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税制改革

合集下载

2024年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

2024年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

2024年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征收的一种重要税种,对于公平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旧有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因此,2024年需要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全面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发展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社会公平。

一、问题与现状分析1.1 高收入人群税负过重当前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7个档次,最高税率达到45%,高收入人群税负过重。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收入人群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并且存在着税收优惠政策被滥用的问题。

1.2 低收入人群税负过轻与高收入人群相反,低收入人群税负过轻。

这不仅无法促使低收入人群更加积极地工作和创造财富,还会加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公平。

1.3 税收征管水平待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水平有待提高。

存在一些个人所得税逃税和避税行为,这导致了税基缩小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二、改革目标和原则2.1 政府财政收入稳定改革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改革应确保在增加公平的同时,不会对财政收入造成不可逆的冲击。

2.2 个人税负合理分配改革应着重解决税负过重和税负过轻的问题,通过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实现个人所得税负的合理分配。

要确保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税负相对平衡,促使各个收入阶层更加公平地分担税收负担。

2.3 促进创业和创新改革应积极促进创业和创新。

应减少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行业的税收规制,鼓励更多的人们积极投身到创业和创新中来。

这有利于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2.4 加强税收征管改革应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纳税行为,减少逃税和避税行为。

通过提高征管水平,使个人所得税征收更加公平、高效和透明。

三、改革措施3.1 调整税率结构首先,应调整税率结构,降低税负过重的问题。

具体方案为:(1)降低高收入人群税率:将最高税率从45%下调至40%。

这将减轻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内容我国的分税制改革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收收入划分的改革。

在改革之前,中央政府负责征收大部分税收,并通过一定的比例返还给地方政府。

而在改革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划分会更加合理、公平。

分税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

改革后,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权力可以自主决定税收政策,并享有税源的保护。

中央政府会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划分税收收入,使地方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调控财政。

2. 调整税收划分比例。

改革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划分比重会有所调整。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征收与维持国家基本支出相关的税收,如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资源税等。

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地方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征收。

3. 财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分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全国统一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改革后,中央政府有更多的经济收入,可以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有助于维持国家的基本运转。

地方政府则可以依靠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税收征收来稳定地方财政,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

4. 建立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分税制改革还包括建立一个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保障财政收入较少的地区的基本财政需求。

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地区之间的财政差距,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公平性。

5. 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改革后,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进行经济发展的有针对性政策制定。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促进各地区的协同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善地区财政结构、增强地方政府自治权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财政收入预算难以平衡、税收逃避问题等。

因此,需要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和企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同推动分税制改革的进程。

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试点的通知

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试点的通知

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试点的通知自1980年以来,国家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改革。

这几次改革对调动地方增收节支的乐观性,保证财政收入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进展,起了乐观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经国务院同意,在"八五'期间,中心对部分地区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试点。

"分税制'方法如下:一、收入的划分。

分税制体制将各种收入划分为中心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中心和地方财政共享收入。

(一)中心财政固定收入,包括关税和海关代征的产品税、增值税、工商统一税,烧油特殊税,特殊消费税,专项调整税,外资、合资海洋石油企业的工商统一税、所得税,烟酒提价专项收入,中心基建贷款归还本息收入,中心所属国营企业所得税、调整税、上缴利润和政策性亏损补贴,中心部门所属的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和保险总公司的营业税,债务收入以及其他应属于中心的收入(详见附表)。

转变原来石油部、原电力部、石化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所属企业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70%部分作为中心财政固定收入的方法,将其并入一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中,实行新的中心和地方分成方法。

(二)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包括农牧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契税,奖金税,印花税,筵席税,农林特产税,地方国营企业所得税、调整税、上缴利润和政策性亏损补贴,集体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和地方部门所属的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营业税、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整税,国营企业工资调整税,地方基建贷款归还的本息收入,盐税,工商税收税款滞纳金、补税罚款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详见附表)。

(三)中心和地方财政共享收入,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工商统一税,资源税。

共享比例分为两档,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中心和地方"二八'共享,其他地区一律实行"五五'共享。

