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资料1.doc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1、信息(information)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象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系统(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特性:客观性、实用性、可传输性、共享性、时效性2、数据(data)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资料,它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的组合。
3、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4、土地信息的特征、区域分布性、多维性、时序性、数据量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动态性5、土地信息单元是指土地信息的最小载体,是信息管理的基本空间单元。
地籍单元:地籍信息的最小载体,也是地籍管理的最小单位,如地块、宗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单元:“图斑”,指处在同一图幅、同一末级控制区内、属同种所有制性质和实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有相对稳定的实物界线的地块的图上表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单元:土地利用区,即规划控制的以某种特定土地用途为主的用地区域。
土地质量评价单元:网格、均值地域或宗地等。
6、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7、土地信息系统—分类按照应用领域分类: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评价信息系统、房地产交易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与规划信息系统等。
按照管理的地域范围分类:国家级土地信息系统、省(自治区、市)级土地信息系统、地(市)级土地信息系统、县(市)级土地信息系统。
按照设计目的分类:基础土地信息系统和应用土地信息系统。
8、土地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联系和区别联系GIS 与LIS 都是空间信息系统。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管理知识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国土工程” (土地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涉及到计算机技术、 GIS技术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等,是一项技 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
二、基础和依据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l002—93,《土地利用现 状调查地(市)级汇总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1003—94,《土地利用现 状调查省级汇总技 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160-1997,《1:500、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791-93,《1:5000、1:10000 地形图图式》
三、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调 查 ( 3)
â µ ô² Í Ò µ é Ú µ ¤ô Ä Ò ¹ ³
1£ 1Í Í µ Ï ² Í º ò Á × ê é ¼ 1£ 1Í ²²Ì º Í º ò Ö õ ³Ï ¼
ê é ¨Ê Ï ² Ì Õ
ý Ý ã Ü Ê ¾ » ³
× ¢ ç Ï ¡ Ï Ð Õ Ç Ó ² Í µ À à » Í ¼ ± þ ø ò » ¬ × ´ æ ý ³ Æ í × ¢ ç Ö ¨ô ¤ » » ¬ × ´ æ ý ³ Æ í Ï ¡ Ï ²È Ê µ Î ² Í µ À à » Í ¼ ± × ¢ ç Á × û Ã Ö ´ ¼ Ï ¡ Ï Í µ À Ó Ï ³Í
2.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方法
2)图形发生变更的 图斑的采集
只矢量化新增加的线 划 建立起变更图斑的拓 扑结构和属性结构
土地利用调查系统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
1.农业环境信息系统是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模拟模型技术等为支撑而建立的。
2.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应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的、动态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数据输入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查询与检索、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更新。
4.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地理信息系统所用的数据源、数据结构和表示方法,是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是系统的操作对象。
5.农业资源信息数据源是指建立GIS数据库所需要的和所能用的各种类型数据的来源。
包括地图、RS数据、其他数据。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表示形式。
包括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综合、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被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主要内容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和经济文化等要素,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它拥有固定的用途对象,侧重某一方面,以内容适应于专题要求为其特色。
强调它的“个性”。
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6.遥感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释,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7.遥感特点:①遥:遥远成像,近垂直投影,完整清晰。
②快:资料获取、更新快。
③真:地物成像连续逼真、制图、精度高。
○4广:影像覆盖范围广,不受国界和自然条件限制,可覆盖地球上任何地区。
8.遥感技术系统包括:○1遥感平台(飞机、卫星)○2传感器○3图像接收处理○4分析判读9.遥感类型: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10.常用遥感数据:美国陆地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美国NOAA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加拿大雷达卫星和印度遥感卫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资料,中巴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等。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开发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建设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有些市、县开始研究建设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有些公司开发地籍和估价等信息系统软件;1994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组织新技术示范基地专家组,以促进土地管理信息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提出建设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运行环境包括操作系统、硬件、地理信息系统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95/98;Windows NT,Unix,如Solaris等;硬件:PC机、工作站、服务器,如PCServer,SunServer和大型机等;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MaPInfo,MGE,SICAD等;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te,Informix,SQL