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方政府层级与条块结构
第四章 地方政府体系结构
二、特殊型地方政府的特点。 特殊型地方政府的特点。 第一,从数量上看,在同一层级中, 第一,从数量上看,在同一层级中,特殊型地方政府为数 总是较少。 总是较少。 第二,从必要性上看,尽管特殊型地方政府的数量较少, 第二,从必要性上看,尽管特殊型地方政府的数量较少, 但这类地方政府历代都有,而且从世界范围看, 但这类地方政府历代都有,而且从世界范围看,也几乎各 国都有。 国都有。 第三,从稳定性上看,特殊型地方政府通常大都不稳定。 第三,从稳定性上看,特殊型地方政府通常大都不稳定。 第四,名称五花八门。 第四,名称五花八门。
Company Logo
省级政府 厅- 局- 委 处/ 室 自治州-地级市政府 局- 委- 办 科/ 室 县级政府 局- 委- 办 科/ 室(股) 乡级政府 科/办(股)
Company Logo
地方科层结构 1、省级:办公厅 、省级: 政治与行政综合管理机构(监察、民政、 政治与行政综合管理机构(监察、民政、 公安、司法、人事、编制、宗教等厅、 公安、司法、人事、编制、宗教等厅、局、委员 办公室) 会、办公室) 财政经济综合管理机构(审计、财政、 财政经济综合管理机构(审计、财政、 劳动、税务工商等厅、 劳动、税务工商等厅、局) 经济专业管理机构:农业、水利、 经济专业管理机构:农业、水利、粮食 等厅局委员会 科教文等厅局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地方政府党政结构
Company Logo
一、党的领导机构 党代会及其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组成: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 政治局 政治局常委、委员、候补委员 书记处 纪律检查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
Company Logo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党 的 全 国 代 表 大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中央军事委员会 书记处
地方政府治理教学大纲
《地方政府治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从理论上掌握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和基本知识,从而对中国地方政府组织形式、职能和结构以及地方治理的方式、方法有较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地方政府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时数计划学时:36学时三、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除了课堂讲授知识,教师还按各章学习内容为学生安排参考阅读材料,目的是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思考,学生们可在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扩大知识面。
2.课堂讲授与课堂随机提问相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所讲课程内容抓住重点或难点向学生提问,从而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要求及内容地方政府治理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框架,二是把治理理论引向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
地方政府治理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政府如何运用地方治理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方政府概述一、国家、政府与社会(一)什么是国家(二)政府:国家主权的执行者(三)“社会”的概念二、地方政府的内涵和特征(一)地方政府的内涵(二)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三、地方政府的类型(一)按地方制度划分的地方政府(二)按设置目的划分地方政府(三)按行政层级划分的地方政府四、地方政府的价值(一)政治层面的价值(二)社会层面的价值第二节地方政府研究一、西方地方政府研究(一)西方地方政府研究的历史回顾(二)西方地方政府研究的基本现状二、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第三节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对象与方法一、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一)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梳理地方政府相关的基本问题(二)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研究的对象(二)研究的内容三、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方法(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二)历史分析的方法(三)比较分析的方法(四)系统分析的方法思考题:1.简析国家、政府、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地方政府层级与条块结构
• 地级市的定位及其演变 • 1949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地方政府管理 体制是“行政大区——省——地区——县”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省——地区——县——乡”地方政府管 理体制开始形成,但是,宪法划分的行政 层级为中央、省、县、乡四级,地区并没 有合法性的地位,只是派出机构
人口(万人) 5950 448 523 518 4020 3700 80220 28300
奥地利
印度
联邦制
联邦制
3
4
8.38
297.47
809
100000
• (三)层级体制的形成
• 1、一个国家的层级与国家规模(面积与人口) 相关。通常国家规模越大,其地方政府层级 就越多;国家规模较小,则其地方政府的层 级就较少。在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中,情 况尤其如此。 • 2、一国的层级结构与其国家结构形式相关。 • 3、一国社会发达程度,经济技术水平、自然 地理环境等因素,也会对一个国家的层级结 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层级比较
国名 国家结构 层级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日本 菲律宾 土耳其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2 3 4
37.78 29.94 77.95
12685 7530 6550
泰国
越南 比利时 法国 意大利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4
3 3 3 3
51.31
32.96 3.05 55.16 30.13
• 二、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
