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情感训练教学论文
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论文(1)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本文从“解题披文,感受情感”、“品味语言,激发情感”、“设置情境,诱发情感”、“角色转换,体验情感”、“感情朗读,抒发情感”等几方面来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体验;激发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46-0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很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由此可见,注重情感体验,是《课标》关于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
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每篇课文都倾注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一、解题披文,感受情感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窗口”,它在文章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有些课题,就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透露着作者赋予人物的情感。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挖掘课题的含义,把握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只有“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才会了解作者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怀。
”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琢磨词句,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
品味语言,强化语感训练,才能使阅读教材的思想感情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设置情境,诱发情感教学是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需要情境。
没有学习情境的教学只是文字相符合的练习,达不到情感的体验。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
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永新实验小学颜春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美好高尚情操和审美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情感素质的培养。
一、品词析句,产生情感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在发现美的同时又能从美中体会到情,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可以引导他们在好词语、好句子中去发现、品味。
如《海上日出》一课,对太阳升起时的描写中,动词“冲”、“跳”、“纵”、“镶”等,名词“亮光”、“光芒”、“光彩”、“光亮”等词语选择运用都十分恰当,耐人寻味。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朗读、比较,加上想像来体会日出时的壮观,品味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奇观的无限热爱。
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令人赞叹的奇观,继而使学生产生爱祖国,爱自然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感受情感“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
教学时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受,置身于丰富、逼真的气氛,可能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情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文章深刻内涵的欲望。
例如《十里长安街送总理》一课,用课件播放录像,把长安街两旁的人民如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的情景通过画面生动地表现出来,把那令人震撼的悲通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急切地想深读课文,进而领悟以周总理的光辉形象,从而更加地深受自己的总理。
三、剖析形象,升华情感赞赏高尚品质,追求精神美的情感是培养人的目的,也是塑造一代社会新人的手段,所以剖析人物形象是实施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基本涂径。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摘要:大多数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经常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渗透情感教育,让阅读不再成为一种考试的手段。
抓准共鸣点,创设情境、强化体验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渗透;体会一、缘何而发最近几日在教习《木兰诗》,因诗歌朗朗上口,且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大声地诵读,大声地背诵。
课堂教学很顺利,学生钦佩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气和决心。
然而,当我问及如果你是当时的木兰,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回答是逃避。
这不禁使我感到惊讶,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和情感目标的落实是相分离的。
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是刻不容缓的,不仅有利于达成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迷途点睛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达成阅读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双优呢?根据笔者的实践,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1.抓准共鸣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准课文中容易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要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
共鸣点就是指那些在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能触动学生内心柔软之处的地方。
只有找准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共鸣点的选择很重要。
有些句子看似平常,经过老师的处理,就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从而成为完成情感目标教学的突破口。
比如,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时,学生读到杜小康那句梦中的呼喊"我要回家……"时,学生感动了。
这时,作为教师,我就引导学生放开说出自己的感受。
有学生说自己为杜小康的懂事、不让父亲担心而感动,他白天隐忍孤独,只有夜晚在梦中才敢喊出来,我们也应该多体谅自己的父母;有学生站在杜小康的角度感同身受,以自己的心情去理解杜小康的处境……因为学生与杜小康年级相仿,所以只有抓住了情感共鸣点,我们的情感教育才更深入。
语文阅读教学情感建构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情感建构论文摘要:阅读教学是加强学生认知体验和情感共鸣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构建,加强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思想传达和情感沟通,丰富审美情趣,能自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同时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是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个人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构建1 运用语调增强阅读情感语文阅读中的语音语调是反映情感思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会注重对学生阅读节奏的把控。
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朗读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或平实或昂扬的语音语调来真切地表达阅读感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只有在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朗读文章,才能读出作者的所思所想。
比如,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和句的阅读,学生要根据文章情感思想采取重读或慢读,同时控制好语速,学生要读出感情,读对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要求朗读形式符合文章情感思想,并不是一味的、没有掺杂任何情感的阅读,而是要理解语句写作思想意图,通过语音、语调和语速来表达情感思想。
