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辅导论文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8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8篇)

第1篇:我国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一、前言中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是教育发挥影响和作用最大的阶段,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对基础教育认识的深化发展,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逐渐从接受、认识走向探索、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更科学地认识、更系统地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状况,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论文电子杂志全文数据总库中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浏览了48篇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问题的文章,拣选其中32篇研究成果显著论点鲜明见解独到有力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纳整理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展望。

总体看来,1999年至2005年左右,学者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索相对集中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现状、成因,以及初步的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至今,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专业化模式的探索,也有更多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资料,提供更为专业的论点。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界定首先涉及心理健康的标准,从1999年起教育部逐渐颁布一系列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研究者们首先定睛于如何界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如美国奥尔波特六个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十条标准为依托,从不同侧重点具体把握从不同需要把握如何划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如杨建飞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5]中提出应系统综合地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研究者提出应结合我国传统价值观和正确的主导社会价值观来本土化心理健康的标准[1]。

笔者认为,处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者适用不同教育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把握基本标准下有所侧重有所添加,才能使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更好地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当代中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常常会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体育课上学生不良心理状况及成因: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赖心理;④焦虑心理;⑤孤独心理;⑥自责心理;⑦过敏心理;⑧冲动心理;⑨反感心理;⑩异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

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又如:在考核或成绩评定时,总觉得教师给别的同学的分数与评价比自己的高,怀疑教师不公正、有偏向,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中心,这样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

而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

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它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

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它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

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

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生不好教。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是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

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深入了解学生,并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胜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与教育对策》【摘要】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并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胜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与此同时,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因素,学生要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学校方面,竞争激烈使学生陷入无休止的紧张、焦虑等不平衡状态之中;家庭方面,离婚率上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社会方面,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在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迫在眉睫。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原因1.1 学习类问题(1)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1.2 人际关系问题(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希望在同学间有归属感,寻求同学的理解与信任。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参考范本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参考范本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参考范本初中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该时期学生各方面还没有足够的成熟,在认知和思维方面很容易出现偏差,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因此,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是当前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心理辅导论文参考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初中心理辅导论文参考范本篇1浅析初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策略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家长、学校、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加以规范管理。

魏书生说:“学生心理健康,长大后便能与人和谐相处,能承受工作中的挫折,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较大的贡献。

反之,心理不健康,即使考上大学也会活得心力交瘁,做不成什么像样的事情。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担负着心理辅导员的重任,该如何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呢?笔者总结多年做班主任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钻研心理辅导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方法为学生做心理辅导,班主任首先要有辅导能力和辅导技巧,这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前提。

为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心理要求,班主任教师要潜心钻研多种心理知识,掌握多种辅导方法。

例如,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掌握学生的情感特点、个性特点、在面临升学时的心理特点、青春期的生理特点等等。

根据这些特点钻研预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适应心理学,掌握和运用团体动力的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关注学生团体的成长过程;了解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掌握关于班级心理辅导主题的知识。

在活动中积极倾听学生的烦恼、身临其境走入当事人的私密世界,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理性分析,运用心理辅导的交谈技巧大胆质疑、用尊重与温情感化学生,使其走出心灵的迷茫区,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正方向发展自己的性格。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初中学生已不像小学时期那样天真烂漫、什么都说了,他们往往把秘密放在心里,有时连自己的父母好友都不知道。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健康心理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学校的广泛关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论文篇一《学校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摘要:健康心理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学校的广泛关注。

文章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学校教育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逆反等心理问题较严重,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与以前的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现代社会的光怪陆离,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国外思想的不断冲击,直接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他们的信息来源多,自我意识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对教师的尊重也有所减弱,学习的意志和兴趣薄弱,不少青少年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心、体贴、呵护甚至溺爱里,缺乏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训练,对挫折的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原因等。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抓住一切教育机会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育人先育德。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但它的标准是以德育内容为基础的,健康的心理更有益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际效果的取得。

