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第一章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新思想的萌发往往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思想的涌现,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在社会制度、文化、哲学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章将探讨新思想的萌发,以及它对社会和个体的意义。
1. 新思想的定义与特点新思想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出现的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的观点、理念或思维方式。
它能够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动人们以全新的眼光去认知和理解世界。
新思想的出现常常代表着人类认识的更新与进步。
新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创新性:新思想的出现常常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突破,提出了新的解释和理解方式。
2.前瞻性:新思想往往能够提前预见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指引人们前行。
3.颠覆性:新思想常常挑战既有的权威和规范,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2. 新思想的萌发与推动力量2.1 社会变革与危机社会的变革与危机是新思想萌发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社会面临重大的问题和挑战时,传统思维方式往往难以解决,需要新思想的涌现来推动社会的转型和升级。
历史上的众多新思想,往往是在战争、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重大事件中崛起的。
2.2 科技创新与知识积累科技创新和知识积累是新思想的另一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逐渐深入,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也应运而生。
科技创新和知识积累为新思想的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条件。
3. 新思想对社会的意义3.1 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新思想的出现常常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它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推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新思想给予人们新的认知和行动指南,引领社会朝着更加公正、自由、平等的方向发展。
3.2 激发创新潜能和突破固有框框新思想激发人们的创新潜能,激发个体的思维的活力和创造力。
它鼓励人们独立思考、质疑既有的观念,帮助人们突破固有的思维框框,开拓创新思维的空间。
3.3 促进文化繁荣和多元发展新思想为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遗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第7节 新思想的萌发
第7节新思想的萌发第7节新思想的萌发一、新思想的萌发1、战前中国思想界:(1)现状:万马齐喑,死气沉沉;(2)原因:☆清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残酷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和进步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3)化专制下的产物——乾嘉学派:☆讲究训古考据;☆埋首故纸堆,绝口不谈政治;2、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思想基础:提倡“经世致用”:★背景: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代表:封建士大夫有识之士:龚自珍,林则徐,魏;★观点:①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②揭露腐败,呼吁改革时弊;★影响: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爆发,民族危机出现,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链接高考:①(0年,辽宁综合,7)19世纪四五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讲究训诂考据B、提倡“经世致用”、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答案:)②(06年,广东历史,7)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之风气,积极提倡………………………………………………………………… ()A、经世致用B、求富求强、师夷长技以制夷D、工商皆本(答案:A )3、新思想萌发概况(1)新思想的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设译馆,译夷书,使广东成开眼看世界的窗口;②组织人编译外国书报:☆名篇:《各国律例》、《四洲志》;☆作用: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③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主要):☆仿制西方战船——欧式双桅战舰;☆提出建立新式近代海军(最早);※链接高考:01、(07•••重庆综•17)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A林则徐B曾国藩李鸿D左宗棠魏★魏:《海国图志》①思想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内涵:利用外国先进科技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侵略,使国家富强;③评价:☆《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第一部);☆突出作用: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师夷长技”是手段,御侮图强,维护清朝统治才是主要目的;※链接试题:◎魏作为新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其突出贡献在于………………………………… ()A、关心时局,勇于探索新知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历史地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深远D、主张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式兵器(答案:)★认识林、魏新思想:①新思想启迪人们挣脱闭关牢笼,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②促进了中国人开始重视西方兵器研究,涌现出一批新式兵器专家;③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保留了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④从根本上讲,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3)其他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书名作者内容作用《康輶纪行》姚莹①阐述了英法历史,英俄和英印关系,及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②尤其注意研究x藏情况;③揭露英国侵略x藏的野心,建议清政府注意提防;《瀛环志略》徐继畬详细、完整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史地情况;有利于开阔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人教版)
• 1.《资政新篇》提出的背景 资政新篇》 • 2.主要内容:以下是对内容的评价 主要内容:以下是对内容的评价 • 3.总评《资局面,为了重 振太平天国而提出; • ②洪仁(王干)避居香港,他学习和研究 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学 说这是主要思想来源。
