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行波,波动方程
15波动(横波、纵波、行波、简谐波、波长、波速、波动方程)
t
x 20
m
得: u=20m/s
由 = uT = u/ ν = 20/200 = 0.1m
速度和加速度的公式如下:
v y A sin(t 2x / )
18
t
代入相应的量
v 2103 400 sin(400t 20x)
加速度为:
a v 2103 (400 )2 cos(400t 20x)
t x = 1m代入得
v 0.8 sin 400t(m / s) a 320 2 cos(400t)(m / s2 )
19
例2、对于柔软的绳索和弦线中横波波速为 u
F
F为绳索或弦线中张力; 为质量线密度
y(0,0)=0 v0>0 初位相为 φ= -π/2
X
0.2m 0.4m
y Acos(2 t 2x ) T 2
4102 cos(100t 5x
2)m
20
因为:v
y
y( x,
x) u
0
]
所以 v y y(x,t) 12.6cos(100t 5x)(m / s)
第六章
波动
1
6-1、波动学基础
波动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例如 机械波:水波、声波、地震波。其传播需要有介质。
电磁波:无线电波、光波、各种射线等,其传播无需 介质。
物质波:近代物理发现实物粒子也具有波性,即物质 波。
各种波性质不同,但又有共性。可以传递能量,可以 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以有限的速率 传播。
初位相不为0时:
y(x,t) Acos[(t x) ]
(完整版)波动方程
y (1.0m) cos[2 π( t x ) π] 2.0s 2.0m 2
t 1.0s y (1.0m) cos[ π (π m1)x]
波形方程
2
(1.0m) sin(π m1)x
y/m
1.0
o
2.0
x/m
-1.0
t 1.0 s 时刻波形图
3) x 0.5m 处质点的振动规律并做图 . y (1.0m) cos[2 π( t x ) π] 2.0s 2.0m 2
第二节 波动方程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波动----波函数 波函数—任意时刻任意位置处的质点的振动位移。
y y(x,t)
各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波线上各质点平衡位置
一、平面余弦行波的波函数
1、从无穷远处来到无穷远处去
已知 原点的振动
(1)前进波(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已知:一列平面简谐波从无穷远处来到无穷远处去,沿X
原点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沿 O y 轴正方向运动 . 求
1)波动方程
解 写出波动方程的标准式
O
y
A
y Acos[2π ( t x ) ] T
t0 x0
y 0, v y 0
π
2
t
y (1.0m) cos[2π( t x ) π] 2.0s 2.0m 2
2)求t 1.0s 波形图.
已知波源的振动 y(0,t) Acos(t 0 )
求波线上任意位置x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x,t)
x 0处 前进波 x 0处 后退波
y( x, t ) y( x, t )
A cos[ (t A cos[ (t
x) ux ) u
0 ] 0 ]
4、已知真实波源的振动,波源不在原点
波动详解
虽然各类波的具体物理机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叠加性,都能 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也就是说它们所具有波动的普遍性质。
除了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发生干 涉和衍射现象外,实验中发现,电 子、质子和中子这些微观粒子也能 发生干涉和衍射。因此,微观粒子 也具有波动性。
波面——同相点组成的曲面。波阵面 波前 波线——表示传播方向的曲线。波射线
球面波(同心球形波面)
波线
平面波(平行平面波面)
可以证明: 球面波
A1 r
平面波
A 常量
§2-1 机械波 行波
§2-2 平面简谐波
Plane Simple Harmonic Wave
1. 简谐波 波速和波长
简谐波——各媒质质元作简谐运动的波。
固体:铁轨 长绳 弹簧;流体:水 空气
m1 m2 m3
F2 ,
F1 不平衡,使m时左时右
F1
F2
m
波源 m1 m2 m3
挤压/拉伸 §2-1 机械波 行波
横波与纵波
横波——媒质质元的振动方向与振动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横向抖动绳端
光波
纵波——媒质质元的振动方向与振动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 线上的波。 疏密波:空气中的声波
t
x u
Hale Waihona Puke ( tdt)
x
d u
x
于是得到
u d x 相速度(相速) dt
即,简谐波的波速就是相速。
说明: 波函数中的0 为原点处质元振动的初相。
设如果波沿x轴负向传播,“上游”在右“下游” 在左,t时刻x点的相位应是O点 t x u 时刻的相
位,即为 (t x u) 0 ,此时的波函数应为