语音、语调和语速对文章的意义影响重大,对于同一句话,采取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情感思想则会完全不同,因此,把握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语音语调对于学生的情感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多媒体展现催发阅读情感情境的创设就要求教师要大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属性,还要精心激发引导学生的审美心境中的情绪色彩,找准二者之间的切合点,使两者之间形成高强度而恰如其分的审美期待。
教材本身对学生来说是充满了美的诱惑,这是直觉的、朦胧的,另外,课文中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自然地促使学生渴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去体验(接受美学称之为“召唤结构”)。
以多媒体展现情境是指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录音等,为学生再现具体可感的情境。
阅读教学论文: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探索
阅读教学论文: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探索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形成语言的积累内化。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感性体验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效地通过语言、图像、音响、实物造型等多种手段构建情感生成的舞台,叩开学生的心扉,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行阅读。
如教学《鲜花和星星》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幅鲜花盛开和夜晚繁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充分感受鲜花和星星的多而美,从而进入课文情境,理解课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教学《狼和小羊》时,可让学生讲讲所看过的狼和小羊的故事,如《狼和七只小羊》、《小红帽》等,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狼和小羊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看法,激发了他们的爱憎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2.重点词句,体验情感对字、词、句的理解及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词句的理解越深刻感悟就越多。
小学生理解词语,多是实践形象的再现,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经验,在实践中体验词句的内涵。
如教学《2008,北京》抓住“欢呼”、“跳跃”、“抛”、“飞奔”、“舞”等词语,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会表现出这些动作?当时心情怎样?让学生充分理解体味,并读出激动热烈的气氛,体会申奥成功之时人们激动、狂喜的情感。
阅读教学时,还要根据课文插图、上下文之间关系来感悟、体会词句,进而把握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增加情感体验。
3.师生互动,增加情感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
教学的艺术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概要:在课堂阅读中生成独特的情感体验意味着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种让学生自由翱翔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让学生能自觉去阅读、识记、体验、感悟,从而把握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阅读作品的真正意蕴和表现方法,体会作者的审美倾向和思想情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智能的和谐统一,培养和发展完整的生命个体,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
“文章不是无情物”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论是什么体裁,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建架起学生与文本情感的桥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本、感知生活、体验情感、寻找自我。
(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吸引其融入课本,进入自我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生成体验和加深感悟,是“课标”倡导的科学训练观的核心内容。
“课标”一再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如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呢?这就要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放映录音、播放音乐或通过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语言描述、阅读文本、对话引导等途径把文本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带入体现文本内涵的情景中去,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情境之中,引发体验。
华师大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方教授的话指出了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重视引导学生生成体验,只有让学生体验了,教学才能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
(二)立足文本,跳出课堂,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深刻体验、理解文本蕴涵的感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命脉,而语文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学生难以走进文本,难以走进作品中的生活,难以走进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现象,因此,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论文
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摘要:语文学科是具有丰富情感因素的学科,确系“枝枝叶叶总关情”。
传道授业者就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炬,使学生置身于文章的深情厚意之中,这样便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的意蕴,使学生因情悟理,动情晓理,甚至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体验;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92-01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体验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由感受体验达到自主发展。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中学教材的课文,都是倾注着作者浓烈感情的名篇。
教学中我们可从文章的内容中去感受其深厚的浓重情趣,由情悟理,通情达理;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把握文章的内在理趣。
对语文教学来说,融情就是教师发挥“架桥”“引路”作用,激发学生对文中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不仅从情感上强烈感受(感性认识),而在文章内在意蕴上也能深刻理解(理性认识)。
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入理”。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一个能饱含感情并善于表达的行家里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紧紧扣住文章的情感线索,才会奇妙地打开学生的心扉,启迪感情并产生共鸣。
语文阅读教学不只是引导学生“通情”,更要注重“悟理”,通过体验作者的情感,因情悟理。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去因情悟理呢。
一、选好动情点,体验作者的情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充分体验文中的情感线索,学生在阅读时方能随着作者的情感波澜而产生内心情感的激荡,进入文中作者情感的领域,把握作者感情潮水的流向,这样教师才能顺利地把情感因素导向深处。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如果仅存从文中描绘的“洞庭阴雨图”和“洞庭晴明图”去感悟就难以体验出激情。
那么可以从文章的潜在内容中去寻求激情。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渗透论文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语文教学是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交流。
