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实践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摘要】本文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从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在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实践教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不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实施策略以及效果评价。

结论部分强调了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启示和建议,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为高等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教育研究、比较分析、实施策略、效果评价、重要性、启示、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当前,许多高校和教育机构都意识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探索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国内外,各高校和教育机构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特点,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深入研究和探索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对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研究国内外不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其特点和效果,找出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分析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讨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方法,为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指导。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本文是根据教育部提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总结与反思,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探讨,提出了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

标签:应用型人才培养;化工专业;创新能力0 引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要达到的目标是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因此,高等院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目的所在。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推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1-2]。

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本科阶段教育体系,通过多种措施搭建本科生科研平台,取得了一些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校园里到处弥漫着科技创新创业的热情。

1 设立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和实施导师制在本科生中开设创新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实践过程,重心由“教”向“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由“教”逐渐转向“导”。

其意义在于:①调动学生实验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②磨练个人意志,提高综合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③加强团队合作的科研意识;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研讨。

近些年,我院的专业实验室都向大二、大三的学生开放,有意愿的学生可以先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再找到相关导师参加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工作,课题结束撰写学年论文。

学生在完成正常学业任务的前提下,可以亲身参与实践环节的经历,为今后成为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开放实验室的开放,大学生不仅仅局限在实验室里,他们的眼界宽了,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种化学竞赛。

2024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4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4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优化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以及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体系优化改革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基石,其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课程体系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同时优化理论课程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此外,还应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具备市场竞争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因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通过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结合、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三、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研发,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键。

应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指导和帮助。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愈发成为各个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对策。

一、思考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清晰传统的本科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将这些目标明确化和系统化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各个高校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2.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当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往往无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建立与实际需求相符的教学内容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经验和提升能力,并最终能够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

4. 师资力量不足要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一支具备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目前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并不足够,这也成为了制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对策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教学体系为了解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教学体系,确保教育的目标与实际应用需要相符。

这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

2.调整教学内容,贴近实际需求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的审视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

这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教学内容贴近社会需求。

3.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性的项目和活动,并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提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摘要】本篇文章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意义出发,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实践环节设置与引导、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对策。

在未来发展建议中,强调了加强与社会实践结合、推动专业交叉融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建议。

总结指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

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展望未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将持续优化,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性、研究目的、意义、问题、实践环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建议、总结、展望。

1. 引言1.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愈发显得重要和迫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高素质、创新型、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们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则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其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实施,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深入探讨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通过分析现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有效的参考,并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再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再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再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是针对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而设计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思考和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一、加强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的一环。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课、实训课、实习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能力。

二、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少有一个领域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中,需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还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

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跨学科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学习更广泛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的需求。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业大赛、组织创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样,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更加顺利地就业或创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加强实习实训的指导和管理实习实训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需要加强指导和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实习实训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有效和系统的实习实训指导,确保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关注。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高校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将在校期间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融合校内教学资源与企业实践经验,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首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的传授,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将学生送入企业实习,让他们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然而,由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程度和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些企业只让学生从事琐碎的杂活,无法真正提升其实践能力的问题。

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科学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通过优化实习内容和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共享资源。

高校具有多学科的优势和教师团队的专业知识,而企业则拥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和实践环境。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与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科研合作平台和实习基地,共同开展科研课题和实践项目,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只有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的优势,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另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开始思考职业规划和就业问题。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沟通,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此外,学校还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兴趣和优势,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提高就业成功率。

最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的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他们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企业需求的传递者。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再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再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再思考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进行再思考和改进。

本文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进行再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培养教育的重点。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践环节。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应该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应该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才的重要标准。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课程设置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素质。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构建起互相融合的学科体系。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应该注重社会实践的参与。

应用型人才需要与社会进行紧密的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并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变化。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社会调研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跨学科的融合和社会实践的参与。

这些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条件。

相信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我们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如何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三、课程设置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

具体而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设置还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五、师资队伍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和实践,建立教师评价机制等。

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优秀的人才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如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课程、学生实习实训等。

七、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障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如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壮大,人才培养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对策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毕业之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2. 师资力量不足: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产学研结合的能力,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3. 产学研结合不够: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目前学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程度有待加强,双方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隔阂。

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目前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老师,缺乏自主探究能力,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对策建议1. 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重新审视当前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增加实践课程和工程实训环节,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

引入一些新的课程,如创新创业、跨学科综合设计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升师资力量: 学校应积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项目,提高其产学研结合的能力。

