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2023年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2023年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对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生产、经营、使用、监督和管理与质量事故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定义质量事故指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或其他失职行为导致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第四条质量事故的责任追究原则对于发生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要承担责任,依法追究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
第二章预防措施第五条企业责任1. 生产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2. 生产企业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和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3. 生产企业要进行产品质量全过程控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产品监督管理1. 各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产品的监督和抽检工作,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和通报,并追溯问题的原因。
2.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要建立质量事故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产品。
第七条检验检测机构1. 检验检测机构要通过国际认可和评定,确保检验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检验检测机构要与生产企业和监督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质量风险和质量事故的相关信息。
第三章处理措施第八条质量事故报告1. 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相关单位要立即向当地质量监督部门报告。
2. 质量监督部门要及时组织调查,核实事故原因和责任方,并做出处理决定。
第九条救援和抢救1. 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相关单位和救援机构要立即采取救援和抢救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 相关单位和救援机构要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抢救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十条资金保障1. 政府要加大对质量事故处理的资金投入,确保救援和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履行法定义务,按时足额支付相关赔偿和救援费用。
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范本(5篇)
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范本1.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质量事故报告的流程和处理方式,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质量事故,促进质量管理的改进和提升。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质量事故的报告和处理。
3.定义(1)质量事故:指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关的不符合质量要求所引发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缺陷、安全隐患、用户投诉等;(2)质量事故报告:指将质量事故情况详细填写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的报告;(3)质量事故处理:指根据质量事故的性质和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调查分析、责任追究、纠正措施等。
4.报告流程(1)发现质量事故:任何员工在发现质量事故后,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报告,同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事故影响;(2)质量事故报告填写:质量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要求发起人将质量事故的细节填写在质量事故报告中,并附上相关的证据材料;(3)报告审批:质量事故报告提交质量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批;(4)报告上报:经审批通过后,质量事故报告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5.处理措施(1)调查分析: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2)责任追究:针对质量事故的责任,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责任的追究;(3)纠正措施:根据质量事故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质量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召回、工艺改进、培训措施等;(4)报告处理结果:质量管理部门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并存档备查。
6.追溯与改进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质量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追溯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7.附则(1)员工发现质量事故应及时报告,不得隐瞒和纵容;(2)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处理质量事故,并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反馈;(3)对故意隐瞒或造成恶劣后果的人员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4)本制度的解释权归质量管理部门所有。
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管理制度
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管理制度一、引言质量事故是指在生产、制造、运输、使用或维护过程中,由于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导致的重大不良后果。
为了及时、准确地处理质量事故,保障企业的形象和利益,我公司特制定了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管理,确保质量事故的及时处理、合理解决,并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减少质量事故发生。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质量事故的处理报告,包括产品质量事故和服务质量事故。
四、质量事故的定义和分类1. 质量事故定义质量事故是指由于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导致的重大不良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等。
2. 质量事故分类质量事故可按严重程度和责任归属分为不同级别和责任方,包括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责任方分为公司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
五、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内容1. 责任部门与人员明确质量事故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员,确保事故能够及时处理,责任能够清晰界定。
2. 事故概述简要描述质量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提供基础信息。
3. 事故原因分析对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4. 处理措施根据事故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立即采取的紧急措施和长期解决方案。
5. 效果评估对事故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事故处理后的影响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 改进措施根据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六、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审核流程1. 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由责任部门编制,并报经理审批。
2. 经理审批后,质量部审核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质量部审核通过后,报告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4. 公司领导审批通过后,报告公布并全员知晓。
七、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保密性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属于敏感信息,必须严格保密,避免泄露给外部人员或未经授权的人员。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一、引言质量事故是企业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之一,但是在生产活动中,质量问题难免会发生。
一旦质量事故发生,处理的方法和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质量事故能够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本文将对质量事故的定义、处理流程、责任分工等方面进行规定和说明。