新课程阅读教学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精神的培育,要求学生借助多重对话、思想碰撞、心灵交流,通过阅读与鉴赏、体验与感悟、融合与升华来发展思维水平,丰富语言能力,充实个体精神,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回顾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如果使之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既可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又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一、提高教师自己的情商,教师要积极调控自己的情感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
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
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
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
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
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
”二、构筑平等参与的舞台,创设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教材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所以,语文课要求有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这首先需要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并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论语文阅读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论文]
论语文阅读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
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受到真善美的情感教育,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育课题。
一、关注真实这里的真实性,一方面指为师者要对文本所含情感的真实性进行思考。
即在教这个文本之前,教师先要考虑文本带给学生的情感是否能与生活实际产生关联,是否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所感,有所悟。
教师如把本不真实的情感通过教学传达给学生,就难免让语文课堂变得无趣。
语文课堂要不得虚假和繁杂,简约为美,真实情感在简约中自然流淌。
情感的真实性是指,教者自己要先对所教文本的情感有真实的感悟。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情感理解力和表达力,要深刻地理解课文。
只有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基调,才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比如,同样教《一夜的工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泪流满面,是因为真正感受到了周总理的伟大和感人之处。
他能深入地进出字里行间,一词一句中都看到了总理的感人品质,加上自身较强的情感感受力,能调动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把文本情感和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
二、重视文本重视文本,一是要更多地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色,而不是更多地关注情感,更不能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代替学生的感受。
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就是把自己对文本的深切感受,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强加到学生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和学生的不同之处,比如生活体验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年龄差距等,导致虽然课上得很深、很美,学生却没有自我感受。
对学生而言,很多情感都变成了,虚的、假的。
而关注语言特色,就好像是给学生的情感找了个拐杖。
比如,《桥》一课中最后两句话的处理。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配上让人感动的音乐和画面,你会发现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情境,那种震惊绝对大于感动。
教师让学生一个个地朗读,效果出奇得好,一个女生竟然读得满含泪水。
阅读教育论文15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阅读教育论文15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阅读教育论文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
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阅读教育教育论文阅教育阅读教育论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被诸多教育者所重视。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需注重方式方法。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方法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的驱动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通过学生朗读、诵读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
它把无声的视觉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
学生与作者之间跨越时间、空间进行一场对话,双方以读物为中介,以情传情,实现两个心灵的理智转换和情感交流。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
首先是课前朗读,课前朗读的要求只是要学生齐读,找出自己不会读的字词,达到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其次是课堂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这一次的朗读与课前朗读的要求有所不同,要求在前一次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不必齐读;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关键词、句加以勾画圈点。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情感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情感教育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
而语文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情感。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而且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
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的方法》优秀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的方法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又要求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独特体验。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情感体验学习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情感体验性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自主尝试,亲历实践,感悟理解和运用语言,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实现课堂教学中个性的飞扬。
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主要表现在:1、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
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不平等的关系。
2没有真正的对话。
有的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
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
3、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阅读教学都是串讲串问,是繁琐的课文内容的分析。
那么,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情感体验性阅读教学。
怎么样才能抓好课堂内的情感体验性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有效地抓好情感体验性阅读教学。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是否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在活动中或在游戏中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学习语文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
