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考研笔记-精品

合集下载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无意识:人格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是人格的深层部分,它是由我们无法有意回忆的主观经验构成。

前意识:是人格的中间层,它是由那些经过努力回想就能进入意识的主观经验构成的。

意识:是人格的表层,只占人格的很小部分,它是由可觉知、能清晰回忆的主观经验构成。

本我: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但又是最有力的部分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

方式:反射动作,想象实现。

快乐原则:把本我这种只图快乐的活动准则称为快乐原则。

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

自我是本我的执行机构。

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的、最有道德的部分。

:自我理想,良心。

焦虑:随着矛盾冲突的加剧,人就会产生焦虑。

:现实焦虑: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

神经质焦虑:它是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生的,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而是害怕莫名的冲动带来受惩罚的结果。

道德焦虑:它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有罪感。

防卫机制:为了减轻或者消除人格内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完整和统一,自我创造了4许多保护性的机制,称为防卫机制。

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先于其他的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机制的运行要以它为基础。

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反向作用:这是一种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方法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

通过这种机制,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或者内心想要却未能得到的痛苦经历编造出一个似乎合理的理由、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力比多: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称为力比多,更主要的是指性本能的能量。

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或延缓,这种现象。

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心中这种恋母嫉父的情绪纠葛。

自由联想:在催眠的条件下引诱患者把自己以往致病的创伤经验或者事件尽情吐露出来。

投射测验:向受测者提供预先编制的一些未经组织的意义模糊的标准化刺激情境,让受测者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对情境做出反应,然后通过受测者的反应,推断受测者的人格特征。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心理学笔记第二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消极假设人性是消极的是本能的是欲望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1.潜意识理论(早期)哈特曼《潜意识哲学》理论→实践在另一个强大的刺激来临时会打破以前的较弱的刺激(1)意识:一般情况下人能够感知到的精神生活,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外显部分。

(2)前意识:一般情况下,感知不到,但经过努力的回忆和别人的提醒等仍能够感知到的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生活。

(3)潜意识:一般正常情况下,人所不能感知到的精神生活。

潜意识理论反应了弗洛伊德受到哲学的因果论的影响.潜意识决定了人的最根本的行为。

2、人格的理论结构(晚年)(1)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我,是与生俱来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的。

快乐原则(2)自我:是现实环境的反复教化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现实化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

力争回避痛苦有想获得满足。

(现实原则)(3)超我:(理想自我)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发展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按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

正常情况下相对处于平衡状态(道德原则,理想自我,至善原则)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很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经历。

3、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1)具有决定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2)弗洛伊德蒋人是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

(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时最基本的和普遍存在的,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

4、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支配要求。

(1)本能:最原始是为冲动或本能是人生命最基本的要求。

①本能的原动力:力的大小或能量的多少,本能所具有的力,其大小有本能所拥有的精神能量的多少决定。

②本能的目的:需求满足和消除紧张③本能的对象:能够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④本能的来源:身体的状态或需要的欠缺。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阶段3——性器期 里比多的第三阶段的 “欲带”是性器官。个人 的兴奋和紧张都集中在性器官上。 里比多出现了外部对象——恋母情结和恋父情 结。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人类宗教道德和法 律的最高根源。只有当这种情结得到解决或者压 制后才能继续向前发展。 通常解决的办法是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又称自 居,个人以另一个人的性质加在自己身上),在 认同的过程中得到许多与父母相同的价值观和道 德观,超我由此逐渐形成。

人格结构图解
至善原则 现实原则
稽查作用
意识
超我(super-ego) 自我(ego) 前意识 潜意识
快乐原则 本我(id)
人格结构中的两种不平衡关系 1、自我与本我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自我不能满足伊底的要求 自我不能控制伊底 2、自我与超我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自我不能满足良心的要求 自我不能自我理想的满足良心的要求 案例
阶段1——口腔期 里比多的第一个 “欲带”是口腔。在口 腔期有5种满足的方式:纳入、含住、咬、 吐出、闭嘴,这5种方式成为日后应付各 种情景的原型。 成人的口腔型性格:自恋、索取、只关心 自己、依赖、退缩、好嫉妒、苛求、易怒 等。
阶段2——肛门期 里比多的第二阶段的 “欲带”是肛门。 快感的主要来源是排便时带来的紧张的解 除。 成人的肛门型性格:保持干净和有条有理、 节约与吝啬、固执、强迫性。

