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专题训练
小学三年级三年级作文审题
小学三年级三年级作文审题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三年级阅读——审题专题一:如何审题及审题方法: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多采用命题形式,即老师出题,学生依题作文。
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作文,一般也是命题作文。
既然是依题作文,就要学会审题。
题目的意思搞清楚了,作文就能切合题意。
切题,这是衡量一篇命题作文的起码标准。
如果题目没有看准,或者题意理解不透,写出的作文就会偏离题意,甚至文不对题。
作文课上,或者考场上,有的同学一见作文题便匆匆忙忙拿起笔就写。
由于事先没有经过仔细审题,写起来非常吃力,想一点写一点,像挤牙膏似的,这样写出的文章就很难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时写了很长一篇,才发现写跑了题,于是不得不从头写起,结果事倍功半,欲速不达,作文也得不到好成绩。
所以我们要学会审题。
1.朗读某学生的一篇范文:〈家乡的一处景物〉2、思考:这篇文章的缺点在哪里,小作者有没有审清题意。
那么,怎样审题呢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
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
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
1、说出一些作文题,让学生来判断。
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写人。
《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写事。
《美丽的小河》《校园一角》----写景的。
《可爱的小狗》《我的新玩具》----状物。
《我在2000年》《未来的我》-----想象文.2、一些比较难分析的题。
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写人了。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
专题16传统文化诸子百家名言名句类作文审题训练2平台与人才备战高考作文之关系思辨类
诸子百家 名言名句
【作文题目】\话题:平台与人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材料二: 《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
【审题立意】
立意参考: ①支持网友观点。高端人才到基层就业,所学专业知识应用有限,的确存在人才浪费现象;
还有,这其中不可否认有毕业生打着到基层锻炼的幌子,就业时贪图安逸平稳的因素;深圳和 杭州余杭区是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层;
②支持负责人观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基层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基层 为人才的使用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基层发展需要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①高学历低重心就业,人才浪费不容小视; ②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实现人生价值才是永恒的追求; ③青年人到基层磨炼,方能担当大任,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审题立意】
④新时代青年要转变职业观、就业观和价值观(基层需要青年才俊,青年 需要基层磨炼,放下名校包袱,“花”落民间,脚踏实地,到人民群众最需要 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从群从中来,到群众中去,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建 设乡村,这样的人生价值符合青年人时代责任和担当);
⑤职业选择要有家国情怀,人生价值要有责任担当;不扎堆北上广大城市, 不贪求高薪待遇,不追求安逸平稳,要献身时代,扎根基层,在奉献中实现人 生价值,同时在奉献中挑战、超越并成就自我。
有其他立意,言之有理皆可。
【审题立意】
全局思考,体现辩证思维。这次习作,最容易把道理说偏。网友、负责人、 毕业生各持观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考生一定要有辩证思维,可以 选择一种观点,但不能全盘否定另一种观点。要站一个观点基础上,重点把道 理说清楚;同时兼顾对方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如:支持网友观点,那 么就要站在自己的立场地上,重点就把屈才、人才浪费的理由讲清楚,指出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其弊端、提出解决这一现象的意见建议;同时也带一 笔:到基层去“才”还是有可用之处的,只是大材小用,这种职业选择没有充 分地实现人生价值。这样写就能体现辩证思维,而不是说这些高学历人才不能 到基层去就业。反之,支持负责人和毕业生的观点,同样要体现这种辩证思维。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授课类型C作文审题C作文立意C失误对策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如何审题?题眼即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
它对中心词进行陈述,有限制或修饰作用,是揭示作文的意义、中心、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
作文中抓住“题眼”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表语气、表频率或重复的副词:《这样的感觉真好》《跟你说说另一个我》题眼作文题目以动词为题眼:《选择》《期待你的夸奖》《为这样的创意点赞》《我的坚持》时间副词 :《曾经,并肩同行》、《花开有时》、《若能重回那一天》题眼具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 《__是我心中的一缕阳光》《上海的味道》、《花开有时》《初中,一曲难忘的歌》以形容词等为题眼:《精彩的瞬间》、《初中,一曲难忘的歌》以人为题眼:《同桌的你》审题示例(一):《花开有时》诗意的语言往往含义丰富,正如这个命题,既可以理解为美丽的花儿总会有开放的时候,引申为努力的付出总会换来成功的喜悦;也能理解为花的盛开是有季节性和时令的,而不是想什么时候看花都有,所以要珍惜花开的时光。
第一种理解:美丽的花儿总会有开放的时候,引申为努力的付出总会换来成功的喜悦。
那可以写的内容就多了:一段时间刻苦认真的学习,换来理想的成绩;挑战自卑,战胜自我,自己的才能终于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誉;与家长相处时,真诚的沟通和理解,化解两代人的误解和隔阂,关系融洽和谐……按照这个思路去想,可选的素材真的不少。
第二种的理解:花开有时,花开——美好的事物,有时——有固定的时令季节,所以,对美好的事物,要珍惜。
那什么事美好的事物呢?大好的青春时光、纯真的友谊、美丽的回忆……《花开有时》——“花开”为实,类似这样的命题,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写法是最能将立意更加深刻的。
所以在行文过程中,可以在恰当的地方适量描写自然界中的实实在在的花,这样不仅能加入相应的环境描写,增添语言的生动性,更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或人物的形象,更好的突出主旨。
当然,以上可能只是比较常规的写法,想要出彩得到高分,也是需要另辟蹊径,创新立意的。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之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专题精品讲练(全国通用)
由此,可以鲜明地提出全文的观点——惯性思维有时会误大事。 这样具有哲理的立意,就是通过因果逻辑思维分析得出的,它契合了 命题者命题的核心内涵。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知识链接:幸存者偏差,是一种逻辑谬误,选择偏差的一 种。 过度关注“幸存了的某些经历"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 有幸存的(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造成错误的结论。
[审题]
这是一道“故事型”材料作文题,提出了一个问题:“战机的防 护应加强幸存飞机弹痕多的地方,还是弹痕少的部位?”审题时,我 们可根据“故事型”材料特点“由果溯因”对作文题材料进行因果分 析:为什么英美军方的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沃德的结论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人们习惯运用惯性思维,调查的是返航飞机,而忽略了被击 落的飞机。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总结] 总之,思辨类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都有内涵和
底蕴,材料仅是载体,事理性主题则寄寓其中。
我们审视思辨类材料作文题,认清题型后,要根据题 型的特点,善于捕捉文字信息:或抓住关键词,或抓 住意象……作为突破口切入,进而明确各种题型材料 的侧重和指向,从中挖掘出材料蕴涵的深刻事理,并 进行立意。
邻”“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感受。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以来,受到广大旅客青睐。截至
