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本能理论
心理学流派中的死的本能名词解释
心理学流派中的死的本能名词解释在心理学中,有许多流派对于死亡本能有着不同的解释。
本文将会介绍几种常见心理学流派关于死亡本能的名词解释。
1.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提出了死亡本能理论。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死亡本能指的是一种人类内在的驱动力,追求生命的终结和无意识的宁静状态。
他认为,这种强烈的欲望在个体内部具有深层次的存在,并与生命本能相互作用。
2.尼采的虚无主义观点尼采也在心理学领域留下了自己的独特观点。
他认为,人类在面对死亡时,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虚无和绝望,这是一种内在的本能反应。
他将这种本能与人类对生命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认为人类不仅追求生命的意义,也追求超越生命的存在。
3.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追求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死亡本能在罗杰斯的理论中被视为一种对死亡的客观意识,它激励着人们更加珍视生命,更加努力地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
4.荣格的个体潜意识理论荣格的理论强调了人类个体内在的潜意识力量。
在他的观点中,死亡本能代表着个体对于生命的终结和归宿的渴望。
他认为,这种本能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内在驱动力,它推动着人们与潜意识中的死亡力量对话和实现个体的内外平衡。
总结起来,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于死亡本能有着不同的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它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尼采将其与虚无主义联系在一起,罗杰斯看待它为人生意识的一部分,而荣格将其视为人类潜意识中的渴望。
这些不同的解释为我们理解人类对于死亡的态度提供了多元化的观点和思考角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理论,更好地理解和帮助那些面对死亡问题的人们。
心理学本能的概念
心理学本能的概念一、本能行为本能行为是指一种先天固有的、不学而能的行为,它是由遗传所决定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需要经过学习就能够表现出来。
本能行为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生存、繁衍、防御、攻击等。
二、遗传基础本能的遗传基础是指本能行为是由基因所决定的,这种基因可以在个体之间遗传,因此本能行为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遗传因素对于本能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环境因素也会对本能的表达产生影响。
三、固定模式本能行为具有固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在特定的情况下会表现出相似的行为表现。
这是因为本能行为是一系列经过自然选择的适应机制,具有非常特定的功能模式。
这种固定模式对于本能的生存价值非常重要,它有助于生物体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四、生存价值本能行为的生存价值是指这种行为能够帮助生物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例如,遇到危险时逃跑的本能可以帮助生物体躲避危险,从而增加生存的机会。
五、情绪反应本能行为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些反应有助于生物体更好地应对危险或挑战。
例如,当生物体遇到威胁时,它们会产生恐惧、愤怒等情绪反应,这些反应有助于激发它们逃避或战斗的行为。
六、调节机制本能行为的调节机制是指这些行为是如何被激活和调节的。
调节机制包括生物体内的生理反应和神经系统的作用。
例如,当生物体遇到威胁时,它们会释放一些激素,这些激素会激活它们的行为反应。
七、重复性本能行为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这意味着在相似的情境下,生物体会表现出相同的行为反应。
这种重复性有助于生物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减少错误的行为反应。
八、适应性本能行为是生物体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适应性行为。
这些行为有助于生物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挑战。
例如,动物的捕食本能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食物并成功捕获猎物。
九、社会功能本能行为不仅对个体有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群体也有意义。
例如,动物的求偶本能有助于种群的繁衍,而领地保护本能则有助于维护群体的稳定和安全。
这些社会功能有助于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动机理论概述
动机理论概述一、本能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
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
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
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驱力理论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
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
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
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
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障碍。
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驱力和强化来解释的观点。
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
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
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高层次的需要。
