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对策建议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夯实工作基础,坚持动态管理。
流动党员普遍存在党费难收缴、去向难把握、管理难实施、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现象,成为流动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而流动党员“无家可归”是最根本的难题。
坚持抓基础性工作,注重动态排查,流动党员能不能管好,关键是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自下而上实行流动党员月排查、月上报制度,对流动党员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基层党组织要采取进门店、进楼宇等多种形式,对流动党员进行拉网式排摸,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原因、流动时间、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
注重建立管理台账。
对流动党员的职业、学历、就业状况、居住地、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造册,建立信息档案,健全了管理台账,切实做到党员流出一个,掌握一个,流入一个,管理一个。
(二)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进行安排部署。
注重加强对流动党员建立信息档案、参加教育活动等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指导基层党组织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结合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初步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强化咨询服务,搭建服务平台。
一是热情宣教服务。
加大流动党组织阵地设施建设力度,各党支部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健全了支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了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就业创业技能。
二是主动帮扶维权。
在流动党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配合党组织与流动党员所在地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在劳动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工伤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帮助,切实维护流动党员合法权益。
三是真情关爱解忧。
为使流动党员能安心在外就业创业,我们在生产、生活、子女教育方面给予他们更多关心。
如及时为外出流动党员办理各种业务,“七一”、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家属等活动,使流动党员和他们的家人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时强调,“要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明确要求,是固本强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任务。
X市现有人口X万人,党员X万余名,其中流动党员X余名。
随着外出务工呈现出蓬勃涌现的趋势,努力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一、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流动党员去向很难掌握。
部分党员外出前不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不辞而别,有的一走一年半载,不主动转移组织关系,也不主动与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当地党组织进行联系。
加之外出党员务工经商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工作单位,有的居无定所,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更无从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尚不到位。
有的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有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对管好管活缺乏必要的对策措施,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有的流动党员正处在考察期,外出前后既不汇报又不联系,或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至于党组织对其外出期间表现难以把握,培养考察难以落实,转正手续难以办理。
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对现实中多样化的管理方式缺乏研究,不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对许多“三不”流动党员只在年底党员评议中批评教育而已,管理力度不到位,党组织尚缺乏吸引力。
(三)流动党员党组织活动不好开展。
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流动时间较长,即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
多数党员不主动与从业地党组织联系,没有及时参加从业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加之从业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难以摸清底子或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流动党员极少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四)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不够。
一方面流动党员缺乏发挥自身作用的主动性。
一些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的流动党员,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重经济收入轻思想改造,再加上组织的教育管理不能及时跟进,致使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起不到党员应有的带头作用。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流动党员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流动党员管理体系不够
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混乱,统一管理不足,导致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够有效。
2、管理措施不够完善。
流动党员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管理制
度不够成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流动党员在党组织中的参与度较低。
3、政策不够全面。
流动党员管理政策不够全面,缺乏完善的
组织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导致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够有效。
二、建议
1、完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加强统一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效。
2、完善管理措施。
要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激
励机制,提高流动党员在党组织中的参与度。
3、完善政策。
要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政策,建立完善的组织管
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效。
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思考
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思考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思考辖区就业岗位较少,流动党员的数量呈增多趋势。
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
一、流动党员存在问题背景一是辖区属于老旧小区,许多下岗职工、离退休党员,社区党员老龄化严重,整体素质不高,社区党组织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社区党员成员参与意识淡薄,缺乏理解支持,没有形成全社会都来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的氛围。
二是管理不够严。
辖区的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待业人员中的学生党员等存在着游离分散状况和管理上的“盲点”。
二、流动党员存在问题一是去向难掌握。
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甚至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
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二是活动难开展。
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另一方面,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方党组织生活,主要原因是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够关心。
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难落实。
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
四是作用难发挥。
相当部分流动党员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以及带动作用弱化。
三、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是专人联系管理。
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流动党员到达外出地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联系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
