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学习《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三章人格与管理
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辅导3
![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辅导3](https://img.taocdn.com/s3/m/afca4735f7ec4afe04a1df8d.png)
第一节、教师积极性的心理分析。
• 一、我们先看一下需要的概念
• 1、 在教材中第78页:需要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的必要事 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与感受。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以及社会 自身的发展必然要有一定事物的支持,例如食物、衣服、学 习、交往、劳动等。这些要求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需 要,如人们饥饿了就要寻找食物;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就要适 应环境和发展自己,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社会自 身也要发展,这就要求人们从事学习、劳动等各项活动。这 些需要反映在人的头脑中,人们往往是以缺乏感或满足感来 体验的,所谓缺乏感就是不满足,在需要被满足之前,人们 渴望得到,但有没有得到,心理总觉得不满足,有缺乏感。 例如人们现在的住房很狭小,想得到一套比较宽敞的住房, 在得到之前,肯定是不满足。在得到之后就会感到很高兴、 很知足、这就是满足感。
来同一动机,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
•
以上我们说明了需要、动机、目标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
间的联系。只有三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构成人的实际行
为或者说是人的积极性,才具有实际意义。
• 4、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动机的特征。(1)动机的特征有三点。 第一是动机的指向性,动机是行为的向导。第二是动机的强 度,这个强度是由需要满足的迫切程度所决定的,迫切程度 越高,动机的强度就越高。第三是动机的清晰度,指动机对 目标指向的集中程度,集中全力于一点,则清晰度就高。第 四是动机的力矩,指动机力量的大小与目标远近的关系。一 般来讲,目标越远,动机力量越小;目标越近,动机力量越 大。
目标将动机与需要连接起来,是行动的预期结果。动机是在
现实中引起现实活动的原因。目标是外在事物的反映,是活
动的引力,动机是人内部欲望的表现,是行动的推动力。同
一目标,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比如我们大家都来参加学习,
第3章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第3章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c6597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07.png)
维纳的归因理论:韦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 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通常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 度是内外的维度,即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还 是外部原因;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维度,即将成功或 失败归因于稳定的经常发生的因素还是不稳定的偶然 性的因素;第三个维度是指控制点,即将成功或失败 归于可控的因素还是不可控的因素。
3.1.2 学习理论
1.概念: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 2.学习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 社会学习理论
3.1.3 归因理论
1.归因的概念: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 的推论过程。
2.归因理论的概念: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因果关系解释的理论。
第三章 内容纲要
知觉和社会知觉的概念、种类、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学习的概念和基本的学习理论 归因和归因偏差的概念 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基于认知理论的管理
3.1 认知理论
3.1.1 知觉和社会知觉理论 1.概念:知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直
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个别部分 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基本特征: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 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 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一般人在解 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论: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 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 或情境。他认为,这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 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区别性、一贯性、一致 性。
3.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是相对于对物的知觉而 言的,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是人们对于有关他 人的信息的解释和综合的过程,是个人归因的基础, 也是个人社会行为的基础。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三四章内容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三四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4dd86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e.png)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三四章内容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三四章)第三章: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状态和特点的变化。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
1. 幼儿期(3-6岁)幼儿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特点有:- 自我中心:幼儿时期的孩子主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 想象力丰富:幼儿时期的孩子善于想象和创造,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常常超出成人的理解。
- 简单的道德观念:幼儿时期的孩子对道德规范的理解还很简单,往往以奖罚为导向。
