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文答案和译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宋初古文》附答案及译文
【内蒙古包头市】二、(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0分)宋初古文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①,当时谓之“古文”。
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
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
”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注释】①穆修、张景:北宋初年人,提倡散文,对后来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等都有影响。
平文:即散文,是区别于当时骈体文的一种文体。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⑵穆、张尝同造.朝()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
⑵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10.穆、张二人描述“逸马毙犬”的用语,后人认为“拙涩”,为何当时“谓之工”?(2分)11.穆、张二人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2分)【答案】8.(2分)⑴祟尚⑵到……去9.(4分)⑴(他们)恰好看到有一匹奔跑的马踏死一条狗。
⑵两人各自记述这件事情,来比较谁写得好谁写得差。
10.(2分)因为当时文体新变,可供参照的范例少,人们的评价标准还不够高。
11.(2分)珍惜时间,在上朝之前的空暇还在探讨写作问题。
关注生活。
把生活看作写作的源头活水。
【参考译文】往年士人大都崇尚对偶的骈体文,穆修、张景等人始提倡散文,当时称之为“古文”。
穆、张曾一同参加朝会,在东华门外等待天亮。
正讨论古文章法,恰好看到有一匹奔马踏死了一条犬,二人于是相约各描述其事,以比较各自的工拙。
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说:“有犬死奔马之下。
”其时文体刚开始发生变化,二人之语都朴拙硬涩,而当时已认为精工,故流传至今。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81-19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81-190)181.★★饶州神童【原文】饶州自元丰①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②争慕之。
小儿不问如何,粗③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④,以竹篮坐之木杪⑤,绝其视听。
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
中间此科⑥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
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
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注释】①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俚俗:民间。
③粗:大概。
④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
⑤杪(miǎo):树梢。
⑥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
【译文】饶州从元丰末年时,有个叫朱天锡的小孩儿凭借神童得到了一个官位,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
小孩不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让他们专心读书)。
教书的人预先就商量好价钱,教完一种经书,就给他们一些钱,白天黑夜(让这些小孩)苦读。
在这期间,神童科被废除了好长时间,政治和谐后又重新逐渐恢复,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
民间就流传饶州出神童。
然而许多小孩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慕(2)绝(3)终(4)中2.翻译(1)昼夜苦之。
(2)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3.对于文中提到的培养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参考答案】1.(1)爱慕、羡慕(2)断、切断、断绝(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18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杀之。
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课外古文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
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
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
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庄宗喜欢打猎。
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
中牟的县令非常急切的挡住了庄宗的坐骑,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不要践踏庄稼,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让他走开,想要马上杀了他。
乐工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交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于是上前请庄宗赶快行刑,众乐工也随之共同附和。
庄宗大笑,县令因此得以免罪而离去。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前辈勤学》附答案及译文(1)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前辈勤学》附答案及译文(1)一、文章概述《前辈勤学》是唐朝文学家、书法家韩愈撰写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以韩愈笃学的精神为主题,表现了重视学问、努力钻研的人才能成为前辈的思想观点。
二、文章阅读与点评1. “人之所以为人,莫大于立志好学,进而勤于读书。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一段话表明了学习、勤奋对于成为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韩愈认为人在立志好学后,要注重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
2. “余常自比于箕山之材,城隍之器,未免诬陋,既不能凭其天资自至,又无以辅佐之。
”文章中,韩愈自谦,并认为自己的才能并不足以独当一面,需要不断努力学习,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
3. “唯勤学之事,不管选师与否,取书而读,读而思,思而问,问而学,无难事者。
”韩愈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并认为只要勤奋学习,取材自己所需,学习自己所学,没有什么学不会的事情。
4. “而大抵舍我其谁,取夫诸葛武侯北面听命之句,充首席,则常恐妄加尊荣,自取失不亦悔乎?”文章中,韩愈提到了诸葛亮的故事,表达了一个人不应过分自信、贪图荣誉,而应该不断努力、谦虚学习。
三、文章翻译1. “人之所以为人,莫大于立志好学,进而勤于读书。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只有立志好学,勤于读书才能有所进步。