• (一)概述 • 1、层级结构的概念: 指各政府单位在纵向上分为 若干层次,并依上下隶属关系组合形成的结构。 • 上下隶属关系包括三种: • (1)行政上的领导关系:地方政府由中央或上级 政府任命产生,服从其指导,对其负责,其隶属关 系表现为上下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 的关系。 • (2)法律上的监督关系:较高层级的政府,依据 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对低一级政府行使法律监督。 • (3)地域上的包含关系:一个较高的地方政府的 辖域,包含了几个较低地方政府的辖域。
地方政府学
层级结构是指各地方政府单位在纵向上分为若干层次,并依上下隶属关系组合而形成的结构。
类型化是指同一层级的地方政府存在着不同的建制类型,从而形成地方行政体制结构的横向组织。
地方政府权力的内涵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内管辖的事务在内容上可分为两种:一是固有事务,即地方政府自身必然要承担管理职责的事务。
二是委任事务,即国家以法律或其他形式,将本属于国家或上级政府的事务,因需要在地方执行,而委任地方政府代为负责执行政策执行变形是指行政执行主体在实现决策目标的过程中,尽管名义上按照政策执行,实际上却或多或少地人为歪曲了政策目标,造成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之间出现差距,不仅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使政策的功能难以实现。
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规范:是指地方政府根据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范围内,按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而制定的规则和制度。
行政区域,又叫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分级设置机构进行行政管理,依据政治、经济、民族状况、地理历史条件的不同,把国家领土分成若干大小不同,层次不同的地方,并建立相关的国家机关。
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得与失得:地级市领导县的行政体制是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1)成功地打破了多年来市、县政府之间形成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使中心城市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
(2)市领导县的体制对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层级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总的看,市领导县体制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为适应地方行政管理需要,为解决省县中间层次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失:首先,从中国国情上考察。
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尚未出现过剩人才和资金,生产力和商品经济不很发达的地级市,若以行政手段把市与县捆在一起,不仅不能达到城乡结合的一体化目标,也损害了市领导县体制的健康发展。
第四章 地方人民政府运行 (《地方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一) 地方 人民 政府 全体 会议
●是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全体组成 人员参加的一种会议形式。
(二) 地方
●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的主要会议形式, 是对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经常性会议。
人民 政府 常务 会议
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会议制度
二、地方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的功能
(一)决策功能
(二)协商功能
●是地方政府处理日常工作最经常召开的一种 会议形式
(二)专题会议
●如防汛专题会议、社区环保专题会议、旅游 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民族宗教工作专题会议等。
(三)学习会议
●主要内容是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和社 会管理等知识和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以适应快 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和自身工作的需要。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制度
●从责任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政治责 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
二、地方人民政府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责任制度
●是指地方人民政府对同 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 责任的制度。
(二)行政责任制度
●地方人民政府除了要向本级 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以外,还 必须服从上级政府,接受上级 政府的领导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制度
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权限
●另外,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各种原因, 我国在某些地区形成了一些特别制度,宪法、法律授予这些特别 地区政府特殊的行政立法权限。这主要包括:
1. 经济特区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 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立法制度
●第二,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 制建立在合议制的基础上,体 现了合议制的优点。
●第三,行政首长在他的任期 内对他领导的行政机关法定权 限内的工作绩效负有完全责任。
中国地方政府结构
中央委员会
中央军委 大军区 党委 集团军 党委 师党委 省、自治区、 直辖市党委 市、地、州党委
中央国家 机关党委
国务院行政主管 部门党委 省级行政主管 部门党组 市级行政主管 部门党组 区县职能部门 党委或党组
企事业单位 党委或支部
团党委
Hale Waihona Puke 区、县党委 乡、镇、街道 党委 村(居)委会 党支部
营党委
连党支部
党政结构(以洪山区为例)
地方政府机构类型
第1级
地方政府
第2级
办 公 机 构
工 作 部 门
直 属 机 构
直 属 事 业 单 位
议 事 协 调 机 构
办 事 机 构
派 出 机 关
第3级
二级主体的内设机构
二级主体的派出机构
机构内的机构
政府机构类型:
人大常委会会议每2个月至少举行1次,由人大委员会主任召集。人大常 委会主任会议处理常委会的日常工作。人大常委会还设立各种专门委员 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人大联络处不是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主要担负在省级人大常委会和 地区所属各县人大常委会之间的情况沟通工作。
省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设立的时间
法院体系
最高法院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其 他 专 门 法 院
石 油 法 院
农 垦 法 院
森 林 法 院
海 事 法 院
铁 路 运 输 法 院
高级法院
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 直辖市内设立
军 事 法 院
省、自治区辖市的
自治州内的
专门法院根据需要设置
中级法院
县和(县级)市的 自治县的 市辖区的 基层法院
按照行政区划设置
检察院体系
地方政府学南勇浩
地方政府学南勇浩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地方政府学》第一章导论地方地方政府地域性政府地方政府学1.如何从内涵上理解地方政府?2.如何从外延上理解地方政府、3.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有哪些?4.谈谈你对地方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的认识。
第二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地方政府的功能结构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一般地域性地方政府城镇型地方政府民族自治型地方政府议行合一1.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分为几种类型?2.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利弊有哪些?3.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地方征服的层阶结构有那些特点?5.影响地方政府层级结构设置的因素包括哪些?6.地方政府功能结构的设置主要出于什么考虑?7.我国一般地域性地方政府设置现状有什么特点?8.地方政府的权限有什么特点?第三章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职能地方政府的政治职能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地方政府的文化职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1.地方政府的智能有那些特点?2.影响地方政府职能能配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试论地方政府职能配置的原则和途径。
4.简述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5.简述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
第四章地方政府的主要关系地方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纵向关系指责同构地方政府横向关系地方保护主义1.简述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2.地方政府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影响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因素有哪些?4.简述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的调节手段?5.试析我国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6.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有哪些主要特点?7.从地域上可以把地方政府间纵横向关系划分为那儿种类型?8.从行为模式上可以把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划分为那儿种类型?9.地方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包括那些层面?第五章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管理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内部管理机关事务管理政府公开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地方政府公共管理1.地方政府管理的含义与范围是什么?2.地方政府管理的特点主要有那些?3.结构实际谈谈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意义和途径。
【组织设计】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一、宪法结构
• 第二、所谓泄密问题。斯大林认为中国现 在是各党派的联合政府,而“其他党派的 人很多是和英美有关系的”,所以,“我 感到你们有些重要机密情况外国人都知 道”。第三、通过选举实现向一党政府转 换的问题。“如果人民选举的结果,当选 者共产党员占大多数,你们就可以组织一 党的政府。其他党派在选举中落选了,但 你们在组织政府时可给其他党派以恩惠, 这样对你们更好。”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主要内容
• 宪法结构 • 科层制结构 • 党政结构 • 条块分割
一、宪法结构
• 当代中国的地方政府全部实行人民代表大 会制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宪法结构的具体运行 有差异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宪法结构运行存在一 些共同的问题
一、宪法结构
• 1.结构的转换 • 1949年的《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治势力之间
一、宪法结构
• 与其他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共在 20世纪40年代开始逐渐明确的一项政策性 思路。
• 但在建国前夕,随着组成联合政府的问题 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之后,中共领导人就明 显地对这种合作的前景感到有些不安。党 的领导人一再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的 糖面对当时的客观情势,中共还是作 出了理性的选择。
一、宪法结构
• 斯大林此时却偏偏对中共大讲“合法性”之必要, 除了显示苏共在见识和理论上较中共更具优势之 外,恐怕更多的只是以此作为一种说服中共的借 口。实际上刚刚夺得政权的中共根本就不担心自 己的“合法性”,革命的胜利已经给中国注入了 前所未有的活力,带来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在 新中国建国的那些年里中共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那时即使完全采用西方式的民主选举方式产生议 会和政府,也必然是共产党获得压倒性优势。
第四章:地方政府体系结构
2 2 3 3 2 2 3 3
4.31 55.16 55.16 30. 13 24.25 38.70 50.59 277.69
508 5709 5709 5800 432 3887 3418 8097
