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军阀派系

合集下载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

第二阶段,从1912年袁世凯窃国到1916年他复辟 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而自毖,以袁为首的北洋军 事政治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北洋 军阀达到了权力的最高峰时期。这是北洋军阀的全 盛时期。
第三阶段,从1916年6月袁世凯忧愤而死到1926 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前,北洋军阀集团由统一走向 分裂,军阀之间尤其是直、皖、奉三系,为争夺中 央政权和地盘,展开长期激烈的割据、混战和派系 斗争。这是北洋军阀的衰落时期。
第四阶段,从1926年7月北伐出师到1928 年12月张学良“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新 军阀,即是北洋军阀的覆灭时期。
三、军阀派系形成与理念
1、以“缘”而结,以“缘”维系 军阀是由血缘、地缘、业缘、人缘 (私缘)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通过家 庭姻亲、门生故吏、同乡同学、结义拜 盟、施恩笼络、利益结合、思想联系等 方式结合在一起。
• 四、吴佩孚(1874年 -1939年),字子玉, 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 锟部管带,颇得器重。 后升任旅长。参加讨 伐张勋复辟。1919年 12月冯国璋病死,曹 锟、吴佩孚继承了直 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1939年12月4日,日本 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 杀吴佩孚,吴在牙医 刀下当场身亡。
五、蓸锟(1862年 -1938年),字仲珊, 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 军阀的首领,曾靠贿 选而被选举为第三任 中华民国大总统。芦 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 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 因其保持了民族气节, 被国民政府在1939年 12月追赠为陆军一级 上将军衔。
• 六、黎元洪(1864年 -1928年)。甲午战 争后,投靠张之洞。 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 鄂军都督。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后,当选副 总统。袁世凯篡政后, 仍任原职,伙同袁镇 压革命。1916年袁死, 黎继任大总统,恢复 约法,召集国会。 1917年段祺瑞利用张 勋驱黎。1922年受直 系军阀支持复任总统。 次年又为直系所逐。

中国近代军阀派系(2)精讲

中国近代军阀派系(2)精讲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
影响(结果)
• 皖系势力受到沉重打击,除了属于皖系的 浙江军阀卢永祥之外,皖系实力几乎陷于 完全崩溃。中央政权的权力也自然落入了 以直系为主的,“普天同愤”。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表明 维护民国,反对北洋军阀的决心。
北京街头又挂起龙旗
《时报》登载的孙中山及各界反对复辟的消息
段祺瑞利用张勋逼走黎元洪,并以“反复辟”为 名,组织“讨逆军” 。辫子军一触即溃,张勋逃入 荷兰使馆。7月12日,宣统再度宣布退位。段祺瑞重 新掌权。
讨逆军正在进发
在紫禁城东门与辫子军交战
右图为张勋复辟 失败后,北京天安门 前庆祝共和的情景。
三、护法运动和第二次“府院之争”
1.护法运动的原因。 段祺瑞拒绝回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打着“袁记 约法” 的民国旗号,行个人独裁卖国之实,原有 血统被打破 • 利用张勋赶走黎,又利用民国招牌平定张勋复辟 以三造共和的功臣自居 • 对外宣而不战,对内战而不宣 • 组织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 • 依靠日本帝义出卖中国主权以换得大量借款。
1917-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 法、恢复国会,联合桂军和滇军首领陆荣廷、唐继尧和海军总长程璧 光建立军政府,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 战争。军政府成立后,即刻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孙中山以军政府 大元帅名义颁布讨伐令,斥责段祺等阳托共和,阴行帝制,率领起义 的海军第一舰队奋起讨伐。 10月6日,护法战争在湖南爆发。
• 这场斗争,既是黎元洪和段祺瑞个人之间 的权力争夺,也是亲英、美的黎元洪集团 与亲日的段祺瑞集团之间的争夺,更是英、 美同日本之间在中国的争夺。因为日本在 中国势力日益的扩大引起了英美双方的不 满。

北洋军阀六巨头

北洋军阀六巨头

北洋军阀六巨头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洋时代,从时间段上说,是指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中经武昌起义、清帝逊位、民国创立、军阀混战,直至1928年奉系易帜,民国在形式上实现一统,这样一个前后共计33年的时段,北洋集团正式执政则共计17年。

从政治制度方面看,北洋集团执政的政府是帝制中国解体以后,根据宪政共和的制度设计建立起来的第一届正式政府。

这一时期,由于清代皇族宗室拒绝改革,导致王权解体,群雄逐鹿。

政治舞台上如走马灯一样变幻。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之一)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浅析中国近代军阀