• ①积极面: 积极面: 面对民族危机,正视中国的落后,西方的先进强大, 面对民族危机,正视中国的落后,西方的先进强大, 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探寻强国御侮之道. 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探寻强国御侮之道. • ②消极面: 消极面: 他们对中国和西方社会的认识是肤浅 的,不可能 认识到中国落后、西方强大的根本原因,因此, 认识到中国落后、西方强大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只提 出了学习先进技术以御外侮的主张(主要是科学、军事技 出了学习先进技术以御外侮的主张(主要是科学、 当然也就无法使中国真正找到一条富强御侮的道路。 术)当然也就无法使中国真正找到一条富强御侮的道路。 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 ③特点: 特点: a、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 、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 b、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c、新思想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对东西方的认识还比 、新思想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较肤浅。 较肤浅。
• ①、打开眼界,去面对、观察和认识外部 世界; • ②、要人们转变观念,正视中国的落后, “夷狄的先进”,进而学习西方,与之争 胜。
• ①基本内容是: • 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悉夷是师夷的前 提,师夷是制夷、攻夷的重要手段,制夷是师夷 的最终目的。根本的出发点立足点 根本的出发点立足点就是“制夷 制夷”。 根本的出发点立足点 制夷 • ②思想实质: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 ③历史作用: • a、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 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 b、既体现了对封建王朝的忠诚和护持,也包含了 对其赖以维持的封建传统的怀疑和否定,从而揭 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第一章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人教版
学习目标
学习导航
基 础 知 识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内涵 新思想的萌发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
新篇》
新 思 想 萌 发 的 原 因
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冲破传统思想的要求
②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
③民族危机的出现
归纳新思潮的内涵、代表人物、主张、影响及 特点。
[ ]
4 、 与 《 天 朝 田 亩 制 度 》 的 关 系
重点分析
第一,《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 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 第二,《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 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 的不足; 第三,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 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①相同点:二者都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本 5 国民族危机的产物;都是受鸦片战争的影响而 成书的;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的 魏 、 愿望;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影响,基 源 洪 本都未付诸实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 新 仁 后状况。 ②不同点:阶级立场不同,根本目的不同,学习 思 玕 西方的层次不同。 想 与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 的 林 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印记,一方面又 异 则 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他们学习西方的 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洪仁玕是农民 同 徐 阶级的领袖,其目的是要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他的新思想突破了林则徐、魏源只学习西方 “长技”的器物层次,介绍并主张学习西方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制度,目的是发展资 本主义。
二 、 新 思 想 的 萌 发
(1)新思想的内涵:向西方学习。 (2)倡导者
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一章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课堂检测
1、近代中国打破闭目塞听,“开眼看世界”的 第一人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姚莹 D、洪仁干 2、下列著作中,属于林则徐编译的是 A.《四洲志》 B.《瀛环志略》 C.《海国图志》 D.《各国律例》
B
A、 D
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出现的“向西方学 习”新思想的倡导者有( ) A.姚 莹 B.林则徐 C.魏 源 D.徐继畬 4、在 中国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的是(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侵略,使国 家走上富强道路的思想。
《海国图志》
(1)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含义:主张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来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 “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制夷)才 是主要目的。 (2)特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 (3)作用:开阔了人们视野,引导人们注意 世界形势
介绍世界知识的其它书籍:
姚莹《康輏纪行》、
徐继畬《瀛环志略》
这一时期新思潮的特点:
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 另一方面: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洪仁玕《资政新篇》
1、目的:
为振兴太平天国, 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
2、内容: 3、性质:
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阅读下列材料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 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刑 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资政新篇》 回答: (1)据上述材料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 (不得摘抄材料的原文)
