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语文园地一(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汇、句型、语法、修辞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愿意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共12个单元,包括课文、作文、语文常识、语文实践。
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共7篇,包括《荷叶杯与茶杯》、《大帆船和小帆船》、《看电影》、《我贪吃》、《书的力量》、《愉快的一天》、《森林》。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础语言表达供以后的运用。
2.作文,共5篇,包括《做苹果》、《推销员》、《给小朋友拍照》、《写日记》、《广告》。
通过学习这些作文,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语文常识,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等知识点。
4.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兼顾“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切身感受语言和解读语言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1.预习(1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通过拍照片、猜谜语、童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0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课文知识点,通过一些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具体的教学方式包括:听录音训练发音、朗读对比、词语解析、句子拆解等等。
3.作文训练(10课时)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创意和想象,运用所学知识点,写出符合逻辑、连贯、流畅的作文。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作文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地学习和进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时,要学会根据内容展开联想,在比较和思考中获得新发现、新认知。
2.在词句段的训练中认识排比句和分号的特点及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2)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3)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三)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1.读一读,找规律出门在外总会遇到不认识路的情况,这时路牌就能给我们指明方向。
指路牌是为方便市民出行、导示、辩分方向等,在道路两旁或绿化带上建设的交通设施。
路牌上的汉字不认识的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路牌上标注的方向或者是公里路等还可以为我们明确方位和距离。
指路牌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疏通,指示,分流的作用,主要是:①提供道路信息,起到道路语言作用。
②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
③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
④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2.练一练,学运用。
练一练,填一填。
参考答案:3.我拓展,我积累。
路牌中除了标明地点、场所以及方向之外,通常也会有距离的标示,借助这些标示可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路名、地点或者场所中没见过的汉字可以通过路牌的汉语拼音来认识,引导前往目的地的路径。
汉语拼音还可以用来拼写自己的姓名、城市名等,用处很多。
三、学习“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 (唐)。
《语文园地一》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这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内容上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以及日积月累三个大的板块。
交流平台主要介绍了阅读文章的方法,词句段运用主要介绍了修辞手法——排比以及分号的用处,日积月累向我们展示了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
【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背诵积累《过故人庄》。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导入:同学们,学习《草原》,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草原风光?体会到蒙汉情深的民族情谊了吗?读《丁香结》,你闻到那淡淡的甜香了吗?又是否体会到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诵读三首古诗词,每句诗词里藏着怎样的画面呢?读着《花之歌》,你是不是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呢?相信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一定跟随着作者触摸到山川湖海的心跳了吧!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3.结合“交流平台”第二、三自然段,梳理阅读《草原》《丁香结》时你是如何想开去的。
(1)指导交流。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2)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有很多,比如:梅、兰、竹、菊,它们又象征着什么呢?选择一种事物与同桌讨论。
点拨:梅花不畏严寒,象征具有坚毅品质的人;兰花高洁,象征疏远污浊、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人;竹扎根破岩、不惧风雨,象征具有不屈的骨气的人;菊不顾秋风萧瑟,不惧山林寂寞,象征不趋炎附势、默默坚守自己的理想的人。
(3)小结:想开去的方向可以是由课文内容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由课文联想的方式引起自己的共鸣,从而联想到更多。
4.学习活动:交流自己阅读时想开去的经历。
①填表:自己在之前的阅读中有没有想开去的经历?补充图表。
②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经历。
想开去预设:A.阅读《忆读书》时,我想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读《小猪希哩呼噜》,刚开始是妈妈读给我听,可妈妈想让我学会读书,于是,想了一个好办法,每当读到精彩的地方,妈妈就放下书,说自己要去干活,明天再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备课时间:2020.9.7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材分别以《草原》《丁香结》为例,说明了如何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编排这部分内容,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课文时所习得的“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对这一方法进行巩固和强化,并在以后的阅读中加以运用。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
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习排比句,体会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教材中呈现的三个排比句,结构整齐、节奏和谐、层次清晰,值得学生体会。
第二项内容是了解分号的用法。
分号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能表示多种关系,用法较为复杂。
教材通过呈现两组带有分号的句子,让学生了解分号最常用的表示并列的用法。
第三项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留意街上的路牌,关注汉语拼音在生活中的使用,其中,绿色的是高速公路上的路牌,蓝色的是街道上的路牌;教材中的两个泡泡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另一方面继续引向生活,让学生留意姓名的拼写规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律《过故人庄》。
这首诗写诗人应邀到乡村老朋友家做客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乡村绿树行行相合,青山依依相伴,屋舍俨俨,农田齐齐的美丽风光,以及老朋友宰鸡烧酒,主客举杯欢饮、对谈农事的画面,表现了朋友情谊的真摯深厚和田家生活的简朴亲切。
插图生动再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景色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情形。
学情分析:本次学习的内容是交流平台,由于学生在前面四课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从所写的内容想开去,所以这节课中我讲了方法以后,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想开去。
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3.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时段读、写、说、听四项基本语言技能。
2.了解课文背景,理解文章意思,感受文学情怀,提升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技巧。
4.能够熟练使用汉语拼音,准确快速地阅读拼音出现的生词和词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和中心,并恰当地表述出来。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情感色彩。
难点1.掌握“蚕”的相关知识,把握作者通过蚕来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2.增强对唐诗的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预习1.请学生完成第一课时的预习,掌握第一课的重要句式和生词。
2.帮助学生了解本文中的“蚕”是什么,让学生聚焦“蚕”,引导学生进行预测,预先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2. 自主阅读1.让整个班级一起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划下来。