Server,Access等;土地管理的目标目标分析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面对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土地管理的目标可以理解为:·一级目标:切实保护耕地,实现中国土地养活中国人;·二级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生产力;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三级目标:土地作为重要资产,可保值增值;盘活土地资产,协助企业经营;以土引资,以地生财,促进经济发展;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土地管理服务的;它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开发土地信息资源,支持土地管理的业务运行、专题管理和战略决策;支持土地科技、土地工程和地产市场的各项活动;支持国民经济调控和国家管理的有关决策;具体为:·科学存储土地信息,适时更新图件数据和文档;·查询检索,掌握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状况;·数据处理,支持土地管理的操作运行;·信息支持,开展专题管理活动;·分析研究,提供土地、管理、生态和经济的辅助决策;·土地工程指标、方案拟订和工程设计,支持土地开发和土地保护的论证和监测;·数据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土地管理目标在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和县市各级也有差异;土地管理的层次目标如图所示,土地管理及其信息系统都有三个层次的工作:操作运行、专题管理和战略决策,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各层次的目标和功能有较大差异;即越往基层操作运行的比例越大,越往高层决策和控制的职能越强;图国家土地管理的层次土地管理的操作运行指土地管理的具体实施;它依据统一制定的规范,主要在市、县、乡、镇进行;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监测、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征地、土地评估、土地市场管理、土地监察等;其数据流以当地的横向流动为主;即用当地的图件,数据和档案文件,完成当地的土地管理任务;专题管理是国家、省、市和地级土地管理局的主要职责;实际上每项土地管理的业务运行都有专题管理;它的通常流程是:提出任务、论证立项、选点试验、总结经验、确定标准、制定规范、培训人员、推广展开、健全制度和验收汇总等;专题管理的数据流以纵向为主,有上有下;战略决策是土地管理的高级活动,数据流纵横交错;1.国家级土地管理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务院士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规定土地分类标准,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在全国实施;负责办理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登记发证;编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规定年度和区域的限制指标;控制建设用地总量,规定年度和区域的控制指标,对耕地实施特殊保护;组织耕地的易地开垦,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征用下列土地:·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2.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土地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本辖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权限内的,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本辖区的乡镇企业用地标准、耕地以外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审批建设用地,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3.地市级土地管理审查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再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4.县市级土地管理实施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负责编制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由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国家征用的土地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以—亡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审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用地和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法加办审批手续,依法收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些用地、越权批准的用地、侵占和挪用的被征用土地及处理非法占用土地等;综上所述,国家级负责全国土地管理的战略决策、制定全国土地管理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及行业规划、编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和大片土地的重要项目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法规和国家规定对辖区内的土地实施行业管理、编制本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市及县规划、规定征地补偿标准、批准占用耕地项目;地市审查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再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审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的市直接对全市土地实施管理,尤其是市区土地的产权、产籍、规划、征地和审批等;县是全面实施土地管理的基础层次,大量的操作运行级的土地管理工作主要是在县级进行的,如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土地整理、土地征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保护等;土地管理业务分析我国的土地管理模式是政府依法管理土地,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开源节流,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一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土地统计制度、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重建、扩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土地管理业务分析将土地管理的职能范围分解为业务活动过程和业务活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等;调查用图的比例尺为:农区-1:l万,重点林区-1:万,一般林区-1:5万,牧区-l:5万或1:10万;工作中还需要相应比例尺的航摄像片或影像平面图;工作步骤如图所示;地籍调查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勘丈,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地籍调查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调查的单元是宗地,它是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也称为一宗地;权属调查完成后,必须对调查成果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核和分类处理;质量审核又包括自检和审核;质量审核将为地籍测量和今后的地籍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准备-外业调绘-内业转绘-土地面积量算-土地利用现状图编绘修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编写-检查验收和成果归档-结束图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流程图准备-权属调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勘丈-分类统计-成果归档-建立数据库-结束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如图所示;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包括坐标系选择、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加密控制网布设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地籍勘丈即地籍碎部测量,主要是测定界址点位置,之后再制作地籍图、求算宗地面积、制作宗地图;地籍测量的方法有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勘丈法;界址点测量有解析法测定界址点的位置和勘丈法确定界址点的位置等;地籍图的内容包括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和地物要素等;土地登记土地登记是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土地他项权利指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