□.阐述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瀛环志略》 D.《康輶纪行》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技"主要指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制度 □.魏源等人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其目的是 A.抵制侵略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使人们注视世界形势的发展 D.帮助人们冲破封建纲常思想束缚 □.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思潮的核心内容是 A.开阔视野,了解世界 B.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向西方学习 D.介绍西方政治经济知识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7节新思想的萌发
年级高一学科历史版本人教版内容标题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编稿老师蒋桂平【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资政新篇》。
●教学难点1. 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后所萌发的新思想的内涵和本质?2. 如何正确评价《资政新篇》?●教学过程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中国历史步入近代以后,面对外国的侵略和清朝统治者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中国的农民阶级所做出的反应,即太平天国运动。
在清王朝统治日益腐朽,出现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思想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那些封建“士人”面对历史的大变局,提出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农民阶级的剧烈反应。
然而,对于清王朝封建经济的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已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鸦片战争的炮火又使更多的知识分子以及一部分封建官僚对严峻的现实进行思考。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用“死水微澜”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程朱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而乾嘉学派则把自己埋在故纸堆里,虽然也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但其社会影响力却极其有限。
而鸦片战争就像一块巨石,使中国思想界这泓“死水”开始激荡起来。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是“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在政治思想方面,维护封建统治的程朱理学严重束缚着自由民主思想的发展;在学术思想方面,由于清王朝的文化专制政策,人们不愿、不敢谈论政治,使学术研究越来越脱离实际;在价值取向方面,大多数读书人为求取功名,埋头于无用的八股文……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程朱理学(专制)乾嘉学派(考据)要求改变这种状况的主张,实行革故鼎新的思想是否在鸦片战争后才出现的呢?不是的,在龚自珍的著述较早地反映了要求革新的思想。
他那首反映对封建制度下死气沉沉文化局面强烈不满的七言绝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新思想的萌发优秀文档
————新思想的萌发 积极:开中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河
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从阶级上看:带封建纲常、挽救危亡
内涵 实践上:当时太平天国的工作重点在
:向西方学习 1)、世界形势: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要求发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4)、洪仁 玕 的个人经历
角度(着眼点):着眼于军事 上
注重西方
军事上,没有时间来实施。
没有认识到列强的本质
感谢观看
三、《资政新篇》
———奠定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基础 目的:抵御外来侵略 许多的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等人经过鸦片 实质(核心):向西方学习、
1、社会 1)、世界形势: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要求发
从阶级上看:带封建纲常、挽救危亡
根源 战争 的洗礼, 认为中国战败乃武器落后之故
1、民族危机和 清统治危机的加深 从阶级上看:带封建纲常、挽救危亡 从实践上看:没有实施、没有触及也不可能触及 ———奠定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基础 从阶级上看:带封建纲常、挽救危亡
2、过 程
介绍西方 学习西方
林则徐 各国律例 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 姚莹 康 輶 纪行 徐继畲 瀛环志略
林则徐:师夷长计 魏源:师夷长计以致夷
3、评 价
积极:开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河 注重研究现实问题
从阶级上看:带封建纲常、挽救危亡 、林则徐、
局限性
魏源是封建阶级的代表
从实践上看:没有实施、没有触及也不可能触及 封建政治制度
2、主要 内容
1)、世界形势: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要求发 资本主义
2)、民族、阶级矛盾尖锐
3)、太平天国出现全面危机
4)、洪仁 玕 的个人经历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文教方面 4)外交方面
新思想的萌发(讲课实录)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新思想萌发的历史背景;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分析“师夷”和“制夷”的关系,评价《资政新篇》,培养辩证思维、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①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于是开始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思想基础)②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惊醒了“天朝上国”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现实因素)二、新思想的萌发①新思想的内涵:向西方学习。
②倡导者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使广东一时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当时他组织编译的《各国律例》、《四洲志》,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受到人们重视。
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受林则徐委托,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出《海国图志》。
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长处。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历史课件】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思想渊源:“经世致用” 社会因素: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 危机日益加深,特别英国侵略者的船坚 炮利
二、新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 一人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輏纪行》和《瀛环志略》
评价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救亡方案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高一历史课件 新思想的萌发
请思考:
《资政新篇》
材料中作者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思想 ?
