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三-八佾

合集下载

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第三章《八佾》篇包括26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译:孔子谈到季氏时说:“用天子的礼乐(八佾舞)在他家的庭院中祭祀祖先(越礼),对于季氏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容忍,还哪些事情不可以容忍呢?”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翻译: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卿大夫,祭祀祖先时,按照天子的礼制唱着《雍》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诗经》上说,‘天子祭祀宗庙,天下各路诸侯都来助祭,天子庄重肃穆地主祭。

’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祀的庙堂之上,天下哪一个诸侯会来陪祭呢?”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翻译:林放向孔子请教礼的根本道理。

孔子说:“你提的真是大问题啊!一般的礼与其辅张奢侈,宁可简约朴素;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翻译:孔子说:“夷狄(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君主,不像诸夏(中原各国)这些国家没有君主(因为时代很乱,弑父弑君的事情时常发生)。

”不如:不像。

6、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翻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违背了礼)。

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当时冉有为季氏家臣)。

”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或:难道说泰山之神能够接受季氏这种不合礼的祭祀吗?)”7、子曰:“君子无所争。

3《论语 八佾篇第三》-【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高中语文

3《论语 八佾篇第三》-【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高中语文

监:“鉴”,借鉴
郁郁乎:文采盛貌


国 风
二代:夏商
文:礼乐制度
国 风
PS:“吾从周”——继承周礼 周朝礼乐制度的坚定捍卫者、鼓吹者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 者,虽百世,可知也。”

PS:历史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解读:违背/僭越周礼!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xiàng维辟公, 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仲孙、叔孙、季孙
中 国 风
《雍》:《诗经·周颂》的一篇
中 国 风
相:助祭者
PS:不合适就不和谐,不和谐又一本正经,滑稽又可笑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
中 国
语:告诉
中 国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 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 sàng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中 封人:镇守边疆的小官 请见:请求会见孔子





君子:有道德学问的人 从者:随从之人
二三子:你们这些人
患:忧愁担心
丧:失掉官位

告朔:每逢初一,杀一只


活羊祭于庙,之后回朝堂
政。这祭庙叫“告朔”。
爱:可惜,吝惜 中 国 风
PS:仪式感、象征意义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尽礼:谦恭、尊人、谦卑
中 国
PS:《礼记》礼的本质:“尊人而自卑也。”
中 国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语八佾篇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31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

一说可以容忍。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评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文】32 三家(1)者以《雍》彻(2)。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注释】(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2)《雍》:《经周颂》中的一篇。

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

相,助。

维,语助词,无意义。

辟公,指诸侯。

穆穆:庄严肃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

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

’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评析】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

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译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的时候,命乐工唱着《雍》这篇诗歌来撤下祭品。

孔子说:“《雍》诗中的‘诸侯都来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够用在三家大夫的庙堂里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那他怎样遵守礼仪制度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什么用?”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仪制度的根本。

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

礼仪,与其一味的寻求奢侈,不如俭约务实些;办理丧事,与其在仪式上办理得妥帖,不如内心真正悲伤。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说:“那些不开化的地方有君主,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的地区讲礼节。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季氏准备去祭祀泰山。

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说:“不能。

”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与人相争的事情。

如果有的话,那就一定是射箭。

比赛开始的时候,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

比赛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

这就是君子之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妩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绘画先有白底,然后再用色彩绘画。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第三章论语八佾篇kǒng zǐwèi jìshìbāyìwǔyútíng shìkěrěn yěshúbùk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rěn yě忍也。

sān jiāzhěyǐyōng chèzǐyuēxiàng wéi pìgōng ti ān zǐmùmù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xīqǔyúsān jiāzhītáng奚取于三家之堂。

