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说课稿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三节: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次节内容十分重要,为以后学习公式法—分解因式打下了根底。
2、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因式分解的方法,能熟练地分解因式。
4、〔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6、3、教学重难点7、重点:因式分解的方法。
8、难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及方法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鉴于初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拟活泼。
2、知识建构、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拟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第二环节:观察感知,理解概念,第三环节:例题示范,学会应用,第四环节:稳固概念,学以致用,第五环节:归纳小结,反思提高,第六环节:课后思考,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内容。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得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应应用和反思式总结。
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根底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开展。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1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因式分解,这是初中数学传统的经典,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重新理解它深刻的内涵。
为此,我设定说课程序是:一、重新审视因式分解的教育价值二、教材处理的设想三、教学总体设计四、教学过程概述(一)重新审视因式分解的教育价值传统的因式分解,是数学的工具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因式分解技能技巧,本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演绎得十分复杂(如填数法,拆项法,凑和法,十字相乘法)新课程把因式分解作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全面思考,灵活解决矛盾的载体。
为此,淡化理论。
简化难题,紧紧掌握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即可。
这是新课程体现教育价值最明显的变化。
为此,在学生思维方法和对世上的事,要正,反两方面认识上下功夫,是这节课的重要所在。
通过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向变换,使学生澄清这种逆是反过来的变换,不是逆运算—是教学的难点(逆运算,是在一个算式中,以两种形式不同实质不变的两种运算,而因式分解是一种恒等变换的两种说法)为实现本节课的教育价值,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重点考虑我的学生理解能力弱,善于模仿,满足于一知半解,我确定:1、知识的能力目标: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编因式分解题目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目标:采用自学自练的方法,逐见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学会两分法看问题,体验知识发生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全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激发学习情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变化,鼓励成功全面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满腔热忱,科学积极的态度,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二)教材处理设想我以我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的身份,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情境的创设,明确目的与动机,用实际问题是学生体验到这节内容的价值(见教学过程)(三)教学总体设计教学总体框架:教师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思考→通过揭示因式分解的概念学习因式分解的意义→学生实践探索,发现提取公因式和公式法→熟练运用这种方法解题,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学生的编题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
因式分解说课稿
说课稿(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第一节课的内容。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它在分解因数与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的概念,是学习分式的基础,且在简便运算、解方程及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中有广泛的应用。
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
它是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
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因式分解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2.通过观察,发现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识别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归纳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三、说教学方法就本节课而言,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验因式分解的必要性;利用类比教学,以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不管用什么教法,学生展示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对学生充满情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最重要的。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问题:19992+1999能被1999和2000整除吗?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紧紧围绕我校“335”教学模式,一共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自主预习安排这一过程意图是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使学生认识到预习对学习数学和提高数学成绩及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通过利用不同形式的面积的表示,体现出多项式与几个整式乘积的相互转化。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
教案2.初中八年级代数课题:13.5 因式分解(1)教材:华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三章第五节【教学目标】1.能区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会根据因式分解的意义来判定一个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会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2.通过与算术中的因数分解相比较,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与多项式的乘法相比较,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因式分解在简化计算中的作用等,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增强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难点:多项式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引导类比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因式分解共二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以类比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数学过程设计中,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入,从生活场景中提炼数学知识,设置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最后又运用新知解决疑问和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2.设计问题化、发现化的“概念形成”、“探究新知”,通过“做一做”、“想一想”、“练一练”、“议一议”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利用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自我思考归纳总结,体会数学的价值。
3.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由此,本课组织学习因式分解概念与提公因式法时,让学生通过已学过的因数分解及整式乘法相类比,进行探索新知,自我小结归纳,再给出一系列辨析题。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说课稿1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说课:14.3.1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一、 教材分析
提公因式法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3节第一部分的内容,它是既整式乘法和整式除法后的又一重要的内容,这也是整式乘法的延续,与前面的知识联系十分紧密,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化简,一元一次运算的重要基础,学习好此节内容会使学生以后运算更加简单。
二、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两个班均为普通班,多数学生基础较差,他们自我学习能力很弱,上课只能以课本基础的知识为主,来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
而在知识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学过整式的乘法,而且他们在小学已经接触了公因数的概念和乘法分配率,因此学习本节内容稍显容易,但在分解过程中的常规易错点问题,必需让学生反复训练,才能达预期目的。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能够准确的判断什么是因式分解。
2、明白公因式的概念,熟练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经历探索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学会逆向思考和整体看待的数学思想。
重点: 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及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 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熟练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四、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运用类比,演绎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
五、 教学流程图。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
《因式分解》说课稿一、说教材1、关于地位与作用。
