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有梦》读后感
2024年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例文(三篇)
2024年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例文《新教育之梦》是一部深入探讨教育改革的权威著作,作者经过系统的调研与审慎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应对策略。
在阅读此书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对其中几个关键观点的总结。
该书明确指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及其内在问题。
传统教育过度强调知识的记忆与应试能力,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此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与知识应用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急需培养具备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人才。
因此,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强调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迫切需求。
该书强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紧密关系。
传统观念中,学校教育被视为教育的主体,而社会教育仅被视为补充。
在现实中,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界限已日趋模糊,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教育改革的整体框架之中。
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用人才。
该书还着重阐述了教育目标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化,过于追求高分、名校与好工作。
这种目标导向的教育往往使学生承受过大的压力,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相反,我们应该将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应是一种全面、综合的培养过程,涵盖知识、技能、情感与品德等多个方面。
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该书对教师的角色与教学方法的变革提出了重要观点。
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新教育之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法。
教育之梦心得体会5篇
教育之梦心得体会5篇要是个人在生活中有了不一样的见解感悟时,写好相关的心得体会是很关键的,写心得体会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保持清晰的思路,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育之梦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之梦心得体会篇1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认真地阅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这本书。
畅游在书中,我感受到了新教育带给老师们激情和工作热情,因为新教育是行的教育。
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新教育不但有十大行动,更有以十大行动为基本方法的系列课程。
其中以“晨诵——午读——暮醒”为核心的儿童课程,力求恢复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则力求恢复职业尊严和自信,以有效教学为基础,以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以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力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悦和幸福。
新教育非常注重老师和儿童一起成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时刻关注。
在新教育的理念里,老师的教育生涯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充满激情的。
老师与其抱怨教育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与其不断地批评应试教育让我们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跳出精彩的镣铐舞呢?我们为什么不利用每一个人的能量。
行使每一个人的权利,在每一堂课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钟,用心去发现,用心去行动,探索中国教育的未来?新教育注重老师的专业阅读和成长,引导老师在读好书之后,要写出每节课的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等等。
然后朱老师开通了教育在线网站,依托网络平台,让很多老师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成长的精神家园,这里大家可以进行交流,可以进行探索,老师共同进步。
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
在新教育实验中成长了一批名师,也幸福了一批孩子们,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
很多老师都认为写作好像都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其实不然,在新教育实验中,有很多数学老师也成长为了名师。
2024年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新教育之梦》一书,以其深入的教育理念探讨和对个体差异的细致关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启示性的思考,并倡导了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与精神。
经过对该书的认真阅读,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项承载着重大责任与无限创新可能性的行业。
唯有真正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置于心头,方能实现新教育的崇高目标。
该书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学生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教育者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
该书还指出,教育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各不相同。
教育者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潜能。
“多样化评价”这一概念在书中得到了重点阐述。
相较于传统教育中过分注重成绩、忽视个体差异的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力挖掘。
教育者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书中还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致力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礼仪,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
通过深入阅读《新教育之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与责任。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以爱心和耐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品质,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与时俱进,提升专业素养。
对于个人而言,这本书的阅读也引发了我对学习和成长的深刻反思。
作为学生,我们应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与态度,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们还应关注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内容。
书中还强调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模板锦集五篇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模板锦集五篇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模板锦集五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心得了。
那么如何写读书心得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梦开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点。
梦,之所以称之为梦,是她有绚烂诱人的前景,是那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那心灵一隅中一直在不断呼唤你的声音。
只要心中有梦,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
年幼时,爱对着蓝天诉说心中的梦想,诸如得到一块心爱的糖果,当上班里的小干部,评为一学期的“三好学生”……年少时,梦想依然纯真,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学,琼瑶笔下的浪漫爱情,城市那端的现代生活……后来,梦想一点一点地实现了,如今踏上工作岗位多年,年轻气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尽,自己,也终将成为芸芸众生里,那种及其注重现实,不赶浮想联翩的人了!终日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急急忙忙地在两点一线间来回奔波着,以为这就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所该有的该做的。
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
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
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
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教书会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
教师要创造什么?教师创造知识,教师创造人生。
知道自己的职业无尚崇高美好,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
