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课文详解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文言文政治公文。
出师表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魏武帝曹操写给自己的儿子曹丕的书信,用以告诉儿子即将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向辽东的乌桓族发动战争,同时也是对曹操社会地位和权力合法性的正当性辩护。
以下是《出师表》的原文及注释: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以北军屯田为名,实为训练战士;以傍边修造为名,实为防备辽东。
先帝称臣为“儒将”,以臣将才不及奇才也。
奇才,不在射犬之技,有所短,无所长,安能与人争高下?当今之世,猛士并起,壮士披发,竞欲效锺、毓之功,不肯效阴、顾之行。
当此之际,虽欲从事先帝之业,殆已不能矣。
且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而一旦之间,披沥璀璨,沦于刍狗之辈,惜哉!异时悔之,何及哉?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臣伏见阙下之泪,敢奉告于陛下。
臣以为天下大事系于缓急之间,因之当决于殿下。
愿陛下勿以臣之愚鲁、识浅,疑念付托,以致阙失先帝之聪明,臣之躯,异日之辱愧也。
昔先帝之所以遗臣以大事也,曰:“非尔族类,不能弘道于前,故留臣。
”此言非特承宠纳私之意,其自见于今日之政事者矣。
故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非人,以至于今。
虽然,道义之徒,死而后已,可传于后世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以家事择君,臣名虽微,望尘莫及,当有抗志,不效穷耳。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注:《出师表》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陈琳上书给董卓的表章,表达了他对董卓专权、腐败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以下为《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臣陈琳言:臣以险衅疆场,死生之地,当远离,不忍见捐。
先帝既不崇德修业,而享受之时,益以傲物。
侈欲无厌,天下不毛,宜其伏诛,而况穷乏乎!怀土之伤,贵游之乐,非所敢闻也。
臣窃以为董卓得幸于先帝者,时维社稷之殃,业经纶之变也。
以至于今,百姓流离,饥饿流亡,至于斯日,禁若寇讹,让不逆情,以致奸宄竞起,贼臣并举。
先帝每称臣才器,拔用於幕府,臣亦自以为应奉先帝之遗意。
至于张让,窃比陈蕃更无足与议者。
愚以为张让之等,不足道哉!臣伏惟皇上考量臣昔日之事,暂留厩肆,使臣得以进贤达能之士,以报先帝之知遇之恩。
若臣之不肖,尚有司空、太尉在位,当依法断肃。
臣之所望於皇上者,惟日夜改过,以效忠贞之心。
不敢以猥自介,尚有瑕疵,望於皇上见谅。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臣以险衅疆场,死生之地,当远离,不忍见捐。
先帝既不崇德修业,而享受之时,益以傲物。
侈欲无厌,天下不毛,宜其伏诛,而况穷乏乎!怀土之伤,贵游之乐,非所敢闻也。
臣窃以为董卓得幸于先帝者,时维社稷之殃,业经纶之变也。
以至于今,百姓流离,饥饿流亡,至于斯日,禁若寇讹,让不逆情,以致奸宄竞起,贼臣并举。
先帝每称臣才器,拔用於幕府,臣亦自以为应奉先帝之遗意。
至于张让,窃比陈蕃更无足与议者。
愚以为张让之等,不足道哉!臣伏惟皇上考量臣昔日之事,暂留厩肆,使臣得以进贤达能之士,以报先帝之知遇之恩。
若臣之不肖,尚有司空、太尉在位,当依法断肃。
臣之所望於皇上者,惟日夜改过,以效忠贞之心。
不敢以猥自介,尚有瑕疵,望於皇上见谅。
臣窃以为董卓得幸于先帝者,时维社稷之殃,业经纶之变也。
以至于今,百姓流离,饥饿流亡,至于斯日,禁若寇讹,让不逆情,以致奸宄竞起,贼臣并举。
先帝每称臣才器,拔用於幕府,臣亦自以为应奉先帝之遗意。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东汉末年的诸葛亮所写,是一封给刘备的表文。
下面是《出师表》的原文全篇及注释。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 先帝:刘备的父亲刘弘,也称为刘备创业时的重要支持者。
2. 中道崩殂:刘备在建业称帝后逝世。
3. 三分:指刘备、曹操、孙权三方势力的对峙局面。
4. 益州:刘备在巴蜀地区的势力范围。
5. 忠志之士:指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志士。
6. 追先帝之殊遇:指回顾刘备在世时的殊遇和恩典。
7. 开张圣听:指开放圣听,接纳忠言。
8. 先帝遗德:指刘备的遗德和圣明治理的理念。
9. 恢弘志士之气:指振兴和激发有志之士的斗志。
10. 妄自菲薄:指自己过于谦虚、自贬身份。
11. 引喻失义:指用不合适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态度。
12. 忠谏之路:指给予君主忠告的机会和途径。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3. 宫中府中:指皇宫和地方政府。
14. 陟罚臧否:指升迁和处罚。
15. 异同:指宫中和府中对待奸犯和忠善者的态度是否一致。
16. 有司:指官方的司法机关。
17. 昭陛下平明之理:指明确展示君主的公正原则。
18. 偏私:指偏袒个人、亲信,而不公正。
19. 内外异法:指内外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0. 侍中、侍郎:指宫中的高级官员。
21. 郭攸之、费祎、董允:刘备重用的三位重要谋士。
22. 志虑忠纯:指他们的志向和忠诚纯粹。
23. 拔以遗陛下:指刘备在世时将他们选拔起来,并传承给刘备的儿子刘禅。
《出师表》原文及注释译文
《出师表》原文及注释译文出师表介绍:《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
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出师表》原文和翻译《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下面是《出师表》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出师表》注释
《出师表》注释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候。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殊遇:优待,厚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宫中:指皇宫中。
府中:指朝廷中。
陟:提升。
罚:惩罚。
臧:善。
否:恶。
臧否: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
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刑:罚。
昭:彰显。
平明:公平严明。
