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说明
2024年【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
2024年【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涉及第三章“色彩的世界”中的第1节“色彩的基本知识”。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讲解与实践,色彩搭配原则,以及色彩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及其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色彩表达情感,激发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搭配原则的运用及色彩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色彩的三要素及其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色彩搭配案例、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2. 学具:画纸、颜料、画笔、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魅力,提出问题:“色彩有什么作用?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2. 知识讲解:讲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并通过PPT展示相关案例。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色彩搭配原则;b) 教师示范调色技巧,学生跟随操作;c)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创作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名画中的色彩搭配,讲解其色彩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知识a) 色相b) 明度c) 纯度2. 色彩搭配原则3. 色彩的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色彩的三要素,色彩搭配合理,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欣赏名画,提高审美能力;b) 开展课后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c) 组织色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0课《色彩的调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调配原则,学会通过调配得到所需的颜色,并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一幅色彩搭配协调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色彩调配的基本原则。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学会调配出所需的颜色。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创作出一幅色彩搭配协调的画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调配的技巧和色彩搭配的协调性。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色彩调配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颜料、调色板、画纸、画笔等。
2. 学具:同上。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色彩搭配协调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搭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色彩调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色彩调配的重要性。
3. 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色彩调配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创作: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色彩的调配2. 板书内容:色彩调配原则、色彩调配方法、色彩搭配协调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创作一幅色彩搭配协调的画作。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完成一幅色彩搭配协调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色彩调配和搭配方面是否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色彩的搭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色彩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知识。
【课本内容】第10课色彩的调配1.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色彩调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掌握色彩搭配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简介:本节课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色彩调配的重要性。
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3.标志设计
3.标志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三课,是设计制作课。
主要是对构成设计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
标志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现代标志的美感,感受美好生活。
三.重点难点1、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
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
2、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上课以后,先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A、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上反映的什么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对于这样的行为应采取什么态度等,同时对学生进行放学后过马路的安全教育。
B、刚才看了一张违反交通规则的图,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分析下面两张图,哪张是正确的,哪张是错误的。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图中红绿灯的出现),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标志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师生讨论:大家周围都有许多熟悉的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请同学们举几个你熟悉的例子,说说它的作用。
A、展示我收集的标志,请大家说说它代表的意思,并以“康师傅方便面”标志对学生进行环境卫生教育。
B、利用其中一个标志进行具体讲解,标志必须代表一种特定的东西,是视觉上的,有几何图形构成的符号,得出标志的概念:标志就是具有象征性的,表达事物特性和类别的一种视觉符号。
通过观察上面的标志可以归纳总结出标志的特点: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易于识别的特点。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在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标志,标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标志一般比较简洁、醒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它起着提醒、警示、禁止等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安全教育功能。
全课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标志设计作品欣赏,另一部分则是标志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将标志设计应用在生活中。
前一部分占的篇幅较大,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标志设计的兴趣,课文中的标志各具创意,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后一部分是标志设计的制作方法及标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首先编排的是生活中具安全作用的标志,如交通中的禁令标志,以圆形造型,红黑两色搭配。
第二排是黄黑两色搭配的三角造型标志,再后又是红黑搭配的圆形标志。
这种编排,造成一定的视觉变化。
红色表示禁止的意思,黄色表示警告、引起注意。
圆形造型在视觉上易被接受,而三角造型具有稳定性,有扩张之意,即具危机感和不安全感。
黑白两色对比强烈,易形成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这样编排,让学生对标志有更深刻的认识。
以上这些编排,使学生在视觉上产生紧张感,以引起对学习标志的重视。
随后,文中又编排了一些轻松的标志供学生作常识性的了解,比如中国联通公司标志、Windows软件标志、美国麦当劳公司标志等。