2. 小学阶段(6-12岁)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特点有:- 社会性的意识增强:小学时期的学生开始关注他人,愿意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 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逐渐增强,开始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 规则意识的形成:小学时期的学生逐渐形成对规则的认知和遵守意识,明白规则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第四章:学生情绪管理与行为引导学生情绪管理和行为引导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1. 情绪管理- 情绪认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情绪,并教授情绪表达的适当方式,培养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认知能力。
- 情绪调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 情绪管理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一些情绪管理策略,如寻求支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和挑战。
2. 行为引导- 行为规范: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并通过正面激励和奖励机制来引导学生遵守规则。
- 行为模范: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修养,成为学生行为的良好榜样。
学校管理心理学
![学校管理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09f3559f111f18583d05a91.png)
2、通过教育、启发、引导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加 速最高层次需要的形成。
三、“全面激励”理论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熊川武认为,作为 一个系统,激励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因素:
1、人,即激励的主体和客体; 2、时空,即激励过程和相应环境; 3、方式和内容。
(一)全员激励:即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参与 激励。
2、评价
(1)公平可以消除人们的不满,但它难以激 励人们;
(2)公平的主观色彩很浓,可操作性不强;
(3)有利于自己的不公平感也是激励人们的 力量。
(五)归因理论(略) (六)综合激励理论(略)
二、国内关于激励问题的研究
(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俞文钊创立 的同步激励理论
1、主要的积极反应:理喻、替代、斗争。
2、主要的消极反应:攻击、退缩、固着、屈 从、否定、压抑、退却、投射。
(六)挫伤防治策略
1、预防策略:提高学校成员思想觉悟和认识 能力,消除有意挫伤;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2、调治策略:情绪发泄、角色扮演、积极劝 诫、善用赏罚。
第二篇 学校管理个体心理
简称ERG需要。 (五)麦克莱兰的需要分类:成就需要、权力需要、
合群需要。
第二节 学校成员需要的静态分析
一、中小学生的需要结构 (一)小学生需要的基本特点 1、生理性需要 2、社会性需要 (二)小学生需要的基本特点 1、生理性需要 2、社会性需要
管理心理学-人格能力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人格能力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99a8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1.png)
04 管理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 用
组织文化建设
1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信念 和行为方式,对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工作态度产 生深远影响。
2
管理心理学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旨在帮助 组织建立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归 属感和工作满意度。
3
具体措施包括: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 则,强化组织形象和品牌建设,以及开展团队建 设和员工培训等。
领导力共同目标的能力。
管理心理学在领导力发展中的应用,旨在提高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使其更好地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领导力培训和辅导,培养领导者的沟通、协调和决策能力,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 制和评估体系等。
员工激励与辅导
01
员工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其工作绩效 。
不同的人格类型可能导致不同的 领导风格,例如,外向型人格可 能更倾向于民主和开放式领导, 而内向型人格可能更倾向于权威
和指令式领导。
决策方式
人格特质会影响管理者的决策方 式,例如,风险偏好、创新性、
逻辑分析能力等。
团队协作
具有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格特 质,如宜人性、责任心等,有助 于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合作。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从 个体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 晚年。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不断适 应环境和社会要求,形成和发展自己 的人格特质和模式。
人格的分类与差异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类型理论、特质理论和整合理论 等。类型理论将人格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外向型和 内向型;特质理论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于特质的数 量和强度;整合理论则试图将类型理论和特质理论结 合起来,全面描述个体的人格特点。
个体心理与管理优秀课件
![个体心理与管理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bb75ef87c24028905fc311.png)
6 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 喜欢安静的环境。
8 善于和人交往。
9 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很符合记2分 比较符合记1分 介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 记0分 比较不符合 记-1分 完全不符合 记-2
二、什么是个性
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 叶。”
其含义是:人的生命具有独特 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 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个性的概念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 东西,同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 个个性绝对相同的人,每个人在 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气 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均不同于 其他的人。我们把这种在个体身 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 理特点的总和就称之为个性。任 何人都是有个性的,均以一种个 性化的方式存在。
• 倾向性: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表现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体验与特定 的行为模式。例如,有的人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 性的表现。
(三)个性形成的原因
形成个性的原因基本上 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50-55% 个性特征来自于遗传, 所以我们一般会听到这 样的话:他像他爸爸!
