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电影特点

合集下载

电影的艺术风格和导演手法

电影的艺术风格和导演手法

电影的艺术风格和导演手法电影是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视觉、声音和剧情等手法,以独特的方式讲述故事并传达情感。

每一部电影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导演手法,这些元素使得电影作品充满了丰富多样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风格是电影表达和展示艺术的独特方式,是一种特定的创作理念和风格。

不同导演的艺术风格往往有所不同,因为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审美取向。

例如,导演吴宇森的电影作品通常以动感、华丽的镜头语言和精彩的动作场面为特点,他擅长运用快速剪辑和华丽特效来营造紧张刺激的氛围。

而导演李安的作品则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寓意深刻的主题,他善于运用独特的镜头构图和优雅的画面语言来展现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导演手法是指导演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导演手法包括镜头语言、剪辑、音乐运用、演员表演等方方面面。

不同导演的手法各有特点,这些手法对电影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以其独特的非线性叙事和暴力血腥的镜头语言而闻名,他善于运用跳跃式剪辑和大胆的画面设计来展现故事的非凡魅力。

而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则擅长于运用多层次的时间线和意想不到的转折来营造紧张悬疑的氛围,他的电影作品常常以非凡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情感冲击而受到观众的赞誉。

除了艺术风格和导演手法,电影中的其他元素也对电影的艺术表现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剧本是电影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决定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发展。

音乐也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运用可以加强电影情节的支持和情感的传达。

而演员的表演则直接影响了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传递。

综合运用这些元素,导演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电影艺术作品,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触动和独特的艺术体验。

电影的艺术风格和导演手法对影片的魅力和独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们决定了电影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观影体验。

不同导演的不同风格和手法使得每一部电影都独一无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电影是世界的电影

电影是世界的电影

电影是世界的电影吴宇森,一位出色的华人导演,一位凤毛麟角的能在好莱坞拼杀出一片天地的华人导演,一位崇尚友谊与人情的华人导演,一经提起,人们总会把他与暴力美学,兄弟情谊,人性联系起来。

他在电影界的成就,举世瞩目。

在中国所有意欲走向世界的导演中,他是最成功的。

虽然很多时候每一个国家的电影都有它的地域性,因为有很多地域性限制因素在发挥着作用,但是使自己的电影国际化是每一个导演在他的电影生涯中追求的目标。

在吴宇森的电影中,包含着很多的电影国际化的元素。

本文意欲解析这些电影国际化的元素,既然是从吴宇森着眼来分析的,那么最好还是从他的代名词――暴力美学开始吧!一、从暴力美学的成因看吴宇森电影中的人性相信关注吴宇森电影和关注电影的朋友对暴力美学这个概念都已经很熟悉了。

但是在开篇之时我还是想用吴宇森自己的话语来对它进行一次解释。

吴宇森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说:“暴力美学这句话是别人说的,我不清楚原因。

大概是因为我常将动作艺术化,用唯美的角度拍动作戏。

”同时他还明申他的用意是通过动作片的暴力画面让观众反省,传达他反暴力的中心思想。

暴力美学其实就是观众对他的唯美的动作片的风格的一个肯定。

暴力美学,吴宇森这种电影风格的形成和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在童年时生活在香港的贫民区,他有很多很规矩的邻居,也有毒贩,帮会,赌徒和娼妓的邻居。

虽然对吴宇森来说,那是种地狱般的生活,让他目睹了太多的人世间的丑恶,但同时也让一些暴力的情节印记在了他的生命中。

然而,也正是这些经历为他的电影提供了很多创作的素材和基础,也可以说这些是动作片中所谓暴力的来源。

不过他很幸运,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父母的教育给了他正确的人生方向。

同时,他自己还读了很多关于中国古代的书籍,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这些书籍中的义气和侠义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这也是他喜爱动作片的原因之一吧!在他九岁的时候幸运又一次降临,他得到了教会的资助上了八年学,并且他的妈妈经常到电影院看西方电影,他在跟随妈妈看电影的过程中,不仅拥有学习电影的机会,也受到那些歌舞片的陶冶。

浅谈吴宇森电影的美学特征.DOC

浅谈吴宇森电影的美学特征.DOC

浅谈吴宇森电影的美学特征[]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门类,暴力与美学本是不同概念,吴氏电影右其明显的美学特征。

吴宇森导演的影片中视觉与听觉完美地融为-体,带给人震撼与优雅的视觉美感,也展示了吴的美学理想。

因其多拍现代枪战片而被赞誉为“暴力美学大师”。

吴宇森导演的电影是成功的,源于艺术家对电影的热爱和对电影语言的把握。

表现出人性的善与恶。

本文解读吴宇森电影所产生的视觉与听觉美感的因素,并分析其电影语言方面的运用特点。

[关键词]暴力;美学;电影吴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广州,4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现移居美国。

著名华裔电影导演。

吴小时候家庭贫困,到了读书年龄,家里无力交纳学费,幸而得到教会的帮助。

才使他念完小学。

这期间,基督教所宣扬的仁爱和牺牲精神,曾经对他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自幼喜欢看《水浒传》、《三国演义》、《刺客列传》、《两游记》等充满豪情侠义的小说,这些作品中的英雄豪情为他以后在他导演的影片中的情感世界奠定了基调。

吴的主要作品有香港片《喋血街头》(1990)、《英雄本色》(1986)、《英雄本色2》(1987)、《纵横四海》(1991)、《喋血双雄》(1989),美国片《终极标靶》、《断剑》、《变脸》(1997)、《碟中谍2》(2000)、《风语战士》等,在这些影片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吴氏影片惊心动魄的场面与主角具存侠义心肠的浪漫情怀组成的特殊美感!电影主要是运用画面、音响塑造银幕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门类,它的形式与内容因导演与演员的审美风格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的面目。

吴氏电影有其明显的美学特征。

因其多拍现代枪战片而被赞誉为“暴力美学大师”。

通过影片,也展示了吴的美学理想。

那么是什么让人们在多年前中国电影市场低迷的状态下像潮水般拥进影院去观赏《碟中谍2》呢?1986年拍摄的脍炙人口的《英雄本色》,直到今日还被称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人们喜爱看吴宇森与周润发合作的影片,自有它的道理吧。