3. 加强产学研合作: 学校应加大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制定具体的合作方案和项目,构建双方利益共享机制。

学校还可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学和实践指导,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将围绕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模式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提供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实践的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一些途径和手段。

一方面,可以利用实践教学平台,如实验室、实训中心等,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出改进建议,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评价和反馈可以通过实践报告、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并借助合适的途径和手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我们应该加大对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 6 20 G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7 3 (0 2 0 0 0 10 — 86 2 1 )7— O4—0 2
应用 型本科 院校作 为地方工科 院校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承 担着培养应用 型人才 的重任 , 如何 转变 过去 高职 、 高专 的培 养模 式 , 尽快融入应用型本科 教 育理念 , 制定 满 足区域发 展 需求 、 具有一定专业素养 和创新精 神 的高层次 、 用型人 才 应 培养模式是应用 型本 科 院校 的 当务 之急 J 。黑龙 江工 程 学院在应用型人才 培养 的道 路走 出了特色 , 在人才培 养方面 取得了一定成 果 , 形成了 目标多元化 、 体系开放化 、 案弹性 方
方案设计上采用顶层设 计 , 梳理通识教育 、 专业教育 、 综合教
育的教育平台 , 构建模块化课程 , 活组合 , 人才 培养方案 灵 使
具有灵活性 、 开放性 、 自主性。 4 .过程动态化 。动态化 的 教学过 程 , 力争学生 培养 的

统一与多样相结合 、 求学生 发展 的个 性与共性 相协调 , 力 使 学生成为大学学 习 、 活 的主人 , 学生 志趣 发现 、 生 为 潜力 发 挥、 个性 发展创造条件 , 发挥学生 自身特 长、 重视学生人文素
养在一个标准化的体系 内进行 。

人才培养理 念
1 .目标多元化。多元化 的培养 目标是 培养应用 型本科 人才的根本 , 学校作为应 用型本 科 院校 , 担负着 服务 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 培养 能够适 合 区域经 济社会 发展 、 适应 专业知识综合 、 创新工程技术进步 的应用型 、 复合 型、 创新型
— —
4 — —
交互式 、 式教学法。 同时 , 研讨 引入 企业 技术 专家开 展理 论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

如何创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教育界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提出创新的思考,以期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加强专业教育和实践结合1.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拓宽实践渠道不同专业需要不同的实践渠道,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根据专业特点拓宽实践渠道,例如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开设跨学科课程1. 强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不能只关注专业知识,通识教育也应得到重视。

开设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够接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促进学科融合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通联和交叉点,应用型本科教育应促进学科融合,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强化实践能力培养1. 加强实习实践实习实践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学以致用。

2. 提供创新项目学校可以提供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有创新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培养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师资队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支持,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2. 注重学科交叉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因此师资队伍的交叉学科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需要注重学科交叉的培养和选拔。

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1. 创新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可以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创新手段,学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与之相应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义出发,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义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指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出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素养,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根据需求不断更新自己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

1.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由于学校教育体制过于过时,课程设置内容过于单一,不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变化的需要,缺乏以实用性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学校中存在着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缺乏专业技能和态度,不能尽最大努力地将创新技术应用于课程设计中。

3.培养目标过于模糊学校仅把目标简单地定义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缺乏具体形象的数字化目标,没有清晰地规定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强化要求,导致培养效果不够理想。

1.重视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需要建设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提高教师经验,增强实践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改革本科教育课程的设置学校应当增加多元化、创新性、实用性强的教育内容,注重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提高本科人才应用专业技能的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着力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不断创新,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新颖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技术,使学生在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环境下得到锤炼。

4.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学校需要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详细要求,并围绕这些目标进行相关的教学和考核。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义和特点应用型人才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工程实践、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才。

与传统的理论研究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1. 以问题为导向。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强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壁垒,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培养。

学校与企业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都是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3. 以学生为主体。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学生在实践中扮演主体角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 项目驱动式教学。

项目驱动是一种以项目作为教学载体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项目情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例,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产学研合作。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这种合作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中来,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与企业合作研究可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满足社会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本科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培养的是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导致了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1.与产业需求对接在制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现如今,各个行业都对应用型本科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

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进行科学规划,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通过实践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培养模式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通过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和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改进评价机制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更多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很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准确评估。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改进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全面评估。

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实训报告、项目考核、实践成果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水平。

