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
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 辨析多音字“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默读课文,说说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读出来的。
3. 和同学交流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重点、难点重点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老班长的品质。
突破方法(A案)圈画出描写言行的词句,批注其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品质。
(B案)通过填写表格和交流,感受人物品质。
难点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老班长的品质。
突破方法(A案)圈画出描写言行的词句,批注其心理。
(B案)通过填写表格和交流,感受人物品质。
教法与学法教法(A案)讲授法、批注法。
(B案)讨论法、填表法、练习法。
学法(A案)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B案)分组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
(B案)多媒体课件、学习表格。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A案一课时课时目标1. 辨析多音字“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默读课文,说说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读出来的。
3. 和同学交流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一、出示生字,检查预习1. 认读生词。
青稞搪瓷碗收敛搀扶抽噎瞻仰生锈鱼饵奄奄一息2. 辨析多音字。
和:A: hé平和,和缓。
组词:和缓。
B: 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
组词:和面。
C: hè和谐地跟着唱。
组词:曲高和寡。
D: 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组词:和牌。
E: huò把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
组词:和药。
二、初识老班长1. 老班长是什么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对他的介绍。
(第2自然段)2. 朗读第2自然段,问:从这一段的介绍中,你们发现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3. 交流要点:从年龄上看,正值壮年;从外貌上看,十足的老人;从别人对他的态度看,是个和蔼的人。
三、走近老班长1. 画出句子:课文除了这一段外貌描写,更多的是对老班长言行的描写。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资料。
学案教案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2)近义词辨析: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是().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
(语言、动作、神态)2.记住指导员的话。
(语言)3.分工。
(语言、神态)4.命令我喝鱼汤。
(语言、神态)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
(语言)(忠于革命舍己为人)三、联系课文资料,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1)小梁身体(),性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3.金色的鱼钩 优质教案
1.快速默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长征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长征题材的课文——《金色的鱼钩》。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和(huò)着抽噎(yē)3.指导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着重分析指导两鬓斑白(读音liǎng bìn bān bái。
释义意为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借以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奄奄一息(读音yǎn yǎn yìī。
释义形容临近死亡。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感受自己的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四、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和神态变化的语句,在文中做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5.第四处“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的外貌和神态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地方,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和同桌相互读一读,进一步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概括《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理解并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自我挑战精神,激发对冒险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作者与背景:介绍笛福及其创作《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
2. 故事梗概:概述鲁滨逊漂流海岛、建立家园、与星期五相遇等关键情节。
3. 人物分析:深入探讨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4. 主题探讨:讨论小说中的生存、孤独、自我救赎等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把握故事脉络,理解鲁滨逊的性格发展及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鲁滨逊的形象,探讨其象征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展示、视频材料、黑板。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记本、笔,以及《鲁滨逊漂流记》的书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海和荒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冒险和生存的思考。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笛福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4. 人物分析: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5. 主题探讨:全班共同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如生存、孤独、自我救赎等。
6.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鲁滨逊的冒险经历。
板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关键点: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探讨插图: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插图,突出其坚韧不拔的形象。
作业设计选做题:绘制《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图,或制作与小说相关的手工艺品。
课后反思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教学重点与难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效果评估的关键。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本课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资料。
2.简介长征。
看一段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
3.师:看到雪山草地,你的记忆里,跳动着哪些感人的故事或使你至今难以忘怀的人?(生谈长征故事)4.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长征中的特殊英雄。
请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书题、齐读)二、整体感知、预习交流1.师:课前大家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比较长,谁来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师:指导员交给老班长什么任务?(出示:一路上……) 3.找重点内容“三天”:这篇课文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深受感动。
那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在老班长带领大家走出草地的那么多日子里,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天?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几天?(标出所在的自然段) 4.师小结:小梁发现了老班长不喝鱼汤秘密的这一天,秘密泄露后命令大家喝鱼汤的这一天,最后的老班长英勇牺牲的这一天,都深深感动着我们。
5.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最让我们感动的三天,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相关段落,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然后抓住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体会。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学生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 1.走进第一天:发现秘密(1)生读受感动的句子。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金色的鱼钩》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引导学生背诵《七律长征》。
2.同学们,你都读过哪些长征故事呢?(学生自由表达)3.过渡: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奇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老班长)4.齐读课题。
5.教师介绍作者和事件简介。
作者介绍:杨旭,生于1932年,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
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期间。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这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设计意图:通过学过的课文以及学生读过的长征故事引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在了解事件背景的前提下进入课文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好地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随文识字、集中识字)kē xié táng ěr liǎn chān yǎn yē zh ān稞胁搪饵敛搀奄噎瞻2.借助关键词,梳理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借助时间词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并列出小标题。
1935年秋天:________ 一天:_________ 有一次:_________ 第二天:_________ 这天上午:_________ 预设:1935年秋天:接受任务一天:钓鱼补给有一次:发现秘密第二天:坚持让汤这天上午:悲壮牺牲(板书:接受任务钓鱼补给发现秘密坚持让汤悲壮牺牲)3.借助小标题,按时间顺序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设计三篇
说课稿《金色的鱼钩》说课稿《金色的鱼钩》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
下面我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金色的鱼钩》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难点是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本篇文章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叙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二、说目标为了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从思想内容、语言和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学生由表及里认知事物的水平,根据大纲要求和本课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
