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动物饲养课程标准
设计饲养试验实施方案
设计饲养试验实施方案一、引言。
饲养试验是动物科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旨在通过对动物饲养条件、饲料配方、生长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为动物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饲养试验的实施方案进行设计,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试验目的。
本次饲养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饲料配方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为优化饲料配方提供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1. 比较不同饲料配方对动物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的影响;2. 分析不同饲料配方对动物饲料利用率的影响;3. 观察不同饲料配方对动物健康状况的影响。
三、实验动物选择。
在本次饲养试验中,选择适合实验要求的动物进行研究。
根据试验目的,需要选择对饲料敏感度高、生长速度较快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同时,确保实验动物的数量足够,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学意义。
四、饲料配方设计。
根据试验目的,设计不同的饲料配方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设计饲料配方时,需考虑动物的营养需求,确保饲料中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同时,要注意控制饲料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因子,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饲养环境设置。
在进行饲养试验时,需要设置合适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采光等因素。
确保实验动物处于舒适的生长环境中,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要定期清洁饲养环境,防止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六、实验方案执行。
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对实验方案进行详细的讨论和确认,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科学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实验方案,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观测和数据记录。
同时,及时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七、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不同饲料配方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同时,要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呈现,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八、结果讨论和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对不同饲料配方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讨论。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畜牧兽医学时数: 72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应用化学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2.课程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
该门课程以《生物化学》、《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并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管理措施。
能力目标能识别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熟练掌握常用饲料及其类别、营养特性及品质鉴定。
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掌握动物日粮配合的基本技能。
能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方案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
熟练查阅和灵活运用饲养标准。
素质目标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4.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训交替,技能驱动”为工作项目设置。
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
《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实验动物学》英文名称:《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42学时,其中理论课34学时,实验课8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硕士研究生。
三、课程性质地位实验动物学是生物医学的重要骨干学科之一,是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大多是在动物试验中实现的,动物实验已成为生物学、医学及教学中一门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是探讨生命奥秘、人类疾病机制及治疗等不可缺少的手段。
正确地掌握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合理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以使实验者节省人力、无力和时间,同时获得更为可靠的实验结果。
四、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与国家、军队总部的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与所有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符,体现国际化、精品化等一流的办学理念。
3、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渗通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4、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员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5、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6、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但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1)理论联系实际,所学要有所用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实验动物学与医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实验动物的饲养标准分析
实验动物的饲养标准分析作为能量来源: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作为身体构成成分:蛋白质、矿物质;调节身体功能:维生素、矿物质。
各种实验动物对以上所提到的营养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除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而有存在的明显的种间差异外,还因性别、年龄、生理状况而不同。
1、动物维持的营养需要维持是指健康动物体重不发生变化,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处于平衡状态。
维持需要量是指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需要。
从生理角度来讲,维持状态的动物体内的养分处于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速度相等的“平衡”状态。