波动方程和行波法剖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波动方程的基本概念 • 行波法的基本原理 • 波动方程的解析解法 • 波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 行波法的应用实例
01
波动方程的基本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
波动方程的定义
波动方程
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数学模型,通常 用于描述物理场(如声场、电磁场、 水波等)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03
最后,通过迭代求解差分方程 ,得到波在每个网格点上的值 ,从而得到波的传播和演化过 程。
行波法的优缺点
优点
行波法简单易懂,易于编程实现,能够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适用 于求解各种类型的波动方程。
缺点
行波法需要设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对于某些复杂的波动问题可能需要较高 的计算成本和精度要求。
水波传播的模拟
要点一
总结词
利用行波法模拟水波的传播,有助于研究水波的形成、演 化及对环境的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水波传播的模拟中,行波法能够模拟水面的波动情况, 包括波浪的生成、传播和消散。通过调整参数,可以研究 不同条件下水波的传播规律,如风速、水深、地形等,对 于水文学、海洋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03
波动方程的解析解法
分离变量法
将波动方程的解表示为若干个变量的 乘积或商的形式,以便分别求解。
VS
分离变量法是一种求解波动方程的常 用方法。通过假设波动方程的解可以 表示为若干个变量的乘积或商的形式 ,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偏微分方程 转化为若干个简单的常微分方程,从 而方便求解。
积分变换法
利用积分变换将波动方程化为易于求解的形式,再进行逆变换得到原方程的解。
地震学
用于模拟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进行地震预 测和地球结构研究。
波动方程或称波方程
波动方程或称波方程(英语:wave equation)是一种重要的偏微分方程,主要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的波动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例如声波、光波、无线电波和水波。
波动方程抽象自声学、物理光学、电磁学、电动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如达朗贝尔、欧拉、丹尼尔·伯努利和拉格朗日等在研究乐器等物体中的弦振动问题时,都对波动方程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
波动方程是双曲形偏微分方程的最典型代表,其最简形式可表示为:关于位置x 和时间t的标量函数u(代表各点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满足:这里c通常是一个固定常数,代表波的传播速率。
在常压、20°C的空气中c为343米/秒(参见音速).在弦振动问题中,c依不同弦的密度大小和轴向张力不同可能相差非常大.而在半环螺旋弹簧(一种玩具,英文商标为 Slinky)上,波速可以慢到1米/秒.在针对实际问题的波动方程中,一般都将波速表示成可随波的频率变化的量,这种处理对应真实物理世界中的色散现象。
此时,c应该用波的相速度代替:实际问题中对标准波动方程的另一修正是考虑波速随振幅的变化,修正后的方程变成下面的非线性波动方程:另需注意的是物体中的波可能是叠加在其他运动(譬如介质的平动,以气流中传播的声波为例)上的。
这种情况下,标量u的表达式将包含一个马赫因子(对沿流动方向传播的波为正,对反射波为负)。
三维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在均匀各向同性弹性体中的传播。
绝大多数固体都是弹性体,所以波动方程对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和用于检测固体材料中缺陷的超声波的传播能给出满意的描述。
在只考虑线性行为时,三维波动方程的形式比前面更为复杂,它必须同时考虑固体中的纵波和横波:式中:•和被称为弹性体的拉梅常数(也叫“拉梅模量”,英文Lamé constants 或 Lamé moduli),是描述各向同性固体弹性性质的参数;•表示密度;•是源函数(即外界施加的激振力);•表示位移;注意在上述方程中,激振力和位移都是矢量,所以该方程也被称为矢量形式的波动方程。
第二章波动方程资料
注意:对于混合问题,情况类似。叠加原理只对线性问题成立。
定理 2.1
定解问题(2.2)和(2.4)的解可表示为
注:利用变上限积分求导公式:
证明:
2.2 解的表达式(行波法)
求解定解问题(2.3):
利用特征线法求得:
利用定理2.1可得定解问题(2.1)的解为:
——一维非齐次波动方程初值问题解的Kirchhoff 公式
( )d
at x
1 2a
t
x a
0
xa(t )
f (s, )dsd
a(t ) x
t
t
x a
xa (t ) xa(t )
f
(s, )dsd
.
