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
9----《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29中王海英
比较。
探究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新授备课日期: 2012、10、10王海英枣庄第二十九中学比较。
探究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2课时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情况。
马克。
吐温,作家,是世界著名的之一,是的作家。
刘亮程,作家,著有散文集,曾获奖。
2、给下列字注音。
拭()蹭()瘸()蚱蜢()()搡()揪()啐()拽()蜣螂()()3、解释词语:欺世盗名:分道扬镳:悬崖勒马:自以为是:纳罕:4、熟读《辛劳的蚂蚁》和课后寓言《蚂蚁与蚂蚱》,思考:两文中的蚂蚁与寓言中的蚂蚁有多大区别?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区别?二、课程标准:1、能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3、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学习目标:1、通读两课课文,掌握生字词,概括两文的主要内容。
2、将《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与《蚂蚁》进行比较,感悟作者由所观察到的小动物所引发的不同的思考。
3、通过将《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与《蚂蚁》进行比较,了解文章不同的幽默风格。
重、难点:1、通过比较《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与《蚂蚁》,感悟作者由所观察到的小动物所引发的不同的思考。
将《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与《蚂蚁》进行比较,学会使文章幽默风趣的方法。
(设计意图:目标1,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围绕课程标准1设计的。
目标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明白观察同样的小动物,不同的人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进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是围绕课程标准2、4设计的。
目标3,因为三篇文章都写到了蚂蚁,读起来都比较有趣,但作者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手段达到了同样幽默风趣的特点,我设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明白可以用多种方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此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达成。
)四、评价任务:1、通过根据拼音写汉字,解释词语来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语文 《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 北师大版
初二语文《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拭.去h ì 蚱蜢..h àm ěn ɡ 蹭.到一边c èn ɡ 豌.豆w ān 扬镳.bi āo 卸.下i è 褒.扬b āo 顶巅.di ān 痒.ǎn ɡ 蜣螂..qi ān ɡán ɡ 土坷.垃ē 一轱轆..ɡūu 2 多音字zhu āi 扔,把球拽过来 k án ɡ用肩扛枪拽 zhu ài 拉,拽住他 扛y è拖,牵拽 ɡān ɡ双手扛起q ū区别 d ǎo 倒塌区 倒ōu 姓区 d ào 倒退3 词语莫名所以:说不出原因来。
欺世盗名:欺骗当时的人,窃取名誉。
鹅卵石: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曾被水反复冲刷磨去棱角的椭圆形的光滑如鹅卵的石头。
浏览:粗略地看。
二码:英美长度单位。
一码等于三英尺,合米。
雷同:随声附和。
也指相同。
蚱蜢:昆虫,似蝗而小,农作物害虫。
痴呆:呆笨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着什么的样子。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扬镳,驱马前进。
多情善感;重情谊,容易被感动。
犹豫;疑惑不决。
未雨绸缪:下雨之前赶快修房补屋。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悬崖勒马:在将要掉下悬崖之前,勒住了马。
比喻在最危险的时候,翻然醒悟。
蜣螂: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土坷垃:土块。
4 作者马克•吐温,(Mar Twain 835~1910)美国作家。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之《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之《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一、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拭去shì 蚱蜢zhàměnɡ 蹭到一边cènɡ 豌豆wān扬镳biāo 卸下xiè 褒扬bāo 顶巅diān痒yǎnɡ 蜣螂qiānɡlánɡ 土坷垃kē 一轱轆ɡūlu2. 多音字3. 词语莫名所以:说不出原因来。
欺世盗名:欺骗当时的人,窃取名誉。
鹅卵石: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曾被水反复冲刷磨去棱角的椭圆形的光滑如鹅卵的石头。
浏览:粗略地看。
二码:英美长度单位。
一码等于三英尺,合0.9144米。
雷同:随声附和。
也指相同。
蚱蜢:昆虫,似蝗而小,农作物害虫。
痴呆:呆笨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着什么的样子。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扬镳,驱马前进。