附:本能论(instinctive theory)
自我本能 Ego instinct 性本能 Sexual instinct 死的本能 (death instinct)
早期
生的本能 (life instinct)
后期
三、焦虑和防卫机制
本能
焦虑
现实焦虑 神经质焦虑 道德焦虑
文明

人格心理学考试笔记(心理咨询师考试)

人格心理学考试笔记(心理咨询师考试)

心理咨询师考试-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什么是人格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第三节新精神分析流派第四节特质理论流派第五节生物学流派第六节人本主义流派第七节人格认知流派第八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第一节什么是人格人格: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的特征。

有结构、动力、特征的系统。

显示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典型性、差异性和统合性。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典型性&差异性稳定性: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形成的稳定性&表达的稳定性 统合性: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多元&匹配&统合功能性:生活轨迹、生活方式、命运——外显&环境&自我约束人格理论的流派我是谁!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眼中的人格:人格特征、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等一、人格结构二、人格动力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五、人格适应一、人格结构意识的三层次理论:潜意识——深藏内心的、无法直接触及的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前,能够进入意识层面的 意识——心理最表层,能够清楚觉知到的三我结构:本我——享受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人格动力心理能量:人的心理过程需要能量(心理能量)驱动才能不断的进行下去。

✓等量原则、平衡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指向生长,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变得更好)✓死本能:将死亡的欲望转向其他客体而非自身的攻击性驱力。

(杀戮暴力消亡等)对立统一,互相整合,互相替代。

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童年经历●父母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老大:过度关注,容易有各种问题老二:对优越感的强烈追求老三:过分保护,表现杰出五、人格适应防御机制——自我保护自身的方式:压抑——职场中受委屈,依然笑脸相迎否认——你怎么了?没事!反向形成——越喜欢,越欺负投射——爱屋及乌合理化——多谢前任不娶之恩,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退行——我不要,就不要嘛!(动不动咬手指头)转移——踢猫效应(a受了委屈,骂b,b不开心看到猫过来踢它)升华——情绪低落,创意无限(经历挫折写了很多诗歌文学等)补偿-扬长避短解释:✧压抑:是指将意识中的令人不安的事物从意识层面移除,这是最基本和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防御机制,用于保护自己免于危险。