很符合记2分 比较符合记1分 介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 记0分 比较不符合 记-1分 完全不符合 记-2
• 1 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 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 ,想把心理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 宁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 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 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镜头等。
《学校管理心理学》题库
![《学校管理心理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f4c42c7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6.png)
《学校管理心理学》题库《学校管理心理学》标准化题库第一章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述一、判断题1、西方工业心理学之父是梅奥。
(错:闵斯特伯格)2、梅奥于1912年汇编出版了一本书《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错:闵斯特伯格)3、摩尔斯创立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
(错:梅奥)4、我国研究管理心理学之先河是肖孝嵘。
(对)5、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闵斯特伯格。
(对:闵斯特伯格)6、★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A人的心理的实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有关人的心理实质的哲学基本问题。
(对: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7、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
(对)8、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问题。
(错: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9、有结构的观察又可以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种。
(错:无结构观察)10、实验法是学校管理心理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
(错:调查法)11、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梅奥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这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登上历史舞台。
(错:黎维特)12、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教授黎维特出版了著作《学校组织行为学》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
(错:欧文斯)13、前苏联是率先使用“学校管理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国家。
(错:中国)14、霍桑实验证明,人不只是“社会人”,更主要是“自我实现人”。
(错:经济人、社会人)15、传统科学管理理论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错:以事为中心)二、单选题1、西方工业心理学之父是。
A . 欧文斯 B. 梅奥C .黎维特 D.闵斯特伯格(D闵斯特伯格)2、霍桑实验证明,人不只是经济人,更主要是。
A. 经济人 B . 社会人C. 自我实现人 D . 复杂人(B . 社会人)3、是改变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状态,用来揭示变量因果关系的有效方法。
A. 调查法 B . 观察法C. 实验法 D . 测验法(C. 实验法)4、是研究管理心理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总的方法论。
学校管理心理学
![学校管理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200c2b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d.png)
管理人员职 能
生产的指导 者
人际关系的 调节者
自我实现 从人转移到工
的人
作环境
采访者
奖励方式 物质刺激 人际关系
内在奖励
管理制度 任务管理 参与管理
自主管理
采访者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为发挥人的智力创 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 所遇到的障碍。
外在奖励——工资、提升、良好人际关系; 内在奖励——人们在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增长才 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
——泰勒
2.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Social man)
l “社交人”。 l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是决定性的因素。
l 基本观点是:
(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 工作的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 获得认同感。
(2)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更比对 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只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们的自尊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
从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来看,管理制度应保证 职工能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 望的成就。
4. “复杂人”假 设与超Y理论
什么是“复杂人”
l 其含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l 其一,就个体人而言,其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知
(二)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理论(Theory of Human Relation)
l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George Elton Mayo)
l 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 l 实验1924年开始,1927年由梅奥接管,1932年结束。 l 霍桑实验的结论: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中的几个假设
l 3、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是个人奖励制度。 l 4、管理人员的职能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
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
![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5ab20604b73f242326c5f1b.png)
第二章个体知觉导入案例经理的麻烦与小道消息请想象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有这样一个早晨:给你带孩子的保姆病了,你太太又不能请假。
因此,你只得给邻居打了好几个电话,为照料三岁多的孩子作安排。
你抓起一杯牛奶往外赶时,你家的小狗又绊了你一跤,你不得不去换掉溅满牛奶的西服。
