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文化的老师
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文化对于人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从精神层面来说,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文化过程,不断的文化追求应成为教师的自律。
读书即是人类生命个体与世界进行对话与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改变着世界,又改变着教师本人。
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读书应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教师的发展来源的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来源于读书获取的智慧和精神的洗礼,所以教师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一、教师要爱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教学工作更为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更履行教师职责。
欲渡人者先渡己,人们将教师赞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先在书香中浸润灵魂,打造自己生命的品质,追求自己生命的丰盈。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滋润学子心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参天大树,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结出满枝桃李芬芳,实现身为教师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决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思考。
而读书是教师最基本、最自主、最普遍的学习提高方式。
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对教师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充电”。
二、教师要读好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教师要有能力使自己的才学、智慧和能力提升,使自己做到“开阔、精深、深厚”,最有效的举措就是读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5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5篇第一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也要初步了解文学、历史、科学、哲学等与语文相关学科的梗概。
而我们有些语文教师除了读教材,备课外,几乎不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还堂而皇之的说出许多自己的理由——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简单,根本用不着去认真钻研……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它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它是小学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况且我们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和态度。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留下课后自己解决。
特别是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
对此,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这个问题学生能在课后找到答案自然最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答案的,是否这个问题本身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老师的高明之处,属于教学机智的范畴,可我不敢苟同。
我以为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师应做到有疑必解,言无不尽。
诚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会遇到这种连教师也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但是也不能把这个问题当球踢给学生而不了了之。
而应积极应对,在课外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这也几意味着我们教师不能死抱书本,墨守陈规,在平时必须时常给自己“充电”,增加一点“新能量”了。
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是的,我们教师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自己也得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和阅历才行,那何止是“一桶水”第二篇: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聆听“《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讲座有感2012年的第一场培训是在文化广场的礼堂中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李方院长的讲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李方院长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国内外教育实践的例证,无论从教师的专业化视角,还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的阐述都让我受益匪浅。
以文化人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成为文化人的行列,深感责任重大。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文化人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文化人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对现代文化的把握。
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阅读古典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其次,文化人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爱心和耐心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面对学生,我们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耐心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再次,文化人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文化人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文化人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