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论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巧妙设计悬念,运用有趣故事吸引,激发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情境;情感激发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课程。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教材所设置的情境之中,从而起到感染人、感化人的作用。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很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产生情感共鸣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情感的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小学生情感纯洁,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的每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都能够引发他们的情感。
每一节语文课,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有着浓郁的人文教育情愫。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发挥情感的应有作用。
在学习新课之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可视、可听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氛围之中,使学生为之所情动,为之所感染,为之有所悟,真正进入情感的境界之中,进入作者所创设的优美意境之中。
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鸟语花香的世界,桃红柳绿的意境,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但这些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将学生带入这种境界之中。
这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妨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音像,让学生进入春的世界,感受春的气息,让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或是教师设计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
这个耳熟能详的歌曲,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词,能够让学生感到春的美好,马上引起学生的向往之情,喜爱之意。
又如,学习《观潮》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波涛汹涌的潮水波澜壮阔的情境,让学生聆听汹涌澎湃的涛声,大海如泣如诉的倾诉,波涛喃喃的细语。
小学阅读教学情感作用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情感作用论文概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要将先人积累下来的知识、观点、思想等传递给学生,情感交流是最好的介质。
以情感为纽带,读者和文本、学生和老师才能形成共识,才能使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热情高涨,才能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努力,让情感教学贯穿我们的课堂,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探索新知的源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去学习。
要想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去掌握知识、获取实践技能,必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奥秘去进行探究。
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的《走进丽江》一课时,笔者并不急于讲解课文,而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描绘丽江美丽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视觉感受丽江之美,观看后让学生在班上描述。
由于新奇,学生纷纷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畅谈所见所感。
值学生兴趣盎然之时,笔者引出课文,让学生阅读并图文结合分析,作者是怎样把景物的美表达出来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再看图片,并为图片配上解说词。
这样,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了课堂的欢乐,主动性提高了,兴趣也浓了,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课堂融入生活,结合生活实际,用切身的体验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情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取得的效果必然更好。
一、情感是思维的助推器当前,很多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基础越来越差,接受能力越来越低,好多显浅易懂的课文教了多遍还是不理解,对文章内容不掌握。
究其原因,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忽略了情感,把课堂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大讲堂,学生成了装载知识工具,忽略了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没有重视学生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以情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情感成为学生思维的助推器。
例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如果你是那个犯了错的孩子,你会直接承认错误吗?如果不敢直接承认错误,怎么处理?“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样,通过这些建设性的问题触动学生的情思,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阅读情感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情感教学论文概要:痛快抒发。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
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加明确。
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
当学生对课文《月光曲》不仅仅停留在喜欢,而且有了深层的感悟,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敬慕。
他们明白,正是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穷苦兄妹俩带到了这样的光明美好的世界。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梳羊角辩的小姑娘》时,我带着一脸的神秘说:“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老师特别喜欢。
它与过去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许多不同,你能找出多少点不同?当然越多越好。
”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结果有发现课文主要通过对话的,有发现三件事是连贯的,有发现三件事可以组成一件事,有发现用词很讲究,有发现结尾意味深长的等等,学生的审美阅读就此开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
”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
例如一些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炼、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一节课的结束语,特别是教完一篇扣人心弦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议论文写作写一篇关于阅读对人的情感培养的文章
议论文写作写一篇关于阅读对人的情感培养的文章阅读对人的情感培养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它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对我们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阅读对人的情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阅读如何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阅读能够拓宽我们的情感世界。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进入各种各样的故事情境之中,与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们一起经历各种情感体验。
比如,当我们读到一个动人的故事情节时,我们会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乐,甚至产生共鸣。
这样的体验可以让我们更加敏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共情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
