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民事法律行为

合集下载

(法律法规课件)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法规课件)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又称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

作为民法总则中的一般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及其相关理论在现代民事法律制度以及现代民法学说中居于重要地位: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作为观念的抽象,不仅统辖着合同法、遗嘱法和婚姻法等具体的设权行为规则,形成了民法中不同于法定主义体系的独特法律调整制度。

重点问题: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关系是难点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民事行为的成立意思表示理论,意思表示的瑕疵是难点民事行为的效力,也是难点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案情:甲15岁,是初三学生。

一日放学捡到乙抛弃的电视机,经修理仍能够使用。

甲将电视机卖给20岁的丙,价款200元。

甲先交付电视机,并还未付款。

就在甲的父母要求丙付款之前,并通知甲的父母其不要电视机。

丙在返还电视机的途中,将电视机摔坏,不能显示图像。

问题:本案中有哪些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事实行为?准法律行为?(一)概念民事法律行为,简称为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

(二)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事实行为现今大陆法系各国普遍确定了法律行为制度。

法律行为制度的采用,表现了法律的抽象化趋势,是立法技术进步的结果。

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上,同样确认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但与传统民法有所不同的是,我国《民法通则》上,确认了民事行为这一概念,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专指合法行为,而民事行为则是一中性概念,是指民事主体实施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它相当于传统民法上的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本是民法上的概念,但已被其他部门法所借用。

包括宪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诉讼法律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等。

所以法律行为在我国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阶概念。

8第八章 民事行为

8第八章 民事行为

例:甲因参加全国司法考试,连续三年均差 一分而落榜,愤而弃其书于垃圾堆。清洁工 乙于清理垃圾时发现这套书,喜拾之给其儿 子丙学习之用。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所为的意思表示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B. 甲所为的意思表示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C. 甲所为的意思表示于完成时发生效力 D. 甲所为的意思表示于乙拾到时发生效力
(二)成立与有效的区别
民事行为的成立: 民事行为的基本要素(当事人、意思表示、 标的)具备 民事行为的有效: “意表”与“法效”的连接建立—— “意思表 示”适法 民事行为的成立:——“有”“无”之判断,事实
由此可见 判断 民事行为的有效:——“好”“坏”之判断,价值 判断
1.着眼点不同:成立是着眼于是否符合民事行 为的构成要素;有效是着眼于是否符合法定 有效条件; 2.判断标准和构成要件不同:意思表示成立或 者一致,民事行为就成立,而有效则必须符 合法定条件; 3.发生的时间不同:民事行为自具备构成要素 时成立,自具备法定有效要件时有效; 4.效力不同:民事行为成立后有效的,当事人 应受效果意思的约束,所负担的义务是约定 义务,可能产生违约责任;民事行为成立后 无效或者被撤销,当事人所负担的义务是法 定义务,可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
三、意思表示解释
概念---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方式,阐明并 确定当事人已为意思表示的正确含义。 (一)解释原则 1.意思主义 2.表示主义 3.折中主义 (二)解释方法 《合同法》第125条的相关规定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 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 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 思。”
事 实 行 为 的 种 类
无因管理行为 不当得利行为 侵权行为 遗失物的拾得行为 埋藏物的发现行为 正当防卫行为 紧急避险行为

民法资料:08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资料:08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引导案例:案例一:自然人甲与乙系夫妻,并生有其子丙。

甲生前立下遗嘱决定将其与乙的财产都由丙继承。

甲的遗嘱是否有效?为什么?案例二: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

该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货十吨,约定了单价30日内交付货物。

交付货物当天,甲公司向乙公司供货十二吨,乙公司全部收下。

双方结算时,乙公司只同意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十吨的货款,拒绝支付另二吨的货款。

为此,双方发生争议。

本案如何解决?以上两案例包含着民事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的基本理论。

民法特别强调民事主体意思表示的自主和真实;民法对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行为实行必要的、有限的国家强制。

(两面性)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实现意思自治原则的重要方式,国家对民事主体的不同民事法律行为采用不同的态度,进行了不同的评价,从而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不同效力(有效;无效;可变更、可撤销;效力待定;附条件、附期限)。