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包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党支部的活动安排及作出的决议和对他们的要求;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和征求他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对家乡建设的计策等内容。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最近,笔者对××县流动党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截止====年=月,全县共有流动党员===人,占全县党员总数====人的=.==%。
流出党员===人,流入党员===人,其中:农村党员===人,占农村党员数的=.==%,占流出党员的==.==%。
流出党员中,连续外出=个月以上的有===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入党员===人,=个月以上的==人,=个月以下的==人。
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也有少部分是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倒闭企业中的党员,其中未落实单位的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的党员==人,未落实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人,停产半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员==人。
从现状看,流动党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高。
在===名流动党员中,==周岁以下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
从年龄和文化上看,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
二是外出范围广且地点不固定。
外出党员的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
流出省外的===名,流出至省内的===名,分别占外出总数的==.=%、==%。
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原因,流动党员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流动性相当大。
党员在工作单位之间的流动相当频繁,大部分流动党员很难在一个单位较长时间工作。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流动党员管理的系统存在地问的题目及对策
浅议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及对策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党内民主、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现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党员的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
使流动党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
就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是活动难开展。
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
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
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
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
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难到位。
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
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外企表现最为突出,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心得体会:反映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心得体会:反映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人口流动范围扩大,流动党员的队伍也在逐年壮大,日益增多的流动党员的出现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便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存在问题(一)集中教育难实现。
一些流动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部分党员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同时,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教育场所无法固定,集中学习教育难开展,自主学习缺乏监督,教育效果参差不齐。
(二)教育方式落后。
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建立流动党员经常性联系渠道,靠单一的教育形式,教育效果难以保证。
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难以落到实处,不能解决党员深层的思想问题。
(三)缺乏专项教育经费。
对流动党员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经费没有明文规定,各级财政也没有预算。
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学习资料发放等经费不足。
大多数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农村党务工作者本身就收入低,联系党员、材料发放等加重其负担。
二、对策及建议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文件统一建立党员服务站,乡镇(街道)成立流动党员登记站,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加大支持在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工作力度,改变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滞后的问题。
二是建议上级部门招考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时,要求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参与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壮大党务工作者队伍,保障流动党员教育的智力支持。
针对党员需求,通过短信、书信等方式,定期向流动党员宣传党的新政策,让外出党员及时了解各项实用技术信息,使党员“脱乡”不“脱学”。
三是建议自治区出台关于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文件,规定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地和单位建立起党组织的,原居住地党组织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流入地方或流入单位的党组织。
四是建议上级部门设立流动党员专项教育经费,提供保障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物质基础,加大力度破解流动党员的教育。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设计
浅议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及对策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党内民主、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现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党员的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
使流动党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
就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是活动难开展。
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
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
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
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
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难到位。
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
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外企表现最为突出,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党员管理在新时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员流动量增大,流动党员人数逐年增多,导致一系列管理问题的出现。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相脱离,使得组织活动难以开展,教育培训力度不足,党费无法按时足额收缴,统一管理难度加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稳固性和活动的正常开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优化管理方式,并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这包括加强与企业、大学、社区等党的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切实发挥各地、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提高流动党员管理的实效性。同时,需要关注流动党员群体的个体差异,如文化层次和综合素质的差异,以及从业范围的跨度,这些差异给管理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因此,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满足不同流动党员群体的需求,也是提升管理效果的关键。
关于改进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政策措施调研报告