浅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以吴宇森电影为例

浅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以吴宇森电影为例
技巧和剪切技巧,将暴力动作拍得具有形
幕, 激烈血腥的枪战成为一种凄美华丽的 发展 的和爱欲 的本 能力量 ;死本能则 表 化。观众在观看该 片段进而进入审美体 表演 :人们仿佛不是在血腥的生死决斗 , 现为潜伏于人类生命 中的破坏性 、攻 击 验的直觉 阶段 时 ,这些美丽 的场景直 观 9 2 o 年 发表的 地刺激观众 的知觉 ,让观众产生美 的感 而是在看 由忽明忽灭的蜡烛和庄严的圣母 性和 自毁性 。弗 洛伊德在 1
图1

指 “ 电影 中将暴力或血腥 的东西变成纯 粹 的形式 快感 ”。④ 该 类 电影主要 通过
将其作为表 达幽默的一种叙事方式 。例 车上 因为毫无 预兆的刹车而错手杀 了无
的对 话颠覆 了观众对 血腥场面 的刻板 印 象 ,冲淡 了观众 的排斥 感 ,使观众不 由
将枪 战、武打场面 、杀戮或 其他一些暴
研 究 生 之 页
NE WS RE SE ARCH
浅议 电影 中 夏小 童
【 摘
要】 本文将电影中 “ 暴力美学”创新地看作一种 “ 生产一消费”结构。在该结构中,作为生产者,导演
的 生产技 法将 “ 暴力”进行风格化 处理 ,决定 “ 暴力美 学”的艺术感 ;作为消 费者 ,观众通过 审美体 验 ,宣泄 自身 的暴 力欲 望。本 文分别从 技法 角度和心理 角度剖 析该结构 ,且 以吴宇森 《 英雄本 色》作 为具体案 列分析 :吴氏 “ 英 雄 片” f t . 列用电影技 法来弱化暴力 ,从 而突 出中国传统思 想中的 “ 义” ,同时让观众 自身对人物 形象及 暴力行为做
随处可见 、被 明令 禁止 的行为 ,为什 么 而是通过 在观影 中产生 的情 感起伏 的方 特定 的 叙事 情 节 中 ,如将 暴 力 安排 到 在电影 中竟然 与 “ 美学”产生联 系?电 式发泄暴力欲望 。 复仇 、声张正义 、幽 默等情节 中。该类

中国知名导演的电影风格

中国知名导演的电影风格

导演的电影特色张艺谋1.非常善于表达和传递中国文化;2.叙述、类型、风格多变,从来不重复,追求突破;3.音乐美,画面丽;4.解释人性,追求生命的意识;一句话点评:拍他自己喜欢的电影,华丽的画面,空洞的内容。

冯小刚1.善于改编剧本;2.选材贴近百姓生活,针砭时弊;3.其特有的风冯氏黑色喜剧。

一句话点评:拍给农民看的电影,或是混迹于城市以为自己很小资,其实骨子里很“农民”的人。

陈凯歌1.影片多数追求理性化;2.多数以人文为主,以人为本;3.影片题材多样,不拘一格;4.拍摄影片过程严谨,精工细作。

一句话点评:拍给悲天悯人的文化人看的电影。

吴宇森1.善于走励志型风格路线;2.名副其实的“暴力美学大师”;3.善用“白鸽”、“教堂”等美好的象征。

一句话点评:将华人文化带向世界的华裔导演。

附注:应该在加个贾樟柯,与凯歌艺谋比与冯小刚比,贾樟柯是跟他们不同的一种动物。

一个用镜头向普通人致敬的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

贾樟柯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

"在过去的10年当中,他特立独行,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

《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

再加个台湾侯孝贤,他的《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这三部作品的时代背景贯穿着台湾在20世纪的苦难命运,以不同的视角来看一段段的大历史,这里面既包括知识分子、民间艺人还有普通百姓。

而正是通过这个台湾三部曲(或称悲情三部曲),侯孝贤确立了他在国际范围内的稳健地位。

侯孝贤不爱移动摄影机,往往是几分钟一动不动之后才有一个缓慢的横摇,甚至《悲情城市》绝少在一个镜头中出现机位变换。

台湾的杨德昌,蔡明亮,李安。

香港的徐克,王家卫,关锦鹏,许鞍华都是相当的有才。

导演风格冯小刚:1.幽默,有一定哲理,带些讽刺,比较生活化。

2.善于改编剧本一句话点评:拍给农民看的电影,或是混迹于城市以为自己很小资,其实骨子里很“农民”的人。

暴力美学——吴宇森电影chenggong

暴力美学——吴宇森电影chenggong



北野武(日本)
代表作品:《花火》、《座头市》


昆廷·塔兰蒂诺(美国)
代表作品: 《低俗小说》、《杀死比尔》


罗德里格斯(美国)
代表作品:《杀人三部曲》、《罪恶之城》、 《弯刀》、《杀出个黎明》


沃卓斯基兄弟(美国)
代表作:《黑客帝国》、《忍者刺客》
北氏暴力风格

北野武的暴力则体现出一种 “批判现实主义”的深沉、孤 独、冷峻。在他的暴力影片中, 多用全景式的长镜头,人物对 话很少用正反打,这一点趋向 于东方电影美学的特点,如中 国的费穆、吴永刚,日本的小 津安二郎等人的影片中人物对 话也很少切正反打,镜头多是 横向移动的长镜头,这与东方 绘画散点透视的风格非常相似。 他的暴力有时也会使用高速摄 影,但与吴宇森的高速摄影不 同,他的慢镜头不再具有浪漫 主义的风格,而是具有了一种 冷峻的风格。
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原指起源于美国, 在日本发展成熟,后又传入香港的 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 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将暴力的 动作场面仪式化。
暴力美学追求形式主义趣味,用夸张的手法把一 种攻击性的力量(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 式快感。比如它将动作场面如枪战,打斗、杀戮等发 扬到美丽眩目的程度,用如诗的画面来表现人性的暴 力面。 强烈的形式感会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 感受,甚至可以产生持久的审美回味。从这种刺激的 场面得到一种感官的满足,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 教化和社会责任。
昆氏暴力风格

昆廷 · 塔兰蒂诺笔下的暴力在总体 风格上呈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喧 嚣、玩闹。他的暴力题材影片充满 了一种荒诞的黑色情绪,暴力场面 充满一种诗意、趣味性和宗教仪式 性。在他的影片中,暴力不再是黑 帮小喽罗之间的混乱的火拼,而是 精心架构的情境、充满机锋的对白、 时髦的服装、狡猾调皮的叙事、可 笑而煞有介事的暴力仪式。