zǐyuērén ér bùrén rúlǐhérén ér bùrén rúyuèhé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lín fàng wèn lǐzhīběn zǐyuēdàzāi wèn lǐyǔqíshēyě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nìng jiǎn sāng yǔqíyìyěnìng qī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zǐyuēyídízhīyǒu jūn bùrúzhūxiàzhīwūyě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jìshìlǚyútài shān zǐwèi rǎn yǒu yuērǔfúnéng jiùyú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欤?zǐyuēdìzìjìguàn ér wǎng zhěwúbúyùguān zhīyǐ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第三章论语八佾篇kǒng zǐwèi jìshìbāyìwǔyútíng shìkěrěn yěshúbùk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rěn yě忍也。

sān jiāzhěyǐyōng chèzǐyuēxiàng wéi pìgōng ti ān zǐmùmù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xīqǔyúsān jiāzhītáng奚取于三家之堂。

zǐyuērén ér bùrén rúlǐhérén ér bùrén rúyuèhé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lín fàng wèn lǐzhīběn zǐyuēdàzāi wèn lǐyǔqíshēyě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nìng jiǎn sāng yǔqíyìyěnìng qī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zǐyuēyídízhīyǒu jūn bùrúzhūxiàzhīwūyě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jìshìlǚyútài shān zǐwèi rǎn yǒu yuērǔfúnéng jiùyú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欤?duìyuēbùnéng zǐyuēwūhūcéng wèi tài shān b ùrúlín fàng hū对曰:不能。

03论语解经资料--八佾篇

03论语解经资料--八佾篇

八佾篇第三凡二十六章。

通前篇末二章,皆论礼乐之事。

(一)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集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

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

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

每佾人数,如其佾数。

或曰:“每佾八人。

”未详孰是。

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乐,孔子言其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

或曰:“忍,容忍也。

”盖深疾之之辞。

范氏曰:“乐舞之数,自上而下,降杀以两而已,故两之间,不可以毫发僭差也。

孔子为政,先正礼乐,则季氏之罪不容诛矣。

”谢氏曰:“君子于其所不当为不敢须臾处,不忍故也。

而季氏忍此矣,则虽弒父与君,亦何所惮而不为乎?”【直解】季氏,是鲁国大夫。

佾,是乐舞的行列。

古者乐舞之数,天子用八行,每行八人,叫作八佾。

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各有等差,不容僭越。

当初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特赐天子礼乐以祭周公之庙,其后世群公都因循僭用,已是失礼。

季氏,是鲁桓公子孙,他在家庙中祭祖,也僭用八佾之舞于庭,故孔子非之说:“礼莫严于名分,罪莫大于僭窃。

夫祭用生者之爵禄,乃我王朝一定之礼。

季氏本是大夫,只该用四佾之舞,而今乃用八佾之舞于家庙之庭,则是以大夫而僭天子礼,法之所不容诛,罚之所必及,人臣之罪孰有大于此者。

这等大罪也都容忍过了,不加纠正,则别样的小罪,孰不可忍乎!”盖鲁以相忍为国,凡事惟务姑息含忍,而其弊乃至于下凌其上,臣僭其君,礼法荡然,冠屦倒置如此。

盖优柔姑息之过也,故孔子非之。

其后孔子为司寇,摄相事,即堕三都以强公室,陈恒弑其君,则沐浴而朝,请兵讨之,此可以观圣人之志矣。

而鲁终不能用。

卒之三家共分公室,政在陪臣,而周公之祚遂衰矣。

然则纪纲法度有国者其可一日而不振举之乎!【新解】季氏:魯大夫季孫氏。

八佾:佾,行列義。

古代舞以八人為列。

天子八佾,六十四人。

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十六人。

或說: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

今不從。

季孫氏於其家廟之庭作八佾之舞,是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禮。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原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评论季氏说:“周天子的八佾舞蹈在自己家的庭院里跳,这件事如果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容忍的呢?”【诠释】孔子所处的时代奏乐舞蹈是一种礼仪,在仪式乐舞中“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有着严格的规定。

根据社会级别的不同而不同。

大致有天子、诸侯、大夫这样几个级别,按级别规定天子使用八佾,也就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的;诸侯使用六佾,也就是六行,六八四十八人的;大夫用四佾,也就是四行,三十二人的。