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
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
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人干涉我国内政。
返回
不我万九
拘劝马州
一天齐生
.格 ,公 .喑 ,气
降人才龚 自 珍
重 抖 擞
究 可 哀
恃 风 雷
返回
D.《各国律例》
▪ 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出现的“向西方学
B、C ▪ 习”新思想的倡导者有(
)
▪ A.姚 莹
B.林则徐
▪ C.魏 源
D.徐继畬
▪ 4、在 中国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 的是(
)
D ▪ A、洪秀全
▪ B、林则徐
▪ C、魏源
▪ D、洪仁干
▪ 5、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
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
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
“师夷长技”
“制夷”
手段
目的
3、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的影响
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 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道。
②、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 书籍。出版了几十种介绍西方军器制造的书 籍,涌现出一些研制新式兵器的专家。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学习目标
1、新思想萌发的背景、基本内容 、
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2、地主阶级新思想的影响及评价 3、《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2、英国的坚船利炮惊醒爱国知识分子
★新思想的核心内容(特点 )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高一历史第一章第7节 新思想的萌发 2015
3.促成新思想萌發的條件
提出改革要求 主張經世致用 開始探求 “強國禦侮之道”
--
鴉片戰爭
中國戰敗
新思想指的是什麼?
拋棄“天朝上國”的觀念,“向西 方學習”,尋求強國禦侮之道。
新思想中的“新”是指什麼?
----向西方學習
二、新思想的萌發
1. 主要代表:林則徐、魏源
人物
著
作
評
價
組織編譯《各國律 中國近代“開眼看 林則徐 例》《四洲志》 世界”的第一人
局限性:
比較林則徐、魏源與洪仁玕新思想的異同
(1)向西方學習 相同點:
(2)都反對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
洪仁玕《資政新篇》 《資政新篇》是較全面 地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 政治、經濟、文教制度, 其本質是發展資本主義。 《資政新篇》提出了與西 方國家平等往來的主張
不同點:
林則徐、魏源 保存封建專制的情況下 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
魏源
《海國圖志》
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 理最翔實的專著,提 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為什麼說林則徐是近 代中國“開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A.設譯館,編譯《四洲志》《各國例律》 等資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國第 一部系統的世界地理志; B.仿製西方戰船,邁出“師夷長技”第 一步 C.還提出建設一支新式海軍
【D 】
[3]下列關於《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
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都是鞏固太平天國的綱領或方案 B 後者是對前者的補充、繼承和發展 C 前者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空想 D 後者是符合時代潮流的進步方案 【 B】
[4]鴉片戰爭後“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興
起,下列對“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一主張理解正確 的是 1 向西方尋求強國禦侮之道 2 任然以天朝上國自居 3 其中的“技”主要是指軍事技術 4 已經對中國的落後有了充分認識 A 124 B 134 C 123 D 13 【 D】
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主张
学习西方的先 进技术和政治 制度,发展资 本主义
林、魏思想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目的
维护清朝的封 改革内政和 建设国家 建专制制度
相同点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反对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巩固与提高
你能做对吗
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是 A、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
B、发展资本主义
C、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D、启迪人们的觉悟,挣脱封建制度
对今天有何借鉴?
评价《资政新篇》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 ①性质: 资本主义的方案。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 ②积极: 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 ③消极: 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没有实行。
林、魏思想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林、魏思想 阶级 地主阶级 学习西方先 进科学技术 《资政新篇》 农民阶级
徐继畲,1826年中进士,历任广西浔州知府, 两广盐运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
阶级属性、政治思想共同点?
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
洪仁玕
《资政新篇》内容 政治:法治 舆论 选举
经济:工商 技术 保险 文教:科学 学校 禁烟 外交: 通商 平等 独立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 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 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 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 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 法也。 ——《资政新篇》
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
不我万九 拘劝马州 一天齐生 格公喑气 龚降重究恃 自人抖可风 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 成的新儒学。程指的是程颐、程颢兄弟, 北宋理学家,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 想,称封建统治者为“永恒的真理”。 朱是指南宋的朱熹,理学发展的集大成 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核 心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在人间 体现为“三纲五常”。
第七节新思潮萌发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思想
程朱理学 ——专制、主导
乾嘉学派 ——义理、考据
乾嘉学派
源于清初顾炎武,主张根据经 书和历史立论,以达到“明道救世” 的目的。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 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展,用于 古文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这派学 者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整理,从 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 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 籍和史料和整理,有较大的贡献。
《康輶纪行》
建议提防英国对西 藏的侵略野心
《瀛环志略》
冲破封建思想樊篱, 了解西方政治制度
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 《资政新篇》
时间:1859年冬人Fra bibliotek:洪仁玕目的:为振兴太平天 国,提出了一个改革 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 方案——《资政新篇》 性质:《资政新篇》 是具有鲜明的资本主 义色彩的纲领,是先 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 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方案。
魏源,清代著名思想家, 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编写 成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 实的专著《海国图志》,并提 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 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侵略, 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对开阔 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 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1、林则徐在广东禁烟 期间,设立译馆,使广东成 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组织 人编译《各国律例》、《四 洲志》,直接为抗英服务。 2、积极仿制西方战船, 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 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 的第一步。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 看世界”的第一人。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程朱理学
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 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 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 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 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即为程朱理 学,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 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 能由“理”派生。
中近史上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地主阶级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编写《海国图志》 魏 源:编写《海国图志》,明确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其 它:出现和出版了一批介绍世 界知识和西方军器制造的 书籍
、 概 况
农民阶级 的新思想
二
的新思想
主要内容 洪仁玕《资 政新篇》 政新篇》 评价
请思考:
1、这些著作写的内容相同点是什么? 、这些著作写的内容相同点是什么?