著名电影导演的作品和风格

著名电影导演的作品和风格

著名电影导演的作品和风格电影是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而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更是能够通过自己独特的创意和视角,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触动与感悟。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位著名的电影导演,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电影风格。

1. 模仿大师——昆汀·塔伦蒂诺昆汀·塔伦蒂诺作为美国电影界的扛把子级别人物,他的电影作品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与期待。

其中,《低俗小说》、《无耻混蛋》等代表作品都成为经典,不仅展示了他出色的才华,更将他的个人风格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塔伦蒂诺的电影风格深受新黑色电影的影响,他以暴力场面和黑色幽默为特色,抓住观众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共鸣。

另外,他经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手法,对于故事情节的处理非常巧妙,让观众倍感新奇与刺激。

2. 暴力美学——吴宇森吴宇森作为华语电影导演的先锋人物,一直以来以热血激情和浓郁的暴力美学为代表。

《英雄本色》、《独立日》、《喋血双雄》等电影作品,都堪称华语电影的代表作品。

吴宇森的电影风格以动作戏为主,他擅长捕捉热血与愤怒的感情元素,通过对于场景的烘托和角色的定位,让观众在电影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另外,他对于特效的处理也非常细腻,往往能够将特效和场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高度的观赏性。

3. 视觉诗人——张艺谋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电影作品总是以大气磅礴的场景和抽象深邃的思考为特色。

《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等代表作品在国内外电影界都获得了高度的称赞。

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十分独特,他的影片往往不局限于故事情节本身,而是采用一种诗意的表现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神奇而梦幻的境界。

他对于场景和服装的设计也非常注意,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冷静观察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一直以来以干练的风格和坚实的故事内容而著称。

心灵猎手观后感

心灵猎手观后感

心灵猎手观后感《心灵猎手》是一部由吴宇森执导的经典电影,上映于1992年。

该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托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以惊悚悬疑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汉尼拔·莱克特博士与FBI探员莫利·斯塔林之间的心理斗争和追逐。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充满智慧和才华的精神病学家汉尼拔·莱克特和聪明敏锐的FBI探员莫利·斯塔林之间的对峙展开。

莱克特是一位优秀的精神病学家,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心理分析能力,深入研究人类心灵的黑暗面。

斯塔林则是一位有着卓越洞察力和直觉的调查员,他被调派到FBI的心理犯罪分析服务部门,希望能够借助科学方法解开一连串恶性杀人案的谜团。

影片以恐怖美学为主线,运用了影像的混杂和扭曲镜头来进行心理刺激。

描绘了莱克特与斯塔林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莱克特成为斯塔林最信任和仰慕的对手,斯塔林则成为莱克特改变自己的唯一机会。

两位主角在智力层面上的对决和心灵的交流使整个故事产生了紧张的氛围。

《心灵猎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对道德观念和道德边界的探索。

影片中的主人公汉尼拔·莱克特是一位多重人格的心理变态杀人犯,他的精神扭曲和冷血残忍,让人类无法理解。

但与此同时,他也展示了一种高尚的品质,他帮助斯塔林破解了一个个案件,为社会带来了正义。

他似乎对自己的行为有某种复杂的解释,他执着于寻找一个与他互补的人来完成他的心理游戏。

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传递的道德信息使得观众不禁思考:一个邪恶的人能否产生善良的行为?内奸与正义之间的界限在何处?影片中,斯塔林作为一名FBI探员,他的角色设置也十分耐人寻味。

斯塔林努力寻找杀人犯的动机和心理,试图借助心理分析来抓捕犯罪分子。

然而,斯塔林自己也是一个内心戏剧性丰富的角色。

他心思缜密,过人的观察力使他在侦破案件时屡屡获得突破。

但在追逐心灵猎手的过程中,斯塔林内心的道德边界逐渐模糊,他不得不与罪恶做出某种妥协,冒一定的风险。

这种道德挣扎让观众思考:正义与权力之间的纠结和平衡点在哪里?同时,影片还通过生与死的讨论,探索了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类与动物之间微妙而脆弱的界限。

奇观化的通俗叙事与暴力美学——论吴宇森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奇观化的通俗叙事与暴力美学——论吴宇森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1 O2

则更进一 步 ,警察 与黑社会 的冲突更加 火爆 。

定得到报应 ,但好人往往 以悲剧结局 ,弥漫着煽情
到 了好莱坞 ,吴宇森在选择剧本时 ,依然会倾 向那些 现 实 中不常见 的题材 ,例 如猎杀 活人 的 《 终极 标靶》 核 弹爆 炸的 箭》 ,而一旦拥有 了 自由的导演权力 ,
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端者 如
年青 的时候我读 了很 多书 ,也 看过存在 主义 的东西 ,
在少年 的时候读 了很多 中国古代方面 的书 ,我最经常
浒f 《 三国演义》 。所 以,古代那种 侠义精神 ,朋友之 间一种互相帮助 ,那份义气 、侠客 的精神对我影响非常大 。 ”③ 吴宇森 的电影代表作 ,总
伤的小女孩 ,为 了救治失 明的女歌手 ,最终失去性命 ,
眼睛被 打爆 ,连献出眼膜的希望也 破灭 了。而坏人则
悲相结合 的手法 常常 出现 。例如 筷 雄 本色 2 》中的 从开头就很 坏 ,主要 的特征是追 逐金钱 ,卖 友求荣 , 但最后必然会失去性命 。
而当他 中弹倒下时 ,她 的妻子顺利生产 。镜 头在两者 之问交替剪辑 ,制造一种强烈 的生 与死 的对 比。临死 前 ,他隐瞒情况与妻子通话 ,询 问孩子 情况 ,还给孩 子起 了名字 。类 似情况在 喋血 街头》 里也有 :阿 B
手神拐 中 ,将火爆的枪战设置在 读的 比如说
医院里 ,数 量众多 的婴儿成为 交战双方 争夺 的筹码 。 周润 发饰演 的警察居然一只手举枪射击 ,一只手怀抱
婴儿 ,将 杀戮与生命如此并置 ,也只有 电检宽松 的香 是着 力描写一些 有情有义 的男性 ,例 如小 马 、小庄 、 江浪 、阿 B ,而他们 的精神核心则 是 “ 道义 ”— —对 港 电影才会 出现如此画面。