为了有效实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

1.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传统的本科教育往往强调学科专业的划分,导致学生过分依赖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缺乏综合应用能力。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领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探讨并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这一趋势。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这个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纷纷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职业化探索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职业化探索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职业化探索当前,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更是备受重视。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较强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人才。

在如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此,我国高等教育界正在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其职业化水平。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同等重要。

首先,理论学习是逐步实践和创新的前提,只有通过理论学习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操作。

其次,实践操作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和经验。

教育机构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教育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推进基础教育与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机融合。

二、专业性培养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专业性是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职业的需求愈来愈多元化,而这也决定了相应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具备接地气、专业性强等特点。

教育机构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强化专业性教育,根据现实需求合理制定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其价值在于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问题中,提高自身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经验。

针对实践教育,教育机构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介绍案例及实践经验,采用引导式教学,实践性操作环节较多,注重以“纸上谈兵”转变为“勇闯职场”,从而确保参与的学生能够在应用环境和公共职场中更好地适应。

四、综合素质教育除了强化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

教育机构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式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多方位能力,培养其较高的综合素质。

五、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考核方式应该更注重实际应用性能力的考核。

只有通过实际能力的考核,才能真正检验应用型本科人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反思与重构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反思与重构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反思与重构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二、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5)2.1 应用型高校的定义与特点 (6)2.2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7)2.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8)三、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反思 (9)3.1 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反思 (10)3.2 课程体系设置的反思 (11)3.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反思 (11)3.4 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的反思 (13)3.5 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14)四、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 (15)4.1 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16)4.2 优化课程体系与设置 (18)4.3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19)4.4 加强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 (20)4.5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与优化机制 (21)五、结论与展望 (22)5.1 结论总结 (23)5.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24)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反思与重构。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思和重构显得尤为重要。

本段落首先概述了整个文档的核心内容,文档将首先回顾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在此基础上,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反思,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

文档将提出重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这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

将探讨如何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反思实践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反思实践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反思实践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摘要源于“反思型实践者”的“反思实践型”人才是当下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的理想形象。

能够生成实践智慧、反思教育现实、按需进行思维转换是此类人才的核心品质,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伦理知识构成其基本的知识结构。

借助贯穿大学四年的“知识-实践”教学体系,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是培养“反思实践型”学前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反思实践型一、引言培养特定规格的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而人才培养模式既与相应的专业特性、培养层次特质紧密相关,更直接体现了一所院校的发展定位。

“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在诉求。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学前儿童入园率的提升与日趋稳定,以单纯保证幼儿受教育机会为目标的学前教育工作重心开始向为广大幼儿及家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转变,这使得社会更加注重学前教育人才的内涵与品质。

较之其他学段,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更人性的专业伦理、更执着的专业信念、更综合的专业技能、更持续的专业实践熏陶和更智慧的专业思考力。

在我国旧有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中,以本科为代表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理论扎实”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师,而以中专、大专为代表的学校则重在培养“技术熟练”的“操作型”幼儿园教师。

显然,这两类培养模式都无法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实际对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现代化幼儿教师的需求。

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苏州、无锡地区唯一的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

立足于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秉承学校“强化素质,注重学理,亲近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分析国际专业发展趋势、借鉴兄弟院校宝贵经验、进行6年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学校将”反思实践型人才”设定为“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想形象,并初步形成基于“学习、思考、实践”——三位一体手段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将其总结为“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实践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源于“反思型实践者”的“反思实践型”人才是当下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的理想形象。

能够生成实践智慧、反思教育现实、按需进行思维转换是此类人才的核心品质,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伦理知识构成其基本的知识结构。

借助贯穿大学四年的“知识-实践”教学体系,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是培养“反思实践型”学前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反思实践型
一、引言
培养特定规格的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而人才培养模式既与相应的专业特性、培养层次特质紧密相关,更直接体现了一所院校的发展定位。

“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在诉求。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学前儿童入园率的提升与日趋稳定,以单纯保证幼儿受教育机会为目标的学前教育工作重心开始向为广大幼儿及家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转变,这使得社会更加注重学前教育人才的内涵与品质。

较之其他学段,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更人性的专业伦理、更执着的专业信念、更综合的专业技能、更持续的专业实践熏陶和更智慧的专业思考力。

在我国旧有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中,以本科为代表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理论扎实”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师,而以中专、大专为代表的学校则重在培养“技术熟练”的“操作型”幼儿园教师。