浅析中国近代军阀

浅析中国近代军阀摘要:所谓军阀,即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见《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37页)。

近代军阀政治是中国近代社会畸变的结果, 是在由君主专制向民主立宪过渡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形态。

今天笔者就谈一谈关于中国近代军阀的那些事。

关键词:军阀、形成原因、形成阶段、影响近代军阀政治的形成, 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背景:从清初到道光年间,中央集权政体尚能运转自如。

到了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廷内忧外患日趋严重,不得不变革中央集权体制,从中央一元集权制逐渐转变为中央和地方二元权力结构,权力不断下移,为督抚专权割据提供了军事、经济基础和法律依据,可以说一个统一国家的强控制削弱, 地方主义便会突现出来, 成为军阀割据的物质基础。

19世纪中叶,人们把强国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强兵上,编练新军乃当务之急,因而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从军队开始的。

时代给军人提供了机遇,他们也因之一改自古以来受人歧视的地位,成为社会中重要的政治集团。

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军人对其专业外的知识普遍缺乏,也不具备深邃、广阔的现代化目光,同时又过分迷恋权力资源,因而不能承担对社会的整合、领导作用,也自然不能成为定型社会基本制度的力量。

相反,由于他们一心追逐本集团的利益,最终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其自身也就发展成了军阀。

近代军阀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递进的时期。

1、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清军溃败,清王朝也差点土崩瓦解。

咸丰皇帝不得不允许各地兴办团练以抵抗太平军。

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因此出现。

这是近代军阀的雏形。

彼时虽说各派之间,与其与清王朝之间存在矛盾,但还没有发展到公开对抗的程度, 清王朝也还没有完全丧失控制能力, 因而没有出现国家公开分裂的局面。

不过, 为内忧外患所困扰的清王朝, 在它与湘淮军阀之间的勾心斗争中更加衰弱, 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2、1895年,湘淮两军在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人们开始意识到学习日本效仿德国增强军事实力。

中国近代军阀派系

中国近代军阀派系

护法运动
孙中山到广州
冯国璋入京做 大总统
第二次“府院之争”
• 段祺瑞主张用武力、以湖南为跳板统一西 南各省,解决南北争端。率先对桂系陆廷 荣开刀 • 冯国璋主张通过和谈来解决南北争端 。
• 段祺瑞联合奉系张作霖,想搞一次军事政 变逼冯下台。 • 段祺瑞和冯国璋的公开敌我对立使北洋政 府的根基动摇。这时直系和皖系胜败的关 键都在曹锟身上。冯国璋和段祺瑞极力拉 拢。 • 1918年10月,冯国璋的代理总统系先打起“恢复法统”的 旗号,驱逐徐 世昌,扶出黎元洪复任总统,恢复了旧国 会。 • 黎元洪上台提出要裁军,曹锟当然很气愤 。 但是吴佩孚倒是对裁军很是积极。 • 他裁的大多数是他看不顺眼的,像河南督 军冯玉祥 。
冯玉祥
(1882.11.6— 1948.9.1),民国 时期著名军阀、军 事家、爱国将领、 著名民主人士;原 名冯基善,字焕章, 原籍安徽巢县(今 安徽省巢湖市夏阁 镇竹柯村)人,寄 籍河北保定;国民 革命军陆军一级上 将,蒋介石之结拜 兄弟。
1917年11月下旬,桂系 在军政府内挑起争端。1918年2 月26日,拥护孙中山的程璧光被 刺。5月,桂系操纵国会非常会
议,用“总裁会议制”代替大元
帅制,
1918年7月孙中山到达上海
护法运动的意义。
• 1917年8月-1918年5月。
• 护法运动是辛亥革命以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尾 声。它在反对北洋军阀的统 治,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方 面,具有进步意义。但是, 护法运动仅仅提出恢复临时 约法和国会,而且又是希望 依靠西南军阀来反对北洋军 阀,既没有触动当时社会的 根本问题,也没有发动广大 工农群众,所以失败了。
• • • •
1917-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 法、恢复国会,联合桂军和滇军首领陆荣廷、唐继尧和海军总长程璧 光建立军政府,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 战争。军政府成立后,即刻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孙中山以军政府 大元帅名义颁布讨伐令,斥责段祺等阳托共和,阴行帝制,率领起义 的海军第一舰队奋起讨伐。 10月6日,护法战争在湖南爆发。