中国分税制改革内容

中国分税制改革内容

中国分税制改革内容嘿,咱来唠唠中国的分税制改革哈。

你知道吗,分税制改革那可是咱中国财政体制的一个超重大的变革呢。

以前啊,财政方面的事儿有点乱乱的,中央和地方在收入分配上不是特别清晰。

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挣钱,但是谁该拿多少没个准数。

分税制改革就像是给这个大家庭制定了新的规则。

把税收分成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这中央税呢,就像是交给大家庭大家长管的钱,像关税之类的,这些钱主要用来干国家大事,比如说搞国防啦,做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啊。

那地方税呢,就像是每个小家庭自己的小金库,像房产税啥的,地方就可以拿着这些钱去修修路,搞搞本地的小建设。

还有共享税,这就比较有趣啦,是中央和地方一起分的,就像大家一起合作挣的钱,按照一定比例来分。

这个改革啊,让中央的腰包鼓起来了不少。

这样中央就有更多的钱去搞一些全国性的大工程,像高铁,这可是造福全国人民的事儿。

而且啊,地方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发展。

比如说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就可以拿着地方税的钱好好开发旅游景点,让更多的游客来玩,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分税制改革还让各地之间的竞争变得更有意思了。

地方都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会想办法去吸引投资啊,发展特色产业。

就像小伙伴们都在比赛谁能把自己的小天地打造得更漂亮一样。

每个地方都在绞尽脑汁,像有的地方发现自己的农产品特别好,就大力发展农业,把农产品做出特色,这都是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但是呢,这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开始的时候,有些地方可能不太适应新规则,感觉钱没有以前那么宽裕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慢慢发现了这个新规则的好处,就像刚换了新鞋子,开始有点磨脚,后来越走越顺溜。

概括来说,中国的分税制改革就像是给中国经济这辆大汽车换了一个新的发动机,让它跑得更稳更快啦,让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也跟着变得越来越好了呢。

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措施课件

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措施课件
本。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0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分税制改革后,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区域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剧。
02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分税制改革可能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难以转型升
级。
03
税收制度的不完善
分税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如税
收优惠政策的不合理、税收征管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经
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调节地区间财力 差异的作用。
税收立法权过于集中
税收立法权过于集中于中央政府,限制了地方政府根据当 地实际情况制定税收政策的自主权。
过于集中的税收立法权也容易导致税收政策僵化,难以适 应经济社会的变化。
02 分税制对经济的影响
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地方财政收入减少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前景
预算管理改革
加强预算的编制、执行和 监督,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和规范性。
财政支出改革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 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 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 的使用效益。
债务管理改革
加强债务管理,控制债务 规模,防范债务风险,确 保财政的可持续性。
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景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03 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分税制改革可以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增 长。通过改革,可以实现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好 的税收环境。
改革可以消除现有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如税收不公、重复征税等,降低企业负担, 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中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政府财政改革措施,旨在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权责关系,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利用。

自1994年启动以来,这一改革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1. 强化地方财政独立性分税制改革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权责。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独立制定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计划,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2. 促进经济发展分税制改革让地方政府拥有更多财政资源,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乡村经济等措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更有能力引导和支持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

3. 加强地方财政能力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可以直接获取税收收入。

这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还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地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4.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分税制改革改变了财政资源分配的模式,使得财政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间。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整体综合效益。

5. 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感分税制改革让地方政府直接收入税收,增加了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发展的责任感。

地方政府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6. 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权。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更加灵活地安排财政支出,提高了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7. 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竞争分税制改革增加了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竞争机制。

地方政府通过相互竞争和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8. 增强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分税制改革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财政政策,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经济模式。

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方案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方案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方案的决

背景:
为了深化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国务院决定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方案。

方案内容:
1. 分税制的基本原则是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市县共享、补偿合理。

2. 分税制实行税权和预算分离原则,将税收归税机关管理,预算归财政部门管理。

3.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非税收入纳入地方财政收入范围,由各级政府合理开征。

4.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要体现合理的分配原则,确保中央和地方财力平衡。

5. 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财政管理,保持财政稳定。

效果评估:
1. 分税制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税收征管
效率。

2. 分税制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地方政府履行责任,
增强地方自主权。

3. 分税制可以促进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合作,加强财力协调。

实施步骤:
1. 中央财政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税收和预算的分工。

2. 各级地方政府要做好财政制度改革的准备工作,提高财政管
理水平。

3.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分税制的顺利运行。

结论:
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方案是深化改革、完善财政管理的重要举措。

此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财政效益,加强中
央和地方的合作与协调。

分税制改革: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分税制改革: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分税制改革: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