多情善感;重情谊,容易被感动。
犹豫;疑惑不决。
未雨绸缪:下雨之前赶快修房补屋。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悬崖勒马:在将要掉下悬崖之前,勒住了马。
比喻在最危险的时候,翻然醒悟。
蜣螂: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土坷垃:土块。
4. 作者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教案:《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教案:《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北师大八年
级上册)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教案:《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教案:《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赏析蚂蚁的可笑又可爱的特点;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教案:《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教案:《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北师大八年
级上册)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教案:《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教案:《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赏析蚂蚁的可笑又可爱的特点;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八年级语文:《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
《辛劳的蚂蚁》一、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拭去shì蚱蜢zhàměnɡ蹭到一边cènɡ豌豆wān扬镳biāo 卸下xiè褒扬bāo 顶巅diān痒yǎnɡ蜣螂qiānɡlánɡ土坷垃kē一轱轆ɡūlu2. 多音字3. 词语莫名所以:说不出原因来。
欺世盗名:欺骗当时的人,窃取名誉。
鹅卵石: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曾被水反复冲刷磨去棱角的椭圆形的光滑如鹅卵的石头。
浏览:粗略地看。
二码:英美长度单位。
一码等于三英尺,合0.9144米。
雷同:随声附和。
也指相同。
蚱蜢:昆虫,似蝗而小,农作物害虫。
痴呆:呆笨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着什么的样子。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扬镳,驱马前进。
多情善感;重情谊,容易被感动。
犹豫;疑惑不决。
未雨绸缪:下雨之前赶快修房补屋。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悬崖勒马:在将要掉下悬崖之前,勒住了马。
比喻在最危险的时候,翻然醒悟。
蜣螂: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土坷垃:土块。
4. 作者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
八年级语文《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北师大版
初二语文《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拭.去sh ì 蚱蜢..zh àm ěn ɡ 蹭.到一边c èn ɡ 豌.豆w ān 扬镳.bi āo 卸.下xi è 褒.扬b āo 顶巅.di ān 痒.y ǎn ɡ 蜣螂..qi ān ɡl án ɡ 土坷.垃k ē 一轱轆..ɡūlu 2. 多音字zhu āi 扔,把球拽过来 k án ɡ用肩扛枪拽 zhu ài 拉,拽住他 扛y è拖,牵拽 ɡān ɡ双手扛起q ū区别 d ǎo 倒塌区 倒ōu 姓区 d ào 倒退3. 词语莫名所以:说不出原因来。
欺世盗名:欺骗当时的人,窃取名誉。
鹅卵石: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曾被水反复冲刷磨去棱角的椭圆形的光滑如鹅卵的石头。
浏览:粗略地看。
二码:英美长度单位。
一码等于三英尺,合0.9144米。
雷同:随声附和。
也指相同。
蚱蜢:昆虫,似蝗而小,农作物害虫。
痴呆:呆笨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着什么的样子。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扬镳,驱马前进。
多情善感;重情谊,容易被感动。
犹豫;疑惑不决。
未雨绸缪:下雨之前赶快修房补屋。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悬崖勒马:在将要掉下悬崖之前,勒住了马。
比喻在最危险的时候,翻然醒悟。
蜣螂: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土坷垃:土块。
4. 作者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辛劳的蚂蚁 走向虫子
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比较探究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作品从不同角度、手法和风格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之机趣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抓重点句子、段落理解文章主旨。
2、学会在比较中鉴赏不同作品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品味五彩缤纷的世界,反思自己:我们每天应该如何热爱生命、享受生命。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作品从不同角度、手法和风格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之机趣的写法。