德国 美国 奥地利 印度
联邦制 联邦制 联邦制பைடு நூலகம்联邦制
3 3 3 4
35.70 937.26 8.38 297.47
• 1992年浙江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扩权, 扩大基建、技术改造和外商投资项目审批 权。1997年萧山、余杭等试行;2002年对 313项审批权下放给绍兴、温岭和慈溪等17 个经济强县,把地区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直接下放给县(计划、外贸、国土资源、 交通、建设等12类)。2007年浙江141个 12 2007 141 省级镇赋予部分镇社会管理权限。四轮放 权后,义乌被称为“全国权力最大的县”。 • 增加县一级政府拥有自主权,加速县域经 济的发展。
•
发达地区县级人口100万以上,少数达 150万以上;欠发达地区不足10万人,西部 地区的一些县级政区还不到1万。未撤并乡 镇前,乡镇人口平均少于2万,大的10万以 上,小的 不足1万,甚至几百人。县乡规模 小必然造成行政层级增加,重复建设严重, 自我发展能力差,行政成本高。
• 1998-2004年撤并了7400多个乡镇。税费改 革推进了体制改革。预期农民负担减轻。
存在的问题
• • • • • • 1、小马拉大车 2、层次过多,行政成本高 3、城市虚化、泛城市化 4、市“吃、卡、刮”县 5、市县均势 6、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省管县 • 省管县的提出与推行: • 效果 • 第一:优化了县的发展环境,经济有 活力,带动作用大,有利于城乡经济 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财政体制中的“条”“块”矛盾及其协调思路
财政体制中的“条”“块”矛盾及其协调思路财政体制中的“条”“块”矛盾是指我国财政体制中的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划分存在的矛盾。
当前的财政体制之下,中央政府拥有很大的财政权力,而地方政府则具有相对较小的财政权力。
这种权力分配不均衡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中央政府的权力集中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力量不对等。
中央政府作为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拥有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征收税收、调拨财政资金等权力,其财政收入占据绝大部分。
而地方政府则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维持运转。
这种权力集中与财力不对等的状况,使得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上常常过于依赖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导致其自主决策能力较弱,陷入财政约束的局面。
财政体制中“条”的矛盾体现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过大。
在我国的财政体制中,中央政府通过税收分配、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地方进行督导和干预,过多的控制使得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时往往无法独立决策,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不够精细和灵活。
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出中也承担着过多的责任和压力,需要同时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重因素,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和效率低下。
财政体制中的“块”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财政自主权的过度追求。
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自身的财政收入和独立决策能力,往往通过地方税收、土地出让等方式进行财政收入的扩大化,而忽视了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和国家财政的整体平衡。
这种过度追求财政自主权所带来的结果是导致财政收入分配不公平、地方政府财政过于依赖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上述矛盾,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协调思路,以推进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要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权力关系。
中央政府应当减少对地方的干预和控制,给予地方更大的财政自主权,让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地方的需求。
地方政府也要加强自身的财政管理能力,通过提升执政能力和财政自力更生水平,增强地方政府的自身实力和责任担当。
要优化财政分配机制。
中央政府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力量更加均衡和合理。
第4章(1课时)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
相对议行分立体制
• 法国市政府
Company Logo
美国强市长议会制
市长与议会制衡 适用于大城市
选民 议会 成员1 成员 成员4 成员 成员2 成员 成员3 成员 计划委员会 计划
市长
理事会
行政长官 公用事业 业务工作 人事部门 供水 街道 住房 预算 卫生 公园
(其实这种分类方法更适合于归入“自治体”、“行政体”、“混合体” 的分类中去)
Company Logo
地方政府权力结构体制的特点
第一,它不一定同国家的权力结构体制相同。例如美国联 邦政府是议行分立的总统制,而大量基层地方政府却是议 行合一的委员会制或议会经理制。 第二,同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其权力结构可能并不相同, 这在联邦制国家表现最为明显。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事务 属联邦成员政府的权限。 第三,相比之下,基层地方政府当其规模不大时,大都采 用议行合一体制甚至绝对议行合一体制。这更便于地方居 民直接管理,也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Company Logo
英国议会委员会制
选民
主席(市长) 主席(市长)
委员会 委员会
……
供水
住房
卫生
……
Company Logo
美国委员会制
全体选民
立法— 立法—行政合一 适合小城市和县采用
“议行分立”:地方政府的议决权与执行权归属于两个中心 议行分立”
相对议行分立:议决机关产生执行机关,执行机关独立行使职权 相对议行分立 绝对议行分立:议决机关与执行机关分别由选民选举产生 绝对议行分立
“双轨制”:在自治体地方政府之外,同一行政区域内还存在由中 双轨制” 在自治体地方政府之外, 央政府任命产生的行政体地方政府。 央政府任命产生的行政体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执行
决策层
反馈: 上访、 游行、上诉等
规 则
妥协Leabharlann 执行规 则地方执行层
回应:合作、寻求保护、 规避、对抗
目标群体