理:治理。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
简拔:选拔。
遗:给予。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咨:询问。
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弥补。
阙:通“缺”,缺点。
广益:增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淑:善。
均:平。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行阵:指部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汉:西汉。
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出师表》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出师表》讲解
《出师表》讲解《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兵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一篇奏章。
文章主要是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全文以四字句行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也不引用古老的典故。
《出师表》被广为传诵,两汉以来不少文人骚客爱其情怀壮烈感动,无数人为之洒泪。
下面是《出师表》的讲解:1. 开头部分:这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和写作《出师表》的原因。
建议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作者为刘氏父子付出了毕生精力,到晚年写这篇表章,是刘氏父子的知遇之恩和辅佐之力难以报答;二是作者自知年老,报国心切;三是作者对刘禅的劝诫和期望。
2. 臣下意见部分: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一些实施计划。
可以按照五个要点来理解:一是中原地区未定,必须收复;二是曹氏政权是蜀汉的巨大威胁;三是应当遵循先帝刘备遗愿;四是天下大势,应该顺应;五是当前的形势和困难,必须克服。
3. 后宫事宜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对刘禅的建议,希望他能够亲贤臣、远小人,不要被后宫的琐事所困扰。
这部分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治国的重要原则;二是要处理好政务,不要被后宫琐事所困扰。
4. 结尾部分:这部分主要是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和报答之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决心。
这部分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坚定信念,忠于国家;二是要勇于担当,不负众望。
总的来说,《出师表》是一篇充满激情和深情的奏章,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报答之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决心。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后主刘禅的劝诫和期望,也是对后世读者的启示和激励。
出师表原文解读
出师表原文解读《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全文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其中《前出师表》更为人所熟知。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展现了一片忠诚之心。
以下是《出师表》的原文解读:1. 开篇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里诸葛亮指出蜀汉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强调国家危机时刻到了。
2. 文中提到“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说明蜀汉朝廷内外都有忠诚的臣子,他们为报答先帝的恩情,愿为国家竭忠尽力。
3.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这句话建议后主刘禅要虚心听取忠臣的建议,发扬先帝的遗德,鼓舞士气,同时不要轻视自己的责任,以免堵塞忠臣们的进谏之路。
4.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这里诸葛亮强调宫廷和府邸应当团结一致,执行纪律和赏罚时不应有偏差,要以公正公平的原则来治理国家。
5. 诸葛亮推荐了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忠诚正直的臣子,建议后主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以便弥补不足,更好地治理国家。
6. 文中提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句话总结了历史上汉朝兴衰的原因,提醒后主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7. 最后诸葛亮表示:“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诸葛亮表达了自己接受使命后的忧虑和寝食不安,以及打算北征的决心。
通过《出师表》,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蜀汉国家的忠诚和担忧,他不仅分析了当前国家的困境,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后主刘禅寄予了厚望。
这篇表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2021年整理〗《出师表》课文详细解析
《出师表》课文详细解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指刘备。
而:连词,表承接,就。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疲弊bì: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诚:副词,实在。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内、外:内,指朝廷内。
外,指边境上。
忠志:忠诚有志。
忘身:奋不顾身。
……者:……的原因。
盖:副词,表示解说原因,原来是。
殊遇:优待,厚遇。
陛bì下:指刘禅。
](但是,宫廷里侍奉诚有志的将士,舍生忘死地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之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开张,扩大。
