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解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命题改革者(转载南方周末)

编者按:多年来,高考命题的内情由于高度保密性而鲜为人知。在这个中学教育的最高指挥棒下,一群理想主义者试图改良试题,注入更加贴近实际与符合学科进步方向的理念与价值观,让高考更贴近现实与常识,从而引导基础教育改革。他们认为,在素质教育并没有完全贯彻的当下,参与高考命题是引导中学教育改革弊端的途径之一,但这条道路要远比他们想象的漫长。

农业合作化是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结果?‚花篮的花儿香,陕北的好江南‛是否反映了陕北大生产运动?多位命题者透露,理科分歧相对较少,外语与政治也没什么好争的,争论最集中的首推历史。

高考试题并非一团和气中的产物。在‚密室命题‛中,围绕试题的话语权争夺、观念冲突和理念碰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改革者们试图通过高考命题推动中学教育在价值观和学习模式上的进步,但坚硬的现实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太激进‛。

‚我向你们道歉。‛在一次北京市某区教学研讨会上,历史老师廖欣荣(化名)向与会的数十名高中老师们深深鞠了一个躬。此前6年间,这位历史特级教师连续参与北京高考历史卷命题,努力让每一道考题都回归常识,试图改变中学教育被应试牵着走的现状。在那次会议上,他为努力6年却未能完全实现最初的理想而主动致歉。廖欣荣属于在高考命题尤其是文科命题中试图带来变革的那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希望高考能够更好的承担为高校选拔科研人才的作用,着重

对思维方式和能力的考察,更重要的是、将更加贴近实际、符合各学科进步方向的理念与价值观注入到题目设计之中。他们深切地理解在现实中高考作为中学教学指挥棒的强大威力,并希望借此推动中学教材与教学的深层次革新。为此廖欣荣和他的同道者们在每年的‚密室命题‛过程中都要陷入无休止的争论甚至争执,事实上能够施展拳脚的空间相当有限。他们不仅要受到与学术前沿脱节的教材和各地《考试说明》的严格限制,也要考虑到考生的实际情况;怀有理想的命题者既要坚守改革的底线,又不得不顾及试题的反响。

‚我们希望推动整体的质变。现有的命题模式已经走到死胡同了,‛上海高考历史卷命题者、复旦大学教授李宏图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命题6年,我最大的感受是,高考和中国社会一样,只能一步步来,找到实践(理想)的路径和方式。‛

‚入闱‛与‚密室‛

2009年4月接到省教育厅的命题通知时,地理教师王珂(化名)颇为意外。他来自北方,刚到A省一所高校不过两年,是学科内少数非本省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他很快获悉,正是这些特质使自己获选——社会网络单一、学缘异于学科内其他老师——他随即向学校领导申请调课,消失在同事们的视野中。

回到上世纪80年代,像王珂这样的地方高校教师还很少获得高考命题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安年记得,当时国家考试中心负责全国统一招考,命题组主要从中学教师中选拔,但其中缺陷逐渐

显现。‚他们侧重学生的需要,但往往忘了这是高校在选拔学生;另外,中学教师解决不了教材本身的弊端,而命题导向要改革这些弊端。‛黄安年这样分析高校教师成为命题主力的原因。

发生在四川的一次失窃则改变了大一统的命题形式。2003年,南部县一位考生因摸底成绩不佳,偷窃高考试卷,案件惊动中共中央最高层。2004年,为避免一地事故再次影响全国,分省命题的省市骤然由2个升至11个。到今年,分省命题的省份已达16个,统一命题的省份则只剩下15个。

这些变动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命题者队伍;北京以外,各省市不少对高考有独到见解、改革愿望的教师也有机会参与到命题中来。获选的命题者大多在每年4月中上旬得到通知,于4月底、5月初陆续‚入闱‛(进入封闭的命题地点);各省市选拔命题者的方式却有细微差别。在四川,省教育厅从一个专家库中初选名单,再从库外补充;北京则由市考试院领导直接去一线调用优秀教师;江苏历史科目采取类似‚组阁‛的形式——先由省考试院定下命题组组长和副组长,再由两人分别寻找合适的高校同行。

