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 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头,昨天偷了我的豆了 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 ——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 表现他淳朴、 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好客 3)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 翘,得意地说道 表现她淳朴、厚道 表现他淳朴、 4)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好客、热情
•请问,作者是怎样渲染“我”在看 不成戏时的失望沮丧之情的?为什么 要用这么多的笔墨写这些内容? “总之,是完了”,“这一天我不钓虾, 东西也少吃”,当看过戏的少年们聚拢 来高高兴兴讲戏的时候,“只有我不开 口”,情绪低落到极点。
•看戏前波折的记叙有什么作用?
使情节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型的特点,既 写出了这次看社戏的艰难,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鲜明 地展示了人物之间的各种感情和 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双 喜的聪明能干,让人难忘。
是一位宽厚、善良、淳 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合作探究,梳理详略 1、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 详略又是怎样安排的?
分析 A 赵庄看社戏 B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C 看社戏前的波折 D 看社戏归航偷豆 E 六一公公送豆 F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G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1)情节顺序是: G、F、C、B、A、D、E (2)详写的是: A、B、C、D (3)略写的是: E、F、G
2、评人物,简笔式速写
课文塑造了热情的伙伴和淳朴 的乡民形象,用“我喜欢文中的 X X(人物),因为他(他 们)……(评价其性格、品质), 比如…… (举人物表现)”的句 式,写三言两语,简笔勾勒人物 形象。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 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 赞美了劳动人民和农家孩子淳朴 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了作者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自己生活体验中挑 一个片段,描写出自己 心理变化的过程。注意 用词的准确、生动。
第二课时
1.重点分析和感受月夜行船的意境 2.学习鲁迅先生成功的写景技法
读第11——13段 月夜行船
终于能去看自己盼望已久的社戏 了,心情的快乐是
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①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感官 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总体把握
4.基于以上分析,你能理清课文的结构吗?
看戏前( 1- 4 ):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看戏波折 ( 5 - 9 )
看戏中( 5 - 30):
月夜航船 ( 10-13 ) 赵庄看戏 ( 14-21)
归航偷豆 ( 22-30 )
看戏后( 31-40 ): “我”对社戏的怀念。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亲归省小住 平桥村的?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 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 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 品味美词:从色彩、 气味 、声音 、心情 动态方面品味美词。如: • “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它们写 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 “碧绿”“淡黑”“红霞”分别写出了豆 麦、连山、灯光的色彩美。 • “缥缈”“仙山楼阁”写出了戏台的神奇 美。 • “清香”写出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美
小练笔
学习描写景物片断〈春天来 了〉,要求能抓住景物特点, 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 方法,多方面的反映秋天这一 季节特点,做到融情于景,情 景交融。
2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
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 看到那夜似地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 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 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 性格。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也表达了 “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夜似的好豆 那夜似的好戏
是童年那段天真 烂漫自由有趣的 生活的标志
在课文第11节中,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 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 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深入探究 1.分析景物描写
2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
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 看到那夜似地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 、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 、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 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 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 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 的。
①“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 可以得到优待; ②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懂 的书; ③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 生活的无限乐趣。
本文的题目是“社戏”,中心情 节当然应该是与看社戏有关,那为 什么作者要花那么多笔墨写这些内 容呢?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 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 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 “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这些是一 般的乐事,而最大的快乐是去看社戏。
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 的兽脊似的) 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②作者还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再找出开船的一系列动作 点、磕、退后、再上前,出桥、架橹 •这样写的有什么用意?
