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配筋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做法
剪力墙配筋率超限处理方法

剪力墙配筋率超限处理方法1. 引言剪力墙作为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作用下承担着重要的承载和抗侧力的作用。
剪力墙的配筋率是指剪力墙所包含钢筋的面积与剪力墙截面的面积之比。
过高或过低的剪力墙配筋率都会导致墙体的性能下降,甚至引起墙体的失稳或破坏。
因此,对于剪力墙的配筋率超限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本文将从剪力墙配筋率超限的原因、超限后的影响以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相应的结构设计建议,供工程师们参考。
2. 剪力墙配筋率超限的原因剪力墙配筋率超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2.1 误差计算在结构设计阶段,对于剪力墙的配筋率的计算往往需要考虑很多参数,如荷载计算、材料强度等。
计算中存在误差是造成超限的一个原因。
2.2 设计参数错误设计参数的选择不合理,或者钢筋的抗拉强度选取不当,都可能导致剪力墙配筋率超限。
2.3 结构模型简化在结构的分析计算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常常采用某些假设或者简化模型。
这些简化可能会造成剪力墙配筋率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3. 剪力墙配筋率超限的影响剪力墙配筋率超限可能引起以下一些问题:3.1 结构稳定性下降剪力墙配筋率超限会导致墙体的抗弯承载力下降,进而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在地震作用下,超限的剪力墙可能会失去抗侧力的功能,导致结构的倒塌。
3.2 局部损坏超限的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局部破坏,如轴压破坏、剪切破坏等。
这些局部损坏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
3.3 产生人员伤亡风险若剪力墙配筋率超限导致结构的倒塌或局部破坏,可能会给人员带来生命安全的威胁,增加人员伤亡的风险。
4. 处理方法和建议对于剪力墙配筋率超限的处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4.1 重新计算首先,需要对剪力墙的配筋率进行重新计算。
确保计算过程无误,参数选取合理,并尽量避免误差。
4.2 调整设计参数如果剪力墙配筋率超限是因为设计参数错误导致的,可以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例如荷载参数、钢筋的抗拉强度等。
剪力墙墙肢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剪力墙截面设计与构造中的一些问题1.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相比有何特点?在剪力墙内,各种钢筋的作用如何?需要进行哪些计算与验算?答:墙体承受轴力,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它应当符合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基本规律。
但与柱子相比,它的截面往往薄而长(受力方向截面高宽比远大于4),沿截面长方向要布置许多分布钢筋,同时,截面剪力大,抗剪问题较为突出。
这使剪力墙和柱截面的配筋计算和配筋构造都略有不同。
在剪力墙内,由竖向分布筋和受力纵筋抗弯、水平钢筋抗剪,需要进行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必要时,还要进行抗裂度或裂缝宽度的验算。
剪力墙必须依赖各层楼板作为支撑,保持平面外稳定。
在楼层之间也要保持局部稳定,必要时还应进行平面外的稳定验算。
2.如何判别剪力墙的大、小偏心受压?答:与偏心受压柱类似,在极限状态下,当剪力墙的相对受压区高度ξ(x /h w0)≤ξb 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ξ>ξb 时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3.剪力墙按大偏心受压进行强度计算时,应满足哪两个条件?答:剪力墙按大偏心受压进行强度计算时,应满足的两个条件:(1)必须验算是否满足ξ≤ξb 。
若不满足,则应按小偏压计算配筋。
(2)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均应符合'2a x ≥的条件,否则按'2a x =进行计算。
4.剪力墙大、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特点与假定如何?答:大偏压破坏时,远离中和轴的受拉、受压钢筋都可以达到流限f y ,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α1f c ,但是靠近中和轴处的竖向分布筋不能达到流限。
按照平截面假定,未达流限的范围可以由计算确定。
但为了简化计算,在剪力墙正截面计算时,假定只在1.5x 范围(x 为受压区高度)以外的受拉竖向分布筋达到流限并参加受力。
在1.5x 范围内的钢筋未达流限或受压,均不参与受力计算。
