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小说之国统区沦陷区的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艺术表现上采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 。
张爱玲说,她不是“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
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而是用能“衬出 人生的素朴的底子”的“参差的对照的手法”来 写。 因此她笔下都是些“没有悲壮,只有苍凉”的不 彻底的人物,将现代都市的日常人生和心灵与沧 桑的历史感、切实的现世感相融会。
中篇《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
——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 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下遇见了……流苏, 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 心。” ——在日常性的人生底色上,交织融会着 “逝者如斯”的古典沧桑意味与文明末世的现代历 史感。 “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白流苏的“倾城之恋”,是李延年《佳人曲》“一 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现代剥用

声 音
“文学史上素朴地歌咏人生的安稳 的作品很少,倒是强调人生的飞扬 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还是在于 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 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 能是浮沫,许多强有力的作品只予 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就是 失败在不知道把握这底子。……我 发觉许多作品里力的成分大于美的 成分。力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哀的, 两者不能独立存在。”
《四世同堂》是老舍历时五年完成的史诗性巨 构,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 80余万言。 小说以北平城小羊圈胡同祁家为中心,展开1937 年“七七”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八年间北平市 民生活的广阔画卷,倾吐古都人民国破家亡的苦难 历史与不可征服的民族魂。——痛史、愤史、反抗 史 这是一幅北平社会的全景图,街头巷尾,三教九流, 头绪繁多,多向辐射,却又组织得浑然一体、舒卷 自如,体现了老舍小说艺术走向宏大圆融的精进。
不同于“激流”三部曲透析时代变迁中大家庭的崩
塌,《寒夜》通过汪文宣与曾树生的新式家庭的 家庭悲剧,谛视着寒悲时世中小家庭的磨毁。
巴 金 《 寒 夜 》 手 稿
《寒夜》笔调蕴藉绵密,是一部关于小人物、小 家庭的悲凉史诗,那种身心的煎熬与磨杀,那种 庸常灰色人生中无力的挣扎,那种“寒夜”里的 凄凉悲郁,力透纸背,感人肺腑。
《饥饿的郭素娥》
封面。那迎风昂首 的健壮女子,双唇 微起,仿佛诉说、 期待着什么……
5、契合大众趣味的都市浪漫传奇小说
在40年代,写出契合大众的流行小说又不循旧派通
俗文学老路的,是徐訏和无名氏。他们的创作被称 为“现代罗曼司”,以浪漫传奇、都市气息、时髦 趣味以及异域情调风靡一时。 徐訏曾在“孤岛”时期留居上海,无名氏是光复期 海上文坛的重要作家。他们以与张爱玲、苏青等女 性作家不一样的都市写作,共同构成了新一代海派 文学的绚彩流光。
张爱玲1954年摄于
香港蓝心照相馆。 1984年,她在洛杉 矶搬家整理行李时 看到这张照片,自 题“怅望卅秋一洒 泪,萧条异代不同 时。”
1946年上海山河版《传奇》增
订本封面,据张爱玲介绍,这 是其好友炎樱女士设计,它 “借用了晚清的一张时装仕女 图,画着个女人幽幽地在那里 弄骨牌,旁边坐着奶妈,抱着 孩子,仿佛是晚饭后家常的一 幕。可是栏杆外,很突兀地, 有个比例不对的人形,像鬼魂 出现似的,那是现代人,非常 好奇地孜孜往里窥视。如果这 画面有使人感到不安的地方, 那也正是我希望造成的气氛。”
40年代国统区、沦陷区小说的突出现象: 以老舍、巴金为代表的家庭小说的拓展; 以张爱玲为代表的都市女性写作的兴起;
以路翎为代表的“七月派”小说的初步形成;
钱钟书的“现代智者小说”《围城》的出现 ;
1、社会与文化的反思小说
以“家”为视角展开社会与文化反思,成为一部
分小说家自觉而又饱含着痛楚的艺术选择。 路翎《财主底儿女们》:苏州巨室蒋捷三家族 在风雨飘摇时代里的分崩离析; 师陀《无望村的馆主》:书写三类富家的败落, 隐含民族衰亡的忧思 ;
第二章
40年代的小说
第二节 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小说