更把这一切看作是一个瑰丽的梦,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
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
读《教育之梦》后感
读《我的教育之梦》后感最近我读一本叫《我的教育之梦》的书,我用心读完后,确实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的感悟与纯洁的热爱,他对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教育之梦,他就在我们身边,他的思想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我相信这梦想一定能梦想成真!但读书也是靠自己积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在读书中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朱永新大师以澎湃的激情将教育的本质诠释的淋漓尽致,教育的未来、教育的理想进行了美好的憧憬。
朱永新大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教育之梦”这本书的引言中用了盲人教育大臣戴维的故事,他不断追寻理想,最终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在这本书里,掩卷沉思,心潮澎湃。
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
《我的教育之梦》一书文笔清新优美,寓意深刻透彻,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充盈着诗意,澎湃着理想。
朱永新老师从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到理想的学校、教师、学生、父母,娓娓而谈,让人感觉犹如与智者交流,又如与长辈沟通。
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的应是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中的罗列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八点。
使我豁然开朗:原来,人生有梦才精彩!当读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一个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
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这段话时,深感惭愧。
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
可是成功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
一个人没有冲动没有不懈地追求卓越的努力,又怎能会成功?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2023年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集合五篇
2023年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集合五篇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同时也收获颇大,我只能就自己感触很深的几点写一写我的感受。
书中写道:“人要会做梦。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确实,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没有梦想,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怀有梦想,才会努力去实现。
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
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
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
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理想的教师这一章节也让我感受颇深。
朱永新教授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2023年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模板7篇
2023年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模板7篇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
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
尤其是学生的人格,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
《新教育之梦》说换位思考。
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
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
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
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
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
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
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理想教师,就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我们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篇2《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同时也收获颇大,我只能就自己感触很深的几点写一写我的感受。
《教育有梦》读后感
《教育有梦》读后感1、《教育有梦》读后感《教育有梦》读后感“人要会做梦。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
”——朱永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心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冀与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很多人的心愿化为泡影,有的人甚至认为梦想只能成为梦想!然而,不管你有着怎样的梦想,也不管你的梦想在你的心中沉淀了多少年,只要我们细心经营,予以阳光,相信总有一天梦想终会实现的。
教育也因为有梦而更精彩!从图书室借了由袁卫星老师主编的《教育有梦》一书,这本__录了“新教育实验”中一些老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在散发着馨香的`纸页间,我读到了一种更丰盈、更完善、更令人向往的梦,那就是新教育之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对他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理想的课堂、理想的学生等六方面作了概述,以教师、教育研究者专业的眼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向我们讲述了教师可以和学生这样靠近;在《理想的课堂》中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课堂才富有生命气息;在《理想的教师》中借各位教师的美文向我们阐述着理想的教师就是有梦想的教师……在书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让人受益匪浅。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教育理想中寻找到差距和动力,寻找到职业的魅力和尊严!而站在建设与批判的交点上实践并书写自己的教育理想!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用心是什么?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每一个学生,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
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而我们的学生,他们应该快乐地生活、学习,在充满爱与信任的目光中快乐地成长。
他们自信、自强、自立,脸上应是洋溢着阳光般灿烂无比的笑容,应懂得什么叫坚韧不拔,什么叫永不言败和怎样才能坦然面对。
他们能够自己学习,利用手中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去看,去想,去问,去查,去讨论,去写,通过自己的能力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7篇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7篇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起初拿起《新教育之梦》一书是为了完成写读后感的任务,但拿起书的一刹那,便被它的封面吸引了,只见蓝色的封面上,一圈一圈白色的、小小的字“我心目中理想的德育,我心目中理想的智育,我心目中理想的体育,我心目中理想的美育……”一直围绕着作者的漫画头像,螺旋形向外延伸、延伸……,似乎带着我的思绪一起在延伸。
打开扉页,仔细的阅读目录,一条一条认真地看,“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在品读的过程中已记不得有多少次在心头产生了震动,也可以说是一种共鸣。
《新教育之梦》一书并不像很多的教育类书籍一样泛泛而谈,大道理一堆,而是从我们身边的教育现象入手,进行分析、阐述。
朱永新教授以独特的眼光从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谛,并运用通俗的手法表达出来,在客观地分析了现行教育的现实和困惑之后,理智地批评了旧观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全方位、多角度地构筑了新时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城墙。
本书的第一篇章就是“理想的德育”,可见朱永新教授非常的重视德育工作。
而当今社会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真的是非常让人担忧,有的孩子缺乏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去面对挫折,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冲突,所以现在青少年犯罪、自杀等问题已越来越严重。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的确,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但在很多的学校,德育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大多都是说教的形式,缺少实践,这样的德育教育当然是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灵的。
在“理想的德育”中,朱永新教授从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点“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中提到的内容。