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时,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失消失。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心理动力的本能论: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
本能来自身体的内部刺激,它驱使人通过活动来满足由于内部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宣泄和消除由于刺激所引起的紧张、痛苦和焦虑。
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弗洛伊德多次提出和修改他的本能理论,如前期提出的自我保存与种族繁衍的本能,后期提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等。
但是他所反复强调、深入研究的则是性本能。
他认为性本能是诸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因素,"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
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1)根据这一心理动力论,弗洛伊德系统地揭示了人格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各种精神病的起因,解释了人类创造性行为的心理动机,性本能成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解人类活动的一把钥匙。
正是这两个基本的理论发现,支起了一个巨大的拱门,精神分析的潮流就从这一拱门源源流出,并显示了独特的思想个性。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最有影响的分支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梦心理学。
弗洛伊德用无意识来解释梦,认为"梦都是本能欲望的满足。
"(2)同时他还提出了梦的工作机制,探讨了自由联想等释梦的方法和技术,将梦的分析看着是理解和接近人的无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过失心理学。
根据决定论思想,弗洛伊德深信任何偶然性的后面都受到必然性的支配,因而人的各种失误,如口误、笔误、遗失、遗忘、误听、误读、误行等,都是无意识动机与意识的控制相互冲突的体现,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暴露。
三、变态心理学。
传统的变态心理学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弗洛伊德则将病因转向了对病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的分析,他指出,变态心理可以说是性的本能因受到外部和内部挫折和剥夺后所引起的非常规的寻求满足的心理,是无意识欲望的反常表现,是力比多的变态用法,是力比多满足的代替物。
而这些变态心理大多是对早期婴儿的性满足方式的倒退,如受虐与施虐、自恋、同性恋、恋物淫、窥淫癖等。
本能与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心理学本能解析
本能与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心理学本能解析本能与自我认同:心理学视角下的本能解析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家通过对人们的行为和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就是本能与自我认同。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本能与自我认同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人类行为中的影响。
一、本能的理论解析本能是指生物个体在面临特定刺激时产生的自然反应。
在心理学中,本能的理论解析主要源自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两种本能的驱使: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生存本能指个体对于生存和满足基本需要的驱动力,如饥饿、口渴和性欲等。
而死亡本能则指个体对于自我毁灭的驱动力,如自杀倾向等。
本能是人类行为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动机形成。
例如,饥饿本能驱使人们寻找食物,性欲本能驱使人们寻求性伴侣等。
本能的存在使得人们在面对外界的刺激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自我认同的心理机制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同和确认,是一个自我概念的构建。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自我认同是社会性的,并在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中得以形成和维持。
自我认同不仅包括个体对自己身份的认可,还包括对自己特质、能力和价值观的评价。
自我认同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动力,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社会交往。
个体的自我认同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对外界刺激的接受程度和处理方式。
例如,一个具有高度自我认同的人更加自信、勇敢,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本能与自我认同的关系本能与自我认同在人类行为中相互交织,共同作用。
本能驱使着个体的行为选择,而自我认同则对本能的表现进行约束和调节。
通过自我认同的过程,个体能够对本能进行合理的调控,使其与社会价值和道德规范保持一致。
以食物本能为例,一个个体在饥饿时会受到本能的驱使,想要迅速寻找食物解决自己的饥饿感。
然而,个体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受到自我认同的影响,如道德规范和社会期望等。
英国本能心理学的
英国本能心理学的
英国本能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个体本能需求和行为模式的心理学派别。
该学派认为,每个人天生就有一些基本的本能需求,例如食物和水、睡眠和休息、性和社交等。
这些本能需求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
理状态,并且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塑造和调节。
英国本能心理学最为著名的代表是弗雷德里克·希克斯,其提出
的“本能感受机制”理论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克
斯认为,每个人在生理上都有一个本能感受机制,能够感知和满足基
本的生理需求。
比如饥饿会使人感觉到饥饿,从而促使人去寻找食物。
这个本能感受机制是本能需求的直接来源,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除了希克斯的理论外,英国本能心理学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重要的