表现出少年们驾船的技术多么娴熟, 多么干脆利落!侧面赞美他们那种勤 劳能干的优秀品质。
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 戏好看吗?为什么? 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 不好看 那老生却没翻。 扫兴 2想看到“蛇精”和“跳老 正面描写: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3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 终 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侧面描写: 孩子们“喃喃的骂” “不住的吁气” “打起呵欠”等神态描写
精美图片
精美图片
精美图片
精美图片
精美图片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我不喝水,支 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什么,只觉得戏 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
扫除障碍 归省( xǐng ) 行家( há ) ng n 惮( dà ) 絮叨( xùdao ) 怠慢( dà ) 撺掇(cuān duo) i 凫水( fú ) 潺( chá ) n 歌吹(chuī) 蕴藻(yù zǎo ) n 家眷(juà ) 皎洁( jiǎo ) n 漂渺(piāo miǎo 纠葛( jiū gé ) )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精美图片
鲁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扫除障碍
深入探究
总体把握
鲁迅名人档
姓名 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 男 浙江绍兴周氏望族(1881——1936) •7岁启蒙 •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课余喜 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对绘画有浓厚的 兴趣。 1918年发表第一篇 •后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 白话小说——《狂 此中落。 人日记》 •1902年在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 •小说《彷徨》、《呐喊》 •杂文《二心集》 •散文《朝花夕拾》 •诗歌《野草》等。
芦庄中学
胡慧敏
——
高尔基
童年
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 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社戏》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 讲读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民俗风情” 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 上,重在体现语文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 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 《社戏》这篇课文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特有的 现在呵,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 文化活动为背景,描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 不管春与夏、秋与冬, 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 永远在我的记忆深处, 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刻画了一系列的人 放声歌唱…… 物形象,展示了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
读精段,层级式品析
• 积累美句 • 朗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 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 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 出来。
• “潺潺”写出了水声美,“宛转”“悠扬” 写出了笛声美。 • “轻松”“舒展”表现了“我”心旷神怡 之情。“船慢”表现了“我”的迫切之情。 “沉静”表现了“我”由焦急而平静之情。 “自失、弥散”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 “回望”表现了“我”的依依之情。 • “起伏、踊跃”写出了连山的动态美。 “蹿”“喝彩”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 船行的轻快美。
请同学复述看戏后发生的小事
1、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 人物有谁?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他具 有怎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 双喜是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 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 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提议 表现双喜聪明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 是一个聪明、机灵、善 2)当外祖母担心时,双喜大声大包票;理 的 表现双喜考虑周到 由有三: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解人意、考虑周到、办 5)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 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表现双喜反应 柴,并考虑好对策 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事果断的好孩子头儿。 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6)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哪里会错。我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的原因 原说过写包票的!” 表现他做事有始有终 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7)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表现他反应灵敏
第三课时
月下归航
船的速度? 飞快的
孩子们的心情? 愉快的
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
偷豆
群童谐趣图
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 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 豆,心情无比畅快、轻松。
姓别
出身
成长 历程
主要 作品
头衔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民族 魂”
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 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 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 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 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 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 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 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 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揣摩“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 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 前进了”一句中飞字的作用。
写出了船行之快,写出了少年 们急切看戏的心情。
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是一段优美清丽的自然环境描 写,它写出了农村夜景的清新, 写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 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 情,情与景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读第14——21段 船头看戏
扫除障碍 倘( tǎnɡ)若 行( hánɡ)辈
松懈( xiâ )
踱( duó ) 旺相(xiànɡ )
舀( yǎo )水
蹿( cuān) 撮( cuō )
颇( pō ) 钳(qián 好歹( dǎi ) ) gāo Péng 篙( ) 篷( )癞( lài)艇 tǐng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
全文共40个自然段,中心情节 是看社戏,在写社戏前后作者还 写了其他的相关内容,请根据这 个提示,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说明甜蜜的童年 回忆一直珍藏 在作者的心里。
表达了对美 好生活的向 往之情
具体分析以下句子及其作用。 1、写起伏的连山如兽脊:
——比喻,以动写静,形象地描绘了行船之快。
2、写听到歌声,料想发自戏台:
——间接地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
3、写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
——表现了“我”被水乡美丽的夜景所陶醉,因而忘 记了自己。
第一层(4——9) 写去赵庄看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10——13) 写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 受。 第三层(14——21) 详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22——29) 写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一个波折
“在早上不到船”, 母亲“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
第二个波折
“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 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 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 情理的”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 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 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 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 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 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 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 “我”看成就是鲁迅。
精美图片
平桥村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 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 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 做“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