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要尊重家长,与他们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与同事交流时,我们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最后,文化人教师要有责任感。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教育事业。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等。
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他们的榜样。
总之,作为一名文化人教师,我深感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教师
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教师新洲区邾城二中胡丹近期,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认真学习《杏坛追梦》、《重建课堂文件学习》、《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我的教育实践》等。
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专业标准》对职业教师提出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方面的要求,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一、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
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为实现党提出的宏伟目标服务,党的十八大谋划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那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根本落脚点。
要让学生具有高素质,教师必须是高素质。
要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师首先要树立理想信念,自觉加深对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领悟,实现真学、真信、真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不仅仅表现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力量,更体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点滴。
初级中学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
中学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品德观、道德观还没有成型,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欲和模仿力,但却具有较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对不良风气和行为的免疫力。
与之朝夕相处的老师对他们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老师们的日常行为、言论都会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要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较高的修养。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中学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如何为人师表,《专业标准》提出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要乐观向上,要举止文明;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做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做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在历史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纵观几千年的历史,不难发现,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其渗透力穿越时空。
由此我联想到,作为历史课教师,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外,还要用自身的文化气质和底蕴来感染学生,使文化的馨香飘散在课堂上。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课,记忆犹新。
那位教师以特有的文化气质、文化内涵征服了课堂,感染了学生,感动了一旁且听且看的我。
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透出几分儒雅之气,有修养,有品位,还透出几分书卷之气。
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才有魅力;这样的教师,才可以为课堂平添魅力。
教师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那么文化内涵、道德修养、知识结构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博览群书,刻苦修炼,才能用特有的文化气质和品味来影响、感染学生,才能真正赢得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地方。
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做一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做一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文章分为两个部分,是两位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同样的问题——《江雪》这首是应该怎样解读?做出的不同反应,以及这两种反应对学生造成的不同影响。
第一位老师的回答完全没有深度,把《江雪》这首被世人称为唐人“无绝之冠”的诗歌“糟蹋”的没
有诗意失去美感,蕴含在诗中的作者的感情荡然无存。
另一位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提出问题“其实他在干什么?他真的在钓鱼吗?”让学生的思绪一
下子打开了,各种很有深度的思考油然而生,完全释放了学生的情感。
读完这篇文章我确实很有感受,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教师技能和文化地酝酿,语文学科如此,历史学科更是这样,历史学还盖面太广,而且只是又琐碎,学生的问题往往会出乎意料。
所以,为了能够轻松应付学生的问题,为了能讲一节课讲得更加精彩,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当然,在渊博的老师也有被问住的时候,面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
坦白承认自己不会,并且希望学生和自己在课下努力找到答案。
我想这种坦白进取的态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远比不知道答案胡乱误导要强得多。
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老师