季氏的地位是大夫,应该用四佾,却用了八佾。

孔子认为季氏僭越了礼节,是绝不能容忍的,所以才说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季氏的胆大妄为,另一方面我们还能窥见中国人的“好大喜功”的文化背景。

此章所言的“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季氏的行为对别人而言,不能忍受;另一个角度是对季氏自己而言,他可以忍心做出这样越礼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了。

【原文】3.2三家者以《雍》彻(撤)。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鲁国的孟孙、仲孙、季孙三家唱着《雍诗》撤出祭品。

孔子说:“诸侯帮助天子祭祀,天子庄严肃穆。

这句话怎么用在这三家的庙堂之中呢?【诠释】祭祀时撤出祭品的时候也有固定的礼仪,孟孙、仲孙、季孙这三家这样做也是僭越了礼仪。

孔子认为他们不该这样做,这三家应该说不是不懂这些礼仪的要求,而是自大的体现。

【原文】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仁德,礼又能怎么样呢?一个人不仁德,音乐又有什么用呢?”【诠释】本章孔子谈论的是“仁”与“礼”“乐”的关系问题。

“仁”是孔子思想的全部内核,是内容;“礼”与“乐”是“仁”的外在表现,是形式。

孔子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在内容与形式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孔子更注重内容。

所以,孔子说没有“仁”,“礼”与“乐”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所撰,讲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

下面是《论语》的全文。

第一章:学而篇谨遵尊敬,不敢忘怀。

至于饮食,衣服,无不恭敬。

朝以问道,暮以讲义,不厌诲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友谋而不专乎道谋而不诚乎已可矣。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之余,民免而无耻。

里仁之余,邦必兴。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问政。

子曰:“树不必修,无过於阴几而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半。

修之於国,其德乃旅。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无所不备。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时,衣敝而好古,习俗一成而不易,能以侨维,不能以动易,吾不知所以然。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启,与他人交涉不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九章:里鉴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十章:先进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第十一章:学到老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十二章:西泠子篇子曰:“志士恒志也,不矜不伐,不悔不求,得道者兼容天下。

”第十三章:公山弗扰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十四章:雯雯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十五章:阳货篇阳货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曾有过於孔子者。

”由此,可知孔子之博学多才。

第十六章:德行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第十七章:颜渊篇颜渊问在学过何事?子曰:“多闻则其深,着力则其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三章 论语八佾篇

第三章  论语八佾篇

第三章论语八佾篇kǒng zǐ wèi jì shì bā yì wǔ yú tíng shì kě rěn yě shú bù k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rěn yě忍也。

【注释】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这里指季平子,即季孙意如。

八佾(yì):佾,行、列。

古代乐舞礼仪中,一佾(一行)有八个人。

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这是天子举行乐舞的规格。

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却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是越轨的行为。

【大意】孔子谈论季氏说:“在家庙庭院里用八佾的乐舞,这都可以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做呢?”sān jiā zhě yǐ yōng chè zǐ yuē xiàng wéi bì gōng tiān zǐ mù mù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xī qǔ yú sān jiā zhī táng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释】三家:春秋后期鲁国当政的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贵族。

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们凭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实力,常僭越周礼。

这种行为受到孔子的批判。

雍(yōnɡ):《诗经·周颂》中的一篇,用于天子祭祀宗庙之礼完毕。

彻:同“撤”,撤掉,拿掉。

相(xiànɡ):助祭者。

维: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辟(bì)公:指诸侯。

辟,指君王。

穆穆:庄严静穆。

【大意】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祀祖先完毕的时候,让乐工唱着《雍》诗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雍》诗里说到:‘协助祭祀的人是诸侯,天子庄严静穆地主祭。

’为什么三家祭祖的厅堂上竟用唱《雍》诗的仪式?”zǐ yuē rén ér bù rén rú lǐ hé rén ér bù rén rú yuè hé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注释】如礼何:“如……何”句式,指对礼怎么样。