路上开车比平时更让你神经紧张,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横穿马路,你的车差点撞上他。
你的雇员谁都不知道这些事情。
他们只看到:上司绷着脸进来,径直走进他的办公室而没有像平时早上那样与大家打招呼,然后重重关上门。
到上午10点钟,关于你的行为已经有许多种说法。
有的人说你遇上婚姻危机了;有的人说你在路上吃罚单了;还有一个职员说他昨天看到报纸上一篇文章,文章说当地一个投资者正在物色购买公司。
正当大家推测“出了什么事”时,这一消息不胫而走。
到了中午时,这一说法已经传遍了公司,说得像真的一样:公司已经被卖掉,上司就要丢掉饭碗,在今后的几个月中还会有许多人像他一样,加入失业行列。
问:通过这个案例你还能同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生活经验受到挑战的原因是什么?课后案例吃一堑能否长一智?一天晚上,上任不久的厂长老方在厂里值夜班,当他打着手电筒,穿过一道灌木丛,走进铸造车间时,只听一个人在喊:“救命!救命!你不能这样对待他,你会把我师傅弄死的。
”老方跑到铸造车间门口,往里一看,天哪!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工人躺在地上,地上流满鲜血,一股血腥气直朝鼻子冲来。
一位陌生的彪形大汉一脸凶相正骑在老工人身上,一会儿揪住老工人的衣领,把老工人的头往地上撞,一会儿又去咬老工人的脸,老工人只会发出哼哼的呻吟声了。
老方马上掏出无线电对讲机,叫保卫科和医务科的人员马上赶来,然后冲进去,朝那个彪形大汉扑过去。
一会儿保卫科的人来了,医生也来了,老工人马上送医院抢救,但彪形大汉并没有拘留,反而受到了表扬。
原来这位老工人名叫张富生,平时患有癫痫,但很少发作,今天上夜班,不知怎么一下子病就发作,昏过去了,他的徒弟小李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景,立即惊慌地叫起来了,张富生摔倒时,关正好碰到一颗地上的螺帽,头上碰开了一个小洞,出了一点血,车间主任老朱闻讯赶来,马上解开张富生的衣领,又是人工呼吸,又是心脏按摩。
管理心理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e6ed10502768e9951e738dc.png)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编写人:范逢春、何玲、杨智恒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Management Psychology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掌握工作组织中员工行为的基本理论,从行为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组织中的各种现象,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三、教学内容第一编引论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3学时)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理论基础第二编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二章人格与能力(3学时)人格概念、人格与工作表现、能力类型、能力与工作表现第三章价值与态度(3学时)工作价值与工作行为、态度与工作行为、影响态度的因素第四章学习行为(3学时)学习理论、学习与工作行为、培训设计第五章动机与激励(3学时)激励理论、工作激励策略第六章压力(3学时)压力理论、压力模型、压力管理的策略第三编群体心理与管理第七章群体心理概述(3学时)群体定义、群体发展、群体规范第八章沟通(3学时)沟通定义、影响沟通因素、群体沟通、沟通管理第九章群体影响与冲突(6学时)人际影响、群体气氛、群体冲突类别、冲突解决方法第十章群体决策(3学时)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群体决策管理第十一章领导行为(3学时)领导理论,领导艺术第四编组织心理与管理第十二章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3学时)组织理论、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第十三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3学时)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理论、组织发展与管理改革的途径第十四章组织文化(6学时)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建设、跨文化组织管理四、教材《管理心理学》第四版,苏东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五、主要参考资料1.《管理心理学》,李明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2.《Organizational Behavior》,Stephen P Robbin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心理学复习人格与情绪管理详解
![心理学复习人格与情绪管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aff7c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6f.png)
心理学复习人格与情绪管理详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各种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
了解人格和情绪管理的基本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和情绪管理方法。
一、人格理论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决定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心理学中有多种人格理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荣格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以及五因素模型。
1.1 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的精神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其中,意识层次包含个体当前正在经历的感知和思考;前意识层次包含个体可以轻易获取到的记忆和想法;潜意识层次包含个体无法直接意识到的、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
1.2 荣格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荣格认为,人的个体心理是由个体的自我和个体的自我之外的无意识共同构成的。
个体的自我包括个体的在意识范围内的心理结构和过程,无意识则包含了个体不可知且不可控的心理内容。
1.3 五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将人格特质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些维度涵盖了人类大部分的人格特点,被广泛用于人格研究和评估。
二、情绪管理方法情绪是人类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涉及到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等方面。
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促进个人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情绪管理方法:2.1 自我观察和情绪识别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观察和反思。
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2.2 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策略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来调节和管理情绪。
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情绪表达、放松技巧、认知重构和问题解决等。
2.3 社交支持和倾诉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感受和困惑有助于情绪的释放和缓解。
心理学课教案人格与情绪管理
![心理学课教案人格与情绪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0c5dd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a.png)
