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
细胞工程___第四章原生质体与细胞融合用
![细胞工程___第四章原生质体与细胞融合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7c54fe10a6f524cdbf8579.png)
五.原生质体鉴定
1)低渗爆破法:无壁吸水向外膨胀直至胀破,是无形 的。有部分细胞壁,则原生质体从破碎后留下的残 迹仍保持半圆形的细胞壁。
2)荧光染色法:将原生质体放大离心管中,加入0·7mo l/L甘露醇配置的0.05%~0.1%荧光增白剂溶液,染 色5-10Min ,离心、洗涤除去多余的染料,在荧光 显微镜下观察(波长3600-4400A0)。绿色光显示纤维 素的存在,发出红色光的没有纤维素的真正的原生 质体。
4、细胞质膜稳定剂
细胞质膜稳定剂,能防止质膜破坏,提高原生质 体的稳定性与活性,促进细胞壁形成及细胞分裂等。
常用质膜稳定剂有:
葡萄糖硫酸钾、MES、CaCl•2H2O、KH2PO4等。 MES:2-( N-morpholino) ethanesulfonic acid 2-( N-吗啉代)乙磺酸
作用:不但具有质膜稳定作用,还具有缓冲作用,调 节pH值。
(4)氧电极法: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光照下会进行光合 作用而放出氧气,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呼吸而 耗氧。因此,可以采用氧电极来测定氧的变化来原 生质体是否具有活力。
第二节 细胞融合
一、细胞融合的概念
细胞融合,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或体细 胞杂交。是指两种异缘(种间、属间)原生 质体,在诱导剂诱发下或电冲击下,发生膜 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 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物体。
甘露醇
0.6 M
CaCl•2H2O
0.5%
MES
5.0 mM
pH
5.8
6、原生质体的游离与纯化(以叶为例)
1)、原生质体的游离
酶解处理时把灭菌的叶片或子叶等材料下表皮撕掉,将 去表皮的一面朝下放入酶液中。去表皮的方法是:在无 菌条件下将叶面晾干、顺叶脉轻轻撕下表皮。如果去表 皮很困难,也可直接将材料切成小细条,放入酶液中。 对于悬浮细胞等材料,如果细胞团的大小很不均一,在 酶解前最好先用尼龙网筛过滤一次,将原细胞团去掉, 留下较均匀的小细胞团时再进行酶解。
第七章 工业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
![第七章 工业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a45ead27e2bd960590c677b8.png)
4)存在着两株以上亲株同时参与融合形成融
合子的可能性。
5)有可能采用产量性状较高的菌株作融合 亲株。 6)提高菌株产量的潜力较大。 7)有助于建立工业微生物转化体系。
四、细胞融合过程
显微镜下的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过程中细胞膜变化
类脂质分子发生扰动和重排 导致细胞桥的形成 细胞质、核相互融合
都需要带有可以识别的遗传标记,如营养缺陷型 或抗药性等
2、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 。
原理 增加细胞间的粘附、改变膜的通透性—— 随机结合、融合
(1)物理法——电融合诱导法
在直流电脉冲的诱导下,极化产生偶极子, 彼此靠近,定向排列成串球状。
在直流电脉冲的诱导下,原生质体膜两侧 产生电势,正负电荷相吸,细胞膜变薄, 触发膜的穿孔(质膜瞬间破裂)。 膜之间形成通道,细胞质等得以交换、融 合。
原理与过程
灭活后的病毒颗粒结合到原 生质体表面。两受体细胞开 始凝聚。 两细胞的膜紧密结合。病毒 被膜与受体细胞的浆膜融合 。病毒颗粒周围的膜脱离整 个膜,产生破口,在两细胞 间形成细胞质通道(37℃下 1-2min),通道继续扩大, 病毒颗粒流入细胞质内,细 胞质互相融合。 融合细胞变圆,融合结束。
特点
研究最早的促融剂。 毒性大而使应用受到限制。
(3)化学法
包括PEG诱导、高Ca2+和pH诱导PEG结合诱导等。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多聚化合物,分子式为 H(OHCH2-CH2)nOH)。 PEG诱导:PEG与溶液中自由水结合,高度脱水后 引起原生质体凝聚、扭曲变形、细胞膜连接处发 生融合,形成很小的细胞桥,之后扩大,最终彻
修改第八章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
![修改第八章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e68747fe67ec102de3bd89a3.png)
a
8
使用的酶主要有: 纤维素酶(Cellulase)、 果胶酶(Pectolyase)、 离析酶(Macerozyme )、 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 崩溃酶(Driselase), 其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是最必要的。