答:都介绍西方的政治、军事、历史地理 都介绍西方的政治、军事、
2、新思想“新”在哪里? 、新思想“ 在哪里?
答: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道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 会有新思想的产生吗?
思考会写出《资政新篇》吗?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政治——以法治国;民主选举。 政治——以法治国;民主选举。 ——以法治国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实行保险。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实行保险。 ——发展工商业 文教——兴办学校,医院;禁买卖人口;禁烟。 文教——兴办学校,医院;禁买卖人口;禁烟。 ——兴办学校 外交——通商;交流;平等;不准干涉内政。 外交——通商;交流;平等;不准干涉内政。 ——通商
比较: 比较 《资政新篇》与林则徐等思想的异 资政新篇》 同?
洪仁玕简介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也是拜上帝教最早的成 员之一。金田起义时,他在广东教书。 员之一。金田起义时,他在广东教书。金田起义 洪仁玕曾赶到广西,但没有追上太平军。 后,洪仁玕曾赶到广西,但没有追上太平军。由 于清军搜捕很严,他于1852年避居香港。 1852年避居香港 于清军搜捕很严,他于1852年避居香港。他在香 港多年,亲身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港多年,亲身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又因为与外国基督教的影响也较深。1859年 又因为与外国基督教的影响也较深。1859年4 月, 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同年冬,他向洪秀全提 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同年冬, 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 资政新篇》 ——《 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篇》。
高一历史新思想的萌发.doc
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向西方学习”新思想产生的原因;林则徐及《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和《海国图志》;《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2.能力培养:(1)通过对比新思想代表人物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思想萌发的背景、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具体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能力。
(3)通过查找和阅读资料以及分组讨论有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自主探究进行学习的能力。
3.思想认识:(1)“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封建官僚中的开明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萌发的新思想。
(2)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那种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
(3)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难点:如何认识新思想的内涵;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课前准备教师: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关清朝“文字狱”、程朱理学、乾嘉学派及龚自珍生平事迹等影像和文字资料;本节知识结构图表以及相关的电教设备等。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简要了解“程朱理学”和“乾嘉学派”等名词概念;搜集有关文字狱的故事以及有关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人的资料;查找“款”字的各种含义等。
【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内容单一,主要由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新思想的影响三部分组成,而新思想则又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或封建官僚为代表)和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思想(以深受西方社会影响的农民起义领袖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为代表)两个层次来说明。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在传授第一部分内容时重在指导学生阅读,结合教师提供和学生亲自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和概括归纳,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并最终认识到,新思想的萌发,是中国封建统治危机以及传统“经世致用”思想与“西学东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产物。
新思想的萌发
历史作用: 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树起 了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
清朝晚期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1856
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1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
--------
开眼看世界的含义: 一、打开眼界,去面对整个世界; 二、转变观念,正视中国的落后, 进而学习西方。
林则徐开眼的活动:1.广东主持禁烟期间, 设译馆,编译出的《各国律例》和《四国志》 了解西方世界的情况。 2.鸦片战争期间,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立新 式海军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基本内容:悉夷、师夷、制夷
第七节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民族危机 封建统治危机 有识志士摆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提出:面对现实,揭露腐败, 革除弊端,经世致用的主张
列强的船 坚炮利
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 梦幻中惊醒,开始探求“强国御 侮之道”
有识之士有:龚自珍、 林则徐、魏源等。
著
作
评
价
编译《各国律例》 中国近代“开眼 看世界”的第一 《四洲志》 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的思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64
《资政新篇》是具 有鲜明的资本主义 色彩的纲领,是先 进的中国人最早提 出的在中国发展资 本主义的方案。
突破封建专制制度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对封建自然经济冲击 ,否定重农抑商 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 政治 设立新闻馆,听取社会舆论;设
经济
立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 接受新思想 发明,实行保险事业。 反对迷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 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2.林则徐及《各国律例》和《四洲志》3.魏源和《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4.姚莹和《康酋纪行》5.徐继畲和《瀛环志略》6.《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二、德育目标1."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萌发的新思想。