三、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本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高,基础知识扎实,朗读水平较高,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应重点加以引导突破。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方法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感悟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2、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教案
短
预设:采用比赛抢答的方式来理解词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由教师出示词语,两组学生抢答解释词
语的意思,看哪个组答得又快又准确。另外,本文中的四字词语比
较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读、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 4.小组交流生字新词,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5.通读课文。 预设: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及时纠正读错的
看着就要走出草地了,他却不能动了。此时,战士们会怎样呼唤他 呢?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提示: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 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的悲 痛欲绝。 (4)教师总结。 小结: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 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更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肩负的职责。这充分表现了他对战友的满腔 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我们不禁对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肃然起 敬。
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 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初识老班长。 (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句子。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 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 叫他“老班长”。 (2)品读第一句话,掌握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填空:这句话是对老班长的 外貌 描写,突出了他 清瘦、 操劳、饱经风霜 的特点。 (3)引导学生为老班长画一张肖像简笔画,注意要突出表现 老班长的特点。 (4)品读第二句话,说说你从“老班长”的称呼中得到的体 会。 预设:结合“岁数大”“特别亲”可以体会到“老班长”是一 个可亲可敬的人。 2.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过渡:在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本来就困难重重,可是可亲 可敬的老班长还是毅然接受了指导员派给他的任务。他将怎样护送 这三位病号走出这茫茫的草地呢?这一路上老班长是怎样克服困 难的呢?他做了哪些让人感动的事呢? 预设:学生读课文第 3—33 自然段,了解老班长带领三位病 号走出草地的经过,画出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内容,把感受与大家分 享。 (1)了解老班长面临的困难。 ①指名读第 3 自然段,概括老班长面临的困难。(“三个病号走 不快”,“饥饿威胁着我们”,“我们一天天瘦下去”。) ②从“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
13*.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
2.快速阅读,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说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你们知道这句话描写的是谁吗?(生举手回答)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英雄,大家都叫他“老班长”,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以及刚才提出的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简评阅读效果。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汇报交流。
4.师生共议,明确: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为光荣牺牲的故事。
三、入情入境,重点品析(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貌和神态的语句。
2.这几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出示句子)(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说明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体现了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金色的鱼钩 教学教案(多篇)
15* 金色的鱼钩【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长征故事,学习红军战士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品质。
语言运用:运用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品味老班长外貌、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感受老班长尽心尽职、舍己为人的形象特点。
思维能力:能在具体情节和典型环境中,关注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从中感受老班长的崇高。
审美创造:体会阅读小说的乐趣,感受读书的快乐。
【课前解析】关于课文: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关于草地环境: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
面积约1.52万平方千米。
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于排水不良,形成了大片的沼泽。
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
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背景1.播放红军长征的图片(出示课件3),导入:你知道长征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征过草地的途中。
(板书:金色的鱼钩)2.了解长征和松潘草地。
(出示课件4、5)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6)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教学设想】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
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
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质凝导入出示: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
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金色的鱼钩语文优质教案(优秀3篇)
金色的鱼钩语文优质教案(优秀3篇)金色的鱼钩语文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三。
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四。
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
我忍不住读一读。
大家听好。
看好。
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
精读重点段。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
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
13《金色的鱼钩》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3《金色的鱼钩》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的教学。
在学习这一课文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主题。
2.学会运用多种方式解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写出简单的记叙文。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2.运用创新思维解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复习已掌握的知识。
2.通过一张图片或者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读课文(10分钟)1.让学生先看课文的标题,猜测课文的大致内容。
2.学生轮流读课文的每一段,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每一段的意思。
3.在读完全文之后,让学生归纳整理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20分钟)1.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如: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小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如何?故事的意义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可以选择通过绘画、表演、演讲等方式呈现他们的观点。
总结讨论(15分钟)1.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让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者补充观点。
2.整理出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并和学生共同思考每种解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拓展写作(20分钟)1.带领学生分析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引导学生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可以参考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2.老师提供写作范例和写作指导,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由其他同学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总结反思(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鼓励学生多看多读,培养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主题,还能通过合作探究和拓展写作的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教案+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教案+反思)13*.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
2.快速阅读,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说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你们知道这句话描写的是谁吗?(生举手回答)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英雄,大家都叫他“老班长”,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以及刚才提出的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简评阅读效果。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汇报交流。