北洋军阀、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北洋军阀、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 反军阀(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又被称为国民革命运动。 兴起: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 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 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之后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 命军,组织国民政府。进行东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乱,推 动革命迅速发展。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兵北伐,攻占了长江 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 高潮:1926年冬至1927年春, 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 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 动反革命政变,标志大革命局部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 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亦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 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 意义: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 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 力,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 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 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罢工、罢市、罢课)反帝爱 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 民反帝革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 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 潮。五卅运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一二· 九运动 一二· 九运动,又称为一二· 九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 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 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华北事变),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 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 席卷全国的“一二· 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从清朝灭亡到奉系军阀东北易帜的这十六年时间里,军阀混战不断,“北洋政府”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实权则属于控制北京政府的各军阀。

北洋政府是民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对这段历史很模糊,今天作者就以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北洋时期的军阀。

北洋五色旗一、袁世凯时期1912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中国开始进入民国新纪元,袁世凯以北洋新军虎视群雄,最终成为了民国的实际控制人。

袁世凯的政府是以北洋新军这个军事集团为主导,因此实际上来说袁世凯也是军阀。

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彻底把持了北洋政府的实权,但他还不够满足,他还妄图称帝,结果仅仅在他称帝八十三天后,就被赶下了台,最后在众叛亲离中孤独地死去,袁世凯时期的北洋政府正式结束。

二、北洋系军阀袁世凯死后,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控制数量庞大的北洋新军,原本就派系林立的北洋新军分成三个独立的军事集团,他们相继把持中央政府大权。

1、皖系军阀1916年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事集团,扶植黎元洪为大总统,但实际掌权的却是作为总理的段祺瑞。

1920年皖系军阀在直皖战争中被打败,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主要控制范围为安徽、两湖等地区。

2、直系军阀直系军阀是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军事集团,因首脑冯国璋为直隶人,因此称其为“直系军阀”。

1920年,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在“直皖战争”中打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张作霖实际上没有出力),开始控制中央政府。

其中孙传芳和吴佩孚是直系的后起之秀,在他们崛起时,控制中央政府的是奉系的张作霖。

主要控制范围为直隶、山东、江西等地区。

3、奉系军阀奉系军阀是以张作霖及其几个拜把子兄弟为代表的军事集团,因为张作霖是奉天人,因此称其为“奉系军阀”但从根源上讲,奉系并不是北洋系,它只是依附于北洋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军阀开始控制中央政府。

历史趣闻民国军阀割据混战 各方势力一览表

历史趣闻民国军阀割据混战 各方势力一览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军阀割据混战各方势力一览表
导语:一:北洋军阀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
一:北洋军阀
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