维持需要就是用来满足这个动态平衡的需要,动物只有在维持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多余的营养物质才能用于生产。
2、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生长是指动物通过机体的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数量增多和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从而使动物的整体体积及重量增加的过程。
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生长是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的结果。
从解剖学和组织学角度来看,即使同一动物由于在不同生长阶段由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生长不同,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
3、动物繁殖的营养需要动物的繁殖过程包括两性动物的性成熟、性机能的形成与维持,受精过程、妊娠及哺育后代等许多环节,要求在不同的繁殖过程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
各种常用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和营养需要量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有许多文献证明了小鼠各品系间营养需要有明显差异。
在隔离或屏障环境中培育的动物其营养需要和同品系在开放环境中饲养的动物的营养需要差别更为明显。
由于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繁多,饲养环境各异,对其营养需要量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l、严格按人员、物品进出屏障设施的规定和要求操作,单向流动,严禁逆向返回。
2、准备当天所需物品。
包括鼠笼、饮水、消毒液、饲料等3、按周计划表进行动物的换笼、断乳、配种、卫生、消毒等工作;必须使用消毒液浸泡的镊子夹取动物。
4、每天记录饲育室内的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出现异常,及时汇报。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的动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该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提高动物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动物学实验基础知识掌握- 动物学基础概念的学习:包括动物的分类、命名与命名规则等。
- 动物解剖学基础:学习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器官结构等。
- 动物生理学基础: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包括营养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2. 动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 动物的饲养和繁殖技术:掌握科学、合理的动物饲养和繁殖方法,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利用效果。
- 动物标本制作技术:学习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提高动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包括动物取样、动物体内探测、动物生理指标测定等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方法。
3. 动物学实验设计与分析- 动物学实验设计:学习合理的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定、样本数量的确定等。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加强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呈现方式,形成科学、客观的实验结果。
4. 动物学实验应用与伦理- 动物学实验应用领域:介绍动物学实验在医学、生态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 动物学实验伦理:了解动物学实验的伦理规范与要求,引导学生对动物实验的道德、合理性进行思考与探索。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结合实验操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 讨论与研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加深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课堂演示:通过课堂演示,展示实验操作步骤、技术要点等。
2. 评估方式-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回答问题,发表意见。
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5. 研究条件
实验操作如外科手术或于饲料中添加测试
药物时,会造成动物紧张或改变饲料的适口 性,使动物食欲减退,进而影响饲料的采食。 此时就必须给予适口性较好的饲料或提供高 营养成分的饲料。
6. 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
在调制饲料时要留意营养成分间的相互作
用,因为某种养分摄取量增加时往往会影响 到另外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另外不同的 矿物质饲料会竞争同一吸收门户或同一运送 系统,而影响到彼此被吸收的效率,例如钙、 磷、镁及维生素D间的关系。因此在调配饲料 时,假设存在不寻常的养分浓度时,那么应 考虑它对其它养分的影响,并相应调整其它 营养成分的含量。
本章根本要求
1 掌握各种营养要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2 掌握常见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要点 3 了解实验动物的饲料及饲料配方 4 了解实验动物的生产管理特点
本章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 2 第二节 实验动物饲料 3 第三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一、营养要素 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体外摄取必要的 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合成机体成分,并 将无用的代谢产物排泄到体外,这个生理过
1. 水的功能 1) 直接参与构成活的细胞与组织 2) 参与体内的化学反响 3) 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4) 水对调节体温起重要作用 5) 润滑功能
2. 水的来源 1)代谢水 所谓代谢所产生的水分是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氧化后产生的水分。
2)饲料水 3)饮用水
3. 实验动物的饮水
应符合卫生部门颁发的人饮用水的质量和卫 生指标,应由新鲜、纯洁的水源直接提供。
2. 生理状况
动物在不同的生理状况,如生长、怀孕、创
伤或泌乳时,对营养需求有所不同,个体需从 饲料中获取额外的营养,以满足胎儿的生长、 发育,组织的合成或修补,吸取制作乳、蛋、 毛的原料。如在实验动物中如产后发情配种的 小鼠,如带仔多,营养供给不上,母鼠会发出 信号,使受精卵停留于输卵管而不在子宫着床, 这样就使小鼠的怀孕期大大延长,而营养好带 仔少的母鼠,那么会在19~21天内,按正常的 怀孕期产仔。
《饲养小动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饲养小动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饲养小动物的基本知识,包括饲养环境、饲养方法、饲养注意事项等。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动物珍爱认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动物的种类及特点:兔子、仓鼠、龙猫等。
2. 饲养小动物的环境:笼子、饲料、水源等。
3. 饲养小动物的方法:喂食、清洁、健康检查等。
4. 饲养小动物的注意事项:守时喂食、定期清洁、观察健康状况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介绍小动物种类及特点1. 讲解不同小动物的种类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小动物的习性和喜好。
2. 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特征。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和了解。