关于改进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政策措施调研报告关于“改进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政策措施”专题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切实解决流动党员教育难见效、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使流动党员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和监督,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建路街道党工委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实地了解、访谈座谈等方式对全街道改进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政策措施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做法:(一)创新制度管理,扩大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覆盖面1、登记备案制度。
各个党支部建立《流出党员登记薄》、《流入党员登记薄》,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流入流出时间清楚、去向住址清楚、联系方式清楚、发挥作用情况清楚。
2、定期报告制度。
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向所在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以及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等情况。
党支部定期向街道党工委报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情况,并及时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3、流动党员接收制度。
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接收工作,对拒不接收按规定转来的流动党员的党支部,党工委及时进行查处。
4、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指派专人负责,经常与其互通情况,掌握信息,将支部有关工作情况和要求转告外出流动党员。
5、定期走访制度。
对流入党员,及时了解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6、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
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活动日”,定期组织外来流动党员上党课、观看电教片,引导他们在本地做贡献,为家乡谋发展。
7、流动党员奖惩制度。
对在外出期间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对外出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党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组织处理。
(二)创新教育活动方式,增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1、强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浅谈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开展,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流动党员数量日益增加,农村流动党员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对保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怎样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我结合XX瑶族乡实际,做了一点浅薄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XX县XX瑶族乡属于XX县偏远乡镇,全乡共有人口XX户XX人,有XX个党支部,党员XX人。
其中农村党支部XX个,农村党员XXX人。
相对于县内其它乡镇,XX瑶族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外出务工人员较其他乡镇要相对少一些,但经实地调查,外出的流动党员数量仍比拟大。
经调查统计,在XX瑶族乡境内生活的农村党员为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1.8%;在XX瑶族乡外XX县内工作生活的农村流动党员有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4%;在XX县外XX省内工作生活的农村流动党员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6%;省外流动党员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5.8%。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XX瑶族乡外出流动党员占到30%左右,且大局部分布在县外,这就给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题。
经分析,当前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着三“难〞:〔一〕去向难以掌握农村党员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从事体力方面的劳动,由于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的影响,农村流动党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务工地点经常变换。
而且农村流动党员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流动范围日益扩大,流动地点不断变化,工作岗位也经常变动,客观上增加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
加上一些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导致了流动党员的去向难掌握,底子难摸清,往往今年摸清的农村流动党员情况,可能在下一年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变化。
〔二〕活动难以开展有的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期间,无法正常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参加,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最近,笔者对××县流动党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截止====年=月,全县共有流动党员===人,占全县党员总数====人的=.==%。
流出党员===人,流入党员===人,其中:农村党员===人,占农村党员数的=.==%,占流出党员的==.==%。
流出党员中,连续外出=个月以上的有===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入党员===人,=个月以上的==人,=个月以下的==人。
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也有少部分是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倒闭企业中的党员,其中未落实单位的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的党员==人,未落实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人,停产半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员==人。
从现状看,流动党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高。
在===名流动党员中,==周岁以下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
从年龄和文化上看,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
二是外出范围广且地点不固定。
外出党员的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
流出省外的===名,流出至省内的===名,分别占外出总数的==.=%、==%。
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原因,流动党员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流动性相当大。
党员在工作单位之间的流动相当频繁,大部分流动党员很难在一个单位较长时间工作。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以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流动党员存在问题
流动党员问题
一是流动党员的去向很难掌握。
部分流动党员组织观念不强,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原支部和所在地党组织保持联系。
有一些流动党员在外出前所留联系方式与实际不符,党组织很难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思想状况。
二是流动党员的组织活动很难开展。
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重视程度不同,个别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也是不闻不问,甚至不愿接收,由此造成很多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
三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很难落实。
由于流动党员在外地从事的行业不同,返乡时间不统一,培训学习很难集中,另外,有一些流动党员,自我约束力不强,即使返乡,对支部组织的教育培训也不重视,找借口回避培训学习。
四是流动党员的党费很难收缴。
大部分流动党员每年,甚至几年返乡一次,党费多数都是一次性补交,或提前预交,委托亲属代交,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不愿交纳党费。
流动党员收入情况很难掌握,党费收缴标准难以确定,一般只能按原标准收取。
五是外来流动党员的身份很难确认。
在摸底调查过程中,有的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只为打工挣钱,对组织上调查采集信息时不愿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
六是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难发挥。