心理学课教案人格与情绪管理标题:培养良好的人格与情绪管理,实现心理健康——心理学课教案引言:人格与情绪管理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通过探讨人格的形成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从而促进个人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人格的概念和影响因素(600字左右)1. 人格的定义和特点- 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决定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方式。
- 人格的特点:相对稳定、独特性、整体性和一致性。
2. 人格的形成因素- 遗传因素:基因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个体心理特征的发展倾向。
- 环境因素:家庭、社会和文化等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也会影响人格的形成。
3. 培养健康的人格-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 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 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增强自我接纳能力。
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及技巧(800字左右)1. 情绪管理的定义和意义- 情绪管理: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认识、理解和调节的过程。
- 情绪管理的意义: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挫折、处理人际关系、保持心理健康等方面,提高生活质量。
2. 情绪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情绪的基本分类: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等。
- 情绪的特点:短暂性、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的一致性。
3. 教学环节:情绪自我认知与表达技巧- 情绪自我认知: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自己情绪的触发因素和表现形式,增强对情绪的认识。
- 情绪表达技巧:通过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获得情绪释放和情绪管理的方式。
4. 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情绪调节策略:学生学习认识和运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如主动寻求支持、运用幽默、进行身体活动等。
- 情绪管理技巧:针对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学生学会使用自我冷静、自我激励、自我安慰等技巧,有效管理情绪。
高中心理学教学人格与情绪的调节与管理
![高中心理学教学人格与情绪的调节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e6b4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1.png)
高中心理学教学人格与情绪的调节与管理高中心理学教学:人格与情绪的调节与管理引言:心理学在高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研究着人类的思维、行为和情绪,并提供了许多调节和管理人格与情绪的方法。
在高中心理学教学中,了解人格与情绪的调节与管理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中心理学教学中的人格与情绪的调节和管理方法。
一、人格的调节与管理人格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而高中阶段是塑造个体人格的关键时期。
因此,高中心理学教学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格调节与管理方法:1.培养自尊和自信心自尊和自信心是个体发展中的核心要素。
在高中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通过正面激励、奖励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自尊和自信心。
这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克服挫折,并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取得成功。
2.促进冲突管理与解决冲突是高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冲突管理方式,例如积极沟通、妥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技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冲突,并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
3.鼓励合理目标的设定与达成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并提供有效的目标管理策略对个体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在高中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长期和短期目标,并通过追踪和反馈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
这种目标管理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毅力,并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二、情绪的调节与管理情绪管理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平衡至关重要。
高中心理学教学中,需要探索以下方法促进学生的情绪调节与管理:1.情绪识别与情绪管理策略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和理解他们自己的情绪。
高中心理学教学可以通过教授情绪识别的技巧和情绪管理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
例如,教授学生情绪识别的基本表情和身体反应,并提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寻求支持。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2.压力管理与应对技巧高中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因此学习压力管理和应对技巧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管理心理学优质文档
![学校管理心理学优质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2855eee59eef8c75ebfb3dc.png)
学▪校管理掌心理握学的知研究识任务点:
学校领导、学校领导的角色和功能
▪ 群体和群体规范 挫折、遭受挫折后的反应、自我调节及对挫折的管理
挫折、遭受挫折后的反应、自我调节及对挫折的管理
态 师▪度生、关.非教 系师 及正的 师态 生式度 关及 系群其 对对学体工 生作 和、的 教影 师非响 的影正响 式群体的特点及管理 本▪章主.群要考体核学情生对境人际中关系的及其社影响会因素助,师长生关作系,用竞争、与合责作的任学习分情况散。 、去个性化
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并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
பைடு நூலகம்
题的能力。现结合教学大纲,做以下的期末复习方
案
▪ 第一章 绪 论 ▪ 考核目的: ▪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性质、研究
对象、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的学习情况。