a
9
酶液中的渗透压是原生体分离的另一个因素,植物细 胞去壁后,必须由合适的渗透压替代细胞壁维持的机械压力, 酶液中的渗透压过低会使细胞吸涨而破裂;渗透压过高,细 胞除受到渗透压力而破裂外,还会损害细胞生长代谢 。
培养基,将适当密度的原生质体悬浮液加在含琼脂的培养基上。 液层较浅,有利于通气,而且固体培养基中的养分可以释放到 液层中去,以补充培养物对养分的消耗。另外培养物中的代谢 产物对原生质体的生长不利,可以为固体层所吸收,降低或消 除毒害。
a
14
13%甘露醇溶液 25%蔗糖溶液
原生质体纯化(以柑桔原生质体为例,界面法)
a
15
果胶酶和 纤维素酶
过滤、离心
原生质体制备流程(以叶片为例)图
a
17
第二节 原生质体的培养
一、原生质体培养的方法 1. 液体培养
培养基中不加凝固剂,仅仅用液体培养基按所需植板密度重悬 原生质体后,直接植板在培养皿中即可。 液体浅层培养法是目前 原生质体培养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优点:操作简便,对原生质体伤害小,有利于通气。 缺点:容易使原生质体互相粘连、聚集,导致原生质体损坏;并且 难于定点观察监测单个原生质体的发育过程。
a
13
***沉降法:利用密度不同沉降速率不同的原理,低速离心使 原生质体沉于离心管底。此法方便,但不易除尽一些完整的 细胞或破碎的原生质体。 ***界面法利用原生质体和破碎细胞比重不同,低速离心条件 下完整的原生质体漂浮于密度不同的两相分界处,碎片留在 低层相中,可从两相界面收集到高纯度原生质体。
4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
![4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71f850ab7c1cfad6195fa76b.png)
1、 离心沉淀法
原理:应用原生质体的比重大于溶液,离心后原 生质体沉于底部。
步骤: • 第一步:原生质体溶液用400目网筛过滤。 • 第二步:离心(500~1000r/min离心5~6min)。 • 第三步:吸取上清液,用洗涤液(含甘露醇)
重新悬浮,再离心沉淀。如此2~3次。 • 第四步:用原生质体培养液洗1次,收集原生
对幼叶来说,酶浓度较低:0.5%-1%纤维 素酶,果胶酶(0.2%-0.5%); 酶量少
对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纤维素酶、果胶 酶的浓度要提高到1%或2%。酶量大 酶液PH值:5.4 - 5.8
PH高,酶活性低 PH低,原生质体损坏多
2.3 酶液渗透压
• 裸露的原生质体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渗透压下, 才既不涨破,又不因过度收缩而破坏内部结构。 因此在酶液中须加入渗透压稳定剂来代替细胞壁 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
•常用的渗透压稳定剂是糖醇系统,包括甘露醇、 山梨醇、葡萄糖、蔗糖等。
目前大多数使用甘露醇或山梨醇,它们能稳定地 维持渗透浓度。而蔗糖等易被原生质体吸收利用, 降低渗透浓度,故不常用。
2.4 材料预处理 (暗处理,预培 养和低温处理)
在酶处理前,常把供体组织置于合适浓 度的稳压液中,预质壁分离约一小时后再用 酶液处理。
2-6 其它
酶液中加入葡聚糖硫酸钾、CaCl2等盐类
保护细胞膜、提高原生质体稳定性和活力
2-7 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一步法 (以烟草叶片为例)
• 第一步:预处理即对烟草植株限制供水
• 第二步:取幼叶常规表面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剥 去外表皮切成4cm的小块
• 第三步:制作混合酶液(纤维素酶2%和果胶酶 0.5 % )并加入的0.7 mol甘露醇0.1 m mol CaCl2. PH5.6
原生质体无菌分离培养与融合
![原生质体无菌分离培养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82e9e9225022aaea988f0f52.png)
(3)用细管吸取漂浮在上下界面处的健康原生质体,转入干净的离 心管中,加入3~4ml13%CPW洗液离心收集沉淀,用13%CPW 的CPW重新悬浮。
许多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可诱导原主质体融合,现在被广泛采 用并证明行之有效的融合方法是聚乙二醇(PEG)法,高Ca高pH法
头,滤膜(*4) 和电融合法。
(1)用细口吸管吸20%蔗糖溶液4ml加入另外一支离心管底部,然后将原生质体的悬液小心加在蔗糖界面上。 加1ml13%CPW洗液悬浮。
原生质体纯化:200目滤网和过滤用漏斗 酶液抽滤灭菌:过滤用注射器(1个),滤头,滤膜(*4)
许多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可诱导原主 质体融合,现在被广泛采 用并证明行之有
效的融合方法是聚乙二醇(PEG)法,高Ca高 pH法和电融合法。