案例分析:经济适用房政策
• 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
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栺,具有保障 性质的商品住房,是政府按市场要求为中低 收入社会阶层提供的切合需要并具有社会保 障性质的住房,具有经济性、适用性和社会 保障性三方面特征。从现实情况上看,经济 适用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 阻滞和偏差现象。
地方政府执行中的政治动员
• 地方政府执行中的政治动员就是就是把特定时期将政
府执行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进而通过 自上而下的动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可以资取 的资源,进行突击性治理。
案例:昆明发起“招商总动员”
•
2008年2月底,昆明组织一支招商队伍迚驻广州。一个 月以来,他们在广州拜会了10余家商会,走访20多家知名 企业,推介昆明招商项目,宣传创业投资软硬件环境。目 前,他们已联系到六家企业表示愿意到昆明投资。 • 这是昆明大规模“招商运动”的一个缩影。目前,有 35支这样的招商队伍活跃在沿海各大城市和部分中部城市 。“招商运动”吸纳了几乎所有政府部门参与,既有投资 促迚局、发改委等部门,也有教育局甚至档案局这样的单 位。 • 在此之前,昆明市的“招商运动”早已开始造势。1月 28日在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 委书记仇和提出:要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的 理念,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
政治动员与动员型政府
• 动员型政府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垄断一切动员性资源,垄
断所有政治性组织,只有国家可以动员国民。动员型政府 以集权为特征,表现为组织集权和个人集权。
地方政府治理教学大纲
地方政府治理教学大纲《地方政府治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从理论上掌握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和基本知识,从而对中国地方政府组织形式、职能和结构以及地方治理的方式、方法有较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地方政府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时数计划学时: 36 学时三、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除了课堂讲授知识,教师还按各章学习内容为学生安排参考阅读材料,目的是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思考,学生们可在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扩大知识面。
2.课堂讲授与课堂随机提问相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所讲课程内容抓住重点或难点向学生提问,从而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要求及内容地方政府治理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框架,二是把治理理论引向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
地方政府治理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政府如何运用地方治理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方政府概述一、国家、政府与社会(一)什么是国家(二)政府:国家主权的执行者(三)“社会”的概念二、地方政府的内涵和特征(一)地方政府的内涵(二)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三、地方政府的类型(一)按地方制度划分的地方政府(二)按设置目的划分地方政府(三)按行政层级划分的地方政府四、地方政府的价值(一)政治层面的价值(二)社会层面的价值第二节地方政府研究一、西方地方政府研究(一)西方地方政府研究的历史回顾(二)西方地方政府研究的基本现状二、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第三节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对象与方法一、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一)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梳理地方政府相关的基本问题(二)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研究的对象(二)研究的内容三、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方法(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二)历史分析的方法(三)比较分析的方法(四)系统分析的方法思考题: 1. 简析国家、政府、社会的关系。
中国政府概要笔记
中国政府概要笔记第一章:绪论1: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对象:①:地方政府概念:和中央政府相对,指中央政府或者成员政府一下的依法自治,管理本地事物的自治机构。
②:构成要素:管辖范围,行政地位,自主精神。
③:研究对象:广义是社会地方政府,狭义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
④:相关内容:相关理论的概念,中国地方政府,权力机构,外国地方政府。
⑤:研究方法:1:历史的唯物主义方法,2:比较分析的方法,3:系统的方法。
⑥: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政府学,2:与行政管理学,3:与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关系,4:与管理学的关系⑦:地方政府学的历史沿革:1:国外地方政府的由来,2:近代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
第二章:国家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建制第一节:国家行政区划①:定义:国家行政区域划分,国家为实现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而将本国领土实行区域划分和建制设置。
②:原因:行政事务的日益复杂(可能不全面,请大家补充一下)③:行政区划的作用:1,是地方政府设置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2:合理的划分是国家证券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学的行政规划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形式。
④:行政区划的原则:1,有利于阶级统治和国家稳固。
21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3,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4,有利于国家的行政管理。