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不能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有些党员外出期间求职与一般群众相同,有的求职本领甚至不如群众,党员不能用言行带动群众,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难。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与对策一.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难点诸多因索导致了一定比例的准流动党员队伍的存在,然而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要对他们续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确实面临着不小的难题。
1.就业总体形势难。
1999年,国家做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造成了短期内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成倍增加。
加上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
这种就业体制的改变,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现出了复杂性和多样性,大学生普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互相竞争、盲目攀比,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相对低学历、非热门专业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就业时过于理想主义,不切实际地相互攀比,渴望到条件、待遇、环境比较好的。
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地区或单位工作,缺乏从基层做起的吃苦创业意识,这也人为增加了个人就业的难度。
而且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待就业毕业生包括待就业毕业生党员人数还将逐年增多。
这部分毕业生准流动党员,他们在毕业后集中精力找工作,由于自身定位不准、对社会了解不深。
往往在单位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临时性和流动性。
加之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使用上只重视业务能力,不看重政治素质,且部分毕业生党员政治角色意识淡薄,不能主动与学校党组织联系,这就给高校对他们开展必要的教育管理服务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2.关系转移去向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
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壮大,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已成为吸收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新增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4]然而各地执行情况不平衡,有的虽然把这些单位按行业或系统建立了党组织,但组织管理相对松散薄弱,党员归属感不强,特别是有的单位负责人事安排的工作人员对此概念不清、意识不强、要求不明,不能为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提供及时和正确的指导。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流动员管理问题及对策(一)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贯彻落实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内民主、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现就流动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员的流动,给基层组织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有的基层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动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
使流动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
就目前流动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员的流动性很大,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员的去向。
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组织对外出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导致部分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组织保持联系。
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员,由于情绪低落,对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组织。
二是活动难开展。
外出员远离属地组织,无法参加原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
有的流入地组织对流入的员不闻不问,多数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
有的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员身份,成为“隐性员”。
相当部分外出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
由此造成外出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难到位。
有的基层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
在外出的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员管理的要求,外企表现最为突出,对流入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范围也随之广泛深入,襄阳市人才中心人事代理的流动党员数量在急剧增长,流动的频率在不断加快,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流动党员管理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如何适应流动党员特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探索新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现阶段党员队伍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挥新整合人才中心的组织优势原市人才交流中心与市中高级人才中心合并后,整合了两个中心的资源,使新人才中心在探索流动党员管理中有了进一步提高。
襄阳市人才中心目前人事代理人数达到 8000余人,其中党员445人,组织关系挂靠人才中心流动党支部的流动党员有412人。
如何发挥人才中心党组织核心作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实现人事代理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效结合,已成为人才中心党委一项全新的工作。
为了管理建设好这支队伍,中心流动党支部也在探索适应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新途径。
1、成立了人才中心党支部管理流动党员。
专门在人才中心委内成立了人事代理党支部,党支部书记负责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明确了党支部书记分管代理支部工作,负责流动党员的考核、民主评议和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2、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管理。
按照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慎重发展的原则,各级稳妥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工作。
建立流动党员qq群方便与流动党员联系,并将流动党员学习书籍邮寄给他们,与一些在人才中心办理人事代理的大单位联系,发展流动党员,把那些优秀和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人才纳入党组织,及时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工作状况。
3、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数据库。
目前,人才中心设计建立了流动党员数据库,对流动党员转出地和转入地进行及时的登记和更新,以便于以后流入地和流出地能够有效的沟通,对于处在预备期的党员注明党员转正日期,到正式转正时,联系通知预备党员准备好转正申请书和思想汇报等材料。
流动党员调研报告
流动党员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截止到x年x月,x共有流动党员6人,其中流出党员6人,流入党员0人,流出党员占党员总数660人的1%。
其中:外出务工党员全部是男性,共计6人。
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3人、35岁到45岁2人、45岁到55岁1人;学历结构为:高中学历4人、本科2人。
分布情况为:省内5人,省外1人,均是外出3个月以上流动党员。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流动党员流动方位很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一是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到位,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流入和流出党员无登记,使部分党员“来去自由”。
二是有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心态和家庭等情况对党组织报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流动党员党组织活动不好开展一是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
二是流动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不说自己是党员。
有的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不能正常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流动党员管理存在不足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
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四)流动党员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流动党员的接转组织关系程序较多,繁多的接转程序导致党员不情愿心态,有的成为了口袋党员。