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老师——读《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有感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段话:“小学老师们常常无奈地说,对于小学的教育教学,谁都可以指手画脚。
因为人们往往会觉得:谁没上过小学呢?小学的那些事儿谁不懂呢?于是,大家都来对小学中自己看不惯的现象提意见,而且一人一个说法,谁都觉得自己占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此言有着深刻的体会。
特别是处在小学教育的语文教学第一线上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引领着学生学习者最基础的学科,就有更深刻的体会,因为你说现在的人,谁还不认识字啊?数学、英语没有专业知识说不出,不敢说。
有些人对语文就可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随手拈来。
所以,语文也是饱受争议的一门学科。
果真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语文边缘化到了那种不是语文的程度了么?我认为,不是这样。
语文有它自己独有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企及的。
虽然很多人,很看不起语文老师的那点专业知识,但是我想当这个世界都是计算机语言的时候,就是人类相互望着枯竭的眼睛,再也找不到一点点感动的湿润的时候。
人文被实用逐渐推到了遥远的地方。
让我们读一读《语文:回望与沉思》,从四位语文大师的思想中,我们看到了:不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枯竭到非得丢掉那一切,创新到一个完全脱离了语文境界的语文教学中去。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还是要有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操守。
读了这本书,感受很深,也有很多想法。
这里还是先从读书伊始的最深刻的一个观点,谈一谈自己对继承国学的一点看法。
叶圣陶文笔可谓令人惊叹,精神可谓令人景仰。
我看到他就有一段很难忘的国学的经历,我想这不能不说是凝聚了古人丰富文化和人文的国学给与的滋养。
如果说这是一个特例的话,我们也可以看看至今任活跃在教坛的那些特级教师。
他们也都有着深厚的语文功底,这种功底,也不尽是来自于现代文化。
还有印象极为深刻的,业已仙逝的商友敬老先生,他在世的时候,也曾说过一些痛恨那些读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老先生的深厚文化功底,肯定也有来自古代文化的积淀。
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教师
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教师鲍瑞燕如何让自己在漫长的教育旅程中行走得优雅从容,这是我们每位教师一直都在思考和盼望的事。
我认为,这就像一粒想要幸福绽放的种子,首先得让根变得充满力量,然后向土壤深处汲取营养一样,作为教师,首先要静心扎根于平凡琐碎的教育工作,做一个文化自觉的老师,汲取属于自己“幸福绽放”的智慧和力量。
如何做一个文化自觉的教师呢?想到这个问题,总会想起刘波教师和他的新书《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
书中讲述了刘老师从“草根研究”中启航,一切靠着自己勇敢坚定的摸索,把学习、工作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驶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接着做教育科研的“领跑者”,带领学校教师一起做研究,研究学校管理、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如何做好教科室主任,逐渐成为了一名研究的专家。
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一名基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追求做一名有思想、有尊严的教师的成长足迹,《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教科室主任“有为”,教科室才能“有位”》、《变“拦路虎”为“助推器”》、《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构建校园“学习场”,引领教师爱学习》等一篇篇脍炙真切的文章里闪烁着刘老师独到的智慧和实在的方法,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本关于“激情”的书。
哲学家罗素是追求激情的,他说:“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当有点激情,而教师更应该有激情,因为循规蹈矩、日复一日的教育职业太容易让人出现倦怠。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强烈感到刘老师的身上有一股牛犊般往前闯的劲头,似乎有一种惊人的精力,他的一天好像比我们要多好几个小时似的,每天阅读和研究大量教育报刊杂志,随时关注征稿信息,随时掌握教育热点,浏览大量教育网站,常去名家博客串门,还要不断组织和策划各种读书活动,打理许多有互动的教科研网络论坛和QQ群,写各种各样的文章……刘老师思维有灵气,胸中有志气,对待工作一直充满激情、真诚和新鲜感,让自己永远处在探索和发展的状态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教师华应龙
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教师■本报记者杨桂青实习生侯亚文“上出一堂好课后的感觉,就像初恋般迷人。
”在一堂酣畅淋漓的数学课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华应龙笑眯眯地说,“初恋像一首诗,很含蓄,心里有很多话,却不讲出来。
”华应龙常会有这种“感觉”,每上一堂课,他都有自己的追求,都力求实现一个理想。
而每一堂课,他几乎都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
这也是国务院参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经常夸他的。
听过华应龙讲数学课的人有一个同感,那就是,他不只是一个数学老师,他的数学课不像单纯的数学课,“听华应龙的课,像看春晚赵本山的小品一样充满期待!”对此,华应龙说:“我一直在思考,数学课怎么能上出文化的味道?我想,老师首先本身是文化人,是学科的一个符号,对本学科应该有相当的了解,如果这点做得不够的话,就会把数学讲死了。
”华应龙,是一位有文化自觉的数学教师。
自觉地理解数学文化1997年,费孝通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第一次提出“文化自觉”这个概念,它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作为数学教师,华应龙深谙数学的历史文化。
华应龙曾上过一节复习课《规律的规律》,他打破教材原有的涵义,不是带领孩子回顾和巩固规律,而是来怀疑和打破规律。
华应龙说:“我这堂课的主题就是‘请规律再往前多走一步’。
告诉孩子,‘两条平行的直线在无穷远的地方一定相交’,‘三角形内角和可能等于180°,也可能大于或小于180°’。
”这些远远超出了教材的范围,甚至和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形成了矛盾,不仅孩子们感到困惑,一些听课老师也无法接受,他们认为,数学就是真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是确定的。
“当孩子向我提出疑惑时,我会告诉他,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的,都是有范围的,可能在这个范围里是对的,跨越了这个范围就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可绝对化,要随时接受修正。