二:直系军阀: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

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起首领。

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

三:皖系军阀:
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为首的一派,被称为皖系军阀。

系北洋军阀的主力,势力最大。

主要头目有徐树铮、卢永祥、靳云鹏、倪嗣冲、陈树藩、段芝贵等。

四: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杨宇霆、张宗昌等。

五:晋系军阀:
晋系军阀集团统治山西38年之久。

晋系军阀集团以阎锡山为首领,还有几位主要将领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

六:滇系军阀:
滇军是旧中国军阀割据时代一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军阀势力。

以唐继尧为首的一些新军军官热衷于独裁专制、穷兵黩武。

它们靠在反清反袁斗争中钻营,把云南新军变成一支控制滇政,称霸西南的军阀队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直系先打起“恢复法统”的 旗号,驱逐徐 世昌,扶出黎元洪复任总统,恢复了旧国 会。 • 黎元洪上台提出要裁军,曹锟当然很气愤 。 但是吴佩孚倒是对裁军很是积极。 • 他裁的大多数是他看不顺眼的,像河南督 军冯玉祥 。
冯玉祥
(1882.11.6— 1948.9.1),民国 时期著名军阀、军 事家、爱国将领、 著名民主人士;原 名冯基善,字焕章, 原籍安徽巢县(今 安徽省巢湖市夏阁 镇竹柯村)人,寄 籍河北保定;国民 革命军陆军一级上 将,蒋介石之结拜 兄弟。
吴佩孚(1874年— 1939年),字子玉, 山东蓬莱人。1898年
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 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 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 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 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 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 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 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 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 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 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 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
冯国璋(1859
年—1919年), 汉族,河北河 间人,北洋军 阀直系首领。 冯国璋(1859 年-1919年)字 华甫,河北河 间县西诗经村 人,明代开国 勋臣冯胜的后 代,北洋军阀 首领,曾任民 国代总统。
1、内阁冲突
• 直奉联合打败了皖系,并一起控制北京政 府。 • 矛盾日益突出 • 表现在内阁问题上: • 后来徐世昌决定由靳云鹏出任国务院总理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
• 1、总统之争 • 直系控制北京政权后 ,仍采用消灭异己势 力,推行武力统一的政策。 •
曹 锟(1862年12月12日
出生于河北大沽口,1938 年5月17日逝世于天津), 字仲珊。幼年家贫,稍长 贩布为业,1885年进入天 津武备学堂投兵,参加过 甲午战争,战后参加袁世 凯在小站训练的新军,任 帮带,次年升官带。1903 年升任北洋陆军第一镇第 一协统领。1906任北军 曹锟 第一混成协统领。1907年 升任第三镇统制,同年经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该 部移驻长春。
王承斌。原名承斌,字孝伯,奉天兴 城人,匡武上将军、勋二位、陆军上 将、前直鲁豫巡阅副使,保定速成武 备学堂二班步兵科、陆军大学第二期 毕业。1903年入京师优等师范学校, 1904年10月考入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二 班步兵科,毕业后升入军官学堂速成 科二班(陆军大学第二期),1909年 毕业后历任禁卫军排长、第三镇(统 制官曹锟)三等参谋官,第三师(师 长曹锟)第六旅(旅长张鸿逵)第十 一团团长,1913年2月10日补授陆军 步兵上校。
罢战主电。
2、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 1922年4月9日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
• 在美、英等列强的调停下, 6 月14日,张作霖宣布退出关外, 宣布东北闭关自治,与北京政 府无涉。
3、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取胜的原因:
• a、政治上,张作霖所支持的梁士饴内阁不得人心, 亲日卖国; • b、军队素质上,直系士兵多属于北洋嫡师,训练 有素,久经战场; • c、从战术上,直系高出一筹。 • d、外交上,吴佩孚显得更是老练,奉张一日本为 靠山,在战前极力渲染直系排日行为,希望得到 日本的援助,吴佩孚采取以英美牵制日本,所以 日本不敢公开袒护,保持中立。
溥仪坐于清宫宝座
张勋复辟,“普天同愤”。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表明 维护民国,反对北洋军阀的决心。
北京街头又挂起龙旗
《时报》登载的孙中山及各界反对复辟的消息
段祺瑞利用张勋逼走黎元洪,并以“反复辟”为 名,组织“讨逆军” 。辫子军一触即溃,张勋逃入 荷兰使馆。7月12日,宣统再度宣布退位。段祺瑞重 新掌权。
府院之争
国 务 总 理 段 祺 瑞
总 统 黎 元 洪
• • • • •
“府”即总统府,指黎元洪一派;“院”即国务院,指段祺瑞一派。 在以下问题上两人产生了激烈的争斗: (1)在军权方面 (2)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 (3)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
1917年8月14日, 段祺瑞政府决定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德、奥宣战。右图为 参战纪念章。