人格心理学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第二章

第七节 弗洛伊德理论的评述
贡献: 1:精神分析理论为人格理论指明了方向,综合人类行为与人格 2:弗洛伊德是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自由联想、释梦、 催眠等已成为标准心理治疗工具。并且将过于对疾病过程 的关注转移到疾病的动力和内容等内在原因的作用。 3:推广和发展了一些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和概念(无意识,焦虑) 批评: 1:理论源于个案资料,存在偏差.Freud的病人不能代表一般人 2:泛性论,比较牵强附会。恋母情结(与一个女性的性接触被 解释成与其母亲的象征性的性接触; 体育比赛和商业竞争 被看作是为争夺母亲的爱而与父亲竞争的无意识欲望) 3:只强调本能,不考虑社会文化的影响 4:过于关注人格的消极方面(心理障碍),而不是健康人格 的积极方面
第六节 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为被试者提供模糊刺激,例如墨迹、图片等,要求他们 描述看见的东西或根据图片讲故事。通过间接的方法挖掘被试者 无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一、投射测验的类型 1:罗夏(Hermann Rorschach)墨迹测验。10张墨迹图。 被试者异常的反应和重复的解释特别重要。 假设:在知觉和人格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即从个人知觉中应该 能够反映出人的人格 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自由反应,提问,类比,极限测验 编码和分类按照反应领域、决定因素和反应内容进行 2:主体统觉测验(TAT), 设计者是亨利.莫雷(Henry Murray) TAT由一系列模糊图片构成,要求被试者根据情境讲故事。 3:画人测验 儿童绘画是他们内在想法和情感的窗口。 注意不画笑脸,鬼怪等图的孩子。 二、对投射测验的评价 批评:信度、效度低 反驳:1.不适用其他测验标准,因为每个测验项目唤起不同的 无意识冲突,难以稳定。2.没有好的效标检验投射测验的结论
意识
意 识
Hale Waihona Puke 自我EGO我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鼎盛时期
1919年弗洛伊德创办了一家国际性的出版 公司,专门出版发行精神分析学方面的杂 志 和书籍。 1920-1921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 和《自我与伊德》 1923年春天, 弗洛伊德的口腔上部患了 癌症。坚持出版《抑制、症状和焦虑》等 书。
最后的岁月
1933年纳粹党人开始对犹太人进行迫害,这对 弗洛伊德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重大打击。 1938年6月,克服了纳粹分子设臵的重重障碍, 终于飞抵伦敦。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伦敦与世长辞。 在他逝世前的一个月,弗洛伊德还在忙于他的 本职工作,还在接待来访者,撰写文章。
1902年,弗洛伊德邀请几位年轻的同事和学生 定期碰头,对他当时正在从事的研究进行探讨。 “维也纳精神分析学协会” 1904年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1905年 《性学三论》 1913年 《图腾与禁忌》 ,这本书的重要性仅次 于《梦的解释》。通过对乱伦恐惧、情感矛盾 等许多特征的研究,弗洛伊德发现这些都是儿 童和野蛮人的原始心理所共同具有的特征。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 亚州弗赖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 犹太人家庭。 三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父亲雅各布· 弗 洛伊德的前妻生的两个孩子比西格蒙德 大二十岁左右,他们没有去维也纳,而 是移居到英国的曼彻斯特。西格蒙德是 他父亲与后妻生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 弟弟和五个妹妹。
Phallic Stage (3 -5 years)
Focus of pleasure shifts to the genitals Oedipus or Electra complex can occur Fixation can lead to excessive masculinity in males and the need for attention or domination in femalesΒιβλιοθήκη Oedipus Complex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自然实验法(三)、测验法(四)、个案法(五)、相关研究法二、对人格的理解1、定义(1)、总和式定义(罗列式定义):代表人物:普林斯(M.H.Prince),认为人格就是个体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欲求、趋向和本能以及有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辅合式定义(完形式定义):特点:把人格的各个属性看成整体。

代表人:卡米查尔(L.Carmichael):指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迈克柯迪(J.Maccurdy):认为人格是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个人特有倾向的整合。

(3)、层次性定义:把人格的各个属性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有序的排列。

代表人:詹姆斯(W.James),把人格称为真我,分四个层次。

一是物质的自我,包括一个人的身体、财产、家庭和朋友等;二是社会的自我,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三是精神的自我,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协调他们之间的不协调;四是纯粹的自我,就是对自己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对自我进行认识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从个体人格适应的角度。

代表人:肯朴夫(E.J.Kenpf)认为是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5)、区别式定义:代表人:斯科恩(M.Schoen)认为人格就是习惯倾向和情操的有组织的系统,是起作用的整体或统一体,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的区别一群人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

目前,比较中肯的定义是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

总结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总定义:认为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它像身体一样包含结构和过程并反应天性和教养,另外还包含过去的影响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包含对过去的记忆。

在中国,人格就是“个性”,来源于日本。

启示:(1)、人格是外国的说法,起源于希腊,中国没有“人格”一词;(2)、人格并非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

人格心理学全部原始笔记

人格心理学全部原始笔记

人格心理学全部原始笔记展开全文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历史发展1、人格的定义(教材)2、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格心理学是以认识和研究人的人格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索人格构成与表现、人格产生与发展、人格培养与提升、人格适应与矫正等方面规律和机制的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3、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学习人格心理学应注意的问题:①树立正确观点②明确学习目的③注意方法5、人格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历史背景上来看,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科学背景和哲学背景。

社会背景为人格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需要,科学背景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哲学背景则奠定了相应的方法论基础。

6、人格心理学诞生的主要标志:一种观点认为: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应首推弗洛依德,其主要标志应是1900年《释梦》的出版。

7、西方人格心理学的根本特点:①以人性为核心②把人性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依据③以实证的方法为基本方法8、人格心理学发展的趋势:①经典理论的修正②小型理论的出现③研究方法的融汇和改进④理论研究中的认知趋向⑤相互作用论的思想倾向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1.什么是人格理论(教材)2.人格理论的制约因素:①人性观②研究策略③个人因素和文化因素3.人格理论流派(教材)4.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教材)5.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教材)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格研究(personality research)——对人格理论中所包含的假设进行验证的一种活动。