说课的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分解因式》的第一课。
就本节课而言,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与整式乘法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分解因式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
它是继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分解因式概念,从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分解因式的原理。
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分解因式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分解因式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分式化简,解方程等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关于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因式分解的必要性;②深刻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③掌握从整式乘法得出分解因式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小学学过的分解因数知识与七年级的整式乘法的知识,采用类比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分解因式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对分解因式概念的理解.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关系;发展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等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解因式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变形方法,它不仅用于计算,化简,求值,解方程和不等式的代数内容,而且在几何,三角等解题与记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学生开发智力,磨练思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学生的品质和意志在此可以充分得到锻炼和升华.3、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因式分解的思想。
二、说过程与方法。
一.创建问题情境,利用分解因数类比分解因式。
1.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是怎样思考的?可能学生是用计算器按的结果,970200,然后说能被100整除.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即9702×100.并板书.然后可以让学生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用计算器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这个数式分解成几个数的积的形式,进而类比数式的分解因数引出多项式的分解因式.2.想一想993-99还能被那些正整数整除?3.怎样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把数式化成几个数的积的形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从而为引出分解因式的概念奠定基础.4.议一议:你能尝试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鼓励学生类比数的分解将a3-a分解.二. 建立分解因式模型,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1)3x(x-1)=_____________(2)m(a+ b+c)=__________(3)(m+n)(m-n)=____________(4)(y-3)2=____________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1) 3x2- 3x=___________(2) m2-n2= __________(3)ma+ mb+mc= ____________(4)y2-6y+9 =___________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一是复习整式的乘法,激活学生原有整式乘法的认知结构,促使新旧认知结构的联结,满足“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因式分解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解知识点时,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
2.生生互动:
a.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b.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基础作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础题,帮助学生巩固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2.提高作业:设置一些拓展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作业目的: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但对于因式分解这一逆运算,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练习。在学习兴趣方面,多数学生对数学抱有热情,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学习感到枯燥。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2.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内容的难易适度。
3.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递进式教学:从简单的例子入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巩固练习
因式分解说课稿
1 x x 1 x2 x 2 x 1 x 1 x2 1 3 x 12 x2 2x 1
根据等式的性质学 生不难得出结论(如右)
揭示新课题——因式分 解
1 x2 +x=x x+1 2 x2-1=x+1x-1 3 x2-2x+1= x-12
提公因式法
(1)公因式:
把多项式
ma+mb+mc
m是多项式的公因式
(2)提公因式法: ma+mb+mc=ma+b+c
形如上式的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例题讲解
考虑到因式分解在课后习题中的运用、以及整个 中学中的运用情况我设计了两个难度递增的例题
例1: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下列多项式。(口答)
四、说教学过程
流程设计
以旧探新 引出课题
突破难点 深化认识
初步应用 巩固新知
任务后延 拓展探究
设疑击趣 课堂小结
(一)以旧探新、引出课题
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 逆运算,针对学生在之前才 学习整式乘法。
因此,在导入环节我设 置(如右)的三个整式乘法, 既可以让学生复习旧知识, 也可以提问引出新课题。
作业布置:
P167 必做 1(1)(3)(4) 2 选作 3
作业设置分为必做和选作两部分,以满足不同 层次的学生需求。
五、说板书设计
一、1 x2 +x=x x+1 2 x2-1=x+1x-1 3 x2-2x+1= x-12
二、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四、提公因式法: 公因式:…… 提公因式法:……
(二)、突破难点、深化认识
定义:
关于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教案6篇
关于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教案6篇关于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教案6篇数学课件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教案(篇1)1、 shouldshould是情态动词,意为“应当,应该”。
表示义务、责任,可用于各种人称,无人称和数的变化,也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主要动词一起构成谓语,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态;否定形式为should not,缩写为shouldn’t。
其主要用法有:(1)表示责任和义务,意为“应该”。
You should take your teacher’s advice.你应该听从你老师的建议。
You shouldn’t be late for class.你不应该上课迟到。
(2)表示推断,意为“可能,该”。
The train should have already left.火车可能已经离开了。
(3)当劝某人做或不做某事时,常用should do sth.或shouldn’t do sth.,比must和ought to更加委婉。
You should brush your teeth vefore you go to bed.你在睡觉前应该刷牙。
2、 need(1)need作实义动词,意为“需要,必然”,有人称、时态及数的变化。
sb./sth.需要某人/某物need+ to do sth.需要做某事doing需要(被)做He needs some help.他需要些帮助。
You didn’t need to come so early.你不必来这么早。
The flowers need watering.花需要浇水。
(2)need也可作情态动词,意为“需要,必须”,没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后接动词原形,多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因式分解说课稿
§1.3公式法说课稿一,说课内容本节课内容为湘潭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因式分解——公式法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因式、因式分解的概念及其中一种因式分解得方法提公因式法,对因式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整式的乘法之后,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而得到因式分解的方法,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1) 让学生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 经历探究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感受数学知识 的完整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交流的习惯,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得应用价值。
3、重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4、难点(1) 领会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和因式分解的彻底性。
(2) 在利用因式分解时,用换元、化归的思想将问题中的中的多项式化为公式的形式。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法1、教学手段:为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突破难点、重点。
运用例子来进行教学探究,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主体性,分析、概括、观察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
3、学情分析(说学法)(1)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度阶段。
(2) 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 学生在讨论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习知识,发展技能,活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四、教学程序1、复习提问(回顾前两节课新上内容)(1) 什么事因式分解?(2) 平方差公式是什么?【意图】让学生更加理解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
