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然《普通地质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四章 名词解释——第六章 论述题)【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
答: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2.角度不整合
答:角度不整合是指当下伏地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3.莫霍面
答:莫霍面是指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1909年研究地震波时发现的,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它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平均深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深度为33千米。
4.矿物的挠性
答:矿物的挠性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主要存在于一些层状结构的矿物,如滑石、绿泥石、石墨等。
5.克拉克值
答:克拉克值是指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成为元素的丰度,即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据克拉克等人的研究,仅O、Si、Al、Fe、Ca、Na、K、Mg8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就占了地壳总量的97.52%。
6.同质多(异)像
答:同质多像是指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如石墨和金刚石。同质多象的每一个变体都有它一定的热力学稳定范围,都具备自己特有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7.条痕
答:条痕是指矿物在坚硬的物质上留下划痕的颜色,其本质是矿物粉末的颜色。矿物的颜色与矿物的条痕经常是不一致的,如黄铜矿的颜色是铜黄色,而条痕却是暗绿色。条痕只适合于低硬度矿物的鉴定。
8.解理
答: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受应力作用而超过其弹性限度时,沿一定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固有特性。这些光滑的平面叫做节理面。节理是晶质矿物才具有的特性,严格受晶体结构因素的控制。
9.标准化石
答:标准化石是指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等显著特征,数量多、分布广
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10.背斜
答:背斜是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其形状向上凸起者,在一般平地上,背斜的地层上半部受到侵蚀变平,会形成中间古老,两侧较新的地层排列方式。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11.向源侵蚀
答:向源侵蚀是指因下蚀作用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的过程。河流通过向源侵蚀增加了河谷长度,减小了河床纵坡降,使分水岭缩小。由于各条河流的水量,河源地面坡度、岩性及其构造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各河流向源侵蚀速度不同。
12.沉积环境
答:沉积环境是指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貌单元(地点、场所),是沉积物质沉积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3.平行褶皱
答:平行褶皱是指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不同部位大体相等,各褶皱面平行弯曲,具有同一曲率中心。由中心向外,褶皱面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曲率变小,层面越平缓;向着核部方向曲率逐渐变大。
14.地层
答:地质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是具有一定层位(时代与顺序)的一层或一组岩层。不同时期形成的地层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未经强烈的构造变动,就不会发生地层倒转,地层总是上老下新的。
15.韧性剪切带
答:韧性断层是指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即一种狭长的高应变带,又称韧性剪切带。
16.枢纽
答:枢纽是指同一褶皱岩层面上转折端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枢纽一般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曲线,枢纽产状包括指向和倾伏角,指向一般代表褶皱在空间延伸的方位,倾伏角可从水平至直立。
17.叠瓦状断层
答:叠瓦状断层是指由一系列产状相近低角度逆断层组合而成,各断层依次向上逆冲,表现为前陡后缓,向下汇拢成一条断层。
18.古生物
答:古生物是指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古生物(三叶虫)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
19.拉伸线理
答:拉伸线理是指由针、柱、板状矿物(角闪石等)、等轴矿物的棒状集合体(如石英棒)、拉长的岩石碎屑或拉长的砾石等的定向排列,它指示拉伸方向。其中,针、柱、板状矿物的定向排列成为矿物线理。
20.矿物
答:矿物是指自然条件下,在一定的物理一化学环境中形成的元素或化合物。大多数的矿物是晶体,少数为非晶体。矿物的晶体机构表现为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天然的矿物晶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形态是由原子、离子、分子等基本质点在空间上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的。
21.新构造运动
答:新构造运动是指新近纪和第四纪时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有: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地震)、岩石圈的水平运动和岩石圈的升降运动等。
22.夷平面
答:夷平面是指当地壳构造抬升,准平原地形被抬升到较大的高度,形成的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23.冰斗
答: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积雪演化为冰川冰
后,冰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拔蚀作用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
24.变质作用
答:变质作用是指在地球内力作用下,早先形成的岩石,由于受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及地热流变化等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其所处的地质环境及其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发生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成为变质岩。
25.浊流
答:浊流是指在水下斜坡产生的,含大量悬浮颗粒和水分、一紊乱状态快速流动的重力流。在斜坡上,浊流受自身重力推动而流动,流动速度与流体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26.波切台
答:波切台是指在基岩海岸发生的海蚀作用过程中,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崖前形成的一个微微上凸并向海洋方向倾斜的基岩平台。波切台上常具有岩岸崩塌垮落下来的巨大岩块。
27.烈度
答: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又称地震烈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