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反映到财政管理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问题。

分税制较好的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1994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分税制作为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已为西方国家广泛采用。

我国在清朝末期曾出现过分税制的萌芽。

目前在世界各国都被广泛采用并且实用性较强。

实行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惯例。

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反映到财政管理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

从历史上看,每个国家在其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都曾经过了反复的探讨和实践;从现状看,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一般都是采用分税制的办法来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

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到今天已近18年了,然而现行分税制可以说仍未“成年”。

尽管通过分事权、分税收、分管理,打破了传统的“财政包干”模式,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使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走向规范,建立了政府间分权型财政模式。

但地方税收体系至今没能成型,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比,分税制改革却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迄今,我国财税体制仍是“一国两制”。

政府收入除了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等。

1994年至2009年,全国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由98.3%下降到86.9%,15年降低了个百分点,不少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超过了税收收入,2009年全国地方政府性的非税收入达到了36855亿元,相当于地方税收收入的1.45倍,一些基层政府非税收入甚至超过税收收入好几倍。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我国分税制概况199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央的“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战略部署指导下进入新阶段,财税体制改革充当改革的先锋,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建起了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管理制度,并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收机构分别征管;在核定地方收支数额的基础上,实行了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转移支付制度等。

成功地实现了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税种、税权、税管的划分,实行了财政“分灶吃饭”。

(一)我国分税制的内容我国分税制按照征收管理权和税款支配权标准划分,凡征收管理权、税款所有权划归中央财政的税种,属于中央税;凡征收管理权、税款所有权划归地方财政固定收入的税种,属于地方税;凡征收管理权、税款所有权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方式分享的税种,属于共享税。

(二)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我国目前的分税制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按照税源大小划分税权,税源分散、收入零星、涉及面广的税种一般划归地方税,税源大而集中的税种一般划为中央税。

一般来说,不可能把大税种划为地方税。

但由于地方税不仅对法人(公司、企业)征收,而且更多的是对个人征收,所以,税源分散在千千万万个纳税人手中;又由于地方税征收范围面小,税源不厚,所以收入零星;由于地方税税种小而多,所以涉及面广,几乎涉及到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二,部分税种的征收管理权归地方。

地方政府对地方税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决定开征、停征、减征税、免税,确定税率和征收范围,这是地方税的主要特点。

由于赋予地方以较大的机动权限,从而既能合理照顾地方利益,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同时,不致于影响全国性的商品流通和市场物价。

因为地方税一般均属于对财产(不动产)、对行为和部分所得以及不涉及全面性商品流通的经济交易课征,所以,即使各地执行不一致,也不影响全局。

第三,税款收入归地方。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力完全集中于中央或过多地分散于地方,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分税制起源及改革措施

分税制起源及改革措施

分税制起源及改革措施分税制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制度。

在中国,分税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的,成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合作的基本经济制度。

分税制的实行,对于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分税制的起源、分税制的改革措施以及分税制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分税制的起源中国的分税制起源自1994年,这一年,中国进行了一次财政制度改革,将税收的征收权进行分割,使中央和地方财政产生了相对独立的情况。

国家税收的主要收入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中央按照财政分成比例来分配给地方政府。

这一新的财政制度被称为“分税制”。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原来的税收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财务运作需求。

因此,政府改革了原来的税制,采取了新的分税制,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制定了新的规则。

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可以自主财务运作,自主拓展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成为分税制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分税制的改革措施分税制改革是一个持续地过程,不断地进行改革完善可以让整个制度更加健康有序地运转。

2006年,政府进行了一次较大的分税制改革,开始逐步调整地方和中央之间的收入分配比例。

调整后,中央政府增加了30%的税收收入,地方政府从2001年的95%下降到85%。

在分税制现行政策下,征收的税收资金被按比例分配给中央和地方政府。

国家税收的主要收入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而地方政府还有自己的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财政收入。

目前分税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包括:1.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权责的明确度。

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应该明确权责划分和分配关系,从而实现财政资源的有效分配和避免混淆。

2.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收支体制,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3.加大对地方财政需求的批准力度。

中央财政在配合地方财政支出方面应该加大力度,以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制定产业政策。