3.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候注意课文的情感,帮助学生从中感受文章的情感。
3. 合作探究1.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让两个小组进行合作分享,了解从不同群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
3.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开展探究课程,并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
四、课外拓展1.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获得感官的刺激,引发思考和表达。
2.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深入体验文学阅读带给人的良好体验和思想启示。
五、教学评价1.通过开展课程上的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学生自主创作,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双重评价。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篇1: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语文要素】2.体验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谈谈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重点)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难点)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预设:(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联想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
3、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既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创造力。
)二、词句段运用:排比句和分号的用法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好处:(1)加强语势,更有节奏感;(2)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的强烈感情。
如,第二组句子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叙述,内容集中,句式整齐,充分表达了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
2、认识分号并了解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中前一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于文字表达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小记者》,其中涉及的重点内容有:•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阅读课文并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向他们提问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2 预习教材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材的预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性地读教材,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3.3 朗读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进行多次朗读课文的练习。
首先,我会带领全班一起读一遍课文,然后分组进行小组朗读。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4 生字词学习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我会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基本意义,并通过例句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用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我会设计一些小游戏和活动来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5 阅读理解在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后,我会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来检查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题目既包括选择题,也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3.6 总结和讨论最后,我会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开展一次全班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于课文的独特理解,通过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配对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多次朗读练习,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到学习中。
综合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综合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近年来,我们国家教育系统一直在大力推行综合素质教育,它强调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优秀人才。
而语文课程则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具有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的特点,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材《语文园地》第一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体现出综合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面结合教案具体阐述。
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开展自我介绍,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的运用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引导学生学习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通过互助互鉴的方式提高写作水平,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
二、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1)教师介绍自己,并对名字的来源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在自我介绍中介绍自己的中文名字的来源;(2)学生依次进行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特长、家庭成员等方面;(3)学生互相提问,增进了解,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通过这个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2. 学习礼貌用语(1)教师向学生介绍礼貌用语的概念和作用,并给出一些例子;(2)教师以“交友礼仪”为主题,向学生普及交友礼仪知识,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如何与人交往;(3)学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交友场景,学习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了如何与人进行交往。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需要与老师、同学以及更加广阔的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3. 提高写作水平(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编写自我介绍,了解撰写自我介绍的技巧;(2)学生在小组内开始编写自我介绍稿,互相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提交自我介绍稿,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拨和指导,提出宝贵的建议。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精品课件(第1课时)(14页)
《蟋蟀的住宅》依靠仔细的观察、研究,很具体地写出 了蟋蟀住宅的情形。 《草虫的村落》则在描写中加入了丰富的想象,把昆虫 的世界写得充满情趣。
深入比较就会发现,虽然都是写昆虫,但也有不同之处。
我们可以找一些有相似之处的文章比较着读,如《草原》和 《牧场之国》。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相同之处:都是对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 不同之:《草原》是通过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来 表达赞美之情;《牧场之国》是通过描写荷兰的不同方面特点 的和谐与宁静表达赞美之情。粗犷豪放的草原牧民与平静优雅 的荷兰风景风致韵味不同。
2.从语言的运用上去选取对比点。如《卖火柴的小 女孩》和《凡卡》为什么面对死亡,他们嘴角都 挂着微笑?
3.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选取对比点。文章都有一定 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记叙文的种类来看,可以分为顺 叙、倒叙和插叙。从表达方式来看,又可以分为记叙、 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等。
4.从写作的技法上去选择对比点。如详写和略写的区 分和比较,可以明确中心迅速抓住重点段来分析,可 以培养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
那么什么是比较阅读呢?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 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 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你知道如何进行比较阅读吗?