本章要点: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的界定(内涵+外延);民事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2、民法的意思表示理论(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的地位;意思表示不真实的类型;意思表示的解释)3、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形态(有效;无效;可变更、可撤销;效力待定;附条件、附期限)一、民事行为的定义及外延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中性概念)民事行为的外延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民事行为。

(外国的法律行为特指民事法律行为,并且是一个中性概念(不要求其合法,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

我国理论中的法律行为已上升为上位概念。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及特征(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主要有立法定义和学理定义两种:立法定义: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之间通过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 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定义和基本要素
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之 间通过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法 律关系。
基本要素
主体、客体、意思表示、法 律目的和形式等。
意思表示能力
行为能力
行为人应当具备以自己的真实意 愿作为法律行为的基础的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确认和保护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确认
确认法律行为的效力和真实 性。法院承认它们是合法和 有效的。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保护
根据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法 律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
1
无效的后果
2
民事法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不具有法
律效力。
3无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原因未满合同能力、重大误解等。
案例分析
合同案例
买房签订的购房合同。
客体能力
客体能力指用于法律行为的财产 或权益。具备处分这些财产或权 益的能力。
客体能力的限制
四个方面:法律禁止、原则禁止、 事实禁止和限制行为能力。
法律意义和效力
1
法律意义
合法性和正当性。 保证民事主体的法律利益。
2
法律效力
从法律上保护、规范和实现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3
主要种类和特征
• 合同 • 法定代理 • 委托代理 • 捐赠
委托代理案例
一致同意由律师代理,出具授权 委托书。
捐赠案例
名画捐赠到博物馆展览。
总结
知识点回顾
定义、基本要素、法律意义、 主要种类和特征等内容。
学习笔记
要点记录和归纳总结。
学习体会
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概念和 法律效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八章民事行为

第八章民事行为
第八章民事行为
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 甲购买彩电一台 B。乙拾得金戒指一枚 C.丙赠与前妻项链一条 D.丁创作长篇小说一部
第八章民事行为
下列属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刘某出国,张某为其无偿保管贵重物品 B、王工程师因工作出色,单位奖给他20
0元 C、李某的同事从外地回来,赠送给他一些
第八章民事行为
(三) 条件的种类
1、停止条件(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 2、积极条件(肯定条件)与消极条件
(否定条件)
第八章民事行为
附停止(延缓)条件
条件
停止条件
例子(姑姑对上中学的
(期中考到前十名) 侄儿达成赠与协议:赠 送其一台小霸王学习机)
条件成就 法律行为发生效力 若期中考试排到年级前
十名,赠予协议生效。
条 件 不 成 权利义务失去效力 期中考试排不到前十名,

则赠予协议不生效
第八章民事行为
附解除条件
条件
解除条件
例子(某科研单位与
(SARS疫苗被发现) 教授签订科学研究协
议)
条件成就
法律行为失去效力 如 果 SARS 疫 苗 被发现 ,
此 医 学 SARS 专 项 科 研 资助协议失效。
条 件 不 成 法律行为仍生效 就
第八章民事行为
条件的特点: 将来性——尚未发生的客观事实 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将来可能发生,
也可能不发生 合法性——须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反社会
公序良俗 自治性——须为当事人约定的事实 一致性——须与当事人欲发生的法律效果不
相矛盾
第八章民事行为
(二)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 条件的成就——约定的客观事实出现 条件不成就——约定的客观事实未出现 恶意阻止条件的成就——视为条件已成就