4.师生共议,明确: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为光荣牺牲的故事。
三、入情入境,重点品析(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貌和神态的语句。
2.这几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出示句子)(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说明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体现了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教学教案
《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对老班长的人物描写,说说老班长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感受老班长的精神,和同学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对老班长的人物描写,说说老班长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学难点:感受老班长的精神,和同学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下面这幅图片吗?出示雪山草地风景图。
预设: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等。
2.这里的风景看起来很美。
但实际上自然条件非常的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这里海拔很高,氧气稀少,缺少食物。
可以说是生命的禁区。
但是你知道吗?曾经有一支军队赤着脚跋山涉水,走过了25000里长征。
这支军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
3.背景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
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中央红军长征前约8.8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
4.了解长征:谈一谈长征路线,讲一讲长征途中的艰难,让学生们了解长征的困难。
5.我们在上册曾学到过毛泽东同志的《长征》,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今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一起走进课文《金色的鱼钩》。
二、初读课文1.认真听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2.和同学一起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1)要素串联法。
(2)段意合并法。
(3)小标题概括法。
(4)关键句段综合法。
3.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独立阅读。
(2)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将内容进行概括性叙述。
预设:课文讲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同志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我们以前学过关于长征的课文有哪些?2.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个红军在长征途中过草地时的一位老班长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认读2.检查词语读记三、学习课文1.指名读“导读”明确本课学习要求(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是么事?(2)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悟。
(3)把令你感动的部分照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4)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内讨论交流3.汇报:(1)主要内容: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2)交流描写老班长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悟A.外貌: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B.神态、动作: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去除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C.动作神态、语言: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D.动作、神态: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应咽下去。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五篇)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五篇)《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红军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
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
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__据地。
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1、自读⑴ 默读课文:①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 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 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三、简要复述课文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⑴ 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① 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要点:首先,鱼钩有些生锈,带点红色;其次,这个鱼钩凝结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所以叫金色的鱼钩。这个标题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和对其高贵品质的深情赞颂。
2.文中对“我”的几次心理描写很精彩,摘抄下来,仔细品品“我”当时的内心。
板书设计
13*金色的鱼钩
动作忠于革命
语言舍己为人
课时作业
朗读句子,感受品质。
2.朗读第2自然段,问:从这一段的介绍中,你们发现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3.交流要点:从年龄上看,正值壮年;从外貌上看,十足的老人;从别人对他的态度看,是个和蔼的人。
三、走近老班长
1.画出句子:课文除了这一段外貌描写,更多的是对老班长言行的描写。请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老班长做的事,用 波浪线画出老班长说的话。
2.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毛拧成了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两句话都是对老班长的( 神态 )描写。第一句话写的是他看到三个小同志不吃鱼时的( 严肃 ),第二句写的 是看到三个小同志吃完鱼后的( 欣慰 ),体现老班长( 关心同志、舍己为人 )的品质。
1.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 “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 他们的信心! ”
这句话是对老班长的( 语言 )描写,这句话是在( 他被小梁发现没吃鱼 )的情况下说的,是对小梁的( 要 求 ),也是对他的( 批评 )。说这话时,老班长的表情是( 严厉 )的,心情是( 着急 )的,他唯一关心 的是( 三个小同志 )能不能走出草地,自己能不能( 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表现了老班长的( 忠于革命、舍 己为人 )的崇高品质。
6.批注交流:
(1)第二次喝鱼汤时和小梁的对话:体会“严厉”的意思,领悟到老班长尽职尽责的品质。
(2)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舍己为人的品质。
五、总结升华,留下疑问
1.畅谈课题:说一说你们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A
一课时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读出来的。
3.和同学交流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一、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
青稞 搪瓷碗 收敛 搀扶 抽噎 瞻仰 生锈 鱼饵 奄奄一息
2.辨析多音字。
和:
A: hé平和,和缓。组词:和缓。
品质。
难点 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老班长的品质。
突破方法 (A案)圈画出描写言行的词句,批注其心理。(B案)通过填写表格和交流,感受人物品质。
教法与学法
教法(A案)讲授法、批注法。 (B案)讨论法、填表法、练习法。
学法(A案)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B案)分组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教学准备
(A案)多媒体课件。(B案)多媒体课件、学习表格。
B: 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组词:和面。
C: hè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
D: 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组词:和牌。
E: huò把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组词:和药。
二、初识老班长
1.老班长是什么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对他的介绍。(第2自然段)
(3)师: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找出让你们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们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4)小结:老班长做的事情让人感动,其中细微的动作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内心温暖。
4.师:除了动作描写,文中还有大量对老班长语言的描写。请挑出两处写批注。
5.学生批注。
第
教学目标
1.辨析多音字“和”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读出来的。
3.和同学交流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重点、难点
重点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老班长的品质。
突破方法 (A案)圈画出描写言行的词句,批注其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品质。(B案)通过填写表格和交流,感受人物
2.朗读画出的句子。
3.师:在朗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们一定对老班长有了更深的了解,说说看。 (学生简单描述对老班长的印象,如舍己 为人、为别人想得多等)
4.补充资料:红军长征过草地。
(1)草地: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四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看上去是草甸,草甸 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 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 若不慎陷入泥沼,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此时,本已滞水泥泞的 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 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 肿甚至溃烂;二怕下雨;三怕过河。
四、了解老班长
1.师:课文主要写老班长为三个病号做了一件什么事?挑选你们最有感触的两三处地方,一句一句慢慢读,细细品, 尝试着走进老班长的内心世界。
2.学生批注。
3.交流感动:
(1)师: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能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勤劳乐观)
(2)师:交流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们通过哪几句话能体会到老班长心系他人、忠于革命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 (看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菜”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