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社会知觉

第四章 社会知觉
第四章 社会知觉
第四章
社会知觉
第一节 社会知觉概述 第二节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及 人际知觉的过程 第三节 社会知觉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社会知觉的归因理论
第一节 社会知觉概述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 Bruner,1947年) 首先在知觉研究方面提出的一个概念。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言行、外表各方面的 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推测判断其内心的活 动、性格、兴趣、动机、 态度等过程,即 不仅对外部行为,也包括对行为动机的了 解。
第二节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和人际知觉的过程
一、影响社会知觉的各种因素
(一)客观因素 ⒈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除一般的特征外,主要是社会意义。 布鲁纳的实验
⒉知觉对象所处的情境
社会知觉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所以, 判断人的行为离不开对当时情境的分析 e.g.坐在车里看行人与行走时看开车的
(二)主观因素
(3)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 社会比较理论:人们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来了 解自己的能力与态度(Festinge,1972) 上行社会比较:将自己和在某种特定特点或能力 上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期望的最高水 平)。 下行社会比较:将自己与那些在特定特点和能力 上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自我保护和自我提升 策略)
(二)在人际关系的实际行为中加以了解
自他关系,他──他关系,关系到底怎样, 你亲自去体会。
(三)人际知觉中感情成份的作用非常突出
“孩子都是自家的好”
(四)塔旧里(Tagiuri)的研究 10人一组,自由交往,自由谈话,畅 所欲言,增进了解然后问卷: ①这个小组里你喜欢谁? ②你认为这个小组里谁最喜欢你? ③如果选小组长,你选谁? ④你估计谁会当选?被哪些人选出来的?

社会心理学(三)

社会心理学(三)

• 有关社会认同的观点
认同感是一种社会心理稳定感,具有群体性(即社群 性)。 1. 埃里克森:
一个成熟的心理认同的渐进发展是以人所属的团体为条件 的,团体的传统价值对个人的成长而言意义非常。
2.
米勒:
“指出认同的本质不但是‘心理’的,它也包含‘群体’ 的概念,是一项‘自我的延伸,是将自我视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 这是认同的核心”。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的概念: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它包括两 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 •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知或自我图式):是指个体对自己 所有特征的认识集合,包括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 等的认识。包括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 • 自尊: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请尽可能多地写出答案。
7. 麦克盖根:
认同是一种集体现象,而绝不仅是个别现象。它最频繁地 被从民族主义的方面考虑,指那些身处民族国家疆域之中的人们被 认为共同拥有的特征。
认同的基本特点:社会性、可塑造性和可共存性。
• 社会认同
广义:社会认同(狭义)、群体认同、文化 认同、民族认同等。 狭义:指“个人的行为思想与社会规范或社 会期待趋于一致的倾向”,表现为三个层面:价 值认同、工作或职业认同和角色认同。 1.价值认同
自尊及其测量
• (一)自尊的建构及其作用
自尊: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的 或消极的,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
⑴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⑵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 ⑶自己的内部标准
• 希金斯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 标准———理想的自我与应该的自我 • 理想的自我:我们想成为的人,它激励我们 实现抱负。 • 应该的自我: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人, 它引导我们尽职、尽职、尽义务。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认知(ppt)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认知(ppt)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区分
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 反映,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和背景是相互依存、 互相转化的。
你看到了一对情侣或是一個骷顱头?
(2)、知觉的整体性(组织性)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 不同的属性组成,但我们总是把 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 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
时尚 性感
憨厚 老实
自然特征 社会特征
心理特征
非语言线索
• 面部表情 • 目光
接 触-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诚实直率; 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 长时间的目光接触--敌意、爱慕的信号 • 姿势
面部表情--什么样的情绪 ?
a) 快乐, d) 悲伤,
b) 惊讶, e) 生气,
c) 害怕 f) 厌恶
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考考你的观察力
考 考 你 的 观 察 力
三、错 觉(illusion)
---由大脑对环境讯息所作的 推测,称为知觉性假设。
---错误的知觉性假设就是错 觉。
触觉
绝对阈限
夜晚晴朗时可以看见50公里处的一只烛光 安静环境中可以于6米外听见手表秒针走 动声 可尝出7.5升水中加入的1 茶匙糖的甜味
可闻到在三居室中洒一滴香水的气味
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出落在面颊上即有感 觉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在美 国麦吉利大学募集 了大学生志愿者作 为参加实验的人。
观察窗
志愿者每天躺 在床上睡觉,并有 每天20美元的酬劳。 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何时退出实验。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5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认知的表征方式:范畴化和图式