(五)流动党员身份不好确定一是要了解流动党员的身份,只是靠本人自己说,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二是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由于工作时间紧和工作量大原因,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深化认识,抓好教育一是要求外出党员要主动与所在地区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二是对未能及时转出组织关系的,要出具《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党员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党组织的活动,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任务;三是要求流动党员主动通过适当方式与党支部保持联系,每季度汇报一次以上在外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四是要求外出党员返乡时及时与支部联系,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把《流动党员活动证》交支部查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锡尼镇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调研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外出外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分散性、随意性的流动党员队伍,这给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我镇流动党员数已达217人,针对当前我镇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就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调查,想了一些对策,与领导和同志们共同学习、探讨。
1、当前流动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是底数难摸清。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找党员难。
部分党员外出时不在所在党组织申请登记,党组织无法联系。
部分党员到达新地点后不主动找当地党组织。
二是党员找组织难。
部分流动党员本身是“挂空”党员,原所在党组织因企业关停破、转制等原因名存实亡,新工作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或党组织也不愿接收。
“两难”造成“两不找”或“两不管”,成为党员教育管理中的“盲区”。
二是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能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
“两不找”和“两不管”的流动党员既不便回所在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又不能或不愿参加外出地党组
织活动,常年甚至多年没过组织生活。
二是不能按规定接转党组织关系。
一方面,流动党员工作不稳定,不愿转移党组织关系;另一方面,有部分党员嫌接转党组织关系程序复杂,费时费力。
三是不能按时收缴党费。
一小部分流动党员一年缴纳一次党费,不愿缴纳党费或不按要求缴纳党费的流动党员占大部分比例。
四是预备党员不能按期转正。
处于预备考察期的流动党员,远离组织,其预备期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
三是教育不适应。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滞后。
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二是教育内容单一。
不能贴近思想实际,解决深层观念的思想问题。
三是教育方式呆板。
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使党员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
四是作用难发挥。
一是大部分流动党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部分流动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极少数流动党员产生负作用。
有的甚至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来,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损坏了党员的形象。
2、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与对策,因势利导,管好管活。
首先,从组织建设入手,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组织管理体
系。
(1)简化工作程序,解决组织关系难接转的问题。
一是要尽快解决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程序复杂、手续繁琐的问题,为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提供便利。
二是可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实行全国联网,由组织系统在网上建立党组织关系接转网站,将党员证与身份证配套使用,解决身份难确定的问题。
(2)健全管理网络,解决党员难找组织的问题。
一是坚持双向管理原则。
建立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体制。
二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
要统一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社区设立流动党员登记站,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党员不找组织的问题。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
可以采取设立“扶助基金”等方式,对曾经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特困党员从生活上给予照顾,对下岗后从事经营活动的流动党员给予资金扶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创业中的具体问题。
二是建立约束机制。
要切实疏通党员“出口”,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
其次,从健全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1)建立报告登记制度。
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辖党支部报告,所辖党支部及时将外出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原因、去向、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情况逐一登记,分类存档,及时掌握外出党员动态,便于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
(2)建立《党员证》制度。
党员必须持《党员证》在居住地参加党组织生活。
(3)建立汇报联系制度。
流动党员无论外出时间长短、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保持与党组织的经常联系,定期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按时交纳党费;基层党组织可委派联络员,积极与当地党组织联系协调,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活动情况,帮助解决流动党员的具体问题;及时向党员通报党组织的有关情况,传达党组织的活动安排。
(4)建立统计分析制度。
根据流动党员的数量、年龄、行业、流向的变化,定期召开流动党员管理分析会,及时研究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5)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一是要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责任。
各党组织要与流动党员签订《流动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就教育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细化,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
二是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
要把劳动、人事、工商、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纳入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责任体系中来,真正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再次,从改进方法入手,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各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流动党员的特点,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激发外出党员的工作热情,为党员
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要根据“灵活、业余、分散”的原则,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增强活动效果。
(2)各党组织从本地的实际需要出发,对流动党员设岗定责,可分为治保调解、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就业服务等小组,每个小组还可细化为3—5个岗位。
年终对他们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实行奖优罚劣。
(3)对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经济实力雄厚,懂技术、会管理的外出党员,要制定优惠政策,为他们投资兴业提供便利。
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研究制订激励措施。
对有贡献,符合评定职称条件的流动党员,按照政策规定给予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对贡献特别突出的流动党员给予办理“农转非”等优惠条件;对为两地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要在其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予照顾。
总之,当前我镇流动党员的人数多,存在的问题多,管理的难度大,但是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当,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出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
锡尼镇:杜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