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原卷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含答案)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搜集发布了八年级物理声响的发生与传达同步练习(含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八年级物理声响的发生与传达同步练习(含答案)◆随堂检测1、如以下图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收回悦耳入耳的鼓声,这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发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鼓面的振动看不见,是经过_________来反映的,这种研讨方法叫_________;图乙中,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越来越_____,由此推理,假设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铃声就_____,说明声响的传达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月球上说话必需经过_________ 来停止,这种研讨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由于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3、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战士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朋友的马蹄声.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那么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m/s)答案:1.振动,空气,固体,纸屑的跳动,转化法;弱,消逝,介质,手机(电磁波),实验加推理;2、液体(水)也能传声.3、声响在大地中传达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4、◆课下作业●基础稳固1、某同窗坐了以下的探务实验: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出水花B.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中,逐渐抽出空气,声响逐突变小C.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起D.在吊起的大钟固定一只粗大的笔,在钟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托过,可以在纸上画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以上实验哪些是探求声的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是探求声的传达条件的.2、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击鼓面会看到纸屑在跳动,假设在月球上重复这个实验,我们(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纸屑在跳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D. 都是噪音2. 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一定是相同的B.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C.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D.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有关3. 下列属于固体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 月球上宇航员靠无线电话交谈B. 夜里雷雨交加把人惊醒C. 地壳深处发生地震把声音传到地表D. 听交响音乐会4. 将一石块投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和水面上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鸟,则先听到击水声的是A. 鱼B. 鸟C. 同时听到D. 无法确定5.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6. 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A. 堵住耳朵,把振动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B. 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C. 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D. 同学听到耳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7. 笛子发出悦耳的笛声,发声的物质是A. 手指B. 笛管中的空气柱C. 笛管D. 嘴唇8.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 是一种条件反射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 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10. 在相同的温度下,下列情况中,声音传播最快的是A. 在水中B. 在真空中C. 在空气中D. 在玻璃中11. 人耳如果离过响的声源很近时,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 损坏耳廓B. 伤害人的耳道C. 耳蜗受到破坏D. 使鼓膜受到伤害。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训练)【七大题型】(原卷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训练)【七大题型】【题型1 声音的产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声音的传播条件】.. (2)【题型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题型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7)【题型5 人耳的构成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9)【题型6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10)【题型7 双耳效应】 (11)【题型1 声音的产生】1.(2023•高州市模拟)以下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D.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到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后铃声明显减弱2.(2023•云岩区校级一模)古思州城的观音阁中有一口古钟,当敲响古钟时,它发出洪亮的声音,全古思州城的人都能听见。
敲响过后的古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古钟还在振动C.古钟停止了振动D.人听觉的一种延续性3.(2022秋•白银期末)课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后,我们用手握住音叉之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A.音叉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B.音叉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C.音叉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能传播D.音叉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4.(2022秋•安源区期中)(多选)如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用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此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此实验用来探究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此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5.(2023•庐阳区校级三模)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小号是利用空气柱发声的。
第三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1
第三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沪 科版初二)1、选择题〔40分〕1、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讲明咨询题的实验 是〔 〕 A 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 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D.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隐秘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2、能讲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 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淌的声音B. 枕着牛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4、 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 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 、传声B 、传热C 、响度 D、通风5、 听音乐时,要判定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A.声音的响度B. 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D.音乐的节奏6、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大夫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发生10、噪声严峻阻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 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幸免噪声干扰C. 都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样道路两旁植种花C. 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3、关于声现象,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真空也能传声 D D .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 8m/s的声音,此为”叩诊〃。
大夫主在是依照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 7、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声音是否悦耳动听〔响度〕大小的是:〔& A. C. 9、 A. C. 在都市道路常见如图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 赶快将门窗关紧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C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 .乐器商店的标志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以下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B.用棉花塞住耳朵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声曰 有以下几个按钮D. 建筑工地不承诺使用大型机械二填空题〔4 X 4分〕11、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截了当交谈,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______________ ,声音在__________ 中不能传播的缘故。
八年级物理全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基础训练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D.物体振动停止后还能发出很弱的声音2.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3.在节假日和庆典活动中,我们经常使用气球,一不小心有的气球会突然破裂发出“啪”的响声,这响声是因为气球内的压缩气体膨胀引起周围的急速振动所产生的。
请你再说出几个我们周围产生声音的声源: .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实验中,纸屑、塑料球、水花的作用是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5.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6.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成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7.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可以传声。