(一)范畴化(categorize) 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总是自动地将之归到 某一类社会群体当中,可以有效的节省认知资源。

(二)图式(Schema) 基于个体的过去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的一种心理结构。包括 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以及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 一些特殊的事例。

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 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 心状况,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
根据原因的性质,又可将原因归纳到因素来源、稳定性、能控制性 这三个向度之中。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 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 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 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 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 稳定者。 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 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 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2.内隐自尊、内隐社会态度的研究;
3.人际交往中的内隐性别刻板效应的研究; 4.跨文化交流中的内隐种族刻板效应的研究。
9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三)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VS 间接测量法 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使之很难通 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方法进行直接测量,而只有通过 间接的方法才能对其进行测量。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思考-精品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思考-精品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思考1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2什么是晕轮效应?它对我们认识他人有什么样的影响?3人们通过那些线索形成对他人的知觉?4什么是图式,它可以分为哪几类?5社会认知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6试述Heider、Weiner、Kelly和Bem的归因理论。

7人们在归因中会有什么样的偏差?1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也叫印象形成,指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特性如下:1第一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叫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它决定着人们对他人的知觉。

评定人或事物时,有三个基本维度:评价(evaluation):指对他人或事物从好与坏的方面加以评定力量(potency):指对他人或事物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活动性(activity):指对他人或事物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2整体印象的形成尽管第一印象很重要,但随着我们对他人认识的深入,我们会逐渐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

人知觉他人的时候往往会获得许多信息,对于如何组织这些信息,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几个加工处理的模型,包括:(1)平均模型Anderson在1965年提出,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2)累加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段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平均(3)加权平均模型Anderson于1968年提出,按照这一模型,人们对他人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相对前两个模型而言,加权平均模型能够解释的范围广,它是人们对他人形成整体印象时最常使用的模型。

3个人知觉中的偏差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bias),这些偏差是知觉过程的特性,人们可以注意到它,并把他们的影响降低,但人们无法避免它的存在。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
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 集相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的认知过程不可 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1.自然特征 性别、种族、外表吸引力 2.社会特征 所属群体、社会角色 3.心理特征(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人际关系(真诚 vs 自负)、
A: (3*3+3*2+2*4-3*3)÷4=3.5 B: (3*1+1*3)÷2=3 A>B
多嘴
-3 (3)
d. 中心品质理论
热情、真诚 A>B
注:括号中为权重
(四)对他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途径或线索
对他人形成印象,需要通过对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神 态以及行为习惯等的观察和了解进行,这些就构成了社 会知觉的基本途径。
2、语言
“口为心苗,言为心声”
由于一个人所说的话能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言不
由衷的话已司空见惯。 “卖瓜的谁不说瓜甜” “口是心非”。不仅听他说什么,更重要是看他做什 么,如何做?
3、 行为
Jones 与 Davis ( 1965 ) 相 应 推 论 理 论 ( 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 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即人们常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 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品质,内在动机和人格是外显行为的原因。 程序:先了解行为者动机,若有意的,再推论品性。 影响相应推论的因素: ( 1 )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合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的行为很难反映 一个人的内在特质。 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越能对人做出 本质归因。 (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非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 好人=好的行为 坏人=坏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PPT课件第四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PPT课件第四章  社会认知

案例:香味:正在消失的非语言线索?——香水的销量虽 然没有爆跌,但是正在稳步下降。
华尔街日报,1998年12月27日——Ari Kopelman 的总经理在拜访朋友时 经常设法看一看主人的卧室。在一个又一个的化妆台上,他看到一大堆 用了半瓶的香水堆积着。“每个女人一定都积压了能用157年的香水。 Kopelman先生说。

