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文化的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有文化的老师

——听陶继新先生报告有感

束树源

文化,以文化人。陶继新老师一直热情的鼓励老师们去阅读典籍,背诵经典,我想我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因为教书的人,首先应当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教师一旦停止学习,结束‘自我更新’的状态,就会迅速成为‘风雨中的雕像’,课堂也就味如嚼蜡。”静心回味一下,我们曾教过的课,有哪一节课会让学生念念不忘,会在学生的心田里留下深深的痕迹,恐怕少而又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浅薄。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浅薄,也就无法拓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浅薄,我们也就只能沿着一个轨迹前进,在一种低效劳动中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

一个知识渊博,风趣幽默,出口旁征博引,讲课左右逢源的教师一定会赢得学生们的青睐。他或她的课堂一定会象磁铁般具有超强的吸引力。为什么窦桂梅、于永正、郑杰、詹明道、吴正宪、孙双金、魏书生、于漪等名师的课,学生百听不厌,万听不烦。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名师靠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使学生文化知识不断丰富的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科领域学习的

兴趣,使学生能够厚积而薄发。

当然,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决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需要博览群书,需要体验生活,更需要对书籍和生活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陶继新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十几年来,他背诵《论语》、《大学》、《道德经》、《易经》、《金刚经》等古代典籍,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正是他的“读书破万卷”,才有了他的“下笔如有神”,有了如此多产的成果。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是老师,文化的引领者,可是,在我们这个被外圈人称为“知识”形象大使的教师队伍中,还有多少人象陶继新老师那样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在我看来,如今很多老师多的是浮躁,想的是功利,看的是眼前。即便读书,也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更有的老师,一生只与教材为缘。其余时间不是与麻将为伴,就是围着酒桌转。试想,这样的老师怎能形成文化底蕴?他们又怎能把课讲得有声有色?他们的课又怎能让学生喜欢?怎能算得上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教育的艺术家和诗人,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念念不忘,除练就一身扎实而全面的教学基本功外,重要的就是把读书当作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当成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当成一种生命享受。通过读书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