二、质量事故的定义质量事故指的是一次或者多次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不合格行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包括但不限于:•造成人身伤亡或者健康损害;•对环境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影响订单交付、生产周期等企业运营等问题;•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等问题。
三、质量事故处理流程1. 事故发生质量事故发生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并报告给企业内设的质量事故处理中心,以及运营中心、法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
2. 事故初步调查在收到质量事故的报告后,质量事故处理中心应当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初步调查。
调查小组应当在48小时内完成事故的初步调查,评估事故的影响和损失,并且向企业决策者提供事故报告。
3. 事故报告和评估基于调查小组的报告,企业决策者应当评估事故影响的程度,并且要确定是否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同时,企业决策者还应当吸取事故教训,总结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事故处理在事故报告和评估的基础上,企业应当对质量事故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对受害人进行赔偿、整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员工技能培训等。
同时,企业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
四、责任分工质量事故涉及到的责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事故处理中心负责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以及编制事故报告等工作。
2. 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生产实施监管和检查工作,包括质量检查、隐患排查等等。
3. 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实时追溯产品质量问题。
4. 设计、运营、财务、法务等部门负责对产品设计、运营、财务和法务等方面进行协调和配合,积极配合处理质量事故。
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4篇)
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一、范围质量事故的范围及类别:质量事故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两大类重大事故的范围:1、发生断筋断面等重大质量问题及其操作失误等性质严重造成质量事故者。
2、由于发生生产失误,一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
一般事故的范围:不属于重大事故情况的为一般事故。
3、国家、上级管理部门质量监督调查不合格者。
二、质量事故的报告秩序、内容、认定及处理办法1、重大事故发生后,发现部门应于当天立即填报质量事故单,质量检验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初步查明事故的原因,并向工程负责人报告。
2、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部门,应立即制定防范措施,严防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3、工程负责人在事故发生三天内,组织事故调查,深入现场查清事实,分析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
4、工程负责人在调查的基础上,召集会议,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及负责者,责成部门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
5、重大质量事故的全部材料,汇总后作为产品质量档案归档上报、保存资料。
6、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一般规定在三天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在一周内写出质量事故书面报告,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质量事故报告内容1、事故发现及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员姓名。
2、事故情况,特征的概述。
3、事故原因分析。
4、事故负责分析及负责者。
四、质量事故处理原则质量事故处理要以“三不放过原则”为准,即。
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负责者和群众没有受到过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重大质量事故在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工程主管部门,待原因查明后作详细书面报告,并报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不得隐瞒。
对于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工艺必须追究其相关负责人及其领导责任,并报告上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于直接负责者要给予处分。
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防止事故再发生的改进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五、施工发生安全质量重大紧急事件处理流程1、开工前应建立质量事故救援应急预案,要对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施工单位的救援组织能力、救援设备、救援器材及物品进行检查。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一、概述质量事故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使用、处理等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对产品质量或环境造成重大损害或严重危害的事件。
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以确保事故的及时处置和后续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事故报告与调查1. 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向上级报告,详细描述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损失等相关情况,并提供证据材料。
2. 上级机构应尽快成立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调查组应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调查能力。
3. 调查组应全面收集事故的相关证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人。
调查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事故责任追究1. 根据调查报告,确认事故责任人,并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同时,对责任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罚款、停产整顿、吊销执照等。
2.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或有重大责任的责任人,还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法严惩不贷。
四、事故处置与紧急措施1. 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扩散,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救援。
重要设备和物资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点。
2. 对于涉及环境污染的事故,责任人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报告环保部门进行处置。
3. 事故处置工作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由专业人员指导和协调。
五、事故后续处理与防范措施1. 在处理事故的同时,应立即制定相应的后续处理方案,确保事故的影响最小化,并加强对类似事故的防范措施。
2. 对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及时进行赔偿,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3. 事故的处理过程应予以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的处理结果和改进措施,增加公众的信任。
六、事故教训与经验总结1. 对于发生的事故,应进行详细的教训和总结,分析事故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将事故处理过程和经验总结记录下来,形成档案,以备日后参考和借鉴。
七、事故应急预案1. 企业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任务分工。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范文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企业质量事故的处理管理,提高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质量事故责任与义务1. 企业负责人应当对企业的质量事故负总责,并将责任明确给予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个人。
2. 质量事故责任人应当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熟悉质量事故处理流程,并及时、全面地报告和处理质量事故。
3. 各部门负责人应当加强质量事故预防工作,组织开展质量事故应急演练,并定期进行质量事故隐患排查。
4. 相关员工应当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操作知识,熟悉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积极参与质量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
