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6《瓶吞鸡蛋的秘密》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6、《瓶吞鸡蛋的秘密》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瓶吞鸡蛋的秘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中的一课,瓶子“吞”鸡蛋,这是学生经常看到或亲自做过的小实验,有许多学生头脑中产生过“瓶子为什么能吞鸡蛋”的疑问,本课以此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展开趣味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观察并研究身边问题的科学意识。本课教材共分三个环节,一是演示瓶“吞”鸡蛋实验,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二是通过三个小实验进一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总结归纳出这种力量在科学上称为大气压力;三是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是大气压力的拓展应用。
二、设计理念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依据课标精神对本课的教学,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观察、去探究,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把原来由教师教学做实验改为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现象、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说出自己创造性的设想,以此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归纳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新模式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自行探究知识和应用知识。
2、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课标要求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适
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有利于为他们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认真的进行了分析,并以激发学习兴趣、知识的迁移、归纳、推理为中心设计了四个实验和多个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发明,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
四、教学重点:
根据实验现象推理瓶吞鸡蛋的原因。
五、教学程序设计:
《瓶吞鸡蛋的秘密》用一课时完成。
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我设计教学程序如下:
(一)实验导入,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演示实验瓶“吞”鸡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进而提出瓶子为什么能“吞”下鸡蛋这一问题,很自然地导入课题——《瓶吞鸡蛋的秘密》,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会成为其研究的动力。
二)大胆猜测,推理原因
通过观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鸡蛋进到瓶子里的?学生展开猜测、推理,当有些学生说出瓶吞鸡蛋的秘密和空气有关,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的时候,继而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空气具有一种本领:
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推理原因”是重要的智慧成长环节。学生个性的、充分的表达观点,积极、民主的参与讨论,共享研究成果,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探究实验,感受大气压力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三个小实验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总结归纳出这种力量在科学上称为大气压力。本环节中让学生小组制定探究方案进行合作探究,并将探究中的发现进行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玩过吗?怎么玩” , 带着明确的实验目的去思考,避免盲目性去玩。学习科学,思考比实验更重要。接着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大气压力存在。
(四)总结应用,拓展提升
大气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卡来了解。既然大气压力就存在于我们周围,那你有没有发现生活当中利用大气压力的例子呢?生活处处皆科学,让学生举出所学知识的生活实例,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而设计一个利用大气压力的玩具,设计思考瓶“吐“鸡蛋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把问题引向课外探究,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正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创新的完美体现。真可谓: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课堂是学习科学的主阵地,课外更是探究科学的美好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