让被试判断此人是 否慷慨、幽默,结 果如下
慷慨 第一组 90%
幽默 77%
第二组 10% 75%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
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这就是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 如果事先提醒被试避免作出草率判断,并告知他们要考
虑到全部有用信息,首因效应就可以减弱。 近因效应就会发生,我们就可能注意对方的“现在”表
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原点,任何社会知觉都由自我知觉开始, 都有自我知觉的参与过程。
所谓的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自我知觉的内容 主要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识,或自我图式,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特 征的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 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人们称它为嗅觉器官的转变。如今,女人们走在走廊上,上班和外出吃 饭,香水的香味少多了。亚特兰大一位31岁的叫Mary Collins的市场主 管说:“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香水和在它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了。”
香水工业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那时作战回来的Ggs为他的情人带来 了经典的Chanel 5。随后昂贵的香水成了梳妆台上必备之物。香水工业 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60亿(美元)的盛况。但它的发展在90年代初慢 了下来。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以每年2%到4%的速度下降。

社会心理学PPT:社会认知与归因

社会心理学PPT:社会认知与归因
例子2: Jane上周末参加了反对妇女歧视的游行,请问
Jane更有可能是,1,一名护士,2,一名具有强烈女权 主义者精神的护士。
15
锚定与调整法则(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 人们以一个数字或数值为起始点并依据这个起始点进行调 整,但这种调整往往并不充分。
16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
22
基础比例信息(base rate information) 总体中不同类别的成员所占的相对比例的信息。给你 一张北京大学学生的照片,让你推断是哪个系的?你 会怎样推断?
23
24
3 社会认知与健康
社会认知与寂寞:只看到生活消极方面的人,更容易感 到寂寞,把他人看成难于相处的。 社会认知与焦虑: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避免焦虑 (Zimbardo,1981)。 社会认知与疾病:对事件的乐观解释可以避免疾病 (Seligman,1987)。
Kelley (1950)的研究
10
2 认知法则
便利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 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作出判断。医生们在 诊断病情时会使用便利法则。不同疾病进入其脑海的容 易程度,会影响他们的诊断。
Markus (1977)的研究
11
便利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
17
8 x 7 x 6 x 5 x 4 x 3 x 2 x 1=?
18
实验材料
你认为一学期应该在购买教材、课本方 面花费多少钱? 人民币
根据已有调查,北大本科生认为一学期 应该在购买教材、课本方面花费是500元。 请问,你自己认为应该花多少? 人民币
19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社会群体: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的且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

有社会意义的特征是随时间与文化而变化的。

宗教、职业、省份、性别、年龄、种族、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是划分群体的重要特征。

一个个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入不同的群体中。

刻板印象(成见):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是由正、负性特征构成的,如大多数人认为女性是敏感的、热情的、依赖的、以家庭为中心的。

刻板印象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但大多数刻板印象的准确与否无法测量和验证,因为没有合适的校标。

一、刻板印象的形成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亲身经验;二是社会学习。

1.个人的经验由此形成的刻板印象极大可能不准确,原因有:(1)由于新奇的、极端的、凸显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一个群体中特殊的成员对刻板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2)毫无疑问,一个群体的行为对我们的知觉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一个群体角色往往限制了我们多看到的行为,即一个群体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所要完成的工作往往决定了他们要如何做,如一个医生就要耐心地照顾病人。

2.社会学习(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体)二、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在下列情况下,人们仪唤起及使用刻板印象:(P120)(1)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相联系的刻板印象越易浮现在脑海中。

(2)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用刻板印象来知觉他们,从而忽略个人的特征。

(3)当时间紧迫,需快速对他人做出判断时,易使用刻板印象。

(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也易使用刻板印象。

(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如勃然大怒时。

(6)当人们意识到对个体的判断重要,人们也许会进一步收集有关个体的信息,而不是只用有关群体的刻板印象来认识个体。

三、刻板印象辨析使用刻板印象的好处: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 一项实验:11个词汇,其中7个引起不愉快情绪或社会禁忌的词 汇,逐一呈示,在被试认知后报告,用皮肤电反射测定情绪状态,考 察电反射与报告否一致?……
—— 生活中,面对高大歹徒, ……;看望重症病人,……
• 形成完形:把有关信息、特征组合起来,形成完整印象,带有主观色


