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登幽州台歌课件

登幽州台歌课件

诗的主题和意义
总结词
怀古、忧国忧民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怀古之情, 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诗人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现 实社会的关切和思考。
03
《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语言简练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没 有过多的修饰和冗余,给 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个人背景
陈子昂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和打压,被贬至边疆幽州,这使得他对人生和社会的 思考更加深刻,创作了《登幽州台歌》等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诗歌赏析的重要性
01
02
03
理解诗歌的内涵
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可以 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思 想,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 和情感表达。
领略诗歌的美感
赏析诗歌可以领略其语言 美、意境美和韵律美,提 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 平。
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建诗歌时,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以 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建议二
广泛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歌。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歌,我们可以拓展视野,提高对诗歌的 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不同诗人的创作手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抑扬顿挫
诗歌的语调抑扬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歌的形象和象征
形象生动
诗歌中的形象生动鲜明,具有很强的 视觉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于幽州台之 上。
象征深远
寓意丰富
诗歌中的寓意丰富多样,引人深思, 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深远,表达了作者 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04
《登幽州台歌》的影响和评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 (共27张PPT)

3、“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 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4、“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
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 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 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常 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 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看 看作者有怎样的境遇,又有怎样的感慨。
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 能力。 2、体味诗歌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3、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 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
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 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 川)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 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 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 负。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为 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 右拾遗。他曾在26岁、36岁两次 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 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38岁后解 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 忧愤而死。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 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有 《陈伯玉集》。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 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 为武则天采纳,并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 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 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 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 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做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 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 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课件(22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课件(22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相传是战国时燕昭 王姬平在公元前312年执政后,为雪国耻,励精图治, 采纳郭隗的建议,建黄金台,置金台上,延请天下奇 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剧辛、邹衍等贤能之人,国 家迅速强大。蓟,当时属于幽州(今北京市大兴县), 故称幽州台。
1.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一首古诗?
浅:明白诗句的意思 深:读懂诗作的情感
——“诗言志”
2.怎样才能读懂一首古诗?
“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 味,方有所益。”——朱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把不理解 的字、词、句标注出来,并尝试着读出 诗歌的感情。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登幽州台歌》; 2.搜集关于登高主题的古诗,体会 其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登幽州台歌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背景。(重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诵读诗歌的方法。 (重点) 3.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悟 诗歌中蕴含的哲理。(难点)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 学家。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 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 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在自己身处逆境时,哀叹悲 伤,但更多的表现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 精神。
曹操的《观沧海》与本诗都是登高抒怀之作,试比较 一下这首诗抒发的情感与《登幽州台歌》有什么不同。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 —余光中《乡愁》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万岁通天元年)。陈 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 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 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 情非常苦闷。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 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 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 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 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 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 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 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子昂,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 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 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 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 矣!”
——卢藏用《陈氏别传》
文体知识
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 三种形式。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产 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 言、杂言诸体。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 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 者,一般也算七古。古体诗不求对 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登上幽州台的所感所想
语法特点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桐城辞赋体,是指中国 桐城赋派作家群创造出来的当代辞赋的新的文 学属种)。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 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 高的审美价值。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近体诗(格律诗)
1、产生于南朝永明体(以谢眺(谢灵运)为代表)成形 于唐朝 2、讲究平仄 3、偶句押韵 4、字数:五言、七言 5、体裁:律诗、绝句 6、题材:思乡、咏史、咏物、咏怀、山水田园、边塞、 写景抒情、讽喻、哲理、闺怨、送别等

登幽州台歌优质ppt课件

登幽州台歌优质ppt课件
8
3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
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
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
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
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
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
译文
• 前不见古人,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 后不见来者。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 念天地之悠悠,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 独怆然而涕下。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5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人生感慨?
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6
3、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答:“独”具体的写出了诗人不可名状的
孤独,“怆然而涕下”,从神态上,形象逼真 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
7
5、《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 满怀悲愤。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怀。
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
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 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 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 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语文七年级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语文七年级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赏析】
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 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转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 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 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形。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 相互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思维训练】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其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任人唯贤的人。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不被欣赏,无人能知道的孤独和悲忿。
3.这首诗歌,哪两句是直抒胸臆?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忿。
登幽州台歌:
登上幽州台所作的诗歌。
词句注释
⑴前: 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⑵后: 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⑶念: 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⑷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⑸涕: 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白话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穷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知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很多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取,并曾一度因“逆 党”连累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遭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 元年,契丹李效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 担负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草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形紧急,陈子昂要求遣万人 作先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遭到 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大方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ຫໍສະໝຸດ 同学们再见【赏析】

登幽州台歌ppt优秀课件

登幽州台歌ppt优秀课件

VS
文学价值
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和艺术表现力,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
《登幽州台歌》对后世的影响
启发灵感
这首诗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推动文学发展
《登幽州台歌》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
01
02
03
唐诗的国际影响力
唐代诗歌不仅是中华文化 的瑰宝,还对世界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人类 共同的文化遗产。
唐诗的创新与突破
唐代诗歌在形式、内容、 风格等方面不断创新,突 破了传统束缚,展现了独 特的艺术魅力。
唐诗的历史地位
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程
01
02
03
04
初唐
唐诗的起源,以唐太宗和上官 婉儿的宫廷诗为代表。
盛唐
唐诗的鼎盛时期,以李白、杜 甫等大诗人的作品为代表。
中唐
唐诗的变革时期,以白居易、 元稹等人的新乐府运动为代表

晚唐
唐诗的衰落时期,以杜牧、李 商隐等人的婉约派和豪放派为
代表。
唐代诗歌的特点
内容广泛
唐代诗歌涵盖了政治、 历史、哲学、人生等多 个领域,具有广泛的主
登幽州台歌ppt优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唐代诗歌概述 • 《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 《登幽州台歌》的诗歌赏析 • 《登幽州台歌》的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名称
《登幽州台歌》
主题内容
唐朝诗人陈子昂的诗歌作品,描述了作者在幽州 台上俯瞰四周,感慨万千的情境。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16全面版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16全面版
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则 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 立业的强烈渴望。
阅读理解
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 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 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 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 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 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 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 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 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 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③悠悠:渺远的样子。
翻译诗歌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我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 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 横凄恻悲愁!
分析诗句 前两句:抚今思昔,壮志难酬。
后两句:感慨时空,怆然涕下。
写作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 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 胸怀宏伟:胸怀宇宙。
主题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 想所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寂 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
2020/12/10
1
• “前不见古人” • 前面看不见像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国君; • “后不见来者” • 后面遇不到能礼贤下士的好大臣; • “念天地之悠悠” • 感叹的是宇宙的无垠和人生的短促; • “独怆然而涕下” • 我独自忧伤,任泪水沾满我的衣襟。
2020/12/10
2
2020/12/10
《登幽州台歌》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 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 之气;
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 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
2020/12/10
5
教学总结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1、孤独的慨叹。 2、生之短促的感喟。
3、怀才不遇的哀伤。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1、景藏情中。 2、沉郁悲壮。 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源自2020/12/106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7
1.用几句话描绘你 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 神态等)
2.通过这首诗的品 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 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 有怎样的感想呢?
3
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 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 的孤独感 。
2020/12/10
4
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