以外的土地权利,包括抵押权、承租权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土地登记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根据土地使用权、所有权性质,向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土地他项权利拥有者、集体土地使用者分别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和集体土地使用证;国家设土地归户卡和土地登记卡,存在土地管理局;土地登记发证的工作分为几个阶段和若干步骤:登记申报、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或者更新土地证书;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是根据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划分土地等级,为全面地、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地利用土地,为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土地等反映全国土地的地域差异,其顺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排列;土地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其顺序在各城镇内部统一排列;城镇土地定级的原则有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地域分异原则、级差收益原则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等;土地估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经济屑性和收益状况,对土地使用权在某一期日的价格进行综合评定;土地估价的目的是为保证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以及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偿出让或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加强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管理,促进正常交易,为全面、科学、合理地使用城镇土地提供依据;土地估价主要是基准地价评估和宗地地价评估;基准地价评估是按城镇土地级别或均质地域分别评估出级别的或均质地域的商业、工业和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使用权在某一期日的单位面积平均价格;它以城镇为整体进行;基准地价评估有两条途径,一条以土地定级为基础,土地收益为依据,市场交易资料为参考;另一条则用土地条件来划分均质地域,用市场交易价格等进行评估;宗地地价评估的是城镇内某一宗地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按评估目的可以分为宗地标定价评估、出让底价评估和宗地交易价评估等;它们的评估有两条途径,一条利用基准地价评估结果,采用系数修正法进行评估;另一条则利用调查的有关资料,采用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剩余法或成本逼近法等进行评估;其中宗地估价工作流程如图所示;准备-接受估价委托-拟订估价计划-确定估价对象-收集及分析资料-选择估价方法-确定估价额-编写地产估价报告书-结束图宗地估价流程图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是进行土地利用管理及其他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又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服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一般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总体规划编制修订管理、审批公布管理和实施管理三个方面;编制修订管理是前提,审批公布管理是手段,实施管理是目的,后者也是日常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般归于土地利用管理及其他工作之中,如农田保护规划归于农田保护管理,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规划归于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管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广义上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范畴,规划指标分解至中期和年度用地指标即土地利用计划;现阶段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己从规划管理中相对独立出来,包括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两大部分;制定计划一般又分为计划编制、计划分解下达、计划协调修订等内容;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性的安排,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般采用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层层反馈的规划体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特点,其工作程序可以分为4个阶段和若干步骤;1准备阶段1工作计划制定,包括规划任务确定,规划时间安排,规划经费、人员安排等;2工作方案拟定,包括规划目的的明确,规划内容的明确,规划方法的明确,规划技术路线的明确,规划工作步骤的明确等;3经费落实;4队伍组成,包括领导小组、工作班子、联络员等;2调查研究分析阶段1调查收集各种资料·土地利用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各类用地的土地利用率资料产率资料、历年土地利用调整和布局资料等;·测绘资料;·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部门发展规划及用地计划资料;2土地利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率分析、土地生产状况分析、土地生产率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和土地利用布局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等;·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研究,包括土地条件分析、气候条件分析、水资源条件分析、经济条件分析、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后备资源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潜力计算分析等;·土地需求分析,包括人口现状和预测、劳动力现状和预测、基本食物生产现状和预测、农产品工业现状和预测、农产工业原料及用地现状和预测、各部门经济发展和占地规模预测、各种建设用地现状和预测、各种园地现状和预测以及各种土地需要量的预测等;3确立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3编制规划方案阶段1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土地开发、复垦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确定用地规划指标:常规方法——部门协商法,土地评价——规划的数学模型;·各类用地优先顺序;·土地利用的限制条件;·制约因素;2土地利用调整指标依据拟定·土地利用调整指标原则的拟定;·土地利用调整指标方法拟定;·用地指标平衡表编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概略计划编制;·土地利用调整指标供选方案提出;3用地分区研究·用地分区依据和原则;·用地分区结构和类型;·用地分区程序和方法;·用地分区与拟定用地指标初步结果相互对照与修正;·各用地区土地利用原则的拟定;·用地区的核实;4实施规划措施研究5规划的综合、协调、论证研究·规划的综合;·规划的协调——包括部门协调,地区协调层间协调等;·规划的论证;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表编制;·编写总体规划报告;4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上报审批;·公布;·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提出;·土地利用分析;·各种方案比较和确认;·编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上报审批和公布;2.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中期计划5年和年度计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化,也是总体规划的实施计划;按照土地利用计划编制和管理的一般特点,该项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土地利用计划编制阶段:编制计划采用上下结合,多次反馈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准备工作、申报用地计划、编制计划草案、汇总、综合平衡等;第二阶段:计划分解下达阶段;3.