做一个有涵养的老师
做一个有涵养的老师
教师要有爱的襟怀、丰富的文化涵养,这样的教师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教师应该是有较深文化底蕴的智者,就有可能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
唯其如此,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智慧才有可能因为这肥沃土壤的滋润,而真正地从我们心底萌发、生长。
一个老师在课堂,不管他上语文课、数学课,还是其他什么课,他的讲解,他的自我展示,都折射出教师自己的文化厚度,还有思想的高度。
教师对生命,对学生,最终都要反映教师背后的这种素养。
因为,文化底蕴深厚,才能够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开发课程;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
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至于照本宣科、捉襟见肘;教育学生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浅出,不至于就事论事、简单粗暴;与人交往就能豁达开朗、从善如流,做到诙谐幽默、妙语联珠、启迪心智,不至于腹中空空、语言干瘪。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
“行万里路,读百卷书,交百人友”,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高一筹。
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
它能够使教学中经常出现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
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去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
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doc
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文化对于人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从精神层面来说,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文化过程,不断的文化追求应成为教师的自律。
读书即是人类生命个体与世界进行对话与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改变着世界,又改变着教师本人。
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读书应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教师的发展来源的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来源于读书获取的智慧和精神的洗礼,所以教师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一、教师要爱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教学工作更为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更履行教师职责。
欲渡人者先渡己,人们将教师赞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先在书香中浸润灵魂,打造自己生命的品质,追求自己生命的丰盈。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滋润学子心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参天大树,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结出满枝桃李芬芳,实现身为教师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决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思考。
而读书是教师最基本、最自主、最普遍的学习提高方式。
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对教师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充电”。
二、教师要读好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教师要有能力使自己的才学、智慧和能力提升,使自己做到“开阔、精深、深厚”,最有效的举措就是读书。
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教师
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教师三店一中马长征8月19日至8月24日,我校全体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紧张而有序的暑期集训。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学习了很多,也体会了很多,感觉受益匪浅。
这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
要成为一名有文化素养的教师很不容易,首先必须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
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学习、修养和实践形成的。
只有实现了自身素养的完善,才能以自己的高素养,培养学生的高素养,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我对如何做个有文化素养教师的认识。
表格里戈提出的Y理论指出:“人的本性只要受到适当的激励,就完全能实现自我领导、主动自发并具有相当的创造力。
”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充分激励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实现的原动力,更是职业幸福感的需要。
有学者认为:教师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其实教者只有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与实施步骤,才会发展的更高、更快。
研究也表明,凡是那些专业发展很快的教师都是自我规划得比较早也比较好的教师。
所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才应该是幸福的教育人生的终极目标吧。
教师要“会做梦”。
人要“会做梦”是说人要有自己的理想,有憧憬,有激情。
当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就应该树立一个奋斗的目标。
培养国家建设者是百年大计,教师肩负着神圣使命,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是最突出的,不能因为我们的失误而耽误孩子的一生。
理想和目标应该和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自己的性格、学识等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
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重视自己的不足,扬长抑短,才能不断的进行自我挑战。