8.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综合训练9. 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
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 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 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10.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妻地同时划桨。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解析版)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自然界有一种会发出笑声的树,俗称为笑树,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
【答案】振动【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笑树之所以会“笑”,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发声。
3、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
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的传声能力较强。
【答案】空气、骨、固体【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其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别人嚼脆饼干时,我们是通过空气听到声音的,而当我们自己嚼脆饼干时,是通过骨头传播到我们的听觉神经,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海底后被反射回来,超声波来回的距离,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使3000m;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方法不s=vt=1500m/s×4s=6000m 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原卷版-202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必刷题型精练全国通用)
专题01 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核心考点精讲】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2)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3)一切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振动时都能发声。
2、放大法(1)有些发声物体的振动,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例如吉他发声时弦的振动,但是有些发生物体的振动,我们不容易直接观察到,例如敲击音叉时引起的振动,但是我们可以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通过水的波纹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上面的方法称之为“放大法”;(2)放大法是将微小的、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手段转化为明显可见的实验效果的物理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源的振动带动周围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介质的振动又带动较远介质的振动,由此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声波;2、理想实验法(1)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探究方法:理想实验法。
(2)理想实验法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现象为原形,通过合理推理得出结论,揭示科学规律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假设,并合理推论)。
【必刷题型精练】1.(2022•鞍山模拟)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2.(2022•合肥模拟)下列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边说话边摸喉头部B.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C.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D.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3.(2022•揭阳模拟)以下情景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被敲击的水瓶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C.振翅飞行的蝴蝶D.关闭的收音机4.(2022•广元模拟)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绝”,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C.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D.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5.(2022•镇江模拟)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该实验是为了说明()A.液体能够传声B.装水的容器能够传声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D.水也可以作为声源6.(2022•贵州模拟)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
2021年物理八年级全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科版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自然界有一种会发出笑声的树,俗称为笑树,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
【答案】振动【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笑树之所以会“笑”,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发声。
3、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
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的传声能力较强。
【答案】空气、骨、固体【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其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别人嚼脆饼干时,我们是通过空气听到声音的,而当我们自己嚼脆饼干时,是通过骨头传播到我们的听觉神经,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海底后被反射回来,超声波来回的距离,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使3000m;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方法不s=vt=1500m/s×4s=6000m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八年级物理全册3_1科学探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3.1 科学探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夯实基础1、为探讨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以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 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作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2、能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仇敌的马蹄声C.咱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发言声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真空也能传声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xl08m/s4、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式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 )A、传声B、传热C、响度D、通风5、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上,不管如何使劲敲打,铃声也可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全然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阻碍了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了介质二、实验设计6、敲桌子时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设计一实验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
(1)所需的器材:(2)实验与分析:7、假设不警惕把气球弄破,它会发出“啪”的响声,这是因为气球的气是使劲吹进去或用打气筒压进去的,即气球里充满了紧缩气体,当球破裂时,球内的紧缩气体的体积会突然迅速膨胀,从而引发周围空气的急剧振动,因此发出“啪”的声音。
类似的发声现象还有很多,诸如:例1:;例2:。
三、中考链接8、太阳上面不时刻刻都在进行猛烈的大爆炸,可是咱们却丝毫听不到这庞大的爆炸声,其缘故是()A、太阳离咱们太远了B、真空不能传声C、咱们平常没有注意听D、以上答案都不对9、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刻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看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参考答案一、夯实基础1、【答案】B【解析】A、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那么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全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选择题1.(2018.呼伦贝尔)鱼儿在水中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 )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故ACD错误; B正确:故选: B。
2.(2019.无锡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真空可以传播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答案】 D【解析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此选项错误;B、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靠的是声带的振动。
此选页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此选项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此选项正确。
故选D。
3.(2019.兴化)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了声波具有能量B.通过观察音叉周围溅起的水花,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C.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由于声音的音调在不断降低D.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液体能够传声【答案】B【解析】A、音叉直接和水接触,水花溅起是由音叉的振动引起的,不能说明了声波具有能量,故A错误;B、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B正确; C、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由于声音的响度在不断减小,故C错误; D、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D错误。
故选: B4. (2019.双流区模拟)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原卷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知 识 点 框 架序号 知识点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2 2 16二 声速 ★ 2 2 三 回声 ★★ 2 2 四人耳的构造★22知 识 点 总 结 + 例 题 讲 解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 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 (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朵的。