显然,这两类培养模式都无法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实际对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现代化幼儿教师的需求。

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苏州、无锡地区唯一的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

立足于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秉承学校“强化素质,注重学理,亲近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分析国际专业发展趋势、借鉴兄弟院校宝贵经验、进行6年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学校将”反思实践型人才”设定为“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想形象,并初步形成基于“学习、思考、实践”——三位一体手段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将其总结为“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反思实践型”人才的内涵解读
“反思实践型人才”这一概念脱胎于舍恩(Schon D.A)在《反思型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提出的“反思性实践者”。

舍恩认为,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可以使从业者从固定的理论和技巧中解脱出来,构建出新的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理论,从而成为研究者,而“教师的专业具有不稳定、不确定的特性,同时又充满着许多潜在的价值冲突……执业者的知识藏匿于艺术的、直觉的过程中,是一种行动中的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1]。

据此,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不应是单纯的技术执行者,而应是能在行动中、对行动进行反思的“专家”,其核心品质在于能够对专业实践的不同情境作出恰当、科学、智慧的判断与反应,从而以
更高水平的专业行动付诸教育实践。

具体而言,“反思实践型”学前教育人才能力结构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第一,具有生成教育实践智慧的能力。

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是能够巧妙地引导儿童于快乐中获得发展、为儿童营造适宜环境的成长伙伴,“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2]。

这需要他们在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境、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个性迥异的幼儿时能够产出相应的教导方法、化解手段和指导策略,即教育实践智慧。

因此,要提升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应用”水准,实现培养人才入职后“以不变应万变”,必须观照教师职业中的那些“缄默知识”,使学生学会如何建构“缄默知识”,即生成教育实践智慧的能力。

第二,具有反思教育现实的能力。

客观地说,我国学前教育起步晚,存在很多较为尖锐的问题,如果不能清晰地甄别出问题,不能理性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很可能会使该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道路上迷惘甚至迷失。

如在经历首次见习后(为期半个月),有些学生会出现怀疑已学习的教育理论现象,如果不协助学生学会直面这些矛盾、辨析其中的问题,则可能重蹈传统培养模式中“理论说一套、实践做一套”的问题,或引发学生产生专业信念危机。

作为较高学历的未来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引领区域学前教育实践朝向更科学方向发展的责任。

因此,培养学生富有质疑、批判精神和专业反思能力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目标追求。

第三,具有“思行转换”的能力。

进行教育实践和理论思考所需的思维方式不同。

前者需要一种“想周全、可行动”的思维方式,后者却在于“说清楚、辩分明”,传统的教师教育没有细致地考虑两类思维方式的合理划界,常常出现实践思维与理论思维相互僭越的问题,致使学生产生“理论实践两张皮”的错觉[3]。

在真实的学前教育情境中,幼儿教师要根据需要交替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实现在两种思维中的按需“穿梭”。

理想的幼儿教师需要兼具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方式,能够较为清晰地体悟到两种思维的区别与转换。

基于以上理解,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规格设定上突出专业行动能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儿童教育事业,具有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和教育技能,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幼儿教师,以及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儿童福利及儿童权利保护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管理、康复及宣传培训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三、“反思实践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坚持“拓展基础知识、深化专业知识、渗透价值知识”的原则,将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伦理知识通盘考虑,以求学生的知识能够基础全面、突出专业、理论引领、观照行动、立足应用。

通识知识涵盖自然学科基本常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内容,其指向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旨在帮助学生在涉猎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熟悉获取各类知识的基本通道。

此部分主要通过全校的通识必修、选修课程落实。

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行动知识。

专业知识的两大部分与前文述及的两类思维方式存在对应关系,这样划分的意图之一就是便于授课教师与学生厘清两种思维方式的分野,各自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转换两类思维方式的智慧性体悟。

参考文献:
[1]Schon 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07-02.
[3]秦金亮,步社民,朱宗顺.全实践进行时--反思性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养成[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1:26-29.
Analysis on the Reflective-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Four Yea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in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 Bin
(College of Humanity,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Jiangsu 215500,China)
Abstract The reflective-practice talents that originate from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is the ideal imag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Producing practical wisdom,reflecting on the reality of education and having the ability of transforming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 are three core characters of this kind of talents,and the general knowledge,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working ethic knowledge form the basic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he talents. Actively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aid of knowledge-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reflective-practice preschool education talents in four-yea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four-yea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talent training mode;reflective-practice mod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