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有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6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点,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有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有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有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理解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动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因为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 •真正的哲学()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A.①③ B •②④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6•哲学的任务是()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7 •哲学的本义是指()A.智慧B•追求智慧C•聪明D•真理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

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一、选择题1.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

这是因为(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物质决定意识2.最近,科学家找到了操控小鼠特定记忆的方法。

他们用激光束来照射小鼠脑部,触发神经细胞,既能删除其存在记忆,也能植入原来没有的记忆。

但是,这项技术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这表明(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有其特定的物质基础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③追求真理、造福社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同样不可避免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3.“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这是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

“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

”这却是余光中笔下的四月天。

品味名家笔下的四月天( )①能够触摸名家内心精神世界②能够增强精神力量引领前进方向③可以认识到天气变化规律因人而异④可以感悟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④D.②③4.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

这告诉我们(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A.①③ B.②④ C.①④D.②③5.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槛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6.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本试卷共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曾经作出过暗能量的假设。

2020年8月23日,一个科学小组在研究中借助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拍摄到了宇宙婴儿时期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证实了一个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的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

另外,中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也正在借助粒子加速器实验合作寻找暗物质的粒子。

这些成就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据此回答l。

2题。

1.从哲学上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表明了( )A.自然界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宇宙问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C.世界的本质只有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才能得以被证实D.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从爱因斯坦的假设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过程表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D.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3.2020年8月,中国浙江沿海受到“云娜”台风的侵袭,在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战下,台风给当地造成的损失被降到最小;一个月后,风暴“珍妮”经过海地,造成600多名海地人丧生。

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对森林的长期滥砍滥伐使海地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

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台风,在台风来临之前,浙江全省共转移40多万人.这说明( )A.人们能认识和改变规律B.规律具有客观性C.人们能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减少损失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30=60)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5.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8.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不断丰富。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物质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9.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自主学习过程——课标内容具体要求】1.懂得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知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懂得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道理。

5.知道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6.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把握实践的含义。

8.领会实践的特点。

9.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0.了解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11.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2.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自主学习过程——客观探查】1.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夸大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据报道,在一项持续进行了超过2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冥王星的大气向外延伸的高度要远远超过人们之前的预计,并且在其大气中科学家们已经检测出了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这表明①自然界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④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据报道,鸡和蛋先后之争持续已久,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谜题终于有了谜底。

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宣布谜题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

据此完成3~4题。

3.“蛋鸡之争”其实质上是争论物种起源问题。

然而,无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充分表明①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人的认识突破了物质存在的范畴③其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④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界限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4.“蛋鸡之争”持续已久,最后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谜题答案才浮出水面。

这说明A.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C.认识由主观意识决定D.认识的主体是客观世界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其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60分)1、(2024·山东卷).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相识结果是由相识的主题确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相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2024·北京卷)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3、(2024·新课标卷)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溢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料于2024年8月放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新奇、爱好和遐想是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干脆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须要是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细心的打算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2024·全国卷)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谛视困难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相识主体对困难历史问题的相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困难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呈现必定须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困难历史问题的相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4·江苏卷)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相识过程中被驾驭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干脆接着。

”这说明真理①在相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详细的、有条件的④在相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2024·全国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敏捷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宠爱“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君)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君)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④哲学就是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有人说“那座山在那里,即使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山还是在那里,实实在在的地存在”;拜恩的吸引力法则认为“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

这两个观点都是对_______ 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可知性问题3.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建构、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4.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6.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于2014年n月15日至16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

他指出,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哲学生活 第二单元

哲学生活 第二单元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选择题。

(25*3=75分)1.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2.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

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3.图5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 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6.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 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3.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4.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

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6.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练习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练习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09 6 4)一、单项选择题1.(2008上海卷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2008江苏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3.(2008海南卷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4.(2008全国卷Ⅰ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6.(2008江苏卷29)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5--17年高考试题)一.单选试题1.(17江苏,25)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

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

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

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2.(17天津,1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

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

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3.(17全国I,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

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17全国II,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

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

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17全国III,23)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复习课程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复习课程