就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时,总是在一进门的大门墙壁上挂着“要爱你的'妈妈”标语,而不是“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爱的阳光;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此生,我将注定为爱繁忙,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让我们为爱繁忙,用爱造句。
这是《新教育之梦》一书中,“理想的老师”这一章节中引述的一首描绘老师的小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
是啊,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泉,是教育成功的根底。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
它的大局部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p 其弊端,并给出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的教育。
对于刚刚走上老师岗位的我来说,“理想的老师”是让我特别关注的局部。
书中讲到:“理想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擅长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老师。
”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作为一名青年老师,觉得离理想的老师的间隔还很遥远,我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的东西,这也需要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
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我相信我会渐渐向理想的老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的。
“一名理想的老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
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
老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
当一个老师停顿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2024年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今天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它给了我心灵极大的震撼,思如潮涌。
我们教师的一个个绚烂的梦在朱永新先生朴实的阐述和鲜活的事例中逐渐真实,它们变得是那么清晰,甚至只要你一伸手便能触摸到它们。
全书没有空泛的说教,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笔调清新、通俗,从小事着眼,小中见大,催人深思。
朱永新先生提倡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只着眼于眼前,一切只看分数、升学,只会成为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先生说,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不单单是让人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拥有智慧。
他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
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很通俗的讲述,让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长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学和教的目标清晰异常的摆在了我们眼前。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无不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充分融合。
这就是我们打开新教育之门的钥匙。
成功的教育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者只有静下心来,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只有从这一个起点出发,我们才能真正走上新教育的康庄大道。
细读全书,不仅给人以新颖的感觉,更有内心的激扬,它不但让我们清楚了我们的目标,也教会了我们方法,更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学校的师生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让相当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最后有一定的成就。
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2024年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阅读心得体会(2)《2023年新教育之梦》教学名著是一本旨在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书籍,透过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思考,作者试图描绘出一个更加理想的教育未来。
2023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合九篇
2023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合九篇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同时也收获颇大,我只能就自己感触很深的几点写一写我的感受。
书中写道:“人要会做梦。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确实,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没有梦想,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怀有梦想,才会努力去实现。
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
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
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
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理想的教师这一章节也让我感受颇深。
朱永新教授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汇总九篇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汇总九篇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
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
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以下是我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
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
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
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
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最新)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三篇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拜读后轻轻阖上。
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
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
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
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
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
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
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
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
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给了我激励和希望。
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
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
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汇总8篇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汇总8篇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对于朱永新,曾在上看到过某位老师的__中所提到过,隐约了解到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家,而对于他的__则从未看过。
上次学校特为我们订了他的《新教育之梦》,带着对他的好奇,我认真地看了这本书,真可谓收益颇多、感慨颇多。
对于有关教育类的书,我看的不多,应该说是很少,因为这类书通常是很抽象、纯理论的,看起来很乏味,让人想睡觉。
但这本书则大不相同,书中所写的纯粹是朱老师根据教育现状而谈到的他所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外加理想的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父母,非常实际、实在。
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看完书后的一些感受。
关于德育,朱老师定位其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我非常赞同。
书中讲到,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我们幼儿园的德育基本上是通过晨间谈话、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的。
晨间谈话时,我们经常通过一些故事来感染孩子,表面上效果不错,但实质上则不然。
在学校,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如何孝敬长辈,幼儿都会说,但实际生活中呢?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的宠爱自己的孩子,上学放学都要接送,父母工作很忙所以这接送工作大都落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