难点:学会在比较中鉴赏不同作品的能力。
【知识链接】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其创作多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练生动,蕴含量大。
著名的长篇小说有《汤姆·索亚历险记》《镀金时代》。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最优秀的作品,曾被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誉为“第一部”真正的“美国文学”。
《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
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同时,《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伊索,弗里吉亚人,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因得罪当时的教会,被推下悬崖而死。
【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自主阅读比较探究【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完成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掠取()揪住()拽上来()浏览()卸下()试汗()下颚()践踏()推搡()诱导()(2)、补充下列成语。
()世盗名汗流()背若有所()分道扬()2、蚂蚁的辛劳表现在什么地方?3、《走向虫子》一文中写了几种虫子?作者从小虫身上得到什么结论?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比较阅读,探究《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两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比较《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中蚂蚁形象的不同。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上册《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教案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上册《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教案《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拭去shì 蚱蜢zhàměnɡ蹭到一边cènɡ豌豆w ān扬镳biāo 卸下xiè 褒扬bāo 顶巅diān痒yǎnɡ蜣螂qiānɡlánɡ土坷垃kē一轱轆ɡūlu2. 多音字3. 词语莫名因此:说不出缘故来。
欺世盗名:欺诈当时的人,窃取名誉。
鹅卵石: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曾被水反复冲刷磨去棱角的椭圆形的光滑如鹅卵的石头。
扫瞄:粗略地看。
二码:英美长度单位。
一码等于三英尺,合0.9144米。
雷同:随声附和。
也指相同。
蚱蜢:昆虫,似蝗而小,农作物害虫。
痴呆:呆笨的模样。
若有所思:看起来在考虑着什么的模样。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扬镳,驱马前进。
多情善感;重友谊,容易被感动。
犹疑;疑问不决。
未雨绸缪:下雨之前赶快修房补屋。
比喻事先做好预备。
悬崖勒马:在将要掉下悬崖之前,勒住了马。
比喻在最危险的时候,翻然醒悟。
蜣螂: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土坷垃:土块。
4. 作者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鄙视。
9 《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 29中王海英
比较。
探究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新授备课日期: 2012、10、10王海英枣庄第二十九中学比较。
探究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2课时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情况。
马克。
吐温,作家,是世界著名的之一,是的作家。
刘亮程,作家,著有散文集,曾获奖。
2、给下列字注音。
拭()蹭()瘸()蚱蜢()()搡()揪()啐()拽()蜣螂()()3、解释词语:欺世盗名:分道扬镳:悬崖勒马:自以为是:纳罕:4、熟读《辛劳的蚂蚁》和课后寓言《蚂蚁与蚂蚱》,思考:两文中的蚂蚁与寓言中的蚂蚁有多大区别?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区别?二、课程标准:1、能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3、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学习目标:1、通读两课课文,掌握生字词,概括两文的主要内容。
2、将《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与《蚂蚁》进行比较,感悟作者由所观察到的小动物所引发的不同的思考。
3、通过将《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与《蚂蚁》进行比较,了解文章不同的幽默风格。
重、难点:1、通过比较《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与《蚂蚁》,感悟作者由所观察到的小动物所引发的不同的思考。
将《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与《蚂蚁》进行比较,学会使文章幽默风趣的方法。
(设计意图:目标1,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围绕课程标准1设计的。
目标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明白观察同样的小动物,不同的人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进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是围绕课程标准2、4设计的。