(2) 非齐次端点条件 考虑定解问题
例4. 求解初值问题
utt
a2uxx
1 2
(x t),
0 x ,t 0
u(x, 0) sin x,ut (x, 0) 1 cos x, 0 x ,
因此, 对于非齐次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
由定理2.1得 ——三维非齐次波动方程初值问题的Kirchhoff 公式
于是
例1. 求解初值问题
utt a2 (uxx uyy uzz ), (x, y, z) R3, t 0 u(x, y, z, 0) x y z,ut (x, y, z, 0) 0, (x, y, z) R3
u(0,t) 0,
t 0.
解.
把 (x) sin x, (x)
1 cos x,
f
( x, t )
1 2
(
x
t
)
关于 x 奇延拓到 (, 0),
(x) sin x,
(
x)
波动方程_精品文档
l
=
=
12
50
600
s
=
1
(
)
υ
例题:有一列向x 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
它在t = 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其波速为:
u = 600m/s 。试写出波动方程。
=
5m
A
24m
l
=
从波形图中可知:
ω
=
π
2
=
π
50
(
)
rad.
s
1
υ
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波动方程为:
y
0
2
π
由旋转矢量法:
u
l
=
=
=
t
+
cos
(
)
y
A
ω
0
1.时间推迟方法
x
x
u
y
o
P
·
A
已知振源(波源)的振动方程为:
振源的振动状态从0点以传播速度u传送到P 点,显然时间要落后:
´
u
x
=
t
u
x
j
=
t
+
cos
(
)
A
ω
-
j
=
t
+
cos
(
)
y
A
ω
0
´
t
j
=
t
+
cos
(
)
y
A
ω
-
P
介质中任一质点(坐标为 x)相对其平衡位
置的位移(坐标为 y)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
=
0
波动方程PPT课件
Q
P
波函数:
y
=A
cos ω
(t-
x -x0
u
)+j
y
=A
cos ω
(t-
x
u
)
+j
y
=A cos
2π(
t T
-
x
l
) +j
l =uT
ω =2Tπ
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的标准像
必
y
=A
cos ω
(t-
x
u
)
+j
做
须 牢
y
=A cos
2π(
t T
-
x
l
) +j
题 对
记
y
=A
cos ω
(
t-
x -x0
u
)+j
l
x
o
· A P
x
j P
=-
2π
l
x
+j
x
j P
=-
2π uT
x +j
=-ω
x u
+j
l =uT
ω =2Tπ
y =A cos(ω t +j )
P
P
=A cos (ω t -ω
x
u
)
+j
介质中任一质点(坐标为 x)相对其平衡位
置的位移(坐标为 y)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
波波
函 数
动 方 程
y
=A
cos ω
x
x
任何复杂的波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频率不同简谐波叠 加而成到的,所以研究简谐波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2章波动方程
2.齐次方程的初值问题(Cauchy 问题)
考察问题
⎧⎪ ⎨ ⎪⎩
utt
u(
− a2uxx =
x,0) = ϕ (
0,
x)
,
ut
( x,0)
x ∈ \, t > 0,
=ψ ( x), x∈\.