PEG诱导融合的机理:PEG由于含有醚键而 具负极性,与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一 些正极化基团能形成氢键,当PEG分子足够 长时,可阼为邻近原生质表面之间的分子桥 而使之粘连。
材料灭菌:解剖刀,长短镊子,烧杯(4 CPW洗液以及含13%甘露醇的CPW
原生质体纯化:200目滤网和过滤用漏斗 原生质体的酶解与分离(无菌条件)
个),玻棒,滤纸若干张,培养皿(1个) (2) 1000转/分离心5分钟,此时死细胞及碎片降至蔗糖溶液内,聚集在离心管底部,而活细胞由于有大量泡沫,故漂浮在上下界面处, 酶液抽滤灭菌:过滤用注射器(1个),滤 CPW洗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
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db6b7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8.png)
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个或更多的细胞融合在一起,以形成单一的细胞。
在实验室中,原生质体融合可用于合成杂交细胞或研究细胞膜蛋白质交互作用。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原生质体融合操作方法:
1. 制备原生质体:收获新鲜的植物细胞并环绕其周围的细胞壁。
用酶类解除细胞壁以获得原生质体。
2. 制备混合物:在离心管中将两种原生质体混合并加入缓冲液。
3. 让细胞融合:通过高渗透压或电脉冲使膜破裂或局部破损,让细胞形成互通。
4. 分离融合物:将融合物分离出来,并放在一个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
5. 检测融合结果: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真正融合,或使用特定的抗体标记来检测融合后的细胞表面分子。
需要注意的是,原生质体融合需要谨慎操作,避免损坏细胞结构或引入杂质。
在实验中,需要仔细选择不同类型的原生质体,以确保它们能够融合。
原生质体的分离与融合
![原生质体的分离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07749b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d.png)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03
杂种植株的再生与鉴定
选择融合体或杂种细胞
(一)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是指不同种类的原生质体不经过有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融合创造杂种的过程。 自然融合(Spontaneous fusion) 来源于分裂旺盛细胞的原生质体,自发融合的频率较高。小孢子来源的原生质体融合率可高达50~70%。实际上自然条件下受精就是一种自发融合。
2.酶法
原生质体的分离
01
二、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
01
原生质体分离时主要考虑取材、酶的种类、纯度、酶液的渗透
02
压、酶解时间、温度等。
03
组织和细胞材料的生理状态
04
植物幼苗或新生枝的完全伸展叶片的叶肉组织是分离原生质体
05
的最方便、最合适的植物材料。叶肉细胞排列松散,酶试剂很
06
容易达到细胞壁。用于分离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应
添加标题
质杂种。
体细胞杂交
物种间生殖隔离阻碍了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给作物育种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实现基因重组的一条新途径,目前利用细胞融合已从很多物种、属间,甚至科间获得体细胞杂种,创造了一些自然界不存在的植物类型。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01
体细胞杂种的应用
一、体细胞杂种的应用潜力
添加标题
植物育种中的核质替换
添加标题
细胞质杂种的获得
添加标题
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7cd564ea998fcc22bcd10df2.png)
飘浮法
采用比原生质体密度大的高渗溶 液(蔗糖、Percoll、Ficoll), 使原生质体漂浮在液体表层的纯 化方法。 优点: 可以避免分离的原生质体因震 荡被组织碎片撞击而破损。 所用药品简单,成本低。 缺点及补救措施: 对离心力要求比较严格,掌握不 好,原生质体则不易漂浮。可采 用不同浓度和不同离心速度分次 漂浮的方法。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培养条件
温度,光照
植物材料和基因型
柑桔,葡萄,桃
供体细胞的生长同步性
原生质体再生过程
