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洋军阀及北伐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近代史小组总结报告范文(3篇)

近代史小组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也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格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总结这一时期的历程,我们小组特此进行了近代史的学习和研究,现将学习成果总结如下。

二、近代史重要事件概述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终,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这场运动由洪秀全领导,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大同世界”。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清朝的统治造成了沉重打击,也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3.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861-1895年)是清朝晚期的一场自强运动。

这场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加强国防力量为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4.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1898年)是清朝末年的一场政治改革。

这场变法旨在挽救民族危亡,但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6.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为主题,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近代历史发展规律总结1. 民族危机加剧: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

列强的侵略、封建主义的束缚,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2. 社会矛盾尖锐: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都受到了压迫。

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革命的发生。

3. 民族觉醒: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北伐战争时期心得体会总结

北伐战争时期心得体会总结

北伐战争时期心得体会总结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它从192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28年。

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联合起来,联合北方的军阀,彻底消灭了南京的国民政府,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起了中华民国的政权。

通过参与北伐战争,我对于这场战争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总结。

首先,北伐战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联合起来的结果,两党之间的合作和团结是中国人民面对危机时的选择。

在战争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

许多人放弃了稳定的生活,毅然参军,为了国家的统一而奋斗。

这种团结和坚定的意志是中国人民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的重要力量。

其次,北伐战争揭示了中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现实问题。

国共两党联合起来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独立、强大的新中国。

然而,在战争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浮现出来。

农民、工人和学生纷纷参与到战争中,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政权的更替,还包括土地改革、工人权益和军队内部的民主。

这些问题凸显了中国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也促使党和国家在战争胜利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再次,北伐战争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场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国共两党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也直接导致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在这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国共两党通过这场战争的合作,互相了解对方的实力和意图,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战线。

同时,北伐战争也对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战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党的军事路线和土地政策。

最后,北伐战争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作为参与者,我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见证了人民的痛苦和牺牲。

战争给我带来了许多重要的教训,尤其是对于和平的珍贵和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竞争,更是一场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我看到了国共两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和团结,也看到了他们对于中国革命的不同理解和理想。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革和动荡,北洋军阀的崛起和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

通过阅读关于北洋军阀史的相关文献和著作,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正陷入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之中。

无论是政权更迭、外来势力的干涉还是内部分裂,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北洋军阀的崛起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北洋军阀通过控制军队和地方势力,逐渐获得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实际掌控权。

但很快,他们之间的内讧和权力斗争也成为无法回避的难题,导致国家的治理陷入了混乱。

北洋军阀时期的重要人物繁多,其中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等都以其独特的政治手段和权力运作方式闻名。

阅读北洋军阀史的过程中,我对这些人物的思想与行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袁世凯作为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历次政变和独裁措施,试图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皇权体制,但最终失败。

段祺瑞则是以军阀身份长期掌握北洋政权,他的政策更加偏向外国势力,导致了中国主权的削弱。

冯国璋则以其反对袁世凯的立场而著称,但他的影响力和政治地位并不长久。

这些北洋军阀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动和决策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阅读北洋军阀史,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演变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内战,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疲弱和社会的动荡。

这一时期的教训和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汲取历史的教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阅读北洋军阀史,我不仅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段历史时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让我对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好奇。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面对未来。

总的来说,阅读北洋军阀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吸取教训。

北伐战争 知识点总结

北伐战争 知识点总结

北伐战争知识点总结一、战争背景北伐战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局。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在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的混战和割据下,中华民国政权并没有得到有效巩固,实际上是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在这样的政治混乱中,国家经济衰退,社会秩序紊乱,百姓生活困顿,外国列强也利用这一机会在中国各地争夺势力范围。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识到必须打破军阀割据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

于是,孙中山提出了联合共产党、联合苏俄、联合全国人民,进行国共合作争取国家统一的思路。

其中“联合共产党”便是国共合作的一大内容。

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就是为了打破北洋军阀的统治,推进国家的民主改革。

二、导火线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不稳定和腐败,以及对外国列强的依附和割地求和,使得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而北洋军阀政权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也增加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各地军阀之间的争斗,对民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加速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北洋军阀的腐败和无能,也使得各地群众的反抗情绪逐渐蔓延。

在此时,国民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发动了康德尔起义和广州起义,向北洋军阀进行武装反抗。

这两场起义,对北洋军阀政权构成了直接威胁,无疑成为了北伐战争的导火线。

三、战争进程北伐战争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伐战争的准备期,主要是国民党加强自己的武装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第二阶段是北伐战争的全面爆发期,主要是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阀的主要据点和势力范围发动攻势;第三阶段是北伐战争的胜利结束期,主要是国民革命军推翻北洋军阀政权,实现国家的统一。

1.北伐战争的准备期北伐战争的准备期主要是指1923年至1926年初的这段时间,国民党通过改组国民革命军,加强武装力量和政治准备,并加强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