2、引入新课计算(1)()()55-+a a (2)()()22b a b a b a -=-+ 【意图】巩固平方差公式教师活动运用“逆向”思维,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分解因式:(1)22b a - (2) ()()55252-+=-x x x 3、讲解新课4、练习:在适当的的问过后给出参考答案,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因式分解说课稿3《
因式分解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与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
.它是学习分式的根底,又在恒等变形、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着重阐述了三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分解因式的方法,三是分解因式的应用。
中考中关于因式分解的题目大多一填空、选择为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更要掌握分解因式的思想,这为后面其它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2、关于学习目标根据因式分解这章的内容,对于掌握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根本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在因式分解的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进一步提高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关于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理解公式中a、b的意义。
二、说学习过程本节课,一共设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填一填,读一读〔1〕分解因式:把一个_________化成几个_______的_____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公因式:一个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的___________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3〕平方差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平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既是让学生记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课上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起来读,看谁读得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眼到、口到、心到。
当学生读明白、理解知识的内涵之后,从此也许会着迷于数学的魅力。
第二个环节:做一做,议一议教师首先出示问题:以下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属于分解因式的是〔〕A、ma+mb+m=m(a+b)B、〔2x+1〕〔2x-1〕=4x2-1C、x2-2x+1=x〔x-2〕+1D、x+1= x〔1+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x2+ax-b可分解为〔x+1〕(x-2) 那么a =____b=____※我设计的这个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不是分解因式,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选项,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因式分解说课稿2《
《因式分解》1、关于地位与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因式分解》第一节课的内容。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
.它是学习分式的基础,又在恒等变形、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广泛的应用,.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
它是继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
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因式分解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②掌握从整式乘法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①培养分工协作及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比、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体会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3、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关键,而学生由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
在前一章整式乘法的较长时间的学习,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
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学习的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学习的难点: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并能意识到可以运用整式乘法的一系列法则来解决因式分解的各种问题。
4、关于教法与学法。
教发与学法是互相和统一的,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就本节课而言,在教法上不妨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验因式分解概念产生的过程;利用类比教学,以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因式分解》说课稿(通用5篇)
•••••••••••••••••《因式分解》说课稿(通用5篇)《因式分解》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因式分解》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因式分解》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最后一号,非常不好意思,因为我让大家痛苦而充实的等到现在。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因式分解。
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补充说明等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这节课。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初中数学人教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知识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学习奠定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中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且本节课镶嵌着深刻的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新课标,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
(3)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因式分解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因式分解概念的探索过程,感知、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质疑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立为因式分解的概念,通过多层次展示,多角度分析,多方面练习,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二、教法分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以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为目的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4.1因式分解说课稿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例题讲解:针对不同类型的因式分解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2.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3.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因式分解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风格:简洁明了,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使用箭头和框线等视觉元素连接知识点,增强直观性。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对重难点的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
1.在课前精心准备,明确板书内容和结构。
2.在课堂上适时书写,避免信息过载。
3.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识别。
3.情景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这种方法依据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准备因式分解的示例卡片、公式表格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因式分解的过程和方法。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教学视频等展示因式分解的步骤、方法以及应用实例,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调整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
3.结合课后评估结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2.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
1.因式分解的概念及基本方法。
2.运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
1.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因式分解说课稿
因式分解说课稿因式分解公式法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分解因式与数系中分解质因数类似,是代数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
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广泛,如:将分式通分和约分,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以及解方程都将以它为基础。
因此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因式分解中体现了数学的众多思想,如:“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整体”思想等。
因此,因式分解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章介绍了最基本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
因此公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现阶段的学习重点(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初步体会了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已经建立了较好的预习习惯,为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整体思想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并善于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3、易错点:分解因式不彻底。
