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Postoperative clinical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中医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中日友好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强、曹立幸、刘鹏、孔棣、胡志前、蒋志、陈其城、谭志健、万进、秦有、肖静、范小华、何军明、李慧、周赫。

引言
胃肠动力恢复是围手术期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中医药具有独到疗效,但国内外都缺乏规范的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临床评价标准。

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胃电图和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缺乏系统性和应用规范。

因此,研究制订系统科学、可以量化的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临床评价标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开展科学研究与开发新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能够开展手术治疗的医院,需要对术后患者进行胃肠功能评价时使用,主要评价胃肠功能中的胃肠动力情况,由观察者完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1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GB/T16751.2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GB/T16751.2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
3 术语与定义
GB/T16751.1、GB/T16751.2、GB/T16751.3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围手术期 perioperative period
围手术期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

是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

3.2
胃肠动力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胃肠动力指胃肠道肌张力的改变、分节运动和蠕动。

在进食情况下,胃肠道运动形式是节律性的推进蠕动。

空腹状态下胃肠运动表现为有规律的周期性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周吕,柯美云主编.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基础与临床.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
3.3
围手术期胃肠动力障碍perioperative 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围手术期胃肠动力障碍是指围手术期胃肠道蠕动明显减少,并且胃肠道活动缺乏协调性。

胃肠动力障碍是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围手术期胃肠动力障碍情况下,病人常表现为无肛门排气排便、腹胀、腹痛、恶心等。

3.4
围手术期胃肠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围手术期胃肠功能障碍:指围手术期胃肠道的动力、消化吸收、排泄、防御和分泌功能等失调或减弱。

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不仅在腹部手术后发生.而且其他部位的手术后也可以发生。

一般来说,大的手术切口、广泛的操作致肠道或腹腔内有血液或脓液刺激时,更有可能因动力障碍导致术后肠麻痹,甚至肠梗阻。

(周吕,柯美云主编.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基础与临床.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68;江志伟,李宁,蔡介寿. 术后肠麻痹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9):682-683)
3.4
术后肠麻痹 postoperative ileus,PI
术后肠麻痹:是指手术后出现的胃肠动力障碍,肠段之间缺乏协调的运动,肠蠕动减弱或停止。

多见于腹部手术。

手术操作对胃肠不同部位动力的影响不尽相同:小肠一般术后24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动力,胃恢复时间为24-48小时,而结肠为48-72小时。

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以及恶心、呕吐。

因此不利于患者及早恢复。

(周吕,柯美云主编.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基础与临床.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68)
3.5
术后肠梗阻postoperative intestine obstruction
术后肠梗阻是指手术后出现的肠道失去蠕动能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典型症状为阵发性腹痛、进行性腹胀和呕吐。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 267)
3.6
目标对象target subject
目标对象是指经手术治疗后的患者。

3.7
多学科合作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多学科合作是指以手术为核心,多学科部门和人员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共同协作。

如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营养师、研究助理、管理者等人员及其所在部门。

3.8
使用对象subject
使用对象是指经手术治疗后的患者的胃肠动力情况。

3.9
肠鸣音bowel sound
肠鸣音是指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
4 指标构成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系列评价规范”由6个评价项目组成。

包括客观评价指标3个,依次为肛门排气、肛门排便、肠鸣音;主观评价指标3个,依次为腹胀痛、恶心、呕吐。

指标构成见表1:
表1 指标构成与分值
5 指标的评价
5.1 关于客观指标的评价
5.1.1 完成人员
由观察者和患者/患者家属共同完成。

5.1.2 观察时间
于术后观察,直至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5.1.3 观察方法
肠鸣音由观察者听诊,通常以右下腹为肠鸣音听诊点;听诊时间不少于2分钟;肛门排气、肛门排便、腹胀痛、恶心和呕吐由患者或家属记录,包括时间、次数等。

5.1.4 指标的判断
5.1.4.1 肛门排气
判断方法如下:
首次排气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手术结束时间;
5.1.4.2 肛门排便
判断方法如下:
首次排便时间=第一次肛门排便时间-手术结束时间。

5.1.4.3 肠鸣音
判断方法如下:
肠鸣音正常:每分钟4-5次;
肠鸣音减弱:肠壁蠕动减弱,肠鸣音亦减弱,或数分钟才听到一次,称为肠鸣音减弱;
无肠鸣音:若无肠鸣音需持续听诊2分钟以上,未听到肠鸣音时,用手指头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判断为无肠鸣音;
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第一次肠鸣音正常时间-手术结束时间。

5.1.4.4 腹胀痛
判断方法如下:
腹胀痛难忍:有腹胀痛,需要针对性治疗;
稍有腹胀痛:有腹胀痛,无需针对性治疗;
无腹胀痛:无腹胀痛。

5.1.4.5 恶心
判断方法如下:
重度恶心:休息时间断或持续恶心,需要针对性的治疗。

轻度恶心:休息时无恶心,活动时恶心,不需要针对性的治疗。

无恶心:无恶心。

5.1.4.6 呕吐
判断方法如下:
频繁呕吐:>3次/天;
偶有呕吐:1~2次/天;
无呕吐:0次/天。

5.2 关于主观指标的评价
5.2.1 由观察者和患者/患者家属共同完成。

5.2.2 观察者观察:术后观察直至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5.2.3 患者记录:由患者或家属记录腹胀痛、恶心、呕吐情况。

见附录A:患者记录卡。

6 指标的应用
6.1 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结果的评分,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指标方法和分值见表1。

6.2 评价等级及应用
6.2.1 良好:提示胃肠动力基本正常,可以不给予针对胃肠动力恢复的治疗性干预。

6.2.2 一般:提示胃肠动力有所恢复,但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可以针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给予相应的治疗。

6.2.3 差:提示胃肠动力尚未恢复。

需要针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给予相应的治疗。

本标准评价结果的临床应用,应在遵循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专科诊疗规范的基础上进行。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患者记录卡
A.1 姓名:_________ 性别:□男□女年龄:____出生年月:_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_ A.2 手术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时_____分至_____时_____分
A.3 手术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4 手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5 麻醉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A.1 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表A.2 胃肠道症状
医生签名:_______________
DBXX/ XXXXX—XXXX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主编.外科学.第8版.2013.7.
[2] 陈文彬主编.诊断学.第7版.2008.5.
[3] 谢幸、苟文丽主编.妇产科学.第8版.2013.5.
[4]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
[5] 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3.3.
[6] 周吕,柯美云主编.神经胃肠病学与动力——基础与临床.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
[7] 邬艳,刘家欣,李毅,等.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2,6(2):34-37.
[8] 李露,周海滨,王晓林.昂丹司琼对骨科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实用医学杂志[J].2012,28(12):2055-2057.
[9] 吴新民, 罗爱伦,田玉科,等.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意见(2012)[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28(4):413-416.
[10] 江志伟,李宁,蔡介寿. 术后肠麻痹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9):682-68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