人格研究的重要性:赋予理论生命、延伸或修改理论;决定一个理论的效用和周期二、人格研究的研究过程(一)观察和描述: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二)理论和假设:对有关的现象和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性的理论,通过推论做出假设,假设是对来自理论的、有逻辑联系的多个变量之间的预测(三)检验假设:理论本身无法验证,通过检验假设来支持或反对该理论三、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取向)许多人格理论常受到批评或不被重视的原因是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人格心理学笔记2之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心理学笔记2之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章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理论(一)人格水平理论(解剖模型)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

1. 意识是指人们正察觉到的想法。

意识不断发生变化。

2.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可以使无意识转化为意识。

它的作用是阻止无意识进入意识层面。

在大脑存储的信息中,意识处理的信息只占很小的比例。

大量可再现的信息构成前意识。

3. 无意识(unconscious)又称潜意识,是指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收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我们内心想法的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这里的内容无法直接接触。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内容无法被提取进入意识,除非在极端情况下。

然而无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人的许多日常行为。

(注:理解无意识对行为、尤其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二)人格结构理论(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他认为组成人格的各个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本我:人出生时只有本我一个人格结构。

遵循快乐原则,即,本我只关心如何立即满足个人需要,而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冲动永远存在,必须受控于健康成人人格的其他部分。

弗洛伊德还假设本我还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其需要,即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本我会想象它的存在。

本我完全隐藏于无意识中,处于意识之外,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有关。

自我:生命的头两年,自我逐渐发展起来。

遵循现实原则,即,自我的主要工作是满足本我冲动—但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进行。

自我将本我冲动控制在无意识当中,同时也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吉尔减轻紧张,但以考虑行为后果的方式进行。

与本我不同,自我能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各部分之间自由活动。

超我:5岁左右开始形成。

超我代表了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对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的限制。

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不仅对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进行惩罚,还以自我提供榜样,用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并因此而受到赞扬。

《人格心理学》课程笔记

《人格心理学》课程笔记

《人格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1.1 人格的概念与界定1.1.1 人格概念的缘起人格概念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最初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后来引申为个体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在心理学领域,人格是个体长期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1.1.2 心理学家对人格概念的界定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存在分歧,但普遍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独特模式。

这些模式在不同情境下相对稳定,并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1.1.3 人格的特性与相关概念人格具有以下特性:- 独特性: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特征。

- 稳定性:人格特征在时间和情境上相对稳定。

- 整合性: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特征相互关联。

- 动力性:人格特征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相关概念包括:个性、性格、气质等。

1.2 人格心理学简史1.2.1 人格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格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标志。

20世纪中叶,奥尔波特、卡特尔等特质理论家推动了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随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学派也对人格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2.2 人格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

研究者关注人格特质、人格障碍、人格发展等多个领域,并试图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1.3 人格理论流派1.3.1 人格的6个理论流派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无意识、童年经历和性本能对人格的影响。

- 特质流派:关注人格特质的分类、测量和理论探讨。

- 行为主义流派:强调环境因素和外部刺激对人格的影响。

- 社会学习流派:关注观察学习、模仿和强化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 人本主义流派:强调自我实现、个体潜能和人际关系对人格的影响。

- 认知流派:关注认知过程、思维方式和信念系统对人格的影响。

1.4 人格心理学研究取向1.4.1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等。

人格心理学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人格心理学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根源
(一)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无意识概念:意识等差——意识阈限——冰山理 论
心理动力观:单子的活动——观念上升到阈限之 上(观念间的冲突与抑制)——潜流的推动作用 (心理能量)
其他:非理性主义思想;意动心理学
(二)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背景
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人是一个能量系统,包 括生物能和心理能,心理能的实质是本能冲动,主 要是性冲动(里比多)。 生物学:进化论——重视本能;