3,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1)对人的社会行为、人际互动的影响
二,社会认知的范围
【他人情感;他人性格;人际关系;第一印象】
1,对他人表情的认知
• 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判断的正确程度取决于对他人 表情的认知与解释。
• 表情有三类: • 面部表情(视线联系)
身段表情(舞蹈语汇、四肢、躯体); 言语表情(歌唱家、演说家)。
其中,面部表情尤为重要。
• 面部表情判断: 眼部肌肉、口部肌肉何者重要? 发展特点,对若干表情判断达一定正确程度与年龄有关。(见表) ■
• 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人类的行为和认知对自身健康有重要影响。乐 观态度、面对疾病时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条件。 Seligman,Peterson:哈佛大学1946年的一次面谈记录,这些人在1980年 的健康状况,两者比较,……
• 负性情绪——导致:紧张应对: —— 心脏功能受影响;免疫系统受抑制;自主神经系统受损。 ■
(2)对心理、对健康的影响
• 社会认知与寂寞。——社会认知中只注意生活中消极方面,会体验到更多 的寂寞,长期寂寞者会以消极态度看待自己和他人,责备自己没有良好社 会关系或他人难以相处、把事物看成自己无法控制。
• 社会认知与焦虑。——人们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 Philip Zimbardo有项研究:害羞女生,大噪音,与英俊男士交谈……

社会认知理论概述

社会认知理论概述

二、
三、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元交互决定论 观察学习 自我效能感 结果的期望
(1)三元交互决定论
行为到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还是由内部力量决定的, 长期以来存在两种决定论:个人决定论和环境 决定论。
个人决定论强调人的内部心理因素对行为的调节和控制,环境决定论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对行为的控制,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批判前人的基础提出自己的理论,他的理论在于探讨环境、人及 其行为之间 的动态的相互决定关系。将环境因素、行为、人的主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从 而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其中,个人的主体因素包括行为主体的生理反应能力、认知能力等身心机能。 所谓交互决定,是环境、行为、人三者之间互为因果,每二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
绝大多数社会认知模型都是说明一个归类过程的(就像上面所说的范畴模型也是一个规类的过程)。按照这些 模型,归类并不能通过客体与范畴原型之间的比较、而是通过客体与样例记忆集合中范畴成员之间的比较而获得。 这样的一种认知过程就是样例模型。 • 群体表征的混合模型
由于范畴模型和样例模型都有缺陷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有 效的合理的社会认知模型必须包括抽象知识表征以及 具体的样例表征。 就是综合范畴模型和样例模型而得出的。 • 情境模型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目录
什么是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历程 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ve theory)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 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教育理论,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在传统的行为 主义人格理论中加入了认知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一种用来解释社会 学习过程的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家们将个体描绘为积极地处理事件和 发展关于强化期望的人,而不是作为根据以前相依强化物来自动行为 的人。根据Bandura的理论(并将这一理论称为“交互决定论”,关 于行为强化的个体期望,比这个行为以前是否受到过强化更为重要。 此外他认为强化历史对个体的认知没有直接的作用。相反它是通过个 人的记忆、解释和偏见筛选出来的。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一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含义1,感觉和直觉:•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应,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或者体验。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2,社会知觉的含义•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群体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他影响主题的心理活动。

调节主题的社会行为•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社会知觉的独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二,自我知觉以及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原点•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分为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识,或是自我图式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特征的认识结合。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1,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测•社会比较: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

2,自我概念的作用•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还影响个体的想法,情绪,行为。

•自我表达的动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及自我概念。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对于社会情境的需要及据此采取的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

3,自我概念的测量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2,自我描述问卷1,2,3三,自尊及其测量1,自尊的构建•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的内部标准: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

2,自尊心的测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表四,自我认同1,认同的含义•认同理论有三大取向:生物取向,心理取向,社会取向•认同在心理学上只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性,经过认同,帮助形成人的自我概念。

•认同在社会学上泛指个人与其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为他人的情感和经验所同化,或者自己的爱情和经验足以童话他人,彼此间产生内在默契。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偏见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偏见