最新分税制

最新分税制

分税制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其实质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体系。

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原来实行的分级包干体制下,财政收入向地方倾斜,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弱化了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带来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各地包干方法各异,分配关系不够规范。

故,分级包干已经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尽快改革。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充分考虑了我国当时的国情和可能,并借鉴国际通行的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有益经验,是一种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预算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的基本架构: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支出,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具体包括: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经费,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由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支出,由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

地方财政主要承担地方各级政权机关运转所需经费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具体包括: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捡法经费,民兵事业费,地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支农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价格补贴以及其他支出。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主要遵循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即:维护国家权益、涉及全国性资源配置、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归中央,中央收入占全国收入的大头。

分税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分税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分税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分税制改革是指国家和地方税收的归属和分配方式的改革,其目
的是优化税制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地方财政自主权。

具体措施
如下:
1.调整中央和地方税收划分比例。

将原来7:3的比例改为7.5:
2.5。

增加地方税收份额,强化地方财政自主权。

2.增加地方负担收入的比例。

将中央本级稳定转移支付中被划入
地方负担性支出的比例由过去的50%提高至60%。

3.取消中央与地方收入重叠部分。

中央和地方税种的底线将不再
相互叠加,即地方只管征收汇同一税种的税收,中央则不再进入征收。

4.减少地方分税调入中央比例。

地方分得税收和费用增量后,上
交中央的比例将从过去的30%下调至10%。

5.完善规划、编制、管理和公开机制。

完善中央和地方收入规划
编制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收入管理和公开机制,提高社会监督效果。

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地方财政的活力,加大财政资源的
配置,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分税制改革的内容分税制改革的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分税制改革也逐步深化。

分税制改革是指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分别归属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以实现财政权力的分权和责任的明确。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一、历史背景1988年,我国开始实行了新的财政体制,即“中央统收、地方自负”财政体制。

这种财政体制下,所有税收都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并由中央政府进行管理和支配。

但是,这种财政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地方政府缺乏自主权、财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94年开始实施分税制改革。

二、改革内容1. 税种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将税种划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

其中,中央层面包括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等;地方层面包括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2. 费用划分:除了对各级政府的税收收入进行划分外,分税制改革还将各级政府的非税收入进行了划分。

其中,中央层面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地方层面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教育事业发展基金等。

3. 政府职责:分税制改革还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

其中,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国防和外交等方面;地方政府则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4. 财力保障:为了保障地方政府的财力,分税制改革还规定了一系列的转移支付机制。

其中,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了一定比例的财政转移支付,并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状况等因素进行差别化调整。

三、改革效果1. 地方财力增强:由于分税制改革将大部分税收归属于地方政府,因此大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力。

这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2. 政府职责明确:分税制改革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使得政府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更加专注和高效。

3. 转移支付机制:分税制改革规定了一系列的转移支付机制,使得财政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分配。

这也有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财政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均衡。

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分税制改革的内容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财税制度,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的理论确立的,是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也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关系的比较好的办法。

我国所进行的分税制,就是站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上来考虑的,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各个方面来讲它都是我国税制改革上的一大飞跃。

他的分配关系大致如下:1.关于收入范围的划分新的分税制改革将各种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财政共享收入。

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包括关税和海关代征的产品税、增值税、工商统一税、稍有特别税、特别消费税、专项调节税、外资和合资海洋石油企业的工商统一税、所得税、烟酒提价专项收入、中央基建贷款归还的本息收入、中央所属国营企业所得税、调节税、上缴利润和政策性亏损补贴、中央部门所属的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和各银行总行济保险总公司的营业税、债务收入以及其他应属于中央的收入。

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包括农牧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房地产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契税、奖金税、印花税、筵席税、农林产品税、农业税、地方国营企业所得税、调节税、上缴利润和政策性亏损补助、集体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营业税、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地方基建贷款归还的本息收入、盐税、工商税收款滞纳金、补税罚款收入、外资企业和地方部门所属的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以及其他收入。

中央和地方财政共享收入: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工商统一税和资源税。

分享的比例分为两档,少数民族地区按“二八”分享,即中央财政得20%,地方财政得80%;其他地区一律按“五五”分享,即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得50%。