具有“稽查者”的 作用
二、本我、自我、超我
后期,弗洛伊德取消了检查作用的概 念,提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的概念。
本我
本我——人的动物性。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 望、冲动。人格中最难接近、最有力的部分。 作用: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将躯体能量转化为精 神能量(里比多),并贮藏它们和向自我、超 我提供能量。
第11章 性爱心理学 第12章 赴美讲学 第13章 纽伦堡大会 第14章 阿德勒与斯泰克尔 第15章 揭示迷信的心理根源 第16章 “皇太子”荣格 第17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8章 二十年代的理论建设 第19章 对美术、电影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20章 对下颚癌进行顽强搏斗
弗洛伊德的著作 《关于癔症的研究》(1895) 《梦的解析》(1900年) 《性欲理论三讲》(1905年) 《精神分析引论》(1910年) 《论无意识》 (1915) 《超越快乐原则》(1920年) 《自我与本我》 (1923) 《焦虑问题》(1926)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年) 《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
《西游记》与精神分析学说

人格心理学古典精神分析

人格心理学古典精神分析

人格心理学古典精神分析人格心理学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结构论第四节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一) 欧洲近代史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德国哲学家心理类比为海中飘浮的冰山,冰山的大部分隐藏在海面以下,只有小部分才露出海面。

意识运动是由下面的‘潜流’推动的,费希纳还把这种无意识的动力作用称为心理能量(二) 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背景1. 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物理-能量守恒心理-弗洛伊德-人-能量系统-生理形式的生物能推动精神活动的心理能本质是本能冲动归结为性冲动力比多2. 生物学对弗洛伊德的影响3. 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结构观或人格的层次模型,在后期,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论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意识前意识(检查作用)无意识(最大、最有力的部分)人格的表层部分,由人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前意识系统无意识系统人格的两大系统逻辑性、时空规定性、现实性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1. 无矛盾性2. 无时间性3. 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 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能量大无意识的真实性1. 人在催眠状态下往往能回想起早已经遗忘的儿童期经验2. 做梦是无意识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3. 日常生活的各种错误如失言、笔误、遗忘、与丢失等4. 灵感直觉等创造性活动中的心理现象5. 精神分析发现许多身心疾病以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为基础6. 依据无意识假设而建立起来的精神分析技术对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性二.本我、自我、超我他同人的肉体过程相联系,将躯体能量转化为精神能量本我的行事原则是快乐原则: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快乐。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笔记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格的词源分析二、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不同学科赋予了“人格”不同的内涵。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归纳为五种:1.罗列式的定义。

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但分不清主次、本质与非本质,且有可能产生过分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

2.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

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

3.层次性的定义。

强调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并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

詹姆斯把自我(人格)分为四个层次:①物质的自我、②社会的自我、③精神的自我、④纯粹的自我、4.适应性的定义。

倾向于把人格看作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的定义。

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美国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类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具体解释如下: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即人格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某些个别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整个模式上。

3.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一成不变,人格都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的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一、人格心理学的定义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格的构成、动力及其运作、起因、发展与后果的心理科学。

二、人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所谓人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是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内部与外部关系。

1.人格心理学的外部关系是指人格心理学与其相邻的学科的关系;2.人格心理学的内部关系即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三、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两大任务:一是理论任务,二是实践任务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一、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一)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1.普罗泰戈拉(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第一节弗洛伊德人性观P86一级
从整体看,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某种方式移放了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如果释放能
量的某一途径受阻,它就寻找阻力最小的另一条途径释放,因此,如果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我,那么它 几乎没有剩余的能量有效地执行其机能,虽然,人类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简化到共同的能量形式, 并且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即寻求紧张的减弱或者能量的释放,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 种无紧张状态。

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的本能是指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与其有关的心理能量 统称为力比多,包括性欲,饥饿和口渴。

驱使人去追求快乐。

死的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其衍 生出最重要的本能是攻击,即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需要。

人类的科学活动,文学艺术乃至全部文化的产物,都是本能(特别是性和攻击)能量的表现,是由于性和攻击本能不
能直接表现的一种结果,本能能量的释放与社会限制的冲突的另一种结果则导致人的痛苦和精神病,在弗洛伊德看
来,文明进步的代价是人类的痛苦,快乐的丧失和罪恶感的增多,甚至值得放弃文明而返回到原始状态。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一级]
(一)人是一个能 量系统 (二)人的能量来 (三)人性是恶的
第三节人格动力p93 一级
(一)本能
(二)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1)本能的性质及
特点
(2)能量投注与反
投注
(1)焦虑
(2)自我防御机制
如何增强挫折承受
力?
915华南15
一、正确地对待挫折
1.认知是影响挫折产
生和挫折承受力的重
要因黑
2、正确地认识挫折首
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
两重性。