-⼈类长期以来就已经认识到,在知识的⽣产与传播过程中,虽然理性认知在决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但由于社会的、⼼理的、个⼈的等诸多背景因素的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认知偏见。

本⽂之⽬的,正是要在系统考察认知偏见的形成原因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认知⼼理学的发展,从社会认识论的视野,对认知偏见给出新的解读。

⼀、认知偏见的形成原因 当代认知⼼理学的研究表明,所有的⼈类⾏为者在推理能⼒上都存在着局限。

任何⼈不论其专业熟练程度、所处地位与职务⾼低,都会存在着某种认知偏见。

也就是说,⼈类在判断问题的时候会犯习惯性的错误,会受到认知偏见的⼲扰从⽽对决策造成负⾯影响。

由此,认知偏见问题指的就是:当⼈们遇到⼀个他们喜欢的假设时,他们会去寻找对这个假设有利的证据,⽽忽视那些对这个假设不利的证据。

可以看出,认知偏见在科学探索、社会决策以及个体判断等⽅⾯,都发挥着⽆法避免的影响。

正因为认知偏见与认知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它对认识进程会起到某种消极作⽤,⼀定程度上影响了⼈们对客体的正确认识。

究其根源,造成认知偏见的原因主要有: 其⼀,对旧有概念的依赖导致了认知偏见的形成。

⼈们的认识是⼀个复杂的过程,认识的本质就是把握对象信息。

由于⼈们在⽣活中反复地接触到周围的客体,在这⼀⽆形的过程中不断地在脑海中形成了这些客体的信息,并通过⾃⼰的判断把这些信息固定下来,从⽽形成了通常的概念。

以概念为核⼼的⽂化体系,在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带有较强的开放性。

这种⽂化体系⼀⽅⾯要对已经形成的概念做出⼀定程度的保护,保证它的使⽤合理性;⽽另⼀⽅⾯,⼜要把⼈们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新思路和新概念包容进来,由此形成新旧概念、稳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盾。

处于这些⽭盾中的⼈们,通常都会选择⽤旧的概念去套新的概念,⽤旧的⽂化去验证新的⽂化,⽤旧的认识合理性来审视新的认识合理性。

这种对旧有认识合理性的固执和依恋,导致了⼈们更多地沉浸在原有⽂化体系中,⽽不⼤愿意认同和接受新的概念体系,由此就产⽣了认知偏见。

社会心理学4章-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4章-社会知觉
分数为8~16:第一印象一般。 你的表现中存在着某些令人愉快的成份,但同时又偶有不够精
彩之处;使得别人不会对你印象恶劣,却也不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魅力,首先必须在心理重视。 分数为16~24:第一印象好。
你的适度、温和、合作给第一次见到你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对方是你的工作范围还是在私人生活中的接触者,他们都有与 你进一步接触的愿望。
7/6/2020
另一项实验发现“对比作用”是否有效,还要视两人的关 系而定。如果是陌生人,没有什么感情因素在里面,很容 易有“对比作用”。但如果两人是好朋友,则会出现爱乌 及屋的“辐射效应”。也就是说,即便是相貌普通的人, 会受其漂亮的朋友“辐射”,显得比较可人。就象我们总 想,他是老总身边的人,即便水平再差,也差不到那儿去。
眼睛 12、你选择的交谈话题是? A自己所热衷的 B两人都喜欢的 C对方所感兴趣的
7/6/2020
评分标准和分数:
A为0分,B为1分,C为2分,累加为你的总分。
分数为0~8:第一印象差。 很可能你只是依着自己的习惯行事,你本心是很愿意给别人一个美好 印象的,可是你的不经心或缺乏体贴、言语无趣,无形中让别人做 出了关于你的错误的勾勒。
(一)分类(认知路径之一)
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会立即且自动化地把接触到的人 或事归到(已有认知的)某一类别中的过程。 分类的作用:
分类依据已有的认知使认识过程简化;也使概念教条化。 如,人们把人群按照性别、职业、地区等把人群简单分类,
对新近接触的人有了群体特征的共性认知后,忽略其个性 特征,即不客观也易形成偏见。“外群体同质效应”“内 群体偏好”。如,生意人都比较奸诈,“东北人都是活雷 锋”。
第三章 社会认知
周 靖 2014-10