与小偏压柱相同,剪力墙截面小偏压破坏时,截面上大部分受压或全部受压。
在压应力较大的一侧,混凝土达到极限抗压强度而丧失承载能力,端部钢筋及分布钢筋均达到抗压屈服强度,但计算中不考虑分布压筋的作用。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遇到的纠结问题8条归纳(解答版)

问题一:关于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采用的疑问问题描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7.1.2中第3条提到“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本规程表4.8.0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但是我翻遍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没有提到关于短肢剪力墙需要提高抗震等级的条文?是不是新规范取消了这条规定?同事也说送审的短肢剪力墙计算数据中没有提高抗震等级,送审回复也没要求改。
解答:条文说明7.2.2“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不再提高,但在第2款中降低了轴压比限值”这个跟老版的高规不同。
问题二:设计上剪力墙连梁是否与有梁板的梁表示在一起解答:连梁的定义连梁: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剪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
连梁具有一般跨度较小(通常跨高比小于5)、截面大,且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
连梁、次梁、框架梁的区分:通常情况框架梁是框架结构中柱与柱之间的梁;次梁就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墙与墙之间的梁,框架梁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连梁是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构件。
框架梁是由柱子支撑梁来承重的构件,上部荷载直接由梁承重,再由梁将荷载传达到柱子上;连梁是将荷载由连梁传递至墙体。
从外形上来说,一般框架梁的跨高比大于5;而连梁的跨高比小于5。
问题三:剪力墙钢筋是否要求抗震,能否结合相关规范说一下?解答:剪力墙结构是有抗震等级区别的,但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GB50011-2001到更新了的GB50011-2010上,从来没有条文规定剪力墙的钢筋必须满足代E字的钢筋指标(关于“屈屈比”、“屈强比”、“最大拉力下伸长率”)。
楼主若查GB50011-20 10不方便,先传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2.2条(强条)的图片,仔细琢磨。
问题四:为了保证剪力墙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谈谈有哪些有关概念设计?解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3章基本规定3.9结构材料3.10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第4章场地与地基、第6章之抗震墙基本抗震构造措施章节......等等,无处不贯穿抗震概念设计思想,基本上贯穿全本规范文字,这个答题框容纳不下全部内容。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是在建筑物中起到抗震作用。
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剪力墙位置的选择:剪力墙应当布置在建筑物的主要抗震构件的位置,一般情况
下设在建筑物的外围或中心部位。
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以便合理利用
空间。
2. 剪力墙厚度的确定:剪力墙的厚度为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设计时需要根据
建筑物的高度、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计算和确定。
3. 剪力墙的混凝土配合比和钢筋配筋:剪力墙的混凝土配合比和钢筋配筋应符合国
家相关规定,以保证其承受的荷载和抗震性能。
4. 剪力墙的连接方式:在剪力墙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其与其他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设计师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 常规设计计算应正确无误:剪力墙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计算过
程应当合理、严谨、无误。
2. 施工质量保证:剪力墙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其抗震能力和承重能力的重要保障,应