目标3,因为三篇文章都写到了蚂蚁,读起来都比较有趣,但作者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手段达到了同样幽默风趣的特点,我设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明白可以用多种方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此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达成。
)四、评价任务:1、通过根据拼音写汉字,解释词语来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劳的蚂蚁》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②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2.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本文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
②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运用幽默的笔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用头脑思考,不理解自己的命运,更无法掌握自己前进的方向的人的思想。
一、基础知识1. 生字拭去shì蚱蜢zhàměnɡ蹭到一边cènɡ豌豆wān 扬镳biāo 卸下xiè褒扬bāo顶巅diān 痒yǎnɡ蜣螂qiānɡlánɡ土坷垃kē轱轆ɡūlu2. 词语解释莫名所以:说不出原因来。
欺世盗名:欺骗当时的人,窃取名誉。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着什么的样子。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扬镳,驱马前进。
多情善感;重情谊,容易被感动。
犹豫;疑惑不决。
未雨绸缪:下雨之前赶快修房补屋。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悬崖勒马:在将要掉下悬崖之前,勒住了马。
比喻在最危险的时候,翻然醒悟。
蜣螂: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土坷垃:土块。
二. 作者介绍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三、文章思路作者从一开始,就带着和常识唱反调的特点。
号称观察后得出的判断,都是相当极端的:“我好像始终没发现一个活蚂蚁比一个死了的更具有些微理性。
”接着就把蚂蚁说成“欺世盗名之徒”。
虽然在表面上,他摆出了一副具体分析的姿态,承认蚂蚁是辛劳的,还声明说他指的是普通的蚂蚁,排除了特别神奇的蚂蚁。
这好像很讲究全面分析,绝不以偏概全。
但是,他的主旨恰恰是指出,这种世界上最卖力的动物,又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动物;它的辛劳,它的卖力,它的顽强,都是毫无意义的。
它搬运远远超过它体重的东西,并不是为了储存到自己的窝里。
它们只是为搬运而搬运,没有目的,没有成效,但是坚持搬运不止。
显然,作者用尽一切笔墨,都在强调蚂蚁的愚蠢。
四、文章主旨本文以幽默的笔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用头脑思考,不理解自己的命运,更无法掌握自己前进的方向,只知“装模作样的勤劳”,盲目而又愚蠢地干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莫名其妙的傻事”,“爱好虚荣,不讲究实效”的“欺世盗名之徒”。
五、写作特点本文的风格,并不客观冷静,相反是很轻松的,很诙谐的,充满了幽默感的。
蚂蚁的无效劳动,虽然是愚蠢的,但并不可恶,也不可恨,而是在可笑中带着可爱。
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文章强调了蚂蚁辛劳和徒劳之间显而易见的荒谬。
文章前面的一只蚂蚁,搬运的东西是很沉重的,比它的躯体大六倍。
后面的一只,马克·吐温用很通俗的比喻这样形容:在二十分钟内所从事的劳动,其分量相当于人将两匹各重八百磅的马绑在一起,扛着它们越过一千八百英尺的光滑的大圆石,攀登了一座像尼亚加拉河上的悬崖顶,再从那里跳下去,登上三座塔尖,每座塔高一百二十英尺,然后卸下两匹马,放在一个毫无掩蔽的地方,也不用人看守着,就一径走开,又去干另一件莫名其妙的傻事。
如此辛劳并不是为了储藏食物,完全是“白白浪费”。
而搬运的方向,又是和蚂蚁的窝背道而驰的,加之搬运的方法又是极其笨拙的。
可是,蚂蚁又十分执着,遇到障碍,如卵石,它不是绕过去,而是倒退着向上把东西往上“拽”。
在艰难攀登之中,又是“扯”,又是“拉”,又是“拖”,又是“掀”,又是“爬”,又是“攀”,总之是反复地、顽强地折腾。
六、重点句子理解它做这样聪明的事,有如我背着一袋面粉从海德堡去巴黎,却绕道攀登施特拉斯堡尖塔一样。
它爬到了上面,发现那地方不对头,于是它随便浏览了一下风景,接着,或者是爬了下来,或者要滚了下去。
然后再一次出发——这一次仍像往常一样,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
理解:这个比喻,以显而易见的荒谬,把蚂蚁的愚蠢笨拙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读者感到的,仅仅是蚂蚁的笨拙、弱智和浪费力气吗;好像不完全是。
在蚂蚁的笨拙中,似乎并不完全可笑、可悲、可怜、可恶、可恨,其中还有一点可叹、可爱、可欣赏的成分。
为什么呢?因为它十分认真,十分执著,十分投入,十分顽强,十分天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
它的这份执著、真诚和它的笨拙、弱智形成了反差或错位,构成了荒谬,隐含着作者的优越和宽容,引发了读者同情和会心的微笑。
《走向虫子》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②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2. 过程与方法:①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习作风格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反思自己:我们每天应该如何热爱生命、享受生命。
一|、导入:选取了四五个选择性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明确“横看成林侧成峰”的道理,进而知道角度方式可能成为影响我的思考的局限或障碍。
