,等等。

不过,这唯一的脑袋跟我们现在的也不一样,它要圆得多,尤其是上面有方向相反的两张脸。

他们之所以是圆球形,乃是因为他们的来源是圆形。

这种人本领极大,跑得飞快,精力很旺盛,因此难免有非分之想,以至于想到天上去造反,要跟诸神干架。

诸神看到这种情形之后,既愤怒又不安,开始想着把这些人全灭了,可是又想,要是没了人,也就没有谁来供奉和崇拜他们。

最后,还是宙斯想了个点子,让人继续活着,但是削弱他们的本领。

这个点子就是把圆球人劈成两半。

劈成两半之后,先把人的半个脑袋扭过来,让那张脸对着劈开的伤口,为的是让人记住自己的狂妄带来的伤痕,再把圆的背踩直,变成我们现在的样子,接着用力扯身上的皮把切开的伤口包住,并打一个结,这个结就是我们现在的肚脐眼。

如此一来,劈开后的人就不再是圆球人了,而且只剩下男女两种性别。

最糟糕的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的人,不再是完整的(圆满的)人,或者说失去了原初的本性。

因此,作为被切开的一半的人,为了找回自己的完整,恢复自己的本性,就总是迫不及待地寻求另一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爱情。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的名句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的名句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的名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的名句:
1.“教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斯大林
2.“教育是人的塑造,是培养人的品格、智慧和能力的过程。

” ——柏拉图
3.“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思维、观念和行为的力量。

” ——亚里士多德
4.“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

” ——爱因斯坦
5.“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叶芝
6.“教育是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

” ——霍勒斯·曼
7.“教育是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过程。

” ——霍华德·加德纳
8.“教育是让人变得更加完整和自由的过程。

” ——约翰·杜威
9.“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

” ——纳尔逊·曼德拉
10.“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 ——比尔·盖茨
这些名句都强调了教育在塑造人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人的品格、思维和价值观,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教育人的作文范文

教育人的作文范文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人。

教育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只是一种工具,而真正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教育人需要从培养独立思考开始。

独立思考是人类智慧的基石,是培养创新能力、发扬人类智慧、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前提。

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以及如何进一步推断、归纳、演绎,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育人也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每个人的性格和兴趣爱好不同,这也是个体之间的区别所在。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和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展更深、更好的一面,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各个方面应对各种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教育人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各种问题,单一的思维模式显然难以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学习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风险。

教育人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社会公正、公平、人性关怀、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也变得日益强烈。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素养,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更好的为人类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也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教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忽视的一部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从独立思考、发展个性、培养多角度思考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入手,不断引导学生对未来有更深入的认识,更好的为人类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让人成为人——《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学习体会

让人成为人——《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学习体会

让人成为人——《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学习体会阅读了杨东平的《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这篇文章,忽然想到了一本书的名字:《教育让人成为人》,我觉得这个题目就能拿来作为评价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学校的标准。

能让人成为人的学校就是好的学校,能让人成为人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作者在文中指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和现代化的教育还差距很大,并且用中国高中和日本高中的例子来对比。

中国所有高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考入大学,所有高中生的目标也是考入大学。

这当然也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但考入大学之后的人生问题就解决了吗?依然没有。

而反观日本高中的的培养目标,就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注重使人成为人的教育目标。

高中为大学输送人才,是一个重要目标,但归根结底是为这个社会培养健全的公民。

这不仅是政治意义上的,做一个好的社会公民,成为一个好的职业人。

更重要的是要为未来的家庭培养好的丈夫和妻子,都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因此作者指出,在现代化的教育坐标上,我们离现代教育还有很远。

文章指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而不是一时的分数和考试成绩。

作者在文中进一步阐述,真正对一个人终身发展和幸福有关的是健康的人格,准确的说是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学习的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充实的精神生活。