议题,例如动机、情绪和认知等。
该学派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心理学理
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实践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多的启示,
例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
普通心理学考试部分资料整理
动机理论◆本能论首先,本能论由詹姆斯和麦独孤提出。
该理论认为:①人类的本能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②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③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种成分;④个人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
支持该理论的还有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的生本能与死本能。
①“生的本能”: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例如,饥饿的本能、生殖本能、害怕危险的本能等。
②“死的本能”:当死的本能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一种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它是愤恨的动机,侵犯的倾向,它在仇恨和侵犯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当对外界有所破坏的时候,死的本能没有必要来毁伤自我。
但是,当向外侵犯受到挫折时,死的本能往往退回到自我内部,成为一种自杀倾向。
人的每一种动机都是无意识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混合物。
还有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认为人类行为是由生来就有的自我实现的潜能所决定的。
劳伦兹印刻效应可以很好的解释本能论,所谓印刻效应指的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
◆驱力减少理论该理论由赫尔提出。
其主要内容为:(1)赫尔假定个体生存就会有需要,需要会产生一定的驱力,给有机体提供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所以寻求驱力降低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动机。
(2)赫尔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从经验中习得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即是由习惯来支配的。
因此,他强调经验、学习,认为学习对个体成功适应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3)赫尔认为,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驱力可以来自内部刺激,称为原始驱力;也可以来自外部刺激,通过学习得到,称为获得性驱力。
(4)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共同决定了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D*H。
◆唤醒理论该理论主要是由赫布和柏林提出的。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本能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是一种心理学分支,旨在研究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认为,人类基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和繁殖的原则,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因与行为:本能心理学认为,许多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人类的行为模式可以追溯到其祖先的生存策略和繁殖成功的模式。
2. 社会性别角色:本能心理学认为,男女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这些角色反映了他们在繁殖和生存中的不同需求和策略。
3. 社交心理学:本能心理学关注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交心理学原理,例如合作、竞争、互惠和互惠共赢等。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并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人类行为、组织行为、营销和广告等。
1。
本能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是由人类生来固有的 本能驱力决定的,这种本能使人类产生一种 紧张状态,驱使人采取行动,并通过消除紧 张来获得满足。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是建立在 本能论的基础上的
此理论是解释了动机的产生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
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 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有社会本能,如 爱、社交、同情、诚实等。
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麦独孤系统地提出了 动机的本能理论。
本能观认为,当智力随高等动物的进化而发 展时,并没有导致本能的退化。
蜘蛛织网、鸟类迁徙、海狸筑坝、刚孵化出 来的小鸭会游泳、刚出生的小孩会吃奶等。 都属于本能。
劳伦兹发现在刚孵化出的小鸭面前象鸭子那样摆动自己的双臂摇摇摆摆地走路小鸭子象爱母鸭那样地爱他在幼小时跟在他身后走到了性成熟期则向人类而不是自己的同类求爱
本能论
09应用心理1班 胡洁韵 赵金凤 曾宛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论的一般概念:
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 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 的原动力.
本能论在动机心理学中曾一度占统治地位,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本能论开始受到人 们的怀疑与批评。
因为本能论对人的行为解释是一种循环论证 的过程。