2020年底,复兴号动车组已累计安全运行8.36亿公里,运送旅客8.27亿人次。
材料二:
我国至今仍保留着81对时速30至40公里、逢站必停的“小慢车”。而它们的保留,并
高三语文作文的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作文的专题训练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专题一:审题与立意训练Ⅰ学习目标:作文的审题训练。
2.作文的立意训练。
学习时数:2课时重点与难点:提示型标题作文的提示语与标题的审读。
2.提示型标题作文的立意。
学习过程:一、概述审题与立意是高考作文写作的第一步,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它直接主宰作品之成败。
我们将其作为高三写作复习的第一课,既是遵循写作规律,又表明我们对其重视之深。
审题与立意应引起考生的极端关注。
标题作文、材料作文是近两年常见的作文命题类型,我们将对其逐一指导和训练,加大审题与立意的力度和强度,力争立意准确、深刻、新颖。
本专题先来谈谈标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标题作文有几种形式,即提示型标题作文、纯标题作文、填充型标题作文。
如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为提示型标题作文、四川卷的“熟悉”为纯标题作文,福建卷“这也是一种”为填充型标题作文。
二、真题解析2022年江苏高考卷作文题:“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
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
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本题为提示语标题作文,这种题型是江苏的特色菜,自从2007年的《怀想天空》以来,已经用了三年(中间一年的题目是《好奇心》)。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提示语至关重要,既能激发考生写作情趣,又能引导考生打开思维、拓展思路,所以非花大力气解读不可。
提示语共三句话,构成呈递进关系的三层意思。
第一层用列举法给“时尚”下定义,“服饰、语言、文艺”提示了“时尚”的存在领域,“新奇”明确了“时尚”的基本特征,“模仿与流行”揭示了“时尚”的表现形式。
由此,考生可能联想到韩服、名牌、山寨、网购、博客、周杰伦、小沈阳、刘谦等流行物。
第二层挖掘“时尚”的基本内涵,在第一层表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它告诉考生“时尚”是柄双刃剑,它有“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之分,这一层已经触及了“品味”两字,即在享受“时尚”的时候,要学会鉴别妍媸,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从而更好地审视美、欣赏美。
三年级作文审题训练
三年级阅读—-审题专题一:如何审题及审题方法: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多采用命题形式,即老师出题,学生依题作文.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作文,一般也是命题作文.既然是依题作文,就要学会审题.题目的意思搞清楚了,作文就能切合题意。
切题,这是衡量一篇命题作文的起码标准.如果题目没有看准,或者题意理解不透,写出的作文就会偏离题意,甚至文不对题。
作文课上,或者考场上,有的同学一见作文题便匆匆忙忙拿起笔就写。
由于事先没有经过仔细审题,写起来非常吃力,想一点写一点,像挤牙膏似的,这样写出的文章就很难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时写了很长一篇,才发现写跑了题,于是不得不从头写起,结果事倍功半,欲速不达,作文也得不到好成绩.所以我们要学会审题。
1.朗读某学生的一篇范文:〈家乡的一处景物〉2、思考:这篇文章的缺点在哪里,小作者有没有审清题意。
那么,怎样审题呢?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
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
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
1、说出一些作文题,让学生来判断。
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写人。
《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写事。
《美丽的小河》《校园一角》————写景的。
《可爱的小狗》《我的新玩具》————状物.《我在2000年》《未来的我》—-———想象文.2、一些比较难分析的题.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写人了。
二、审明范围.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
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
1、说出一些作文题,让学生来分析,老师做具体的讲解.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2、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
中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_作文专题
中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中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
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
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
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
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对外表深沉不露而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
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内在的流动与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看其表,而应当看到内在的流动与深邃。
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
1 / 10“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
(“镇静”“谦虚”属于擦边球,语言基本功好的,降一个档次处理。
)“流”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
“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素养”。
“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风范。
“静、流、深”三者是表里的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其一。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
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
专题03 含蓄型材料作文审题思维训练(课件)-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思维建模训练
结果:脱掉衣服鞋子后,不再吃力。
结果:让儿子去掉了心理包袱。
原因:去掉了心理包袱。
内在:注重形象,听得进建议,能放下包袱。内在:智慧
【第二步】类比对标现实生活。
景
物 材料
人
事
雨多路泞
艰难挫折
衣服 鞋子
我
妈妈
类比对标
生活顾虑
心存顾虑的人 听进建言的人 充满智慧的人
脱掉衣物 轻松干活
消除顾虑 轻装前进
(无)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联系生活概括一般常理
定倾向 (情感)
批评、讽刺
联生活
有些人整天戴着面具生活,活得 不真实。
赴约
一般常理(论点):活出真实的自我。
训练任务八
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第一步】析画面,品文字,理解表面意思。
【第一步】在学案中完成 【第二步】类比对标现实生活
阳光 雪的过去与未来
明亮美好 生生不息
材料
水
干渴的大陆架类比对标 宏大多彩
人的生命
美好品质
很容易丢失
好好把握
现实 生活
【第三步】概括并选择一般常理(论点)。
一滴水是一个世界,水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明亮、温暖、美好、生生不息又稍纵即逝,它可以是我们拥有的一切 美好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拥有的,把握好未来,用生命创造未来。
现实 生活
【第三步】概括并选择一般常理(论点)。
结合上面分析,说说这则寓言所揭示的最根本的道理是什么。
论点:甩掉顾虑,勇敢向前。
训练任务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第一轮复习:专题四漫画类作文审题立意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第一轮复习专题四:漫画类作文审题立意·学生版必备知识漫画作文审题立意的三个关键:漫画是一种带有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同文字型材料作文一样,审题时要弄清画面内容,理解漫画寓意,方可进行立意。