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健康的心理可以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心理能量,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他人的德育科学灌输,如果学校德育能够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就一定能解决德育工作中的许多难题。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德育是重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心理策略,激发学生的灵感、上进心、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潜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切入点,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一样的教学环节,让课本中的教学素材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形成良好认知。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在慢慢萌发,他们会逐渐开始探究自我以及自我的存在价值。

有的学生会过度评判自己,从而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有的学生则会受到自卑心理的影响,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些都不是正确的自我认知态度,会阻碍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融入生活。

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这一点上深化对学生的引导,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一个有效手段。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为例。

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可引导学生用文字为自己“画”一幅小肖像。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的教学活动。

从文字中能够非常清晰地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的态度。

教师要从学生的“自画像”中充分认识学生在自我认知上的各种问题,并且要意识到学生之所以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世界,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自己被认同、被关爱、被理解。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自己、认同自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巨大意义的二、让学生以坚毅的态度面对困难初中时期的学生会慢慢遇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无论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带来的困扰,还是和其他同学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生活中看似琐碎的问题,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懂得正确地面对与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障碍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良好体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内容。

对此,教师同样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让学生在难关面前以坚毅的态度来面对。

以《人格不可辱》一课的教学为例。

我了解到,班上有一名学生因为长相不佳,被同学戏称为“猴子”,该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同学的侮辱,于是从心理上排斥同学,随后性格变得孤僻,再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往。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3篇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3篇

关于中学⽣⼼理健康教育的论⽂3篇 中学⽣⼼理健康教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个重点与难点,对于中学⽣的⼼理健康教育你有何研究呢?本⽂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理健康教育的论⽂,欢迎阅读! 关于中学⽣⼼理健康教育的论⽂篇⼀:中学⽣开展⼼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摘要]中学时期,虽然只占⼈⽣长河⼏⼗分之⼀的时间,但却是个体⼼理激烈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伴随着显⽽易见的⽣理上的重要变化——第⼆性征的出现,性趋于成熟,⼼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家长甚⾄学校所忽视,要么⼀味地对孩⼦进⾏简单的语⾔安慰、责罚,要么完全当成⼤⼈的模式处理,严重忽视了这⼀特殊时期学⽣⼼理的需求。

只有当极少部分学⽣由于极端事件的出现才会偶尔引起各⽅⾯的关注,这是⾮常被动的,也是⾮常不科学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理健康教育⼯作,及时疏导学⽣⽣理引起⼼理等⾮平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理健康;教育 ⼀、⼼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成长需要 中学时代是⼈类⾛向⽣理成熟和⼼理成熟的⼀个关键阶段,中学⽣的⼼理健康教育在这⼀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是随着中学⽣的⾝体在快速地发育,外在表现有⾝体长⾼、嗓⾳变粗、变细、开始长喉结、⽣理期的到来等,这些都能引起家长和⽼师的关注;⽽另⼀⽅⾯不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法沟通等问题也普遍表现出来,学校和家长仅仅简单归结为长⼤了、⼼事重了、学习压⼒太⼤了等原因,这是⾮常不科学的,就学校教育⽽⾔,需要对学⽣进⾏科学的、符合这⼀阶段学⽣⼼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理健康教育。

⼆是中学⽣的⼈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家长和⽼师们严重忽视的地⽅,这⼀时期的学⽣对⾃我的认识,对⾃我与同性、异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家长、⽼师的认识,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等表现出强烈的认知需求。

在互联⽹没有出现的时代,处于这⼀时期的学⽣往往更愿意接受家长、⽼师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指导,⽽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代际之间的传承受到了极⼤的挑战,学⽣更愿意从⽹络上了解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更容易对家长、⽼师的教导产⽣逆反⼼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5篇)

第1篇: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据中国的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的调查表明:约13%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包括情绪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同时16%的中学生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等,全国有3000万中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害人害己,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第一,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树立全面健康观的要求。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与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这一概念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功能异常,免于疾病的单一概念,明确概括地指出人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心理、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要求,并在1978年初级卫生保健(PHC)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加以重申。