2.关于财政收支基数的确定各地区的收支基数,以1989年的决策数为基础,在进行必要的因素调整后加以确定。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自1994年起,中国开始推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相比之前的集中财政管理体制,该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财权、支出责任及收益的公正分配。

此制度的推行对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以及推进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关系的和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1. 分摊财政责任分税制改革之前,中央政府往往通过向地方提供财政拨款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分配。

地方政府缺少对财政收入的掌控权,无法自主选择经济发展方向,公共服务也大多由中央财政承担。

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权责发生了变化,地方负责税源的开发和执收,中央负责整体规划和重要事项的决策。

地方财政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和财政实力制定独立的发展计划和政策措施。

2. 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成为税收收入的主要受益方,有利于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动触发竞争机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有效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形成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分级管理模式。

3. 实现财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分税制改革有利于实现财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使地方政府有了自主选择支出项目的权力和义务,可以把财政资源分配给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领域,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促进了地方财政的独立性分税制改革的推进,有力保障了地方财政的独立性,减少了对上级政府的依赖,减少了地方政府的无效财政支出,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经济效率。

5. 稳定了政府财政支出分税制改革将税收自主权和地方自主权相结合,有助于防止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维持政府的财政稳定。

6.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水平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需要制定财政预算和绩效评估系统,建立了财政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了地方政府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财政预算制度的完善。

7. 促进地方间的合作与交流分税制改革引导地方之间合作和交流,促进了地方间资源和经济合作,形成了以地方为主体的大量财政横向调配,提高了经济效益。

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

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

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一、背景与目标咱们先聊聊这个方案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已经越来越显露出它的重要性。

然而,现行的税收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方财政压力过大,税收分配不均等等。

所以,我们这个方案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加合理、高效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税制的基本原则1.税收法定原则:税收的征收、管理、使用都必须依法进行,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合规性。

2.分级管理原则:中央和地方财政要明确各自的税收管理权限,实现税收的分级管理。

3.公平合理原则:税收分配要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等因素,确保税收分配的公平合理。

4.动态调整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税收政策和分配比例,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三、具体方案1.税种划分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三大类。

中央税主要包括关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税主要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共享税则包括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2.税收分配中央税收入全部归中央财政,地方税收入全部归地方财政,共享税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配。

具体分配比例可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进行调整。

3.税收征管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要明确各自的税收征管职责,加强税收征管协作。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4.财政支出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国家安全、外交、国防、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支出,地方财政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支出。

中央财政要对地方财政进行转移支付,以弥补地方财政的不足。

5.财政监管建立健全财政监管机制,加强对税收征管、财政支出等方面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配套措施1.完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加强财政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3.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素质,培养一批专业化的财政人才。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领土的发展中国家,实施有效的税收体制对于国家经济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分税制改革作为我国税收体制的重要一环,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并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展示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首先,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可以概括为“财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改革稳步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

这些原则的制定旨在确保分税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为整个税收体制的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原则的指导,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应该注重财政权力和财政支出责任的匹配程度,确保各级政府在征收税收和运用财政资金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责任。

此外,稳步推进改革是分税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工作,又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改革的方案和政策。

最后,以市场化为导向,意味着分税制改革必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推动税务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和市场的发展。

其次,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划分、支出责任划分和税收政策改革。

首先,税收收入划分是分税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过去,中央政府对税收收入的垄断导致地方政府缺乏财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推行了税收收入划分制度,将部分税收收入下放给地方政府。

具体来讲,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收入划分比例进行了调整,保证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方面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可支配性。

其次,支出责任划分也是分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根据税收收入划分的调整,地方政府需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

具体划分的含义是,中央政府负责国家层面的重大支出,如国防、外交等,而地方政府则负责本地区的基础投资和民生事务支出。

这种责任划分旨在实现中央与地方财务权责的协调,确保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

最后,分税制改革还涉及税收政策的改革。

通过调整税率和优化税收政策,改革旨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税制改革关键词:分税制问题改革一、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一)分税制的实质、划分原则及依据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实行分税制,要求按照税种实现“三分”:即分权、分税、分管。

所以,分税制实质上就是为了有效的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通过划分税权,将税收按照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有时还有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两大税类进行管理而形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的实施,既是一国政府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是一国以法治税思想在财政、税收制度建设方面的体现,又是一个国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在税收管理方面的体现,也是一国财政管理体制在税收方面的体现。