3、学会对客观事物、
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

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自己
三、恰当地运用心理自
我防御机制。

1、心理防御机制的定

2.自我防御机制的啼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性质有三层基本含义:
⑴本能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而不是一种暂时的冲击;
[2]这种力不断来自生物体内部,源于肉体组织,表现为一种"肉体欲求";
[3]这种肉体欲求是作用于心灵时所表现的力。

总之,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来自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并通过心理器官决定着人的心、身活动
的态势。

本能是人的所有活动的最终原因。

弗洛伊德关于本能特点的论述:
弗洛伊德认为,任何本能都有其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四个方面:
本能的根源是人体的需要和冲动,一种需要或冲动表现为人体的某个组织器官的兴奋过程,而这一兴
奋过程必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释放出来。

本能的目的是消除该本能刺激的根源,即满足体内需要或解除由此产生的兴奋和紧张过程。

本能的对象是指本能行为为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以及所采取的手段。

本能的能量是指本能所具有的力或强度,其大小由本能拥有的心理能量多少来决定。

可以根据一个人
在寻求本能目的时能克服障碍的多少来观察本能能量的强弱。

总之,本能的根源是来自体内的一种兴奋或紧张状态;本能的目的是释放或消除这一紧张状态;但从
根源到它的目的达成过程中,则需要借助本能的对象和采取的手段,这种行为机制则取决于本能所拥
有的能量的大小。

这就是弗洛伊德关于本能特点的论述。

弗洛伊德认为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能量的投注与反投注来描述,
所谓投注指能量或力比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使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反投注则是指自我或超我对能量或力比多倾注的抑制。

本我只有能量投注,而自我和超我则同时具有能量投注和反投注。

能量投注的对象有三种:
⑴自我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自己。

[2]幻想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虚无的幻想中。

[3]对象投注:把力比多倾注于某人,某事或某些团体活动上。

隹市的是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是由人
盛周的XE乂体内部器官的兴奋所产生,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对自我造成威胁的根源是来自外界环境、本期口超我三种情况,弗洛伊德把
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隹市的。

米A现实性焦虑: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引起的I青绪反应。

焦点的“关B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恐惧感。

C道德性焦虑:是个人良心上的不安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道德性焦虑是伴 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超我的形成而来的,超我不成熟的人很少体验到道德焦虑。

自我防御机制由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提出。

①自我防御机制
的定义
②自我防御机制
的共同点
③自我防御机制
的种类
焦虑对人有积极的一面,但是。

严重的焦虑往往导致人格的分裂和精神病,为了
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虚,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
创造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一般都有两个特点,它们都是无意识的,即个人通常都是不知不觉
地加以运用的,它们都是伪造或曲解现实的,以防止本我的冲动°它们往往否定,
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脱离的特性。

自我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和升华。

⑴它们是无意识的
⑵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

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

压抑有两种情况:
[1]压抑一种是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
另一种是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

[2]否认
[3]移置
[4]认同作
用(自居作
用)
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

不承认客观现实,扭曲对现
实的认知,从而不必面对生活中那些无法解决的困难和无法达成的
愿望,从而减轻内心的焦虑。

否认和压抑不同,压抑是潜意识的,
否认是在前意识层面上进行的。

例如,一对不幸丧子的中年夫妇在
儿子去世数月后仍然表现得他还活着一样,甚至吃饭的时候还会为
他摆上碗筷,并且告诉别人说儿子只不过是出远门去了。

将敌意等强烈的情感从最初唤醒的对象转移到另一个比较不具有
威胁的对象上,以减轻个体精神上的负担,例如,妻子对自己的丈
夫不满却不敢发泄,就借着教训孩子的机会,或者一不小心打碎几
个盘子的方式来释放情绪
是指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弗洛伊德提出有四种认同作
用,自恋认同,目标定向认同,对象丧失认同,和强制性认同。

自恋认同是指个人对那些与他自已有相同特点的人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