二、学法与教法分析1、学法分析:①注意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两者是互逆的。
②注意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2、教法分析: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本堂课采用对比,探究,讲练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所选例题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避免复杂的题型,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因式分解说课稿
因式分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因式分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因式分解”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的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算之后,对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
因式分解不仅在代数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因式分解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提高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是因式分解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提公因式法。
教材从整式乘法的逆运算入手,通过实例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提公因式法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因式分解这种逆向思维的运算,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整式乘法的逆运算中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因式分解的过程和方法。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知道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掌握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通过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因式分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掌握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
2、教学难点(1)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2)熟练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说课稿-因式分解-八年级上册
《因式分解》说课稿《因式分解》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分解因式的方法,本节课主要介绍提公因式法。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因式分解则是它的相反变形,学习了这种关系不仅有利于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能通过把整式乘法的过程反过来得到分解因式的方法。
在理解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特制订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概念,能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回顾旧知、探究新知等过程,提高探究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公式推导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提取公因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初二年级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虽抽象思维占优势,但还需感性经验的支持,这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叛逆心理比较强,教师应关注这些特点,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分解因式是学生之前所学整式乘法运算的相反变形,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究新的数学问题,既提高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并辅之以讲练结合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新知,达到内化提高的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复习旧知,由整式乘法引出因式分解,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分解因式的方法,并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整式乘法的运算,大屏幕出示例子,学生写出等式,并请学生写出几个整式的乘积化为一个多项式的形式,通过回忆和练习,同学们已经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所把握,此时,列出几个相对简单的多项式,请学生思考,能否把这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呢,从而引出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说课稿
《因式分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因式分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五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其中,教学过程分为:回顾旧知、小组合作与展示、课堂检测、评价打分、盘点收获和自主作业。
一、教材分析因式分解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贯穿了整个课本。
它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不仅是学习分式的基础,同时在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着重阐述了因式分解的易错点,及因式分解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分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灵活解决因式分解问题。
○2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表达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让学生领悟对比、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先复习,再由学生间讨论预设部分所出现的问题。
黑板展示本组出现的问题。
○2小组展示没有问题之后,进行检测。
检测题目由浅入深,每个同学2个题目,按学生的情况选择题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分工合作的良好习惯。
②体会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三、重难点分析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意义是学习本节因式分解的关键,而由整式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
在前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造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新概念的形成。
因此,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如下: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难点: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因式分解解决各种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由于本节课为我校特色课型自主实践课,以学生为主,先复习一下因数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研究思考本部分知识本组的易错点,进行展示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最后一号,非常不好意思,因为我让大家痛苦而充实的等到现在。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因式分解(板书课题§4.1因式分解)。
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补充说明等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这节课。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人教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知识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学习奠定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中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且本节课镶嵌着深刻的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新课标,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
(3)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因式分解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因式分解概念的探索过程,感知、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质疑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立为因式分解的概念,通过多层次展示,多角度分析,多方面练习,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二、教法分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以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为目的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启发诱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疑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现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数学课重在让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数学思维方式、方法。
基于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顺势启发、恰当点拨,以达到优化学生学习结构的目的。
结合教材、教法和学情,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活页学案等辅助手段进行,以达到增加课堂直观效果,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结合《数学新课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①温故知新(3分钟)②探究新知(25分钟)③基础过关(7分钟)④课堂小结(3分钟)⑤课堂自测(5分钟)⑥课堂质疑(2分钟)
接着,我再细说一下这几个环节
(一)温故知新
给出以下两个抢答题
这一环节的目的既达到温习乘法分配律,又起到预热学生思维的目的,以保证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
(二)探究新知
1、因式分解的概念
(1)想一想
能被整除吗?还能被哪些数整除?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2)议一议
你能尝试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与同伴交流.
(3)拼一拼
分别写出箭头两边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