5. 供应商应当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并配合企业的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三章质量事故预防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将质量事故预防纳入其中。
2. 企业负责人应当制定质量事故预防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评估和改进预防效果。
3. 各部门负责人应当加强对质量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关记录和档案。
4. 员工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并及时上报质量问题和隐患。
第四章质量事故应急处置1. 发生质量事故后,质量事故责任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2. 应急处置应按照预案要求进行,确保处理结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3. 同时应当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档案的保存。
第五章质量事故调查与分析1. 质量事故发生后,应当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与分析工作,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2. 调查组成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按照事故调查程序进行工作。
3. 调查组应当尽快完成调查工作并提交相关报告,包括事故原因、责任人和改进意见等内容。
第六章质量事故处理的措施和结果1. 质量事故责任人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对于直接责任人员,应追究其相关责任,并依法进行相应的惩处处理。
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规定了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程序,以确保质量事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和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类质量事故。
三、职责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接收、处理和报告质量事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制定改进措施并监督执行。
2、生产部门:及时发现并报告质量事故,积极配合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质量管理部门处理质量事故。
四、质量事故报告1、质量事故发生后,发现部门或个人应立即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并提供事故的相关信息,如事故名称、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产品等。
2、质量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向上级领导汇报。
3、对于重大质量事故,公司领导应立即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
4、质量事故报告应按规定填写,内容应准确、完整。
五、质量事故调查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原则,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调查组应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调查结果应向公司领导汇报,并通报相关部门和员工。
六、质量事故处理1、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如通报批评、罚款、解除劳动合同等。
2、对受害者进行赔偿,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进行协商和处理。
3、对质量事故进行整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整改措施应经过验证有效后才能实施。
为了规范和加强公司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调查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本制度。
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领导和安环部,属上报政府部门的事故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
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模板范本
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事故,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制定本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和员工。
第三条质量事故是指在生产、加工、使用、服务过程中,因产品设计、材料、工艺、设备、人为失误等原因,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直接或潜在的风险。
第四条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依法依规进行。
第二章质量事故报告第五条质量事故发生后,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排除潜在风险。
第六条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并提交初步调查情况。
第七条质量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二)事故的性质、范围和损失情况;(三)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四)事故的处理措施和效果;(五)事故后续工作的安排。
第八条负责人应定期向公司高层管理层汇报质量事故情况,并提交详细的报告。
第九条质量事故报告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通报。
第十条质量事故报告应妥善保管,归档备案。
第三章质量事故调查第十一条质量事故调查应由专门的调查组进行,并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督。
第十二条质量事故调查的目的是找出事故原因,推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三条质量事故调查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二)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三)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四条质量事故调查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调查组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事故发生的背景和环境;(二)调查组应现场勘察,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三)调查组可以听取当事人、目击者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四)调查组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获取有效的证据材料;(五)调查组应编制调查报告,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五条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应具备以下特点:(一)客观真实,以事实为依据;(二)准确全面,查找事故的真正原因;(三)合理可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4篇)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质量事故的处理与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各类质量事故的处理与管理。
第三条质量事故处理与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人民第一的原则。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第一位的。
(二)预防为主的原则。
重视质量事故的预防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科学、准确、公正的原则。
事故调查应当以科学、准确、公正的态度进行。
(四)全面、及时、有效的原则。
事故处理应当全面、及时、有效,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第二章质量事故的分类与等级第四条质量事故根据其危害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和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一定财产损失和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造成一定人员伤亡、一定财产损失和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
第五条质量事故的分类与等级的确定由质量事故处理与管理部门负责,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质量事故的处置程序第六条质量事故的处置程序包括:报告、调查、评估、处理和汇报。
第七条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应当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八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事故的原因、经过和危害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事故的发展。
第九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质量事故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确定事故的等级。
第十条根据事故的等级,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并对事故当事人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通报事故的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质量事故当事人应当配合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并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