▪ 掌握知识点: ▪ 1.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2.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 3.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领导者的个体心理与测评 激励、激励的方式、激励的理论及其应用
态本 从▪度章而改 主培本群变要 养的考 学章体理核 生论学 运主情和生 用方对 心要境法群 理及体学考对教和 规师群 律核个态体 分度规 析学体的范 并改, 解生行变非 决正 学对为式 校群 管群的体 理及 中体影管 实理 际和响, 问群 题群,体 的情 能体有境 力对 。规效个体范的行为,工的影非作响,正群有效式体的工群的作群体学体的及习学习管情情况理况。 ,。
▪ 第七章 学生心理与管理
▪ 考核目的:
▪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管理,中小 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群体的心理与管 理的学习情况。
▪ 掌握知识点:
▪
个性心理与管理ppt课件
![个性心理与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9f5469aeaad1f346933fd6.png)
管理心理学
第三章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管理
(2)影响因素 :
▪ 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体态、仪表、风度、言谈举止、 表情神态等。(“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
▪ 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思想、态度、价值观、知识经验和 当时心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
▪ 情景特点: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工作性质、人际关 系等。
人或事时第一印象起到较大的作用。故而应该把第一印象和近因效 应结合起来对人、对事进行感知。
(1)要预防两种效应的消极影响,既不能“先入为主”,也不 能不看过去、只看现在。而应该以联系发展的态度感知事物,把对 人、对事的每一次感知,都当作我们认知事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避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2)要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两种效应的积极作用。讲话、办事、 接触人、做具体工作,要善始善终,不能使人感觉“无头无尾”、 “虎头蛇尾”、“蛇头龙尾”。
b. 角色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如有经验的教师能更迅速准确地看 出某青年是否是在校生。)
c. 对角色所处环境的了解。(角色是环境造成的,对角色所处环 境是否有充分了解,意味着角色知觉的正确性能否有更大的把 握。)
10
管理心理学
第三章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管理
(3)重要性: 管理者要对员工提出正确合理的要求,首先就要对员工
16
第三章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一)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1、概念:
第一印象也叫做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在同他人初次接触时所 形成的最初印象。它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 取得对他的动机、情感、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 的印象。对某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一 系列行为的解释。如:一见钟情;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烈的愿望,过度的紧张与劳累等,往往会使胆 汁质的人兴奋过强,抑制过程减弱,出现神经衰弱 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发展为躁狂抑郁症。
困难的任务,社会的冲突,生活中的挫折等可能 会使神经过程本来就较脆弱的抑郁质类型的人感到 无法承受,引起诸如高度焦虑、忧郁、恐惧等问题, 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
A. 胆汁质(急躁型) 表现为精力充沛,动作迅 猛,直率热情,但自制力差,性急而粗心。
B.多血质(活泼型) 表现为机敏灵活,善于交际, 兴趣广泛,但注意力易转移,缺乏耐性。
C.粘液质(怡静型) 稳重细心,行为持久,自制 力 强,但思维反映慢,固执而拘谨。
D.抑郁型(神经质) 表现为内心感情体验丰富, 但孤僻胆怯,优柔寡断,具有刻板性。难以承受 强烈刺激。
4、气质与管理 1)依据气质特点安排员工工作。 2)气质与人际关系的协调。 3)根据不同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4)气质与人员的合理搭配。
第三节 性格与管理
一、性格的概念
是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关系密切。 性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肥胖型:躁郁型气质。情绪不稳定,时而激动,时 而心情沮丧,易患躁狂抑郁症;
瘦长型:乖离型气质。孤僻、多思、沉静,易患分 裂型精神病。
斗士型:粘着气质。固执,理解迟钝,情绪易爆 发,易患癫痫症。
3、颅相说(Phrenology)
认为人的心理与特质能够根据头颅形状确 定的心理学假说。德国解剖学家弗朗兹·约 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于1796 年提出了颅相说。
3.顺从性与独立型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按个体场依存性的不同,把 人分为场依存性占优势也就是顺从型和场独立性占 优势也就是独立型两种类型。
顺从型的人独立性差,处理问题时倾向于外在参 照,易受外界、社会和他人的影响。
独立型的人独立性强,处理问题时倾向于内在参 照,有坚定的个人信念、自尊、自强,不易受外界、 社会和他人的影响,能独立发挥自己的力量。
易发怒的) V.开放性(明智的、有想象力的、独立思考的)
五、人格形成
(一)先天因素
1、遗传
双生子卵双生 异卵双生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情绪稳定 0·68
0·00
0·60
0·05
活动性
0·73
0·18
0·50
0·00
社会性
0·63
0·20
0·58
0·06
成 长 背 景 最 不 同 的 双 生 子 在 属 奥 斯 卡 ·斯 托 尔 和 杰 克·伊弗。他们出生在特里尼达,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 德国人。刚出生时,他们就被分开抚养。母亲把奥斯卡 带到德国,由信奉天主教和纳粹主义的外婆抚养。杰克 由犹太人父亲抚养,他在青年时期大部分时光是在以色 列的一个集体农场度过的。兄弟俩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从未通过信,未见面。31岁初次见面时兄弟俩竟然表现 出显著的相似性:都穿着蓝色、双排扣、带肩章的衬衫, 都留有短鬓,戴金丝边眼镜,都喜欢吃辣的食物,喝甜 酒,喜欢把涂了黄油的土司放在咖啡里,都习惯在便前 冲洗厕所,甚至乘电梯时都会打喷嚏等。
四、人格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人格是由本我、自我、
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结 构。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2、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 ( traits )是人格 最有效的分析单元。
共同特质 特质
首要特质 个人特质 中心特质
次要特质
Gordon Allport (1897–1967)
二、人格结构
人格
人格的心理倾向性 人格的心理特征
需要、动机、 兴趣、价值观等
气质、性格、能力
人格心理结构示意图
人格的倾向性是人格的动力,需要、动机和 兴趣是人格的动力部分,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或 指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也决定着人对自 身发展方向、客观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人格的心理特征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人 的多种心理特点的集合,构成了一个人心理面貌 的独特性以及个体差异,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 性格。