毒战韩国影评观后感

毒战韩国影评观后感

毒战韩国影评观后感《毒战》是韩国导演吴宇森的一部犯罪悬疑电影,该片以警匪为主题,通过展现警方与毒贩之间的对抗,揭示了毒品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受震撼,也思考了很多问题。

首先,电影展现了毒品对个人和家庭的摧毁力。

影片中,警方和毒枭展开了一场紧张的较量,两方互相倾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来追求自己的目标。

其中,一名警察的妻子因为毒品依赖而走上了自毁的道路,最终导致她的死亡。

同时,一名毒贩的女儿也因为父亲的生意而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最终堕落为毒品的受害者。

这种对比使我深刻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和家庭的毁灭性,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毒品的厌恶和抵制。

其次,电影通过展现毒品产业的黑暗面,让我了解到毒品问题的严重性。

电影中,毒贩团伙规模庞大,组织严密,利益巨大。

他们无视人命,无视法律,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同时,他们还通过腐蚀警察和政府官员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使毒品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这种揭示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毒品产业的黑暗和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也让我意识到解决毒品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最后,电影中展现的一些警察的形象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这场对抗中,警方内部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背弃了警察的职责,甚至与毒贩勾结起来。

这些形象让我想起现实中的一些警察腐败事件,让我对执法机构的公正和廉洁感到担忧。

同时,电影中也展现了一些真正坚守底线的警察,他们不畏艰险,执着追捕毒贩,为了公正而奋斗。

这种形象让我对警察职业充满敬意,也让我坚信只有坚守底线,保持公正才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秩序。

总的来说,《毒战》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通过展现警匪对抗揭示了毒品对社会的巨大危害。

观后感使我更加坚定了对毒品的厌恶和抵制,也让我了解到解决毒品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同时,我也对警察职业充满敬意,坚信只有坚守底线,保持公正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秩序。

这部电影不仅娱乐我,更让我思考了很多社会问题,希望能够呼吁更多人关注毒品问题,共同呵护社会的安宁和和谐。

《太平轮(下)·彼岸》电影观后感

《太平轮(下)·彼岸》电影观后感

《太平轮(下)·彼岸》电影观后感这两部《太平轮》,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吴宇森导演在现阶段创作中所面临的一些局限和问题。

吴宇森的电影以小规模的枪战调度和“人情”为特色,尤其擅长以浓厚的情感拍出属于荷尔蒙的浪漫荣辱与共的同袍之谊,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纵横四海的男人洒脱。

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后,这种风格和标签似乎不再奏效,反而被视为“做作的煽情”和“落伍的老套”。

难道是吴宇森的母题已经过时了吗?其实不然。

人的“情”永远是能够作用于观众内心、使之产生共鸣的东西,永远不会有过时之说。

吴宇森在本世纪的电影,并非主题过时,而是在表现的完成度上有所欠缺。

他的人物不再具有动机上的合理性,情绪转换不再拥有平滑的曲线和内在逻辑的支撑。

这导致了人物的热血、兄弟、牺牲等情节,都变得刻意为之,失去了应有的顺理成章,从而让观众觉得电影做作而陈旧。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吴宇森在电影格局上的提升。

纵观他的往昔作品,格局和规模都不大:文戏上主要是几个角色之间的故事,至多将数个主要角色放置到一个帮派环境之中;武戏上以小规模的枪战和武打戏为主。

在这样的规模格局下,吴宇森可以轻松地表现自己人物的情怀和热血。

本世纪之后,吴宇森的作品如《风语者》《赤壁》《太平轮》,在格局上有了比较大的升级从几个人、帮派层面,提升到了家国的高度。

在这个高度之上,需要的是导演对“家国”的理解和视野。

因为人物置身于家国层级的世界观中,构成剧情主体的人物行为也就必然地与家国相连接。

因此,只有导演具备此高度的视野,他拍摄的人物才能具备相应的合理逻辑和内在动机,依托于此,人物的情怀和行为才能够有说服力,与观众形成共情。

以冯小刚的《1942》和张艺谋的《英雄》为例,他们在拍摄“河南大饥荒”和“秦国统一”这两个宏大世界观背景的题材时,都将自己的表达和视野放在了“家国、民族”的高度上。

冯小刚借助河南大饥荒的背景,将人物放置于生命受到致命威胁的极端环境之中,展现了人性的原始和丑恶,最终将一切归结于“对家和根的执念”,表达了对“中国人其民族”层面的探讨。

电影《辣手神探 》鉴赏

电影《辣手神探 》鉴赏

剧情分析
3人生道义
影片最后,梁朝伟饰演的警方卧底,坐上帆船驶 向大洋深处,这个充满寓意的镜头,它等同于吴宇 森自己在用他个人的方式向香港这个城市告别。
镜语特点
1、高速摄影的大量运用:
即“慢镜头”,高速摄影往往用来表现动作场面的瞬间 状态。高速摄影镜头的使用已成为了吴宇森影片的一个标 志。其作用:一是延长动作时间,夸张动作。把动作分解 掉,强化动感美。二是描写人物,强调人物,酿造激越或 悲壮的诗意情境。每个动作的瞬间都被赋予风格化的细描, 也为影片带来了无法理喻的视觉快感。
谢 谢 观 赏!
影视鉴赏
—简析《辣手神探》
目录
一、《辣手神探》简介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影片分析 1、剧情分析
2、音效分析
4、镜语特点分析
内容简介
该片是吴宇森赴美发展前在港最后执导的警匪枪战动 作片,仍维持一贯的吴氏暴力动作美学,枪战场面拍得 十分潇洒。故事描述周润发扮演嫉恶如仇的辣手神探, 梁朝伟则是混入军火走私集团的卧底警察,两人在办案 过程中产生微妙的惺惺相惜之情,最后一齐合作对付犯 罪集团。吴宇森为当代动作片创造了独特的风格,成为 标志性的典范。,因为有了《辣手神探》才有了后面的 《无间道》。从动作场面看,《辣手神探》不逊色于任 何一部吴宇森的作品,吴氏的暴力美学已达到顶峰时期, 各种实验色彩被吴宇森尝试的尝试表现得淋漓尽致,长 镜头,军火库以及各种各式的武器轮番运用,构造了港 产枪战片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视觉盛宴。
主演演员
周润发 饰 袁浩云
毛舜筠 饰程思琳
梁朝伟 饰 江浪
获奖情况
1993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 (吴宇森)
(胡大为)
剧情分析
1、推动剧情的暴力情节 影片中的暴力冲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 视线,使观众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转折产 生浓厚的兴趣。采用简单的直线叙事手法,而暴力作为 其影片最主要的元素,其实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成 为每个情节段落的标志点甚至也是高潮本身。 2、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 正义势力和罪恶势力的完全对立的,而这样的人物设 置必然会有很多戏剧冲突,而解决其矛盾的方法必然是 暴力。因为“恶人”是要施暴的,那么作为其对立面的 “好汉”则必然要奋起反抗、以暴制暴。