利用齐次波动方程的通解表达式:
(1.1)
u( x, t ) = F ( x − at ) + G ( x + at ) ,
u = F ( x − at ) , a > 0
显然是弦振动方程的解。给 t 以不同的值,就可以看出作一维自由振动的物体在各时刻的相
应位置。在 t = 0 时, u = F ( x ) 对应于初始的振动状态,而 u = F ( x − at ) 作为 ( x, u ) 平
面 上 的 曲 线 是 曲 线 u = F ( x ) 向 右 平 移 了 at 个 单 位 , 所 以 齐 次 弦 振 动 方 程 的 形 如
=
1 2a
⎧∂
⎨ ⎩
∂t
ϕ x+at (ξ )dξ +
x − at
ψ x + at
(ξ
)dξ
⎫ ⎬
.
x − at
⎭
u2 满足非齐次方程的初值问题
4
⎧⎪ ⎨ ⎪⎩
utt
u(
− a2uxx =
x, 0) = 0,
f ut
( (
x, x,
t), 0) =
x∈ 0,
\
, t> x∈
0, \.
为了求解(1.4),首先求解
条件无关。称这个三角形区域为区间 ⎡⎣ x1 , x2 ⎤⎦ 的决定区域。
《大学物理(下)》第二章 行波
P 点振动的相位 t 时刻 P点质元振动的表达式:
2
x
y A cos( t
2
x a )
y
x
o
●
u
P
●
x
2
y A cos( t
x a )
因为P点是任选的,上式就是 x 轴上任意质元 的振动表达式,即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利用关系 2 ,u
F
F
⑵ 切变
S
F
S
d
D
F
F
在弹性限度内,切变的应力也和应变成正比。
F d G G S D
G 称作切变弹性模量。由材料的性质决定。
⑶ 体变
P
V
V V
一块物质周围受到的压强改变时, 其体积也会发生改变,如图,
P K
以 V 表示原体积,ΔP 表示压强的改变,
2.
波长 λ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同相质 元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记作 λ
λ
λ
纵波的一个波长内有一个疏部和一个密部。 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横波中的一峰一谷和纵波的一疏一密构成了 一个“完整波”——包含了全部振动状态, 因此 一个波长就是一个“完整波”的长度。
3. 周期 T、频率 ν 与波长 λ 的关系 波的时间上的周期性和空间上的周期性 是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就表现在: 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某一确定的振动状态,也即 某一确定的相位,所传播的距离正好是一个波长。 如果以 u 表示振动状态或振动相的传播的速度,
波传播是由于质元的形变,
对横波、纵波来说, 质元发生形变情形是什么样的呢?
横波
大学物理-波动方程
通过将波动方程中的空间和时间变量分离,简化求解过程。
傅里叶分析
利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便于分析波的频率 和振幅。
数值解法
对于复杂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采用数值方法求解波动方程。
三维波动方程的应用
声波传播
研究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如声呐、超声成像等。
光学研究
解释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如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波动方程在声学中的应用
声波传播规律
波动方程可以用来描述 声波在空气、固体等介 质中的传播规律,如声 速、声压、声强等。
声学仪器设计
在声学仪器设计中,如 超声波探伤仪、声呐等, 需要利用波动方程来计 算和优化仪器的性能。
声音信号处理
在声音信号处理中,如 音频压缩、降噪等,可 以利用波动方程对声音 信号进行分析和变换。
数值解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 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二维波动方程, 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
二维波动方程的应用
声波传播
在声学领域,二维波动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声波在 固体、液体或气体中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传播