08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08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推定形式是指在行 为人不明确表达内心 意思的情况下,根据 意思的情况下, 其作为判定行为人内 心意思的形式。 心意思的形式。
沉默形式是指在行为人 不明确表达内心意思的情况 下,根据法律特别规定或当 事人特别约定判定不作为行 为人内心意思的形式。 为人内心意思的形式。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效力 的惱 法效惱 行为 法律行为 成 立 法律行为
合同法第五十五条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 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 使撤销权; 使撤销权; •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 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 销权。 销权。
五、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 • (一)返还财产 • (二)赔偿损失 • (三)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 收归国家、 第三人 方式 范围
无效民事行为 一、无效的民事行为概念 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 效条件, 效条件,不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 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一)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的民事 行为
•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民事行为 • 2、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 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行为 • 例外: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 例外:无行为能力人、 为能力人实施的纯受法律上利 益的行为有效
(四)要式法律行为、 要式法律行为、 不要式法律行为 要式法律行为: 要式法律行为: 依照法律或者约定, 依照法律或者约定,须具备 特定形式方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特定形式方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不要式法律行为: 不要式法律行为: 依照法律或者约定, 依照法律或者约定,对于意 思表示的形式没有特殊要求的法 律行为。 律行为。
民事行为, (一)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以实现一定民 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 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5
• 2、分类: • ①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广义民事行为); • ②作为与不作为; • ③适法(合法?)行为与不合法行为(非法行
为?)。 • 法不禁止即自由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6
民事行为结构图
民事行为(广义)
表意行为(狭义
民事行为)
事实行为
合法行为(民事 不合法行为(效力
法律行为)
• 26: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 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本 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19
四、意思表示的分类
• 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 2、对话的意思表示与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 3、独立的意思表示与不独立的意思表示; • 4、明示的意思表示与默示的意思表示; • 5、健全的意思表示与不健全的意思表示。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3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 一、民事行为 • 二、民事法律行为 •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4
一、民事行为
• 1、概念:有二义: • ①广义:指民事主体所实施的、能够产生财产或
人身等民法后果的行为。包括民事表意行为与民 事事实行为。 • ②狭义:仅指民事表意行为,指以意思表示为要 素,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法通则》 采此义。
• ①须为自主行为;②须为外界所识别。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18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 1、立法例:
• ①发信主义;②到达主义;③理解主义。
• 2、我国法律规定: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PPT优秀课件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PPT优秀课件
▪ 时隔数月后,王平因事需用钱,向张其催还借款。 张其对王平讲:"这钱你已当着大家说过送我的,不 用还了,现在怎么又向我要?"王平向张其解释,那 是他随口开玩笑。张其表示,他是当真的。王平多 次催要无果,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其归还借 款。
16
▪ 要件: (1)须有意思表示存在。 (2)须表意人欠缺其内心之效果 意思。 (3)须表意人自知其意思之欠缺。
自然事实
行为
事件
状态
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
表示行为 非表示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
4
练习一
▪ 1.下列事实中哪些可以成为民事法律事实?( ) A.公民A死亡 B.甲乙两企业合并成丙企业 C.因暴雨B家池塘的鱼进入C家的池塘 D.甲请朋友乙吃饭
▪ 2.下列属于事件的是( )。 A.立遗嘱 B.违反合同 C.自杀身亡 D.订立合同
▪ 效力:该意思表示原则上有效,但 相对人明知表意人真意保留,当事 人间的法律关系无效。
17
案例一
▪ 甲、乙兄弟二人,父死,分遗产不均,失 和。某日,母病笃,招甲、乙至其床前, 泣告甲曰:“你弟,素好艺术,可否将你 所分得的A画赠与你弟。”甲为安慰其母, 即对乙表示愿赠与该画,乙允受之,乙明 知其兄内心实无赠与之意。试问: (1)乙得否向甲请求交付A画? (2)设甲当场即交付A画时,乙是否取得 其所有权?
▪ 1.概念: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所欲实 现的私法效果的意思,通过一定的方式表 现于外部的行为。
▪ 2.特征:(1)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具有旨在 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意图;
▪ (2)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一个 表示的过程;
▪ (3)意思表示依据是否符合生效要件,法 律赋予其不同效力。

第02章---民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

第02章---民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

第八讲民法(一)民法民法概述;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人身关系:人格权、身份权。

我国没有民法典,1987.1.1 实施《民法通则》;2012.7.1 实施《侵权责任法》二、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法律地位、适用法律、权利能力);(二)自愿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核心原则);(三)等价有偿原则;(四)公平原则;(五)诚实信用原则(帝王规则);(六)公序良俗原则。

【例题单选】甲公司购买乙公司电脑10 台,应付款 5 万元。

因甲不能付清全部货款,乙表示只要甲支付 4.8 万元即可了结。

乙的行为有效,这体现的民法原则是()。

A. 平等原则B. 意思自治原则C. 诚实信用原则D.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三、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1)概念: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民事权利或者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2)包括:自然人、法人(公司)、其他组织。