【变式2】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于封闭的玻璃罩内,当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而却不能传播声音。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备作业)(原卷版)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2.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最慢()A.铅B.软木C.海水D.空气3.往暖瓶中倒开水,你听到的声音是()A.暖瓶的振动并由空气传来的B.暖瓶中水的振动并由暖瓶传来的C.暖瓶中空气柱的振动并由空气传来的D.暖瓶的振动并由大地传来的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是()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皮箭筒睡觉的士兵,能听到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水下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6.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7.下列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正确的是()A.声音→听觉神经→鼓膜→大脑B.声音→听觉神经→大脑→鼓膜C.声音→鼓膜→听觉神经→大脑D.声音→大脑→鼓膜→听觉神经8.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运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B.回声能加强原声C.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能在墙壁中传播9.工人甲在一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无数次敲击声10.一歌手在柳江河上的明珠大舞台演唱,小明在距离舞台170米远的地方,当小明听到歌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了多久?(当时气温为15))A.0.5秒B.1秒C.2秒D.4秒11.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12.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选择题1.如图6-K-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当它们接触时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图6-K-1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掩耳盗铃》(如图6-K-2所示)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在学习了声音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于故事中反映的有关声音的知识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下列是一些同学的观点,你认为这些观点中正确的是链接例1易错警示( )图6-K-2A.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振动停止,物体发出的声音也停止传播D.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体还在振动3.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链接例3方法指导(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4.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5.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 )A.山谷中有磁场,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C.呼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D.山谷中有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使呼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6.小钢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次响声,由表可知链接例3方法指导( )A.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C.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得快D.一个是原声,另一个回声7.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6-K-3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图6-K-3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二、填空题8.2017·哈尔滨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产生的;鼓声通过________传到观众处。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注: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这种用容易观察的、直观的现象显示不易观察的现象火不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2.声音的传播①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②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①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②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即: V固>V液>V气。
4.回声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再进入人耳,此时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②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距离障碍物17m远。
【易错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因为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能继续传播并存在。
有时虽然物体在振动,但由于振动幅度过小,或发声体与我们之间的空气稀疏,也不能听到声音。
【规律总结】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比较法、归纳法和转换法。
运用比较法,比较物体发声时和未发声时的区别;运用归纳法,通过对各种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运用转换法,将人的眼睛不易观察到的物体的振动,转换为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表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
例如: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放入水中,会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
【典例分析】(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速等于光速【思路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真空不能传声。
(新)沪科版物理八上《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同步练习(附答案)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悠扬的琴声是靠琴弦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
3、2022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
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
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_______也能够传声。
4、自然界有一种会发出笑声的树,俗称为笑树,如以下图。
这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
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良方法是:。
6、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___m,声速按340 m/s计算。
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二、选择题7、如以下图,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8、如以下图,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屡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
此现象说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9、以下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10、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C.不变 D.不能确定11、以下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12、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以下几组实验中最合理的是〔〕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拟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拟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拟D.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拟13、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即可,这是因为〔〕A.锣声通过手掌被人吸收 B.手对锣面形成真空,无法传声C.锣面停止振动 D.有声音,但被手遮住,听不到14、以下乐器中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A.鼓B.笛子C.吉它D.二胡15、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只能靠无线交谈,这是因为〔〕A.宇航员们在月球上离得太远,只能用无线联系; B宇航员们戴的头盔隔音;C.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D.使用无线交谈,便于录音。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A.B.C.D.2.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3.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音色和响度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是为了研究(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的大小5.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二、填空题6.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发声的物体在___,小华同学用手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声响,第一次轻轻地敲,第二次用力敲,第二次使桌子振动的__ (选填“振幅”或“频率”)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 。