吴宇森导演创作特色

吴宇森导演创作特色

吴宇森1951年,吴宇森从广州移居到香港。

1973年,执导首部电影《铁汉柔情》,正式开始其导演生涯。

1977年,执导并编剧了喜剧电影《发钱寒》,之后以喜剧电影为发展主线。

1986年,他返回香港后执导了枪战电影《英雄本色》,该片获得了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同时也奠定了吴宇森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

1990年凭借《喋血双雄》获得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1993年赴美国好莱坞发展。

2000年执导动作电影《碟中谍2》。

2002年,吴宇森成为第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手印的华人导演。

2006年,回归华语影坛发展,并担任电影《天堂口》的监制。

2009年6月,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金爵奖;8月凭借《赤壁》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境外华裔导演奖。

2010年获得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2014年执导电影《太平轮》吴宇森的电影极富个人特色,在未到好莱坞发展时,他的电影作品已呈现强烈的个人风格。

他的电影常出现枪战的慢镜头,暴力美学非常浪漫,男性情义观念亦令人感动。

吴宇森的镜头调度成熟,影响了后辈的电影风格;即使去到外国发展,从作品《夺面双雄》亦可见其电影风格可驾驭中外市场。

吴宇森在电影中十分注重表现人的情感——尤其是同性之间的生死情义: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患难之情等等。

虽然吴宇森的电影作品虽然充满了暴力,但是吴宇森式的动作英雄总是既流血又流泪的英雄。

他创作的影片就是再凶险的境遇,再残酷的场面也不会失去人性的慈爱与悲悯。

激烈的枪战,剧烈的爆炸,惨烈的打斗,尽管这些场面在吴宇森的电影中依然存在,但是吴宇森在表现暴力情景时,在叙事中加入了一系列修辞性的成分:通过升格画面改变影像的叙事时间。

他把一种以表现杀戮为目的的电影叙事形态演变成为一种以动作表演为目的的舞台化电影空间,进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动作电影中暴力的存在方式。

吴宇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吴宇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吴宇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吴宇森是最成功的华人电影导演之一。

他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华语电影和世界电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一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

他在香港和好莱坞的电影生涯又集中体现着一个电影人的心路历程。

吴宇森于1948年出生于广东省,后随家人移居香港。

他的童年生活在艰辛中一天天捱过,一家大小居无定所,父亲染上痨病,家里一贫如洗。

在教会的帮助下,吴宇森读完中学。

他的青年时代始终处于暴力和信仰两种力量的纠葛当中,这两种力量在后来成为他作品的重心。

吴宇森是一名基督徒,在他身上有着基督教和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双重影响,这一点造就了他的影片的最主要气质。

直到如今,具有古典侠士风范的杀手出现在教堂中的情景,仍然是他的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

腥气在香港拍电影的二十年是吴宇森电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在这二十多年中,吴宇森从片场的一个小角色,一步步打拼成为威霸一方的大导演。

吴宇森的电影总离不开“海”这个强烈的视觉符号。

在他的镜头中,海总是同恩怨、命运、杀戮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

血腥的画面是吴宇森电影最为人所熟悉的特点,同时也是他被人指责最多的原因。

因为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长时间的人被击伤后流血的镜头,吴宇森显然是在刻意地,甚至是夸大其词地去表现人的流血与死亡。

在《英雄本色1》中,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冲进酒店的包房快枪扫射,而中枪的人则缓慢地倒下,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情在电影中却呈现了不同的速度。

吴宇森在拍摄这种场面时,习惯用多台摄影机同时拍摄,尽量地去捕捉动作的细节,尤其是死亡――这一暴力最绚烂的那一刹那,更是被高速摄影机收录下来。

于是呈现出的结果就是,杀手的迅猛和被杀者死亡过程由于速度的不同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由此更加突出地去展现这个惨烈的屠杀场面。

吴宇森电影中的许多动作场面都是发生在以白色为基调的场景当中,目的是让中枪倒地的人流出的血显得更加醒目。

《喋血双雄》中的教堂大战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系统中最为突出的例证。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1)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1)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以《英雄本色》、《变脸》、《赤壁》为例摘要以冯小刚的转型作品《夜宴》,再有张艺谋和巩俐在二十年后再度携手得大作《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有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及姜文的“野心”之作《太阳照样升起》的中国电影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对于内地电影而言,香港电影显得多少有些平静,吴宇森在沉寂已久多年后的《赤壁》换角中渐入人们的视线。

本文通过对吴宇森不同时期段的暴力美学电影进行一个笔者自己的分析,来简单分析一下吴宇森“暴力美学”风格、还有吴宇森代表的影片的具体发展和转变以及影响吴森宇的人物。

从笔者自身的角度来解析吴宇森“暴力美学”中所蕴含的深刻美学内涵,更好地认识吴宇森所进行的艺术创新,以及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暴力美学;吴森宇;香港电影The violence in the analysis of John woo film aesthetic style ——To the "hero", "suddenly turn hostile", "red cliff" as anexample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works "Feng Xiaogang" the banquet, and Zhang Yimou and Gong Li again after twenty years together to make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director Jia Zhangke on behalf of more new "Three Gorges" and Jiang Wen's "ambition" for "the sun also rises" the Chinese film has been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With respect to the mainland film, Hongkong film seems somewhat calm, Johnwoo was quiet for a long time after years of "Chibi" in angle of gradually into people's sight.This paper analyzes a of the author by Johnwoo in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aesthetics of violent film, to analyze simple Johnwoo "Violence Aesthetics" style, and Johnwoo on behalf of the film's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Wu Senyu. To a profound aesthetic connotations of Johnwoo "Violence Aesthetics" from the author's own point of view,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ic innovation by Johnwoo, and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cinema.Key Words:Violence aesthetics; Wu Senyu; Hong Kong目录一、什么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吴宇森-英雄本色-赏析