基本农田保护结合实际情况,确立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划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实行目标管理,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保证地域内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过程如下:1应保护的基本农田面积计算·应保护的粮田面积计算;·应保护的棉麻田面积计算;·应保护的蔬菜基地面积计算;·应保护的其他农田面积计算;2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划定·保护片和地块确定;·土地所有使用单位意见征求;·现场界线划定,界标树立;3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整理·村级保护片、块登记表建立;·村级保护片、块分布示意图绘制、编号·承包户保护承约签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表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规定制定;4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禁止占用;·禁止挖土、取沙、堆放、建坟、污染;·禁止改变用地类型或荒芜闲置;·鼓励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政府层层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5监督处罚·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处罚办法;4.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管理1土地整理管理土地整理是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和治理;它是国家干预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般分农村土地整理和城市土地整理;农村土地整理又分解为:土地整理规划和计划;土地整理公告——修订;土地整理准备——停止新建、增建、采土石,拆除土地改造物或坟墓;土地分配与异议处理——包括登记公告、分配公告、权属纠纷处理;土地整理实施;违法行为处罚;2土地开发管理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包括对荒山、荒滩、荒水和荒地,采取工程或其他措施,使其变为可利用的农用土地并加以利用;其业务流程为:申请开发、签订合同、发许可证、完成验收、登记发证;3土地复垦管理土地复垦管理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掘、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它包括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计划、复垦项目管理、复垦土地产权管理、土地复垦的监督检查和土地破坏的防止和控制等;建设用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是对所管辖行政区域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的征用、划拨和出让,实施统一管理,承办由同级政府审批的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指导、监督、协调各部门的建设用地,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建设用地管理的行政法规、技术政策和经济管理办法,负责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监督;建设用地按其利用方式的不同,分为农业建设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按照土地权属性质,投入资金来源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非农业建设用地又可分为国家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和外商投资企业用地;1.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审批的大体流程如下:1用地单位申请用地:用地单位应持县以上有关部门及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向当地人民政府土地部门提出用地申请;2选址定点:土地管理部门,依据上级下达的年度用地占用指标及批准给用地单位的用地计划,依据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建设项目的合理地点;3批准用地:建设选址定点后,进行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总平面图布置;用地单位持上级有关部门初步设计批文和工厂企业设计图件等材料,向土地管理部门正式申报用地,并按审批权限逐级报批;4落实各项补偿、安置方案,签订用地协议;其标准参照国家建设用地费用补偿的有关条款,并承担农业用地的农业税;5取得用地:项目用地批准后,政府发给建设单位建设用地批准证书,在有关单位的参与配合下,土地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文件,到现场划拨土地,打桩,放线;2.国家建设征用划拨土地国家建设用地是指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所需要的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工矿区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用地和特殊用地等;根据新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建设用地占用农地审批流程如图所示;土地市场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权抵押等;1.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1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基本流程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基本流程为报批审核、具有审批权限的人民政府批准、签定出让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登记发证等;2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3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是在指定期限内,由符合指定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以书面投标的。
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农业管理系统构成框图示例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开发流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
系统分析
系统总体方 案设计
系统技术 方案分析
系统实施
系统评价 与维护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包括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系统技术方案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维护等6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系统分析 (1)用户类型与需求分析 (2)可行性分析
2.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设计 (2)软硬件选择
3.系统应用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加以提取
4. 系统的组织实现 按照软件设计的方法实现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框图示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
接 受 任 务
可 行 性 分 析
系统分析
信息调查 功能分析 信息分析
总体方案设计
系统目标 总体框图 逻辑模型 实施方案
技术方案设计
系统实施
物理模型
信息采集
系统配置
系统开发
技术路线
软件研制
方案确定
设备配置
运行评价
用 户 评 议
试 运 行
系 统 测 试
讨论
03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分类
1.土地资源信息系统
2.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5.肥料资源信 息系统
3.水资源信息 系统
4.农业气候资 源信息系统
6.农业种质资 源信息系统
02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的构成与开发流程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开发流程
农业信息系统.docx
农业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农业信息科学:以农业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农业生产活动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等具有明确的时空尺度和定位含义的农业信息的输岀与决策,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活动信息变化规律的科学。
2.农业资源信息系统(ARIS):是农业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以农业资源和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农业资源及其利用信息为对象。