其中,国民党通过发动康德尔起义和广州起义,打响了北伐战争的第一枪。

国民党在这个阶段采取了灵活的战略,通过组织革命军事和政治人员,开展对北洋军阀的抵抗,并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心得体会

北伐战争心得体会

北伐战争心得体会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场重要战争。

在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战争中,我担任志愿军的一员,亲身参与了许多激烈的战斗。

在战争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许多道理,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下面是我对北伐战争的心得体会。

首先,北伐战争教会了我团结的力量。

在战争中,国共两党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北洋政府的军队。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地区,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民主的新中国。

我们紧密合作,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敌人的进攻。

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挑战。

其次,北伐战争使我明白了艰苦奋斗的意义。

战争期间,我们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生活,常常面临着物资匮乏、粮食短缺的困境。

但是,我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始终坚持战斗。

每一次胜利都是我们流汗、流血的结果,每一次胜利都让我明白到只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北伐战争教会了我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此外,北伐战争让我认识到了坚决执行军事命令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每一个战斗任务都需要我们严格遵守命令、保持战斗纪律。

我记得有一次战斗,当时我们接到了一项前线突袭任务。

由于时间紧迫,命令要求我们迅速突入敌人阵地,并尽快占领。

虽然我们对敌人的力量和布防情况几乎一无所知,但我们没有动摇,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

最终,我们成功地击溃敌人,完成了任务。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坚决执行命令是胜利的关键,只有服从指挥、保持纪律,我们才能够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最后,北伐战争让我明白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参战期间,我亲眼目睹了敌人残暴的行为,看到了百姓沦为压迫的牺牲品。

我深深痛恨敌人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侵略行为,坚决要保卫家园,为正义而战。

我将心系祖国,时刻准备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北伐战争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这场战争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北伐战争心得

北伐战争心得

北伐战争心得
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意义。

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

这场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国共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北伐战争在1926年6月开始,直到1928年3月胜利结束。

战争从广东分南昌起义开始,通过武装起义、游击战和正规战等多种形式实施。

北伐战争的成功离不开国共合作的共同努力。

国共两党形成了统一战线,共同抵抗内外敌人。

过程中,共产党通过正确的军事战略和政治策略,成功地发动了各个阶级和各个民族的人民,形成了广泛的抗战力量。

北伐战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

这些胜利不仅有力地打击了北洋政府的军队,也加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

北伐战争的胜利影响深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了国共内战时期,最终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战略和战术。

他们通过坚定的意志、灵活的策略和坚定不移的目标,成功地统一了各方力量,使得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实现了自身的崛起。

总结来说,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为中国树立了新的标杆,为中国的自主和独立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通过团结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观课报告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北伐战争。

本次课程聚焦于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观察、分析与思考。

在本次观课中,我们通过教师讲解、实物展示和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北伐战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起因1926年的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为了推翻北洋政府而发动的军事运动。

当时,北洋政府屡次政治动乱而导致国内不稳定,于是孙中山和蒋介石联手发起了北伐战争,希望打破统治的僵局,挽救民族危机。

然而,北洋政府军队实力强大,而国共合作的力量相对薄弱,双方参战的背景差异和利益分配上存在种种矛盾和问题。

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北伐战争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北伐战争的过程在北伐战争的过程中,国共合作为了达成目标经历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战役。

从1926年的南昌起义,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推翻北洋政府、叛变共产党,再到1928年蒋介石另立国民政府,开始内部消耗,国共合作的破裂,北伐战争不断地向前推进,并最终赢得了胜利。

其他问题的思考然而,这场战争背后还涉及到许多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比如,共产党在战争中的角色、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和背后的利益问题、交通线失守、海上封锁、群众运动的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在历史上往往被各种不同利益方面的人们片面地解释和理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认真思考,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深入调研和了解。

总结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期都有各种重要的事件发生,而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也正在发生许多让我们震惊的事情。

通过本次北伐战争观课与思考,我们学习到了一些关于历史和现实的知识和启示,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青年人,我们要不断学习、深入思考、敢于担当,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奋斗!。

北洋军阀心得体会感悟

北洋军阀心得体会感悟

北洋军阀心得体会感悟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历史阶段,它指的是1912年至1928年间,由北洋政府控制的中国政治局面。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帝制向民国的转变,但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和稳定,而是陷入了军阀割据和内战频发的局面。

以下是对北洋军阀时期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首先,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格局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洋政府的统治并未带来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反而造成了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使得国家失去了对外抵抗的能力,也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其次,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问题凸显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迫切性。

在这一时期,虽然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民国,但实际上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和法治。

军阀之间的争斗,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的生活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

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再次,北洋军阀时期的文化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西方的民主、科学、法治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和融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推动社会思想的解放和更新。

然而,由于军阀割据和政治动荡,这些文化思想的传播和实践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此外,北洋军阀时期的国际环境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北洋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往往采取妥协和退让的政策,这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也加剧了国内的民族危机感。

最后,北洋军阀时期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只有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北洋军阀时期也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北洋军阀及北伐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摘要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