吴宇森-英雄本色-赏析

晓玲么么哒1. 兄弟情义吴宇森的电影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兄弟情义, 影片中的主人公除了警察之外,多为混迹于黑社会帮派中的边缘人物、职业杀手或江洋大盗。

但是他们身上都凝聚着重情重义的侠义精神, 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猫捉老鼠的同时,他们往往还要共同面对着更加凶恶残暴的黑道势力。

在这个过程中,英雄与英雄惺惺相惜,抛弃身份与成见,互助抗恶,重然诺轻生死,身殉道义屡见不鲜。

对男人而言,“兄弟”二字是止于口中,藏在心头的。

《英雄本色》展现了彼此生死与共的友情、不怕牺牲的胸怀。

刻画了主人公重然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

英雄有风光之时,也有落难之日。

在影片结尾前,火光冲天的海边,小马哥驾着快艇冒着枪林弹雨来接应受伤的子豪和阿杰,当身中数弹的小马哥缓缓倒地时,阿成疯狂的扫射与子豪、阿杰悲愤的冲向小马哥之间的交叉剪辑,配以沉重的交响曲伴奏,将小马哥与宋子豪之间的至死不渝、肝胆相照的的兄弟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满足了男儿身上那股万丈胸襟和热血豪情[2]。

观众忘不了小马哥掉转船头的决绝与果敢, 是生是死, 早已置之度外。

最后兄弟俩背对着观众走进硝烟弥漫和警灯闪烁的夜空,这一段将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真正的兄弟,根本就不会在乎自己付出了多少,只要能为兄弟做到的,他们义无反顾在所不惜,他们从来就不后悔。

我想这就是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在电影中所要诠释的人性之美的部分。

2. 暴力的诗意呈现吴宇森是个唯美主义者,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动态美。

在表现不同环境的枪战时,他大量运用慢镜头、停格,营造了悲壮的诗意情境。

吴宇森曾说:“电影中的枪并不是用来杀人,而是一种讲述人生的方式”。

吴宇森正是用这种方式把暴力美学诗意化地呈现给观众,在给观众快意恩仇的同时,带来视觉与情感上的冲击。

电影《喋血双雄》片尾教堂里枪战的画面快速的交叉剪辑,气氛凄丽华美,于神圣与浪漫之中展现暴力之美。

吴宇森用极为自信的手法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语的浪漫,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精练的对白以及舞蹈般的枪战动作令人为之倾倒,让暴力电影中弥漫着一种无以言表的悲壮诗意[3]。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作者:武丽丹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06期作为为数不多能走出国门,在好莱坞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导演,吴宇森的电影究竟有何独到之处,既能吸引中国本土观众的眼球,还能抓住西方观众挑剔的心。

除了故事本身的精彩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吴宇森用自己的不断改变和创新,使得暴力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光辉时期,也是暴力美学成就了吴宇森的雄心壮志,让更多的人认识他,给他更广阔的导演空间。

吴宇森,是将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的导演。

童年时,虽然父亲早逝、家庭贫困,使他经常饱受白眼,但他却依旧在母亲的带领下对西洋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坚持自己的梦想投身到电影行业后,吴宇森遇到许多的良师益友,这些心怀电影梦想的人很快就在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电影语法守则,这其中就有吴宇森不断完善的暴力美学理论。

暴力和美学本来是相冲突的一个组合,并不符合我们传统意义上美学观念,在西方的美学史上对于美本质的探寻都是真善美。

这些无疑都和暴力毫无关系,不仅仅西方传统的美本质观的基本中心有一个和谐和道德的观念贯穿始终,东方对于美的理解也是基于和谐及平衡的统一之感,暴力无疑是破坏这种道德的。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感念、艺术的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日常化,这些艺术理念的产生催生了暴力美学这一概念。

教堂、白鸽、枪支、花朵一样绽放的血,这所有的画面元素展现的无一不是导演吴宇森内心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的来源与支柱皆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心中的信仰——基督教,以及他从小接受熏陶的东方文化。

从开始时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到进军好莱坞的《变脸》《碟中谍Ⅱ》,还有重返国内的《赤壁》《剑雨》。

吴宇森的每一部电影都带着强烈的个人风采,这些电影不仅仅让观众大饱眼福,对电影本身津津乐道,更是奠定了电影史上一个新的流行趋势——暴力美学。

擅长暴力美学的大师们纷纷开始成为各个国家电影历程上的里程碑,其中就包括导演了《杀死比尔》的昆汀·塔伦蒂诺、导演了《黑客帝国》的沃卓斯基兄弟、导演了《花火》的北野武。

吴宇森断箭观后感

吴宇森断箭观后感

吴宇森断箭观后感电影《断箭》是吴宇森导演的一部经典作品,它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精彩的演员表演,为观众展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恨情仇故事。

影片中包含了深度的情感描写、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观后感触动人心。

影片开篇便以一个女子的死亡为引子,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吴宇森巧妙地运用闪回和快剪的手法,将过去和现在相互交错,既给观众带来了悬疑的效果,也强化了剧情的张力。

而每一段回忆中都流露着残酷的战争现实,使得人物的情感和命运更加深入人心。

影片中饰演女主角的苏菲把人物的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生活在一个不被理解的世界中,在战乱中生活的压力下,她的内心承受着无法言喻的痛苦。

通过苏菲的角色,观众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和痛苦。

而在这个充满杀戮的世界中,苏菲依然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深情。

影片中的男主角克拉克兄弟也是观众心目中的一大亮点。

他们从小就有着共同的梦想和信仰,并且坚信只有通过杀敌才能拯救自己的国家。

然而,战争将他们逐渐推向了对立面,成为彼此的敌人。

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性。

为了拯救自己的家人和国家,兄弟二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终摧毁了彼此。

影片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向观众传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

战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还扭曲了人们的良知和道德观念。

吴宇森一直以来对战争暴力的拍摄和揭示,给观众们带来触动。

他不仅通过画面的暴力表现展示战争的残酷性,更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思考,推动观众思考战争对人类的意义和伤害。

影片中剧情的复杂性和人物的情感表达,也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这种情感共鸣使得观众对影片所传递的信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吴宇森善于通过细节的描绘和人物的情感展示,使得观众在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共鸣点。

总的来说,电影《断箭》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精彩的演员表演和深度的情感描写,向观众展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恨情仇故事。

影片中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人物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情感的深入描写,使得观众对剧情和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

探索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作为为数不多能走出国门,在好莱坞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导演,吴宇森的电影究竟有何独到之处,既能吸引中国本土观众的眼球,还能抓住西方观众挑剔的心。