国家在特殊的情况下(从事民事活动),也可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例题单选】某县政府为新建办公大楼,向该县银行贷款500 万,到期未能偿还,银行遂以该县政府为被告向法院起诉。

该案涉及的法律关系是()A.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B.属于政府行为,受行政法调整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1)概念: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2)包括:①物②行为(劳务行为)③有价证券④非物质利益⑤智力成果(知识产权)。

物:动产、不动产(土地及其附着物);原物、孳息(自然孳息、法定孳息);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民事关系的核心)第九讲民法(二)知识产权1. 著作权(自动保护原则):著作财产权:作者终身+死后 50 年(出版/发行/复制)著作人身权:永久(署名/修改/发表/保护作品完整权)2.专利权:(1)发明:法律保护20 年;(2)实用新型:法律保护 10 年;(3)外观设计:法律保护 10 年。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2019.12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2019.12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引导案例:案例一:A、B(自然人)系C公司的股东,各持有C公司50%股权。

2013年6月,A、B与D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合同,该合同约定:1.A、B向其各自持有C公司的50%股权转让给D公司,股权转让总价款为4000万元,D公司应该于2013年12月31日之前将4000万元股权转让款支付分别支付给A、B。

2.若D公司向银行贷款用于支付股权转让款,则A、B同意为D公司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3.若D公司不能于2013年12月31日之前向A、B 支付全部股权转让款,则D公司已经向A、B支付的部分转让款转化为D公司应向A、B 支付的违约金,D公司无权要求A、B返还。

4.该合同对其他内容也做出了约定。

上述合同签订后,2013年7月,D公司从E银行贷款2500万元,但A、B 没有为其提供担保。

D公司将贷款中的1500万元支付给A、B作为部分股权转让款。

但是,自2013年7月至今,D公司没有向A、B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

2014年2月,D公司以生产经营用款的目的,与F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约定F银行向D公司贷款4000万元。

《借款合同》签订之前,D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G(自然人)伪造了数百份业务合同,虚构了D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D公司还伪造了一系列签订借款合同所需的文件以及C公司公章和法定代表人名章。

上述《借款合同》签订后,D 公司、F银行与C公司、A、B签订了《担保合同》,该合同约定:C公司以其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厂房为D公司向F银行的生产经营性贷款提供抵押担保,A、B对贷款提供连带保证责任担保。

因F银行工作人员H没有认真审查核实D公司所提供的所有文件的真伪,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核实调查,致使《借款合同》得以签订。

D公司、F银行与C公司、A、B因签订了《担保合同》,在D公司、F银行要求C公司、A、B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时,因D公司、F银行提供了空白抵押合同,A、B 只同意在空白抵押合同上签字,但不同意在空白的抵押合同上加盖D公司公章。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这一特征可将其与民事行为的概念区分开。

所谓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的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并非一切民事行为都是民事法律行为。

只有具备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的民事行为,才具有法律确认的法律效力,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不合法的行为只要产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就属于民事行为,但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是指既要符合法律规定,又要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追求民事法律后果的内心意思用一定的方式表达与外部的活动。

民事法律行为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所以意思表达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

缺少民法所确认的意思表示的行为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

这一特点使得民事法律区别于民事违法行为。

因为民事违法行为也会依法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如将人打伤后须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这种后果并不是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所追求的后果。

而基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特点,民事法律行为人所追求的预期法律后果则必然可以实现。

第8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8章-民事法律行为

三、 法律行为的基本类型(102页)
1、单方、双方与多方法律行为; 2、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3、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4、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 5、单务行为与双务行为 6、诺成法律行为与实践法律行为; 7、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 8、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9、独立法律行为与辅助法律行为; 10、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11、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