第十三条质量事故处理与管理部门应当对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定期汇报,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第四章质量事故的责任追究第十四条对造成特别重大和重大质量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员,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质量事故处理规章制度
质量事故处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质量事故处理工作,维护企业声誉,提高产品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环节,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及时处理,确保质量事故得到有效解决,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三条质量事故是指产品、设备、工艺、环境等方面因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的失误或疏漏,导致质量问题,危害到人身安全,或造成生产停滞、产品退货等后果的事件。
第二章质量事故的分类第四条根据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严重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
(一)严重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严重损失的质量事故;(二)一般事故:影响工作生产秩序,但未造成人员伤亡或严重损失的质量事故;(三)轻微事故:仅对单个产品或设备造成影响的质量事故。
第五条质量事故的分类应当根据质量事故的实际情况和后果进行判断,确保对质量事故的处理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第三章质量事故的责任追究第六条对于因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设备老化、原材料不合格等原因导致的严重质量事故,应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进行严肃处理。
第七条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事故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质量事故中的责任人员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进行问责处理。
第八条负有直接责任的个人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扣工资、停职、降职或解聘等处理。
第四章质量事故的处理流程第九条质量事故发生后,各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快速确认事故性质、范围和原因,并将当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第十条在确认质量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救援和处理。
第十一条对于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质量事故,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在质量事故解决后,应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确保事故根本原因得到找出,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第五章质量事故的报告和记录第十三条质量事故应当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并按照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对于严重质量事故,公司质量安全部门应当进行记录,并按照要求进行报送。
质量事故处理和报告管理制度(4篇)
质量事故处理和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报告能力,制定本质量事故处理和报告管理制度。
二、质量事故的定义1. 质量事故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过程中,因产品质量不达标或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影响客户满意度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2. 质量事故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一级事故为重大事故,二级事故为较大事故,三级事故为一般事故。
三、质量事故的处理1. 一级、二级事故处理:(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处理。
(2)一级、二级事故责任单位应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由相关负责人统一指挥和协调。
(3)事故处理小组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事故发展趋势,减少事故损失。
(4)事故处理小组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
(5)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三级事故处理:(1)三级事故责任单位应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由相关负责人统一指挥和协调。
(2)事故处理小组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发展趋势,减少事故损失。
(3)事故处理小组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
(4)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质量事故的报告1. 事故报告包括两个阶段:初步报告和最终报告。
2. 初步报告应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上报至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并告知公司高层。
3. 最终报告应在调查和分析完成后的一个月内完成,由事故责任单位负责上报。
4.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责任追究、教训总结和整改措施等。
五、质量事故的责任追究1. 对于一级、二级事故的责任单位,应按照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追究,并依法进行处罚。
2. 对于三级事故的责任单位,应按照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追究,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3. 对于发现事故责任单位存在故意隐瞒或掩盖事实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本文档为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旨在规范企业内部质量事故的处理流程和管理要求。
1. 质量事故定义及分类•质量事故是指因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产品不合格、服务不符合要求等情况。
•根据事故的特点和影响程度,质量事故可分为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
2. 质量事故处理流程2.1 事故发生阶段1.确认事故的发生及其影响范围。
2.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化的可能性。
3.暂停相关工作或生产线,以确保事故不会进一步影响质量问题。
2.2 事故调查阶段1.成立质量事故调查小组,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2.调查小组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主体。
3.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和预防措施。
2.3 处理与改进阶段1.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主体进行相应的处罚或纠正措施。
2.完善改善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2.4 结果跟踪与总结阶段1.监督和检查改善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2.定期进行事故处理结果的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案例库。
3.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质量水平。
3.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要求1.建立健全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流程。
2.严格执行质量事故处理流程,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处理和彻底解决。
3.加强质量事故的预防工作,推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4.做好质量事故的记录和档案管理,便于事后追溯和审核。
5.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及时上报和汇报质量事故情况。
6.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事故处理和改进工作,形成共建共治的氛围。
4. 责任与问责•质量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需严格按照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和改进。
•对于故意隐瞒事故或不主动履行职责的责任人员,将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对于经常发生质量事故的部门或责任人员,将进行相应的追责和整改,甚至考虑调整人员或解散部门。
关于公司质量安全事故行政失职等责任事件管理规定
关于公司质量安全事故行政失职等责任事件管理规定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司质量安全事故行政失职等责任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规范管理、提升公司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定义1.公司质量安全事故:指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事件。