每天放学,孩子们要拿好自己的衣物,换好鞋子回家,我经常看见一些爷爷奶奶在吃力地为孩子换鞋子,而坐在椅子上的孩子还在东摇西摆。
小班的孩子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有些中、大班的孩子也是如此,甚至,我还看到过一个孩子出手打奶奶。
可见我们的德育效果如何,至少在孝敬教育这一块是失败的。
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引导孩子要爱祖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有时候讲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感到可笑。
正像朱老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
教育有梦读后感
教育有梦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教育有梦》的书籍,这本书是一位教育家的自传,她用自己的经历谈论了教育的发展和变化,阐述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和思考。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章,她讲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学生的经历。
作者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对那种点到为止的教育模式表示了不满。
她认为,那种模式只是强化了考试教育的特点,让学生们变成了机器,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去思考。
教育者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第二章,她谈到了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经历。
作者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许多年,讲述了她的一些成功案例和教育经历,剖析了许多教育问题,深入浅出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认为,教育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责任。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第三章,她谈到了教育的个性化问题。
这也是近几年来教育领域经常探讨的一个话题。
教育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点。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富强的关键。
我们的未来都在教育中。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并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我认为,现代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发展,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创新。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总之,教育是一种伟大的事业。
我们应该珍惜教育资源,注重教育质量和效果,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合九篇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合九篇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花开处,梦想成真。
”“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
”“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捧读着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我有深深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
朱教授怀着一颗对教育理想的赤诚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
“人要会做梦。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教授强调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面对社会教师所应该担负的责任,有社会担当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具有积极的生存心境,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社会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
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所以,“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书中,朱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者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只是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反战,读后感《《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花开处,梦想成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育有梦》读后感
智慧离我们教师有多远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同学发来的短信:"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常有;比骡子累比蚂蚁忙比民工兄弟更窝囊."读完我的嘴角不由泛出一丝苦笑.短信尽管充满几分调侃的意味但却显示出时下一些教师内心的疲惫与无奈.据上海市一家专业的调查机构对上海市600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当前有半数以上的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倦怠.那么我们禁不住要问今天教育的条件改善了教师的待遇相应提高了但是为什么教师的生活状态和幸福指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时为什么经常表现得无所适从茫然无助难道工作的智慧生活的智慧我们教师真的遥不可及吗
最近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再次引起了我的深思——有不少教师向特级教师于永正请教:"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大家都以为于老师一定会讲一番高深的大道理但出人意料的是于老师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我有四个习惯一个爱好:一是读书的习惯每天的报纸必读订的刊物必读好书必读读到精彩处必记;二是看和听的习惯每天晚上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必看每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节目必听;三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四是'操笔为文'的习惯.一个爱好是唱京戏."
乍一听于老师的话似乎文不对题但是细一琢磨却对我们不无启发.听惯了框框套套和各种虚巧而空的理论感觉于老师的话仿佛是一抹清风我们总是习惯于抱怨发牢骚可是我们何不从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反省一下呢
一般来说教师越是重视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其视野就越开阔思想境界就越高敬业精神就越强教育教学质量就越高.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教师刚参加工作时还激情满怀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用"昨天"来重复"今天"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中将激情理想丢撒殆尽我觉得这首先和教师自身的知识贫乏不无关系.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能在三尺讲台叱诧风云写就别一番人生风流这与他广博的学识显然是分不开的.于老师"每天的报纸必读订的刊物必读好书必读读到精彩处必记"这种习惯怎能不令我们诸多的教师感到汗颜现在学校里有多少个老师能静下心来读书呢一些教师常借口工作忙压力大一年也难得读上一本书更不用说订阅什么书报刊物了.
其次我觉得教师还应当有所追求.教育者应当思考:我们要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生命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永正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三尺讲台是因为他把教育看成了一项事业一种愿意为之奉献终生的神圣事业.有的人仅仅把教学当做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把上课当成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由于缺少了精神支柱缺少了人生信念所有的工作便都"降低为机械的习惯降低为虚伪的半心半意的例行公事"由此带来的自然是情感上的冷漠和无奈工作上的应付和松懈.这样的职业人生自然是灰色的是得不到幸福的人生体验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要有所求有所不求.
再者教师应在思考和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我相信名师和我们一样他们也会在教育教学中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不同的是他们经历了困惑思考探索研究找到了问题根源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像于永正这样的教师之所以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名师这与他们平素的观察思考和经常操笔为文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反观我们自己有不少老师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后便难得再见到他写什么东西.这种缺乏思考缺乏反省的行为显然无助于教学工作的改进甚至也正是这种惰性影响和制约了教师教育思想的提升影响了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门槛的迈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养成反思的习惯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甚
至形成文字变零碎的反思为系统的思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远离"匠"气充满书生气息走向名师走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