《哲学与生活》第二题试测元单.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哲学的任务是(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7.哲学的本义是指().真理D.聪明C.追求智慧B.智慧A.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

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试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试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运动2.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3.俗话说:“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4.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5.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

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6. 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7. 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

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是十来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

这事例说明( )A.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B.狼孩的脑不是人脑C.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明的D.狼孩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8.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无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9.“天人合一”是太极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合计54分)1.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地震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和影响。

残酷的事实再一次表明( )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同自然和谐相处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2.特拉维夫大学的丹•皮尔、利莫纳•马格利特研究出一种可以直接把化疗药物输送到癌细胞,避免与健康细胞发生互动的“纳米车”,这种方法可在增加化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从哲学角度看,“纳米车”里的纳米粒子是( )A.物质B.世界的本质 C.物质的具体形态D.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4.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中国首次举行太空授课活动。

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

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十号轨道舱内,航天员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这说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5.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以下属于规律的是( ) A.水往低处流 B.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C.新陈代谢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6.《论语•子路篇》:“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7.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过程——课标内容具体要求】1.懂得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知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懂得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道理。

5.知道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6.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把握实践的含义。

8.领会实践的特点。

9.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0.了解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11.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2.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自主学习过程——客观探查】1.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夸大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据报道,在一项持续进行了超过2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冥王星的大气向外延伸的高度要远远超过人们之前的预计,并且在其大气中科学家们已经检测出了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这表明①自然界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④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据报道,鸡和蛋先后之争持续已久,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谜题终于有了谜底。

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宣布谜题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

据此完成3~4题。

3.“蛋鸡之争”其实质上是争论物种起源问题。

然而,无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充分表明①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人的认识突破了物质存在的范畴③其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④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界限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4.“蛋鸡之争”持续已久,最后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谜题答案才浮出水面。

这说明A.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C.认识由主观意识决定D.认识的主体是客观世界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这两句诗,主要反映的哲理是A.世界的物质性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C.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中国孔子基金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后,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

这说明A.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随意性B.人们认识对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C.“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D.“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7.右面漫画《四面“楚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②物质是运动的,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④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造福人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13江苏)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9.2011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人工降雪。

人工降雪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温度、辅之以人工喷洒干冰,使雪花从云层中飘落。

这表明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10.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这说明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意识是认识主体的纯主观感受11.“缪勒莱耶错觉”强调当两个图形彼此接近时,视网膜上相邻的神经团会相互抑制,从而使人产生错觉。

如图甲,长度原本相同的两条线段会被误认为不同,若将两个图形错开(图乙),这种错觉效果会更加明显。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说明A.意识具有反映对象的主观特性并不会使对象发生变化B.意识能将客观事物植入人脑并进行加工和制作C.真理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D.事物所处场所的变化必然会打破事物之间原有的平衡12.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这说明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13.针对2011年春海南蕉农受损事件,2011年4月29日,海南省省长要求海南政府各部门重视发挥媒体作用,有情况要及时通报,让媒体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第一手资料,减少负面报道对海南的伤害。

这是因为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B.负面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C.虚假报道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4.右面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必须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客观性B.要坚持物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发挥意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6.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17.绿豆有清凉解毒的功效,这是真理。

但说绿豆能包治百病,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这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D.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18.(2013天津)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

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

44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据此回答19--20题。

19.《新人口论》遭批,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这一变化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20.如果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

这是因为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C.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自主学习过程——主观探查】1.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6分)【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2.材料:十二五规划中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作为重要目标。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消耗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已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碳排放的“低碳意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如今,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技术已逐渐成为科技发展的热点,低碳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一,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低碳意识”被人们接受的必然性。

(12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低碳发展的重要性,低碳意识逐渐加强,体现了这一点.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由于过度强调经济发展,使得相应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低碳意识因此逐渐被人们所重视.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低碳意识的加强,有利于人们作出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实现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逐渐恶化的环境等问题刺激着人们,由此人们认识到只有低碳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后反思】【疑难问答】同学们,学到这,你还有哪些困惑,请写下来【教师寄语】【等级评定】【 A 】【 B 】【 C 】阅卷日期P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____佚名《越人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