2.行政失职:指公司管理人员或相关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出现的疏忽、不负责任或不合规的行为。
三、责任划分1.公司领导层责任:–负有全面负责公司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对质量安全事故负有最终责任。
–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各部门负责人及员工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定期组织质量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
–备案公司质量安全事故,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2.部门负责人责任:–组织制定本部门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负责本部门内部的质量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对本部门员工进行质量安全培训和指导。
–及时向公司领导层报告质量安全情况。
3.一线员工责任:–遵守公司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根据工作要求,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设备。
–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积极参与事故应急处理。
四、行政失职处罚1.行政失职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根据责任人的失职程度和对公司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
–轻度行政失职:对公司造成一定损失但影响较小,责任人将接受批评教育。
–中度行政失职:对公司造成一定损失且影响较大,责任人将接受警告、记过等处罚。
–重度行政失职: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且影响严重,责任人将接受降级、停职、解聘等处罚。
2.行政失职责任人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根据公司财务状况和损失情况进行具体判定。
五、事件管理1.公司应建立健全事故事件管理制度,包括事故防范、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规定。
2.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后,责任人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处理和调查,并按照规定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对质量安全事故进行事后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质量事故处理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文
质量事故处理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统一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报告流程,确保对质量事故做出及时、准确、合理的处理和报告,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事故带来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发生的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报告,并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
三、定义1. 质量事故:指在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物料缺陷、操作不当等情况。
2. 质量事故处理:指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定责、纠正、复核等一系列措施,以减少质量事故的影响和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3. 质量事故报告:指对质量事故的详细情况、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书面记录和报告的活动。
四、质量事故处理程序1. 发现质量事故任何员工在发现质量事故后,应立即通知所在部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并将事故现场保持现状,以确保后续调查和处理的有效性。
2. 质量事故调查质量管理人员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包括确定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影响、收集证据等。
调查过程中,应与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沟通,收集相关资料和证据。
3. 责任追究根据调查结果,质量管理人员应确定责任,并向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和追责。
追责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停职、解聘等。
4. 处理措施质量管理人员应根据调查结果和责任追究,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执行。
处理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返工、停产整改、生产计划调整、人员培训等。
5. 处理结果复核质量管理人员应对处理结果进行复核,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如有需要,可以向内部专家或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复核。
五、质量事故报告程序1. 报告编写质量管理人员应根据质量事故的详细情况和处理过程,编写质量事故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追究、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
2. 报告审核质量管理人员应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合理。
2024年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管理制度一、前言质量事故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
为了及时准确地处理质量事故,保护消费者权益,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制定并实施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管理目标本制度的管理目标是规范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流程,确保事故报告的及时提交、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及时处理和分析质量事故,找出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事故处理报告档案,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管理内容1.质量事故的定义质量事故是指在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或给消费者带来较大不安全隐患的事件。
2.事故报告的内容要求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等。
(2)事故的原因分析:对事故进行详细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3)事故的处理措施:根据事故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受伤人员的救治和赔偿、财产损失的补偿等。
(4)事故的预防措施:针对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3.事故报告的流程(1)事故发生后,现场责任人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2)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群众的救护和处置,同时通知企业相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
(3)现场责任人应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报告主管部门。
(4)主管部门核实事故发生的情况后,将事故报告上报公司领导,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5)公司领导核实事故情况后,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制定事故处理措施。
(6)事故调查组应编写事故调查报告,并上报公司领导。
(7)公司领导审阅事故调查报告后,对事故处理措施进行批复,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四、管理要求1.及时性要求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应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完成。
对于重大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员伤亡得到及时救治。
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报告的规定
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报告的规定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报告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当发生质量事故时,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迅速解决问题、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报告的相关规定,无论是从预防措施还是应急处理方面,都应该严格执行。
一、质量事故的处理1.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一旦发生质量事故,企业应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此举是为了确保不再有次品流入市场,避免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2.收集事故信息:企业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并详细记录事故的发生情况,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