(新)物理沪科版八上《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01知识管理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说明:〔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鼓是由鼓面振动发出声音.2.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注意:真空不能传声.声速: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声波: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说明:在常温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最W.3.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传到耳朵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4.回声现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才能分辨回声.应用:回声测距、声呐.02根底题1.以下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要有发声体存在就可以听到声音B.昆虫都是用翅膀振动发声的C.只要发声体在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D.但凡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2.在敲响古刹的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3.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声音干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4.在把戏游泳工程中,运发动可以在水下听到水中音响所发出的动听的音乐,这说明〔〕A.水能发出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快D.人在水中听声能力会变强5.如以下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屡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屡次反射形成回声6.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面溅起水花;〔3〕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铅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1〕〔2〕B.〔2〕〔3〕C.〔2〕〔4〕D.〔3〕〔4〕7.〔邵阳中考〕2022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也能够传声.03中档题8.〔来宾中考〕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9.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不能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是因为〔〕A.看枪冒烟时,计时比拟方便B.怕离起点较远,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C.听到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高D.听到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10.有一种用声波作子弹的枪,传统的房屋、石头、金属等掩体碰到这种武器无法起到作用.声波子弹枪内有一组串联的电磁片,每个电磁片就是一个小扬声器,声波信息通过电磁片逐级放大,到达对目标的攻击,要阻挡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子弹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网B.磁性物质网C.真空带D.金属物质网11.〔福州中考〕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12.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服架.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以下图,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应该将手指,此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递的,听起来像寺庙中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固体且;由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自己直接听到的声音〔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13.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导致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根据以上信息答复:〔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密度的路径;〔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3〕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拐弯了.04 拓展题〔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多少米?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管理1.(1)振动 2.介质 波 大 慢 3.鼓膜 听觉神经 4.反射根底题1.D 2.B 3.B 4.B 5.B 6.C 7.固体中档题8.A 9.C 10.C 11.振动 真空 12.堵住耳朵 细线 能够传声 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不相同13.(1)低 大 (2)比拟冷的水边 (3)上 14.(1)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 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 (2)声音在温度为25 ℃的海水中的速度v =1 531 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 =1/2×2 s=1 s因为v =s t,所以海水深度为:h =s =vt =1 531 m/s×1 s=1 531 m 第二课时01 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原卷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1.现象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如下表所示。
项目探究过程产生的现象对比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橡皮筋停止振动橡皮筋不再发声对比2吹笛子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静放在桌子上的笛子笛子不发声对比3用力拨动自行车车铃铃碗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发声的车铃铃碗停止振动,不再发声对比4敲击音叉,再将叉股接触水面音叉发声,叉股振动,激起水花不敲音叉,将叉股接触水面音叉不发声,叉股不振动,没有激起水花分析归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
不同声振动发声的方式有所不同,如: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而发声;蝉的鸣叫是由腹部发音膜的振动而发声的;蟋蟀的鸣叫是由翅膀根部的摩擦片互相摩擦而发声的。
3.声音的保存方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可以将物体的振动记录下来,从而能保存声音,如早期的机械唱片。
4.常见乐器的发声原因:乐器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打击乐器(如:鼓、锣、编钟等)受到打击时,被打击面就会振动,产生声音。
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钢琴等)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
管乐器(如:长笛、箫等)中有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而发声。
易错警示理解声音的产生应注意以下三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振动发声。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是指发声体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传播而存在。
(3)不同的声音是由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振动产生的。
【例】在鼓面上撒一些碎纸片,敲打鼓面,鼓发出声音,碎纸片在跳动。
这一现象表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
答案:振动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但研究发声体振动现象时,很多发声体的振动比较微小,肉眼不易直接观察出来,为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微小的振动“放大”。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实际上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有一种会发出笑声的树,俗称为笑树,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
3、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
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的传声能力较强。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
5、“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6、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7、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
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
由此可见,蛇是利用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在很多电影院里,为了更好的体现影片的效果,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效果。
8、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
若海水的深度是 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9、暑假期间,小林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___m;若突然下起了雷雨,小林在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则小林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__ m(声速均按340m/s计算)。
10、小明在一根足够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了一下水管,小红在管子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由________ 传播而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由________传播而来,第三次听到的声音由________ 传播而来的。
二、选择题
1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传播是3×108m/s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随介质的变化而变化
12、关于双耳效应和立体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只靠一只耳朵也能确定说话人的大致方向
B.人之所以能靠耳朵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
C.舞台上的声音被一只话筒放大后播放,也是立体声
D.舞台上的声音被多只话筒放大后播放,不是立体声
13、声音从空气向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变大B.声速变小C.声速不变D.无法确定
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生使用的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飞船里王亚平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C.人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D.女教师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1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17、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
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
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1次B.2次C.3次D.4次
三、解答题
19、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20、某同学郊游时,遇到大雷阵雨。
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听到的是连续的“轰隆隆”的雷声。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你从此现象中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2)他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试计算该同学距闪电处多远?
(3)声速与和传播介质、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某探测船利用声呐从海面处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0.6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
估算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多少?
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__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_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_.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_.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 结论:________.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