对于命题邀请,中学老师大多趋之若鹜——参与命题显然有助于今后教学,而大学老师们的态度则各有不同。多位命题者指出,由于命题要‚与世隔绝‛一个多月,身兼大量科研、行政任务的顶尖教授很多不愿参与。最后的入闱者中,有感觉‚却之不恭‛的,有盯着‚命题者‛光环的,有看重补贴的,当然也不乏怀抱理想的。四川大学教授王东杰就是其中之一。对于突然而至的2006年四川历史卷命题邀

请,他起初还有些抗拒,一翻看教材,他惊讶地发现,距离自己高考已过去十多年,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贯彻到教材中,应试性的东西反而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答应了,并且参与了连续5年的高考命题。‛一口气担任了6年上海历史卷命题组长的复旦大学教授李宏图则渴望通过命题呈现历史学前沿性的内容,促使中学老师去把握。不少命题者的改革愿望诞生于首次参与命题后。一位江苏语文卷命题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首次命题的十多天里,‚跟打仗一样,根本没时间思考‛;直到高考结束,重新审视试题,才回过味儿来,有了推动试题改革的念头。

最晚5月上旬,命题者全部从同事们的视线中‚蒸发‛。‚原来以为是个宾馆,去了才发现,全封闭的房子,像监狱一样。‛时隔4年,王珂笑着回忆起‚入闱‛之初所看到的三层高墙、角落的探照灯、墙头的高压电网、墙边的哨岗,生活区与工作区被一道人工操作的铁门隔开,每到吃饭时候就徐徐打开。‚整个氛围都让你有紧张感。‛进入这个孤立之地后,命题者与外界的联络被切断了:打电话有时间限制,不得谈论任何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全程被录音;上网要申请,痕迹受监控。信号巡逻车一刻不停地在院子里遛弯,实在有重病要去医院,也必须由武警和考试院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媒体曾对广东参与安保的武警做过报道,后者称此任务为‚一场高强度的战斗‛,不仅出动警犬进行安检,连每天运出的垃圾都要接受检查,一旦发现写有公式、题目,检查后即焚毁;战士们制订了严密的盯防计划,组织‚散步别动队‛跟随老师,负责住宿楼后方的战士甚至长时间保持仰头巡逻,以

防有纸团抛出。事实上,连纸都不那么好找。不少省市规定,命题工具不出门,领到的每张纸都有编号,取了多少张就要交回多少张。安全教育也成为入闱后的第一课。‚感觉进入一片信息真空,心里总是空得慌。‛这样严苛的环境令王珂特别难受,直到一周后,所有浮躁感消失,才沉静下来。在这样单调的环境中,命题成为命题者们唯一的生活重心。王珂发现,一场命题‚攻防战‛就此开始。在王珂看来,好题不仅要按照考纲要求考察学生能力,还应传达一些题外之意,或者树立一种理念。他迅速与同组一位中学老师形成了默契。

‚命题的人当然希望自己的题目被选中,否则等出闱了,别人问起,哪道题是你命制的,你怎么回答?‛曾参与江苏省历史命题的中学老师康舒(化名)表示,命题中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次年是否能继续保有‚命题者‛光环,后者不仅会引来大量讲座邀请,不少命题者也利用这一光环出版著作。

闱外的现实状况激化了闱内的争夺,也使得采取‚组阁‛选拔方式的命题组‚出现分成两派的情况‛。‚互相都不买账,‘凭什么用你的题不用我的?’‛康舒回忆说。‚面子问题‛也会出现在试卷初稿出炉后的审题环节。

‚入闱一段时间后,正常思维方式被颠覆,容易变得偏执;同一个命题组,开始大家思维是发散的,经过组里的争吵,思维已经趋同了,这时候确实需要外边来的人指出我们认识不到的错误。‛王珂说。审题组一般由两名老师组成,同样来自高校和中学。他们的任务是:做一遍试卷初稿,检验题目难度和答案准确性。王珂发现,众目睽睽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