5,保证行政区域的相对稳定性,包括名称的稳定,隶属关系的稳定。
⑤:行政区划的程序和方法:1:方法:层级划分法,重叠划分法,几何图划分法2:程序:由第一级行政区域划定,然后提交人大审核。
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建制①:定义:国家设置一定地方的行政单位体制,要有一套完整的权利机构。
②:地方政府建制的类型和层级1:类型:地域型建制,城镇型建制,民族区域自治建制,特殊型建制,准行政建制2:层级:地方政府多为两级建制,个别是三级建制。
③:地方政府建制的标准和条件:(有同学补充不)④:中国地方政府条块结构的调整1:层级结构的调整:目前是四级为主,三级和两级并存的一种状况,这就导致地方政府层级过多,产生信息不对称,办事效率低下等种种弊端。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一、宪法结构
• 勿庸讳言,中共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党,缺乏 统治经验,也缺乏各种专业人才,在面对国家治 理和建设事业难局的初创时刻,团结精英共同治 国的谋略至关重要。虽然在制宪之前的中国政府 其实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联合政府,但政府中 民主人士的比例确实相当高:全国政协5个副主席 中有4人是民主人士;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 民主人士占3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中民主 人士达28人;政务院副总理4人里民主人士占2人; 在各部部长中民主人士居然占了20位,达三分之 二,连最高法院院长也是民主人士沈钧儒。中央 政府如此,地方各级政府也存在类似情况。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合理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合法合理的人事行政制度?当代中国的地方政府既表现出前官僚制阶段的特征又存在后官僚制时代的问题二科层结构?为什么官僚官僚制这些本来中心的词汇在中文语境下往往具有贬义含义
二、科层结构
• 碎片化的科层结构: • 不完整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 部门利益至上
二、科层结构
• • • • 更类似于帝制时代的科层结构: 权力边界的模糊 行为的随意性 缺乏合法性
二、科层结构
• 当代中国政府的科层制问题: • (1)总体结构还存在一些前科层制阶段的问 题,如总体上政府职能范围与边界的模糊性、 纵向政府间的职责同构性、规则意识弱而 潜规则意识浓厚等 • (2)出现了一些后科层制阶段的问题,如政府 总体规模太大、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 (3)缺乏法理型合法性的制度基础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主要内容
• • • • 宪法结构 科层制结构 党政结构 条块分割
一、宪法结构
• 当代中国的地方政府全部实行人民代表大 会制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宪法结构的具体运行 有差异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宪法结构运行存在一 些共同的问题
地方政府学概论第4章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1.2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利益意识的复苏和治理理论的盛 行,推动了中央权力的不断下放,政府间关系也经历 了“放权—集权—再放权—再集权”的往复循环。 (1)财政体制方面。我国政府财权在“收”、 “放”间屡经周折,于1980年、1985年和 1994年对财政体制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 (2)政府权责方面。自1980年,地方政府获得 广泛的权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央逐 渐将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权、统配物资的品种和数量、 对外贸易和外汇权、物价管理权、工资调整权等下 放给地方。第二,对一些地区下放中央经济特许权 力。第三,地方政府逐渐获得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 管理权。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1.2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演变
2.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演变——以中 国为例
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国家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政府 间关系就在中央集权专制的模式下演变发展。 西汉地方郡国两制并行,至汉武帝时,为监督诸侯 王和地方高官创建刺史制度。东汉末期刺史成为地 方最高官员。 唐太宗时将全国分成10道,设立观察使监察地方, 后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 宋朝将地方的军、政、财权收归中央。元朝推行的 行省制度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至明清两朝,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登峰造极。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2.2 国外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
1.法国地方政府的纵向关系
法国是具有中央集权历史传统的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 被看作是中央派遣在地方的“代理人”,这种观念具有 极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根源。 从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发展脉络来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 府的集权控制贯穿始终,几经改革,根本出发点都是维 护中央政府权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向地方政府放权的改革,开始改 变法国府际关系格局,2003年的修宪报告中明确将法 国界定为“地方分权”的单一制国家,但透过现象看本 质,法国还是带有浓厚的中央集权色彩。
《地方政府治理》地方政府及其结构解读
2.2.3 基层地方政府
• 3.管理方式
– 由于辖域范围内不再存在更低层级地方政府单 位,一切行政管理事务都需自身完成,其主要 的管理方式是直接为居民基本生活提供服务。 – 规模较大的基层地方政府单位,在其下辖地域 可能存在派出机关或办事机关,接受委托执行 一些行政管理的事务,但仍应属于基层地方政 府自身的职责。
2.2 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
2.2.1概述
2.2.2高层地方政府 2.2.3基层地方政府 2.2.4中层地方政府
2.2.1 概述
• 1.内涵与特点