联通公司的中国结标志,表示“联通”四通八达而又紧紧相连;Windows软件标志意喻从多个窗口了解世界;麦当劳标志的“m”字母,为门的形状,含有通向成功之门的意思。
接着安排的是奥运会标志,因为我国申奥成功,在这种背景下,教材中编入了奥运题材的标志,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为主,同时编排了一些其他国家成功的奥运会标志,以供比较。
奥运会标志的内容及形式比较欢快,可以让学生较为放松,然后教材又转入了严谨的阶段,即篇幅中编排了标志的类别与设计形式,进入了如何设计标志的阶段。
从字母造型标志到象形标志的设计,再将标志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美术》中的《设计与生活》一节。
该章节详细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设计元素,如何将美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设计,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对生活中的设计进行评价和改进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将美术设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美术设计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设计案例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讲解:讲解生活中的美术设计原理,如色彩、形状、线条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美丑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b.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设计并制作一件生活中的美术作品。
4.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交流、学习。
5.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设计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美术设计原理a. 色彩b. 形状c. 线条2. 设计案例分析3. 创作实践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生活我做主”为主题,设计一个生活场景,并运用美术知识进行美化。
2. 答案:学生作品展示,附上设计思路和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生活中的美术设计,尝试对家庭、学校等环境进行美化,提高生活品质。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展览等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将美术设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鲁迅与美术》说课稿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鲁迅与美术》说课稿一、教材背景1. 教材信息•教材名称: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鲁迅与美术》•教材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符合国家教育部最新课程标准•学段年级:初中七年级•课时安排:本教材为下册第五单元,共设计4个学时•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伟大作家鲁迅先生与美术的关系,鲁迅先生的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以及其与美术的协调与矛盾。
2. 课程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学习鲁迅与美术的关系,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法•探讨鲁迅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影响•理解鲁迅对美术的态度和观点2.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对中国美术的深远影响•分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在鲁迅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鲁迅先生对美术的审美追求和批判视角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绘画作品和鲁迅作品的对比分析,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表达对鲁迅与美术关系的理解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学生合作完成对鲁迅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创作和表现3. 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激发学生对美术和文学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四、教学步骤1. 热身启发(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前几单元学习的内容,复习与美术相关的知识,拉近学生与主题的联系2. 导入新知(10分钟)•通过展示鲁迅与美术相关的书法、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主题的好奇心3. 理论讲解(30分钟)•讲解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分析鲁迅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法•探讨鲁迅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影响•解读鲁迅对美术的态度和观点4. 学生互动(20分钟)•分组讨论,就鲁迅与美术的关系展开深入交流•学生自主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主题5. 创作表现(30分钟)•学生在小组中选择一幅鲁迅作品,进行创作和表现•让学生通过绘画、书法等方式,将鲁迅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呈现和表达6. 总结回顾(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并围绕主题进行总结和回顾•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对中国美术的深远影响•分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在鲁迅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鲁迅先生对美术的审美追求和批判视角六、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围绕鲁迅与美术的关系展开,通过图文展示、讲解、学生互动和创作表现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思想对美术的影响与作用。
浙美版七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案(1课时)
北京故宫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欣赏课,包括故宫博物院建筑特点的欣赏和故宫藏画作品的欣赏,以后者为重。
篇首是故宫博物院建筑,其次编排的是三幅经典名画,包括山水画、人物画和风俗画,另外是文物藏品,如玉器、漆器等欣赏。
本课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色:(1)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山水画的透视学、色彩学,主要人物造型、服饰、性格特征描绘等,这会迫使学生更深入地阅读、理解文学作品、史学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
(2)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当然也包括美术学习。
本课从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利用直观教学,如用录像、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作品,以奇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热闹非凡的场景,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在讲解时调动手法,创造问题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如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欣赏美术作品时,引导学生比较中西绘画的区别,古今绘画技法的演化,由浅入深、由外到内地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藏品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独立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热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故宫藏品的艺术特色,认识我国传统艺术种类,体会古典绘画的魅力。
难点:理解传统艺术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
(教师):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录像机或多媒体设备、故宫藏品资料《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的影像资料。