1.从文章的内容上选取对比点。即从文章的思想内 容上去比较有什么异同。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掌握排比修辞的好处。
阅读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读过的类似的文章, 若作些比较和思考,就会有新的收获。
读《草虫的村落》可以联系《蟋蟀的住宅》。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
“分号的用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分号的概念、书写和作用;2、掌握分号的基本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分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概念、写法和作用。
1、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
(有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
2、分号在类别上属于点号的一种,通常写在田字格的左下角。
3、分号表示的停顿时间比逗号长,比句号短,它的作用可以从它的名字看出来,主要用来分清层次。
二、分号的常见用法。
用法一、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句:漓江的水的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句话写出了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而分号的使用体现了句子的内部层次,表明复句内部之间是并列关系。
用法二、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例句: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这个例子就是表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的几种情况,表示分行列举之间就用分号。
三、习题巩固。
例题1、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在这个习题中阐述了艺术的两个来源分别是理想和幻想,这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隔开。
例题2: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在这个句子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小令、中调、长调用于各项内容之间的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就用分号隔开。
从上面两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分号结尾的句子比逗号结尾的句子停顿时间更久,表达意义更多。
因为分号的停顿时间长于逗号而又短于句号。
四、注意事项。
1、如果分句里没有逗号,便不能直接使用分号,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2、使用了分号的分句、句号、问号和叹号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单元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共编排了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旨在具体解读本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侧重于“想开去”的策略。
分别以《草原》《丁香结》为例,引导学生开发自我的学习经验,交流“想开去”的方法。
一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二是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对这一方法进行巩固和强化,并在以后的阅读中加以运用。
“词句段运用”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体会句子的特点”。
引导学习排比句,体会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其次是“说说分号的用法”。
教材呈现了两组分号的用法,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分号最常见的表示并列的用法。
最后是“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以活动的形式呈现,以引导学生留意街上的路牌,关注汉语拼音在生活中的使用。
右边的两个泡泡一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另一方面继续引向生活,让学生留意姓名的拼写规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律《过故人庄》。
这首诗写作者应邀到乡村老朋友家做客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乡村绿树行行相合、青山依依相伴的美丽风光,以及老朋友宰鸡烧酒、主客举杯欢饮、对谈农事的画面,表现了朋友情谊的真挚深厚和田家生活的简朴亲切。
1.学习“阅读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策略性知识。
2.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学习分号的用法,会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3.背诵并积累古诗《过故人庄》,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读进来、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悟古诗《过故人庄》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在阅读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插图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感悟朋友间的浓浓情谊。
1.交流平台语文教学应始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一原则。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并说说自己的心得;其次,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阅读经验进行交流,互相启发,广泛交流;最后,总结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办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课程名称:语文园地一课时:第二课时年级:六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中的意思,感受文章中的感情。
2. 能够默记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
2. 学会默记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文章情感。
2. 如何运用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前准备好好词好句的讲解,以及带有情感的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播放一些有关山水之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然后向学生出示由苏轼所题的两幅山水画,“黄山怪石图”、“送友人”。
让学生试着去感受这两幅画的情感。
二、讲解(25分钟)(1)默记好词好句教师播放PPT,为学生讲解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要重点强调“芦花深处”、“水云间”、“白虹贯日”。
学生们应该反复朗读这些好词好句,并且扎实默记下来以备复习。
(2)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教师为学生朗读并展示文章,讲解文章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并表达出来。
回答一些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练习(20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老师可以提问一些情感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及文中的信息进行回答。
(2)个别回答让一些愿意表达的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下,介绍自己的感受。
(建议让更多学生发言)四、梳理(5分钟)与学生梳理整个教学过程,重点总结默记好词好句和感受文章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回顾本课重点内容。
2. 默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通过摘抄、背诵等方式加深记忆,提高语言感染力。
3. 适量阅读名家散文及小说,从文中感受情感,实现情感表达。
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学会自己表达出来。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1.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交流“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能体会排比句的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运用排比句把景物写生动、写具体。
3.体会分号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
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背诵并积累古诗《过故人庄》,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美好情感。
重点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悟古诗《过故人庄》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在阅读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插图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1.交流平台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一原则,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时要‘读进去’‘想开去’”,即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联想,从课内联想到课外。
2.词句段运用把握教材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愉悦,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1)多种形式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尝试仿写排比句,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2)通过对比朗读含有分号的句子,体会分号在排比句和说明性文字中不同的用法。
(3)“语文即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路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领悟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1.预习提纲(1)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第一课《心灵花园》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内涵,理解作品所描写的主题;2.能正确朗读本课文,准确理解及适当运用一些生僻字;3.能活用课文知识,展开联想,创设情境;4.能正确运用本课学过的表达法,写下个人读后感。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本篇课文的内容、主题和文本的语言特色;2.正确朗读课文,准确理解与适当应用生僻字;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创阅读视野。
教学难点1.正确运用课文知识,展开联想;2.正确运用本课学过的表达法,写下个人读后感。
教学方法1.初读篇,分析文本结构,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针对生僻字较多的情况,在读课文时加强注音教学,同时安排生字年段训练;3.活跃课堂气氛,采取小组互动、演讲、朗读、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1.初读篇,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短暂的自由阅读,导入学生对课文题材的预先了解,激发阅读兴趣。