2005年司考卷三第1题
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的张贴栏中公告其一部新著 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买者在门口的签字簿上签名。学生 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簿是为签到而设,遂在上面签名。 对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乙的行为可推定为购买甲新著的意思表示 B.乙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买卖合同可撤 销 C.甲的行为属于要约,乙的行为属于附条件承诺,二者之间 成立买卖合同,但需乙最后确认 D.乙的行为并非意思表示,在甲乙之间并未成立买卖合同
随意条件、偶成条件与混合条件
随意条件,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可决定其成就与否的条件。
包括: 纯粹随意条件:条件成否纯由当事人决定,别无其他因 素。(此车赠你,我要用时随时取回) 非纯粹随意条件:条件成就与否除本于当事人的意思外, 尚需有某种积极事实。(你若考上驾照,赠你此车)
偶成条件,指条件成就与否无关乎当事人的意思,而取决于

第三节
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条件,并且 把该条件的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确定行为人 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者失 去法律效力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如果你考上大学(生效条 件),我就送你一台电脑 (赠与合同),好吗?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现代民法的灵魂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基本概念: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私行为【与行政行为无关】
2、民事法律行为是表示行为【区别于不追求民事法律效果的合法行为,如踢球、旅游等】民事法律行为是由意思决定效果的行为【即意思自治】
3、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
(1)一般书面形式
(2)特殊书面形式(公证、鉴证)
3、默示形式(推动、沉默)
第二节、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概念
2、构成要素(目的意思、效果意思、表示行为)142-143
三、意思表示的不一致
1、虚假表示
2、伪装行为
3、隐藏行为
4、错误
5、误传
五、意思表示的解释
1、意思主义
2、表示主义
3、折中主义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第四节、附条件的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五节、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
第六节、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第8章民事法律行为(1)

第8章民事法律行为(1)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 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订立合同、设立遗嘱、结婚、董事会决议都属 于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德国近代民法的产物,是在具 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贯彻和实现意思自治原则 的工具。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一)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 (二)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 民事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 (三)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 为
四、意思表示的解释

依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方式,阐明并确定当事 人已为意思表示的正确含义。
五、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一)单独虚伪表示(心中保留或心意保留) 表意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作出的表示行 为并不反映其真实意思,是一种自知并非真意 的意思表示。
五、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二)通谋虚伪表示 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意的意思 表示。 通谋虚伪表示无效。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在以下事例中,能够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民事法律效果 的事例有哪些? 1、甲乙是好朋友。二人达成口头协议,约定国庆期 间一起去新疆旅游,任何一方不得反悔,否则断绝朋 友关系。 2、甲乙二公司达成书面协议,甲公司出售给乙公司 10台电脑,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8万元货款。 3、甲乙是夫妻。为了解决家务的分配问题,双方签 订了一份书面协议,约定甲负责做饭,乙负责洗碗, 违者罚款100元。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意思表示是将企图发生一定民法上效果的内心 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没有意思表示, 就没有法律行为。 但是,意思表示不等于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 1.甲在去世前设立遗嘱 2.甲给乙发微信,邀请乙参加聚餐 3.甲在自动售货机上买了一杯咖啡 4.甲把汽车开进停车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案例2:陈佩曾诉张藕、关铁民、辽帕市宏伟区曙光信用社侵
权案
原告之子陈当任生前经营施工队,收入较高,家庭 财产达百万余元。陈当任对其父亦十分孝敬。因原 告陈佩爱好著书立说,曾出版著作并有一些书稿尚 未出版,陈当任便将其家庭在银行的存款赠给原告 28· 6万元,资助原告自费出版著作。1994年11月3 日陈当任不幸因车祸身亡,其生前已将存单交给原 告,至诉讼时,仍在原告掌握之中。 陈当任死后,被告张荔 (陈当任之妻)在明知存单 由原告掌握的情况下,以存单丢失为由,委托其姐 夫、即本案被告关铁民,分别在存单所在的各储蓄 所以存单遗失或被盗为由办理了挂失手续。被告张 荔还到其中一家储蓄所办理了口头挂失。嗣后,被 告张荔分别将存在一些储蓄所的存款取走,至原告 提起诉讼时为止,共取走存款本金7· 9万元,利息 4519· 13元。
(三)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而为的民事行为,并 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民事行为。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5、民事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民事行为。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 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合同法解释二, 第14条)
一、无效的民事行为 1、概念 指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不能按其意思表示 产生行为人预期民事法律效果的民事行为。 2、民事行为的全部无效与部分无效 ①民事行为内容其数量的一部分超过法律规定许可 的范围。 ②民事行为的标的,由数项事物组合而成,其中一 项或几项无效,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③非主要条款无效。如雇佣合同中的“工伤概不负 责条款”。
1990年2月7日,原告毛阿文让其子毛晓华去 某市购买中草药“首乌”10斤。当日下午,毛晓 华到市医药公司门市部购买药材时,向售货员表示 要购买中草药“首乌”,数量是10斤。由于毛晓 华是雷州人,雷州话的“首乌”与广州话的“草乌” 声音十分相近,售货员误将要10斤“草乌”卖给 毛晓华。毛晓华不认识中草药,遂将“草乌”带回。 数日后,其父毛阿文发现药搞错了,即要求该门市 部予以退换,医药公司门市部则认为,卖出去的东 西不能退换。于是,双方发生纠纷,毛阿文诉至法 院。

