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学 陈银娥 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福利理论
“福利国家”论的主要内容P26
1.收入均等化
2.福利社会化
3.就业充分化
4.经济混合化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P13
他认为,贫困是私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贫困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对抗社会的失败,贫困的主要责任在贫困者本身,是贫困人口过度增长的结果。要消除贫困,就必须抑制人口增长。而济贫院的救济却会使过剩的贫困人口继续存在,继续繁殖,济贫院给贫民提供工作会增加在业工人的失业。因此济贫院实行的各种救济措施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反而会造成平民的依赖心理。马尔萨斯的理论具有劫贫济富的性质,他否定了向平民提供救济的政策,为惩罚性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凯恩斯: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所导致“凯恩斯革命”的是国家干预主义与社会保障完全结合起来。他认为,失业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要减少失业,增加就业机会,就需要有政府的宏观干预,政府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刺激投资和消费,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增加全社会成员尤其是失业者在福利保障方面的消费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他明确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途径。他认为由国家承担起私人和市场无法承担的养老救济,失业保障等社会责任,是一种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和反危机的措施,是有效的经济“稳定器”之一。为此,他提出了消除贫民窟,实行紧进税制,实行最低工资法等主张。
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福利
一.社会福利制度:广义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它包括旨在增进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狭义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又称福利服务。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P43
(一)积极
1.刺激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
2.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增加了就业机会。
3.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
4.促进了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二)消极
1.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增加,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国家预算严重失衡。
2.减少了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储备,损害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扩大了劳动成本,使国家竞争力下降。
4.刺激了通货膨胀,促进物价上涨,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5.社会福利制度推行也导致政府增加雇用了大量的公职人员,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三.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扶安置
(二)就业制度:充分就业、人力政策、工资政策、失业保险、就业服务政策(三)其它社会福利制度:医疗服务、公共教育、住房福利、社会服务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
1.提高退休年龄
2.增收节支
3.改进社会福利体系的受益规则,引入“工作福利”制度
4.政府社会福利责任向私营部门转移,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私有化”“资本化”
5.改善社会福利管理
6.控制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福利基金的运营管理
第三章社会福利水平
一.社会福利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成员享受社会福利的高低程度。
二.衡量一国社会福利水平高低的主指标是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此外还应考虑人均社会福利待遇水平、社会福利覆盖面和社会福利自身的制度结构等多项指标。
三.社会福利水平的制约条件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社会结构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4.历史、人文等特殊制度
四.社会福利水平的主要特点
1.动态特征
2.刚性特征
3.社会福利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
五.社会福利水平的测定标准
1.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
2.既有利于社会公平,又有利于提高效率。
3.既保证公民基本生活,又激励公民积极劳动。
4.既提高公民素质,又促进社会进步。
六.决定社会福利水平的条件
(一)社会福利需求条件
1.享受社会福利待遇的人口总量
2.社会福利制度项目繁杂程度
3.社会福利保障程度大小
(二)社会福利供给条件
1.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2.居民收入和居民储蓄
3.财政收入状况
4.国有固定资产
5.社会福利基金运营
6.社团和民间捐赠
七.社会福利水平确立的原则
1.确定近期社会福利水平要着眼于远期的平衡
2.要以保护公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为主要目标
3.保护与激励统一
4.渐进与切线式发展
第五章老人社会福利
我国的养老机构
状况
可以将中国的养老机构化分为公办的养老机构和民办的养老机构,公办门槛低、数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民办设施完善、服务全面、管理健全,但民办在提供服务的目标群体上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人上,大多数收入水平低的只能望而却步,普通民众无法享受该项待遇,无法符合社会的要求,并不是适合中国养老行业的现状。
问题:
1.生活设施不够完善,面积小、
2.专业人员队伍缺乏。
3.一床难求
4.忽视了老年人精神需求
5.农村养老问题未得到解决
对策:
1.积极发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2.引导养老机构的公益性选择。
3.改变福利供给方式: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重措施。
4.对养老机构实行政策扶持。
5.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发展。
6.加强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一.我国老人社会福利发展的成就
1.老人社会福利开始走向制度化
2.老人福利社会化程度提高
(1)官办福利机构的开放与民办福利机构的发展(2)经费来源多渠道化
3.社区老年服务得到发展
4.城市社区为老服务发展迅速
5.城乡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参加社区活动、表达群体诉求的意识逐步增强
二.我国老人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
1.城乡二元制与城市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
2.老人社会福利服务水平低,供求矛盾突出
3.社会为老服务体系不完善
4.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需求要引起全社会的严重关切
三.我国老人社会福利进一步改革对策
(一)我国老人社会福利制度深化改革的方向
1.我国老人社会福利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具体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政府直接办服务机构的做法、允许甚至鼓励民办非企业组织再社会服务领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开发民间资源,拓宽资金渠道。
2.社会福利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指要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多远投资渠道。
3.社会福利对象公众化是指要改变过去社会福利机构仅仅面对“三无人员”、“五保户”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做法,一有偿、低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全体老人及有需要的居民提供福利服务。
4.社会福利运行机制市场化是要改变计划经济条件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按照产业思路和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社会福利服务,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二)我国老人社会福利改革的基本思路
1.加强老年福利立法,推进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建设
2.推进多元化筹资方略
3.发展和壮大社会公共福利组织
4.构建官督民办的新型社会福利运行机制
5.构建城乡兼顾、全方位的社会为老服务体系
6.培训专业的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