– 地方政府层级机构的内涵:层级结构是指地方 政府单位之间在纵向上按照一定关系而形成的 组合方式。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纵向上的关系 表现为三种情况: • 第一种是行政上的领导关系; • 第二种是法律上的监督关系; • 第三种是行政区划上的包含关系 。
– (3)自治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
– 优点: • 第一,能代表民意,吸引当地居民参与本地 事务的管理,有效地监督政府的行为; • 第二,能促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民众 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技能; • 第三,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提高政府工作 的效益。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 缺点: • 第一,地方自治团体可能会存在本位主义; • 第二,以地方利益和地方特殊性为借口,使 中央政府对全国性事务的政策不能落实; • 第三,地方政府之间可能会囿于地方偏见或 地方狭隘的利益,在公共资源、公共产品、 公共事务的分配、提供和处理上产生矛盾。
• 地方政府的作用 政治作用--政治统治 民主政治 公共管理 社会作用--提供环境 促进进步
第2节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关键术语: 体制结构 层级结构 功能结构 权力结构 行政体地方政府 自治体地方政府 混合体地方政府 高层地方政府 中层地方政府 基层地方政府 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 城镇型地方政府 特殊型地方政府 议行合一地方政府 议行分立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分析
对某些机构设到什么层次不必强求一律和一致,不必“一杆 子插到底”,一直设到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主要是根据 业务性质不同考虑各类条条具体设到哪一个层次的政府为宜 。
条块关系变革的对策性思路
厘清各层级政府间职责 合理设置政府机构
厘清政府间职责
区分公共物品的地方性和全国性,明确提 供公共物品的主体资格。
政府职能的纵向配置,自上而下呈现出从 宏观到微观的层级递减趋势。
合理设置政府机构
对于中央专有的事项应该由中央垂直管理。
对于中央和地方交叉的事项,可以考虑坚持目前上下对口的 机构设置,但要改变“双重领导、条块结合”的旧思路,明 确以哪一方为主,以避免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
块块:各个层级的地方政府,包括省、市、 县、乡(镇)四个层级。
中国地方政府的条块结构
省
教 财 公卫
市
育 政 安生
部 部 部部
门 门 门门
县
中国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
当前中国行政层级设置示意图
古今中外行政层级比较
“市管县”体制的弊端
一是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二是增加了行政成本。 三是市管县体制存在着“市卡县”、“市
刮县”、“市压县”的现象。
省直管县的两种模式
浙江模式:财政体制上的“省管县”,而在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还不是完全的“省管县” 。1992年至今,浙江已连续四次出台政策,扩大 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市(县)的经济管理权限。实 践证明,实行“省管县”,激活了浙江县域经济 的活力。在省管县改革中,浙江模式是不少地方 借鉴的蓝本。在其他省份所推行的省管县改革, 大都遵循这样的路径:从经济管理切入,向县级 政府下放经济管理权,强县扩权,推行省管县的 财政改革,而进行试点的县多数是经济实力较强 的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层级比较
国名 国家结构 层级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日本 菲律宾 土耳其
单制 单一制 单一制
2 3 4
37.78 29.94 77.95
12685 7530 6550
泰国
越南 比利时 法国 意大利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4
3 3 3 3
51.31
32.96 3.05 55.16 30.13
• 2、改革的设想 • (1)简化层级最为可行的方法是撤销地级市, 由省直接管县。 • 作为派出机构的地级市的建制曾经起到积极作用: • A,出于现实管理的需要,一个省级政府通常下 辖七八十个甚至上百个县级政府,在现有的政治 体制下,很难由省对县进行直接管理,需要两者 之间有一个中间层级的地方政府;
中国历年行政层级数统计
层级 二级 虚三级 实三 级 三、四 级并 存 276 四级以 上
年数
290
610
600
350
比例
13.6
28.7
28.2
13.0
16.5
• (3)层级过多的弊端:
• A、我国由于政府层级过多、职能转变滞后 以及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大量的 地方政府职责模糊和交叉、财权和事权不 协调的现象。 • B、层级过多使各级间信息传递受阻、效率 降低。 • C、层级过多造成省以下财政体制差异过大, 也容易造成财政截流,增加政府运行成本。
• 准四级制:贵州省——铜仁地区——印江土家族 苗族自治县——乡、镇; •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兴泉县——乡、镇。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街道办事 处 • 四级制:省(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 —县(自治县、市辖区、县级市)——乡、镇 • 如: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乡、 镇 • 我国政府层级体现是省地县乡四级与准四级制并 存,四级制占90%。
• 地级市的定位及其演变 • 1949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地方政府管理 体制是“行政大区——省——地区——县”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省——地区——县——乡”地方政府管 理体制开始形成,但是,宪法划分的行政 层级为中央、省、县、乡四级,地区并没 有合法性的地位,只是派出机构
• 1、我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的特点: • (1)行政层级的多样化。我国地方政府层级存 在着各种体制。 • 一级制: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其下未设下级 政府。 • 二级制:直辖市——市辖区 • 如:上海市——黄浦区;北京市——东城区 • 三级制:省(直辖市)——县级市、县、自治县 (市辖区)——乡、镇 • 如:北京市——昌平区——乡、镇;海南省—— 澄迈县——乡、镇
• 小结:地级市是由一级政府所管辖的以及行政区 域,而地区则不是一级行政区域,地区行政公署 是省、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关。 • 从市辖区的构成看,由于中国绝大部分的市都是 城乡合治的市,市的辖域大,而所在城市面积很 小,所以,地级市并不等同于城市。 • 地级市人民政府作为一级政府组织,地级市政府 的产生和组成与省政府基本一样,其职能部门也 基本与省政府对应。地级市人大代表大会和本级 市人大常委会实行权力机关职能
• 二、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