在读书时,应该循序渐进,反复读书,并且对所读的内容认真思考。
2. “余常自比于箕山之材,城隍之器,未免诬陋,既不能凭其天资自至,又无以辅佐之。
”我常常与箕山之材、城隍之器自比,虽然这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是我意识到我的才能远不足以独当一面,因此我需要不断努力学习,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
3. “唯勤学之事,不管选师与否,取书而读,读而思,思而问,问而学,无难事者。
”勤奋学习是最为重要的。
无论是否拥有导师,只要通过取书读书,读后思考,有疑问的提问,问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不会有任何难事。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第一篇: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八下课外文言文翻译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2、齐田氏祖于庭,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4、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原文及翻译5、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原文及翻译6、石渠记7、业不知书,忠烈武勇8、游江9、范仲淹罢宴的翻译10、《右溪记》原文及翻译11、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12、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13、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14、小石城山记15、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16、观第五泄记17、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原文及翻译18、苏秦刺股的原文+翻译19、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 20、德佑初,江上报急,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2、【原文】齐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第一段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近日始学读书,尽心观欧阳修、苏洵、曾巩、陈亮、陆游诸公文集。
每读一篇,心悸口呿①,自以为未尝识字。
然性不耐静,读末终帙②,已呼累马③,促诸年少出游,获逢佳山水,耽玩竟日。
归而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④自监。
读书稍倦,令得呵责,或提其耳,或擦其鼻,须快醒乃止。
婢不如命者,罚治之。
习久,渐惯苦读,古人微意,或有一二悟解处,则叫号跳跃,如渴鹿之奔泉也!曹公曰:“老而好学惟吾与袁伯业⑤。
”当知读书亦是难事。
(节选自《答王以明》,作者袁宏道,有改动)【注释】①口呿(q ū):张开口合不拢,形然受到震惊。
②帙(zh ì):卷。
③累马:牵马,备马。
④婢:使女,女仆。
⑤袁伯业:袁绍的从兄袁遗,字伯业。
1.下面与文中“古人微意”一句中的“意”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B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C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 .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 2.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归 而 自 责 顽 钝 如 此 当 何 所 成 乃 以 一 婢 自 监4.文章结尾说“当知读书亦是难事”你认为作者须克服哪些难事?(4分)(二)阅读第二段文言文,回答5~8题。
(12分)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彼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者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且告之曰(将要)B .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 .顾见猛虎(回头)D .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B .能跳而越此/乃记之而去C .不然为怯/士卒多为用者D .其怯者犹未能也/其真不知马也7.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
六年级古文课外阅读(附答案译文)
六年级古文课外阅读(附答案、译文)一、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如何的人?这个故事对咱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二、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该,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三、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纵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词:(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劝学》附答案及译文
【贵州省六盘水市】(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
④参:通“叁”,多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不知其旨.也()⑵然后能自强.也()⑶学不可以已.()⑷故.木受绳则直()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4分)【答案】11.(4分,每小题1分)⑴甘美⑵勉励⑶停止⑷所以,因此12.(2分)C13.(4分,每小题2分)⑴《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⑵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14.(2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15.(4分)要求:⑴提出观点、看法(1分);⑵阐述理由(1分)⑶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2分)。
【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2019年五年级课外文言文古文阅读(部编版,带答案)
2019年部编版五年级古文课外阅读文言文练习(带答案)一、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二、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三、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词:(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档根源为 :从网络采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写 .支持.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一生于书,何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妥意,必一再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 .解说下边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一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 .将“少不妥意,必一再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 .用一句话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念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 [媪 ](ǎo)年迈的妇人。