个人认为这几方面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可以说是学校的核心任务,或者换句话说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但鉴于目前学校发展的差异性,学校教育中全面关注和实现学生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充实的精神生活的养成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而家庭教育就要格外的重视这些方面的养成,这也是目前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要的原因。

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现实,其实是在破坏这些能力的养成,例如自我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在摧毁学生的学生兴趣,降低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多的人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十几年的教育之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这辈子再也不愿阅读了,更别提主动的自我学习了。

以全学科阅读推进全人教育——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实践为例

以全学科阅读推进全人教育——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实践为例

全学科阅读:探寻阅读育人新路径g國以全学科阅读推进全人教育—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实践为例✓‘文I卢元伟全学科阅读课程是指涵盖某学段各个学科的阅 读课程,它通过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突破校内外的 界限,使阅读者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实现对信息的获 取、处理、分析、利用。

在课程设置上,全学科阅读 课程包括大文科课程、大理科课程、文理交融课程三 大板块,以学科交融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旨在实现由全学科阅读到全人生长的育 人发展模式。

这里的“全人教育”强调人发展的完整 性,倡导通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南京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在过去的九年中,以全学科阅读为抓手,在 探索推广师生阅读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累积了一 些经验教训,在此与同行分享。

一、以民间读书社推动教师阅读我们学校里有一些热爱读书的教师,大家聚在 一起,成立了“地平线读书社”。

这个教师社团的最 大特色就是民间性,由教师自发成立,自主运营。

教师们有时间就聚在一起,聊聊彼此推荐的书,谈 一些和教育相关的话题。

人社、退社机制灵活,正 所谓“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参加活动也允许迟到 早退。

之所以强调社团的民间性,是因为我们觉得 在过往组织的各种阅读活动中,很多教师是被裹挟 进来的,阅读的积极性并不高。

因为兴趣而发生的 热爱才是阅读最好的姿态,因此我们希望阅读活动能办成自发生成的状态。

在阅读作品的选择上,我们将其定位在人文通 识和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上。

这些类别不受专业限 制,和教师的工作实际也有比较大的联系,容易引发 教师的阅读兴趣。

在具体活动环节,我们一般采用导 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先由一位教师介绍全书的内 容框架,然后大家自由发言。

讨论活动中,我们有一 个心照不宣的规矩——大家以平等阅读者的姿态参与 活动,无论发言呈现什么样的状态,都不做优劣评 判。

这种轻松自在的氛围,让读书社吸引了更多同 事,学校中的非教职工作人员也加人了读书社,这令 我们备受鼓舞。

教育理论书籍

教育理论书籍
1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华师大出版社
本书是一位新锐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 他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并努力为教师增添
2
职业欢乐。
影响教师一生的
100个好习惯
江苏教育出版社
我国第一部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行为习惯五个方面全方位、系统地研究教师习惯之著作,必将为我 国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可读、可思、可取,可鉴之范 本。
理论学习参考图书
国外经典篇目
篇目
作者(出版社)
内容简介1序号
大教学论
(捷)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被推崇 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大教学论》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1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 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 教育经典书。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北京工业大学一
创立学校环境文化品牌,彰显学校鲜明个性。
21
校园视觉文化环境设计
岭南美术出版社
22
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华师大出版社
通过以建平中学为蓝本的实验园地的教育实践, 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 的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可以说是教育实践与教育先进理念的完美结 合,对中小学管理者大有裨益的工具书。
2
中外教育史
首都师大出版社
内容方面在关照到整体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初等教育有关的内容 有所侧重。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育学
北师大出版社
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阐述了 学校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教学的基本 原理及其方法。

论人性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作文500字

论人性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作文500字

论人性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个体发展,第二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第三阶段是社会化发展。

人在进入社会之前和进入社会之后的两个转变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在社会开始阶段的改变决定了他整个生命的转变;另一个人在社会期间会有一些改变,但这些改变影响不大。

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变化。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一个人行为、能力的因素,分析人性和教育对人未来发展可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探讨教育或人性在促进个人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