除了故事本身的精彩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吴宇森用自己的不断改变和创新,使得暴力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光辉时期,也是暴力美学成就了吴宇森的雄心壮志,让更多的人认识他,给他更广阔的导演空间。

吴宇森,是将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的导演。

童年时,虽然父亲早逝、家庭贫困,使他经常饱受白眼,但他却依旧在母亲的带领下对西洋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坚持自己的梦想投身到电影行业后,吴宇森遇到许多的良师益友,这些心怀电影梦想的人很快就在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电影语法守则,这其中就有吴宇森不断完善的暴力美学理论。

暴力和美学本来是相冲突的一个组合,并不符合我们传统意义上美学观念,在西方的美学史上对于美本质的探寻都是真善美。

这些无疑都和暴力毫无关系,不仅仅西方传统的美本质观的基本中心有一个和谐和道德的观念贯穿始终,东方对于美的理解也是基于和谐及平衡的统一之感,暴力无疑是破坏这种道德的。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感念、艺术的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日常化,这些艺术理念的产生催生了暴力美学这一概念。

教堂、白鸽、枪支、花朵一样绽放的血,这所有的画面元素展现的无一不是导演吴宇森内心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的来源与支柱皆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心中的信仰——基督教,以及他从小接受熏陶的东方文化。

从开始时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到进军好莱坞的《变脸》《碟中谍Ⅱ》,还有重返国内的《赤壁》《剑雨》。

吴宇森的每一部电影都带着强烈的个人风采,这些电影不仅仅让观众大饱眼福,对电影本身津津乐道,更是奠定了电影史上一个新的流行趋势——暴力美学。

擅长暴力美学的大师们纷纷开始成为各个国家电影历程上的里程碑,其中就包括导演了《杀死比尔》的昆汀·塔伦蒂诺、导演了《黑客帝国》的沃卓斯基兄弟、导演了《花火》的北野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特点他通常被称为“暴力美学大师”,实际上他的电影在暴力这层外衣下,着重的是描写人物之间的情谊,以及人与时代关系,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迷茫,但是最好还是积极的,他善于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像在他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白鸽”,“教堂”都是美好的象征。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

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

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

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

以上所述的两种暴力呈现方式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导演那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世界观。

在这方面吴宇森的作品的表现无疑是相当突出的。

尽管他的所有作品都拥有强烈的商业片色彩,但与那种在商业行为中导演个人风格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相比,吴宇森的电影呈现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它的个人化色彩被渲染到了极限,吴宇森活脱脱就是个张扬的作者导演。

吴宇森于1948年出生于广东省,后随家人移居香港。

他的童年在生活的艰辛中一天天的捱过。

一家大小居无定所,父亲染上痨病,家里一贫如洗。

所幸在教会的帮助下,吴宇森才有机会读完中学。

吴宇森的青年时代始终处于暴力和信仰两种力量的纠葛当中,因而这两种力量在后来也成为他的作品的重心,他是一名基督徒,在他身上有着基督教和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双重影响,这一点无疑造就了他的影片的最主要气质。

直到如今,具有古典侠士风范的杀手出现在教堂中的情景仍然是他的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

1971年吴宇森进入香港影业巨无霸——邵氏公司旗下,当时的香港电影正是新武侠电影风起云涌的时代,大导演张彻是邵氏公司拍摄武侠电影的抗鼎人物。

吴宇森作为张彻的副导演,参与拍摄了许多新武侠电影,从张彻那里,吴宇森不但学会了泡制电影中至关重要的动作场面,更主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利用电影表达个人情怀的方法。

张彻电影中那些尸骨成山、血流成河的惨烈场面后来被完美的运用到了吴宇森的时装英雄片中,并作为一种独特的、吴宇森式的传达个人风格以及世界观的符号。

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这一段时间是吴宇森在香港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他连续拍摄出了《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辣手神探》这几部撼动和影响了整整一代华人的电影,这些电影作品以成熟而强烈的个人风格对世界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产生了莫大的冲击。

而这也为他在1997年之后闯荡好莱坞并迅速成为一线大牌导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如今吴宇森仍是好莱坞超一流导演中一员,他的成绩是那一批闯荡好莱坞的香港电影从业人中最好的一个。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在风格方面,吴宇森在同好莱坞的合作中做出了巨大的妥协,他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作品与他在香港拍摄的作品有着本质的差距。

所幸吴宇森也在逐渐的回归,更确切的说,他似乎准备重新将自己那吸收营养的根茎放到中国古典这片富饶的土壤当中,这是否是他电影风格的再一次升华,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我们希望通过两期节目,对他的电影风格进行系统地、深入地分析,以期通过吴宇森这个个案去探求香港电影成功的秘密。

浅谈吴宇森电影的美学特征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3 更新时间:2009-6-8浅谈吴宇森电影的美学特征李晓莲(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摘要]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门类,暴力与美学本是不同概念,吴氏电影有其明显的美学特征。

吴宇森导演的影片中视觉与听觉完美地融为一体,带给人震撼与优雅的视觉美感,也展示了吴的美学理想。

因其多拍现代枪战片而被赞誉为“暴力美学大师”。

吴宇森导演的电影是成功的,源于艺术家对电影的热爱和对电影语言的把握,表现出人性的善与恶。

本文解读吴宇森电影所产生的视觉与听觉美感的因素,并分析其电影语言方面的运用特点。

[关键词] 暴力;美学;电影吴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广州,4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现移居美国。

著名华裔电影导演。

吴小时候家庭贫困,到了读书年龄,家里无力交纳学费,幸而得到教会的帮助,才使他念完小学。

这期间,基督教所宣扬的仁爱和牺牲精神,曾经对他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自幼喜欢看《水浒传》、《三国演义》、《刺客列传》、《西游记》等充满豪情侠义的小说,这些作品中的英雄豪情为他以后在他导演的影片中的情感世界奠定了基调。

吴的主要作品有香港片《喋血街头》(1990)、《英雄本色》(1986)、《英雄本色2》(1987)、《纵横四海》(1991)、《喋血双雄》(1989);美国片《终极标靶》、《断剑》、《变脸》(1997)、《碟中谍2》(2000)、《风语战士》等,在这些影片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吴氏影片惊心动魄的场面与主角具有侠义心肠的浪漫情怀组成的特殊美感!电影主要是运用画面、音响塑造银幕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门类,它的形式与内容因导演与演员的审美风格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的面目。