民法总则-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上)

民法总则-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上)

幻灯片1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幻灯片2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二、〔民事〕法律行为特征三、〔民事〕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四、准〔民事〕法律行为幻灯片3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分类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共同行为二、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三、单务行为和双务行为四、诺成性行为和实践性行为五、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幻灯片4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分类六、主行为和从行为七、独立行为和附属行为八、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九、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十、生前行为和死后行为幻灯片5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幻灯片6第四节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类型及形式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和意思表示真实三、意思表示不真实四、意思表示的生效五、意思表示之外的合法行为六、意思实现幻灯片7第五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一、口头形式二、书面形式三、视听视频资料四、特殊形式幻灯片8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一)词源1748年德国启蒙时期法学家奈特尔布莱德在著作中借用拉丁文“actus juriduicus” 〔可译为法律行为〕、“delaratio voluntatis”〔可译为自愿表示〕等表示自由追求法效果的行为。

幻灯片9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一)词源他将“actus juriduicus” 定义为“设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幻灯片10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一)词源1805年德国法学家胡果在其著作《日耳曼普通法》一书中提出“法律行为”〔Rechtgeschaeft〕,替代罗马法的“适法行为”。

幻灯片11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一)词源“法律行为”泛指具有法律意义的一切设权行为,他从民法学的角度出发创造这个概念,因而“法律行为”一词实际上是民法的专有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附生效期限
三 、 影 响 法 律 行 为效 力 类型 的 因 素
(一)行为资格
1 、超越自然人行为能力→效力未定(纯获益行为和定型化 行为有效)
2 、超越法人经营范围→有效(超越特许经营、限制经营、 禁止经营范围无效)
3 、超越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代表权→有效(相对人知道 或应当知道时无效)
1 、效果意思 表意人内心意欲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
例 1 、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的张贴栏 中公告其一部新著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买者在门 口的签字簿上签名。学生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簿 是为签到而设,遂在上面签名。对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例 2 、甲、乙在火车上相识,甲怕自己到站时未醒 ,请求乙在 A 站唤醒自己下车,乙欣然同意。火车到达 A 站时,甲沉睡,乙也未醒。甲未能在 A 站及时下车,
3 、可(变更)撤销
( 1 )撤销前已发生效力,撤销后溯及既往无效 ( 2 )撤销权与除斥期间
4 、效力未定
( 1 )效力补正:追认 ( 2 )相对人保护:催告与撤销
思考:可撤销与效力未定两种效力状态是否存在 本质区别?
(三)法律行为生效为事实判断问题
1 、有效成立即生效
2 、具备特定条件再生效
4 、无权代理→效力未定(表见代理有效) 5 、无权处分→处分行为效力待定
例 10 、甲将从乙处借来的电脑出卖并交付给丙,甲、 丙行为效力如何?
(二)意思表示
1 、欺诈损害国家利益→无效;不损害国家利益→受欺诈 人可撤销
( 1 )故意欺诈使受欺诈人陷入错误而行为,“赤裸裸” 的欺诈并非真正欺诈
( 2 )欺诈后果不能对抗善意相对人 2 、胁迫损害国家利益→无效;不损害国家利益→被胁迫