1.读懂漫画内容(1)弄清漫画要素。
弄清漫画有哪些构成要素,漫画中所涉及的人、物,哪怕是一棵小草、一枚图章,都不要放过。
观察主要人物的特征,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其心理特点等。
(2)理清人物关系。
弄清了漫画里有哪些人、物后,我们还要从整体着眼,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漫画中若人物众多,要注意理清关系,先给人物分类,再根据人物的类型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
2.把握漫画寓意漫画的寓意是立意的前提。
把握寓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人物、事件的比喻义、象征义;二是从人物的关系中把握漫画寓意;三是根据漫画中人物的语言、解说性的文字或漫画标题把握漫画寓意。
漫画中的文字,往往是理解寓意的关键,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作用。
3.联系现实,确定立意联系现实生活,这是漫画类作文的关键,即由材料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实际上是跳出画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多角度、多侧面地挖掘漫画隐含的现实价值。
典型题型1.哲理性漫画所谓哲理,即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智慧。
哲理性漫画,就是表达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见解的一种漫画样式。
命题者通过呈现一些典型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现象等,对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进行考查。
这类漫画要聚焦漫画寓意的核心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由此及彼——由漫画的寓意对接现实与人生。
(2021·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材料作文审题专题训练
材料作文审题专题训练(学生版)(一)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提示仔细阅读,弄清材料写了些什么,思考命题人希望我们从整体材料中明白什么道理。
(二)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写出下列作文的主旨(观点)。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成不了心态的主人,必然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网络语言请你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和理解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
请你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和理解写一篇作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别人处在寒冷的雪天时,我们要做一个雪中送炭的人。
请你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和理解写一篇作文。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常思己过,莫论他非。
请你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和理解写一篇作文。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痛苦源自错误的追求。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好胜是进步的阶梯。
请根据你对上述句子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7.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50分)人生旅途有鲜花和欢笑,也有荆棘和泥泞。
你对上述文字有何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
读了这则材料后你有何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有一个人经常出差,也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票。
可他总能找到座位。
其办法很简单,就是一上车就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
而大多数乘客却被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去想办法,也没有寻找的耐心,还担心回来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五大技巧专题01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含解析
专题01 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一、审题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如何审题始终困扰着很多的同学,如今,笔者提炼出几种审题方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找对象看看材料社稷的对象有几个,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假如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当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确定要辨析清晰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方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当细致分析,细致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依据。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觉,虽然很多同学理清了关系,还是提炼不出来重点,对于材料似乎是理解了,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那么,你就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确认吧。
二、用确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下面我介绍的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法”,是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1、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务﹢结果2、询问缘由、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说白了,就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怎样。
三、立意古人云:“文贵立意。
”“每个人各自的想法”即是指文章的立意。
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须要些什么来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
1.抓关键句法关键句经常有示意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经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原委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确定不能卖。
三年级作文审题训练
三年级阅读——审题专题一:如何审题及审题方法: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多采用命题形式,即老师出题,学生依题作文。
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作文,一般也是命题作文。
既然是依题作文,就要学会审题。
题目的意思搞清楚了,作文就能切合题意。
切题,这是衡量一篇命题作文的起码标准。
如果题目没有看准,或者题意理解不透,写出的作文就会偏离题意,甚至文不对题。
作文课上,或者考场上,有的同学一见作文题便匆匆忙忙拿起笔就写。
由于事先没有经过仔细审题,写起来非常吃力,想一点写一点,像挤牙膏似的,这样写出的文章就很难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时写了很长一篇,才发现写跑了题,于是不得不从头写起,结果事倍功半,欲速不达,作文也得不到好成绩。
所以我们要学会审题。
1.朗读某学生的一篇范文:〈家乡的一处景物〉2、思考:这篇文章的缺点在哪里,小作者有没有审清题意。
那么,怎样审题呢?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
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
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
1、说出一些作文题,让学生来判断。
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写人。
《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写事。