《论语》第三章八佾篇

《论语》第三章八佾篇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 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 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 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 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 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 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 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 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 呢?”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 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 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 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 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 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 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 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 下。”
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 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 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 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 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 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
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 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 地方可以祷告了。”
3•14 子曰:“周监(1)于二代(2), 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孔子说: “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 为这是谄媚呢。”

《论语》原文+注释 八佾篇

《论语》原文+注释 八佾篇

《论语》原文/注释八佾篇孔子谓季氏[1] ,八佾舞于庭[2]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 ?[1] 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此指季平子,即季孙意如。

一说,季桓子。

[2] 八佾:“佾(yì意)”,行,列。

特指古代奏乐舞蹈的行列。

一佾,是八个人的行列;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

按周礼规定,天子的乐舞,才可用八佾。

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按季氏的官职,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擅自僭(jiàn 剑。

超越本分)用了天子乐舞规格的八佾,这是不可饶恕的越轨行为。

[3] “是可”句:“忍”,容忍。

“孰”,疑问代词。

什么。

一说,“忍”,忍心。

则这两句的意思是: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做出来,什么事他不忍心做呢?三家者[4] ,以《雍》彻[5] 。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6] ’,奚取于三家之堂[7] ?[4] 三家:春秋后期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孟孙氏(即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他们是鲁桓公之子仲庆父(亦称孟氏)、叔牙、季友的后裔,又称“三桓”。

在这三家中,以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们自恃有政治经济的实力,所以经常有越轨周礼的行为,多次受到孔子的批判。

[5] 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

古代,天子祭祀宗庙的仪式举行完毕后,在撤去祭品收拾礼器的时候,专门唱这首诗。

亦作“雝”。

彻:同“撤”。

撤除,拿掉。

[6] “相维”句:《诗经·周颂·雍》中的句子。

“相(xiànɡ向)”,本指协助,帮助。

这里指傧相,助祭者。

“维”,助词,没有意义。

“辟(bì毕)”,本指君王。

这里的“辟公”,指诸侯。

“穆穆”,庄严肃静。

形容至美至敬。

[7] 奚:何,怎么,为什么。

堂:祭祀先祖或接待宾客的庙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8] ?人而不仁,如乐何?”[8] 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论语《八佾第三》原文及解读

论语《八佾第三》原文及解读

论语《八佾第三》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八佾第三》原文及解读【导语】:(共二十六章) 3.1 孔子谓(1)季氏(2),八佾(3)舞于庭,是可忍(4)也,孰(5)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论季氏时说:他僭用天子的礼乐在其家庙的庭院中奏乐跳舞,这样的事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不可(共二十六章)3.1 孔子谓(1)季氏(2),“八佾(3)舞于庭,是可忍(4)也,孰(5)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谈论季氏时说:“他僭用天子的礼乐在其家庙的庭院中奏乐跳舞,这样的事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呢?”注释(1)谓:谈论;评论。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第三章论语八佾篇kǒng zǐwèi jìshìbāyìwǔyútíng shìkěrěn yěshúbùk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rěn yě忍也。

sān jiāzhěyǐyōng chèzǐyuēxiàng wéi pìgōng ti ān zǐmùmù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xīqǔyúsān jiāzhītáng奚取于三家之堂。

zǐyuērén ér bùrén rúlǐhérén ér bùrén rúyuèhé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lín fàng wèn lǐzhīběn zǐyuēdàzāi wèn lǐyǔqíshēyě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nìng jiǎn sāng yǔqíyìyěnìng qī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zǐyuēyídízhīyǒu jūn bùrúzhūxiàzhīwūyě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jìshìlǚyútài shān zǐwèi rǎn yǒu yuērǔfúnéng jiùyú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欤?duìyuēbùnéng zǐyuēwūhūcéng wèi tài shān b ùrúlín fàng hū对曰:不能。