关 键 词

《华威先生》 《寒夜》 《呼兰河传》 张恨水 路翎

《倾城之恋》 《金琐记》 “参差的对照的手法” “现代智者小说” 方鸿渐
一、维艰时世中小说的丰富流向
在战争状态的维艰时世,中国小说家们写出了一批
体现时代氛围并具有深邃历史感和文化意识的优秀 作品,这一时期的中国小说在沉郁凝重的整体格局 中呈现出丰富流向。 在国统区、沦陷区形成的五种主要小说形态 社会与文化的反思小说 干预现实的讽喻、剖析小说 以都市或乡土为背景的体验小说 与流徙经验相联系的漂泊者小说 契合大众趣味的都市浪漫传奇小说。
《沉香屑 第一炉香》 映射着作家自我的女性沪港传奇 清高孤傲的上海小姐葛薇龙来香 港求学,却渐渐沉溺于姑母梁太 太所安排的洋场交际生活,沦为 那个富孀吸引男人的诱饵。
《封锁》似一则都市日常 生活的寓言。 通过一个富有包孕性的时 空(戒严时刻停使的一列 电车),恰到好处地点染 出平凡都市男女的情欲冲 动与失落,其中的偶然与 必然,正体现着日常人生 的本来性。 关于“封锁”和“释放” 的都市体验——在外部生 活被封锁的瞬间,人心就 释放开来;而这种外部封 锁一旦解除,人又总是回 到原来,将自己封锁起来。
路翎(1923-1994,生于江苏南京,原名徐嗣兴 ) 是“七月派”最重要的小说家,其小说多呈现高强 度的心灵搏斗。
中篇《饥饿的郭素娥》着力开掘了矿区苦难生活
与人物悲痛心灵。
长篇《财主底儿女们》奔泻出精神的狂潮。这部
曾称为是“中国的《约翰· 克里斯朵夫》”的小说, 上半部描写苏州巨富蒋捷三家族的分崩离析,下半 部重点展现第二代蒋纯祖的漂泊颠沛生活与心灵挣 扎历程。
在传 普奇 通︐ 人目 里的 寻是 找在 传传 奇奇 。里 寻 找 普 通 人 ︐

2、张爱玲小说的独特美学风貌
A 题材与立意方面,立足于普通与传奇的
双向寻找,展开对现代生活的日常性的审美 开掘。 她努力在饮食男女一类的日常生态中探 询人性的恒常。其小说在新旧文化冲突 与现实动荡的历史环境中,通过言情, 通过两性关系与家庭关系中的人情风俗, 来表现城市男女于“虚伪之中有真实, 浮华之中有素朴”的日常人生与人性真 实。 张爱玲对于现代生活的日常性的审美开 掘,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发展中一 种新的审美动向。
以祁家为主;钱家、冠家等为辅;其他人家串
联。 人物两两对比: 老一代北京市民:祁老人和钱墨吟; 新一代北京市民:祁瑞宣、祁瑞全、祁 瑞丰;钱仲石;招娣等。
老舍的“文化”视角。
巴金此时已经渡过了热情奔放的“激流”阶段,笔 调转为冷静深沉,在一贯的抒情性风格中又注入了 忧郁的沉思,本时期的主要作品是中篇《憩园》和 长篇《寒夜》。
而关于家国,关于自我,关于身与心,会荡起愤激, 也会酿出乡愁,蕴育心灵的沧桑。这构成了40年代体 验者小说的多样与丰富。
上海“孤岛” -沦陷区:张爱玲、苏青、师陀; 女性写作 :张爱玲、苏青、梅娘;
“东北作家群”的新开拓: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 ;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长篇代表作,以细腻的抒 情笔调展开童年的回忆,在“城与人”的叙说中寄 托深婉忧郁的乡愁与思考。
张天翼暴露黑暗的辛辣犀利,显 得相当的“不合时宜”,一度引 起轩然大波。
《华威先生》的讽刺
在人物形象刻画上蕴含讽刺性。
一是仪表和风度上优雅与失范的矛盾。 二是日常“工作”中快与慢的矛盾。 三是对待他人和事情媚上与欺下的矛盾。 在情节设置上强化讽刺性。 一是详略安排体现了讽刺效果的最优方案。 二是以“蒙太奇”的手法展现戏剧式的场 景。 三是以“我”作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视点贯穿小说的全篇。
寓居上海的京派作家师陀(笔名芦焚)有短篇集《果
园城记》,笔触遥指故乡中原小城,书写各种小人
物的命运,展开一张张风俗风情画,或深婉悲凉,或 亲切温馨,喟叹中渗着思悟,连出一串小城历史与性 格的剪影。
4、与流徙经验相联系的漂泊者小说
在40年代的中国,漂泊不仅意味着一种现实的生活
状态,同时也内化为深层次的心理情感经验。 渗透着痛楚的激情、思悟与智慧,正构成战时中国 漂泊者小说艺术之三极,分别以路翎、冯至和钱钟 书的创作为代表。
生于上海,出身晚清巨宦世家。 1943年,23岁的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 上连续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 二炉香》,引起文坛注目。 1944年出版了最能代表其艺术个性与特色的小说集 《传奇》,同年还有散文集《流言》和长篇连载《 连环套》,一举成为当时上海文坛最走红的作家
沙汀的特色更在于民俗化、 地域风的显著。家乡川西 北农村的乡风民俗、积弊 痼疾是孕育沙汀小说艺术 的生活土壤。
短篇《在其香居茶馆里》在一个“吃讲茶”的世
俗画场面里,让小镇各色人等轮番上场,揭开国 统区兵役的黑幕,暴露大后方基层的弊政。 乡绅邢幺吵吵,联保主任方治国
茅盾长篇小说《腐蚀》以女特 务赵惠明内心独白的日记形式来 书写,既是一部具有鲜明现实批 判色彩的“政治暴露书”,同时 又是一部探询人物灵魂挣扎的 “心理暴露书” 女主公:赵惠明
小说也体现了作家文体探索意识的自觉,正如茅盾
当年所言:它“不象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但 “它于这‘不象’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 些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 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王瑞版画《呼兰河传》。画面除鲁迅和肖红像以外,其它
都是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中的人物。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2、干预现实的讽喻、剖析小说
在民族与民主两大时代主题之下,敏锐犀利的现实
讽喻与社会剖析,成为很多小说家张显批判意识的 重要方式。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由一 幅幅人物剪影的速写连缀而成, 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对待抗日的 “包而不办”的态度。
在抗战初昂奋激越的社会氛围里,