原生质体再生过程是指分离、纯化的原生质 体在适当的培养方法和良好的培养条件下, 很快恢复细胞壁,再生细胞持续分裂形成细 胞团,最后或通过愈伤组织或通过胚状体分 化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细胞壁再生 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形成 植株再生
胡萝卜培养 6d 细胞
8~10d形成细胞 10~ 5~30 团,4周后形成 20 胚状体
矮牵牛愈伤 4d 组织 2~ 油菜叶片 3d
10
马铃薯子叶 48h 46.1 马铃薯花粉 2h
2周后形成20~25 个细胞的细胞团 15d形成细胞团 28d愈伤组织 9~10d形成16个 细胞的细胞团 15d形成细胞团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原生质体的活力
原生质体的起始密度
适宜密度在104~105个/ml左右。在烟草叶原生
质体培养中,密度低于103个/ml时,细胞只能 分裂一、二次,密度在104个/ml以上,植板率 常显著提高。
渗透压稳定剂 培养基营养
原生质体培养经常使用的KM-P培养基就
是以B5培养基为基础;N6培养基则以MS 培养基为基础 改进的。
渗透压稳定剂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融合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389b067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6.png)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融合。
1、相关概念:(1)原生质体:是指那些已去除全部细胞壁的细胞。
细胞外仅由细胞膜包裹,呈圆形,要在高渗液中才能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
此外,在酶解过程中残存少量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称为原生质球或球状体。
(2)原生质体融合:即体细胞杂交。
用人工的方法,把分离的不同品种或不同种的原生质体诱导成融合细胞,再经离体培养诱导分化和再生完整植株的整个过程。
若取材为体细胞,则成为体细胞杂交。
2、原生质体的制备:在植物组织里,原生质体被坚硬的细胞壁包裹着,而且由于果胶质等使细胞相互紧紧粘连在一起。
在愈伤组织中,这种粘连相对松些;在细胞悬浮培养物中,只有存在细胞团的情况下,有轻度的粘连。
如果破除这种粘连作用,即可使细胞分离开来,进一步去除细胞壁,就能使裸露的原生质体游离出来。
游离效率的高低主要与植物材料和酶混合浓的组成有关。
基本程序如下:取材→除菌→酶解(加酶、渗透压稳定剂)→原生质体的收集与纯化→洗涤→原生质体活力的测定。
(1)取材与除菌:原则上植物任何部位的外植体都可成为制备原生质体的材料。
但人们往往对活跃生长的器官和组织更感兴趣。
因为,由此制得的原生质体一般都生活力较强,再生与分生比例较高。
常用的外植体包括:种子根、子叶、下胚轴、胚细胞、花粉母细胞、悬浮培养细胞和嫩叶。
对外植体的除菌要因材而异,悬浮培养细胞一般无需除菌。
对较脏的外植体往往要先用肥皂水清洗再以清水洗2-3次,然后浸入70%酒精消毒后,再放进3%次氯酸钠处理。
最后用无菌水漂洗数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
(2)酶解:现以叶片为例说明如何制备植物原生质体。
①配制酶解反应液:反应液应是一种pH值在5.5-5.8的缓冲液,内含纤维素酶0.3%-3.0%以及渗透压稳定剂,细胞膜保护剂和表面活性剂等。
③酶解:除菌绿。
反应液转绿是酶解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说明已有不少原生质体游离在反应液中。
经镜检确认后应及时终止反应,避免脆弱的原生质体受到更多的损害。
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
![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d01659267cd184254b35352c.png)
主要方法: 漂浮法、界面法和沉降法等。
30
A. 漂浮法:使用的飘浮剂有蔗糖、Percoll(珀可,是由聚乙烯
吡咯烷酮包被的SIO2颗粒的无菌胶体悬液)、Ficoll(菲可,水溶 性聚蔗糖)。
原理:采用比原生质体比重高的渗透溶液,使原生质体漂浮在 溶液表面,具体方法为:
子叶/叶片 下胚轴
39
五、原生质体培养
培养密度很重要(原因):一般以104-105个/ml为宜。 常用的培养方法:液体浅层培养、固体平板培养、 固-液双层培养
40
1) 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
液体浅层培养
将含有原生质体的培养液在培养皿底部铺一薄层,封口后进 行培养。
优点:操作简单,对原生质体的损伤小,且易于添加新鲜培养 基和转移培养物。 缺点:原生质体分布不均匀,常常发生原生质体之间的粘连现 象而影响其进一步的生长和发育。此外,难以跟踪观察某一个 细胞的发育情况。
9
4、用于细胞器的分离与转移