一、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影响人行为的因素有很多,这就涉及到行为认知、心理、行为后果和行为策略这五个方面。

要想实现行为规范,就必须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要想实现行为规范,就必须要通过努力学习相关内容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良好行为。

这五个方面也是人们行为动机、行为判断与选择、行为结果动机、行为计划力等。

所以我们要从社会开始改变自己,首先就要让自己形成一个良好信念的基础上,再来考虑如何塑造行为。

二、人性和教育对个人未来发展有哪些影响?人性和教育对个人未来发展影响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个人能力,教育或者说人性的影响。

对于每个人才,社会和教育体系都要付出代价,而代价就在于培养人才。

人类有可能变成一个没有底线的动物:自私、贪婪、嫉妒、懒惰、冷漠、不负责任、任性、不讲道理、不公平等等都可能成为人们的榜样。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特色和风格,影响了人们不同类型的人格。

教育或者说人性对人们未来发展可能起到以下几个作用:促进他们未来发展并最终影响整个人生阶段中人性和教育对个人未来发展会起到怎样地作用;改变人们个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与否、以什么方式实现个人生命旅程及其发展;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要求能力类型及特征,并能够适应行业和岗位竞争环境的人才;能让教育或者说人性影响每个人未来的个人发展方向与特点。

三、教育或人性可以在促进个人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教育或者人性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

过有意义的教育人生

过有意义的教育人生

过有意义的教育人生作者:周玉娟黄乾玉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07期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

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

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集中营的非人生活使囚犯从活生生的人成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

作者就是在这种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

80岁的时候还登上过阿尔卑斯山。

他的作品《人生的真谛》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至今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并被翻译成24种语言。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人生的真谛》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的集中营经历,描述囚犯从进集中营到获释的各个阶段心理反应;第二部分用实际病例生动地阐述了意义疗法的概要;第三部分为1984年再版时增加的一章补充理论性总结。

重读弗兰克尔的《人生的真谛》,不禁使笔者再次思考那个每一个个体都曾有的追问:人为什么而活?生命究竟有何意义?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人生?其实,生命就其本身而言,并无意义。

是什么让人成为人作文

是什么让人成为人作文

是什么让人成为人作文篇一:“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亦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便是张桂梅对一代高中生的校训。

张桂梅∶一代高中学生的校长,来自云南,因有些学生家境贫穷,所有学校里的费用都由她来承担,有了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每天和学生们同样的时间上下班,学生十二点放学,她也十二点回家,学生四点起,她也四点来上班,因这样的她为了孩子们日夜操劳,不分昼夜地上下班,早出晚归,也因这样的辛苦工作,眼睛周围是一层黑眼圈,常年的教学让她每天都是如此地疲惫,她全身都有着癌症,这让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每走一步让她感觉浑身上下疼痛难忍,如上万支箭插在她的身体之上。

多么伟大的一个英雄豪杰的形象啊!为了自己的学生而不顾自己,舍己为人,默默无闻,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众多这样的老师,他们无私,舍己为人,他们每天辛苦备课、上课的身影我都铭记在心,老师也如战士,他们的战场便是讲台、黑板,他们每天粉笔在黑板上奋斗着,只因为有了我们,他们的每一天才更艰辛,他们给予我们知识,无私奉献着。

这就是我想成为的人,现在的我正在汲取知识,未来的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向着自己的未来和理想继续前行。

篇二:我想成为什么人?有雷锋,雷锋无私奉献;有张桂梅,张桂梅本身就十分伟大,但我想成为的还是刘胡兰。

在漫天黄沙的天气里,在国民党的堡垒里,有两位国民党士兵用绳子把刘胡兰绑了起来,压着刘胡兰到了斩台附近,刘胡兰见一位国民党士兵碰了她一下,她索性把他给甩开了,那时刘胡兰才15岁。