所以全面的健康观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出现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这三方面的任何障碍都是不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让中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

第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它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心理素质与遗传素质同属于基础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人生来就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核心的事件。

初中生正是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自立能不断地增强,学会独立的面对一些问题,好奇心和求知心理也在渐渐增强,但是在心理尚未成熟的同时,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待提到,他们的自尊心也在快速的变强,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会硬撑,逞强或是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对身体造成很多的伤害,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学校的建设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么应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出发,来实现杰出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当今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形势。

1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1.1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扰小学和初中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课业的难易程度也随着年级的高低而逐年的增加,当学生升入中学后,知识的难度明显超出原来所学的知识,有些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初中生本就对学习缺乏主动意识,在这种情形下,更会失去兴趣和热情,便会产生一些厌学的反应,导致学习成绩渐渐下降,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样便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众多的初中学校依旧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学校教授学生的知识只是为了让学生去应对考试,学校只是履行着一个管理者的职能,向学生不假思索和顾虑的施加压力,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为了完成繁重的课业,总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希望可以不辜负学校、老师及家长的期望,致使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没有完成好自己预期的任务,便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

1.2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优秀人才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的熏陶,在初中阶段,主要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不复杂,只是学生和家人,老师及同学的关系。

如果学生处理不好这几方面的关系,那么便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方面,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及家长的关心与理解,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小林到黑板上去解方程,小林本就是个容易紧张的人,被叫到后更加慌乱,一时乱了思路,如果老师这时说:你回去吧,别在这浪费时间了,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有一种挫败感,使师生关系也变得紧张,但是如果老师换成:别紧张,慢慢想那么对学生是一种鼓励,便会推动小林快速将题解出来。

初中生心理教育论文

初中生心理教育论文

初中生心理教育论文范文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地区差异分析初中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青春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青春期危机。

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会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和成人感,迫切的需要独立,但此时,他们的社会地位水平和心理水平都不符合其内心的各方面需要,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问题。

因为各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认知的不同,对青少年的心理引导工作的进展也有所不同,这些工作都值得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1.1国内我国的初中心理教育起步晚,发展略落后。

但在这样的发展中,关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先进的。

综合各专家的论点,我们得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正确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成熟的认识自己与他人,形成主观、客观的意识,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也为青少年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冲突,提出合理、实际的解决办法。

1.2心理教育的特征相关的心理咨询人员是经过专业、规范的培训,并学习过如何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心理教育辅导强调心理师引导学生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积极的心态去理解、分析外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有明确的规定,不能按个人的认知进行教育,应对学生的教育发展、职业发展、人格发展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内容2.1教育的具体内容为了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其知识体系必然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此,教育工作一个紧紧围绕着学生的文化知识、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来开展。

总的来说,教育工作应该增加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情绪活动,塑造师生积极的人格、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在愉悦、自豪的积极情绪下,人的积极品质,如:乐观、智慧、创造性都会有所提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2.2教育的实施途径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参与。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15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父母教养方式很久以来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内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对其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它是父母教养态度、教养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是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他们在生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心理焦虑、烦恼增多;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的压力蔓延到了学校,他们过早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高中生所处的中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有研究提出,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问题并非普遍存在,但某些心理问题的确占相当比例。

高中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学生对男女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异性在一起会有较强的情绪体验,又由于国内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升学的压力大,加上青春期的身心特点,其心理机能容易失衡。

胡胜利指出,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等症状是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生活事件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均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最为重要。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最重要的他人。

父母的言行举止从孩子刚出生就发挥着示范、导向、濡染、催化和校正作用,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为子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而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某些不良人格特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

初中心理辅导论文初中心理辅导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全面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初中心理辅导论文篇1浅谈班主任做好初中毕业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精神导师。