由于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障碍,可以进行亚细胞水平的操作 研究。如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染色体等的摄取。在摄取细胞 器后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根据再生植株的表现,即可进行遗 传分析,研究某种细胞器的功能或其所控制的性状。
也可以通过细胞器的转移,使物种获得相应的性状。
10
胞质体( cytoplast ) :不含细胞核,只有细胞质。 微小原生质体(microprotoplast):只有1条或几条染色体的情况。
4
细胞膜
细胞壁
原生质体
植物细胞
细胞核
染色体
微小原生质体 小原生质体 (核质体) 胞质体
5
原生质体融合:也称为细胞融合或体细胞杂交。是指将植物的不同 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 体培养,使其再生成为杂种植株的技术。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c2063de381c758f5f61f67d9.png)
2.染色观察
• 取一滴0.02%的FDA液与一滴原生质体悬 浮液在载玻片上混匀,25E室温染色5~ 10min。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激发光波长 330~500nm,活的原生质体产生黄绿色 荧光。用计数器计算存活百分率。
(二)酚藏花红染色法
• 酚藏花红(phenosafranine)是一种碱性 染料,溶于水显红色并带黄色荧光,其 最大激发和射波长分别为527nm和588nm 。酚藏花红能被活的原生质体吸收而呈 红色,无活性的原生质体因无吸收能力 而五色。
(三)不连续梯度离心法
• 在离心管中首先放人不同浓度的Ficoll 溶液,构成不同的浓度梯度,在上部滴 人1~2ml酶一原生质体混合液,在150g 下离心5min,不同比重的原生质体漂浮 在不同的浓度梯度的界面上,用吸管收 集原生质体,悬浮洗涤备用。该方法的 优点是获得的原生质体大小均匀致,纯 度高;缺点是操作繁杂,原生质体的收 率低。
(五)分离方法 • 1.机械分离法 • 但由于该方法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低, 不能满足实验需要,而且液泡化程度低 的细胞不能采用该方法,因此,机械分 离法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 2.酶分离法
• 1960年,德国诺丁汉大学的Cocking首先利用 纤维素酶从番茄幼苗根尖中分离获得原生质体 ,而且收率高、完整性好、活力强。经过数十 年的不断完善,目前酶分离法已成为植物原生 质体分离最有效的方法。 • 酶分离法又分为两步法和一步法。两步法是先 用果胶酶处理材料,游离出单细胞,然后再用 纤维素酶处理单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其优 点是所获得的原生质体均匀一致、质量好。但 由于操作繁杂,目前已逐渐被淘汰。 • 一步法是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配制成混合酶 溅处理材料,一步获得原生质体。因操作简便 ,目前几乎均采用该方法。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过程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1fbe301360cba1aa911da5a.png)
3. 获得细胞无性系和选育突变体的优良起始材料。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过程
第一节 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
(一)材料来源
植物的茎、叶、胚、子叶、下胚轴等器官组织 以及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均可作为原生质体分离的材料。
果胶酶/纤维素酶 纯度高, 但浓度不来自太高; 木本植物加入半纤维素酶。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过程
◆渗透稳定剂
如果溶液中的渗透压和细胞内的渗透压不同,原生质体有可能涨破或收缩, 因此在酶液、洗液和培养液中渗透压 应大致和原生质体内的相同,或者比细胞内渗透压略大些。
较高水平的渗透剂可以阻止原生质体的破裂和出芽, 但同时也可能抑制原生质体的分裂。
①糖溶液系统
包括甘露醇、山梨醇、蔗糖和葡萄糖等,浓度约在0.40-0.80mol/L。 可促进分离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并继续分裂;
②盐溶液系统
包括 KCl、MgSO4和 KH2PO4等。
此外,酶溶液里还可加入适量的葡聚糖硫酸钾,
提高原生质体的稳定性植物;原使生质R体培N养A及酶细胞不融合活过程化;并使离子稳定。
细胞壁的组成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果胶质
25-50% 53%
5%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果胶酶