之前毛泽东主席曾经对刘胡兰说过八个宁:“生来伟大,死得光荣。

”刘胡兰一生是伟大的,也是个勇于挑战的一位女性战士。

刘胡兰,12岁时已经知道了革命为了抵抗国民党必须付出巨大的牺牲,她便奋不顾身地加入了革命战斗。

我每一次到烈士陵园去的时候。

每当我看见了刘胡兰的墓碑时,我便想到刘胡兰那时被绑时的样子和刘胡兰用力一甩头的样子。

什么是好教育

什么是好教育

什么是好教育好教育让人成为人好教育必须是一切从人性出发,让人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只有让人成为人,教育才能谈到为社会发展服务,如果我们忘记了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教育就会走进功利主义的怪圈和死胡同,教育就会和人性做对,不能让人康健发展而使人性扭曲,最终不但不能改变人的命运更不能改变民族的命运。

因此,好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好教育具有真爱灵魂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用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爱。

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的动力,任何教育技术和艺术离开爱都会失去功效,爱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一条灵魂和主线,所以好的教育带给师生的是心灵的温暖与力量,让教师和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同时又用自己心中的爱去浇灌教育的田野。

好教育是心灵的唤醒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唤醒人的内心的正确需求,人有了内心的需求才能利用外界条件,使自我不断成长。

如果没有内在的需求,再好的教育条件都不能被利用,任何教育活动和行为都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教育活动就会事倍功半。

因此,唤醒内心需求永远比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灌输更严重也更有用。

好教育提供成长条件研究实质就是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当我们真正唤醒了学生的内心需要以后,学生就有了剧烈的研究与探索的欲望,那么,真正的好教育就是要整合一切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自我构建和自我成长提供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学生成长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即条件,好教育就是提供好条件。

好教育让生命绽放教育过程就是让师生体验生命的喜悦,并为师生的生命成长奠定基础。

因此,教育即成长。

好教育不仅使学生受教育,而且能够让教师始终受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符合师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生命不断绽放。

而不是我们经常说的,研究是件痛苦的事情,教书是被动的奉献。

好教育让学生喜悦让教师美满,让生命绽放。

好教育面向全体和全面好教育是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佳的自我的教育。

教育学:教者,人之模范也

教育学:教者,人之模范也

教育学:教者,人之模范也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和改进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本身,包括教学、学习、评估、课程设计和教育管理等方面。

而教育学的核心是教者,教者是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榜样和引领者。

在教育学中,教者被视为人之模范,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

教者是学生的模范。

教育学认为,学习不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素质。

而教者作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学生。

教者需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走向正义与真理。

只有教者自己能够做到自律、诚实、宽容、善良,才能让学生受益。

教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以良好的道德操守感染学生,启迪学生的灵魂。

教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道德导师。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榜样形象的教者,才能引领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教者是学生的引领者。

教育学认为,教者要具备引领学生的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创新思维。

教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者更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引领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只有具备引领学生的能力的教者,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教育学认为,教者是教育中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榜样和引领者。

教者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和道德素质,引领学生迈向正确的道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教者,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强调,教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更是学生的启发者和引领者,他们是教育中的人之模范。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读吴非《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想到的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读吴非《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想到的
可班里总有一些学生偷懒不肯从座位上走到前面来就在座位上悄悄瞄准那个垃圾桶然后就把废纸往垃圾桶那边一扔扔中的概率差不多百分之五十这样就有另外百分之五十是没扔中的但往往也懒得再起身走到前面来把垃圾重新放进垃圾桶了
我们的教育是培பைடு நூலகம்人的
� 读 吴 非�像 太 阳 一 样 升 起 的 白 旗 � �� 想到的