六、教学过程:1、情境设计,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不喜欢去旅游吗?生:(喜欢)师:老师也是一个旅游爱好者,能够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是我的心愿。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精品教案15课+课本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精品教案15课+课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5课《生活中的美术》。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2. 分析生活中的美术作品;3. 创作以生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提高审美素养;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会运用美术技法表现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以生活为主题的美术创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教材;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分析生活中的美术现象;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4. 例题讲解:以生活中的物品为例,讲解如何创作美术作品;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校园景色,进行美术创作;6. 作业点评: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美术》2. 内容:a.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b. 生活中的美术作品;c. 生活主题美术创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为题材,创作一幅美术作品;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生活,发现美。
但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美术技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积累创作素材,提高美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2.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3. 例题讲解:以生活中的物品为例,讲解如何创作美术作品;4. 作业设计:以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为题材,创作一幅美术作品;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积累创作素材。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美术》中的第一章《生活与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生活中的美术设计,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美术设计,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设计原则的应用和创意实践。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美术设计观察和设计原则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设计案例、画纸、彩笔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美术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趣的设计?”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对比、重复、对齐、亲密性等。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选取生活中的一件物品,分析其设计原则。
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讨论。
4. 创意实践(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设计原则,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一款创意海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评价(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设计,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生活与设计》2. 设计原则:对比重复对齐亲密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一款创意海报。
2.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设计原则,表现出环保的主题,创意新颖,画面美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创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设计,学习设计原则,并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课+课本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课+课本教案15课:《生活中的色彩》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生活中的色彩》详细内容: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认识色彩的三要素,学会运用色彩知识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三要素,提高色彩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知识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提高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基本知识和三要素的掌握,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提高表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彩图、实物道具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张生活中的彩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色彩。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并通过实物道具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两幅生活中的色彩作品,分析其色彩运用,引导学生认识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身边的事物色彩,并选取一个物体进行色彩描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分析、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色彩,选取一个物体进行色彩描绘。
2. 答案要求:准确表现所选物体的色彩,注意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和三要素有了初步了解,能够在观察和分析生活中色彩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描绘。
但部分学生在色彩表现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学会用色彩知识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浙美版七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案
课时:根据具体课程安排教学目标:1.了解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整体内容和学习要点。
2.掌握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根据教材的章节顺序设置教学内容。
2.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根据教材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实践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让学生亲身参与美术创作。
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课程导入a.介绍整个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的内容和学习要点。
b.分析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课时:第一章《树干》a.学习并理解树干的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
b.进行简单的树干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第三课时:第二章《天空》a.学习天空的色彩、线条和质感表现方法。
b.利用方式多样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天空作品。
4.第四课时:第三章《阳光》a.探究阳光的光影效果和色彩变化。
b.使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出阳光的明亮和温暖。
5.第五课时:第四章《人物》a.学习人物的基本形态和轮廓绘制方法。
b.进行简单的人物画创作,以及对人物表情和动作的观察和描绘。
6.第六课时:第五章《静物》a.探究静物的构图和阴影表现。
b.使用不同材料和纹理,创作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的静物作品。
7.第七课时:综合练习和评价a.进行对前几章学习内容的综合复习和练习。