下面我们举几个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印刻现象 印刻现象(imprinting)是在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时发
现的,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 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 印刻现象首先由英国自然主义者斯波尔丁 (D.A.Spalding,1873)在刚孵出的鸡雏身上发现,并 且还观察到这种反应不管所追逐的能活动的生物是 否自己的同类。澳大利亚动物学家劳伦兹 (K.Z.Lorenz,1937)把动物的这种行为称作印刻,并 曾用鸭子做实验,验证了这一事实。劳伦兹发现在 刚孵化出的小鸭面前,象鸭子那样摆动自己的双臂, 摇摇摆摆地走路,小鸭子象爱母鸭那样地爱他,在 幼小时跟在他身后走,到了性成熟期,则向人类而 不是自己的同类求爱。
弗洛伊德本能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本能论的主要观点1. 什么是本能论?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可能有的小伙伴一听“弗洛伊德”就想,哎呀,这不就是那位搞心理分析的老爷子嘛?对,就是他!弗洛伊德可是心理学界的“大拿”,他把人类的行为归结为几种本能,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其实他就是想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情并不是因为理智,而是因为这些内心深处的本能在捣乱。
就像你看到好吃的东西,嘴巴已经流口水了,脑子还在想“这对我健康没好处”,但结果往往还是忍不住下手了。
1.1 本能的分类弗洛伊德把本能分成两大类: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也就是“爱与生存”的本能,主要驱动我们去追求快乐、维持生命,比如吃东西、睡觉、性等等。
咱们的身体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总想要得到那些让人愉悦的东西。
而死本能,则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本能,代表着冲动、攻击性和死亡的欲望。
听起来有点吓人,不过想想吧,咱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压力、焦虑,甚至是愤怒,这些情绪其实都是来自于内心深处那种对于消极事物的反应。
1.2 本能与文化的冲突但是啊,咱们社会生活可不是随心所欲的!文化和社会规则总是在限制我们的本能。
想想看,如果在公共场合看到一块大蛋糕,光是嘴馋是不够的,还得考虑周围的人在想什么!这时候,咱们的道德观、文化习俗就像是“刹车”,帮我们控制那些冲动,避免成为“肆无忌惮的吃货”。
弗洛伊德称这种现象为“本能与文化之间的斗争”。
而这种斗争其实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就像在“吃蛋糕”和“保持身材”之间的艰难选择,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2. 本能的影响好了,咱们接着说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虽然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说,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情绪的驱使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心情不好,就想大吃一顿,或者忍不住跟朋友发火。
这些都和咱们的本能有关系,都是内心的“小怪兽”在作祟。
弗洛伊德认为,许多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都是因为这些本能没有得到合理的表达和释放,最后酝酿成了压抑。
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理论动机是一个较古老的研究课题,已经有百多年的研究历史。
人们对动机的实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理论。
一、本能理论动机最早是由本能的概念引人心理学的。
19 世纪末、20世纪初,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许多心理学家相信,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
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如蜘蛛织网和海狸筑坝等,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行为。
本能论(instincttheory)在动机心理学中曾一度占统治地位。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James, 1890)。
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杜格尔(W. McDouall, 1871一1938)。
他系统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有18种本能,如逃避、拒绝、好奇心、好斗、获取、自信、生殖、合群性、自卑、建设等(McDougall, 1926)。
20世纪20年代末,本能论开始受到人们的怀疑与批评。
它不能确切地解释行为的原因。
本能论对人类行为的解释是一种循环论证的过程,如为什么人会有攻击行为?回答是人有攻击本能。
你怎么知道人类有这种本能呢?回答是人有各种攻击性行为。
另外,本能论列举的许多本能行为(如自信、自卑等),实际上是在学习、经验及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本能论虽然受到批评,但仍在一些领域占统治地位。
一个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它建立在本能论的基础上,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是由人类生来固有的本能驱力决定的,这种本能驱力使人类产生一种紧张状态,驱使人采取行动,并通过消除紧张来获得满足。
精神分析理论还认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是生的本能与死亡本能,它们是人类行为的两种基本动力。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1本能论
【本能论】(又叫内驱力理论)一、本能(即生本能)的含义:指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代表了所有生于身体内部并且被传递到心理器官的力,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
即人最基本的心理动力是本能所产生、由本能驱动的。
二、本能的特点1.根源性:是身体的需要和冲动;2.目的性:寻求满足以消除人体需要的状态。
3.对象性:本能行为为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以及所采取的手段,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身。
如:饥饿本能的对象是食物;性本能的对象是性结合;攻击本能的对象是侵犯和搏斗等;4.动力性:指本能所具有力的大小或能量的多少。