二、性格的类型
1.机能类型
机能类型是一种按理智、意志、情绪三种心理机能中哪 一种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的分类方法。
理智型者通常以理智来衡量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与人交 往时明事理,讲道理;
情绪型者情绪体验深,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 意志型者具有教明确的活动目标,行为活动具有目的性、 主动性、持久性和坚定性; 除这三种类型外还可划分出一些中间型,属混合型或非 优势型。
组织中的管理者经常B型人格。
6、按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分类 ➢一些人认为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自己可以控
制命运,这些人被称为“内控者” (internal);
➢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受命运控制,生活中发 生的一切都是运气和机遇的作用,自己总是 被外界力量左右,这些人为“外控者” (external)。
种人格是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并 长期在时间上具有紧迫感。他们总是不断 驱动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 工作,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事情 进行攻击。
A型人格表现为: 1,运动、走路和吃饭的节奏很快; 2,对许多事情的进展速度感到不耐烦; 3,总是试图做两件以上的事情; 4,无法处理休闲时间; 5,着迷于数字,他们的成功是以每件事情中自己获
2、脑对人格的影响
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在面临不同类型的情感 刺激时,额叶的脑电活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右额叶电活动较多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害羞、忧 郁等抑制性特点;左额叶电活动较多的人更容 易表现出高兴、好奇等非抑制性特点。
近期脑与人格关系的研究成果还显示,额叶与 人格的关系最密切。
通常在与智力、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 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与价 值观、信念、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 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4、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决定的。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具
有三个基本特征: (1)神经过程的强度 (2)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
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 强度
气质类型 平衡性 灵活性
兴奋型
强
不平衡
(四)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遗 传因素、环境因素、自我因素等并不是单独发 挥作用的,而是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
第二节 气质与管理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
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 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 了人格的自然属性。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概念
人格(personality):是一个人相对稳 定的心理及行为特征的总和。一个人的认知 能力特征、行为动力特征、情绪反应特征、 人际关系特征、态度和信念特征、道德价值 的特征等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
人格表示了人的心理差异性。
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说,人像所有的人, 全世界的人类所共同具有的特征你都具有; 你像一部分人,像你的文化背景下的一些 人;你不像任何其他的人。
(二)环境因素
1、地理与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3、家庭的影响。 4、教师的作用。
(三)自我因素
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会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 调控,以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 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人的认知对人格的形成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所进行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格的 形成与发展。
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人是很少的,多数人都 介于两三种气质类型之间,又偏重于某一气 质的中间型。我国一项研究表明,在364名 大学生中,34.07%的是单一气质,65.93 %的为混合气质。
2、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提出,他根据对精神病患者 的临床观察,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与气质特点有一定的关 系,可以按照人的体型划分人的气质类型。
1、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2、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3、气质具有天赋性。
二、气质理论
1、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 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希波克拉底根据这 四种体液在人体中所占的比例,把气质分为四种:
多血质:血液占优势 粘液质:粘液占优势 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 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
3、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表面特质 特质
根源特质
R.B.Cattell,1905~1998
4、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不稳定
内倾
抑郁质 胆汁质 粘液质 多血质
外倾
稳定
艾森克
(H. J. Eysenck)
5、人格特质的新理论
“大五”人格因素 I.外向性或热情奔放(健谈的、自信的、活
跃的) II.适意性(善良的、合作的、可信的) III.认真性(有条理的、负责任的、可依靠的) IV.情绪稳定对神经质(平静的、非神经质的、不
气质虽然不对人的实践活动起决定性作用,但 它会影响人活动的效率和方式。
2、气质差异与职业的选择
气质特征往往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 了有利条件。因此在选拔人才和职业培训中, 应考虑人的气质类型差异,以利于发挥各人 之所长,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 补作用。
3、气质与心理保健
多数人则处于两个极端类型的中间。
4.优越型与自卑型
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创立了“个人 心理学”,用精神分析的办法划分性格类 型。
他根据个人竞争性的不同把性格划分为优 越型与自卑型。前者持强好胜,不甘落后, 总想超过别人。后者甘愿退让,不与人争, 缺乏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