[杵 ](chǔ)棒槌。
[卒业 ]达成学业【阅读训练】1 、解说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 、解说以下句子中 "之"字各指代什么1) 问之,曰: "欲作针。
"()2) 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而且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11、解说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而后已()2 、翻译下边句子( 4 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讲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摆宴送别。
郊衢,郊野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致歉。
【阅读训练】1.解说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如何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假如有,是什么?答: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高二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
高二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1. 高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
进,字文进,钱唐人也。
宣宗喜绘事,御制①天纵②。
一时待诏③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
进入京,众工之。
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④。
画惟红不易著⑤,进独得古法入妙。
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⑥去余幅不视。
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⑦倍常工。
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一日,在市见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
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⑨?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⑩耳。
彼惟煌煌是,安知工苦?能徒智于缣素⑾,斯必传矣。
”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然进数奇⑿,虽得待诏,亦轗轲亡大遇。
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
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
(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译文】明代画家以戴进为第一名。
戴进,字文进,杭州人。
明宣宗喜欢绘画,他绘制的画充分发挥了上天赐予他的才能。
当时,他身边的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都有名气。
戴进入京城,画家们妒忌他。
一天,在仁智殿呈画给皇上,载进呈上的是《秋江独钓图》,画中人穿着红袍在水边垂钓。
绘画唯有红颜色不易著,戴进独自得到古法的妙处。
明宣宗观赏时,谢廷循在旁边跪下对皇帝说:“戴进的画非常美,但是赤红色是朝廷高级官员的服色,怎么让钓鱼人穿红袍呢!”宣宗点头赞同,于是就用手一挥不再看戴进其余的画。
所以戴进住在京师,十分穷苦。
戴进原先是首饰匠,他锻制的人物花鸟,模拟得形神毕肖十分精奇,其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
戴进自己很得意,以为人们一定十分看重而流传下去。
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里,看到的首饰,就是戴进打制的,顿时感到悲伤失意。
回来他对人说:“我为制造这些东西耗尽了心血,哪里仅仅为了换饭吃呢?我的心意是要依托这些物品使我的名字不朽罢了。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6-10(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古文阅读练习150篇6-10〔附答案与译文〕6知无涯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里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①,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生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那么付汝,姜还应树上结成.〞北人生而有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②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盖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③不知以为知故也〔?薛涛小说?〕【注释】①质:询问.②啖:吃.③坐:由于.【阅读练习】一、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或曰:“从土里生成〔有人〕B以所乘驴为赌〔赌博〕C已而遍问十人〔不久〕D驴那么付汝〔交给〕E令于南方〔做官〕F其人哑然失色〔变了脸色〕二、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进,而.日中时远也B①以所乘驴为赌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①欲以清热也②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匚①仕于南方②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把它译成现代汉语.①盖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不知以为知故也②译文:四、文中的“楚人〞和“北人〞都是固执己见,请你用一句古人的名言来开导开导他们. 这句名言五、读过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要的话答复【参考答案】一、解释有误的是A,赌注.二、完全相同的是C,两句中的“以〞字都是介词,用.A①连词,表承接,就②连词,表转折,但是.B①动词,当作,作为;②连词,由于.D①介词,在;②介词,从.三、①盖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不知以为知故也.②姜生长在土里,却说是树上结的;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生长在土里:〔这〕都是由于不知道〔自〕以为知道的缘故啊.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五、例如:要敢于成认错误,知错就改;不能固执己见,强不知以为知.【参考译文】楚国有个生下来就不熟悉姜的人,说:“这东西是从树上结出来的.〞有人〔对他〕说:“〔姜〕是从土里生成的.〞那个人固执己见,说:“请让我和你向十个人来询问,用〔我〕所骑的毛驴作赌注.〞不久,问遍了十个人,都说:“是土里长成的.〞那人哑口无言,变了脸色,说:“毛驴就给你了,生姜还应该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北方有个生下来不熟悉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在宴席上吃菱角, 连壳一同放进嘴里.