本能动力的强弱可以根据一个人在寻求目的性时克服阻碍的多少来观察,如人越饥饿他的冲动也就越强烈。
三、本能的分类1.自我本能:与个体生存相关联的一类本能,如饮食、自卫、呼吸、排泄等本能。
具有紧迫性,一般不能升华,也不太可能通过迂回的方式加以满足。
2.性本能(力比多) 包括性行为本身(生殖活动以及接吻、触摸、爱抚等这些快感都直接或间接和性有关)和许多追求快乐及情感的活动。
性本能可以延缓或抑制,可以升华或以转换、替代的形式求得表现。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潜意识的基础。
即潜意识内容里相当大一部分是性本能和由此产生的冲动及相关欲望是否能够表达,能够满足。
是受挫、是固结,还是退缩、退行。
※本能生命力和病理性力量的关系: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基本的心理动力,认为性本能是诸本能中最重要也最活跃的因素,性冲动不论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它是精神疾病的重要的起因。
人最本质、最原始、最有活力的生命力和病理性的力量是同一个力量。
本能的原始生命力要表达它的意向性,要产生相应的功能。
在表达意向性和功能的过程中如果比较顺畅,主体的潜意识和意识能够顺畅的沟通,那么驱动个体的力量就是最强有力的、最有活力、是积极的生命力。
但不幸的是本能的原始生命力在表达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阻碍,阻碍可能来自于现实,更多时候来自于自我内在,比如自我和超我的阻碍。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动机的本能论
动机的本能论
动机的本能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是来自于个体的本能驱使。
本能是指生物体内在的、先天的、基本的生物倾向或反应,它们是通过进化逐渐形成的,并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动机的本能论,人类的行为和动机由一系列固定的本能驱使决定。
这些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如食物和水的获取)、繁殖本能(如性欲和亲子关系的建立)以及社交本能(如寻求社交联系和归属感)。
这些本能驱使个体寻求满足和避免痛苦。
动机的本能论也强调了内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动机是由生理需要和欲望引起的,个体会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刺激而产生一定的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包括行动、思考和情感的变化。
然而,动机的本能论已经受到了一些批评。
尽管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行为,但它们并不能完全解释复杂的社会行为和个体差异。
其他的心理学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论,更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主性,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
英国本能心理学
英国本能心理学
英国本能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William McDougall于20世纪初提出。
该理论强调人类行为和心理过
程是受到本能驱动的,通过基因遗传来实现适应环境和繁衍后代的目标。
根据英国本能心理学,人类的本能可以分为三类:生存本能、社会本能和发展本能。
生存本能涉及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食物、水和安全等。
社会本能包括对社会群体的归属感和合作行为。
发展本能则是个人自我完善和实现潜力的驱动力。
英国本能心理学也对情绪和动机产生了重要的研究。
它认为情绪是本能反应的一种体现,通过情绪人们能够评估和应对外部环境。
动机则被认为是推动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通过满足本能来达到满足和幸福感。
然而,英国本能心理学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被其他心理学理论所取代,如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
这些理论强调环境和认知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对本能的概念提出了质疑。
尽管如此,英国本能心理学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起源和基础有一定的贡献。
本能论的名词解释
本能论的名词解释在心理学、生物学和哲学等领域,本能论是一种关于行为动机的理论。
本能是指生物个体天生具备的具有特定目的和特定方式的行为反应。
本能以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与学习无关。
本能可以解释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生存的机制,它帮助生物个体在面临特定刺激时做出相应的反应,以增加其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一、本能论的起源与发展本能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他认为动物行为是机械的,是由内在的力量所驱使的。
随着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本能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沃特森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试图通过刺激和响应之间的关联来解释动物和人类行为。
他将本能视为刺激和反应的无条件联结。
然而,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本能论逐渐受到了质疑。
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动物行为不仅仅是基于刺激和反应的简单机械过程,而是受到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此,心理学家们开始探索学习、发展和文化对行为的影响。
二、本能与学习的关系虽然学习和发育对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本能在动物和人类的行为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能与学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和平衡。
学习可以改变本能的表现和发展,而本能又会影响学习的方式和效果。
例如,新生儿具有吮吸反射,这是一种本能行为,帮助他们寻找乳房并获取营养。
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通过学习发展出了更复杂的行为,如扒拉乳房、抓住奶嘴等。
本能在此处起到了引导和促进学习的作用。