b.利用小组合作和个人完成综合创作作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作品创作过程,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情况。
2.终结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浙美版七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材。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笔、调色板、颜料、纸张等。
3.学生已完成的作品和参考作品。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精品教案+课本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精品教案+课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涉及第三章《美术作品与生活》的第二节“生活的描绘”。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美术作品描绘生活的不同手法和风格,学会通过美术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观察,分析生活场景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描绘生活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观察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讨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场景融入美术作品,运用不同的手法和风格进行创作。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美术作品示例。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泥等创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生活场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描绘生活的不同手法和风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场景,进行速写练习,培养他们观察和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一幅作品,讲解其描绘生活场景的手法和风格,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幅描绘生活场景的美术作品。
6. 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美术作品描绘生活的手法和风格2. 生活场景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3. 创作一幅描绘生活场景的美术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生活”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生活体验,运用所学手法和风格进行创作。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具有生活气息,手法和风格不限,尺寸适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尝试用不同的美术手法和风格表现生活,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浙美版七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案(1课时)
登陆21世纪教育助您教考全无忧巴黎罗浮宫教学目标:1.通过对罗浮宫内藏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欧洲古典艺术作品。
2.培养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多元文化的艺术修养。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雕塑、绘画的风格及艺术特征。
难点: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
课前准备(学生)罗浮宫的相关资料(教师)录像机、罗浮宫三宝图片等相关作品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
(1)将罗浮宫平面图通过录像放映出来,先整体放映,后局部放大,标出参观路线。
(2)带领学生网上游览罗浮宫。
通过网络教学,首先观赏罗浮宫的建筑外观,然后进入博物馆内部。
教师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罗浮宫作为艺术博物馆的特征。
(3)教师提示:学习本课应与上一课的北京故宫联系起来,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
比如:同样因为是艺术博物馆而闻名,但罗浮宫作为中世纪城堡,故宫作为皇宫,其建筑风格迥然相异,所收藏的艺术品也有很大不同。
2.深入教学。
(1)展示罗浮宫的雕塑作品时,重点讲述作品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在西方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欣赏作品《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绘画风格以及故事情节两方面加以关注。
(3)《自由领导人民》是一幅气势庞大的战争题材美术作品。
在欣赏该作品时,录像放映法国大革命的影像资料片断,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作品的艺术特点与风格。
(4)利用录像或多媒体演示其他作品图片,并加以讲解。
(5)组织学生讨论欣赏后的体会。
3.布置作业。
(1)组织学生制作一个网站,内容以欣赏欧洲古典美术作品为主,然后在网上发布。
(2)以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的区别和联系为题,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表述。
课后反思:通过对罗浮宫内藏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欧洲古典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多元文化的艺术修养。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案·第 1 页(共 2 页)。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线条的基本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线条的基本表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材、黑板、粉笔、画纸、画笔等。
学具:画纸、画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各种线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线条的概念、分类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讲解线条的基本表现方法,如勾勒、排线、交叉等。
3. 实践环节(20分钟)(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发现其中的线条,并进行速写练习。
(2)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创意。
4. 例题讲解(15分钟)(1)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创作练习。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以线条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线条①概念与分类②线条的表现方法③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生活中的线条”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运用线条表现生活中的美,构图合理,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线条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但部分学生对线条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美术素养。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其他绘画技法,丰富画面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课+课本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课+课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5课《生活中的美术》。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中的美术现象、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以及如何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美术元素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创造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美术元素的认识与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创造生活中的美术,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美术作品图片、实物展示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讲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b. 分析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元素。
c. 学生实践: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进行分享与讨论。