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支撑,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的计算机系统,四一个功能强大的、复杂的、综合性的高新技术体系。
3•拓扑关系:指表示空间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即点、线、面等实体之间的空间联系。
4•数字化:主要是把传统的纸质或其他材料上的地图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图形数据的过程。
5•叠置分析:指空间信息的合成叠置,就是把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和同一投影的两幅或者多幅以上的图层重叠在一起,产生新的图层或空间位置上新的属性。
6•缓冲区分析:根据数据库中的点、线、面实体,在其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区多边形。
7.DTM和DEM:数字地面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
8.精确农业:就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化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技术与地理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害虫、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和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并在GPS和GIS集成系统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的信息化农业。
填空:1•农业资源要素的数据表达如同地理数据的表示,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时间信息。
2•空间数据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
3•地图资料的预处理包括检查、修改、漬绘、坐标网络调整、制图综合等。
4•农业资源数据可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土地信息系统
第一章土地信息系统概述1.土地信息系统: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土地信息为决策机构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数据标准化的几种方法3.数据模型,数据结构矢量型,栅格型,矢栅混合型(线目标数字化在栅格内获取样点)4.1962年,在加拿大政府土地资源调查机构中开始了地图数字化的试验,利用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LIS。
5.分布式信息处理模式分布式处理是将不同地点的,或具有不同功能的,或拥有不同数据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在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控制下,协调地完成大规模信息处理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6.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选择题)地籍管理、土地定级估价、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耕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土地整理、土地电子政务等第一章土地信息数据输入输出1.土地数据的地理基础地理基础是土地数据表示格式与规范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统一的分类及编码系统各种来源的土地信息和数据在共同的地理基础上反映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关系特征。
2.地图空间数据的输入方法输入方法:数字化仪、扫描仪、摄影测量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
3.数字化定标器的工作方式点式:按一下定标器的某个键,可将定标器在数字化板上标识的点位,以x, y坐标的形式送入微机。
开关流式:按住定标器的一个键并移动定标器,可将定标器在数字化板上标定的位置,以x, y坐标串的形式连续送入微机。
放松按键,鼠标器便停止工作。
连续流式:送入一条连续流式指令,只要定标器接触数字化板,便可将定标器在数字化板上标识的位置,以x, y坐标串的形式连续送入主机。
只有当定标器离开数字化板时,它才停止工作。
步进式:送入一条步进式指令,按住定标器的一个键并移动定标器,数字化仪便按一定的距离间隔向微机送入x,y 坐标串。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1,信息是向人们或其他主体(动物、电脑等)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事实,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数据是对现实世界状况的数字符号记录。
信息是经过重新组织的、能揭示现实世界内在机理的并有利于研究工作的数据。
2,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的可知性和可度量性,信息的可转换性和可传递性,信息的可存储性和可处理性,信息的动态性、时效性和共享性3,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4,土地信息的基本特征区域性海量性时态性5,土地信息系统概念(Land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土地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土地信息,为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6,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数据处理数据的存储与组织空间查询与分析图形与交互显示7,数据获取的方式和手段获原始数据采集地图数据采集综合数据处理8,土地信息的表达方法⏹用文字和数字表示:靠山屯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7.80%,林地占37.32%,草地占……⏹用专题地图表示:定点符号法,点值法,线状符号法,等值线法,范围法,质底法,定位图表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运动线法⏹用专题图像表示:⏹用多媒体表示:语音、流媒体、数码照片等表达9,土地信息的表达过程10,数据建模是把现实世界的数据组织为有用且能反映真实信息的数据集的过程。
11,数据建模过程首先选择一种数据模型来对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组织;然后,选择一种数据结构来表达该数据模型;最后,选择一种适合于记录该数据结构的文件格式。
LIS中常用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
12,地理信息可视化是将地理信息数据转换为人们容易理解的图形图像方式。
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现在已经可以用丰富的色彩、动画技术、三维立体显示及仿真等手段,形象地表现各种地形特征。
土壤资源资料
土壤资源
一、背景介绍
土壤资源是地球上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它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土壤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土壤资源种类繁多,包括红壤、黄壤、黑土等不同类型。
2.肥力:土壤资源中富含有机质、无机盐、微生物等物质,为作物提
供养分。
3.通透性:土壤资源的通透性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水分流动等。
三、土壤资源的分类
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 耕地土壤: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壤,如黄壤、红壤等。
- 林地土壤:适合树木生长的土壤,如森林土壤、林地土壤等。
- 草地土壤:适合草本植物生长的土壤,如草原土壤等。
四、土壤资源的价值
土壤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1. 农业生产:土壤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
2. 水土保持:良好的土壤资源有助于保持水质和减少水土流失。
3. 环境保护: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五、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情况合理施肥,保证土壤肥力。
2.栽培轮作: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减少土壤疲劳。
3.水土保持: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六、结语
土壤资源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增强对土壤资源的认识,积极参与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最新农业信息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第一节气候资源信息系统一、概述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