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个人自己护短, 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清热的.〞问〔他〕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那个人〕答复说:“前山后山,任何地方都有!〞姜生长在土里,却说是树上结的;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生长在土里:〔这〕都是由于不知道〔自〕以为知道的缘故啊7常羊学射常工①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假设②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③, 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 ④而过,翼假设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⑤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 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那么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射 道?〕【注释】①常羊:常羊与屠龙子都是虚构的人名.②假设:第二人称代词,你.③云梦: 地名,即云梦泽.④旃〔zhm 〕:安置在马车上的红色旗子.⑤养叔:养由基, 著名的射箭能手.【阅读练习】一、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 使虞人超禽而射之〔轰起,轰出〕B 王弓J 弓欲射〔拉开〕C 楚王田于云梦 〔种田〕D 十发而十中〔射中〕二、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四、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 十中如使置十叶焉那么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五、楚王打猎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打猎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 答复. 六、读过这那么寓言故事后,你有什么体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答复【参考答案】一、解释有误的是C,打猎.二、完全相同的是B,两句中的“于〞字都是介词,在.A ①介词,向;②介词, 从.C ①连词,表承接,不译;②连词,表修饰,不译. D ①助词,的;②代词, 它们,指禽兽.A ①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B ①王注矢印弓C ①使虞人起禽而射之匚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三、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假设欲闻射道乎?译文:②有鹄拂王旃而过,翼假设垂云.译文:②鹿出印王左 ②置一叶印百步之外而射之 ②有鹄拂王旃而过 ②使虞人起禽而射之三、①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②〔突然又〕有〔一只〕天鹅掠过楚王的旗子,〔两个〕翅膀好象低垂着的云彩.四、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那么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五、使虞人起禽而射之.六、例如: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集中精力,排除外界干扰,否那么就会坐失良机.【参考译文】常羊向屠龙子朱学习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从前,楚王在云梦泽打猎的时候,叫虞人把禽兽轰起来〔让自己〕射击.禽〔兽〕都跑出来了,鹿从楚王的左边奔出,麋从楚王的右边跑过.楚王〔刚〕拉开弓要射,〔突然又〕有〔一只〕天鹅掠过楚王的旗子,〔两个〕翅膀好象低垂着的云彩.楚王把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该射哪个〔才好〕.〔这时有个叫〕养叔〔的大夫〕对楚王说:‘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如果在那里放上十片树叶,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没有把握了.’ 〞8钟假设翁好讥榜额宋之钟假设翁,为某县之令,自以为书佳,故好谤讥榜额①所书.凡所至,有不合己意者,必令人去而重书之.然其书实不工.曾历一山寺,高阁壮丽.假设弱与僚属②拥立,望其额,日③:定惠之阁,旁题④姓名漫灭.假设翁称谬,使僧梯取之,欲更书之.僧拂拭⑤,就视,乃颜真卿所书.假设翁顾谓僚属日:“如此好字,何不勒⑥石永存?〞传者以为笑.〔?宋人轶事汇编?〕【注释】①榜额:此指楹联和匾额.②僚属:下属官员.③日:这里是“写着〞的意思.④题:写.⑤拭:擦.⑥勒:亥黑【阅读练习】一、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曾历一山寺〔经过〕 B 翁弱与僚属拥立〔围着〕C旁题姓名漫灭〔模糊不清〕D弱翁称谬〔错误,此指不好〕E僧拂拭,就视〔即使〕 F 弱翁顾谓僚属日〔回头看〕二、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宋之钟假设翁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①为某县之令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C①必令人去而重书之②拔剑而起匚①传者以为笑②咨臣以当世之事三、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使僧梯取之A失期,沾皆斩B 群臣更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公将苏之 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四、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自以为书佳,故好谤讥榜额所书.译文:②然其书实不工译文:五、读过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简要答复【参考答案】-、解释有误的是E,走近二、不同的是B,①动词,担任;②动词,雕刻.A助词,的.C连词,表承接,不译.D介词,把.三、与例旬不同的是C,名词用作动词.例句与其他三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四、①自己认为字写得很好.所以喜欢批评楹联或匾额上的字. ②然而他的书法是在是不好.五、例如:一个人无论何时都要谦虚,不能好为人师,否那么会被别人耻笑.【参考译文】宋朝的钟假设翁,是某县的县令.自己认为字写得很好.所以喜欢批评楹联或匾额上的字.但凡〔他〕所到之处,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一定要叫人取下它来,〔自己〕重新书写.然而他的书法是在是不好.曾经路过山上的一座寺庙,殿堂楼阁高大壮丽.钟假设翁与下属官员们围〔在殿堂之前〕,仰望它上面的匾额, 〔匾额上〕写着“定惠之阁〔四个大字〕,旁边题写的姓名落款〔已经〕模糊不清.钟假设翁说〔那字〕写得不好,〔便〕叫和尚用梯子把它取下来,想另外重写它.和尚〔取下后〕擦去〔灰尘〕,〔钟假设翁〕走近一看,原来是颜真卿所写的.钟假设翁回过头来对下属说:“这么好的字,为什么不刻在石头上永久保存?〞传说的人把〔这件事〕当作笑话.9王积薪闻棋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⑤皆所不及也. 〔?国史补・卷上?〕【注释】①王积薪:唐朝著名的围棋高手.棋:指围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恢复那局棋的局势.意思是凭着自己暗中的记忆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⑤意思:用意和思路,此指每一步棋的用意.