在地球物理学中,二维波动方程可以用来模拟地 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和散射。
电磁波传播
在电磁学领域,二维波动方程可以用来描述电磁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物理背景
波动方程基于物理原理,如牛顿第二定律和弹性力学 等,用于描述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和变化。
建立过程
通过将物理原理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可以建立二维波 动方程的数学表达式。
二维波动方程的解法
分离变量法
通过将二维波动方程中的空间和 时间变量分离,将问题简化为求 解一系列一维方程。
傅里叶分析
利用傅里叶变换将时间和空间域 的函数转换为频率域的函数,从 而简化求解过程。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章(波动)
第二章 波动方程
第二章 波动方程
§1 §2 §3 §4 §5 方程的导出及其定解条件 一维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 半无界弦的自由振动问题 高维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 混合问题的分离变量法
数学物理方程
第二章 波动方程
§1、方程的导出及其定解条件
一、弦的自由振动方程的建立
问题:均匀柔软且拉紧的细弦, 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微小横振动, 求不同时刻弦线的形状。
2u u 0
u f1 ( ) f 2 ( )
数学物理方程
第二章 波动方程
代回原变量:
利用初始条件:
u f1 ( x at) f 2 ( x at)
u( x,0) f1 ( x) f 2 ( x) ( x)
数学物理方程
第二章 波动方程
几个相关概念
1 1 x at u ( x, t ) ( x at ) ( x at ) xat ( )d 2 2a
t
t
P( x, t )
依赖区间
x x1 at
x x2 at
x at
t
x at
x
决定区域
当gi (t ) 0时,表示该端点处弦是固定的
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端点处弦所受的垂直于弦线的外力,
即T sin
u 具体为: x
x a
当g(t ) 0时,表示弦在该端点处可自由滑动
x a
u T x
u x
x a
g (t )(a 0或a l )
0或
x a
g (t )(a 0或a l )
------齐次方程
数学物理方程
(张三慧教材)波动与光学Y第2章
式中 2 2 2 x y z
2 2
u t
2
2
0
称为 拉普拉斯算子
建立弦微小振动的波动微分方程
15
F2 cos 2 F1 cos1 0 2 d y F2 sin 2 F1 sin 1 dx 2
2和1很小
COS 2 COS1 1
看出t或x每增加T或λ,相位重复出现,反映了时间和空间的周期 性。
例: 已知:图示为波源(x=0处)振动曲线 且波速u=4m/s, 方向沿x轴正向. 求:t=3s时波形曲线(大致画出) 解:
y(cm)
11
0.5
0 y(cm)
1 2 3 4
t(s
u=4m/s
0.5
-0.5
0
4
8 12
x(m)
-0.5
T 2) t0 4
T 3) t0 2
2 y A cos x T 2 y A cos 4
T 2 y A cos 2
9 ------ t=0 时各质点的位移
x
x
t0 = T 波形恢复原样 而在一个 T 内波形向右移动了 T 这个物理量从时间 上反映了波的周期性
相位差 20 10 2
r2 r1
2n
( n = 0 1 2……)
A A1 A2
A A1 A2
加强
2n 1
减弱
24
二、驻波
两列相干波,振幅相同, 传播方向相反(初位相为 0) 叠加而成驻波
25
2 y1 A cos t x 2 y2 A cos t x
大学物理第二章 行波波动方程
除了取决 t o 外,
还应与质元的位置坐标有关
下面来写出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假设一平面简谐波在理想的、不吸收振动能量的 均匀无限大媒质中传播。
波传播的速度为 u ,方向如图 u
●
o
x
选择平行波线方向的直线为 x 轴。
u
●
o
x
在垂直 x 轴的平面上的各质元(振动状态相同),
即应变,则有
K 叫体变弹性模量,它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表示压强的增大总导致体积的减
§2.1 行波
一. 机械波的产生 1.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振源 作机械振动的物体——波源 媒质 传播机械振动的物体 在物体内部传播的机械波,是靠物体的弹性形成的, 因此这样的媒质又称弹性媒质。
什么是物质的弹性?
机械振动是如何靠弹性来传播呢?