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1、确定研究的目的2、准备工作3、数据库的建立、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5、成果输出(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3、TG分布图的生成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一、概述(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二、应用模型(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1、目的与原则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采用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成不同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
2、分类体系及命名分类体系。
不同大小的制图比例尺表示命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符合命名法3、类型的划分的基本步骤(1)地图要素层的预处理(2)要素层的叠加和边缘处理(3)土壤资源类型统计与类型图的显示(二)土壤资源评价概述1、评价目的与类型(1)目的。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壤数据库建设流程与方法(第一部分)-
(6) 地貌类型分区图
来 源:农业部门 比例尺:1/5万 介 质:纸图 用 途:提取地貌类型界线及 数据
根据现有资料编绘,如果评价 指标体系中不选用“地貌类型”则 此图可省
(7) 耕地地力调查点位图
来 源:本次调查 比例尺:1/5万 介 质:纸图 用 途:提取耕地地力调查点位置
如果采样时调查表有GPS定位数据,则可利用本软件的添 加XY数据工具,将调查表直接转换为点位图,不再需要纸质点 图位。
(4) 土壤图
来 源:农业部门 比例尺:1/5万 介 质:纸图 用 途:提取土壤类型 界线(土种)
(5) 农田水利分区图
来 源:水利部门 比例尺:1/5万 介 质:纸图 用 途:提取农田水利相关指标的分区界线及数据
与水利局合作,根据灌溉条件、灌溉保证率、灌溉模数、 排涝模数、抗旱能力、排涝能力等指标(根据各县评价指标 体系确定)编绘
1 资料收集规范
收集 登记 完整性检查 可靠性检查 筛选
分类 编码 整理 归档
2 图件资料
➢ 地形图 ➢ 土地利用现状图 ➢ 行政区划图 ➢ 土壤图 ➢ 农田水利分区图 ➢ 地貌类型分区图 ➢ 耕地地力调查点点位图 ➢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点位图 ➢ 其它图件根据评价指标确定
(1) 地形图
来 源:测绘部门 比例尺:1/5万 介 质:电子或纸图 电子图格式:ArcInfo、MapInfo等 用 途:提取河流、道路、等高线等地形要素
工作目标确定
耕地评价:
耕地地力评价
评价指标体 系建立
…
作物适宜性评价
测土配方施肥应用:
县域配方推荐 单元施肥推荐
资料收集
基础数据库建设
空间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在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地图投影::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空间分析:是基于土地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是指接近、毗邻、符合、交叉和其他模式的拓扑关系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层次模型:用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结构组织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的铅垂距离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经纬度用表达的属于常见地理对象拓扑关系的是:相邻、重合、连通土地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库。
属于按变形性质分类的投影:等角投影、等积投影、等距投影数据库领域常用的数据模型的是:关系模型、网状模型、面向对象模型高斯-克吕格投影是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地理坐标系的坐标单位是:角度单位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矢量数据量要比栅格数据小。
地图比例尺的作用:1。
比例尺决定着地图图形的大小;同一地区,比例尺越大,地图图形越大,反之,则小。
2.反映地图的量测精度;正常人的视力只能分辨出地图上不小于0.1mm的两点间的距离,因此,地面上水平长度按比例尺缩绘到地图上时,不可避免地存在0。
1mm的误差.这种相当于图上0.1mm 的地面水平长度,叫比例尺精度.由于0。
1mm是将地物按比例尺缩绘成图形时可以达到的精度的极限,故称比例尺精度又称极限精度。
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在实地测量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同样,在使用地图时,根据精度的要求,可以确定选用何种比例尺的地图。
由此可见,比例尺越大,地图的量测精度越高。
3。
比例尺决定着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在同一区域或同类的地图上,内容要素表示的详略程度和图形符号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图比例尺.比例尺愈大,地图内容愈详细,符号尺寸亦可稍大些;反之,地图内容则愈简略,符号尺寸相应减小。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
科技进步推动
大数据分析优化农业生 产 区块链技术确保食品安 全
生态保护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精准施肥减少环境污染
智能农业发展
智能农业是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高效 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未来,智能农业将成为 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价值
提升农产品质量 精准施肥、病虫害监测
自动化操作 实现自动化灌溉控制
气象数据分析
根据气象数据自动调整 灌溉
水资源节约 减少水资源浪费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综合管理与 优化
多方合作
01 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工作
数据分析
02 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方案
资源配置
03 合理配置农田资源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关键优势
智能化
实现智能化的农业生产 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 02
第2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 采集
传感器技术在农业资源管理系统中 的应用
实时监测
01 监测土壤、气象等数据
数据采集
02 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03
无人机在农业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航拍技术 获取农田影像数据
作物监测
帮助农民监测作物生长 情况
病虫害监测
帮助农民监测病虫害情 况
区块链技术在农业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简介 第2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 第3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 第4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决策支持 第5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执行控制 第6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7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总结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复习资料1、信息:是信息源所发生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
2、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3、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4、已形成的综合应用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5、现代信息技术: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
6、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理坐标为依据,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贮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由海量地球信息组成的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并能用多维空间描述的虚拟地球。