【阅读练习】-、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A宿于逆旅( ) B既灭烛( )C叩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日( ) D良宵难遣( )E各言数十( ) F尔败矣( )二、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旬:宿十逆旅A胡不见我十王 B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D 虽然,受地于先王三、以下各句加着重号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旬: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A失期,达皆斩 B 将军披窄执俘C神定,捉虾蟆,W数十,驱之别院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四、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译文:②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译文:五、本文的结尾说“意思皆所不及也〞, 可见婆媳二人棋艺高超,你认为她们的高超之处在那里?请用自己的话答复.六、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A旅店.B已经.C听见.D排遣,消遣,打发.E说.F你.二、相同的是B,介词在.A介词,向.C介词,至ij.D介词,从.三、与例句用法相同的是C,两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棋:下棋.鞭,用鞭子打.A名词捉状语,根据法律.B形容词用作名词,巩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D动词用作名词,伏兵.四、①王积薪下棋的功夫高超,自认为天下无敌手.②王积薪〔把婆媳俩下棋的过程〕暗暗地记〔在心里〕.第二天,恢复那局棋的局势,〔发现二人下棋〕的用意和思路〔非常高妙〕,都是〔自己不能〕比得上的.五、例如:婆媳不是面对面下棋,而是隔着墙下棋.她们手中没有棋子,只凭记忆布子.六、例如:学无止境;在任何时候都要虚心,即使有一点本领也不要孤芳自赏、夜郎自大,由于强中更有强中手.【参考译文】王积薪下棋的功夫高超,自认为天下无敌手.将要去京城, 〔途中〕在〔一家〕旅馆住宿.熄灯以后,听见店主家的老婆婆隔着墙壁叫她的儿媳妇, 说:〔这〕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可以〔和我〕下一棋吗? "儿媳妇答复道:“好吧:老婆婆说: C我在〕第几道下〔一〕子.〞儿媳妇〔也〕说:,我在〕第几道下〔一〕子."〔这样〕,〔婆媳俩〕各自说了几十个子.老婆婆说:“你输了;‘儿媳妇说我〕认输.〞王积薪〔把婆媳俩下棋的过程〕暗暗地记〔在心里〕.第二天,恢复那局棋的局势,〔发现二人下棋〕的用意和思路〔非常高妙〕,都是〔自己不能〕比得上的.10詹懋举学琴万历①末,詹懋举者守颍州②,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划指, 假设议其善否.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遍, 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 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之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而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池北偶谈?〕【注释】①万历:明神宗的年号.②颍州:故址在今安徽阜阳.【阅读练习】一、为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并解释其意义.①詹适舛琴音〔〕义〔〕②那么善此乎音〔〕义〔〕③詹大惊异,诘所自音〔〕义〔〕④工有琴,即老人所贻. 音〔〕义〔〕二、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詹予以金②今以献公E①呼问之曰②受工之直而已C①假设议其善否②闻其弹D①颇善此乎?②担头常囊此三、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工立户外,矫首划指,假设议其善否.译文:②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遍,甚妙.译文:③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译文:四、一个普通的木工却有高超的弹琴技艺,詹懋举也不因木工的地位卑贱而向他学琴,这个故事印证了孔子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五、读过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参考答案】一、①tdn,弹奏.②p.,很.③ji e ,问,追问.④y 1 ,赠送.二、相同的是A,两句中的“以〞字都是介词,把.B①代词,他;②助词,的.C①代词,指詹懋举的弹奏;②代词,他的. D①代词,指弹奏;②代词,指琴.9三、①木工站在门外,昂着头指指点点,好似在评价〔弹得〕好坏.②让他弹奏〔一曲〕,木工就把刚刚詹懋举弹的曲子又弹奏了一遍,弹得很好.③我是〔一个〕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工钱就行了.四、“三人行必有我师.〞五、例如:一个人要想学到真正的本领,一定要不耻下问.【参考译文】明朝万历末年,詹懋〔mB〕举任颍州知府.偶尔〔因事〕召来〔一个〕木工.〔当时〕詹懋举正巧在弹琴,木工站在门外,昂着头指指点点,好似在评价〔弹得〕好坏.〔詹懋举〕招呼〔他进来〕,问他道:“〔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的〞.让他弹奏〔一曲〕,木工就把刚刚詹懋举弹的曲子又弹奏了一遍, 弹得很好.詹懋举很惊讶,问他跟谁学的.木工答复说:“〔我的〕家在西郊外,〔时常〕见到一位老人进城卖柴,口袋里装着一把琴挂在担头,于是请求〔他让我〕看看.听了他的弹奏,心里又很喜欢它.于是〔老人就把琴〕送给〔我〕,〔教我〕学习〔弹奏〕.〞詹懋举给〔他〕银子,〔他〕不要,说:“我是〔一个〕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工钱就行了.〞又说:“您的琴都是下等材料制成的,我有〔一把〕琴,就是〔那〕老人赠送的,现在献给您.〞〔拿来一看〕,果然〔是一把〕好琴.詹懋举便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了所有技艺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10。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文注释和译文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注释⑴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⑵烟:此指烟霭。
⑶窥(kuī):从缝隙中看。
⑷檐(yán):房檐。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吹口哨。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注释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八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县级市)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和人的影子。
⑷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⑸夜:今夜。
⑹发:出发。
⑺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⑻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⑼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⑽下:顺流而下。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发现到了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注释①洛城:今河南洛阳。