《美丽的小河》《校园一角》----写景的。
《可爱的小狗》《我的新玩具》----状物。
《我在2000年》《未来的我》-----想象文.2、一些比较难分析的题。
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写人了。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
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
1、说出一些作文题,让学生来分析,老师做具体的讲解。
作文专题训练之一:审题篇
作文专题训练之一:审题篇审题就是全面、准确地理解命题的含义,它是作文时首先要做的工作。
审题的恰当、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因为审题决定着作文的大方向,只有大方向对了,才能写出来好作文;相反,大方向出了问题,你的作文就是立意再新颖、构思再巧妙、体式再出奇、语言再精彩,也是不能成为一篇好作文的。
因而,写作文一定得注意审题这一重要环节。
一、审题失误1、因误解而离题。
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
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
比如,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
降低心理压力。
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2、因随意而脱轨。
作者没有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
比如,对半命题“窗外的_______”,有篇作文填题目为“窗外的美景”。
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
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
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
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
3、因忽视而偏向。
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
比如,某年北京市中考作文“开端”一题,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
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那么,你就离了题。
4、过于拘谨,审题失“灵”。
部分考生可能是担心自己的作文会逾越了有关限制的警戒线,所以审题时就格外拘谨,但却最终造成了作文失分问题。
比如说,常常会有这样的作文,看前面还不错,但是到结尾却让人感到语言啰嗦、拖泥带水。
高考议论文写作训练专题10: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五步法【训练目的】学习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写作指导】给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
总之,是全方位的考查。
因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一、审题立意五步法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
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如果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⑴:“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
有的材料属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
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2023届高考写作专题训练:“媒介素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2023届写作专题训练:“媒介素养”【前言】“媒介素养”是统编新教材的新增内容,高三复习应考的必备内容。
我们回到课本,结合高三模考题,来梳理一下该话题对我们的要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
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安排了三个学习活动:一、认识多媒介二、善用多媒介三、辨识媒介信息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看,它们是如何体现在作文题目中的,以及我们该如何认识。
一、认识多媒介#教材语:“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这话什么意思?体现在考题中是什么样?“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媒介一般是指报纸、期刊、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是指这些媒介的不同。
我们不是要做概念区分,我们真正要了解的,其实是“新和旧”的不同,了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来获取信息;文字出现之后,获取信息的媒介增加了文字和书面语的方式;科技的发展又带来了电波这一新方式。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来接受和传播信息。
对语文来说,我们主要关心语言文字在网络时代的新变化。
所以,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会围绕网络表达和网络用语出题,比如:1、《2022届石家庄质检二作文:网络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表达?》·【作文题目】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许多表达赞赏的语句都成为经典。
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而今,这些语句又有了鲜活的网络流行语:“西湖,绝绝子”“哇真帅,yyds”“荔枝真好吃,你懂的”。
最近,一些网络流行语被几个中学生翻译成古诗文,获赞无数。
诸知:“也是醉了”译为“行迈靡靡,中心如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译为“一言难尽意,三令做五申”;“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译为“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副词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 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 实”“然”“真”“也”“最”。
如“门其实开着” “——其实很快 乐”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 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 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 楚。
如“我依然——”
再如:“下雨天,真好” “——,真 有趣” “有时,我也想——” “——, 最美的数字” “我最好的朋友”······
初中作文专项训练之一
审题专项训练
审题——四瞄四盯看分明
近些年中考作文命题反对模式化,加大限 制性,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传统上,审题要看作文类型,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 文),审题方法个个不同。其实,万法归宗,
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需要凝练成一句话,找 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所以, 我们以简驭繁,以命题作文为主,解剖审题。
再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 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 前······现在” 这样娓娓道来。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 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学 校······街头”写上好几幕,我们写过的“一道 风景线”也是如此。
请同学们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 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 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
六、情感
最近两年,中考命题老师都变成“情种” 了,以往那种“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淡 漠不多见了。你看这些题目,“你还会— —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 住你的手”,你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 再看这些题目,“向前,向前,向 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战胜自 己,坚强起来”,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积 极、进取、不屈的精神力量。而所有的体 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蘸情感的 笔触里。