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施工现场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3. 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剪力墙的结构主要使用混凝土和钢筋等建筑材料,应选择
质量有保障的材料,保证其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保证剪力墙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加强对于剪力墙
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剪力墙边构配筋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案2013-6-3 剪力墙结构设计,用SATWE分析时,墙体边构配筋SATWE计算结果纵筋和箍筋有时很大,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一.四级抗震构造边构箍筋,SATWE计算结果很大,是因为SATWE 参数设置是勾选了7.2.16-4条,此条边构箍筋配箍特征值不小
于0.1,造成边构箍筋很大。
(此条新版高规应用范围较旧版有
所收窄)。
解决此问题非常简单,就是不勾选,但要注意对于规范要求的
结构形式还是需要满足此条要求。
二.四级抗震构造边构纵筋,SATWE计算结果很大,是因为SATWE 将很多墙肢作为短肢剪力墙来分析,其抗弯、抗剪计算和最小
配筋率都提高很多,程序分析时,将整片墙的配筋向边构集中,造成边构纵筋很大。
解决此问题也非常简单:将剪力墙墙肢加长,经试算以后,按节点到节点的距离不小于9倍墙厚时,SATWE可认为是长肢剪力墙,此时纵筋面积立即降低。
三.按上述调整以后,尚应注意,边构箍筋尚不应小于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特别是对于小墙肢和并边构的情况(应当注意墙水平
分布筋采用三级钢,而边构箍筋采用一级钢时,尚应做强度代
换校核)。
土木设计邦剪力墙墙身配筋及边缘构件配筋大总结搜狐

土木设计邦剪力墙墙身配筋及边缘构件配筋大总结搜狐1:正文:一、剪力墙墙身配筋1. 剪力墙的概念及作用剪力墙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元素,用于抵抗建筑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剪力和扭矩作用。
其作用主要包括:(1)承受水平荷载,抵抗结构的倾覆和侧向位移;(2)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增强抗震性能;(3)分担结构荷载,降低其他构件的受力。
2. 剪力墙墙身配筋原则(1)配筋布置应满足受弯和受剪要求;(2)配筋应均匀布置,避免集中在墙体的某一侧;(3)配筋应附加于墙身外表面,并通过横向钢筋连接与其他墙段。
3. 剪力墙墙身配筋步骤(1)确定墙身的截面尺寸和布置方式;(2)计算墙身的设计受力,包括弯矩和剪力;(3)根据受力计算结果进行配筋布置;(4)确定墙身纵向钢筋的直径、间距和层数,并进行横向钢筋的布置;(5)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筋的连接和固定。
二、边缘构件配筋1. 边缘构件的定义及作用边缘构件是剪力墙或框架结构的边缘部分,主要用于增强结构的刚度和抗剪能力,防止构件的破坏和失稳。
其作用包括:(1)提供刚性支撑,减小构件的挠度和位移;(2)抵抗水平荷载,分担墙体或构件的受力;(3)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 边缘构件配筋原则(1)配筋应满足边缘构件的设计受力要求;(2)配筋应跨越边缘构件全高或有效高度的范围;(3)配筋应均匀布置,避免集中在构件的某一侧。
3. 边缘构件配筋步骤(1)确定边缘构件的尺寸和布置方式;(2)计算边缘构件的设计受力,包括弯矩和剪力;(3)根据受力计算结果进行配筋布置;(4)确定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直径、间距和层数,并进行横向钢筋的布置;(5)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筋的连接和固定。
附件:本文档附带剪力墙墙身配筋和边缘构件配筋的示意图和计算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1、剪力墙:具有承受水平力作用的墙体构件。
2、配筋:指钢筋的布置和连接。
3、边缘构件:指剪力墙或框架结构的边缘部分,起到增强结构刚度和抗剪能力的作用。
剪力墙配筋统一做法

剪力墙配筋统一做法剪力墙配筋统一做法一、引言剪力墙是建造结构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作用是反抗外部地震和风荷载的作用,保障建造的安全性。
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配筋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本文旨在介绍剪力墙配筋的统一做法,详细说明每一个章节的具体内容。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正确进行剪力墙配筋工作,提高工程质量。
二、确定设计参数1. 剪力墙的尺寸1.1 确定墙体的高度、长度和厚度。
1.2 根据结构荷载和地震设计参数计算剪力墙的轴力和弯矩。
2. 钢筋的性能2.1 确定钢筋的种类和等级。
2.2 根据钢筋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计算钢筋的设计抗力。