(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
)7、智慧地球:基于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能够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简要概括。
8、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的区别与联系:9、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信息系统资料
1.不动产:不能移动位置或移动位置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而造成经济损失的财产。
2.不动产的特性:不可移动性、耐久性、个别性、数量有限性、用途多样性、涉及广泛性、权益受限性、难以变现性、保值增值性。
3.不动产价格:在某个时点上为取得他人不动产而获得相应权益所支付的代价。
4.不动产价格形成的条件:有用性、稀缺性、有需求、5.不动产价格影响因素:一般因素、地域因素、个别因素。
6.不动产估价:专业人员遵循估价原则利用估价程序运用科学估价方法,充分掌握资料综合评定出某不动产在某一权利状况下的某一时点的价格。
7.不动产估价的原则:合法性原则、最有效使用原则、估价期日原则、替代原则、供求原则、预期收益原则、贡献原则、公平原则。
8.市场比较法:将估价对象与在估价日期的近期有过交易的类似不动产进行比较,对这些类似不动产的成交价格进行适当的修正,以此作为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的估价方法。
9.收益法:将待估不动产未来每年的预期客观净收益以一定的资本化率统一折算到估价时点现值的一种估价方法。
10.实际收益:待估不动产在现状的经营管理水平条件下,实际取得的收益。
11.资本化率:不动产纯收益与不动产价格的比率,实质是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12.成本法: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时的重置或重建价格,然后扣除折旧,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
13.假设开发法:在估算开发完成后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未来不动产正常的开发成本、利息、利润、税费等后,以剩余之数来确定估价对象不动产价格的一种方法。
14.土地估价:在一定市场条件下,根据土地的权利状况和经济、自然属性,按照土地经济活动的一般收益能力,综合评定在某一时点某宗土地或某一等级的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的价格。
15.土地估价制度:指为合理不动产价格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加强不动产市场的管理,规范不动产的评价机构和其人员的行为,提高估价人员的道德和水准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与准则。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整理.doc
第一章1、简述土地信息的涵义、构成及特征?涵义: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构成:①地理空间信息一一土地倍息中最基本的信息首先是描述地块的地理空间位置、形状及其面积大小的信息。
②自然属性信息一一它是反映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区域内地块的白然属性状况,包括地形、岩石、基础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属性。
③社会经济属性信息一一这是反映某地理空间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交通运输能力、公共设施状况、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商业与服务业网点的分布、工农业产值、国民经济总产值、人文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等。
④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一一它是指国家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政策、机构设置、管理的方法及实施的技术规程、规范、土地法律与法规和毎宗地的权利状况等。
特征:(1)区域分布性:土地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的特点。
(2)数据量大:土地信息既有空间特征,乂有属性特征,并包括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段,因此其数据量很大。
如全国1:400万土地利用数据,经过一定的综合后,其Arc/lnfo的Coverage格式数据量为8.2G。
(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描述土地实体可以川文字、数字、地图和影像等形式以及纸质、光盘等物理介质载体。
(4)土地信息的动态特征:指某些土地信息随时间的周期性与波动性变化。
2、什么叫土地信息系统?简述土地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概念: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卜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捉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构成:(1)功能构成:(2)系统构成:(硬件、软件、数据库、人)功能:(1)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2)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3)查询、统计、计算—(4)空间分析(揭示数据所包含的更深刻、更内在的规律和特征)(5)显示(计算机屏幕显示、地图输出)第二章:1、土地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1)线分类法:乂称层级分类法。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
人口预测模型 人口总数预测
P (t ) = p (t 0 )(1 + k ) ( t −t0 ) + (c − d )
P(t)预测期末人口总数;P(t)预测开始年人口总数;k人口自 然增长率;c预测期内迁入的人数;d预测期内迁出的人数。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 线性规划 目标函数
max/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8 Objective value: 34669.30
Variable Y1 Y2 Y3 X11 X12 X13 X21 X22 X23
Value Reduced Cost 0.1000000 0.000000 0.5000000E-01 0.000000 0.4000000E-01 0.000000 200.0000 0.000000 5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800.0000 0.000000 0.000000 7.500000 400.0000 0.000000
土壤科学数据库的内容
土壤科学数据库的内容土壤科学数据库是一个存储和管理土壤相关数据的系统,可以为土壤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参考。
它包含了大量的土壤数据,涵盖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土壤的分类和利用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土壤科学数据库的内容。
一、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是指土壤的质地、结构、容重、孔隙度等方面的特征。
土壤质地是土壤中砂、粉砂、粘土等颗粒的相对含量和比例的表示,不同的土壤质地对作物的生长和根系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和颗粒之间的空隙结构,它影响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和保水性等性质。
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它与土壤的密实程度有关,影响土壤的根系伸展和植物的生长。
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的占据比例,它决定了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土壤科学数据库中会存储和管理这些土壤的物理性质数据,以便科学家和农民能够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土壤改良和农业生产。
二、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是指土壤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和形态分布。
土壤中的主要元素有氮、磷、钾等,它们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土壤科学数据库中会收集和整理土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有效性的数据。
土壤中还包含有机质、酸碱度等重要的化学性质,它们对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土壤科学数据库中的化学性质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农民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并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