第二课:饲养小动物的环境1. 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适合的饲养环境,让他们设计并制作小动物的笼子。
2.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小动物的饲料和水源,并讲解正确的喂食方法。
3. 观察小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对小动物的影响。
第三课:饲养小动物的方法1. 演示正确的喂食和清洁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照顾小动物的平时生活。
2. 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让他们亲自动手喂食、清洁小动物笼子。
3. 观察小动物的行为和状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的健康状况。
第四课:饲养小动物的注意事项1. 讲解饲养小动物的注意事项,包括守时喂食、定期清洁、观察健康状况等。
2. 组织学生制定小动物的健康检查表,让他们定期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健康状况。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小动物饲养经验,让他们互相进修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等。
2. 针对小组合作项目,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
3. 定期组织小测验或问答活动,检测学生对饲养小动物知识的掌握水平。
五、教学资源:1. 小动物实物或图片。
2. 小动物饲养用品,如笼子、饲料、水源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饲养小动物——可爱的金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饲养小动物《可爱的金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金鱼的生活环境、食物、饲养管理及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感受饲养带来的乐趣,体验人与动物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金鱼的生活环境、食物、饲养管理及注意事项。
难点: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感受饲养带来的乐趣。
教具准备:有关金鱼饲养的视频、图片及文字资料。
学具准备:鱼缸、金鱼、活动记录表格。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动手实践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金鱼属观赏鱼类,它的家族成员遍布世界各地,深受人们的喜爱。
饲养金鱼的学问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提出活动的指向:探究金鱼的生活环境、食物及金鱼的饲养管理。
引导学生围绕“可爱的金鱼”来展开讨论。
“同学们,金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金鱼的食物都有哪些?金鱼应该怎样进行饲养管理?”1、分组活动:讨论金鱼的生活环境、食物及金鱼的饲养管理方法。
2、小组代表本组进行发言。
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鼓励学生们的大胆发言。
3、补充学生的发言。
4、进一步强调饲养金鱼的注意事项:a.养鱼要成对养,不要单只养。
b.换水时要用软塑料管抽去缸底的污水,然后缓缓注入清水,清水要尽量与水缸里的水温度一致。
换水量一般要占鱼缸中水的1/3.放饵料的时候不要一次放太多。
c.应适当见光,不要长期放在阴凉处。
d.发现病鱼,要立即分养。
5、引导学生谈一谈本次实践活动的感受和认识。
6、教师介绍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我们要保护动物,珍惜小动物的生命。
三、全课小节,总结升华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谈一谈自己对本次活动的进一步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主题4巧手做风筝(课时4)活动2:可爱的金鱼一、金鱼的种类二、金鱼的生活环境三、金鱼的食物(1)天然动植物饵料(2)人工动植物饵料四、金鱼的饲养管理(1)金鱼应每天喂食一次;(2)饲养金鱼要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饲养小动物《可爱的金鱼》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爱心和责任心。
2014版《宠物饲养》课程标准-45学时-王锦锋(江苏农牧).
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合理的专业教师培养计划。校外兼职教师须具有 3 年以上 宠物行业相关岗位工作经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在宠物行业企业担任 技术骨干或操作能手或管理骨干以上职位,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接受现 代职业教育理念培训后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三)教材
完善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增强软硬件的投资建设,尤其是软件的投资建 设,为学生提供模拟宠物饲养企业操作经营的软件环境,灵活采用案例分析 法、情境模拟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方法,配以课外作业、网 上学习等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多以专业犬舍的真实案例为教学素材, 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教、学、做”为一体,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本课程设置总学时为 45。根据宠物饲养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基于宠物饲养 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宠物饲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
素养养成为重点,融合宠物健康护理员职业资格标准,以专业犬舍的实际案例 为载体,主要讲授宠物饲养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相关教学情境和工 作任务的设计,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 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在最终评定时采取加权法进行,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 60%,结果考 核成绩占 40%。
九、教学资源
(一)硬件环境 本专业具备能同时容纳 50 人左右的融“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实训
室,满足基于宠物养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的要求。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 的硬件建设,如增加校内宠物养殖场犬只数量和质量,新建观赏鸟养殖区,为 学生提供校内亲身参与宠物饲养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校 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环境条件。 (二)师资
《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通识类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食品安全专业选修课3. 课程目的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实验动物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能够正确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了解实验动物在食品安全研究中的作用。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分,理论课24学时,实习课9学时,总学时数33学时。
5. 建议先修课程动物学、动物解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1)《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施新猷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实验动物学》卢耀增,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实验动物科学管理实用手册》颜呈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4)《实验动物学》,宛霞、赵晓进主编,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5)《哺乳类实验动物》,钟品仁主编,北京:人民卫生部出版社1983。