吴非面对 "没有起色 " 的疾病, 说 "不会放弃 " , 我们面对丢 失了人的教育, 仅有悲痛和无奈毫无意义.不要总说这是社会 问题, 不是你我所能左右的, 别忘了, 社会就是由无数个你我 构成的; 不要总说这不是你我的责任, 是我们的体制有问题, 别忘了体制也是人制定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 假 如每一个社会人都能承担一份社会的责任,社会也不至于这 么狰狞; 不要总是被动等待着社会变得美好了, 我们的人性才 会自动醒来, 要知道社会的发展是多么缓慢的过程, 如同生物 的进化一般 . 假如每个人都能清醒一点, 能认识到 "我 " 也可以 在自己有限的空间里做点什么, 让人性复苏, 整个社会也才会 生长出许多美好. 我庆幸, 在我的教育人生中, 遇到了很多真 正的老师, 遇到了那么多年轻美丽的生命, 从他们天真的笑脸 和对知识的渴求, 对老师的信任中, 我认识到作为成长中的人 的需要, 认识到我作为教师的责任之重大.虽然我个人的力量 是很卑微的, 但不等于我也要沦为分数的奴隶. 这些年来, 我 一直希望的, 就是要把学生当人看, 要给孩子多些尊重少些摧 残, 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才会有人的尊严, 才会尊重别人 . 虽然 我只是任教一门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受重视甚至地位卑微的生 物学科, 但我多么希望, 能在我的课堂上给学生一些终生有用 的东西, 让人性的光辉洒进学生的心田 . 但有人说我过于理想 化, 说我远离现实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外星人; 也有人冷嘲热 讽,对我探索的生命化课堂嗤之以鼻,说我没有拿出什么模 式, 因为我很普通, 不会像有些 " 名师 " 那样动辄几环节几步 骤;甚至还有人对我的观点断章取义的去批判 �� 在这样一 片土地上, 你想像个真正的人那样教学竟然被看做不正常 . 多 少人打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 的旗号高喊着 " 质量第 一" "质量取胜 " , 却偏偏没有思考这 " 质量" 是什么, 没有想到 分数之外还有什么, 只要 " 考得满意 " .多少人打着 "办人民满 意的教育" 的幌子在摧残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原本还有强烈 求知欲的孩童, 逐渐变得厌学; 原本还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 惊喜的双眼逐渐变得呆滞 , 无光; 原本带着对生命的渴望与憧 憬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因不堪忍受非人的教育而义无反顾地 抛弃生命�� 但无论怎样, 我们都不应放弃努力, 把学生当做人也把自 己当做人 .任风沙弥漫, 我们还是要有清醒的头脑, 只要还有 一寸土地, 我就可以耕耘, 让田野中盛开生命之花; 只要还当 教师, 我就可以努力给学生以人的教育, 哪怕力量很微弱 �� 期待着, 我们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事业, 我们每个人 也才能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站立. 有一位教师朋友跟我讲起他中学时代的老师, 带着十分钦佩的口吻告诉我: 那是十分有魅力的老 师. 我便请他讲讲这位老师的故事, 他讲了很多, 有 几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老师姓牛, 当时四十五六岁, 担任班主任 已经很多年了 .正如他的姓氏一样, 他是远近闻名 的 "牛 " 老师�� � 他教高中物理, 教学水平很牛; 他 做班主任, 班级管理很牛; 他虽是理科出身, 可古诗 词功底很牛�� 总之, 牛老师不愧是 "牛 " 老师. 朋友首先给我讲了一个垃圾桶的故事. 那年朋 友正上高一, 牛老师教他们班物理, 还做班主任. 当 时教室前门旁边有一个垃圾桶, 同学们演算过的稿 纸, 擦过墨水的纸巾 , 偷着吃的瓜子皮等都扔在里 面.可班里总有一些学生偷懒, 不肯从座位上走到 前面来, 就在座位上悄悄瞄准那个垃圾桶, 然后就 把废纸往垃圾桶那边一扔, 扔中的概率差不多百分 之五十,这样就有另外百分之五十是没扔中的, 但 往往也懒得再起身走到前面来把垃圾重新放进垃 圾桶了 . 这样一来, 一节自习课下来, 垃圾桶周围往