3. 墙体纵筋配筋率3.1 根据剪力墙的尺寸和使用条件,确定墙体纵筋的最小配筋率。
3.2 根据墙体轴力和弯矩计算墙体纵筋的实际配筋率。
4. 墙体横筋配筋率4.1 根据墙体的尺寸和使用条件,确定墙体横筋的最小配筋率。
4.2 根据墙体轴力和弯矩计算墙体横筋的实际配筋率。
三、纵筋配筋详细步骤1. 墙体纵筋的布置1.1 确定墙体纵筋的截面形状和布置方式。
1.2 根据剪力墙的尺寸和轴力计算纵筋的截面积。
1.3 根据剪力墙的弯矩计算纵筋的间距。
2. 计算纵筋的配筋率2.1 根据墙体的尺寸和轴力计算纵筋的最小配筋率。
2.2 根据墙体的弯矩计算纵筋的最大配筋率。
2.3 比较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确定实际的纵筋配筋率。
3. 校核纵筋的强度和抗弯性能3.1 根据纵筋的截面积和钢筋的抗拉强度计算纵筋的强度。
3.2 根据纵筋的间距和钢筋的弹性模量计算纵筋的抗弯性能。
3.3 比较强度和抗弯性能的要求,对纵筋进行校核。
四、横筋配筋详细步骤1. 墙体横筋的布置1.1 确定墙体横筋的截面形状和布置方式。
1.2 根据剪力墙的尺寸和弯矩计算横筋的截面积。
1.3 根据剪力墙的轴力计算横筋的间距。
2. 计算横筋的配筋率2.1 根据墙体的尺寸和弯矩计算横筋的最小配筋率。
2.2 根据墙体的轴力计算横筋的最大配筋率。
剪力墙配筋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做法

剪力墙配筋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做法模板一:一、剪力墙配筋设计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1 剪力墙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剪力墙是建筑结构的一种承重墙体,主要用于承载建筑水平荷载和抗震力。
正确认识剪力墙的概念及其作用,对正确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1.2 剪力墙配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1) 横向钢筋选取不当横向钢筋是剪力墙中的重要构造元素,选取不当会导致结构性能的下降。
常见问题包括横向钢筋直径选择不合理、锚固长度不足等。
2) 剪力墙墙柱接头的设计剪力墙与墙柱之间的连接是设计中的重点,需要合理确定连接形式和布置方式,以保证连接的刚性和强度。
3) 剪力墙开口设计剪力墙在实际应用中常需要开口,开口设计需要考虑墙体的强度、刚度和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
4) 配筋布置与数量计算剪力墙的配筋布置和数量计算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考虑墙体的受力特点、约束条件和荷载情况,以满足设计要求。
1.3 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合理选取横向钢筋直径和锚固长度,根据结构要求进行优化设计。
2) 采用适当的连接形式和布置方式,确保剪力墙与墙柱之间的连接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
3) 对于开口设计,遵循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保证墙体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4) 配筋布置与数量计算应根据具体结构要求进行,保证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
附件:1. 剪力墙设计计算书2. 剪力墙配筋布置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结构设计规范:指国家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 抗震力: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3. 锚固长度:指钢筋在混凝土中有效锚嵌的长度,用于传递荷载和提高连接的刚性。
-----------------------------------------模板二:一、剪力墙配筋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1. 剪力墙配筋设计的重要性与基本原则1.1 剪力墙配筋设计的重要性剪力墙作为承担结构水平荷载和抗震作用的主要承重墙体,其配筋设计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达方式(原位 /列表) • 辅劣计算工具 • 自劢生成软件的结合 ……
实用文档
• 底部加强区的范围 嵌固面以下不作为底部加强区。 H/10 24m 以下剪力墙结构一层
[ 《高规》第7.2.3 ,8.2.1;《抗规》6.4.4-2;11G101-1]
实用文档
•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 《 03G329-1》 P3-4]
实用文档
•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配筋方式的改变 -拉筋 (+墙分布筋); 计算区域的改变 -标准区格 ; 轴压比相关 ; “≤”的意义 -实配间距不大于计 算值; 是否考虑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的贡献?