(6)《实验动物学》,朱清华,祝庆蕃主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余组织学生就相关专题进行资料查阅与讨论。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查课,根据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课堂讨论、作业、论文等以及平时测验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论文成绩×7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10%9. 课外自学要求要求上课前先对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自学课程内容中相关的知识,对于不了解的的地方要提前做出标记,同时课外自觉完成布置的作业及实验报告等。
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
《实验动物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实验动物学》英文名称:《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42学时,其中理论课34学时,实验课8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硕士研究生。
三、课程性质地位实验动物学是生物医学的重要骨干学科之一,是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许多重大发现,大多是在动物试验中实现的,动物实验已成为生物学、医学及教学中一门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是探讨生命奥秘、人类疾病机制及治疗等不可缺少的手段。
正确地掌握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合理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以使实验者节省人力、无力和时间,同时获得更为可靠的实验结果。
四、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与国家、军队总部的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与所有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符,体现国际化、精品化等一流的办学理念。
3、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渗通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4、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员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5、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6、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但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1)理论联系实际,所学要有所用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实验动物学与医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饲养实验动物教案
如何饲养实验动物教案教案标题:如何饲养实验动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实验动物饲养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 掌握实验动物的基本饲养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实验动物饲养的责任心和关爱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实验动物饲养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饲养实验动物?他们的饲养有哪些注意事项?知识讲解:3. 介绍实验动物饲养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合理的饲养环境、适宜的饲料和水源、定期的健康检查等。
4. 解释实验动物的基本需求,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
示范实践:5. 展示正确的实验动物饲养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清洁饲养容器、如何提供合适的饲料和水源、如何进行日常观察和记录等。
6.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实验动物饲养的过程,并注意观察和记录。
小组探究:7.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种实验动物进行饲养,并设计一个饲养计划。
8.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饲养计划,让其他小组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9. 鼓励学生讨论和思考,如何提高实验动物的饲养条件,以及如何减少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总结与评价:10. 总结实验动物饲养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11. 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饲养计划,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
12.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实验动物饲养的技巧和方法。
拓展活动:13. 邀请专业人士或实验室工作人员来校进行实验动物饲养的讲座或实践指导。
14.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让他们亲眼见到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实际操作过程。
教案评估:15.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实验动物饲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6.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验动物饲养技巧和责任心。
教案扩展:17.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动物饲养的相关研究,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或展览,分享他们的成果和经验。
通过以上教案步骤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实验动物饲养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掌握实验动物的基本饲养技巧和方法,并培养他们对实验动物饲养的责任心和关爱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近交系、重组近交系、杂交一代的繁育方法
1.会进行BALB/c小鼠繁育
7.日常管理与危机处理
1.日常管理
1.实验动物的和动物实验的记录方法
2.制定实验动物生产计划的原则
1.会进行实验动物的和动物实验的记录
2.会制定实验动物生产计划
2.紧急事件处理
1.熟悉紧急事件处理的方法
1.会处理紧急事件
机动
合计
2.1 知识目标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实验动物饲料的分类、配合与消毒灭菌;
◇掌握各种常见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饮水、垫料、卫生管理;
◇熟悉实验动物生殖生理基础知识;
◇掌握实验动物相关繁殖技术;
◇掌握实验动物近交系、封闭群、突变系的繁殖方法;
◇了解实验动物日常记录管理、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
2.2素质目标
4.5 教材编写建议
如果编写教材,那么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教材内容要反映新形势下的实验动物饲养内容,要与其它单位合作开发,让其它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进来,同时还要结合高职高专实验动物专业教学的基本情况,以理论知识够用位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还要考虑与《常用实验动物饲养》课程相重复的内容,并要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