3. 例题讲解:以实际生活中的美术作品为例,讲解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作。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创作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美术2. 内容:a.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b. 生活中的美术作品c. 生活中的美术元素d. 发现与创造生活中的美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美”为主题,创作一幅生活中的美术作品。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创作。
作品要求富有创意,表现出生活中的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提高审美能力。
b.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艺术视野。
c. 开展生活美术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4年【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
2024年【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二章“生活中的美术”,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我们将通过对校园实景的观察和描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并能在实际绘画中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并运用美术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画纸、画笔、颜料、教学PPT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风光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校园,选取一个场景进行描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描绘校园风景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2. 校园风景描绘步骤;3. 课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校园”为主题,描绘一幅校园风景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作品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构图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生活,发现美,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社团活动,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并运用美术知识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浙美版七年级下美术全册教案(2课时)
图表设计一、教材分析:伴随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信息的整理与传递显得尤为重要,大量复杂的信息同快速准确的传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在许多方面采用图表这种视觉表达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图表的形式与内容及其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其他视觉形式所难以比拟的。
图表的种类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本课中仅选编了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图表,包括示意图表、统计图表、道路指示图、多媒体图表等。
示意图表是以图画语言和象征符号为基本特征的图表表示方法,以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外部形式或内部构造来是以某种事物的存在状态;统计图表来源于数学,是将各种统计数据图示化、表格化;地图图表消除了文字与言辞在表达空间状态时的局限性;立体图表在表达方式中采用三维和四维形式,即空间状态的立体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图表设计更多地出现在网络页面和电子图书上,即多媒体图表。
《图表设计》摒弃了以往采用大量文字介绍的方法,选用彩色图例及多种设计形式,让学生在色彩和形式的多种变化中感悟学习图表的乐趣。
本课形式及内容均较为新颖,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在多媒体图表知识点的学习中,应结合电脑设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组建一个班级网,参与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
(提示:开展这类活动可以请计算机课教师协助指导,并与学校的网络建设工作相结合。
)选择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益的形式,从跨学科的角度设计与组织本课教学活动。
通过多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图表的理解。
如地图图表可以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统计图表应结合数学学科知识,多媒体图表则结合电脑设计等。
本课的编排着重在于使学生对图表有个清晰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学习图表设计的兴趣为基本。
本课是融多科知识于一体的范例,必要时可以邀请其他任课教师及社会专业人士参与本课教学。
课文内容的编排体现了知识学习的科学性。
首先是利用各种形式的彩色图表,引起学生对学习图表设计的兴趣;其次是图表知识点的学习,包括图表的构成要素和表达手段,以及图表设计的方法;最后,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学习用电脑绘制图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说明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说明本文旨在对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进行一份详细介绍和说明。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获得美术发展的背景知识、艺术技巧的掌握以及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对该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的说明。
一、教材内容组织1. 美术发展历程本教材首先介绍了中国和世界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美术、近代美术和当代美术等。
通过对历史上重要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介绍,学生将了解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
2. 艺术技巧与练习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通过逐步学习和掌握不同的绘画和造型技巧,学生将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例如,学生将学习素描、水彩和油画等不同绘画技法,并通过实践练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3. 美术作品欣赏与鉴赏教材精选了一系列经典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美术发展的历程和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了解重要艺术家和作品。
2. 掌握基础的绘画和造型技巧,能够准确表达观察和想象。
3. 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组织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讲解美术发展历程和艺术作品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2. 运用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通过示范绘画和造型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采用实物展示和视频演示相结合的形式。
教师通过展示真实的艺术作品和观看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视觉感知和审美体验。
4. 开展美术创作和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美术创作比赛、展览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总结:本教材以浙美版七年级下册为基础,结合美术发展历程、艺术技巧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与鉴赏,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现能力。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说明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说明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为中学生提供全面的美术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
本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美术素养,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