冯玉祥
二、黎元洪再度下台
• 黎元洪没有想到总统当了才一年,张勋复 辟的情形再度出现,1923年6月7日,北洋 军500名官兵到公府要求总统发给欠薪,黎 元洪答应于10天后筹发军饷,官兵们气势 汹汹还不肯退出。 • 6月12日数百名军警在黎元洪的住宅示威挑 战,要他下台,局势很紧张。
• 黎元洪怕曹锟暗下毒手,便偷偷坐上去天 津的火车。 • 在天津北王承斌拦截,逼其交出总统印信, 然后然他签名宣布辞职。
中国近代军阀派系
北洋军阀
晋系阎锡山 西南军阀 川系熊克武 徐州张勋 湘系谭延闿 皖系 直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唐继尧
陆荣廷
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新华宫密会
冯国璋
徐世昌
段祺瑞
黎元洪继任大 总统,恢复了 国会和《临时 约法》,任命 段祺瑞为国务 总理。
二、第一次“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所谓府院之争,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在 中国矛盾的反映。段祺瑞在日本帝国主 义的支持下,走的是日本路线;黎元洪 在美国的支持下,走的是美国路线。
护法运动
孙中山到广州
冯国璋入京做 大总统
第二次“府院之争”
• 段祺瑞主张用武力、以湖南为跳板统一西 南各省,解决南北争端。率先对桂系陆廷 荣开刀 • 冯国璋主张通过和谈来解决南北争端 。
• 段祺瑞联合奉系张作霖,想搞一次军事政 变逼冯下台。 • 段祺瑞和冯国璋的公开敌我对立使北洋政 府的根基动摇。这时直系和皖系胜败的关 键都在曹锟身上。冯国璋和段祺瑞极力拉 拢。 • 1918年10月,冯国璋的代理总统期满,徐 世昌当选为下届大总统。
四、直系问题
• a、1923年吴佩孚制造了“二七”惨案。 • b、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兴起, 孙中山同奉系和皖系势力的反直系“三角 同盟 。 • c、张作霖贿赂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并 与之酝酿推倒曹锟统治,并同奉军秘密联 结。
五、第二次直奉战争
• 1924年9月15号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 投入军队42万,历时50多天,是军阀混战 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 双方在山海关、热河激战。10月冯玉祥发 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 • 11月3日,战争结束,直系大败。 •
直系第二次直奉战争失败的原因:
• 1、冯玉祥、胡景翼的倒戈,给了吴佩孚致 命的一击; • 2、直系控制北京政府后,吴野心大增,日 益骄横,对外树敌过多,促成了奉、皖、 粤三角反直联盟的形成; • 3、在武器装备上,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 失败后,开始整军经武,到第二次直奉战 争的时候已是兵精粮足。
• 总之,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 吴佩孚“武力统一”的政策 违背民心,曹锟贿选的恶行 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
• • • •
1917-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 法、恢复国会,联合桂军和滇军首领陆荣廷、唐继尧和海军总长程璧 光建立军政府,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 战争。军政府成立后,即刻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孙中山以军政府 大元帅名义颁布讨伐令,斥责段祺等阳托共和,阴行帝制,率领起义 的海军第一舰队奋起讨伐。 10月6日,护法战争在湖南爆发。
三、曹锟贿选
• 黎元洪下台后,曹锟迫不及待地想当上总 统,建立大选筹备处,然后用每人5000元 的支票来贿赂议员,最终以480票在590人 参加的选举中获胜。 • 曹锟贿选及其了全国的公愤 。 • 在京津地区的北洋官兵也开始闹事,当时 的五千元相当于一连官兵半年的实际收入, 直系军人纷纷讨要军饷。
儿女亲家
靳 云 鹏
山 东 同 乡
张作霖
结 拜 兄 弟
吴 佩 孚
曹锟
• 梁士饴出阁总理
• 梁士饴秉承张作霖的旨意对内打击直 系,对外亲日卖国。
• 所以不仅直系很不满意,也引起全国 人民的公愤。
• 吴佩孚发电不仅指责梁内阁“卖国媚外” 同时指责其中用的曹汝霖、陆宗舆,与之 “朋比为奸”的勾当 。 • 得到其他直系军阀的支持,张作霖出面应 战。 • 梁内阁的倒台是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线。
1917年11月下旬,桂系 在军政府内挑起争端。1918年2 月26日,拥护孙中山的程璧光被 刺。5月,桂系操纵国会非常会
议,用“总裁会议制”代替大元
帅制,
1918年7月孙中山到达上海
护法运动的意义。
• 1917年8月-1918年5月。
• 护法运动是辛亥革命以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尾 声。它在反对北洋军阀的统 治,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方 面,具有进步意义。但是, 护法运动仅仅提出恢复临时 约法和国会,而且又是希望 依靠西南军阀来反对北洋军 阀,既没有触动当时社会的 根本问题,也没有发动广大 工农群众,所以失败了。
• 冯国璋下台后,曹锟、吴佩孚成了直系军 阀的新首领。段祺瑞一方面控制内阁,排 斥直系势力,另一方面纠集军队向外蒙、 西北扩张,引起了直系军阀的强烈不满, 对奉系也造成不小的威胁,促成了直奉联 合反段祺瑞的形势。直系还和南方桂系陆 荣廷联合,订立反军事同盟。直皖矛盾越 来越尖锐。
四、直皖战争
• 7月14日,战争爆发,双方混战于河北境内。 西路吴佩孚军队在奉军的援助下打败一支 皖系军队;随后,奉军加入东线作战,直 奉军队打败徐树铮的皖军,是不战而降。 至此皖军力量已基本尽失。19日,段祺瑞 不得不辞去一切职务。
张勋(1854~1923) 字绍 轩,江西奉新人。 地方 观念浓重
2、张勋复辟
1917年6月7日,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借“调停”为名, 率5000“辫子兵”,进入北京。张勋于7月1日拥护12岁的溥仪复辟帝制, 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称为“张勋复辟”或“丁巳复辟”。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
影响(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