近两年,比喻入题的现象很普遍。 如“______也是一笔财富”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 “心中有盏红绿灯”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你” “让——像门前小河般流过” “收藏阳光” 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
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作业: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一 个 ,先审题,再写作。
一则作文题目,总会呈现哪些信息呢?
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 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 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 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 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N眼,要推 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一、文体
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 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 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 “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 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 出“们”,突出群体。
四、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 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 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 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 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 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1、挺直生命的脊梁 5、为别人喝彩
2、等待是一种借口 6、快乐是一粒种子
3、路的尽头鲜花盛开 7、我听到花开的声音
4、看好,再走
8、幸福快乐在转念之间
五、句式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 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查可略 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 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 内部联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 还是并列关系呢?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失去后才知道可贵”
例如:“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 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 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 的情绪反映。你行文时,就需要既 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 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 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 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 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人称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 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 “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
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 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 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3、“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 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 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 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 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 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比喻入题:
“温暖的时刻”
“我眼中的色彩” 要死盯着这些关键词,慢慢咂
摸他们的“色香味”。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 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 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 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 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2、“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 心灵 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小练习:
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 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 理解?(即“我”的范围)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 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 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刚才的题目是中考题:“请以初中生 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 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 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 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 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 “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 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 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 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 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
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
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 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
二、字数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 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 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 不得由衷的抒情;
“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 怎么样······
“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 “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 突出“这一个”。
八、关键词
要善于锁定题目最关键的词语, 找找下面题目的关键词。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