第四章 社会知觉2011

第四章 社会知觉2011

二、社会知觉的特点
(一)认知对象的独特性——掩饰内在动机)
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
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换句话 说,社会知觉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复杂的社会 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人们对这些对象的知觉又是 通过一些特殊的介质进行的。例如,通过他人的 言行、表情、态度等来认识、判断,但是,无论是 知觉的主体,还是知觉的对象,都会掩饰自己的内 在动机,所以,人们的社会知觉判断常常可能是不 准确的。
亲昵区 个人区 社会区 公众区 0cm-45cm 2 背景参考 夫妇、恋人 3 自我表演 (主动影响) 45cm—1.2m 朋 友 1.2m—3.6m 熟 人 3.6m以上 陌生人 公共场所
第二节 自我知觉
一、自我知觉的涵义 二、自我概念 三、自尊 四、自我认同
课堂活动-1
自我测验:每个同学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关 于自我描述的10个句子:“我是…..”前五 个是关于身高,体重,体型,外貌的评价,后 五个是关于智力、优点、特长的评价。 在不署名的情况下,让周围十名同学猜测, 并作评价。
(一)社会知觉的定义
——社会知觉是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
第一节 社会知觉
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 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作出推测 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是主体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影响着主体的心 理活动,调节主体的社会行为。
(二)社会知觉内容
物质自我:身体、衣服、房子、家庭和所有其 它的物质所有物; 社会自我:社会评价,我们从熟人或朋友那里 获得的承认,特别是有利的评价。 精神自我:个人内心的活动、能力、感觉、价 值观和理想,是自我感觉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部 分。 再由此引出“自我感觉”和两种涉及自我的行 动“自我追求”和“自我保存”。

第4讲 社会认知

第4讲 社会认知
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
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Weiner认
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 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 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与Y轴一样。
39
Weiner1972年的归因模型
23
2 、 整体印象的三个理论模型: 平均模型(The Averaging Model)
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 约翰的个别特质 清 洁 聪 明 体 贴 苏珊的评定 +10 +10 +4
矮 小
衣着随便 整体印象
-5
-9 +10/5=2.00
24
累加模型(The Additive Model) 对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而不是平均,正性信息加到已经
气、自信、百折不挠等。
自我图式(Self-schema):
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与自我概念有着紧
密的联系。比如你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
乐于助人,都是自我图式的内容。
团体图式:
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叫团体刻
板印象( Stereotype)。团体图式使得我们将某
些特质归于一个特殊团体的成员所共有。比如常
了普遍偏高的现象。与这种偏差相反的是负晕轮效应,也
叫扫帚星效应(forked tail)。
Hale Waihona Puke 27晕轮效应的证据(Dion 、Berscheid 、Walster 1972)
特质描述 人格的社会融洽性 职业地位 称职的丈夫(妻子) 称职的父母 社会幸福及职业幸福 总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漂亮的 65.39 2.25 1.70 3.54 6.37 11.60 2.17 普通人 62.42 2.02 0.71 4.55 6.34 11.60 1.82 丑的人 56.31 1.70 0.39 3.91 5.28 8.83 1.52

沙莲香第三版第四章社会认知

沙莲香第三版第四章社会认知

社会知觉=社会认识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P75
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
自我概念与自尊
印象
对群体的知觉 对社会的知觉
对行为及事件原因的推断
刻板印象
社会及群体认同感
归因
什么是社会知觉? 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环境中对外界的社会 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 程。
第一节
一、社会知觉的含义
社会知觉
eg.社工班学生对社 会工作专业的专业 社会知觉 认同 外界的社会性信息
知觉 主体
知觉 的内 涵
个体
个体、群体(群体对其成员的知觉、
群体对其他群体的知觉、群体对其他群体 成员的知觉,群体对自身的知觉等)
心理学中的知觉 包括对外部特征的知觉,还包 不包括判断、推 括对人的个性特点的理解及对 人行为的判断和解释。 理等认识过程
三、自尊及其测量
(二)自尊的测量 1、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 该工具只包括10个定序等级题目,因此它易于施测、计分和 解释。它最初是为青少年设计的,但也广泛用于成年人。
2、得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
• 得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Texas Social Behavior Inventory, TSBI)是测量社交自尊的一个工具。 • 此量表有两个各含16个题目的复本,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87。题目描述的是与他人交往时的自信程度、与陌生人说 话时的恐惧感、在社交情境中的安全感,以测量社交信心、 支配欲、社交能力、与权威人士的关系。
自我概念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在与 他人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获得自我概念的四个主 要渠道: • 1他人的反馈:父母、老师 • 2反射性的评价: 感知别人对自己的态 • 3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度来了解自己。库利 提出“镜中我”—— • 4社会比较 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 把各个渠道获得的信息 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 进行整合加工,形成统 的对象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角色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角色知识点