T
将上式改写
u
表明:波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媒质 某一点的“完整波”的个数。
4. 波速 u
振动状态或振动位相的传播速度,也称相速度
波速的大小决定于媒质的性质,
(1) 固体中的横波
(2) 固体棒中的纵波
u
G
u E
G — 切变模量
E — 杨氏弹性模量 — 体密度
∵G < E, 固体中 u横波 <u纵波
a
2. 表达式也反映了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y( x x,t t) y( x, t)
x ut
y
o●
u
t
ut
●
●
x
x x x
y Acos( t 2 x )
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或波动方程是重要的偏微分方程,主要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波动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如声波,光波,无线电波和水波。
波动方程是从声学,物理光学,电磁学,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和其他领域中抽象出来的。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例如D'Alembert,Euler,daniel bernoulli和Lagrange,在研究乐器和其他物体中的弦振动时对波动方程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1746年,达朗伯(D'Alembert)发现了一维波动方程,而欧拉(Euler)在接下来的10年中发现了三维波动方程。
一维波动方程可以推导如下:一系列质量为m的小颗粒,相邻颗粒通过长度为h的弹簧连接。
弹簧的弹性系数(也称为“顽固系数”)为k:
从上面的形式可以看出,如果F和G是任意函数,则它们以以下形式组合必须满足原始方程式。
上述两项分别对应于两行行波(“线”和“动作”中的谐音器)-F表示通过该点(点X)的右行波,G表示通过该点的左行波。
为了完全确定f和g的最终形式,应考虑以下初始条件:波动方程的著名D'Alembert行波解,也称为D'Alembert 公式,是通过进行以下运算获得的:在古典意义上,如果然后。
但是,行波函数f和g也可以是广义函数,例如Diracδ函数。
在这种情况下,行波解应视为左行或右行中的脉冲。
基本波方程是线性微分方程,也就是说,同时受到两个波的点的振幅是两个波的振幅之和。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将一系列波动分解为其解决方案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另外,可以通过分离每个分量来分析波,例如,傅立叶变换可以将波分解为正弦分量。
第二章 波 动 方 程
解. 由例1,仅需计算推迟势
f ( x, t ) 延拓到 x < 0, 使得
数即可。而由命题1知,只要 ( x), ( x), F ( x, t ) 是 x 的奇
函数。 为此,只需要对
( x), ( x), f ( x, t ) 关于
x 作奇延拓。
( x), x 0, ( x) ( x), x 0. ( x), x 0, ( x) ( x), x 0. f ( x, t ), x 0, t 0, F ( x, t ) f ( x, t ), x 0, t 0.
当
1 2a
x at
x at
( )d
0
t
x a ( t )
x a ( t )
f ( s, )dsd .
x at 0, x 0 时,有
1 2 1 2a
u ( x, t ) [ ( x at ) ( x at )]
1 2a
得到新定解问题的解
U ( x, t ) [( x at ) ( x at )]
1 2
1 2a
x at
x at
( )d
限制在 0
1 2a
t
x a ( t )
0 x a ( t )
F ( s, )dsd ,
数理方程第二章分类行波法线性叠加-1
u x, y
4
3x y
2
3f '1 3x2 f ' 2 2x 0 2
4
x y
双曲型方程
u u 2 2 2 0 (d y ) (d x ) 0 0 4 11 0 2 2 x y
2 2
椭圆型方程
u 2 u a 2 t x
2
(dy) 0 0 4 1 0 0
2
2
抛物型方程
例1、方程
2u 2u 2u ( A B) AB 2 0 2 x xy y
1 1 u x, t [ x at x at ] 2 2a
x at x at
解得
d
—达朗贝尔(D’Alembert)公式.