理想与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不能一个模式培养人,或培养一个模式的人,人才应是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
把教师工作当成一首诗来做,你才能感到教师工作是很富有情趣的,你才能满腔热忱的投入到这个工作中来,才能把你的“梦”做好。
教师要有成功的愿望。
做一名有文化底蕴的老师
做一名有文化底蕴的老师做一名有文化底蕴的老师我曾经探讨过如何成为一名有思想的人,要想有思想,你要先锻炼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看法就是思想,没有看法就没有思想,比如一个问题出来之后,你首先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你再看看别人又有怎么样的看法。
比较一下自己的差距,然后找差距的原因,这样才能一点点慢慢进步。
现在,读过《幸福的课堂》一书以后,其中一些看法,比如“对于一些现象、原理和经验的揭示,存在两种情况,有的人,虽然有阐述问题的识见和水平,但因为他远离这一问题的磁场,不能深入体察,不能亲身感触,从而被疏离于外,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各需瘙痒,要么无的放矢;有的人,虽然他日日与这样的现实接触,但或者因为缺乏思考的深度,或者因为缺乏疏理整合的意识,或者因为缺乏起码的表达能力,纵然深处其中,却难以透过现象扣其本质,更莫说提炼出其中的真味来,更没说将这样的真味道说出来并进而影响、濡染他人了。
”对我思想认识有很大改变,深深认识到光有思想看法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深度的文化。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深度,有内涵,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主动加强教学研究,把自己的功底练出来,没有深厚的功底,课堂上就做不到深入浅出,同时你也不敢轻易放开课堂,怕自己放易收难。
静下心来,反思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觉得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学生学得或是昏昏欲睡,或是如坐针毡,或是机械接受。
我们不由得要思考: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学生会不喜欢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把收获知识当做一种享受?我们往往会把原因归结为“学生太调皮、家长不负责、社会环境不好”等等,不可否认,会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我们是否从自身去找原因,这难道真的就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无关吗?我无缘现场感受窦桂梅老师的教学风采,但在网络视频上,我曾看过窦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她那亲切热情的眼神、娓娓动听满含诗意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动作手势,无一不让我折服,也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个孩子。
窦老师的课堂之所以如此地吸引学生,我想除了这些外在的表现,更多的应该是她扎实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
做有文化的教师
良好教育7项原则的运用
教师教学行为自我检查单运用例示 1良好的教育鼓励师生接触
1.我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时经偶 极从 常常尔 少不
□□□□□
2.学生可以随便到我的办公室来访
□□□□□
3.我让学生了解我的经历、态度和价值观
□□□□□
4.我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
□□□□□
5.我与学生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
良好教育的七项原则-1
良好的教育鼓励师生接触
课堂内外经常性的师生接触,是激发学生 学习动机和投身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
教师的关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激 发学生努力学习。熟悉一部分教师可增 强学生理智上的投入,并鼓励学生对其 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
良好教育的七项原则-2
良好的教育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 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复杂问题。
Hayes经过研究后,将问题解决归纳为以下六个步骤:
意识到问题存在; 理解问题的性质以及问题是如何提出的;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按照计划采取行动; 评价行动的结果——问题是否已经被解决了? 反思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问题能否避免?问题是否还 会再发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对自己要做什 么或者相信什么做出合理性的决定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之一。
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问题的难 易程度上可以将问题分为两类: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
简单问题结构简单,可以按照常规步骤一步一步解决。 但是,复杂问题产生原因复杂,相关信息与无关信息混淆。
□□□□□
2.我强调保持较高学业标准的重要性
□□□□□
3.我经常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向学生表达我对他们学习的期望 □ □ □ □ □
做一个有学问的老师
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就是 这个意思。 (3)、有魅力,受人尊敬和爱戴就会对学生 有影响,这个影响有时只是一句话、一个报告, 但可影响学生一生。
3、有学问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基础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2)、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知识------学科知来自;教学知识;学 生知识和相关知识。
广:指的是①对所教学科要有更广泛的认 识和 了解。 ②要有对相关知识跨文化的认 识和 了解。 4)、我们的老师有学问吗?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没有教材、教参,只有课题的题目, 你能写出一份教案吗?
②、你能不看教材、教参、习题资料,独立地 编制出一份练习题或一份试卷吗? ③、现在许多人在讲人文、文化,你能讲出什 么是人文?什么是文化吗? ④、听有名老师的课,你是否有问题要问? ⑤、听有名老师的课,你想学他的方法,你从 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想过他为什么这么做吗? ⑥、你知道你所教的学科当前在知识、方法和 教学上有那些新的研究吗?
⑦、不看课本你能带学生领读课文吗? ⑧、课文中成语的来历典故你知道吗? ⑨、你研究过初中几何解题为什么许多时 候都要作辅助线吗? ⑩、你在你所教的学科中做过那些研究?
上面的问题只涉及学科知识,恐怕关于学 生的知识,关于教学论的知识就更谈不上 渊、博了。 过去我们有许多老教师确实达到了渊、博 的境地。
二、为什么要做有学问的老师?