因此,作为学生的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心理方面了解后,要及时疏导他们的困惑,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应当说,由于初中毕业学生的特点,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既要深入地了解他们,还要履行好班主任的职责。

关键词:班主任毕业班学生心理辅导毕业班,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是家长、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智育成为重头戏。

初三学生,随着中考的临近,心理负荷与日俱增。

进入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学习节奏加快,总有一种咄咄逼人的紧张感;二是学习负担加重,一种新的知识刚刚学完,另一种新的知识又跟上,学生感觉很难应付,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很累,内心深处有一种失落感;三是面对家长的希望和老师的更高要求感到力不从心,精神恍惚,本来简单的问题也变成了难题,出现知识恐慌和能力恐慌。

这些都说明,多数初三学生正生活在阴影笼罩之下,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为此我认为,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不能靠简单的方法满足于解决一些显现出来的班级问题、学生矛盾,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教育。

学生心理状况调节好了,班级管理就顺手了,学生成绩也就容易提高了。

一、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1.敏感,缺乏自信和恒心。

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

2.注意力不持久,爱隐居,经常做白日梦。

临近毕业,一方面由于升学等烦恼的事情多,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过隐居的方式逃避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对未来的中学生活充满向往,经常做白日梦。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快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首先要在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越来越显得重要,面向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青年学生,不仅要有聪敏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而且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和创造精神。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多的资料和迹象表明,农村素质教育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1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1.1现状调查 .对部分农村中学进行调查的数据表明,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1.1.1学习积极性不高有近41%的农村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

在课堂回答问题上,初中有24%、高中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初中为70%,高中仅为50%。

可见,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1.1.2意志不够坚强学生的意志不够坚强,生活中贪图享乐,害怕吃苦,不思进取,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进,相反只有退缩,轻易放弃。

特别在学习上,更表现出了意志力缺乏,懒惰思想严重,识记的东西太少,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难题。

1.1.3自信心不足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家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较高,总希望孩子有所成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差距,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心,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1.1.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早恋问题”日益普遍,初中生陷入恋爱的困惑中,高中阶段就更为突出,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了种种心理病态。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推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它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互相配合。

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

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的、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其中方法很重要,家长们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方法,并由此让他们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灌输孩子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

更加重要的是,“渔”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在未来带给孩子更多的“鱼”。

如何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呢?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推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再次,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物化环境、规章制度、教育活动等外部条件和学生心理内化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包括各科教学、德育、班主任及团队工作、社会实践等载体和途径的作用,形成心理教育合力。

一、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

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

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生不好教。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是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

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

初中心理健康案例论文3篇

初中心理健康案例论文3篇

初中心理健康案例论文3篇初中心理健康案例论文3篇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其中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心理素质水平等等。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途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认识:一、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径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比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下去。

另外,我们还要将家庭、社会与学校联系到一起,组建完善的教育络,增强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工作,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环境保障。

二、增进师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心中沉睡已久的巨人,所以我们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必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挥教育的价值,体现教育的意义。

比如我们首先要明确地告诉每个学生:他们是好孩子。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不能严厉的指责他,这样只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效果会适得其反,而是应该想办法引导学生自己承认错误,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从而勇于直面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错误,尽自己的努力去换取大家的信任和原谅。