各路军阀割据称雄,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连年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迫坏,终难逃被讨伐的命运。

北洋政府在经历了袁世凯统治、皖系军阀统治、直系军阀统治及奉系军阀统治四个时期之后,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北洋军阀受到重创。

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政府在中国的黑暗统治最终结束。

关键词
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伐战争袁世凯直系皖系奉系
正文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继续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来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而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史称北洋政府。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加深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黑暗的政府,我查阅了相关书籍。

现将总结结果及感想详列如下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一直到1928年,这场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才算结束。

北伐开始时,国共两党处于合作状态。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就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压迫。

1923年2月7日二七惨案发生。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了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

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所以在二七惨案之后共产党积极地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当时,北洋军阀统治着全国大部分地区。

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着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直隶保定一带,约有兵力30万人;由直系分离出来的孙传芳盘踞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武生,约有兵力20万人;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约有兵力30万人。

他们是此次北伐战争的主要打击对象。

如果说中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繁荣富强稳步发展,北伐战争就不会发生或者说不会以北伐的名义发生,那样无异于叛乱。

可是事实上北洋军阀带给人民的只有黑暗。

他们凭借反动政权竭力维护封建,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他们顽固地推行媚外政策,疯狂出卖国家利益,他们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割据混战,使得民不聊生。

如此黑暗腐朽的现行政府,其执政过程更是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背信弃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在北京建北洋政府并就职标志着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

北洋政府与北洋军阀各个派系的兴衰关系很密切,大致可分为袁世凯统治,皖系军阀统治,直系军阀统治,奉系军阀统治四个时期。

1912年到1916年,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

在1916年袁称帝败亡之后,连这种形式上的统一都维持不住了。

追究袁称帝失败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辛亥革命以后,共和国的观念深入
人心,加之袁为称帝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订立“二十一条”以换取支持,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反对。

袁在北洋派内部排挤手握兵权、对帝制不甚积极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造成北洋派内部的分裂。

此外,忙于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列强也不可能给帝制运动以有力支持。

因此,袁世凯称帝后彻底动摇了他的统治基础。

袁世凯之死,结束了北洋集团的大体统一局面,开始了群雄纷起、兵连祸结的军阀割据年代。

自1916年袁世凯死至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北京政府基本上为皖系军阀段祺瑞把持,段祺瑞以国务总理身份把持北京政府实权,经历了府院之争,段祺瑞被免职,段率兵打败复辟的张勋,段再次把持中央政权,护法运动等起起落落,皖系势力发展到了最高峰。

好景不长,虽然皖系控制了北京政府,却奈何不了非北洋系的西南军阀。

此时直奉两系发展迅速。

其中直系首先与皖系发生矛盾,在南方军政府作战问题上两方意见不合。

直系又极力攻击皖系卖国,一时赢得了人心。

另外,直系的优势及皖系的不足纷纷暴露出来,直军在前线自行停战,其停战主和言论,迎合了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1919年巴黎和会时,皖系政府的表现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它陷于完全孤立的境地。

种种原因使得直皖战争于1920年7月爆发。

直奉结盟最终打败皖系。

直系曹锟吴佩孚上台。

直系当政后出尔反尔,改变反对武力统一的初衷,遭各派反对。

昔日盟友奉系更因胜利果实分配不均与其矛盾愈演愈烈。

1922年4月,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直系击败奉系,独占了中央政权。

此时的直系变本加厉,制造二七惨案,回复国会,大总统贿选,斑斑劣迹搞得举国哗然丧尽民心。

奉系败退后整军经武,皖系不甘寂寞,卷土重来,孙中山大肆寻找盟友。

反直三角同盟形成。

再加上直系内部四分五裂,1924年9月爆发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惨败。

接下来的奉系统治下的政府更是黑暗,临时执政的段祺瑞沦为傀儡,各派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纵横捭阖,敌友不可分,为了利益结盟,也为了利益不惜背叛。

北伐战争出现得顺理成章。

伴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采取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国民革命军在工农群众等的支持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重创张作霖。

可惜北伐中出现了污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背叛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

这就给了北洋军阀以短暂喘息的机会。

然而为时不久,后期北伐开始,北洋政府的统治终于告一段落。

虽然接下来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仍然没有给人民带来光明,北洋政府的结束还是值得庆贺的。

一个不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一个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政府,一个为了自己不惜出卖国家利权的政府,这就是北洋政府的本质。

经过了本次研究性学习,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习得新知识后的喜悦,更多的是痛惜。

一个民族,只因不幸遇到了一个不合适的政府,便长时间地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这个政府可以武断地代表人民,可以擅自把国家领土送人,可以把人民当奴隶压迫,滥用权力!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看到很多的一句话是“全国人民痛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没有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我体会不了北洋军阀的迫害,不知道痛恨该有多恨;没有身临其境,我体会不了全国人民的恨该有多悲壮,我认识得透彻的唯有被全国人民痛恨的政府要多悲哀有多悲哀,失败至极!
由此可见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性,可见选对政府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