1、有学问才能使教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 由王国。 (1)、有学问才能正确解读教材文本。 有学问才能把握住学科知识的精髓,才 能把握知识的重点、关键。才能知道重点 讲什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什么,才能做 到精讲,才能做到教学高质量又减轻了学 生的负担。
(2)、有学问才能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 教材文本。在教学中才能实现“教人以鱼 和教人以渔”。 (3)、有学问才能有教学的自信,教学 才有底气。才真正敢于放开学生,真正实 现引领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自如地应对 教学中的生成,实现有效的教学。 教师的教学达到了自由,学生学的必然 好,负担必然会减下来。
《做一个有文化品味的老师》心得体会3.19 - 副本
《做一个有文化品味的教师》心得体会今天有幸聆听了名师讲的《做一个有文化品味的教师》,对照自己,发现许多不足,把感想分享如下:一、表达要有文化底蕴思路清词,逻辑分明,准确精炼,规范动听。
以写促说:在写中理表达思路,在写中练表述准确,在写中除表达絮叨。
通过写文章让表述精炼,逐渐完美,人总是在仰望着、羡慕着别人,其实自己会发现别人也在仰慕、羡慕着你。
以读促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陈先生出口成章,再忙也要把书书读出来,在阅读中思考、拓展,复述。
平时做一些轻阅读。
比如《留得枯荷听雨声》,回忆老师风华正茂,学习这篇文章,出自哪里,寻根求源,就会学会了一首诗。
我们能静下心来,专心地读书吗?社会的繁杂事情扰乱了我们的心神,我们能静下来读书的宁静时光被打乱了。
究竟怎么办?读书积淀历史知识,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品味。
在阅读中拓展,在阅读中积淀,在阅读中复述。
以唱促说:听明星歌唱的时候中间加的朗读,学说普通话,听《北京的大碗茶》,感受阅读的力量。
二、教学有文化底气1.树立新型的理念以卓越文化体系为引领,精神实质,校训精勤质朴;核心价值;为国所用,愿景:国内、国际城市初中名校、使命、培养有高度、力度的温度的卓越师生。
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内核——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鉴赏审美能力;表达能力。
数学: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以“瘦、皱、透、漏”为外显特征——简约、生动、深刻、留白。
2.设计精巧;课件精炼;板书精美。
3.语言生动;有效互动;思维灵动4.留白:疏密相间、动静相宜;补白相机5.深刻透:教材析;教师讲透;学生悟透。
最少时间,最佳路径给学生讲明白,这就是讲透。
比如《太湖石上开新花》课堂建构18字:创新而不颠覆,有模而不固模;求精而不求多;注意教学创新,要多些文章,提高表述能力。
专家的规范就是高大尚,我们要多读书向专家靠齐。
2020.3.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有文化的老师
——听陶继新先生报告有感
束树源
文化,以文化人。
陶继新老师一直热情的鼓励老师们去阅读典籍,背诵经典,我想我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因为教书的人,首先应当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教师一旦停止学习,结束‘自我更新’的状态,就会迅速成为‘风雨中的雕像’,课堂也就味如嚼蜡。
”静心回味一下,我们曾教过的课,有哪一节课会让学生念念不忘,会在学生的心田里留下深深的痕迹,恐怕少而又少。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浅薄。
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浅薄,也就无法拓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浅薄,我们也就只能沿着一个轨迹前进,在一种低效劳动中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
一个知识渊博,风趣幽默,出口旁征博引,讲课左右逢源的教师一定会赢得学生们的青睐。
他或她的课堂一定会象磁铁般具有超强的吸引力。
为什么窦桂梅、于永正、郑杰、詹明道、吴正宪、孙双金、魏书生、于漪等名师的课,学生百听不厌,万听不烦。
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名师靠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使学生文化知识不断丰富的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科领域学习的
兴趣,使学生能够厚积而薄发。
当然,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决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
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需要博览群书,需要体验生活,更需要对书籍和生活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陶继新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十几年来,他背诵《论语》、《大学》、《道德经》、《易经》、《金刚经》等古代典籍,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正是他的“读书破万卷”,才有了他的“下笔如有神”,有了如此多产的成果。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我们是老师,文化的引领者,可是,在我们这个被外圈人称为“知识”形象大使的教师队伍中,还有多少人象陶继新老师那样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
在我看来,如今很多老师多的是浮躁,想的是功利,看的是眼前。
即便读书,也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更有的老师,一生只与教材为缘。
其余时间不是与麻将为伴,就是围着酒桌转。
试想,这样的老师怎能形成文化底蕴?他们又怎能把课讲得有声有色?他们的课又怎能让学生喜欢?怎能算得上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教育的艺术家和诗人,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念念不忘,除练就一身扎实而全面的教学基本功外,重要的就是把读书当作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当成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当成一种生命享受。
通过读书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