同时,还应收集相关证据,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报告。
3.处理受损产品:对于已经生产出来的受损产品,企业应及时处理。
可以选择进行修复、退货、拆解等方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4.追溯产品流向:在处理受损产品的同时,企业还应及时追溯产品的流向,找出受损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流转路径。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受损产品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范围。
5.制定改进措施:企业应主动反思事故的发生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加强质量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
同时,还应设置监控机制,及时监测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二、质量事故的报告1.及时报告:质量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在报告中要详细叙述事故的发生经过、原因分析和处理情况,同时提供相关证据和数据支持。
2.报告的内容:质量事故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的影响范围、事故的原因分析、事故的处理措施、事故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
3.报告的途径:企业可以通过书面报告、邮件报告、电话报告等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质量事故。
可以根据事故的紧急程度选择适当的报告途径。
4.报告的保密性:质量事故的报告应保持机密性,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
公司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公司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工作,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项目工程的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分类、责任分工、处理程序、监督管理等内容。
第四条公司质量部门是公司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组织部门,负责统一指导和协调公司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工作。
第五条公司各部门、项目工程单位和员工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自觉履行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责任,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第六条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人为过失、设备故障、风险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所引起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的事件。
第七条工程质量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施工人员违规操作或使用不合格材料,致使工程质量问题;2. 设计人员设计不合理或存在错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3. 施工人员未按照施工图纸要求施工,造成工程质量问题;4. 工程设备故障或未按时维护,引发工程质量问题;5. 风险管控不到位,导致工程发生事故。
第八条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整改,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保障工程安全和质量。
第九条公司要建立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收集、保存、分析、处罚工程质量事故的相关信息,为后续的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第三章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第十条工程质量事故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第十一条一般事故是指对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造成轻微影响,不影响整体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事故。
第十二条重大事故是指对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造成较大影响,可能造成一定损失的事故。
第十三条特大事故是指对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事故。
第四章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第十四条一旦发现工程质量事故,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处理程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 接到举报或发现后,立即通知公司质量部门,负责启动事故处理程序;2. 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详细了解事故的原因和影响程度;3. 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和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4. 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5. 完成事故处理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6. 对责任人进行追责处罚,做出处理决定。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范本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确保顺利实施有关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适用于本企业内发生的所有质量事故。
二、意识与责任1. 所有员工应该具备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
2. 企业领导应当制定具体的质量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责任体系。
3. 质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由责任人报告企业领导,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程序。
三、质量事故的分类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质量事故分为以下几类:1. 一般质量问题:包括原物料质量问题、制造工艺质量问题等,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有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2. 重大质量事故:指对客户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伤害的事故,对企业声誉和经济效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
四、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1. 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召集相关人员组成事故处理小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2. 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确认事故的起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迅速暂停有关工艺流程,严禁生产相关产品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4. 对已经生产的相关产品进行追溯和召回。
5.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客户进行报告,尽快恢复交流和沟通。
五、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1. 根据事故的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纠正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追责。
2. 针对事故中暴露的问题,加强相关管理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
3.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审核,确保原物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4. 建立健全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追溯能力。
六、事故的记载和归档1. 每一起质量事故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事故的起因、经过、处理过程和结果等。
2. 所有相关资料应按规定进行归档,定期进行复查和整理。
七、培训和演练企业应定期进行质量事故处理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八、承诺与改进企业领导应当加强对质量事故处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措施的有效落实。
公司产品质量事故管理规定
公司产品质量事故管理规定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产品质量事故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这将对企业的声誉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产品质量事故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公司产品质量事故的管理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事故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和预防。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品的质量事故管理,包括已销售产品的质量问题、客户投诉、生产事故等。