少量蛋白质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过程
酶的种类及特点
◆ 纤维素酶
主要含有 纤维素酶C,作用于天然的和结晶的纤维素,具有分解天然纤维素的作用, 还含纤维素酶CX,作用于定形的纤维素,可分解短链纤维素, 另含有纤维素二糖酶、木聚糖酶、萄聚糖酶、果胶酶、脂肪酶、磷脂酶、 核酸酶、溶菌酶等,
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
![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ee0202d27f1922791688e820.png)
原生质体的分离、融合与培养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原生质体分离、融合和培养的基本原理。
2.掌握植物原生质体分离、融合和培养的基本过程。
3.了解并掌握利用PEG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后为原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
其中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是一个常用的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因而使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降解细胞壁成分,除去细胞壁。
许多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可诱导原主质体融合,现在被广泛采用并证明行之有效的融合方法是聚乙二醇(PEG)法、高Ca高pH法和电融合法。
PEG诱导融合的机理:PEG由于含有醚键而具负极性,与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一些正极化基团能形成氢键,当PEG分子足够长时,可阼为邻近原生质表面之间的分子桥而使之粘连。
PEG也能连接Ca2+等阳离子,Ca2+可在一些负极化基团和PEG之间形成桥,因而促进粘连。
在洗涤过程中,连接在原生质体膜上的PEG分子可被洗脱.这样将引起电荷的紊乱和再分布.从而引起原生质体融合:高Ca高pH由于增加了质膜的流动性,因而也大大提高了融合频率,洗涤时的渗透压冲击对融合也可能起作用。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1.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2.试剂(1)酶液:依次加入 1.25%纤维素酶、0.3%果胶酶、0.04%甘露醇、20mmol/LKCl和20mmol/L2-吗啉乙磺酸(MES),55℃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再加10mmol/LCaCL2、5mmol/Lβ-巯基乙醇和0.1%BSA,0.45um微孔滤膜过滤,溶液呈透明橙色。
(2)PEG溶液:4GpPEG4000\3mL去离子水、2.5mL0.8mol/L甘露醇和1mL1mol/L CaCL2。
(3)MMg溶液:0.4mol/L甘露醇、15mmol/LMgCl2、mmol/LCaCl2和4mmol/LMES。
原生质体融合的操作流程和程序
![原生质体融合的操作流程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62108a1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9.png)
原生质体融合的操作流程和程序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个不同物种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杂种细胞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原生质体培养 与和体细胞杂交
本章小结:
(6)原生质体培养方法:液体浅层培养;平板法培养; 悬滴法培养;双层培养法;饲喂层培养 (7)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无机盐诱导融合;聚乙二醇 与高pH高钙相结合的诱导融合;电融合技术。 (8)杂种细胞的筛选与鉴定:互补选择;机械分离杂种 细胞法;双荧光标记选择法 (9)杂种植株的鉴定:形态学鉴定;细胞学观察; DNA内切图谱分析;同工酶分析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一、原生质体融合意义
—克服杂交不亲合 —克服生殖器官败育 —克服柑桔多胚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二、融合方法
无机盐诱导融合 高pH-高Ca离子 聚乙二醇(PEG)法 PEG结合高钙-高pH诱导法 电融合技术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一)无机盐诱导融合: NaNO3法