三、本能的分类与例子本能可以根据其功能和出现的时期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本能及其例子:1. 生存本能:这类本能与个体的生理需求和自我保护直接相关。
饥饿、口渴和逃避危险等行为都属于生存本能的表现。
2. 繁殖本能:这类本能与个体的繁殖和繁衍后代直接相关。
求偶、交配和育儿等行为都属于繁殖本能的表现。
3. 社会本能:这类本能与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和适应直接相关。
合作、互助和社会规范遵守等行为都属于社会本能的表现。
人格动力论和本能概念
人格动力论和本能概念人格动力论和本能概念人格动力论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理论,试图解释人的行为和个性形成的动力源泉。
本能概念是弗洛伊德在人格动力论中提到的相关概念,用来解释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首先,人格动力论是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之一,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之一。
根据人格动力论,人的行为和个性形成的驱动力是心理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无意识驱动,并且由于个人经历和童年经验的不同,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人格特征也不同。
在人格动力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很多重要概念,如意识、无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等。
他认为,人的心理冲动来自于本我,本我是个人生物学的需求的仓库,包括满足食物、水和性欲等生理需求的本能。
而自我和超我则是社会个人和道德规范对行为的约束和规范。
弗洛伊德认为,个人的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超我的平衡有关,如果超我过度发达,会导致个人的内心冲突和无意识的问题。
与人格动力论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本能。
本能是指生理和心理上的内在冲动和需求。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类的行为是由本能驱动的,本能表现为强烈的欲望和需求。
其中包括生理需求,如食物、水和性欲,以及心理需求,如安全感和亲密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个人生物学的驱动力,对于个人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能的概念在心理学的其他领域也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本能被解释为学习和反应的基础,通过条件反射和刺激—响应机制来解释动物和人类的行为。
此外,在社会心理学中,本能被认为是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也对人的情感和动机产生影响。
总结来说,人格动力论和本能概念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概念。
人格动力论试图解释人的行为和个性形成的动力源泉,认为个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来自于无意识驱动。
本能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内在冲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
人格动力论和本能概念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弗洛伊德本能论
弗洛伊德本能论弗洛伊德本能论(Freudian Instinct Theory)是由佐尔格·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建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主张将一个人的人格建立在性本能、生存本能和一般性的本能的基础上。
佐尔格·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一组被称为本能的生理强烈的驱动力,这些本能必须得到刺激,以便满足人们欲望和思想的满足,以此来维护生活的平衡和平静。
一般而言,人类本能理论被聚集成三大分支:性本能、生存本能和一般性的本能,它们的不同程度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个性和行为。
性本能是人们内在的欲望,它主要包括求知欲、求合作欲;生存本能是指活着的根本动机,例如取食本能、繁衍本能;一般性的本能将人们各种不同的行为给予它们明确的支撑,例如记忆本能、求自我保护本能等。
性本能是一个人内在与欲望有关的能力。
佐尔格·弗洛伊德把这种能力放在两个特定的范畴下,一种是性欲,另一种是追求安逸。
一个人大多数时候处于渴望状态,这种渴望使他们迫切追求满足自身需求的安逸。
性欲可以表现出伴有责任感和尊重的寻求平衡,这也是它的目的,即能够得到心理满足。
生存本能是人们的生活及其生存的基础动力,它主要涉及取食本能、求复制本能,甚至更进一步的繁衍本能等。
佐尔格·弗洛伊德曾提出,生存本能支配着生命的活动,它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和自我保护,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基础。
一般性的本能包括社会本能、记忆本能、求自我保护本能等,成为人类社会性格的基石。
佐尔格·弗洛伊德认为,一般性的本能会提供足够的支持,从而带给人们行为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这些本能的强盛程度和了解程度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总之,弗洛伊德本能论是以性本能、生存本能和一般性本能为基础,认为人类本能驱动力贯穿着个体的行为特点及其思维内涵,从而影响着一个人的个性和行为。
所有。
本能心理学名词解释
本能心理学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本能心理学不?这可有意思啦!本能心理学啊,就
好比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原始驱动力。
比如说,你看到美食就忍不
住流口水,这就是一种本能反应呀!就像小狗狗看到骨头就兴奋得不行,这就是它们的本能在起作用嘛!
本能心理学强调的就是这些天生的、自然而然的反应和倾向。
它可
不是随随便便说说的哦!你想想看,我们有时候会不假思索地做出一
些行为,为啥呀?就是因为本能在驱使我们呀!比如说,遇到危险的
时候,你会下意识地想要逃跑或者保护自己,这就是本能在发挥作用。
这不就跟小猫咪遇到危险会弓起身子准备战斗一样嘛!
而且啊,本能心理学还认为,这些本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
响呢!它可以决定我们的喜好、行为模式,甚至是我们的性格特点。
好比有些人天生就喜欢冒险,而有些人就比较保守,这都是本能在作
祟呀!这不就像是有的人喜欢吃甜的,有的人喜欢吃辣的,各有各的
偏好嘛!