吴氏电影有其明显的美学特征。

因其多拍现代枪战片而被赞誉为“暴力美学大师”。

通过影片,也展示了吴的美学理想。

那么是什么让人们在多年前中国电影市场低迷的状态下像潮水般拥进影院去观赏《碟中谍2》呢?1986年拍摄的脍炙人口的《英雄本色》,直到今日还被称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人们喜爱看吴宇森与周润发合作的影片,自有它的道理吧。

吴是位善于创造的艺术家。

一部《英雄本色》,使“小马哥”身披黑风衣,手持双枪,嘴叼牙签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影迷的偶像;也让吴宇森积压在内心的才华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这是一部香港从未有过的电影,影片中的男人原本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憎恶的黑社会人物,他们印制假钞,扰乱社会秩序,历经磨难,却从不放弃对“情谊、尊严、义气”的执著追求,使主要人物亦正亦邪;借着这部电影,吴宇森与周润发、狄龙、张国荣联手出演了男人的友谊、男人的悲伤、江湖义气以及男人的万丈豪情。

影片紧凑的结构、激动人心的情节,在张与弛、欢笑与泪水交织中使观众得到一种视觉与听觉的美感!人们喜欢看吴的电影也许就基于影片中人物刻画的人情味!吴喜欢塑造绝望的悲剧英雄,他努力在演员出色的演技、暴力美学、真挚的情感、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幽默感几个方面寻找平衡。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充满人情味的东西可以打动每个人,最后的英雄是人情的英雄。

吴的作品即使在外观上看来相当商业化,也仍然能像一部真正具有艺术性的影片那样打动人心,令观众感慨万千;他的影片的人物很有立体感,和我们过去看到的有些国产电影人物一出场,好坏人就分得清清楚楚有很大差别,所以使我们耳目一新,人物的刻画上也显得较有深度。

以视觉形象直接地、充分地感染观众是电影艺术的根本特征。

绘画和雕塑也以视觉形象直接感染观众,但是它不能表现出形象在时间中的运动和发展;音乐能使听众直接感觉到思想感情在时间中的运动和发展,但是它没有视觉形象;文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反映现实世界及其一切联系,但是它不能以视觉形象和活生生的语言声调去直接感染人;戏剧有视觉形象和活生生的语言声调,但它在充分地反映世界和一切关系方面却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极大制约;而电影不仅具有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视觉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声调,而且它可以在时间上迅速转换、空间上灵活转移,可以充分地表现世界的一切复杂内容,深刻而鲜明地揭示出各个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画面配之以相应的音乐,在银幕上表现出典型的、直接作用于观众感官的生活图景。

吴深谙电影艺术语言之道,在《英雄本色》与《碟中谍2》中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与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亨特那深情含蓄的眼神、矫健潇洒的身手带来的美感深深感染了观众;周润发开枪的姿势与汤姆克鲁斯攀登岩石的镜头也显得异常优美;汤姆克鲁斯攀登岩石时的外文歌曲配乐也使人荡气回肠。

“暴力美学”的具体定义很难确定,因为这本来就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情,“暴力”本来就是带给人恐惧厌恶的情绪,而要从“暴力”当中发觉出“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在电影中,暴力美学电影大师们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那些大师们的天赋所致,更多的应该感谢电影这么一门神奇的艺术。

电影比之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诸类艺术,更加接近人类表现力的极致。

尤其是电影中对美学思想的表达和阐释,更非其他艺术手段可及。

吴宇森是善于运用这一规律的,暴力与美学、人物亦正亦邪、高速与慢镜、力量与温情、美女与野兽等元素都完美的统一在影片中。

慢镜头的运用与形式美感。

形式美感多种多样,著名导演张艺谋非常注意其作品的形式美感,场景画面多采用对称的构图,画面有一种庄重而整齐的美感,注重色彩、画面或色调协调,或对比强烈;而吴多在其影片中展示火爆中的运动美感。

如爆炸的场面,不强调死伤的惨烈,而强调爆炸产生的焰火般的好看的色彩与图案;吴宇森在表现暴力情景时,在叙事中加入了一系列修辞性的成分:通过升格画面改变影像的叙事时间。

在显示惨烈血腥的暴力场面时,并不强调暴力本身,而强调爆炸产生的视觉美感,如像蘑菇状的云雾;拍摄人体动作时,在高速摄影镜头中反而会呈现出一种舒缓、飘逸的美学意蕴,如在《碟中谍2》中汽车追逐的那场戏:在快速激烈的追逐中,突然变为慢镜,画面优美而浪漫;绝壁攀岩中的亨特纵身跃向另一块岩石,慢的镜头充分展示了运动时人的肢体的美感;用吴自己的话说,画面拍的刺激而性感;这种延宕暴力影像视觉节奏的方式,使高度逼真的暴力情景变成了一种“拟真化”的视觉奇观,从而有效的解除了影像暴力的残酷性。

他把一种以杀戮为目的的电影叙事形态,演变成为一种以动作表演为目的的舞台化答应窨,进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动作电影中暴力的存在方式。

吴宇森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近乎神话般的“英雄”形象:身披风衣,手持双枪,眉目俊朗,嘴叼牙签,配上迷人的微笑,将无数人射杀于数丈之外,这就是小马。

“枫林阁中的一场戏将小马的快意恩仇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极度江湖气、极度香艳的闽南语歌声中,小马抱着歌女辗转反侧,将手枪一一埋在花盆里,音乐在他拉开包间的门的刹那停止,突然安静下来,惊愕的脸……接着对着座中一人,面不改色连击数下。

然后是一个人面对十数人,躲闪腾挪,拔出一把一把的手枪,将他们尽数击毙。

被暗算者击中后,踉跄倒地之前,愤怒转身击中对手,拖着血迹来到死者面前连击数下,盛怒中的他有些狰狞却使人有叫好的冲动。

在吴宇森暴力与血腥的背后,有着无数的优雅与美感:周润发用嘴叼起酒杯一饮而尽;嘴角的坏笑和牙缝中的一根牙签;尼古拉斯凯奇安完定时炸弹后在教堂大厅和唱诗班的姑娘们一起高唱“哈里路亚”;椅中的周润发与钟楚红翩翩起舞;特拉沃尔塔从手指间弹出的烟蒂和随后而来的一声爆炸等等,在吴宇森的影像世界中,杀手像舞蹈家一样令人着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