实行分税制后,税种和各税种形成的税收收入分割按照立法、管理和使用支配权,形成了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其中,中央税是指税种的立法权、课税权和税款的使用权归属于中央政府的一类税收,地方税是指立法权、课税权和税款的使用权归属于地方政府的一类税收。

税款收入按照管理体制分别入库,分别支配,分别管理。

中央税归中央政府管理和支配,地方税归地方政府管理和支配。

在税收实践中,某些税种的收入并不一定完全归属于中央或地方政府,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进行分配,收入共享,从而出现共享税类。

一般来说,共享税是指税种的立法权归中央政府(或上级地方政府)、上下两级政府分别征收、管理,并各自享有一定比例使用权的一类税种。

共享税的决定性划分标准不是立法权,也不是征收管理权,而是税款所有(支配)权,是按照税款归属标准进行的划分。

分税制的真正涵义在于中央与地方财政自收自支、自求平衡。

当今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一般都实行了分税制。

至于实行什么模式的分税制,则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政治历史、经济体制、以及各自遵循的经济理论。

我国正在推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税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尚不够彻底和完善,但是,把过去实行的财政大包干管理体制改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仅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调整了国家与纳税人的关系。

分税制的实质主要表现为:按照税种划分税权,分级管理。

税权是政府管理涉税事宜的所有权利的统称,主要包括税法立法权、司法权和执法权。

其中,执法权主要包括税收组织征收管理权、税款所有权(支配权)。

分税制就是要将这些税权(立法权、司法权、执法权)在中央及地方政府间进行分配。

所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不同税种的立法权、司法权、执法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分配,以求实现事权同财权的统一。

一般来说,完善的分税制要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事权自主的决定所辖的税种。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权根据自己的事权自主决定税法的立法、司法、执法事宜;划归地方政府征管的地方税税种,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决定立法、开征、停征、减税、免税,确定税率和征收范围。

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确划分立法权是首要问题。

换句话说,实行分税制,必须保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享有一定的、独立的税收立法权。

能否独立行使立法权,是确定分税制能否成立的关键。

如果作为分税制一方的政府没有税法的独立立法权限,分税制就不能确立。

这是因为分税制要求不同级次的政府都具有立法主体地位和资格,如果不具备此种法律主体地位和资格,不能独立的进行税收立法,“分税制”就失去了真实内容,就变成了一种变相的收入分成办法和税收分级管理方法,成了一种与财政包干、超额分成和按照税种划分收入级次、分级入库的财政管理体制同类的财政管理体制,成了一种按照既定的财政管理权限分别指定有关部门(一个部门或多个部门)负责征收、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没有实质内容的变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分税制如果不以立法权为核心标准,则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均可称为分税制。

所以,在确定分税制的完善程度时,税收立法权的划分是关键,司法权、征管权和归属权的划分和如何划分则是次要的;或者说税收立法权是决定分税制能否成立的决定因素,而司法权、征管权和归属权则是非决定因素。

因此,立法权不下放的分税制所能解决的问题只是税收的征收管理问题,不属于需要设置两套机构才能实现的财政管理体制的管理范围。

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确界定立法权的优先权也是首要问题。

尽管实行分税制,要求中央和地方都有立法权。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央税收立法权的行使优先于地方的税收立法权,地方的税收立法权必须服从于中央的税收立法权,地方税法不能同中央税法有相悖之处。

这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必须注意的问题。

划分中央税与地方税,主要是根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进行的。

即:把需要由全国统一管理、影响全国性的商品流通和税源集中、收入较大的税种划为中央税,税权(立法权、司法权、执法权)均归中央;把与地方资源、经济状况联系比较紧密,对全国性商品生产和流通影响小或没有影响,税源比较分散的税种划为地方税,税权归地方;把一些税源具有普遍性、但征管难度较大的税种划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立法权归中央,司法权和执法权可归中央也可归地方。

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对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和税收分配关系,对于加强税制建设有着特殊的含意。

其意义主要表现在:通过税收立法权、司法权和执法权在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划分和让渡,能够体现出一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法制建设程度、民主建设程度、财政管理体制和税收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程度。

分税制得以确立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以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为依据。