03《论语》第三篇八佾

03《论语》第三篇八佾

《论语》八佾(yì)篇第三共二十六章3.1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忍心做出来呢?”【注释】①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②八佾:佾,行列的意思。

古代舞以八人为列。

天子八佾,六十四人。

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十六人。

或说: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

今不从。

季孙氏于其家庙之庭作八佾之舞,是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礼。

3.2 三家①者以雍彻②。

子曰:“‘相(xiàng)维辟(bì)公③,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仲孙、叔孙、季孙三家,举行家祭,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雍》诗中说)‘四方诸侯都来助祭,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儿主祭。

’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祖庙堂在意义上取它哪一点呢?”【注释】①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卿。

②以雍彻:雍,周颂篇名。

彻同撤。

古礼祭已毕,撤祭馔,乐人歌诗娱神。

《雍》为周天子举行祭礼临撤所唱之诗,三家亦唱雍诗撤祭馔。

③相,傧相,助祭者。

辟,训君。

指诸侯。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3.4 林放①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nìng)俭;丧(sāng),与其易②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本质。

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仪文周到,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注释】①林放:鲁国人。

②易:有把事情办妥的意思,如《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因此这里译为“仪文周到”。

3.5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wú)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的国家)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呢。

国学宝典《论语》:八佾第三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八佾第三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八佾第三原文翻译八佾第三【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佾篇第三【本篇引语】《八佾》篇包括26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原文】3.1孔子谓季氏,⑴“八佾yì⑵舞于庭,是可忍⑶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行列的意思。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

一说可以容忍。

一般人把它解为“容忍”、“忍耐”,不好;因为孔子当时并没有讨伐季氏的条件和意志,而且季平子削弱鲁公室,鲁昭公不能忍,出走到齐,又到晋,终于死在晋国之干侯。

这可能就是孔子所“孰不可忍”的事。

【评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文】3.2三家⑴者以《雍》⑵彻(撤)。

子曰:“‘相xiàng⑶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时候,[也用天子的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雍》诗上有这样的话]‘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儿主祭。

’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祖的大厅上在意义上取它哪一点呢?”【注释】⑴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卿。

⑵《雍》——也写作“雝”,《诗经?周颂》的一篇。

⑶相——去声,音向,助祭者。

【评析】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

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

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原文】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译文】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评析】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原文】3.4林放⑴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⑵也,宁戚(3)。

”【译文】林放问礼的本质。

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

”【注释】(1)林放:鲁国人。

(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2)易:治理。

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

一说谦和、平易。

【评析】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

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

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

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原文】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⑴诸夏之亡(wú)⑵也。

”【译文】孔子说:“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

”【注释】⑴夷狄有君……亡也——杨遇夫先生《论语疏证》说,夷狄有君指楚庄王、吴王阖庐等。

君是贤明之君。

句意是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

说亦可通。

⑵亡——同“无”。

在《论语》中,“亡”下不用宾语,“无”下必有宾语。

【评析】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

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

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原文】3.6季氏旅⑴于泰山。

子谓冉有⑵曰:“女(rǔ)弗能救与(yú,欤)?”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译文】季氏要去祭祀泰山。

孔子对冉有说道:“你不能阻止吗?”冉有答道:“不能。

”孔子道:“哎呀!竟可以说泰山之神还不及林放[懂礼,居然接受这不合规矩的祭祀]吗?”【注释】⑴旅——动词,祭山。

在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季氏只是鲁国的大夫,竟去祭祀泰山,因之孔子认为是“僭礼”。

⑵冉有——孔子学生冉求,字子有,小于孔子二十九岁。

(公元前522—?)当时在季氏之下做事,所以孔子责备他。

【评析】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

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原文】3.7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⑴。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

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箭吧,[但是当射箭的时候,]相互作揖然后登堂;[射箭完毕,]走下堂来,然后[作揖]喝酒。