考虑 u2 g( x at ) 的物理意义
u2
g( x )
u2 x
a 2
a
a
t=0
u2
1 x at ( )d b. 只有初始速度时: u ( x, t ) x at 2a 假使初始速度在区间 上是常数 ,而在此区间外恒等于0
u( x, t ) 1 ( x at ) 1 ( x at )
结论:达朗贝尔解表示沿x 轴正、反向传播的两 列波速为a波的叠加,故称为行波法。
2
AC
称其为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判别式
它的特征方程为 ( x, y) 0
Auxx 2Buxy Cu yy Dux Euy Fu G, (*)
双曲型方程
A( xdy C dx , y) 0 2 Bdxdy 椭圆型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 线变
l
F
S
l
F
一段固体棒,当在其两端沿轴的方向 加以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外力时, 其长度会发生改变,伸长或压缩视二者方向而定。 以F 表示力的大小,以S 表示棒的横截面积,
则叫F∕S 叫做应力,以 l 表示棒的长度,
以 Δl 表示在外力 F 作用下的长度变化。
则 Δl∕l 叫相对长度变化,又叫应变
如无线电波、光波、等
虽然各类波的本质不同,各有其特殊的性质和规律, 但在形式上它们也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如都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都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或衍射等现象。
§2.1 行波
一. 机械波的产生 1.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振源
媒质
作机械振动的物体——波源
传播机械振动的物体
在物体内部传播的机械波,是靠物体的弹性形成的, 因此这样的媒质又称弹性媒质。 什么是物质的弹性?
P
x
x0
y0 A cos( t a )
P 点振动的位相要比 o 点落后 x2π ∕ λ
t 时刻o 点质元的振动位相:
t 时刻 P 点质元的振动位相:
t a
t a
2
x
y
x
o
● ●
u
P
x
x0
y0 A cos( t a )
t
a
y A cos( t
2
x a )
2. 表达式也反映了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y( x x,t t ) y( x , t )
x ut
y
● ●
t
u
ut
o
x
x x
●
x
y A cos( t
2
x a )
3. 沿负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3) 弹性绳上的横波
(4) 流体中的声波
u
T
u
k
0
T— 绳的初始张力, — 绳的线密度
k—体积模量, 0 —无声波时的流体密度
理想气体:
u
RT
= Cp/Cv , — 摩尔质量
§2.2 简谐波
如果媒质中所传播的是简谐振动,
则媒质中各质元均作简谐振动, 则相应的波称作简谐波,又叫正弦波。 平面简谐波:波面是平面的简谐波。 球面简谐波:波面是球面的简谐波。
T
u
表明:波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媒质 某一点的“完整波”的个数。
4.
波速 u
振动状态或振动位相的传播速度,也称相速度
波速的大小决定于媒质的性质, (1) 固体中的横波 (2) 固体棒中的纵波
u
G
u
E
G — 切变模量
E — 杨氏弹性模量 — 体密度
∵G < E, 固体中 u横波 <u纵波
2.3 物体的弹性变形
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 形状或体积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这种变化统称为形变 当外力不太大因而引起的形变也不太大时, 去掉外力,形状或体积仍能复原。 这个外力的限度称作弹性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外力和形变具有简单的关系, 由于 外力施加的方式不同,形变可以有以下 几种基本方式: 线变 切变 体变
以 V 表示原体积,ΔP 表示压强的改变,
K 叫体变弹性模量,它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 - ”表示压强的增大总导致体积的减
§2.1 行波
一. 机械波的产生 1.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振源
媒质
作机械振动的物体——波源
传播机械振动的物体
在物体内部传播的机械波,是靠物体的弹性形成的, 因此这样的媒质又称弹性媒质。 什么是物质的弹性?
在媒质中沿波传播方向,每隔一定距离,
媒质的质元的振动状态在各时刻都相同
----质元的振动同相 表明波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引入波长的概念来描述波在空间上的周期性。
λ
2.
波长 λ
λ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同相质元之间
的距离叫做波长。记作 λ 从外形上看, 横波的一个波长中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机械振动是如何靠弹性来传播呢?
2.
机械波的传播
按质元振动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波划分为 3. 纵波和横波 横波 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如细绳中传播的波 纵波 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波。 如弹簧中传播的波以及声波
波传播是由于质元的形变,
对横波、纵波来说, 质元发生形变情形是什么样的呢?