二、字词积累:蜣螂(qiāngláng) 土坷拉(tǔkělā) 轱辘(gūl ù) 骨碌(gūlu)三、整体感知,跳读课文,看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并写出来。
四、探究学习1、作者评价虫子说“短视”“盲目”,那他的“远见”又是什么?正确吗?如果你是虫子,又会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作者的这种想法呢?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教训,请在原文中划出来。
讨论:人为什么会自以为是?(1)先观看视频剪辑;(2)人与其它动物相比有优势吗?有局限吗?3、比较三件事中作者的想法有什么共同之处?方法与活动:老师可引导学生逐一找出作者的想法,然后进行比较。
4、替虫子着想的作者设想了不少虫子的想法,文中有几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细微的变化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文章还使用了什么方法?方法: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完成。
五、拓展延伸5、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一样的经历吗?(你从动物身上得到过什么启发?)6、在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中一定也有这样的见闻与经历,你能举例说一说吗?小结: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告诉我们他的认识。
面对未知的世界与事物,我们要认真细致的去观察、研究;面对未明的事理,我们要客观谨慎的去辨别、分析;面对未悟的困惑,我们要勇敢冷静的去思索、判断;面对远远近近的交往,我们要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武断,不臆断。
世界需要和谐,社会也需要和谐。
六、作业用拟人化的方法写一动物活动的片段。
《蜘蛛》《猫的天堂》教学目标目标1. 知识与能力: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2.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本文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描写文字各占一半,文风清晰生动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运用夸张描写的笔调体现生命的顽强。
(一)语文基础知识1. 生字螫刺shì甲胄zhòu 绷紧bēnɡ钳子qián 积蓄xù诧异chà擒住qín 诅咒zǔzhòu 束缚f ù毅然yì厌倦juàn 臃肿yōnɡ颟顸mān hān 腻烦n ì作呕ǒu4. 词语计穷智竭:计谋和智慧用完了,没有法子可想了。
这里的穷和竭都是尽、完了的意思。
诧异:惊讶奇怪。
精疲力竭:用尽了全部精力。
死于非命:遇到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逃遁:逃走。
臃肿:这里指身体肥胖,行动不灵便。
颟顸:糊涂而马虎。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腻烦:厌烦、讨厌。
信仰:对某种宗教或主义等尊敬、信服而奉为言行的准则。
赌咒:发誓。
讪笑:讥笑。
温存:殷勤地抚慰、体贴。
痴胖:又呆笨,又肥胖。
畅心快意:心情舒畅而快乐。
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害于所恨的人。
现指咒骂。
5. 作者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
60年代,左拉提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从而成为“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
这期间左拉写了中篇小说《黛莱丝•拉甘》(1867)和《玛德莱纳•菲拉》(1868),均受到社会的冷遇。
1868年开始,他模仿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酝酿创作连续性大型作品《鲁贡——玛卡尔家族》的宏伟计划。
经过25年勤奋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著。
哥尔斯密(1730—1774),又译哥尔德斯密斯,英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曾就学于都柏林大学和爱丁堡大学。
1759年给一家小刊物《蜜蜂》撰稿时,才作为文学批评家和散文家初露锋芒。
哥尔斯密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诗歌《荒村》和喜剧《委曲求全》。
作为英国优秀的散文家,哥尔斯密写了大量散文小品。
如《世界公民》有意识地模仿法国启蒙作家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假托一个旅居英国的中国人的通信,讽刺英国社会的虚伪和矫揉造作。
它的文体接近口语,流畅自然,充满了幽默和智慧,是英国散文的杰作之一。
四. 课文讲解(一)课文主旨。
作者通过长期观察,详细记述了蜘蛛捕食、结网、产卵、争斗等一系列活动。
说明蜘蛛是最聪明的动物之一,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有许多值得研究探讨的方面。
(二)文章思路。
文章开头的五个自然段,就和文学性散文的写法不同,不是抒情和描写,而是说明其躯体的特点,其身体就是为了战斗,不是为了和异类,而是和它自己的同类。
文章相当系统地说明,它的头覆盖着坚硬的甲胄,躯体裹着柔韧的皮壳,腿末的强壮可与龙爪相比,脚爪之长如同长矛,它的眼睛、嘴巴都带有武器的特点。
接下去作家就以记叙为主了。
他看到蜘蛛织一张网要花三天工夫,这是很科学的。
又发现另一只没有自己的网的大蜘蛛前来霸占,两只蜘蛛之间发生了搏斗,这也为读者提供了知识:并不是每一只蜘蛛都是自己织网的。
(三)写作特点。
文章用感性的乃至略带夸张的语言,表现蜘蛛之间的残忍争斗,但是观察到蜘蛛网到黄蜂,却没有当作美餐,作者的洞察是蜘蛛的“量力的原则”,对于不能制服的对手,就干脆释放,而且把破损了的网放弃。
所有形象的、略带夸张的描写,都是为了这一点相当客观的发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