同时,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各个环节,如采购、生产、仓储、销售等,也应遵守本规定。
三、管理机制管理组织架构:公司设立产品质量事故管理小组,由生产、质量、技术、销售等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
小组负责人由公司高层领导担任。
职责分工:产品质量事故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管理产品质量事故管理制度,生产、质量、技术、销售等部门应按职责分工,积极配合执行。
监督检查:产品质量事故管理小组应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事故处理报告:发生产品质量事故后,相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向上报告。
调查:产品质量事故管理小组应对事故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制定处理方案。
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惩罚,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整改: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管理制度,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责任追究直接责任人:对于因个人疏忽、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产品质量事故的人员,应追究其直接责任。
间接责任人:对于因上级领导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导致产品质量事故的人员,应追究其间接责任。
惩罚措施: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对责任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警告、罚款、解除劳动合同等。
六、落实措施宣传教育:通过内部培训、讲座、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公司员工的质量意识宣传教育。
监督检查:定期对公司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奖惩机制:设立质量安全管理奖励制度,对在质量安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同时对违规操作、疏于职守的员工进行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生产指挥错误;
c、违反工艺纪律;
d、操作不认真负责;
e、检验员漏检错检
f、人为导致设备故障、仪表仪器失准;
g、材料混杂或发错;
h、运输保管不善;
i、管理不善或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5.内容:
5.1 要求:对质量事故的管理,要严格执行“三不放过”(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未分析不放过,质量事故的责任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的原则,增强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严格生产工艺纪律,做好质量事故的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
5.3质量事故的报告:
5.3.1公司实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各单位在发生质量事故后,品技部应填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并报公司领导或者管理者代表。
5.3.2凡发生造成人员或是财产损失等涉及安全的质量事故时,应按照安全事故的管理程序上报。同时应将事故中涉及有关质量事故的问题上报公司品技部和管理者代表。
5.3.3任何部门和个人对已发生的质量事故,不得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报告,违者给予记大过处分
5.4质量事故的调查:
5.4.1一般质量事故及质量问题,由发生事故的部门进行初步调查,填写质量事故报告,报公司品技部。
5.4.2重大质量事故,由公司成立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及处理意见,报公司主管领导。
5.4.3特大质量事故,由企业成立联合调查机构负责全权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对事故进行调查。
E、质量事故的处罚
a、行政处分:包括通报批评、警告、降级、严重警告、留职察看、辞退、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b、扣除绩效金;c、批评、警告;
1)对出现特大质量事故者,责任人行政上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扣除绩效金500元/次,部门领导处以扣除绩效金200元/次或给予行政处分。
2)对出现重大质量事故者,责任人行政上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扣除绩效金300元/次,部门领导处以扣除绩效金100元/次或给予行政处分。
5.5.5对质量事故相关责任领导和主要责任者还必须按照公司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凡涉及责任的当事人和领导者以及连带责任的人员,其绩效考核工资,待质量事故认定后按承担责任大小给予处罚。
5.5.6对发生质量事故或出现质量问题而隐瞒不报者,一旦查出,将加倍处罚。
5.6 质量责任:
5.6.1由于工艺文件标准等相关文件错误造成的质量事故;
公司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JH-QC-023
版本号
B2
制定日期
2018.04.08
1.目的:
为加强公司质量管理,完善质量责任制,规范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从而提高公司的信誉和声誉,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制定本规定。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自制产品质量事故处理。
5.5质量事故的处理:
5.5.1出现质量事故时,及时通知车间主任,同时逐级上报并按最终批复调查处理
5.5.2 车间主任、生产经理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判断,是否构成质量事故;如已构成质量事故,车间主任或生产经理应会同品技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分析;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明确责任,找出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如事故责任不是车间,则品技部填写信息传递反馈单,并传相关部门处理。
5.5.3无论事故的大小,都应按“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5.5.4由品技部根据本处理规定填写好处理意见,转交公司领导签署意见;再转交综合部门依据领导签署意见,公示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5.2质量事故等级:
质量事故按造成损失的大小和对本公司声誉影响的不同程度划分为:特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
A、特大质量事故:是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含1万元),或给公司声誉造成极其恶劣影响的质量事故
B、重大质量事故的成顾客索赔,并有可能终止合作关系的;
3.权责:
3.1总经办:负责所有产品质量事故处理的核准。
3.2品管部:负责所有质量产品事故的判定和质量事故处理的拟定。
4.定义:、
凡设计、工艺、生产制造(运输、储存)、检验和原材料采购等过程中,因以下原因造成成品批报废、成批返修或降价处理、退货、索赔,对用户造成不好影响或影响生产计划和质量指标完成的称为质量事故。
责任设计人员承担15%,
审核人员承担5%,
领导责任承担5%。
5.6.2工艺出现差错:其质量责任由
工艺技术人员承担15%,
审核者承担5%,
领导责任承担5%。
5.6.3操作者造成的质量事故:
A、操作者不执行制度或工作不负责所造成的事故操作者本人承担20%;
B、受命于领导或管理人员下达的与本人技术不相称的操作指令进行作业的,造成的质量事故,指令者承担20%,其他人员承担5%;
5.4.4质量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5.4.5事故调查组要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过程、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按规定要求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4.6调查人员向发生质量事故的部门及有关人员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索取有关材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违者给予记大过处分。
3)对出现严重质量事故者,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处分,扣除绩效金150元/次,部门领导处以扣除绩效金50元/次或给予行政处分。
4)对出现一般质量事故者,由品技部现场奖罚责任人。
说明:对于质量事故的责任者,将根据造成事故的归类和在事故中所承担的责任比例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其处罚的办法为以上全部或其中之一。
c、严重影响本公司形象的。
C、严重质量事故的判定:
a、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且不足3000元的;
b、因质量问题造成顾客退货或拒收的;
c、对本公司整体形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D、一般质量事故的判定
a、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的;
b、因质量问题造成顾客投诉或拒收的;
c、对本公司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
C、操作者在生产中发现工艺问题,避免了损失,应有奖励,列入合理化建议申请奖励。
5.6.4检验人员造成的质量事故:
A、检验员首检错误造成质量事故,由检验员负15%责任、领导承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