政府行使事权,必须有相应的财力保障和政策工具。

实行分税制,应当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让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税权,拥有法定的固定收入来源和财力保障。

因此,应当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制,中央税由中央立法,地方税由地方参照中央税立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中央税和地方税分别管理,分别征收,分别使用。

2、以各类税种的自身特征为依据分税制要以税种自身的特征为依据来划分税种的归属级次。

在税种设置合理的前提下,原则上要把收入大、对国民经济调控功能较强、与维护国家主权关系紧密、宜于中央集中掌握和征收管理的税种或税源划为中央税;把宜于发挥地方优势、税源分散不宜统一征收管理的税种或税源划为地方税;把征收面宽、与生产流通直接相联系、税源波动较大、收入弹性大的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这种以税种特性为依据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方法,有利于加强税收的征收管理和强化税收功能。

3、以加强和方便税收征管为依据。

分税制作为一种税收管理制度,其税种的划分,应方便税务机关进行征管和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二)我国分税制的内容199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央的“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战略部署指导下进入新阶段,财税体制充当改革的先锋,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建起了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管理制度,并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收机构分别征管;在核定地方收支数额的基础上,实行了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等,成功的实现了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税种、税权、税管的划分,实行了财政“分灶吃饭”。

我国分税制按照征收管理权和税款支配权标准划分,凡征收管理权、税款所有权划归中央财政的税种,属于中央税;凡征收管理权、税款所有权划归地方财政固定收入的税种,属于地方税;凡征收管理权、税款所有权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方式分享的税种,属于共享税。

其中,不同税种所形成的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如表一所示,不同部门不同的增收管理权限的划分如表二所示。

(三)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我国目前的分税制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按照税源大小划分税权,税源分散、收入零星、涉及面广的税种一般划归地方税,税源大而集中的税种一般划为中央税。

一般来说,不可能把大税种划为地方税。

但由于地方税不仅对法人(公司、企业)征收,而且更多的是对个人征收,所以,税源分散在千千万万个纳税人手中;又由于地方税征收范围面小,税源不厚,所以收入零星;由于地方税税种小而多,所以涉及面广,几乎涉及到所有单位和个人。

所以把这三种情况的税种一般划为地方税。

第二,部分税种的征收管理权归地方。

地方政府对地方税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决定开征、停征、减税、免税,确定税率和征收范围,这是地方税的主要特点。

由于赋予地方以较大的机动权限,从而既能合理照顾地方利益,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同时,不至于影响全国性的商品流通和市场物价。

因为地方税一般均属于对财产(不动产)、对行为和部分所得以及不涉及全国性商品流通的经济交易课征,所以,即使各地执行不一致,也不影响全局。

第三,部分税款收入归地方。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力完全集中于中央或过多的分散于地方,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在保证中央财政需要的同时,给地方一定规模的财力及适当的支配,方能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实行分税制,建立中央与地方相对独立的分级财政,给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加强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就成为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

(四)实行分税制的意义1、实行分税制,能够充分发挥利益分配原则的效率。

商品交换原则是分税制的理论基础。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个别纳税人而言是无偿的,但对受益区域的纳税人整体而言,则是有偿的。

因此,受益原则可以说是交换原则在分配领域的转化形式。

正是这种由交换原则转化来的受益原则,决定了实施分税制的经济基础和理论前提。

2、实行分税制,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财税管理体制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济和市场竞争是其主要特征,这类特征的区域性及趋利性,要求政府必须能够自主理财,建立相对独立的分级财政管理体系。

只有采用分税制的管理体制,才能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3、实行分税制,能够充分体现财政制衡原则。

所谓财政制衡,就是中央财政通过一定的财力再分配形式,实施收入援助和支出监督,以制约和平衡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维护国家政策的统一性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为了体现财政制衡原则,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必须按照分税制原则,保证中央能够集中和掌握较多的财力,其好处就在于便于进行收入援助及监控支出。

4、实行分税制,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

实行分税制可以有效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将应由地方政府负责的事宜交给地方政府实施调控,保证中央政府从全国“一盘棋”角度出发的宏观税收调控政策更好的发挥作用。

同时,分税制实施后,为中央政府做好全国性宏观调控腾出了可用资金、时间、精力,便于中央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发挥中央政府对全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二、我国实行分税制中出现的问题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九年来,这一改革,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