《大教学论》之二: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大教学论》之二: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教学论》之⼆:⼈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夸美纽斯在第六章中说:“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个⼈。

”这让我想起德国哲学家在《康德论教育》中也曾说过:“⼈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个⼈,⼈是教育的产物。

”的确,每个⼈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

⽽我们⼀⽣会经历很多的教育,有来⾃家庭的家庭教育,有来⾃学校的学校教育,但是从个⼈成长的⾓度来看,最好的教育是——“⾃我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去进⾏⾃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所以实现⾃我教育,才是教育的终极⽬的。

记得有这样⼀个故事,1978年,有78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在这个聚会上,有个记者就问了⼀个资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个实验室,或者说在哪所学院当中,您获得了您所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成果。

”这位学者就跟记者⾮常认真地说:“我在幼⼉园的时候,我学会了把⾃⼰的东西分给⼩朋友⼀半;不是⾃⼰的东西我不会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表⽰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还要仔细地观察⼤⾃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当记者听到他所获得知识的途径的时候,他觉得很惊讶。

可见,在我们的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跟学⽣交往当中,有时候我们的⼀句话、⼀个眼神或者⼀个动作都可能对学⽣来说是⼀种很好的启发或者良好习惯的培养。

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培根,他⼀⽣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的时候,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种顽强⽽巨⼤的⼒量,它可以主宰⼈的⼀⽣,因此,⼈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种良好的习惯。

”⾃我教育就是从良好的⾏为习惯培养开始。

“种⼀颗树的最好的时间,是⼗年前,其次是现在。

”当你⾃⼰认识到⾃我教育的重要性的时候,其实就是真正学习的开始。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艺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让人成为更好的人。

无论是音乐、绘画、舞蹈还是文学,艺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它可以触动人的内心,激发人的思考,让人变得更加敏感和有同情心。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情感和精神境界。

首先,艺术可以让人成为更有同情心的人。

当我们欣赏一幅描绘贫困的油画时,会感受到作者对贫困者的同情和关怀,从而激发起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

同样的,当我们聆听一首歌曲或观看一部电影时,也会被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所打动,从而让我们更加关心他人的感受,更加愿意去帮助别人。

艺术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善良和有同情心。

其次,艺术可以让人成为更加敏感的人。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触动人的内心,让人产生共鸣。

当我们欣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时,会被画家对大自然的赞美所感染,从而让我们更加珍惜自然环境。

当我们读一首优美的诗歌时,会被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所感染,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艺术作为一种情感的传递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敏感和有感悟。

再次,艺术可以让人成为更加有思考力的人。

艺术作品往往充满着深刻的思想和内涵,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得到启发,从而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当我们读一部优秀的小说时,会被作家对人性的思考所触动,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当我们欣赏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时,会被导演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所启发,从而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

艺术作为一种思想的传递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有思考力和见识。

总之,艺术可以让人成为更好的人。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变得更加有同情心、敏感和有思考力。

艺术作为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传递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有爱心、有情感和有智慧。

因此,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艺术成为心灵的滋养,让艺术成为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的力量。

人的启蒙教育

人的启蒙教育

人的启蒙教育人的启蒙教育是指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其具备基本的知识、道德和思维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人格的人。

启蒙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启蒙教育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期待。

那么,人的启蒙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首先,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的基础。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家庭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建立起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

其次,学校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的延伸和深化。

在学校,老师是孩子的启蒙导师,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知识的普及和启发,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再者,社会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的拓展和实践。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孩子们在社会中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

社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同时也学会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

社会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人的启蒙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启蒙教育的基础,学校是启蒙教育的延伸和深化,社会是启蒙教育的拓展和实践。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育人,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人格的人,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人的启蒙教育,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教育即人学

教育即人学

【原文地址:教育即“人学”作者:任永生】教育究竟是什么?这是教育的最基本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标志着教育立场的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行动策略,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这是关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有人说:“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古今中外有许多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从教育的地位、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作用,教育方法等不同的角度对教育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我认为,当前最应该弄清的就是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这是教育本质的最核心内容。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成为人。