第四章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结果,就个体方面而言,是个人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就社会方面而言,要想使社会正常运转就必须具有的功能的被履行、被落实,换言之,也就是社会角色的被承担和扮演.社会角色是沟通和衔接个人和社会的桥梁.第一节社会角色概述一.角色的含义所谓地位,就是个体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

这个位置是非人格的,由社会结构所设定的,是先于具体个人而存在的。

地位赋予占据它的个体以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来规范个人的行动以及他与占据着社会系统中其他地位的人们之间的互动。

角色就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期待的一套行为模式. 第一,它是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第二,行为模式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第三,行为模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二.角色的分类(一)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理想角色(期望角色):社会对于角色的期待和要求,是社会观念形态,标准形态,大众观念形态领悟角色:扮演角色的个体对怎样扮演理想角色的理解,属个人观念形态实践角色:个体根据对角色的理解,实际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属于客观现实形态(二)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先赋角色:个人与生俱来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如性别角色自致角色:个体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的角色(三)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或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规定性角色:角色规范比较严格且有明确规定的角色,如政府官员、法官、士兵、学生等开放性角色:角色制约的规范程度相对较低,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对其地位和社会期望的理解而较自由地履行角色行为的角色,如父亲,朋友等(四)根据角色和角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关系,可把角色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如师生关系(五)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可将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功利性角色:要有一番计算在里面,要有所盈利,如商人表现性角色: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志愿者,慈善家(六)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可把角色从参与程度低到参与程度高分为7种(萨宾)第二节角色理论角色理论的概念和来源角色理论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多种来源共同形成,在20世纪20—60年代逐步发展和确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社会心智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实质
一、社会心智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性客体之间的关系等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邱扶东,李凌,2021)。

是个人怎样对来自他人、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的复杂过程,包括社会信息的辨别、归类、采择、判断和推理等心理成分(王沛,林崇德,2021)。

29/25/2021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智的定义表征社会心智
社会认知内隐社会认知(implictsocialcognition)
内锥果社会心智就是所指在社会心智过程中虽然个体无法回忆起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的对个体的犯罪行为和推论产生影响
39/25/2021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智的特征
社会认知具有鲜明的特征:(1)社会性;
(2)沉积性;(3)瓦万特性。

49/25/2021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智的表观方式:范畴化后和图式
人们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由于认知资源的限制,而面临的信息往往是不确定的、不完全的、复杂的。

因此个体需要用范畴化和图式等捷径策略来简化、结构化知觉过程。

59/25/2021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认知的表征方式:范畴化和图式
(一)范畴化(categorize)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做单一制的个体,而总是自动地将之归入某一类社会群体当中,可以有效率的节省心智资源。

(二)图式(schema)基于个体的过去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的一种心理结构。

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以及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认知的表征方式:范畴化和图式图式的种类:(1)个人图式(personschema)
(2)自我图式(self-schema)(3)角色图式(roleschema)
(4)剧本(script)
79/25/2021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传统的心智理论主要就是创建在个体对物理世界意识层面心智研究的基础之上。

而内锥果社会心智则从无意识的层面研究社会心智(朱崭新秤,2000)。

(一)内锥果社会心智的定义基于过去经验和尚无心智结果底蕴下的一种无意识
结构的驱使,在社会认知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在意识层面回忆某一过去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但这一经验潜又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如知觉、态度、判断和决策等),这一心理现象称之为内隐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9/25/2021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二)内锥果社会心智的研究内容:1.个体对“他人”及“自我”内锥果心智的研究;
2.内隐自尊、内隐社会态度的研究;
3.人际交往中的内隐性别刻板
效应的研究;4.跨文化交流中的内锥果种族刻板效应的研究。