此句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以:连词,表目的,译作“来”。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
指刘备广开言路的作风。
恢弘hóng: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
志士: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妄自菲fěi薄:随便地小看自己。
妄,胡乱。
菲薄,小看、轻视。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以:连词,表结果,以致。
谏:直言规劝。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句段分析】起笔从形势叙起,表达了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着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
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存亡之秋”,希望刘禅“思危”。
“然”字一转,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
《出师表》全文及分析
《出师表》全文及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曹操之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这篇表文情真意切,言辞恳切,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全文翻译及注释
出师表全文翻译及注释《出师表》的译文先帝创立的大业还没有达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民生凋敝,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然而侍卫臣僚在国内勤劳不懈,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外奋不顾身地战斗,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出师表》课文讲解译文加注释
《出师表》课文讲解译文加注释《出师表》是历史上一篇具有重要意义的辞表,是三国时期刘备向东吴国主孙权表达自己愿意出兵北伐曹魏的意愿的文书。
以下为《出师表》的课文讲解译文加注释:
臣亮言:
请陛下引起首相(指曹操),肃清朝纲,赏罚分明,决断的才能者用之,忠躅的良臣任之。
臣亮最近阅读《礼记》的文章,上面写着:无情者不得与天地合,无情者不得与日月存。
这段话非常具有道德教诲意义。
所谓天地合、日月存,意味着国家要兴盛、国家要安宁,必须考虑天下百姓的福祉,而不可以独断独行。
陛下应该派出有能力的人来管理国家事务,用其才能来决策、处理朝纲,赏罚要分明,这样才能让国家有秩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您的父亲(指刘备)立下志向,想要统一天下。
然而,他的事业还未成功一半,就突然去世了。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今天下分成了三国,益州广大疆域却被战乱所耗散,正值国家存亡关头。
然而,辩才无碍于忠信,妄言者招危于身。
然而,反对的声音并不妨碍我对国家的忠诚。
虽然才智过人,但如果说话妄言,会给自己招致危险。
抑亦恐树慱风,委质素来。
我同样担心我言辞过激,被认为是个不负责任之人。
故启奏于陛下,引以为忧。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因此我向您禀报此事,同时表达了我的忧虑。
现在我要远离京城,对着表格写下我的思考和愤怒,但不知道该怎样表达。
《出师表》课文赏析
《出师表》课文赏析一、文章结构《出师表》一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文章开篇先陈述背景,后提出建议,接着列举先帝的种种事迹,再对后主提出劝勉,最后以自述身世之感收束全文。
整篇文章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无懈可击,充分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二、语言特点《出师表》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质朴自然、感情充沛、文采斐然。
文章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但却能表达出真挚的感情。
同时,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流畅、节奏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三、情感表达《出师表》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
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对后主的殷切期望,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情感丰富而深刻。
尤其是文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更是将诸葛亮的忠诚与感恩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历史背景《出师表》的历史背景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一篇奏章。
当时蜀汉国力衰微,人心浮动,外有曹魏的强敌环伺,内有南蛮的不时侵扰,诸葛亮希望通过这篇奏章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后主的期望,以期能够振奋人心,增强国家凝聚力。
五、人物形象《出师表》中的人物形象鲜明。
诸葛亮作为文章的主人公,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他忠诚、智慧、勤勉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主刘禅虽然形象较为单薄,但在文中也展现出了对诸葛亮的尊重和信任。
六、文学价值《出师表》的文学价值极高。
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思想深邃。
同时,《出师表》也是诸葛亮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七、社会意义《出师表》的社会意义深远。
它所蕴含的忠诚、勤勉、爱国等思想观念,对于后世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同时,《出师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传递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详译详释素材 苏教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注释】[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