2.林则徐、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他们开眼看世界,揭开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新的一页。
3.《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三、能力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分析"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以及对《资政新篇》的历史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思想的本质特点,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构思本节课是讲述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思想界变化的一节专题课,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可安排较多的学生活动时间。
对于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教师应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去讲解,并重点阐明新思想的特点;对于新思想的萌发,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新思想在几部著述中的具体表现,之后应指明,林则徐、魏源等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这一阶级属性;关于《资政新篇》,应抓住其"资本主义色?quot;这一点进行讲解。
二、导入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中国历史步入近代时期,面对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封建压迫,农民阶级所做出的反应,即太平天国运动,在清朝经济日益腐朽、民族危机出现的情况下,中国的思想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师:同学们,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鸦片战争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在战争中,清朝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不屈膝求和,这次战争给古老中国的冲击太大了,它引发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睁开眼睛仔细去看那陌生的外部世界,于是,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萌发了。
这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七节,阅读课本,思考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板书: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前:中国思想界已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先进的知识分子欲摆脱思想束缚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认识——必要性封建统治危机——变革——可能性3、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师:好了,要了解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我们需要追根溯源,那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思想界是怎样一种状况呢?用8个字概括生:“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生:(阅读课本并作答)师:是的,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的思想。
因为清朝是一个由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又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复杂。
满洲贵族出于文化自卑心理,着力于树立文化形象和权威,以取得广大汉族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认同和支持。
为此,清统治者大力尊崇儒家正统文化,将程朱理学尊奉为儒学正宗和官方哲学,对不利于自己统治的文化思想则采用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任何文字中被视为有反清嫌疑的,都要严惩,举个例子(维民所止、吕留良案、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于是,知识分子把主要精力用在古籍整理、考据训诂,绝口不谈现实政治,致使整个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师:鸦片战争之前是这样了,那鸦片战争之后呢?这时清王朝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外形势?生:(阅读课本并作答)师:是的,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为新思想的萌发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造就了民族危机,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空谈义理,已经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他们认识到再也不能“坐以待毙,这是新思想的萌发的必要性;而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使他们开始面对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这为新思想的萌发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他们提倡什么?生:(阅读课本并作答)师:那什么是“经世致用”呢?前面我们讲清王朝的文化专制,使当时的读书人只知道在书本里考据过去,现在提倡“经世致用”是要引导人们摆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主张学以致用,这就是“经世致用”。
这就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师: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那醒来之后干吗呢?生: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师:至此,同学们,“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所以简单说来,新思想就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林则徐、魏源等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本相关内容,分别找出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板书:二、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各国律例》《四洲志》抗英;开眼看世界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3、姚莹《康蝤纪行》西藏4、徐继畬《瀛环志略》世界各国史地情况师:说到林则徐,同学们想起了什么?生:虎门销烟。
师:是的,虎门销烟是他在广东禁烟期间的伟大举措,那他在广东还做了哪些事情呢?生:(阅读课本并作答)师:首先是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但最重要的是他组织人编译了哪两本书呢?那目的是什么呢?生:《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抗英。
师:我们看课本的小子内容,讲的是义律企图利用中国人不懂外国法律,包庇打死中国村民的凶手,谁知林则徐援引《各国律例》揭穿了他的谎言,林则徐此举维护了中国主权。
另外,林则徐还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具体表现是什么?生: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师:是的,所以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后来林则徐被革职查办,他的好友魏源受他委托,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了一本什么书?生:《海国图志》。
师:是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注意了,是介绍西方的。