教育如何让人成为人,这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

让人成为人,这是教育的唯一目的。

只有自然人通过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时,教育才真正成为了教育。

社会需要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

教育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学问,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教育即人学。

这样就给教育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如何遵循人的天性去搞教育,违反人的天性去搞教育最终人不可能成为人。

所以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教育的归宿点就是让人真正成为人。

人要想成为人,就必须学习,学习是什么?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自我构建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对外界的信息不断进行加工整理,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道德体系,以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只能为受教育者自我构建提供条件,所以教育即条件。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只是外因,内因就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构建与自我成长。

儿童的两大天性就是好奇心和表现欲,我们教育就是要利用儿童的天性,为儿童的自我构建和自我成长创造条件。

学校教育应该做好这样几件事情:一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正确需求,让儿童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让人成为人
电影《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故事发生在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佛特蒙州威尔顿贵族学校。

拥有百年传统的威尔顿贵族学校一向坚持四大信条: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并以传统、守旧的方法教授学生。

然而,这一切皆由基廷老师的出现发生改变,他不像校长所希望的那样循规蹈矩,一改学校常规,让自己班上的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故事以尼尔的死和受人尊敬的基廷老师被解聘而告终。

本文透过悲剧的结尾探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反思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

、传统教育的“顺从”观念
传统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把
握了教育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

然而,它无疑透露着学生“需顺
从”的理念,在整个学校、家庭教育中,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

首先,学生需“顺从”学校。

威尔顿制度森严,学校追求分数、升学率最大化,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生管理等方面均统一安排制定。

基廷老师让同学三人一列在院子“绕圈”时受到了校长诺兰的质疑,基廷老师解释说:“是为了让学生知道顺从
教育的根本是学会自我思考”。

校长严肃地回应
道:“这里的课程是固定的,已经过检验并很有效……所以遵从传统、纪律……送他们上大学,其余的就不用管了。

”这种传统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抹杀了学生自主、创造的学习能
力。

“我们最好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有人,如家长和 教师等,才有目的……这种目的会在教育者解放和指引其遇到的 具体情形的各种力量时,为他们提出观察、展望和选择的建 议” [1] 。

良好的教育目的应是更自由、更加灵活的教育行动。

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 而非强求一律。

教育诉诸自由, 而不是人类学上的自然事实, 教育以从自由中不断获取的东西为 内容。

如果教育变成了权威,那么它就失败了。

因此,我们必须 尊重儿童的自由, 让他们明白学习的动机, 并不是出于服从而学 习[2] 。

其次,学生需“顺从”家长。

影片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尼尔, 父亲对他管教严格, 希望尼尔把所有心思都花在学习上, 坚决反 对儿子参与演出话剧这一“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然而, 基廷老 师的出现激发了尼尔内心的热情, 在老师的鼓励下, 他勇敢登上
舞台。

但最后还是引起了父亲的愤怒: “我们不会让你毁了自己 你要上哈佛, 你要成为一名医生。

”尼尔再也忍受不了 这种束缚,最后选择了结束生命,尼尔的死无疑是教育的悲哀。

就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 作为准备的教育目的会倾向于忽视 个人已有的能力, 并会从某些遥远的成就或职责中寻找目的。

般来说存在一种倾向, 就是把成人当做考虑的中心, 根据他们的 标准设置教育目的,而根本不考虑受教育者的种种潜能” 环顾我们周围, 类似尼尔的例子屡见不鲜。

家长常常基于自己的 理
想、愿望、判断为孩子安排一切,却很少甚至从未问过孩子的
一生 [3] 。

想法。

二、教育:精神的唤醒
基廷老师的出现为原本沉寂的校园顿时注入了活力。

他真诚、幽默,富于爱心,采用各种“奇特”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生命,探索真理,唤醒学生精神本真价值。