例 4 、甲欲从乙处购买一台电脑,相约试用一个月 后再决定是否正式购买,试用期满,甲未置可否,对甲
(二)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1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效 力之源泉,并以此与事实行为相区别
2 、意思表示并非法律行为的唯一要素 诺成↔要物(实践性)行为之交付
例 5 、自然人乙向甲借款 5 万元,甲同意,并相约 10 天后交付,但届期甲拒绝交付,乙能否诉请甲履行诺 言? 不 要 式 ↔要 式 行 为 及 形 式 瑕 疵 之 治 愈
人可撤销
胁迫使受胁迫人陷入恐惧而行为
如何看待以胁迫方式行使或实现固有权利?
3 、乘人之危→被乘人之危者可撤销
危难境界或紧迫需要
4 、重大误解→重大误解人可撤销
内容错误(行为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品种、数量、 质量、规格)和动机错误之区分
动机表示于外,即可影响行为之效力?
(三)利益状态 显失公平→显示公平人可撤销 一方利用对方无经验或轻率或己方在经济、政 治、人身上的优势
( 1 )批准登记后生效 例 8公司怠于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审批,合同是 否生效?
( 2 )附停止条件
★ 条件之条件:未来性;约定性;可能性;或然性;合法性 ★ 条件成否之拟制
例 9 、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次日晨 7 点 甲家屋顶来了喜鹊,该买卖合同生效。买方乙回家后 非常后悔。第二天早上 7 点差几分时,恰有一群喜鹊 停在甲家的屋顶上,乙正要将喜鹊赶走,甲不知情的 儿子拿起弹弓把喜鹊打跑了,至 7 点再无喜鹊飞来。 甲、乙买卖合同效力如何?
(二)法律行为有效为价值判断问题
1 、有效(合格主体、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性) 2 、无效 ( 1 )绝对无效、自始无效、当然无效、永远无效 ( 质 ) ( 2 )全部无效与部分无效(量)
例 7 、甲被乙打成重伤,支付医药费 5 万元。甲与 乙达成如下协议:“乙向甲赔偿医药费 5 万元,甲不得 告发乙”。甲获得 5 万元赔偿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后 乙被判刑。双方协议效力如何?
第八讲 民事法律行为
本 讲的 重 点 、 难点
一 、 民 事 法 律 行 为的 概 念 和 本 质 又称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
示,引起私法上效果(民事法律关系)的 最重要的法律事实。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与构成 民事主体将其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内
在意图表达于外的行为,由效果意思、表示意 思、表示行为三个要素构成。
例 11 、甲手机专卖店门口立有一块木板,上书“假 一罚十”四个醒目大字。乙从该店购买了一部手机,后 经有关部门鉴定,该手机属于假冒产品,乙遂要求甲履 行其“假一罚十”的承诺。甲的承诺在法律上有无效力 ?
(四)合法性
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之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无 效
具体认定违法行为是否损害公共利益或损害公 共利益之程度
为此支出了额外费用。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2 、表示意思
表意人欲将其效果意思表现于外部的意思。
3 、表示行为
表意人将其效果意思予以表达的行为。包括明示表示(口
头 + 书面)与默示(推定 + 沉默)表示。
例 3 、甲入住五星级酒店,酒店里的方便面标价 10 元一袋,但市价 5 元一袋,甲取而食之,对甲的行为应 如何认定?
例 6 、甲、乙口头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人甲按约 交付租赁物,乙接受并使用,乙能否以合同不成立为由 拒付租金?
(三)法律行为不应以合法性为要件
1 、我国法律行为概念以合法性为要件 2 、以合法性为要件之不合逻辑性 ★ 违法合同非合同? ★ 将表意行为界定为民事行为,则事实行为在民法上如何
归位?
(四)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划分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无效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无效 三种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之情形
例 12 、甲乙双方为了在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时避税, 将实际成交价为 100 万元的房屋买卖合同价格写为 60 万元。甲、乙之间买卖合同效力如何?
4 、违反公序良俗→无效
1 、法律行为的阶段性解构:负担行为→处分行为 2 、单独的负担行为 3 、单独的处分行为
二 、 法 律 行 为的 成 立 、 有 效 与 生 效
效)
成立→效力判断
有效→效力发动(生 无效
可撤销 效力未定
(一)法律行为成立为事实判断问题
主体 + 相对完整的意思表示(标的 + 数量) + 要物、要 式行为的特殊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