2.师生对话,探究“心灵花园”的内涵。
通过提问题、观察图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性认识本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内容。
3.逐句朗读,审视文本语言特点。
通过读句、连句、背句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分组合作,共同思考课文。
在共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讨论答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
5.课后作业指导。
课后安排1-2篇读后感,反映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感受和思考结果。
教学评价1.课堂教学以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为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锻炼;2.教学者安排了充分的课前导入及讲解,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全面的认识;3.教学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4.教学者在教学中强调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5.教学者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培训和指导,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发扬。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9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共九--篇1(1110)字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裕华区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案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能够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鉴赏文学作品.2。
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体会其应用上的妙处。
3。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
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
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针对两篇类似的文章,同学们有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另外,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与好处、分号该如何使用等,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交流。
二、交流反馈1.师:阅读文章时,在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
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呢?明确:(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比如,阅读《丁香结》。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样子和气味,这时候,可以联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见到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它们都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气味。
(2)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联想.比如阅读老舍的《草原》,我们可以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或者其他作家写草原的作品;读懂了文中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可以联想到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样;等等。
2.教师小结:阅读的时候,既要读进去,又要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3。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所读的文章想开去的例子,教师总结.三、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2。
从课外阅读中找出一两个精彩的排比句进行赏析,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充沛;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四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交流阅读
的收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长征》相关录像片断。
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军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影片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长征有关的诗《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35年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写下的,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工农红军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教师小结:关于分号的学问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慢慢体会,逐渐学会运用.
(二)认识路牌,掌握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1.老师带来了一段马路的视频,里面有很多马路的标记,我们一起来找找有哪些路牌.
2.路牌上有些字我们还没有学习,大家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认识?(借助路牌上的拼音。)
3.大家注意到路牌上的拼音书写有什么特点吗?(生发言)
同学们,这是什么符号?(课件出示分号)你们认识它吗?对了,它就是分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使用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一)走近分号,了解运用
1.分号不同于顿号、逗号,它是句内最长的停顿,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2.那么,什么是并列分句呢?如果一个比较长的句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小句子组合而成,这些小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就叫并列分句。
重点
体会排比句的好处,学习使用分号,规范地使用拼音。
难点
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掌握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关注路牌的书写,搜集排比句和自己喜爱的古诗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1.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善于思考的阅读习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是讲要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阅读,与阅读目的有关的部分逐字逐句认真细读,关联性不强的部分粗略地浏览即可。
“词句段运用”主要列举写人入迷的情景,并有目的地通过仿写锻炼学生有条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日积月累”则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根据学习目的有侧重点地选择阅读材料的阅读方法,但对场景的描写缺乏观察和描述能力,说明事理和观点时可能列举不全。
教学时要重点指导。
1.学习有效利用材料的阅读方法,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课文的场景。
2.对入迷场景的描写缺乏观察,课前可引导学生观看节目表演或看动画片,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等,抓住主要人物进行指导。
3.学习古诗《春日》时,指导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课外搜集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
【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
2.学习观察和描写人入迷的场景。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逐条例举的方法说明自己的理由和观点。
2.理解并背诵古诗《春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乐于、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熟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1.学会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
2.学习观察和描写人入迷的场景。
3.培养学生善于、乐于、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难点1.学习用逐条例举的方法说明理由和观点。
2.熟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师:为学生提供入迷的场景,指导学生细致观察。
学生:准备竞选班级体育委员或说明请求妈妈同意自己玩一会儿足球的理由。
2课时第一课时1.学会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
2.学习观察和描写人入迷的场景。
重点学会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
难点观察和描写人入迷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时,要学会根据内容展开联想,在比较和思考中获得新发现、新认知。
2.在词句段的训练中认识排比句和分号的特点及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参考答案:(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2)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3)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三)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1.读一读,找规律
出门在外总会遇到不认识路的情况,这时路牌就能给我们指明方向。
指路牌是为方便市民出行、导示、辩分方向等,在道路两旁或绿化带上建设的交通设施。
路牌上的汉字不认识的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路牌上标注的方向或者是公里路等还可以为我们明确方位和距离。
指路牌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疏通,指示,分流的作用,主要是:
①提供道路信息,起到道路语言作用。
②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
通安全。
③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
④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2.练一练,学运用。
练一练,填一填。
参考答案:
3.我拓展,我积累。
路牌中除了标明地点、场所以及方向之外,通常也会有距离的标示,借助这些标示可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路名、地点或者场所中没见过的汉字可以通过路牌的汉语拼音来认识,引导前往目的地的路径。
汉语拼音还可以用来拼写自己的姓名、城市名等,用处很多。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