一、教材特点1. 综合性:本教材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让学生接触不同艺术形式,从而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渗透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注重将艺术与现实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实践性:本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材内容本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内容。
1. 赏析与欣赏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感受来领略艺术的美妙之处。
2. 绘画与表现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通过绘制不同的对象和场景,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和观察力。
3. 雕塑与造型本单元将引导学生通过雕塑和造型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培养他们的手工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4. 手工制作与创意设计学生将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独具个性的手工作品,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5. 艺术与生活本单元将帮助学生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通过艺术的表达来传递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艺术创新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
6. 艺术与社会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其艺术感知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拓展与评价》说课稿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拓展与评价》说课稿一、教材概况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编写的。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人体素描》、《风景素描》、《色彩搭配》和《立体构成》。
本说课稿主要介绍《拓展与评价》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思维拓展本单元主要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教材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2. 评价艺术作品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从审美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如何评价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素描的基本构图和技法•了解风景素描的基本构图和技法•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创造自信心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如何评价和分析艺术作品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程教材: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2.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要布置艺术氛围,如摆放一些艺术作品、画笔、颜料等•确保教室的光线明亮,以便学生进行艺术观察和创作六、教学过程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介绍教学内容在课堂开始时,介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里县洗马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书教材说明
科任教师:姜斌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中国画局部)元代黄公望
2、鲁迅与美术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的“民族魂”。
画在植物标本上的“猫头鹰”(1911年)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1917)
3、标志是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
4、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现代社会设计了一系列环境标识,用于指示和导向等。
在现代城市中,环境标识是一个范围比较广泛的视觉识别系统。
它主要包括:指示导向标识(如标志、路线导向标牌等)、识别标识(如显示不同活动场所等)、警示规则标识(如禁止吸烟、不准践踏草地等)、装饰标识(如美化环境)等。
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醒目、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同时注意与环境相协调。
校园环境标识的设计流程:
①考察环境②确定内容③设计形式④选择材料加制作⑤安装
5、手绘校园风景焦点透视,是指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空间感的一种方法。
塑造出物象的空间感。
成角透视,是描绘的对象物体在视平线上存在着两个消失点。
平行透视,是表现二维空间最简单的方法。
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视点与画面处于平行状态。
6、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的作品称为“山水画”,而非“风景画”,是有其独特含义。
山水画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
画家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情景交融中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从东晋开始,历经唐、元、明、清以及近视现代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无比丰富与辉煌的艺术珍品。
五代、宋、元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古人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境界。
苏东坡评价唐代王维的水墨画和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除水墨山水外,传统山水画主要有浅绛山水以水墨为主,略施淡的赭石、花青色。
青绿山水则是用水墨勾皴、淡墨打底,再层层设色,最后敷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色。
7、树石画法:古人把向上生长的树枝称为鹿角枝,把向下弯曲的树枝称为蟹爪。
画树应先观察树的整体特征,再观察树枝。
以枯树或冬天的落叶树作为观察的对象,容易了解和种树的生长规律与基本结构。
8、山水画小品山水画小品创作一般包括思立意、章法布局、起笔落墨三个基本过程
9、暑假生活记录册
书的开本拿整张印书纸裁开的若干等份的数目做标准来表明书刊本子的大小叫开本。
常用的开本形式有32开、16开等,如这本课本就是16开本的。
但
也有一些书的开本是不规则的,称为异形开本。
常见的几种装订形式骑马订:适用于薄本书刊(书面50页左右)的装订。
锁线订:又称串线订,适用于书页较多的书刊装订。
活页订:这种订合形式的最大好处是可随时打开书籍锁扣,调换书页及变换阅读内容。
线装:最大特点是风格古朴、订合结实,但工艺较费时。
除了应用于仿古和珍本书的装订外,已很少应用于其他书的装订。
封面是传达整本书信息的窗口,通常包括书名、作者、出版单位等。
根据设计需要可加图片、拼音等。
想一想,自己的暑假生活记录册的封面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书脊的设计也很重要,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
内页设计一般称为版式或版面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扉页、目录、正文的设计,另外还包括书眉、页码、标题、字体、揷图的设计。
10 北京故宫
千里江山图(中国画局部绢本设计51.3㎝×1188㎝)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绿山水中的重要作品,画卷再现了层峦叠嶂、烟波浩淼的壮观景象,其间又穿插了众多的人物活动,十分富有生活气息。
在设色上以赭色为衬托,使青绿色彩像宝石一样光彩鲜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绢本设色28.7㎝×337.5㎝)五代顾闳中听琴、观舞、休息、赏乐、调笑、等情节。
11巴黎罗浮宫
罗浮宫三宝是指收藏在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分别是油画《蒙娜丽莎》、雕塑《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蒙娜丽莎
(油画)1503达。
芬奇(意大利)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为纪念一场海战而作,胜利女神从天而降,飞立般头,似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1820年发现于米洛斯岛的这尊象征着爱和美的女神阿芙罗狄蒂雕像,高约204厘米,其姿态的优美端庄为历代艺术家所赞叹,它是古希腊雕塑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2016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