其次,阅读可以激发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精彩的表达方式,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描写常常以巧妙的方式展示人物的内心感受,这样的描写能够激发我们自己的情感表达欲望,并让我们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内心的情感进行整理,并将其有效地传递给他人。
这种情感的表达和分享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此外,阅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阅读者的角度去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同时也需要理解作家所创造的情感世界。
这样的过程锻炼了我们分析和解读情感的能力,使我们更加善于理解他人的情感,包容他人的情感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对于他人的情感,我们能够更加理解和包容,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那么,如何通过阅读来最大限度地培养情感呢?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只有在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我们才能够真正投入其中,并且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通过和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于作品情感的理解,也可以从他人的角度听取不同的观点,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情感训练教学论文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
现代社会下,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笔者认为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移情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开掘情感源流──“蓄情”
小语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教者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蕴积情感的“储备量”,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1、定好情感基调。
“转轴拨弦三两声”,讲的便是试弦定调的事。
同样,文章中的情感也有一个基调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
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
如《养花》中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一个“爱”字为全文楔定了感情的调子。
教学时,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老舍养花的乐趣。
2、理清情感层次。
古人云“情者文之径,辞者文之纬”。
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
《粜米》一文农民的感情经历了由满怀希望→大失所望→满腔愤怒→陷入痛苦的变化过程。
理清了这条情感线,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旧时代农民这一形象命运的悲剧性。
3、把准动情之点。
小语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
阅读这些篇目,统观全文时,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穷人》一文末尾部分,渔夫归来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时与桑娜展开的对话部分耐人寻味,使人震撼。
透过“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穷苦人民的一颗纯真、善良之心。
4、辩明情感差别。
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显现出差异特性。
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注意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玩味,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
《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展现了“我”的内心活动.当邱少云烈火烧身时,我“紧张”、“担心”、“矛盾”、焦急”、“痛苦”,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烘托了邱少云烈火烧身时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危险处境。
教
学时,要抓住“我”的复杂情感,让学生细品情感的迥异。
二、引领感知体悟──“酿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
由一受学生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
因此,教者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以理激情。
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
教学时,教者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涵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
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在理解邱少云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时,还应引领学生联系到“抗美援朝”这一时代的背景,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高度上来认识人物的伟大形象。
2、想象入情。
教者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过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
《第一场雪》第六自然段,从静动角度描述了雪后美景,流露了作者喜悦之情。
教学这部分时,要充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扣准字词句,感受雪大、白、美、松、厚的特点,还要让学生想象雪末儿映着阳光飘扬时的动态美景。
这样,学生感知了雪景之美,自然领略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3、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
《一分试验田》中,彭总和“我”进行对话时说:“这一分地可不简单啊,少说也能产个千把斤,几千斤。
”教学时,可以抓住加点字词,重音朗读,读出讽刺挖苦意味,便可体会到彭总对“浮夸风”的憎恨之情。
教者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字、词、句,进行朗读训练,体悟情韵。
4、比较体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
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
一起吃团圆饭的。
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罪恶的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5、设境生情。
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说的就是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
李吉林老师最善于设境生情。
她执教《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假想旅游的形式,引领学生荡舟漓江,体悟山水的美景,较成功地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
三、创设表情佳机──“泻情”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带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教材的。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
教者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
以《小音乐家杨科》为例,杨科偷摸小提琴,被发现,遭毒打,课文中并没有作出过多的描述。
但从“骂声”、“鞭打声”、“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等表声词汇上,可以推测猜想到杨科遭了一顿打。
这些词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泻情欲。
这时,教者可适时指导学生扩展说练,描述杨科遭毒打的情形,表达自己对小杨科的同情和爱怜之心。
“泻情”的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抓住易于学生动情的“泻情点”,根据课文内容、主旨的需要相机地创设好佳境佳机,培养学生的传情能力,健全学生的情感品质。
综上所述,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蓄情”是前提,“酿情”是延展,“泻情”是最终目标,遵循了这一科学的情感发展的过程,便能有效地使作者、教者、学生、教材的情达到四情有机相融、和谐统一,促使情感教学的优化,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
(此文获省实验小学教科研专业委员会98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