崩殂(cú):天子之死曰“崩”;殂,也是死的意思。
[2]益州:汉行下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地有今四川省,甘肃省和陕西省一带,当时治所在成都。
疲敞:贫弱。
[3]诚:确实是。
秋:时候,日子。
古人多以“秋”称多事之时。
[4]盖:发语词。
[5]陛下:对皇帝的称词,表示不敢直接面对皇帝,而通过陛阶下的侍从转致的意思。
[6]圣:古时对皇上的尊称。
[7]恢弘:发扬使之扩大。
[8]妄自菲薄:毫无理由地自己轻视自己。
[9]失义:失当,不合大义。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翻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注释】[10]宫中:指宫庭内朝中的亲近侍臣,如文中的侍中、侍郎之类。
府中:指丞相府中的官吏,如文中的长史、参军等。
[11]陟[zhì秩]:升官进位。
臧否(zāng pǐ脏匹):好坏、善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课文详解
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
】;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
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
】也。
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
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
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
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他们) 】遗陛下。
愚【谦词,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弥补】阙【“阙”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段意: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品德条件。
】
4.将军向宠,性【性格】行【品行】淑均【善良公正】,晓畅【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推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军队的行列,指军队】和睦,优劣【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得所【得到合理的安排】也。
【段意:推荐武将向宠,评其人品,赞其才能。
】
5.亲【亲近】贤臣,远【远离】小人【品质恶劣的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忠贞优秀】死节【以死报国】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那么】汉室之隆【兴盛】,可计日【数着日子】而待也。
【段意:说明国家“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
】【以上1—5段是第一部分: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方面的建议。
】
6.臣本布衣【指平民】,躬耕【亲自耕种】于南阳,苟全【苟且保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做官扬名。
闻,扬名,达,显贵。
】于诸侯。
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出身低下】,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
枉屈:屈身俯就。
】自枉屈,三顾【拜访,探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由于这样】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即感动和激奋】,遂许【许诺,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后值【遇到】倾覆【指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接受命令】于危难之间。
尔来【从那以来】二十有【同“又”】一年矣。
【段意:追念先帝知遇之恩,称颂先帝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
谨慎【小心慎重】寄【托付】受命以来,夙【早晨】夜忧虑,恐付托不效【成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金沙江】,深入不毛【不长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今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兵器、盔甲,指武器装备。
】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含有“希望”之意】竭【用尽】驽钝【驽:劣马。
钝:刀刃不锋利。
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用来……的事】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职责,职分。
范围内应做的事】也。
至于斟酌损益【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的措施。
损,减少;益,增加】,进尽忠言【毫无保留地提出忠诚的劝谏】,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段意:说明出师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交代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
】【以上6.7段是第二部分:关于出世北伐决策的说明。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成效】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过失、过错】,以彰【表明、显扬】其慢【怠慢,疏忽】。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好的治国道理】,察纳【认识采纳】雅【正确】言,深追先帝遗诏【遗命】。
臣不胜受恩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段意:表明出师必胜的信念,强调本人、朝臣、后主三方面的职责,叮咛后主“深追先帝遗诏”。
】
今当远离,临【面对】表涕【眼泪】零【零落,掉落】
【结束语,透露出复杂、矛盾的心情。
】【以上8.9段是第三部分:结束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