另外,为了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用语言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灌输刻苦研究和努力奋斗的思想,给学生讲一些名人事例,比如开始成绩不理想,但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事迹,从而让学生树立目标,明白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功的一天,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品质。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教育效果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紧随时代潮流,坚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下面是WTT搜集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一、分析造成当前我国初中资优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一)当前社会大环境以及时代的变迁.社会逐渐发展,学生容易受到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初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他们心理特点逐渐成熟,但是,缺乏辨别外界诱惑的能力.初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没有形成,因此,社会上各种不良事件,都会给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伴随当前社会经济不断深入,社会上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着初中学生的心理.将初中学生的心理严重扭曲.当前社会的传播手段不断增强,各种传播媒介,例如,书籍和互联网、报刊杂志和电视媒介等.伴随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这种传播媒介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互联网对于初中资优生的不良影响具体包括:对初中资优生形成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影响;占据初中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阻碍初中资优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二)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模式发生改变.一定时期内,我国众多家庭中,独生子女占大部分,因此,家庭中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给孩子的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非常差,难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和其他同学不能良好相处.众多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在子女身边,进而造成学生性格冷漠、孤僻、多疑、抑郁等.家庭生活中,父母关系不和谐也是造成初中资优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初中学生缺乏一定的安全感,进而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有的家长对于初中资优生的成绩过分重视,在生活中父母和子女缺乏有效的交流.使子女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以及初中资优生觉得生活没有趣味.二、针对初中资优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而采取的游戏措施(一)把数学教学目标和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培养.数学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实际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二)把数学教学任务和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三)把数学教学过程和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将自身心理健康素质有所提高.教师要将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所了解,教学活动中,逐渐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四)把数学教学评价和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产生在本学期的期末,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大大挫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评价,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评价,尽可能的符合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而使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健康的、阳光的向前发展.三、结束语当前我国初中学生的个性差异非常大,众多初中资优生既学习成绩好,又聪明听话.初中资优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情绪非常稳定,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待问题具有创造性,个性鲜明;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但是,正是初中资优生力求完美的性格,自尊心非常强,对于学习中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部分初中资优生不能容忍挫败感,不能忍受他人的无视行为.因此,社会各界以及家长对于初中资优生要更多一点关爱,更多一点关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使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不仅要受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论文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论文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经是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中小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辅导已成为学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论文篇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及对策》【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经是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学会、尊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

为促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然而,我们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了一些点滴的经验和方法,现简述如下:一、学会关注和信任学生在咨询者眼中,每一位来访学生都同样是遇到困难、需要关心的人。

当学生前来寻找咨询帮助时,往往已经较多地感到其他同学或老师、家长对他的不满、指责或者歧视,心理上相当自卑。

因此,咨询者给予他的接纳和关怀更显得特别重要。

二、学会倾听学生心声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它是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

辅导人员对当事人的谈话不仅仅是听听而已,还要借助各种技巧,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态度。

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巧更重要。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愿意说不愿意听,习惯于说不习惯听。

倾听时应注意以下艺术:第一,充分运用提问。

提问分开放性提问与封闭性提问两种。

在倾听时,通常使用“什么”、“怎样”、“为什么”等词语发问,让来访者对有关问题、事件作出较为详尽的反应,这就是开放性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心理辅导之我见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当代教师的主要职责,学生是活的个体,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用最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我们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他们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他们自觉地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这块园地中充分展示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栋梁。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障碍;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071(2011)11-0095-01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当代教师的主要职责,学生是活的个体,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用最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班主任不仅要做一个“传道授业”的师长,而且应当扮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个角色,正确、及时地解决、疏导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自学
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依赖心理。

在初中各科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

一是期望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事实上,大多数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

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一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1.2 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1.3 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

在较长时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
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一解决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
格式和惯性。

1.4 偏重结论。

偏重结论而忽视学习过程,这是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

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学习过程”。

2 引导中学生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转变教学观念,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2.1 “四重”,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首先,重基础。

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重实际,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指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学习的实用价值。

第三,重过程。

揭示过程,既是各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
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要揭示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

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四,重方法。

学习方法是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

所谓重方法,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知识,掌握学习过程,掌握解题方法;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学习方法教学。

学习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2.2 “三引导”,即环境引导、榜样引导、竞争引导。

首先,环境引导。

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其次,榜样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或名人,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第三,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此外,教师要不断加强教
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新课程以“为了发展每个学生”为基本理念,尽可能使每个学生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着重研究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及其如何消除的方法,消除他们自卑心理,关心爱护他们、尊重、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上的困难,建立平等互助、真挚的师生感情,使他们感到学中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