• (一)概述 • 1、层级结构的概念: 指各政府单位在纵向上分为 若干层次,并依上下隶属关系组合形成的结构。 • 上下隶属关系包括三种: • (1)行政上的领导关系:地方政府由中央或上级 政府任命产生,服从其指导,对其负责,其隶属关 系表现为上下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 的关系。 • (2)法律上的监督关系:较高层级的政府,依据 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对低一级政府行使法律监督。 • (3)地域上的包含关系:一个较高的地方政府的 辖域,包含了几个较低地方政府的辖域。
6240
7632 1021 6040 5789
国名 英国 挪威 丹麦 芬兰 西班牙 阿根廷 德国 美国
国家结构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单一制 联邦制 联邦制 联邦制
层级 3 2 2 2 3 3 3 3
面积(万平方公里) 24.41 38.54 4.31 33.81 50.59 278.00 35.70 937.26
• 地市合并、地改市:指撤销地区行政公署,将其 同所在的地级市政府合并;或者撤销地区行政公 署,并将辖区内的某个县级市(通常为地区行政 公署所在的县级市)升为地级市后,再与之合并, 并由该地级市管辖地区原辖的各县。 • 市管县:指“以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作为一 级政权来管辖周边的一部分县、县级市的体制”。 (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 市管县一方面把一级城市政府变为辖县的一般政 府,同时又将派出机关行政公署转变为省和县之 间的一级政权。
• 2、层级的分类:
• (1)正式层级:由一级地方政府形成的层级。 • (2)非正式层级(准层级):由一级地方政 府的派出机关在固定区域内代表派出它的地方 政府执行一种或多种职责时形成的层级。 • 构成准层级的两种情况: • A、由承担多各项管理职能的行政分治单位构 成。(行政公署) • B、由专门承担某一项、两项职能的单位,一 般为监察单位构成。
各国行政层级统计
层级 无层级 一级 两级 三级 四级以上
数量 比例
10 5.2%
32 16.8%
60 31.4%
68 35.6%
21 11.0%
• (2)从中国历史来看,少层级的年代居多。
自从秦朝产生行政区划制度,到民国末期的两千 一百年时间里,中国大多实行的是郡县制。郡县 制将全国分成有层级的行政区划,并定期向各级 派出官员进行治理。其中,县级是最为稳定的一 级,其它层级在两千一百年的历程中曾有过十分 复杂的变化,名称也多种多样。为研究方便,很 多研究者根据管理层次,将行政区划层级大致分 为三级,即县级政区、统县政区、高层政区,我 国大多数朝代是县级——统县两级制(如秦、汉、 唐初、元)或县级——统县——高层三级制(如魏 晋南北朝、隋初、宋、明),也有少数年代是多于 这三级的多级制(如清朝)。此外,我国历史上还 出现过虚级,如唐后期的方镇、北宋的路、民国 时期的行政专员督察公署等等。根据秦至民末两 千一百年的统计,我国各种级次划分所占的年份 中,以二级制和三级制居多。
• 2、行政层级的多变性
• 从1949年至今,我国地方行政层次经历过 五次大的变化。 • (1)1952年,我国地方政府层级有4个 正式层次和1个准层次:大行政区——省、 行署区——县---乡。在县、乡之间的区, 曾一度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省、县之间存 在有专区一级准层次。 • (2)1953-1954年,有3个正式层次和 2个准层次。大区成为中央行政分治区,省 为最高行政单位,其下为县、县下为乡。 专区及区同前一时期一样,是政府派出机 关的辖区,为一级行政分治区。
• (五)我国地方层级结构改革方向:少层 次、宽幅度 • 1、改革的必要性: • (1)从国际上来看,少层级是地方政府层 次划分的大趋势。 • 少层级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地方政府层 级的共性。而且,减少层次是各国政府层 级改革的大趋势。如日本在1926年撤销郡 级建制,印度在1977年取消村级建制等等。 鉴于此,我国地方政府层级显得过于繁杂, 需要简化。
• (3)1955-1966年,以3个正式层次和1个准 层次为主,少部分地区为4个正式层次。大区撤 销,地方政府层次分两大类:省、自治区——县、 自治县——乡;省、自治区——自治州——县、 自治县——乡。专区和区这种两个准层次依然存 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下面还有街道办事处 这个准层次。 • (4)1967-1978年,普遍为4个层次。地区革 委会的成立,事实上形成省、自治区——地区、 自治州——县、自治县——人民公社的体制。 • (5)1979年以后,4个层次与准四个层次并存。 • 3、准层次的增多。大区、专区、街道办事处。
第四章
地方政府的层级条块结构 ——兼谈“省管县”改革
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 1、我国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 性分析 • 2、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机构精简之辨 • 3、我国地方政府条块结构的改革方向?
•一、地方政府结构的概念
• 地方政府结构:是以一定的具有权威性的 制度所规定的地方政府组织形式及关系模 式。 • 纵向:层级结构 • 纵横交错:条块结构
• B,从历史传统看,在明清两代600多年的时间里,省县 之间一直存在一级政府(府或州)。帝制结束后,采用的 省县两级体制,不得不采用设置省政府分支机构专区行政 公署
•
• C,20世纪80年代,市管县体制通过“地 市合并”、“地改市”在全国迅速发展,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满足省县间设置一 层地方政府的需要,最终演变成现在的省、 地、县、乡四级体制 • D,市管县体制的形成,是出于中国城市带 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城乡经济 一体化历史进程的产物,是改革开放以来 的中国地方政府的一种管理方式。
• 1975年宪法取消省派出机关的设置,在省和县之 间设置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和革命委员会,作为一 级地方政权机关 • 1978年宪法又决定“地区”不再作为一级行政区 域,而是省政府的派出机关 • 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充分发挥中 心城市在经济管理体制中的作用的思路推动下, 1983年起,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实行地市合并,推 行“市管县”管理体制,将某一地区的行政公署 改为地级市政府,或与当地的市场政府合并成为 地级市政府,有地级市政府统一领导原行政公署 领导的各县,“逐渐成为一级地方政府”。
• 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多少应视实际需 要而定,只要适合该国国情,层级的多少 并不重要。 • 层级数量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政府层级与 管理幅度成反比,幅度越宽,层级越少; 幅度越窄,层级越多。 • 层级数量与行政效率的关系:从理论上讲, 层级数量与行政效率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 联系。
• (四)我国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
人口(万人) 5950 448 523 518 4020 3700 80220 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