他告诉学生生活的意义是因为“你的存在,因为生命和个体的存在”。

在教学的第一堂课,基廷老师并没有在教室里上课,而是以惠特曼的诗句“船长,我的船长!”作为开场,并引领同学们看校史楼内的照片,让他们聆听死者的声音,领悟生命终会止静,要把握时间,活在当下。

奇怪的第二堂课,基廷站在讲台上告诉大家“要常常提醒自己站
在不同角度看事情,读文章时不要只想作者的见解,要有自己独科学获知的一部分[4] 。

教育不能独立,教育要依赖于精神世界,要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是一种人与人精神相契合的活动;育之本真的核心思想即“以对人的灵魂陶冶为核心” [5] 。

雅斯贝尔斯睿智地提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

” [6]
立的思考”。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现实版的“基廷老师”越来越少,部分教师群体存在“立命偏颇”问题,他们更多的是追求院校排名、课题申报、文章发表、
职称评定等。

试想,我们是要培养一个人还是撰写一本书?学校的核心应是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

现象的背后也许有很多无奈,但至少我们需要经常提醒自己教育的本真:自由精神的唤醒,个体生命的激发与充实。

教育界需要多一些“基廷老师”,给予学生人生永恒的真、善、美的启迪,如春风化雨般一点点地抵达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遵从本心的智慧,成就深刻而有意义的人生
[7] 。

三、现实教育问题拷问与反思
部《死亡诗社》反映了诸多教育问题。

反观我们国家,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普及成绩日益显著,教育质量也不断提高,显示了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然而,教育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很多人开始反思教育,包括掀起一阵热议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等。

致使问题产生的因素复杂多样,“大道至简”,笔者借用古人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尝试从“自身”角度分析教育问题,即为“教育
不得反求诸己”。

教育存在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主体“人”出位?并非国不好,实在是人不好,天生人人都是好的,所以不好的缘故,都由于自小未曾受过好的教育。

由此看来,要把中国变强,非把中国的小孩好好教育起来,否则中国永无翻身的日子……” [8]教育为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乃为教育之源,“好孩子”的培养始于此。

“一个人的思想的发展,知识的丰富,品德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9] ,因为每个儿童都要从家庭中学会说话、走路和交往,更重要的是从父母及其他成员中学习价值观、信仰和处世态度。

如果一个母亲没有修好“作为一个人”的功课,那么她的起心动念必将影响孩子,伴他一生,我国历来重视和提倡对子女实施早期家庭教育,而最早的教育始于胎教。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义命》篇中谈到
了问题。

“中国本是极大极强的国,因何变成这样全无出色地
胎教问题,“受气时,母不谨慎,心妄邪虑,则子长大,狂悖不善,形体丑恶” [10] ;陈鹤琴先生说:“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自己堪有作则之价值。

”主张要时时、处处、事事给孩子做出好榜样[11] 。

追根溯源要落脚到每个人身上,因为每个人几乎都要扮演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我们只有把自己的身、心修好,才能担负起每个阶段的使命,才能教育好下一代,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营造整个和谐的社会气氛。

正本清源,唯有这样,教育才会不断进步。

四、教育愿景的追寻
虽然基廷老师最后丢掉了工作,但对他来说,那是最幸福的时刻,因为学生已经长大,他们已经学会怎样在这个世界和自己的梦想一起生存了。

基廷老师就像巴金,他们的生活目标,无不是在帮助别人,使每一个人都得春天,每颗心都得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幸福,每个人的发展得自由。

孔夫子“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甚至“不知老之将至”,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带走一棵草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确实上,为了要培养好一个人,他自己就应该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12] 。

教师是一个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其担负的责任何其之大,当下,在我们有限能力之内要“独善其身”,为的是有一天
兼济教育”,这是我们从事和未来要从事教育事业的朋友应有的教育责任使命担当感,也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教育理想追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