【古诗文阅读】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前辈勤学》附答案及译文
【古诗文阅读】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前辈勤学》附答案及译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前辈勤学》胡澹庵①见杨龟山②,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③有进。
张无垢④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存有长窗,每日昧爽⑤,辄谓书立窗下,就清而念,如是者十四年。
洎⑥北⑦归属于,窗下石上,双趺⑧之迹隐然,至今尚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
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Lizier《鹤林玉露》)注释:①胡澹庵:北宋官员。
②杨龟山:即为杨时,北宋学者,晚年归隐龟山,人称龟山先生。
他四十岁时还程门立雪,向大学者程颐求教。
③道:指学问。
④张无垢:即为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因违反秦桧而被撤职。
⑤昧爽:拂晓,黎明。
⑥洎:至。
⑦北:向北,名词并作状语。
⑧趺:脚。
阅读训练1.挑选出以下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和洎北归的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耻下问(《〈论语〉十则》)b.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c.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d.虽乘奔御风(《三峡》)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清而念就:即为,连词。
b.然龟山盖少年事盖:大约,表推测。
c.无垢实乃晚年实乃:就是,表中推论。
d.辄执书立窗下辄:就,连词。
3.挑选出对胡澹庵见到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的句意认知恰当的两项。
()a.是向友人炫耀他读书的用功刻苦。
b.就是向友人表明,他学问上的虽说就是和他两肘三十年没有返回过书案存有轻易关系。
c.是告诉友人,做学问实在太苦了。
d.表明学问上要想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勤学苦学。
4.本文虽表现的都是勤学苦读,但在描写两人的写法上却不一样。
请联系短文举例说明。
请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知道程门立雪的典故吗?它说明了什么?请你再写出两个勤学苦读的典故。
鲁人执竿的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鲁人执竿》的古文、译文和注释如下:
一、古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世之愚者,莫之不及。
二、译文:
鲁国有个人拿着根长长的竹竿想要进入城门,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了;再横着拿,还是进不去。
他想不出别的办法,过了一会儿,来了个年老的人,说:“我不是圣人,但见到的事情却很多。
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截断再拿进去呢?”于是依照老人的主意而截断了长竹竿。
三、注释:
执:握,持。
老父(读fǔ,是通假字,应为“斧”):古代称老年男子。
但:只是。
遂:于是,就。
依:根据,按照。
见:经历。
以锯中截而入:用锯子从中间锯断拿进去。
截:截断;锯断。
入:进入,与“出”相对。
扩展资料:
鲁人执竿是三国时期魏国人邯郸淳写的《笑林》里的故事。
本文中拿长竿的人固然可笑,但更加可笑的是那位自以为“见事多”而替别人出馊主意且做事不会变通,不会随机应变的老者。
寓意:自作聪明的人经常是愚蠢的。
做事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主张,要自己多动脑筋。
从中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和那些缺乏主见的人,不懂得变通,只会盲目听信他人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上谈兵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
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能当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灼鹞赵括既代廉颇,,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1、给加点字注音:A、奢不能难.难倒.. B、秦数.挑战屡次C、秦之所恶.厌恶忌讳D、秦之间.言曰间谍,奸细2、解释加点字词:A、以.天下莫能当认为、抵得过B、然.不谓善但是C、佯.败走假装D、易.置军吏更换3、翻译句子:A、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
B、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4、现在我们用“纸上谈兵”比喻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
5、和蔺相如、廉颇有关的一个成语是:负荆请罪译文: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
秦军屡次挑战。
廉颇置之不理。
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
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
”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
(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
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
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
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
”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
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
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
”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灼鹞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
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
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
破釜沉舟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1、解释加点字词:A、当是.时这B、以.示士卒必死用来C、持.三日粮拿着D、莫敢纵.兵发,放2、“破釜沉舟”比喻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和“破釜沉舟”相近的一句话叫做背水一战3、给加点字注音:破釜.甑fǔ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zhuì4、按词性活用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楚兵冠.诸侯位居第一无不膝.行而前用膝盖(名词作状语)5、下面“将”字含义和其他几个不同的一项是:( A )A、将.卒二万渡河B、诸将.皆从壁上观C、项羽召见诸侯将.D、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6、李清照有一首诗歌是和项羽有关的,你能默写出来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译文:项羽杀死卿子冠军以后,威名传遍楚国,并在诸侯中传颂。