2
u
y A cos( t kx a )
波数
y A cos( t
2
x a )
讨论
1. 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1) 当 x 一定时,
即对于某一确定位置( x=x0 )的质元。
y A cos( t
2
x0 a )
波函数给出了x=x0 处质元作简谐振动的表达式
波的时间上的周期性和空间上的周期性 是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就表现在: 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某一确定的振动状态,也即 某一确定的位相,所传播的距离正好是一个波长。 如果以 u 表示振动状态或振动相的传播的速度, 则这一联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u
T
这是表示波的基本特征的重要公式
u
将上式改写
u u
●
y
o
x
已知平面简谐波沿 x 轴正向传播,
x 轴上质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用 y 表示 设 t 时刻位于原点 o 的质元的振动表达式为:
x0
y0 A cos( t a )
y
● ●
u
P
o
x
x0
y0 A cos( t a )
由假设,在振动传播过程中,媒质并不吸收 振动的能量,所以各质元的振动的振幅相等。 则当 o 点质元的振动以波速 u 传到任一点P 时 P 点质元将以相同的振幅和频率, 重复 o 点质元的振动,
y A o -A → u
2
x a )
t
λ λ
x
波形曲线上波峰或波谷的纵坐标的绝对值 等于波的振幅,表示质元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波形曲线上两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等于一个波长,表示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
球面波
二.描述波的物理量
1.
周期 T、频率 ν
波是机械振动的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 媒质的各个质元都在平衡位置附近作机械振动。 由于振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 所以波也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 即每隔一定的时间,媒质中各质元的 振动状态都将复原。 媒质中振动状态复原时所需的最短时间, 也即质元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叫波的周期, 周期的倒数叫频率。
于“下游”某处出现---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4) 在媒质中沿波传播方向,相隔一定距离 存在同相质元----质元的振动状态相同
5.
波的几何描述 波的传播是振动的传播而非质元的迁移, 由于振动状态常用位相来表示, 所以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用位相的传播来说明。
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媒质中各质元的位相的关系 以及波传播的方向,常用几何图形加以描述。
T
T
波函数还有其它形式
2 y A cos( t x a ) ,u T T
2
x y A cos( ( t ) a ) u y A cos(2 ( t x
) a )
令 k
t x y A cos(2 ( ) a ) T
波线: 用带箭头的线表示波传播的方向。 波面: 媒质中振动位相相同的质元组成的曲面。 波前: 波源开始振动后,在同一时刻,振动到达的 各点构成的面,显然是一个同位相面, 由于这一波面在波传播方向的最前方, 所以又叫做波前或波阵面。
根据波前的形状不同,
波可分为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
波面
波 线
平面波
第二章
§2.1 行波
波动学基础
一.机械波的产生 二.描述波的物理量
§2 .2 平面简谐波
一.波函数 二.波动曲线
§2 .3 波动方程
作业:2.3、 2.6、2.7
第二章
波动学基础
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叫做波动
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如声波、水波、地震波等 变化电场或变化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
施力面积相互错开而引起的材料角度的变化 ф, 叫切变的应变。 d
D
F
⑵ 切变
S
F
S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F
F
在弹性限度内,切变的应力也和应变成正比。
F d G G S D
G 称作切变弹性模量。由材料的性质决定。
⑶ 体变
P
V
V P K V
一块物质周围受到的压强改变时, 其体积也会发生改变,如图, 以 ΔV∕ V 表示相应体积的相对变化, 即应变,则有
下面来写出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假设一平面简谐波在理想的、不吸收振动能量的 均匀无限大媒质中传播。
波传播的速度为 u ,方向如图 u
o
选择平行波线方向的直线为 x 轴。
●
x
u
o
●
x
在垂直 x 轴的平面上的各质元(振动状态相同), 它们在同一时刻对各自的平衡位置有相同的位移。 因此,对于平面波来说只需知道 x 轴上各质元的 振动状态就可以了。 即:平面波的波函数给出的是 x 轴上各质元 的振动表达式
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