99/25/2021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三)内锥果社会心智的测量方法轻易测量法vs间接测量法内隐社会心智的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并使之很难通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方法展开轻易测量,而只有通过间接的方法就可以对其展开测量。

109/25/2021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间接测量法:内锥果M18x测验(iat)反应时范式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刻板表述偏差(seb)非反应时范式感知测验stroop范式其它范式加工拆分程序simon任务
......119/25/2021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间接测量法:
1.反应时范式(1)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简称iat)
greenwald(1998)(2)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就是心理学中内隐记忆的关键整体表现,即为:前面碰触的相同或相似的信息,推动某个具体内容信息的加工。

129/25/2021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2.非反应时范式(1)刻板表述偏差(stereotypicexplanatorybias,缩写seb)测量
解释偏差,也就是人们在面对自己期望不一致的情境下会做出更多的解释行为,以试图使不一致得到合理解释。

在刻板印象当中,表述偏差就可以经常出现,去归因那些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情况。

当一致与不能一致情况下的表述偏差存有,就可以反过来推测存有着内隐的刻板印象(俞海运,梁宁建等,2021)。

社会心理学
(2)感知测验原理:在越民主自由、越无限制的情境下,人越能抒发那些在平时被意识遏制的见解、情绪、态度等,包含那些潜意识的或内隐的东西。

常用的有:主题统觉测验(tat)、罗夏墨迹测验等。

3.其它加工拆分程序、stroop任务、simon任务等等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印象形成印象,就是我们最初在碰到某一个人的时候,根据自己的主观认知而构成的对别人的评价。

印象就是我们认知别人和实行下一步行动的背景,它直接影响我们和别人之间进一步的相处和相互关系。

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就是人们第一次邂逅陌生人或在与之相处的起始阶段,根据很非常有限的信息资料所产生的与否讨厌他的感觉和对其人格的心智。

社会心理学
(一)印象形成的详述1印象形成的信息种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构成他人的印象总是来源于一定的信息,心理学家通常将这些信息分成两类:刻板印象和个体信息。

(1)刻板印象的发生原理:在社会知觉的过程中,常将一简单的图式或特质概推论到他人所属的群体。

换言之,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对他人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

例如人们一
般把空姐印象与美丽、高薪这些特质连结。

(2)个体信息,指关于个人行为、人格特质、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信息(李霞,2002)。

社会心理学
(一)印象形成的详述
2.印象形成的信息来源(1)外表线索,包括性别、种族、外貌等等。

(2)社会特征,包括职业、家庭收入、家庭关系、教育背景和权势等等。

(3)性格特征,包括个人的言谈举止、行为风格等等。

社会心理学
(二)印象形成一般规则1.评价的中心性奥斯古德(c.e.osgood)等人运用语义分析法,以纸笔形式进行,要求被试在若干个七等级的语义量表上对某一人物、事物或概念(如汽车、邻居)进行评价,以了解该事物或概念在各被评维度上的意义和强度。

印象评价中的语义空间(semanticspace)的三个主要维度:评价(evaluation)、潜能(potency)、行动(activity)。

社会心理学
(二)印象形成一般规则
2.核心特性的促进作用在形成印象的各种信息资料中,具备关键性影响力的特性便被称作核心特性。

社会心理学家们通过大量试验证明,核心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印象的构成有著关键的影响。

阿希(s.e.asch,1946)曾展开一次高傲(cold)――热情(warm)的印象形成的实验。

社会心理学
(三)印象形成的特点
1.一致性。

2.评估性。

3.中心特质作用。

4.暗含的人格理论。

社会心理学
(四)印象形成的过程安德森(n.h.anderson)等人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印象形成的过程展开了系统研究,并明确提出了几个信息加工处置模型:1.乘法模式。

2.平均值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印象形成中,人们通常给与消极驳斥信息和先行信息这两种信息更大的权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