1972年: Carlson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获得 首例杂种植株粉蓝烟草和朗氏烟草体细胞 杂种。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四)PEG结合高钙-高pH诱导法
最为常用。 具体做法: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双亲原生质 体----滴加PEG溶液,摇匀,静置---滴加 高钙-高pH溶液,摇匀,静置---滴加原生 质体培养液洗涤数次---离心获得原生质体 细胞团---筛选---再生杂合细胞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五)电融合技术
第7章 原生质体培养 与和体细胞杂交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
一、培养基
pH 渗透压
碳源 培养基
钙镁
氮源 生长物质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二、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 液体浅层培养 平板培养法 双层培养法 饲养层培养法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1、液体浅层培养
原生质体 悬浮液
2x105/ml
1mm厚液体培养基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2、平板培养
原生质体纯化、离心、稀释后,再与1.4%琼 脂或琼脂糖(37C左右)等体积混合成0.7% , 培养于培养皿中。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3、双层培养法(固、液培养)
培养皿底部铺一层0.7%琼脂糖的固 体培养基,在其上进行原生质体浅层培 养。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4、饲养层培养
方法一:X-射线杀死原生质体,与生活 力正常的原生质体混合,加入0.7%琼 脂,制成混合液,培养于培养皿中。
第7章 原生质体培养 与和体细胞杂交
第二节、原生质体培养
4、饲养层培养
方法二:X-射线杀死原生质体,与0.7% 琼脂混合,在培养皿中铺成平板,作为饲 养层,再将生活力正常的原生质体与 0.7%琼脂混合,培养于饲养层上。、原生质体融合
定义:原生质体融合也叫做体细胞杂交, 使分离出来的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在人 工控制条件下,相互融合成一体,形成杂 种细胞,并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株的技术。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三)PEG法
PEG法特点:
融合频率高 可重复性强 诱发融合无特异性 毒性较低
植物+植物 植物+动物 动物+酵母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PEG法原理
PEG是一种带负电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在 原生质体融合中起到一种桥梁作用,可以使原 生质体凝聚。在洗脱过程中,PEG将被洗掉, 导致质膜表面电荷重排。粘连的质膜大面积紧 密相连,电荷的重排队导致一个原生质体的负 性电荷部位与另一原生质体的正性电荷部位相 连而导致融合。
Senda 1979年首先用此方法实现原生 质体融合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三、体细胞杂种细胞筛选与鉴定
1.互补选择法 2、机械分离杂种细胞法 3. 双荧光标记选择法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3. 双荧光标记选择法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绿色 异硫氰酸罗丹明(RITC):红色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四、体细胞杂种植株的鉴定
NaNO3的作用:中和质膜的负电荷,使原 生质体不再相互排斥,而紧密结合在一起 不足:诱导频率不高。
第三节、原生质体融合
(二)高pH-高Ca离子法
1973年:Keller用pH10.5的50 mM CaCl2溶 液在37℃时,诱发烟草叶肉原 生质体融合。
优点:杂种产量高。 不足:高pH值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形态学鉴定 细胞学观察 DNA内切图谱分析 同工酶分析
第7章 原生质体培养 与和体细胞杂交
本章小结:
(1) 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1)再生植株; (2)用于远缘 体细胞融合,进行体细胞杂交。 (2) 原生质体分离方法:机械分离法、酶法分离。 (3)酶的种类及特点 (4)原生质体的纯化方法:离心沉淀法;漂浮法;界面 法。 (5)原生质体活力的测定:形态识别;染色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