直径要求同竖向分布筋(均优先选用 8mm);高层建筑中的顶层、
楼电梯间、山墙、端开间纵 (外)墙建议控制间距 200mm 。
实用文档
• 高层建筑结构一字形墙的最小厚度 一、二级的一字形剪力墙最小厚度 220mm 。 应亊先通知建筑。
[ 《高规》第7.2.1-2]
• 剪力墙拉筋的设置 最小 Φ6@600@600(双向 ),底部加强区不再特别加密。 一般情况下,采用双向布置(经济,易懂)。有特殊要求,采用“梅花双 向”。
高层建筑
实用文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层建筑
• 边缘构件纵筋间距 一般情况下,边缘构件纵筋沿墙肢方向的间距宜控制在 200mm以内; 不重要的地方,可以适当放稀,但不得大于 300mm ;
墙厚 300mm 及以下,构造要求端部放 2根即可,不必三根,也不必沿墙肢 方向设置拉筋。
墙厚大于 300mm 时,如 350mm ,则在端部中间需设置钢筋,并且沿墙肢 方向设置拉筋 (箍筋),满足箍筋肢距不大于 300mm 。
剪力墙配筋设计新老常见问题、统 一做法 及一些探讨(一)
实用文档
• 急待统一的理由
我们的大量业务均包含剪力墙
• 规范、图集的更新: 2010版《抗规》《砼规》《高规》及相 关图集
• 新规范、标准的模糊条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 越来越严格的经济性要求 • 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 • 越来越高的速度要求 • 项目内外的统一性仍需提高
实用文档
•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拉筋竖向间距满足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间距,即一级 100mm,二三级 150mm ; 拉筋竖向间距可以与阴影区的箍筋竖向间距不同,但与对应墙身的水平分 布筋间距应成一倍或两倍关系; 拉筋水平间距不大于对应墙身的竖向分布筋间距;
实用文档
• 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 对构造边缘角柱、翼柱,多层建筑的最小尺寸要求不同于高层建筑,设计 中应予以区分。
蓝色钢筋不需要设置
蓝色钢筋必须设置
实用文档
• 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 在满足计算要求,满足《高规》7.2.15-3,7.2.16 条规定的最少配置量的 前提下, 标准形状的边缘构件 ,宜搭配部分小直径钢筋,提高经济性。
如图二级非底部
加强区 GBZ,满 足6d12,也满足 0.6%的要求
如图三级非底部
背景 总师室对剪力墙设计的统一
各分公司(各所)可能会有当地或自己的习惯、要求,对某些争 议问题可以有不同做法。
实用文档
• 剪力墙配筋设计牵涉的内容
• 截面要求、稳定性要求 • 满足计算要求 • 配筋率的计算(边缘构件、墙身) • 配箍率的计算( Acor,箍筋体积,重叠面积,墙水平筋的利用) • 墙分布筋的构造要求,拉筋的构造要求 • 边缘构件的类型( YBZ/GBZ/AZ) • 边缘构件的箍筋构造要求(箍筋,拉筋,直径,间距,肢距 /无支
实用文档
• 剪力墙结构的“最小”构造配筋 (2 排)
审图不同意采用d8时,采用d10,间距调整
实用文档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结构一所
• 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 (2 排 )
优先采用d8
审图不同意采用 d8时,采用 d10, 间距不大于 200mm
• 框架-剪力墙结构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 一~四级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均按照 0.25 %控制;水平分布筋的最小
[ 《抗规》第 6.4.4-3条及《高规》第7.2.18条]
•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间距 剪力墙结构一二三级 0.25 %,四级及以下 0.2 %;间距 300mm 高层剪力墙 7.2.19条位置: 0.25 %;间距200mm 框剪结构 0.25 %(非抗震 0.2 %);间距 300mm 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0.3 % (非抗震 0.25 %);间距 200mm
加强区 GBZ,满 足 4d12,也满足 0.5%的要求
如图一级YBZ,
满足8d16,也满 足1.2%的要求
[ 《抗规》第6.1.10条及《高规》第7.1.4条 ]
• 标高表 注明嵌固端位置 取消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11G101-1)]
实用文档
•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框剪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 水平分布筋最小直径 d8 竖向分布筋最小直径 d8 HRB400 及以上等级,保证直立性 当审图不允许 竖向分布筋采用 d8 时,改为 d10 ,间距根据规范要求加 大
[ 《抗规》第6.4.3条及《高规》第7.2.17条、8.2.1、10.2.19]
实用文档
• 剪力墙结构的”常用最小”构造配筋 (2排)
优先采用 d8
表中钢筋间距以 50mm 为模数,并非最小配 筋。 允许采用10mm 为模数的钢筋间距 ,比 如bw =250mm 的剪力墙,分布筋允许采用 d8@160 ,配筋率为 0.25 %。但应注意与边 缘构件箍筋的关系。 亦允许不同直径钢筋搭 配。
实用文档
•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配筋特征值和轴压比相关;(以不同填充方式区别配筋) 尺寸和轴压比相关,和翼墙、端柱的尺寸相关; 尺寸更自由 (不采用套箍方式,可以允许较小的非阴影区尺寸,但不宜小 于 100mm) ; 当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构造按照 计入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时,非阴影 区的体积配箍率 计入墙水平分布筋;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构造按照 不计入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时,非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 不计入 墙水平分布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