三、土壤的生物性质土壤的生物性质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组成及其活动。
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了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过程。
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蚂蚁等也对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中的植物包括作物和杂草等,它们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科学数据库中的生物性质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农民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状况,并制定合理的土壤管理策略。
四、土壤的分类和利用土壤的分类是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征将土壤进行系统的划分和命名。
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参考Word)
第一节气候资源信息系统一、概述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
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1、确定研究的目的2、准备工作3、数据库的建立、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5、成果输出(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技术则较少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3、TG分布图的生成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一、概述(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二、应用模型(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1、目的与原则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采用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成不同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
2、分类体系及命名分类体系。
不同大小的制图比例尺表示命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符合命名法3、类型的划分的基本步骤(1)地图要素层的预处理(2)要素层的叠加和边缘处理(3)土壤资源类型统计与类型图的显示(二)土壤资源评价概述1、评价目的与类型(1)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资料1
第一节
气候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
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
(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
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
(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
1、确定研究的目的
2、准备工作
3、数据库的建立、
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
5、成果输出
(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
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
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
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
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3、TG分布图的生成
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
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
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
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
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
二、应用模型
(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
1、目的与原则
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
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采用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成不同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
2、分类体系及命名
分类体系。
不同大小的制图比例尺表示
命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符合命名法
3、类型的划分的基本步骤
(1)地图要素层的预处理
(2)要素层的叠加和边缘处理
(3)土壤资源类型统计与类型图的显示
(二)土壤资源评价概述
1、评价目的与类型
(1)目的。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为土壤资源的利用规划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服务。
(2)评价类型。
适宜性评价、土壤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壤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三)1、土壤资源质量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目的: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与管理服务。
原则:遵循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以及生态经济与社会三个效益相协调等基本原则。
2、土壤资源质量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评价单元的划分、因素的确定、权重的确定、指标的确定、质量等级的评定
二、全球和国家级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
(一)Soter项目概述项目来源、项目目的、项目性质
(二)划分Soter制图单元的方法
基础是用地形、岩石、地表形态、坡度、母质和土壤的一种明确和重复的组合模式来对土地区块进行辨识,以这种方式分辨的一块块土地称为Soter单元,因而每一块Soter单元表示一独特的地形和土壤特征的组合。
这种方法具有统一严格的格式,数据将被标准化并且达到很高的可信度。
(三)Soter制图单元系统
(四)Soter数据库系统
1、几何数据库
2、属性数据库
第二节水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一)基本特征及其调控
特征:可恢复和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不可替代性
水资源的调控:(1)区域调控蓄水措施、引水、调水措施
(2)农田水分状况的调控
(二)水资源分析模型与GIS的结合
水资源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连接、集成、嵌入。
(二)水资源信息系统的作用、发展现状和趋势
作用:为水资源研究提供强大的数据管理支持系统、加强水资源空间分析能力和形象化结果的输出、为水资源模型的输出结果提供强大的统计分析工具、有利于水资源调度、水资源规划和灌水优化配置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水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1、用水分配、水质监测、污染控制、防洪排涝方面已成为非常有
效的手段
2、集成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且同样存在信息源和信息
更新等问题
二、中古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简介
(一)开发背景
(二)系统目标
1、建立实用化管理信息系统,促使我国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工
程建设,为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持工具并通过
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信息化管,极大的促使水土保持和
生
态环境的建设进度。
发展区域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决策支持
方法和水土保持信息学,培养科技管理人才,保证系统的运行。
三)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
结构:数据管理、文档文献管理、水土保持规划和设计、水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