声 音
“《寒夜》是牢牢植根于日常生活 中的创作。读者在目击男主角一步 步走向身心交瘁的境地时,简直不 忍卒读。因为和一般中国家庭生活 太过逼肖,所有柔和、伤痛的场面, 遂具备了动人的力量。凭着这一小 说,巴金成为一个极出色的心理写 实派作家。……《秋》是巴金所写 的表达愤怒最好的小说,《寒夜》 则是他创作的最伟大的爱的故事。 因为爱能够超越愤怒,代表了较为 广泛的了解,《寒夜》的成功,因 此更见高明,更见成熟。”
《金琐记》
曹七巧:一个套上了黄金枷锁的悲剧女性。 她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 ,“用那沉重的枷
角劈杀了几个人”,同时也劈杀了自己的人性。她 熬成了黄金的主人,也扭曲为黄金的奴隶,这是病 态社会与家庭的悲剧,又是心灵被物欲所驱遣、直 至畸形的人性悲剧。 《金琐记》的魅力,除了深刻的社会与道德批判, 还在于对女性心理与人性的展开感性追问时所达到 的通彻。小说在不懂声色之间一点一滴地把一个世 俗女子的生命风干耗尽过程写透了。
在人物形象刻画上蕴含讽刺性。 在情节设置上强化讽刺性。 在语言风格上饱含讽刺性。
一是运用反复的段落和语言加深讽刺 效果。

二是运用虚假和矛盾的语言加深讽刺
效果。 三是描写主人公对不同人物的不同语

言加深 讽刺效果。
以讽刺著称的张天翼也是
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其童话作品《大林与小林 》(1933)、《宝葫芦的 秘密》(1958)等给很多 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

抗战爆发后,通俗小说家张恨水的民族忧患意识高
涨,以《八十一梦》(1943)为标志,他走向了严 峻的社会讽喻与批判。他还写有堪称新“官场现形 记”的《五子登科》,谴责上层社会无官不贪的黑 暗,吐露“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的冷峻辞义。
3、以都市或乡土为背景的体验小说
离乱动荡的境遇,使人们的城乡经验注入痛楚的味道。
徐訏的《风萧萧》
将多角恋爱与间谍战 相混合的浪漫传奇。 曾列1943年“全国畅 销书之首” 。
无名氏《北极艳遇》、
《塔里的女人》等。 前者是充满异域情调 的浪漫传奇,后者是 充满浪漫唯美与感伤 幻灭色调的哀艳故事。
上海老外滩
二 人生安稳中的心灵苍凉:张爱玲
张爱玲(1920-1996),原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