1.会进行小鼠剖腹产手术
2.会进行幼仔的护理
5.实验动物繁殖技术
1.实验动物性别鉴定、人工授精技术
1.实验动物性别鉴定
2.人工授精技术
3.精液品质检查方法
1.能进行实验动物雌雄鉴别
2.会进行精液品质检查
3.会进行实验动物人工授精
2.卵巢正位移植、超数排卵、胚胎收集、胚胎移植、精液冷冻技术、胚胎冷冻技术、 结扎公鼠手术
4.4教案编写建议
教案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编写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编写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利于教学的组织和围绕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
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的选择
◇学习情景设计
◇课后作业与课外学习
2.实验动物饲养室消毒程序
3.动物房熏蒸消毒要求和方法
1.能够进行实验动物房空舍消毒和带动物消毒;
6
12
2.笼器具、饮水器、给料器、饲料、饮水、垫料消毒灭菌
1.实验动物笼器具、饮水器、给料器清洗要求和方法
2.饲料、饮水、垫料消毒灭菌
1.会使用高压灭菌锅
2.会清洗、消毒笼器具
6
3.实验动物的日常饲养管理
主题讨论法:不定期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课程实施和建议
4.1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是实验动物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能力、实验动物繁育管理能力、日常管理与危机处理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编写接近实验动物房、动物实验室、生物公司等单位实际运作的情景进行教学实施、如何寻找实训基地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建议
学时
1.实验动物的营养
1.饲料配方制定
1.动物所需的营养素及作用
2.常规营养指标
3.饲料原料的分类;
1.能进行饲料配方制定;
6
10
2.饲料加工生产
1.配合饲料的分类
2.饲料配合方法及贮存管理;
1.能进行配合饲料加工生产
4
2.实验动物饲养准备工作
1.实验动物房消毒
1.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课外实践法: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带领学生参观、考查、一些典型的实验动物饲养场和实验动物房并且亲手操作。让学生更直接接触未来的工作任务。
案例分析法:此方法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每一部分的知识都有相关案例与之配套,有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入所学知识,有的是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有相对应的案例引入,通过案例能够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所学知识。
1.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
1.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要点
1.会进行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的日常饲喂;
2.饮水管理
1.实验动物饮水管理要点
1.会进行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的日常饮水;
3.垫料、卫生管理
1.垫料、卫生管理方法
1.会进行小鼠、大鼠、豚鼠、地鼠的垫料更换
2.会进行日常卫生管理
4.实验动物生殖生理
《常用实验动物饲养》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职业技术核心课程
课学时:90
课程学分:6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90)
适用专业:实验动物技术
1概述
1.1课程性质
在实验动物饲养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动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饲养管理、繁殖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实验动物饲养相关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动物营养需要、饲养管理、繁殖方法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工作能力、实验动物繁育工作能力。它以《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实验动物繁殖》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实验动物防疫与疾病控制》、《动物实验技术》课程的基础。
◇能掌握实验动物性别鉴定、发情鉴定、妊娠鉴定、人工授精;
◇能掌握剖腹产手术、公鼠结扎手术和超数排卵、胚胎收集、胚胎移植实验;
◇能进行实验动物繁育;
◇制定实验动物生产计划,进行饲养记录、动物实验记录,处理紧急事件。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推行双证书制;
◇校企合作,共建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人员,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饲养员,其核心能力为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能力、实验动物繁育管理能力、日常管理与危机处理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实验动物的营养、消毒灭菌、生殖生理等基本知识,然后通过实训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验动物饲养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是选用教材,那么选用的教材一定要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的要求,且为项目型教材,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一体化教室、校园网等资源优势,构建本课程的教学网站,通过网络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电子教案、PPT课件、习题及答案、试卷、实习计划、案例、论文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学习,开阔视野。
4.3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阶段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操作技能、课后作业等手段,实践性考核比重大些,但要注重平时的评分汇集。平时的评分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4.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2.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课外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情景模拟法:利用学校实验室布置成实验动物饲养室,模拟实验动物房的饲养环境,饲养少量实验动物来演示实验动物房饲养动物的情境。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分几只实验动物,将实验动物直接交给学生饲养,将课堂移到实验室进行讲解,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情鉴定
1.雄性、雌性生殖器官
2.性成熟、生殖激素
3.发情周期四个阶段特点
1.会进行动物抓取与保定及实验动物编号方法
2.进行动物发情鉴定
2.妊娠诊断
1.实验动物配种方法
2.妊娠诊断方法
1.能进行实验动物配种和妊娠鉴定
3.分娩与幼仔的护理
1.怀孕与分娩的护理
2.幼仔的护理、留种注意事项
3.剖腹产手术的过程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4.2.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电子课件(PPT电子教案)为主,配合使用黑板板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在配以案例、习题等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软件模拟教学:利用学习软件,模拟实验动物饲养过程,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3课程开发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