就派遣当阳君、蒲将军带领两万兵渡过黄河去救巨鹿。
战斗取得了一些胜利,陈余又请兵出战。
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
在这时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九次战斗,断绝了他们的通道,打败了他们,杀死苏角,活捉了王离。
涉间不肯投降楚军,自己烧死了。
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
在城下的有十余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莫放纵自己的军队的。
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城上观看。
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那个不恐惧。
在这时就攻破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没有不跪在地上前行的,都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此开始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了。
和氏献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A、厉王使玉人相.之音: xiàng 义:鉴定B、王以和为诳.音: kuáng 义:欺骗C、而刖.其左足音: yuâ义:古代断足的一种酷刑D、及厉王薨.音: hōng 义:古代诸侯或帝王的死2、翻译句子:A、子奚哭之悲也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B、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3、本文可以分三层,请在文中用“//”标出,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和氏献玉石给厉王,却被他以欺骗罪砍掉左足。
第二层:和氏献玉石给武王,也被他以欺骗罪砍掉右足第三层:文王派玉工加工玉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4、和氏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忠诚、执着,译文: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
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
”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刖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
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是石头。
”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刖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
说:“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
”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许金不酬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③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④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贾人:商人。
②浮苴:水中浮草。
③薄:撞击。
④盍:何不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C)舟薄于.石又覆。
(介词,在)(D)渔者黯然.而退。
(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2、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C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3、按要求填空。
①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理由是渔人打鱼一天也赚不到几个钱,因救自己而骤得十两银子,这已经很多了。
(用自己的话概括)②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商人是个言而无信的人。
(用文中原话回答)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能运用成语或格言警句。
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终遭灭顶之灾,活该!②渔夫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有罪!③旁观者明哲保身,指手画脚,不愿救死扶伤,缺德!译文: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
一位渔夫驾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
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
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著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
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麼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
”於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於河水之中了。
…计擒韩信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
高帝问诸将,诸将曰:“ 急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
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
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曰:“不知。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上曰:“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
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
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
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1.翻译加点字:1)、诸将云.何说 2)、上具.告之详细 3)、陛下精兵孰.与楚谁4)、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拜见.. 5)、而陛下因禽之通擒,捉拿2.翻译句子1)、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陛下的将领(在)用兵打仗(上)有能够超过韩信的吗?2)、此特一力士之事耳这只是一个力士(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已3.找出和“而陛下因禽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3 )1)、窃为陛下危之2)、人之上书言信反3)、而举兵攻之4)、此特一力士之事耳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你还知道韩信其他故事吗?多多益善;忍胯下之辱;萧何月下追韩信译文: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