魏源有一思想贯彻这本书的始终,是什么思想呢?生: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是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我请XXX来翻译一下这句话。
师——学习,夷——西方国家,长——先进,技——技术,制——抵御、制服,总的来说,就是要学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来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从而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同学们请朗诵《海国图志·序》的一段话。
这段话主要是道出了写书的目的。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提議我們學習外人優越的技術來對付外人。
魏源很有遠見,可惜人微言輕,他的意見當時,沒有權貴重視。
但日本卻把《海國圖志》大量翻譯,指導日本明治維新。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这一时期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思想的主旨,是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经验结晶和理论升华。
师:那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影响是什么呢?生:(阅读课本并作答)师:同一时期,还有哪些人写了哪些书呢?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姚莹的《康蝤纪行》这本书尤其注意研究为我国西藏地区的情况,揭露了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详细、完整地介绍了世界各国史地情况,这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作用。
师:好了,如果说林则徐等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仅仅是在军事、技术方面的话,那么上节课我们提到是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在他的《资政新篇》中则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资本主义色彩。
同学们还记得这是怎样一个方案吗?生:(思考并作答)师:现在,我们通过了解它的主要内容来看看它到底是怎样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
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资政新篇》的内容。
板书: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1、内容政:法治、舆论、选举经:工商、技术、保险文教:科学、学校、禁烟外交:通商、平等、独立2、评价资本主义色彩不切实际师:好了,我们先看它的政治方面,内容有哪些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这体现了它的法治要求;而设立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以及由公众选举官吏体现了它的民主要求。
师:我们讲近代化,就当时来说,简单的说就说资本主义化,具体一点就是要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等,而《资政新篇》的政治方面就体现出政治民主化的要求。
我们再来看经济和文教方面的内容。
那经济方面的内容是什么?生:(阅读课本并作答)师:是的,洪仁玕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而发展工商业是经济内容的核心,体现出经济工业化的近代化思想;那文教方面的内容是什么?生:(阅读课本并作答)师:同学们怎么理解文教方面的资本主义色彩呢?生:(思考并作答)师:反对迷信,就是要提倡科学;而兴办新式学校,就是要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特别是培养发展工商业的人才;兴办医院、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等措施,体现了《资政新篇》的进步性。
师: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那中国此后必然要与外国发生外交关系,那《资政新篇》在外交方面的主张是什么呢?生:(阅读课本并作答)师:是的,它要求的是通商自由,平等往来,最重要的是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这就是说中国要求独立。
师:好了,学习了《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那该如何评价它呢?请同学们从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思考一下要怎样评价它。
师:首先我们看它的进步性。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体现在哪里呢?生:(阅读课本并作答)师: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这是它的进步性;那它的局限性体现在哪里呢?生:(阅读课本并作答)师:《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没有反映出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当然,由于当时中国还缺乏实现这一纲领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太平天国还处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之中,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付诸于实践。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前:中国思想界已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先进的知识分子欲摆脱思想束缚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认识——必要性封建统治危机——变革——可能性3、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二、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各国律例》《四洲志》抗英;开眼看世界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3、姚莹《康蝤纪行》西藏4、徐继畬《瀛环志略》世界各国史地情况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1、内容政:法治、舆论、选举经:工商、技术、保险文教:科学、学校、禁烟外交:通商、平等、独立2、评价资本主义色彩不切实际备注:程朱理学: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
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
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
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故如对宋明理学的概念不做特别规定的话,在通常的意义上便是指程朱一派的理学。
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他们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文字狱:《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份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文字狱是扼杀人民思想的专制制度。
文字狱案例:维民所止清代雍正年间一个文字狱的典型雍正年间,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试官,他出了一道题“维民所止”,大意是说,国家广阔土地,都是百姓所栖息、居住的,有爱民之意。
这个题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规范,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当时盛行文字狱,雍正听说后,觉得“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这岂不是要杀自己的头吗?这一下不得了,雍正下令将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
查嗣庭受到残酷折磨,含冤死于狱中,这还不算,连尸身都不得安宁,受到戮尸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