你再想想,我们对家人、朋友的那种情感,是不是也是一种本能呢?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想要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就是本能在引导着
我们呀!就像小鸟会本能地照顾自己的小鸟宝宝一样。
本能心理学真的是个超级有趣的领域呢!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内
心深处的那些小秘密。
它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并不是毫无
缘由的,而是被这些本能所驱动着。
所以啊,我们要好好去探索和理解本能心理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呀!总之,本能心理学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行为,可不能小瞧它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本能理论
一、早期的本能理论
现代心理学中的本能概念是随着心理学家对行为动机的研究而出现的。
这一概念本身又来源于达尔文的生物学。
该理论认为,动物的本能是一种先天的生物力量,它预先确定了动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活动,它使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一种可以预见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桑代克、巴甫洛夫为代表的动物心理学家们运用了本能的概念。
他们根据动物的生物本能来研究动物行为的心理倾向。
其后,这种理论和方法进一步被引入心理学对人类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过程之中。
本世纪初,弗洛伊德首先采用了一个以本能为基础的动机理论。
他将本能定义为人的生理需要在心理上的表现。
他认为人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本能,本能推动并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消除人体的需要状态。
不过,弗洛伊德并未详细考察人究竟有多少种本能,他认为该问题应当由生物学来研究。
他将人的本能简单地概括为两类,即与生命保存有关的生本能和为死亡服务的死本能。
其中生本能包括饥饿、性欲、口渴等。
他认为,这些生物本能在人的生命早期得到满足的情况将决定一个人成年之后的行为模式。
死本能则是暗中起作用的,它派生出破坏本能和攻击本能等等。
当死本能指向内部时,会导致人的自责甚至自杀,而指向外部时,则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视和战争。
本能论的另一个主要倡导者是与弗洛伊德同时代的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他在190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概论》中力图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阐明,人和其他高等动物一样,都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人和动物在其生物发展史上具有一种延续性,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夭然鸿沟。
因此,既然动物的一切活动都受本能所支配,那么,在决定人的行为和心理作用上本能也占有主要地位。
麦独孤将本能定义为:“由遗传而来,或是本有的一种生理兼心理的倾向。
它使其主体对于某一类客体有知觉而注意;当知觉时,主体感受到一种特殊质的情绪冲动,并且对这个客体亦有一特殊的动作,至少也感受要做出这种动作的冲动。
’,但麦独孤也认为,在由本能决定其行为的过程中,人和动物并非完全一样。
智慧不高的动物,其本能的动作是本能的纯粹形式,未被智慧和后天学习所改变;智慧程度愈高的动物,其纯粹形式的本能动作愈来愈少,而人的本能倾向则是与后
天的学习和经验相结合来推动其行为的。
因此,人的行为从总体上讲可视为遗传本能及其在经验中改变的结果.由于弗洛伊德和麦独孤的影响,本能论在本世纪初一度广为流行开来,理论家们纷纷寻找各种本能来解答人的行为及其心理倾向,这种思潮是对20世纪以前的理性主义的反叛,它否认人的行为是由理性进行选择的结果,而是将它看成主要是由先天的遗传的力量造成的。
二、本能论的衰落与复兴
然而,本能的观点并没有流行多久,它因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而陷入了困境:一是,继弗洛伊德和麦独孤之后,理论家们过于随便地提出各种本能,不久,一项调查发现,各理论家共提出了数千种本能,以致于世上万物都被看成是由某种本能所引起的.二是,滥用本能概念也混淆了描述和解释的界限,导致循环论证。
例如:他常格斗,为什么?因为他有强烈的攻击本能,你怎么知道他有这种本能?因为他常格斗,这样,本能用来解释一切,但又解释不了一切。
由于本能论的上述缺陷,使许多人逐渐抛弃甚至反对本能概念,本能论最强烈的反对者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在1925年公开宣布否定人类本能的存在。
华生认为,“人类行为中所有那些似乎象本能行为的方面,实际上都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条件反应.’,因此,决定人类行为的关键因素是后天的学习与经验而不是先天的生物本能.华生之后,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本能论逐渐走向衰落,行为开始被看成主要是学习而来的,而不是由本能所推动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取代了本能论而成为行为研究的主
流。
然而,本能这一概念并没有消声匿迹,而是以某些新的形式重新出现,并在心理学中继续产生影响.
首先是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起初完全否认人类本能的存在,但许多学习理论家不久就发现,单纯用学习和经验来解释人类一切行为仍是困难的,因而,一些学习理论家如桩尔特、赫尔等人,他们在研究行为的外部动机的同时,又不得不考虑人的内部动机,他们将行为的内部动机看成是由内驱力所推动,而内驱力又是由人的生物或生理需求的缺失而产生,这样,虽然学习理论家
们更重视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决定因素,并用内驱力来取代了本能概念,但由于内驱力这一概念的内容与本能一样,都是涉及人的生物或生理方面的需求,如饥、渴、性、痛苦的解除等等,因此,我们实际上可以将它看成是早期本能概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可见,学习理论家们把本能概念从行为研究的前门推了出去,又从后门将它偷运了进来。
本能理论的另一发展路线,是由一小批有影响的欧洲动物学家的工作所推动的,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兹、弗里希和廷伯根。
20世纪30年代以来,这些科学家深入研究了动物的一些本能行为,他们称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为习性学,虽然这些人并非心理学家,但他们以一种新的、科学上可以接受的形式复兴了本能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