那一种竞赛是很有礼貌的。

”【注释】⑴其争也君子——这是讲古代射礼,详见《仪礼?乡射礼》和《大射仪》。

登堂而射,射后计算谁中靶多,中靶少的被罚饮酒。

【评析】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

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原文】3.8子夏问曰:“‘巧笑倩qiàn⑴兮,美目盼⑵兮,素以为绚⑶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⑷乎?”子曰:“起⑸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道:“‘有酒窝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

’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

”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道:“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

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注释】⑴倩——音欠,面颊长得好。

⑵盼——黑白分明。

⑶绚,有文采,译文为着协韵,故用“画着花卉”以代之。

这三句诗,第一句第二句见于《诗经?卫风?硕人》。

第三句可能是逸句,王先谦《三家诗义集疏》以为《鲁诗》有此一句。

⑷礼后——“礼”在什么之后呢,原文没说出。

根据儒家的若干文献,译文加了“仁义”两字。

⑸起——友人孙子书(楷第)先生云:“凡人病困而愈谓之起,义有滞碍隐蔽,通达之,亦谓之起。

”说见杨遇夫先生《汉书窥管》卷九引文。

【评析】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

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

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

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原文】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⑴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⑵不足征也。

文献⑶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

这是他们的历史文件和贤者不够的缘故。

若有足够的文件和贤者,我就可以引来作证了。

”【注释】⑴杞——国名,夏禹的后代。

周武王时候的故城卽今日河南的杞县。

其后因为国家弱小,依赖别国的力量来延长国命,屡经迁移。

⑵宋——国名,商汤的后代,故城在今日河南商邱县南。

国土最大的时候,有现在河南商邱以东,江苏徐州以西之地。

战国时为齐、魏、楚三国所共灭。

⑶文献——《论语》的“文献”和今天所用的“文献”一词的概念有不同之处。

《论语》的“文献”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当时的贤者两项(朱注云:“文,典籍也;献,贤也。

”)。

今日“文献”一词只指历史文件而言。

【评析】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

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

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原文】3.10子曰:“禘dì⑴自既灌⑵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禘祭的礼,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了。

”【注释】⑴禘——这一禘礼是指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

不过周成王曾因为周公旦对周朝有过莫大的功勋,特许他举行禘祭。

以后鲁国之君都沿此惯例,“僭”用这一禘礼,因此孔子不想看。

⑵灌——本作“裸”,祭祀中的一个节目。

古代祭祀,用活人以代受祭者,这活人便叫“尸”。

尸一般用幼小的男女。

第一次献酒给尸,使他(她)闻到“郁鬯”(一种配合香料煮成的酒)的香气,叫做裸。

【评析】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

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

这里,他对行禘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原文】3.11或问禘dì之说。

子曰:“不知也⑴;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zhì⑵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祭的理论。

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对于治理天下,会好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罢!”一面说,一面指着手掌。

【注释】⑴不知也——禘是天子之礼,鲁国举行,在孔子看来,是完全不应该的。

但孔子又不想明白指出,只得说“不欲观”,“不知也”,甚至说“如果有懂得的人,他对于治理天下是好像把东西放在手掌上一样的容易。

”⑵示——假借字,同“置”,摆、放的意义。

或曰同“视”,犹言“了如指掌”。

【评析】孔子认为,在鲁国的禘祭中,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

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不知道。

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

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礼”了。

【原文】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⑴。

”【译文】孔子祭祀祖先的时候,便好像祖先真在那里;祭神的时候,便好像神真在那里。

孔子又说:“我若是不能亲自参加祭祀,是不请别人代理的。

”【注释】⑴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是一般的句读法。

“与”读去声,音预,参预的意思。

“如不祭”译文是意译。

另外有人主张“与”字仍读上声,赞同的意思,而且在这里一读,便是“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便应改为:“若是我所不同意的祭礼,祭了同没祭一般。

”我不同意此义,因为孔丘素来不赞成不合所谓礼的祭祀,如“非其鬼而祭之,谄也”,(2.24)孔丘自不会参加他所不赞同的祭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